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支气管患者中应用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支气管患者中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开展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评分及哮喘控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次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减少住院次数,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临床简称为哮喘,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均有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点的异质性疾病类型[1-2]。本文研究了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现将详细内容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5~71岁,平均(51.34±5.01)岁;病程1~10年,平均(5.24±2.03)年。研究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6~72岁,平均(52.11±5.87)岁;病程2~11年,平均(6.14±2.67)年。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纳入标准:①18周岁以上;②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给出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关于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符合;③对激素无依赖性;④均自愿参与研究。

1.2排除标准:①无法接受吸入治疗;处于孕妇或哺乳期女性;②精神、认知以及语言功能有明显障碍;③心、肝、肾患有疾病或功能不全。

1.3方法:⑴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为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病因识别、预防以及运动指导;解答患者疑问,并将疾病相关资料发放到患者手中。⑵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开展院外护理管理:包括家庭访视、电话随访、专家门诊以及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具体如下:①选取4位工作经验在10年以上的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构建院外延续护理小组,并对小组开展疾病理论知识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开展护理工作。②定期随访管理:出院时将联系卡发放给患者,提醒患者遇到问题马上联系延续护理小组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咨询,并获取指导;每周电话随访1次,每个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主要护理管理内容: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其自我表达,并与患者一起制定治疗计划,提升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运动指导,提醒患者疾病缓解期,做适量的体育锻炼,比如多走路、扩胸运动以及缩唇式与腹式呼吸训练等。药物指导,督促患者严格遵医用药,按时、按量使用平喘药物,并告知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方法。禁止使用可能会加重或是诱发哮喘类药物。家庭护理,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让其充分了解哮喘防治知识,对哮喘发作初期症状进行正确识别,并学会以正确措施应对哮喘急性发作;提醒其家中随时备有氧气,并监督患者合理饮食;病情缓解期,可建议患者针对过敏原接受脱敏治疗,如使用疫苗、菌苗或免疫增强剂等。延续护理小组于每个月随访时,依据专业哮喘测试控制表测试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并预约复诊的时间,由呼吸内科医生依据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再由护理人员以此为依据开展个性化指导。③健康管理:延续护理干预小组需每个月安排患者进行集中教育与哮喘防治经验交流,比如构建哮喘之家,让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志愿者一同参与,每个月举办2次健康讲座,时间以星期三上午为佳,地点选社区内,方式可选择讲座、录像以及座谈等,系统性地向患者普及哮喘常识、各类药物的吸入装置与正确用法等;让医生和患者间实现互动,并进行经验交流,提醒患者每个月至少参与1期培训。

1.4观察指标:①出院半年后,采用哮喘评分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满分25分,得分越高表明哮喘控制效果越好。②采用疾病健康知识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项目包括疾病防治知识,药物与吸入装置正确用法以及饮食与运动知识等,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知识掌握度越高。③统计两组患者管理期间的住院治疗次数。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比较:管理后,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与哮喘控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病症,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T淋巴结胞等多类细胞均参与疾病发生过程。大部分是在支气管反应性异常升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同程度弥漫性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过量、黏膜水肿以及黏膜纤毛功能出现障碍等改变。气道炎症发生后,会导致易感者的气道逐渐狭窄,引发可逆性气道阻塞现象,可以自然或是经治疗后得以缓解,同时也可能会导致气道高反应性[3-4]。近年来,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概念提出,哮喘治疗的目标不单只局限于在可知的时间内防止患者的哮喘急性加剧,更要注重哮喘的发作预防,降低反复发作风险,所以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5]。而从医院到社区的延续性护理管理可以让患者的住院护理得以延续,是一种以护理人员作为管理核心,将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从医院延续到社区内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这种护理干预可以通过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案进一步巩固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哮喘发作,虽然不能确保支气管哮喘得以根治,但通过有效护理管理,可以提升患者的哮喘控制效果[6]。从医院社区的无缝隙护理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过规范化的专业知识培训,并构建系统化的监控体系,在出院后,依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可以患者提供长期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护理指导,监督支气管哮喘患者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与症状监测水平[7]。医院社区的无缝隙护理管理要求护理人员持续为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并给予专业的饮食、生活以及运动指导,可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减少患者与哮喘诱发因素的接触机会,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并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多种方式持续监督与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及时解决患者遇到的难题,全面提升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次数[8-9]。本次研究显示,管理后,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评分与哮喘控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高,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治疗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增强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更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控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综上所述,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对其哮喘病情控制、减少住院次数等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吴荔萍 李勇胜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医院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保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