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情领域期刊排名研究

图情领域期刊排名研究

期刊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期刊质量的优化,科学交流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我国学者在研究文献与期刊排名时普遍使用科学计量法,比如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h指数、影响因子等[2]。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出版与被引用的情况。期刊与期刊之间互相引用的本质是一种知识传播,知识的互相传播可以形成知识传播网络[3],2012年,Li和Parker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知识传播网络,并将其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评价相结合[4]。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代表了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另一种方法,它使研究人员能够识别中心的、有声望的或其他有影响力的网络和子网络成员[5]。而期刊间的知识传播网络也可用于研究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变过程,或描述专业发展方向[6]。我国LIS领域知识交流与传播的现状是:研究主题总体分散,存在许多边缘和不成熟的主题[7]。Sugimoto认为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揭示LIS领域的知识传播情况[8]。纵观以上,随着评价体系需求的不断更新,在研究期刊评价时,需要考虑学科特性、学科范围内的知识传播以及对学科发展趋势的推演。针对这些需求,基于已有的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研究,本文搜集了CSSCI来源期刊的引证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绘制了LIS领域内的知识传播网络图,力图从知识传播角度对图情领域期刊的知识传播模式展开分析,同时依照知识传播网络对期刊进行排名与分析,为互联网传播环境下LIS领域期刊排名提供了参考。

1相关工作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反映了它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1],自Garfield在1972年提出将引文分析作为期刊评价的工具后[9],引文分析一直被认为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方法[10]。使用引文分析评价期刊时,将期刊的引用和被引文献的数量相比较,以调查期刊对一个领域的影响[11]。Culnan采用引文分析来评价一个领域或学科的发展,他认为引文分析可以准确描述该专业的知识性质、发展的速度和方向[6]。期刊之间互相引用,形成引文网络,而引文分析也可以应用于研究网络的演化特征。Nerur等使用引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7种信息系统(IS)期刊的5年的引文情况,确定了在引文网络中的“关键资源”期刊和“知识存储”期刊[12]。学术期刊的作用是向读者传播知识。如果文章或期刊经常被引用,可以认为该文章或期刊的知识被传播了[3]。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代表了期刊向其他期刊传播知识的程度,总引用次数表明了从其他期刊获取知识的程度[4]。文章或期刊将该学科的知识传播,也就是对该学科的贡献[3]。Katerattanakul等在2006年使用了引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发表在信息系统(IS)期刊上的文章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发现IS的文章频繁被其他学科引用,IS领域内的研究提升了整个科学知识的传播[13]。Nisonger回顾了1952-1997年间图书馆与信息科学(LIS)期刊的排名研究,发现之前的研究大多采用了引文计量方法,在分析知识传播或其他网络的研究问题时需要用不同的观点或方法来解决[14]。此外,Hassan等的研究还指出,未来研究人员的研究机会之一是揭示该领域知识的结构与框架[15]。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LIS领域的知识影响,即,社会学视角。社会学的观点主要围绕衡量期刊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展开。Takeda等引用了社会关系,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证明在衡量一个作者时需要考虑他的被引用数也要考虑他在合作或者共被引网络中的关系与位置[16]。Polites和Watson在2009年基于IS领域期刊的引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期刊的名声与影响力,并且论证了可以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期刊之间的引用关系和期刊排名[5]。Takeda和Polite的文章都使用有向线连接期刊并且表示引用的关系。Li和Parker发展了这种方法,他们使用有向图来表示期刊的影响网络。这种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期刊被引用的数量以及不同期刊之间的差别,并且可以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期刊的影响力网络[4]。我国学者也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了领域的知识结构与作者合作网络等等的研究[17]。根据以上研究学者们的研究进展与问题,以及目前期刊排名需要考虑学科特性与学科发展框架,本文提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LIS专业期刊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收集数据,绘制LIS领域期刊的知识传播网络图,对LIS专业知识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并探索LIS期刊在不同网络特性下的排名以及子群的构造情况。本研究是使用知识传播网络对期刊排名的一次尝试,以期能丰富期刊排名体系,为LIS领域期刊的发展与排名提供新的角度。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就是由作为节点的社会行动者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的集合。而将文献作为节点,它们之间的引用次数作为关系,那么这样形成的引文网络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社会网络[3]。社会网络分析(SNA)就是衡量社会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工具。在本研究中,社会行动者是LIS期刊,期刊间存在引用关系,而期刊引用这一行为可以被认为是知识传播,所以LIS领域的期刊的引文网络可以视为该领域内的知识传播网络。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各种网络的架构和变化。所以,本研究拟用SNA方法来研究LIS领域内期刊知识传播网络的结构以及其变化。而且使用中心性和层次聚类分析这两种方法来研究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这些期刊的位置和关系。

2.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LIS专业的20种期刊的10年的引证数据,数据来源是CSSCI数据库,在获取数据时,只选取引用数据中的来源文献是要求的20种期刊范围内的数据,而且不包括自引数据。这20种期刊的刊名见图2。因为《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在2017年更名为《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所以笔者将这两个刊名分别进行搜索,筛选、去重后将数据合并为《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的引证数据。然后,将这20种期刊的2009-2018年的引用和被引数据按照改进的IMA公式来表示期刊的知识影响数,图1为《图书情报工作》的例子,由图1可以看出在LIS领域内《图书情报工作》获得了16066次的引用数,即入度为16066,它对LIS领域内其他19种期刊的引用数为17522次,所以它的出度为17522,所以按照改进的IMA公式,《图书情报工作》在LIS领域内的期刊影响数为(16066,17522)。其他19种期刊也是照此方法计算出影响数。最后,本文将20种期刊的引证数据制成一个20行20列的引用矩阵。考虑到LIS领域内期刊引用的网络结构以及对关系矩阵的处理,本文选用UCINET软件来分析期刊之间的关系。

3LIS期刊的知识传播模式分析

3.1LIS期刊的知识传播模式构建

本研究选取了20个LIS期刊进行知识传播影响分析和模式构建,如图2所示。在LIS领域内10年期刊总引用数为出度,是每个坐标点的纵坐标,横坐标则为每个期刊的总被引数,为入度。图中虚线标出的是期刊出度与入度的平均值,这两根虚线将所有期刊分到四个象限中。第一象限(Ⅰ)中的期刊的出度和入度均高于平均水平,它们从别的期刊处获取很多知识也提供给其他期刊大量的知识。第二象限(Ⅱ)中的期刊的出度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它们引用其他期刊的次数较多,而被引数(入度)较少。第三象限(Ⅲ)的期刊出、入度均较低。第四象限(Ⅳ)的期刊的入度高于平均水平,这些期刊它们有较高的被引数量,向LIS领域输出较多的知识。依照四个象限,可以将期刊分为四类。第一象限中的是LIS领域的传播型期刊,这类期刊吸收且输出大量的知识,促进领域内的知识的交流。《图书情报工作》的出、入度均超过16000次,在同类期刊中遥遥领先。《图书情报工作》一年发行24期,刊出的文章较多,参考的文章也多,出度较大,同时又较多地被其他期刊引用,入度也很高,是LIS领域的一大知识贡献者。同样在第一象限的还有《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和《情报科学》。它们都是10年引用与被引次数超过5500次的期刊,它们积极地吸收LIS领域内的知识,推动自身期刊以及LIS领域的发展,是领域内知识的传播者。第四象限中期刊是LIS领域的贡献型期刊,在第四象限中有《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以及《大学图书馆学报》这三种期刊,领域内的其他期刊均对它们有较高的认可,它们在领域内获得较高的被引数量,但是出度较低。可能的原因,一是这些期刊的刊出文章数较少。《情报学报》近三年每年发文量都不超过150篇,2018年共发文103篇,《大学图书馆学报》近三年年均发文量不超过130篇,2018年为94篇,《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年发文量约为50篇。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些期刊是我国图情领域较顶尖的期刊,刊登在其上的文章可能更多地参考了国外的优秀文献,而这一部分引用数本文是不作计算的。这一象限中的期刊可适当考虑增加其载文量,载文量的增加也可相应地扩大期刊在LIS领域内知识传播的知识容量。第二象限中的期刊是LIS领域内的吸收型期刊,《图书馆》、《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论坛》和《图书馆建设》这四本期刊的出度高于平均值,而入度较低。这四本期刊引用了图情领域的大量的文章,而被引数较低,它们吸收了大量领域内的知识而输出较少,所以是吸收型期刊。这一类期刊的编辑、评审或论文作者应将论文中陈旧、无效的参考文献缩减、删除,并替换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的权威的文献,以提高论文的创新性和期刊的知识扩散能力。同时,吸收型期刊应考虑增加其出版的文章的普适性从而增加文章的被引数量。第三象限中的期刊是LIS领域的改进型期刊,它们的出、入度均较低,对LIS领域的知识贡献相对较少,需要对照影响数强的期刊进行改进。在第三象限的期刊可能它们出版的文献数量较低,例如《图书情报知识》在2009年出版了153篇文献,随后出版文献的数量一直减少至2017年的89篇。另一方面,这些期刊可能只针对特定的专业,《档案学研究》与《档案学通讯》便是典型的代表。如果这些期刊要增加被引用的次数,它们可以适当增强所出版的文章在整个LIS领域的普适性,或者可以考虑开放获取,以增加文章的被获取的机率。根据LIS领域的20种期刊的影响数,使用UCNET软件绘制的知识网络模式图如图3所示。黑色线条越粗则期刊间引用与被引的次数就越多,反之,线条越细则互相之间的知识传播较少。由图3可以看出,与《图书情报工作》相连的粗黑线最多,说明它与LIS领域的其他期刊的“互动”最多。《图书情报工作》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论坛》、《情报学报》和《情报理论与实践》等10本期刊有着密切的知识传播联系,它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都有频繁的知识交流。《中国图书馆学报》与《图书情报工作》有较强的联系,还与《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有较多的引用和被引关系,这几本期刊都是关于图书馆学的期刊,研究领域的相似使得它们之间的“互动”较多。《情报杂志》与《情报科学》和《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都偏向情报学,所以也形成较强的知识传播网络。而《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除了相互之间的知识交流较密集之外,与其他期刊都只有较细的线条连接,联系较弱。由知识传播网络图可以清晰地看出LIS领域的现状,首先,情报学的期刊发展较繁荣,研究情报类的期刊《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等之间的传播网络的连接强度要高于《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等这些研究图书馆的期刊,而档案研究的期刊《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之间的连接强度弱于以上两类期刊。其次是领域内的知识传播的来源较集中,集中在《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和《中国图书馆学报》等这几种期刊之间,知识传播分布不均匀,这种情况会导致少数期刊控制领域内的大部分知识的传播,而未来,其余期刊会因为较少的入度与出度而对该领域的影响越来越低,这需要引起学者与期刊编辑们的注意。

3.2基于知识传播特性的LIS期刊排名

在图3的密集的网络中并不能看清具体的期刊的出度入度与排名,本文按照期刊在知识传播网络中不同的位置特性为评价依据,将这20本期刊进行排名。本文选取了几种较常用的中心度的指数: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以及中介中心度。度数中心度衡量的是期刊间的引用关系的密切程度。在本文的知识网络中,一个期刊的度数中心度越大,它就与其他期刊的引用关系越紧密,对该领域的知识贡献也越多。所以度数中心度衡量的是期刊在知识网络中的知识贡献水平(简称贡献度)。本文的知识网络图是有向图所以选择相对度数中心度进行期刊比较。接近中心度是一种针对不受他人控制的测度。Freeman等学者根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来测量接近中心度[19]。在知识网络中,有较高接近中心度的期刊与其他的期刊的“距离”都很近,与某一期刊的知识传播的过程不受其他期刊的控制,就能自由地将知识传播到整个知识网络。所以接近中心度衡量的是期刊在知识网络中对知识传播的独立性(简称独立性)。中介中心度测量的是行动者对资源控制的程度,在知识网络中,有较高中介中心度的期刊较多地处于其他期刊知识传播的捷径上,所以可以通过控制或曲解知识的传递而影响整个网络。所以中介中心度衡量的是期刊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控制程度(简称控制度)。表1展示了按照相对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相对中介中心度排序的前12种期刊。《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和《情报理论与实践》在相对度数中心度中的排名较高,在LIS领域中这三本期刊与其他期刊的知识传播最密切,对领域的知识传播贡献最大,同时这三本期刊也都是上文所提及的传播型期刊,构成LIS领域知识传播的一大源头,为同类期刊提供了较多的知识,对同类期刊的文献写作与主题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本期刊都是比较偏重研究情报学的期刊,情报学领域在整个LIS领域的研究范围内的知识传播贡献度相对是较大的。而研究图书馆领域的期刊,例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馆》这两本期刊分别排在第4与第6的位置。《中国图书馆学报》作为贡献型期刊,拥有较高的期刊入度,所以它对于LIS领域的知识传播的贡献度也较高。《情报杂志》是一本传播型期刊,出度与入度均比较高,相对度数中心度为24.923,与其他的期刊有较密切的联系。《图书馆》期刊作为吸收型期刊,其引用了大量领域内的知识,与许多期刊形成了密切的知识传播联系。《情报学报》与《大学图书馆学报》位于第11和12名。这两本期刊由于在领域内出度较低而排名并不靠前。而由于所选的20个LIS领域的期刊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它们的接近中心度的排名相差不大。《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等9种期刊的接近中心度都达到了100,它们与所选的领域内的期刊均存在引用或被引的知识传播关系,说明这些期刊之间的知识交流较密切,期刊之间知识传播较迅速。而其他期刊,比如《图书馆论坛》、《中国图书馆学报》和《情报资料工作》它们的接近中心度为95,在知识传播过程中与某些期刊无法直接联系,影响传播效率。同样地,所选的20种期刊在相对中介中心度中的排名也较集中,《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等8个期刊并列第一,它们在知识网络中中介的地位较明显,中介地位明显的期刊处于其他期刊知识传播的捷径上,它们可以方便地接触不同研究内容、不同子群的期刊,也增加它们获得不同类型的知识和资源的可能性,使期刊将研究领域内的知识梳理得更全面,研究的内容更具有创新性。由表1可以看出,《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和《情报杂志》这四本传播型期刊在这三种方式的排名中名次都在前5,这四本期刊的出度与入度较高,同时它们与其他期刊的联系也最为紧密,向其他期刊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它们与其他期刊的传播“距离”都很短,可以较独立地接收与传播图情领域内的知识,而且这四本期刊在网络中的位置也较占优势,处在许多期刊之间的最短路径上,可以控制其他期刊的知识传播,同时也方便它们获取整个网络中的知识。本研究将以上的三种期刊排名与较常用的按影响因子(IF)排名之间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IF的数据来自维普中文期刊平台,因为该平台可以查询近10年的影响因子指数。可以看出,按IF排名与按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不同特性的期刊排名有较大差异。《中国图书馆学报》的五年平均IF指数最高,而且它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贡献度也较高,排在第4名,该期刊是一本贡献型期刊,入度较高,所以在考虑被引数量的IF指数排名中名次较高。而它在独立性和控制度排名中处于第10名与第11名,说明它并不能直接将知识传播到整个LIS期刊,独立性较弱,同时它作为“知识中介”的能力也较差,不能参与整个LIS领域的知识传播。《图书与情报》在IF指数排名中位列第3,在独立性与控制度排名中均排在第1,贡献度排名中排在第14名。《图书与情报》期刊是一本改进型期刊,它对于整个LIS知识传播网络的贡献度偏低,但是它的影响因子排名较高,且其较高的独立性与较强的控制度有助于该期刊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占领重要的位置,使期刊迅速把握最新研究动态,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更高,利于期刊的知识传播。《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和《情报科学》这三本传播型期刊在五年平均IF排名中的名次处于中间或靠后位置,但是这三本期刊的贡献度分列1、2、3名,它们的出度与入度都较高,同时,它们在独立性与控制度排名中均处于第1,对知识的传播与控制都具有优势,这极有利于期刊水平的提升与增加其他期刊对它们的认可,期刊的发展较有潜力。而《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在这四项排名中都处于靠后的位置,按影响因子排名中分别处于19与20名,它们在贡献度、独立性与控制度中的排名也较后,不利于它们迅速的获取领域内的热点知识,也不能使这两本期刊的研究成果被领域内的其他期刊接收,期刊需采取措施提升出度与入度以及各项排名。而《图书馆论坛》和《情报学报》在这四种排名中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名次都较相近。根据IF排名的结果与按知识网络中的不同特性排名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引用与被引的期刊的范围不同,IF研究的是所有领域的对期刊的引用数,而本文只研究同类期刊之间的互相引用。还可能是因为概念上的差异,网络中的中心度的排序强调的是这些期刊在知识网络结构中的地位,IF研究的是两年内期刊出版与被引次数。以往较少有文章或评价标准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LIS期刊排名,本文做出一个尝试。

3.3LIS知识传播网络子群研究

为了更深入的分析LIS期刊的知识传播网络结构,本研究使用UCINET软件对LIS期刊进行了层次聚类分析。层次聚类分析方法是通过相似性测度计算节点之间的相似性,并按相似度由高到低排序,逐步重新连接各节点[20]。具体方法是在Tools选项下依次选择ClusterAnalyze和hierarchical,然后按照期刊知识传播的入度与出度的相似性(Similarity)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和《图书馆杂志》形成一个子群,这5本期刊的出度与入度特征比较靠近,它们都比较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设与创新实践,期刊之间的知识互动与传播也较多。在这一子群中,《中国图书馆学报》是贡献型期刊,期刊的出度较低,而《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均是吸收型期刊,期刊的出度高于入度,这类期刊可以参考贡献型期刊或传播型期刊改进期刊的入度与出度的模式,《图书馆杂志》是改进型期刊,出度与入度都较低,该期刊可以参考同子群中的出入度模式较优秀的期刊,改进其知识传播模式,在同一子群中,它们的知识交流更密集,学者和期刊编辑可以注意到期刊的出版论文或者引文的特性,帮助期刊更好地发展,同一子群中优势不同的期刊在未来的知识交流中可以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情报科学》、《情报学报》、《图书馆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形成第二个子群,这一类子群的期刊比较偏重各类情报、文献计量研究、信息挖掘与管理和信息数字化等较前沿和实用的领域。这一子群是传播型期刊主导的,其中,《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情报科学》均是传播型期刊,在领域内的知识交流中比较占优势。这一子群中的《图书馆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两本改进型期刊可以凭借所在子群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高独立性与高控制度,紧跟学术热点,提升期刊自身的知识扩散能力。一般地,构成子群的期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关系会更紧密,知识传播会更频繁,互动更多。子群中的期刊有较好的独立传播知识的能力与在知识网络中对知识的掌控力,可以方便期刊自身科学发展,也可以带领期刊所处的子群合理规划发展策略。而其余的期刊较分散,有各自独特的研究领域,不构成子群。在这些期刊中,《情报资料工作》、《图书与情报》、《图书情报知识》、《现代情报》等都是改进型期刊,期刊的出度与入度低于平均值,期刊在五年平均IF、贡献度、独立性、控制度排名中的名次也较低,未构成子群的期刊与其他期刊的互动较少一些,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不利于知识的迅速传播与分享。这些期刊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期刊的出度入度,增加与其他期刊的知识传播的紧密性。

4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使用了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修正后的IMA指数构建了知识传播网络图,将所选期刊分为传播型、贡献型、吸收型和改进型四类,贡献型、吸收型和改进型期刊应各自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载文量,提升期刊在知识网络中的知识传播能力。目前,LIS领域内知识流动较集中,有出度入度优势的期刊可能未来的优势会更大,为了防止目前处于劣势的期刊被边缘化,这些期刊可以适当增加文章在学科范围内的普适性,还可以采取开放获取策略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之后,本文对期刊按照不同知识传播特性进行重新排名。结果发现《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和《情报理论与实践》这些期刊的知识传播贡献度都很高,它们是图情领域的知识贡献者;图情领域内的期刊的知识传播独立性普遍都很高,能迅速将知识传播出去;有8个期刊在LIS领域内的中介作用较显著,它们可以方便地获得不同类型的知识和资源。这些排名与按照影响因子的排名不同,为期刊排名提供了新的思路。LIS领域内的期刊目前形成两组子群,而未构成子群的期刊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基于知识传播网络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期刊重新排名综合反映了LIS领域期刊在知识传播方面的差异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给期刊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与动力,也有助于对学科内期刊的知识传播模式的构建与改进。本文还存在以下研究局限:本文从知识传播层面揭示了图书情报领域的知识传播网络,但是在选取期刊时仅考虑了CSSCI来源期刊而忽略了LIS领域其他各个层次的期刊,方法体系还有待完善,是以后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