蓝光治疗黄疸的临床护理论文

蓝光治疗黄疸的临床护理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4例新生儿黄疸,均采用了蓝光治疗并配合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男的51例,女的43例;患儿的日龄为2d~36d;黄疸现象均出现在24h之内,或者是黄疸的时间比较长,或者是血清淡红素的浓度超过了205μmol/L,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1.2蓝光治疗的原理

由于胆红素能够吸收光线,因此,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的胆红素经过异构化的作用形成了集合型以及结构型两种水溶性的异构体,通常两者会通过胆汁排泄到肠腔或者是从尿液排泄出去,以降低胆红素的浓度[2]。该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方便、疗效甚佳。

1.3治疗效果的观察

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皮肤和巩膜的颜色。同时还要协助医生了解其黄疸消退的时间并及时的调整治疗的方法。通常蓝光照射要持续24h,除了被遮盖的部位之外黄疸现象明显的消退;如若黄疸部位消退的不明显,可以适当的延长照射的时间,一般延长至72h,并且还要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水肿得现象,以便于防止因为长时间的照射使红细胞被大量的破坏而导致患儿出现低蛋白血症。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定期的为患儿测定血清胆红素,判定其效果,若出现间接性的胆红素升高、肝功能出现异常、蓝光治疗之后胆红素在体内蓄积、皮肤呈现青铜色,那么就要及时的停止治疗,症状通常在2周之后会自行的消退。

1.4治疗的结果

本组的94例患儿经过蓝光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的之后,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无一例患儿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2临床护理

2.1治疗前蓝光箱的准备

首先治疗室内要保持通风、清洁、干净,再将治疗箱放置在有空调的房间内,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3~28℃之间,在开灯之前要擦净灯管上面的灰尘,避免影响其光线的穿透力。一般治疗箱内的温度要调控在28~32℃之间,再将患儿放入其中,箱内的温度要维持在45%~55%左右。

2.2患儿在入箱之前的准备

患儿在入箱之前,护理人员首先要剪掉患儿的指甲,避免因温度过高患儿出现骚动而划破皮肤;其次,患儿要裸体入箱,采取卧姿,使用不透光的黑眼罩将双眼遮盖,并使用胶布固定,避免蓝光损伤患儿的视网膜;同时还要遮住患儿的会阴部以及男婴的阴囊部,对于输液的患儿要使用纱布将手捆束以固定。

2.3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2.3.1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恒定箱内的温度。通常护理人员要在1~2h测定一次体温,患儿的体温通常控制在36.0~37.5℃为最佳,一般冬季箱内的温度要恒定在30~32℃之间,夏季箱内的温度不能超过30℃,针对体温出现异常现象的患儿需要及时的处理。

2.3.2护理患儿的皮肤

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黄染现象,同时还要保持箱内的整洁,要做到无污染、无碎屑,避免刺激患儿的皮肤。同时还要及时的更换患儿的尿布,当患儿排便之后要擦净臀部并在上面涂以肉酸软膏。蓝光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儿会出现暂时性的充血性皮疹,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给予B族维生素[3]。

2.3.3密切关注患儿的大小便以及呕吐的情况

患儿在接受蓝光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腹泻,使胆红素从粪便中排出。此时,护理人员要观察粪便的性状;患儿在呕吐时要侧卧位,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量,另外给患儿喂奶的时候不能喂得太饱,每次不超过10ml,避免出现呕吐。

2.3.4注意给患儿补充充足的水分

患儿在光照的过程中水分的丢失比较多,因此要给予患儿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一般补液量要比正常新生儿多25mL/k,其滴数控制在6~8滴/min,尤其是要注意输液通道的畅通。同时在两次的喂奶之间要勤喂温开水,尽可能的降低患儿的水分消失。

2.3.5保护患儿的眼部

护理人员要定时的摘下患儿的眼罩,同时观察患儿的眼部是否出现分泌物以及眼脸的状态,观察眼角膜是否出现充血现象,如若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处理。

2.3.6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并加强巡视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儿得生命体征变化、黄疸的部位、范围以及程度、有无出现腹胀、皮肤是否出现干燥皮疹等,同时还要关注患儿的喉咙是否出现痉挛、手足抽动等低钙想象等[4]。如若患儿出现该现象要及时的监测血钙浓度。同时还要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拒乳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等,若出现异常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处理。

总而言之,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的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为了要更好的观察患儿的病情,护理人员要提升了解患儿的黄疸现象,同时还要关注病情的发展情况,以便于为医生提供及时的治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