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侗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摘要:近年来,黔东南独具特色的侗寨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内涵不断弱化,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融合、协调发展,才能推动黔东南侗寨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侗寨;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人口占总人口31.86%,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助推着黔东南侗寨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黔东南侗寨的传统民族文化出现了商品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因此,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黔东南侗寨的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黔东南民族地区侗寨文化生态特征

(一)历史悠久的侗族歌谣文化。黔东南有侗歌之乡小黄,黔东南侗寨侗族歌曲多种多样,比如:大歌、小歌、拦路歌等。其中,侗族大歌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侗族大歌以演唱者人数众多,无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而成名,在重大节日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侗族人民就在侗寨鼓楼里唱响侗族大歌。

(二)丰富多彩的侗族传统节日文化。黔东南侗族人民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吃新节、鼓藏节、龙舟节等。在黔东南侗族人民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比如,在“吃新节”这一天,侗族人民通过“吃新”来祭祀祖先,还相约去斗牛、游方、对歌、踩鼓等,年轻人可以通过山歌来寻找自己心仪的人。

(三)独特的侗族服饰文化及建筑文化。黔东南侗寨民族服饰都是纯手工制作,服饰上装饰着表现本民族动植物、风俗习惯,民族历史故事等的图案,这些民族服饰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同时,黔东南侗寨的鼓楼、风雨桥、吊脚楼也独具特色,鼓楼是侗寨特有的标志,有侗寨就有鼓楼。风雨桥,也叫花桥,结构精密,不用铁钉连结,别具一格。

二、黔东南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黔东南侗寨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黔东南侗寨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景区食宿条件有限,导致游客“留”不下来,许多游客都是观光一日游,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大,村民也并没有从中获得大的收益。

(二)缺少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民族特色正在被现代文化所取代。随着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加快发展,黔东南侗寨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比如:一些侗寨的古建筑已经全部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当地老百姓已经不再居住在木结构的吊脚楼里,而是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的洋房,在黔东南的一些寨子里已经看不到侗族文化的色彩。再比如:在一些侗寨旅游景点,民族节日、歌舞表演成为了固定化的表演模式,传统文化的内涵正逐步丧失。

(三)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形势不容乐观。黔东南侗族人民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传统文化只能依靠口头来传承,而在人口流动,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的情况下,侗寨传统文化正在发生改变。在黔东南侗寨,大部分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由于有了新的生活圈子,这些年轻人使用民族语言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有一些已经不会说侗语,也不再愿意学习传统民族歌舞,因而会唱民族歌曲,会跳民族舞蹈的人越来越少,不利于民族歌舞的传承。另外,黔东南侗寨传承人年纪偏大,数量较少。

三、黔东南侗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对策

(一)重视侗寨传统文化保护,不断完善旅游管理机制。在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黔东南侗寨传统文化出现了商业化,甚至面临消失的危机。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对侗寨传统文化的保护,将民族文化保护纳入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整体规划。同时,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旅游管理机制,不能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与滥用。比如,镇远报京,传统文化保护好了,消防工作做到位了,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民族特色,积极开发与侗寨传统文化有关的旅游产品。一方面,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在保持原有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服饰的特点,生产出既能反映黔东南侗族人民民族文化特点,又穿着方便的民族服饰,鼓励民族村寨里的村民更多的穿着本民族服饰,从而既能起到保护民族文化的作用,又能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侗寨特色农业生活,使游客充分参与到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来,真实地体验侗族传统文化。比如:黔东南侗寨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政府可以号召村民养鱼,并定期举办捕鱼节活动,让游客真实地体会到捕鱼的乐趣。

(三)重视侗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侗寨口口相传的民族歌舞、民间技艺等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正在变迁,一些甚至面临“消失”。因此,应组织专人对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进行整理,并要求文化工作者积极向民间传承人学习,并要重点保护这些珍惜的民间艺人,鼓励他们收徒授艺,开办传承人班,积极培养民族文化的接班人。同时,在侗寨可积极组办一些民族歌舞比赛,激发当地老百姓学习民族歌舞的热情,使侗族歌舞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背景下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改善基础设施,打造黔东南侗族村寨旅游品牌。政府应加大投资,不断改善侗寨的交通、卫生和居住条件,让游客留得下来。同时,应依托侗寨传统文化,积极打造特色侗寨旅游。一方面,要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侗寨建筑的文化风格,使每一个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侗寨丰富的旅游资源,定期举办具有民族持色的地方节庆活动,不断提升侗寨旅游品牌,不断扩大侗寨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品冬.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机制研究.刑台学院学报,2018(06):27-28

[2]王俊.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民族论坛,2018(04):97-102

作者:杨艳霞 吕永健 单位: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