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聋学校校园文化建

盲聋学校校园文化建

一、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参与校园文化的设计

有了专业公司的参与,从技术的角度上保证了校园文化设计的成功,但要想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柴园特色,更贴近全体师生员工,还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参与。美术教师从美术专业角度出发,设计了“此木亦柴”的“柴之园”校标;根据校园的建筑风格,设计了学校的备课本、办公信笺、信封;设计了学校的名片、宣传手袋、活动邀请函、校服等。学校充分利用档案室资料,搜集了学校历史上的名人,并以他们来命名学校建筑物的楼牌名。仲仁楼(张一麐,字仲仁。江苏吴县人,著名爱国人士,1931年创办我校);振音厅(王振音,学校第一任校长,聋人,后长期在宝岛特教学校任教);冠群楼(柴冠群,柴园的主人,激励盲聋学生在体育和艺术上能够夺冠超群);泽恩楼(冯泽恩,第五任和第八任校长,在任期间提出:加强职业训练以利将来立足社会,增设打字、雕篆、缝纫、烹饪等职业教育)……这一系列的楼宇命名,使校园的楼宇更具有厚重感,更具有人文性、历史性。英语组的教师,将这些楼牌名巧妙的从A、B、C开始排列。康乐楼(学前康复幼儿食用)AmenitiesBuilding,盲教学楼BlindDepart-ment,仲仁楼ComplexBuilding,聋教学楼DeafDepartment……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数字校园文化

传统的手段,对于校园文化的表现总有些不尽如人意,在“柴之园”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充分运用了现代媒体、技术手段,增强校园文化的表现力。

1.景观灯。每到傍晚,当你走进“柴之园”校,映入眼帘的是校园主广场上一块硕大的云彩石,上面雕刻着由社会爱心人士为学校搬迁而作的柴园赋,下面是白色的细沙,背面的碧绿是慈母竹,上方悬挂着“此木亦柴”的校徽,地面上一排射灯照向云彩石。主广场上由地灯引导,向校园的各个方向扩展,草坪上的草坪灯,旱船船坊里的宫灯,连廊内的壁灯,雕塑旁的矮柱灯,操场周围的顶灯……这些景观灯全部采用电脑控制,在不同的时段将不同类型的灯开启。灯光彼此辉映,使得整个“柴之园”校给人美轮美奂的感觉。

2.数字广播联动。数字广播系统是校园文化的“软零件”之一,它承载着学校作息时间的广播、重要事件广播、学生文艺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学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首创了数字广播联动系统。系统将校园分成了22个区域,202个音箱喇叭,173个LED显示屏。在控制中心,将每天不同的时间节点编成不同的程序,当有需要的时候,广播里便会播出悦耳的音乐,教室里和公共区域设置了LED显示屏,会同时显示汉字、图标,取代了传统的枯燥铃声和红绿灯,满足了盲聋学生的不同需求。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地震、火灾等),在控制中心按下按钮后,整个校园便会有刺耳的警笛声,同时LED显示屏上显示相对应的隐蔽、逃生等图标。

3.“E卡通”。我校的师生人手一张IC卡,这张卡片接入了苏州公交、地铁、图书馆等系统,具有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图书馆借阅图书等功能。同时,在校园内,又具有考勤、食堂消费、超市消费、门禁等功能。学校用社会上的爱心款,建成了爱心超市,学生可以使用“E卡通”内的虚拟爱心币在超市消费。所谓的爱心虚拟币,是根据学生平时在校园内的表现,如帮助他人,作业认真,成绩进步,作品得到某项荣誉……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给予爱心模拟币的奖励,让学生知道,自已付出了,一定会得到回报。这张卡还可以起到“门禁”的作用,每位师生员工的“E卡通”都可以根据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开启不同办公室的门锁。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校充分利用班、团、队课,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卫生间宣传用语、图片进行了设计,对校园内爱护草坪、树木等宣传用语进行了设计,并将优秀的设计成果使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们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们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将师生的优秀作品陈列到了学校接待室、学校楼梯走廊内;将优秀典型陈列到学校宣传栏,使师生们每天置身于具有浓郁的人文和艺术分文的校园环境中,陶冶了师生的情操。我相信,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教师一定能舒心地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盲聋学生一定能心怀感恩的健康成长。

作者:金肖健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盲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