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隔离病房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一、隔离病房患者常见心理反应

(1)恐惧和紧张。

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被隔离的事实,缺乏心理准备,加之隔离患者所患的疾病一般具有传染性且病情比较重,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紧张和对疾病的恐惧。

(2)无效性否认。

约有50%病人产生无效否认行为,一般发生在入住隔离病房后第二天开始,第三、四天达到高峰。有时候对一些疑似传染病的患者需要隔离,但患者表现不典型或者病情轻微,所以往往患者认为自己没有患病,或者认为自己病情比较轻,不需要隔离进行监护治疗。

(3)“隔离综合症”。

患者在隔离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种综合症。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紊乱、行为动作异常。

(4)自我形象紊乱。

患者对身体结构外观功能的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健康危机。如对一些器官移植的患者,总感觉移植的器官不是来自自身的就有异物感、排斥感。

(5)愤怒与敌对。

患者得病被隔离后,心理极不平衡,认为认为受伤和患病忍受病痛折磨是不公平的,为什么这种不幸只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发生在别人身上。最终导致其自制力下降心理防卫机制转移,表现为对家人和医务人员面带怒容、双眉紧锁、尖叫等

(6)孤独与忧郁。

进入隔离病房之后就隔绝了患者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受探视时间限制,各方面与患者的信息交流减少,日久就会出现沟通障碍,表现为孤独感、忧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7)对各种仪器依赖心理。

如对一些肺功能障碍或者呼吸衰竭的病人要用到呼吸机,长期机械通气,习惯被动辅助通气,产生依赖,担心如果停止使用呼吸机后,又出现呼吸困难和窒息发生,患者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二、导致隔离病房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

(1)疾病认知所致。

不良心理反应,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体验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和评价;对疾病的经历和认识水平使同样疾病,相似严重程度的患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能引起不良心理反应。例如麻疹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实际上就是把传染源控制起来,因为麻疹患者是该疾病唯一的传染源。这样,对保护易感者,防止疾病蔓延都有好处。麻疹疾病本身一般不严重,只需对症治疗。而如果认为麻疹被隔离是很严重的疾病,就很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引起心理问题。

(2)治疗所致。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些药物或者治疗手段会引起患者心理问题。[4]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可引起情绪抑郁、易激动、妄想、幻觉等;利多卡因可引起嗜睡、情绪抑郁、定向障碍、坐立不安、欣快、短暂的兴奋状态。同时有些创伤性检查和治疗,因为容易导致患者疼痛不适等其他不良感受,所以容易引起患者恐惧不适。

(3)病室环境所致。

隔离病房单调的空间和医疗设备的摆设,容易导致患者生物钟节律紊乱,睡眠不足,身心疲乏;同时隔离病房一般谢绝探视,病区保持安静,容易导致患者分离性焦虑;而病区隔绝了患者与外界的联系,患者缺乏信息交流,而医护人员不能与患者充分交流致患者产生消极情绪。

三、隔离病房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一)稳定患者情绪

隔离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顾虑重重,常失去治疗信心而悲观失望,甚至想自杀。这些不良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使病情恶化。因此,护士应具备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尊重病人,热诚关怀,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尽力消除不良刺激,并取得家属的紧密配合,满足病人情感上的需要。[5]稳定病人焦虑情绪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素养、性格及心理承受力等。对一些重症患者要采取适当方式让病人知道自己的诊断,可通过细致的行为诱导,能使病人情绪渐趋稳定,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解释务求一致,善于引导,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二)加强与患者沟通

进入隔离病房之后就隔绝了患者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受探视时间限制,各方面与患者的信息交流减少,日久就会出现沟通障碍,表现为孤独感、忧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所以此时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总要。与患者除了语言交流之外,还应利用手势、眼神等,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减轻患者孤独感。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给病人造成不良影响,精细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三)帮助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患者在进入隔离病区治疗后,因对自身的疾病不甚了解,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所以产生恐惧感和悲观失望,有的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这一切都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导致的,所以要帮助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可以讲解有关患者病情的相关医学知识,让患者真确科学的了解疾病,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客观要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