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的汉字字体设计及应用

盲文的汉字字体设计及应用

内容摘要:盲文汉字,旨在帮助盲人群体了解汉字文化,并力图解决现行汉语盲文存在的一些问题。文声易画,意思是将文字的表音功能转化为表形功能,即将声音转换为笔画。本文通过对盲文特点的分析总结,研究包括盲文汉字字体结构,以及其在阅读、教育、医药、娱乐等方面的不同应用。希望从设计的角度来呼吁社会了解盲人的文化生活以及语言应用,在信息传达上,帮助盲人完善与明眼人的文字沟通;在视觉上,对明眼人来说也是一套有趣的字体设计。

关键词:盲文汉字、视觉符号、字体设计、盲文

盲文是一切通用文字的替代形式,由于西方语言文字的特点,他们的盲文与通用文字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西方人掌握盲文后,可以顺利地与其他人交流。但我们的汉语盲文却不具备如此巨大的优越性。汉语盲文仅相当于记录声音的符号,单靠盲文根本无法理解汉字文化的精髓,因为汉字是依赖每个独具内涵的单字来组词造句和表情达意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仅学会盲文并不能达到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目的。盲人也无法以文字形式与正常人交流,这限制了他们的生活空间。盲文汉字设计,旨在帮助盲人群体了解汉字文化,并力图解决现行汉语盲文存在的一些问题(表音不表形,现行汉语盲文存在巨大数量的同音字,比如同音词语“杯子”“被子”的理解,盲人只能依靠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文声易画,即将文字的表音功能转化为表形功能。也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这套字体不同于现行盲文,而是一套基于汉字字型结构基础上的表形字。研究内容包括盲文汉字字体结构,以及其在阅读、医药、娱乐等方面的不同应用。我们的意图是从设计的角度来呼吁社会了解盲人的文化生活以及语言应用,帮助盲人完善与明眼人的文字沟通。此外,对明眼人来说,这也是一套有趣的字体设计。

一、汉语盲文特点分析

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一般每一个方块的点字是由六点组成。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于1824年创造的,故国际上通称盲文为“布莱尔”(Braille)。英语盲点从上至下,由左至右进行编号。26个字母每个都有特定的编号。例如字母“F”就是由1、2、4点组成。英文的单词则由不同盲文字母组成。根据英语盲文,世界其他国家的盲文都根据本国语言的读音对盲点进行重新编制从而形成各自的盲文。汉语盲文则按照拼音对盲点进行组合规划,从而形成52个读音字母。而每个汉字都由两个读音字母组合而成。由此可见,盲文是一套纯粹的表音文字,英语盲文可以做到一一对应。但汉语盲文由于不是由字母组成,所以无法做到一一对应。如图1是汉语拼音zheng对应的现行盲文显示,仅仅“zheng”这个相同的读音字就有55个,而汉字的同音字数量十分巨大。据统计,同音节最多的汉字就有397个,如果使用现行盲文,同样的盲字就要对应397个字,在阅读上会暴露很多问题。即使使用加音调的盲文或者盲文翻译软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归根到底,盲文是基于拉丁字母而制定的,汉字与拉丁字母的制定法则不同,所以在使用现行盲文时总不会合适。唯有基于汉字基础,另行创造一套汉字盲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盲文汉字字体设计

这套盲文汉字设计依据之一是洛神八卦图。(图2)北宋道学家邵雍说:“乾坤纵而六子横,明伏羲八卦也。”后人遂称伏羲八卦为“先天八卦”。此八卦图画在平面上,是乾上坤下、离左坎右。洛神八卦图是由直线和圆点组成的,而在这种简单的组合结构中却蕴含着千万种变化。点和线的组合有些类似星空,变幻不定,点线之间的组合变化多端。盲点是由圆点组成的表音文字,而我们需要做的盲文汉字应该是表形文字,如果只用圆点便想概括全部的汉字是困难的,所以点线结合成了不二选择。设计依据之二是基于汉字结构。汉字构成中暗含着天圆地方的形式法则。汉字的构成法则有很多,这里我们所依据的是汉字的“八卦格”说法,即:在十六格构成的正方形外框中,方形外框象征大地,地为方;连接四边的中心点形成45度的内四方形,内四方形以外的四角为天。也就是说,百分之五十的天与百分之五十的地,这样就形成了极为调和的比例。去掉代表天的四角,即虚线未表示的正方形部分,就得到了八卦。八卦里有东西南北中,所以说东西南北中全部包含在八卦内。中国的这种汉字书写方式,一种是四方,一种是八位,然后是九宫、十二度。所有的文字都供向中宫,这是汉字的构成模式。如图3,汉字的字型都是基于这个八卦格,并主要在为中的十二格形成笔画。设计依据之三则是围棋。棋盘以纵横各19路的直线组成。棋子与盲点相似都是圆形,而棋子的位置都只在纵横交错的特定交点中,棋子的组合可以产生千万种变化。下棋的时候可能发现同色的棋子会形成随机的图形,倘若以这种随机的图形为基础,利用点的元素以文字笔画结构为样式进行重新的排列与组合,可能会形成新的字体形式。其实就像LED的汉字显示是一个道理。但汉字是由点线构成的文字,仅用点似乎不能完整地转化汉字笔画。所以我们试图利用点、线结合的形式来规定汉字笔画,就像围棋的棋子与棋盘。而后我们再设定特定的字体骨骼来规划点线的排列与组合,以此来对汉字进行简化并创造新的规范。图4是最后实施的字体骨骼。形式借鉴于洛神八卦图、天圆地方的汉字结构与围棋,在盲点基础上加上象征笔画的线,骨骼由点线构成。不同于围棋纯粹的纵横形式,我们也设定了45度倾斜的直线,以此来满足汉字笔画的多样性。在此骨骼里,原本汉字的横、竖、撇、捺、横折等线性笔画被统一为圆点和直线的组合,点型笔画被统一为圆点,外形轮廓借鉴于“八卦格”。文字样式如图4右上角的“正”字。在这样一个有21个点的骨骼中,绝大多数常用字可以正常表现,而少数复杂的汉字可通过变形或合并减少笔画等形式表现。盲文汉字的核心就是对汉字的简化,本文是基于盲文和汉字进行的深化设计研究,试图建立盲文与汉字的一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可以满足盲文简洁以及汉字表形的需要。作为一种感知性文字,在其应用上主张像现行盲文一样,做凸出处理,以方便盲人摸读。

三、盲文汉字字体应用设计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在盲文汉字的基础上,依据甲骨文,在图形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并以此系列图形作为本套盲文汉字的导入图形。之所以选择甲骨文,原因之一是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祖先,有着优厚的文化传统,对于盲人了解汉字有帮助;原因之二就是,甲骨文本身就有很强的形式感,作为一种灵活多变的字体,很适合盲文字体。之所以做延伸,本意是想创造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为盲人熟悉汉字,了解汉字历史打下一个基础。天生的盲人无法体会什么是图形,更对“形”没有任何概念。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套图形的开发,让他们感触并逐渐认知什么是形态,让他们了解身边的事物是什么样子。同时也通过图形的开发来挖掘点线这种形式表现的丰富性。本套图形设计是基于甲骨文的基础,并按照汉字的发展历史来表现现代简化字的形成过程。追本溯源,不难看出早期的汉字是图形化的。图5右边的部分正是用图形的形式解释简化字的构成。阅读上,选择翻译《周易》,是因为它的主要内容为占卜星相,跟盲人卜卦有些许联系,周易的“易”和文声易画的“易”同出一辙,都表示变化的意思。《周易》是古书,用现行盲文是不能通读的,所以这里就需要我们的一套盲文汉字。(图6—7)从医药的角度出发,吃药对于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可对于盲人的难度却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盲人吃药,只能通过触摸药品的大小、形状来分辨,而一旦触觉发生错误,很容易发生危险。正是因为药盒和药片上没有盲文,让不少盲人朋友在吃药时犯了难,为此,我们把盲文汉字运用在医药设计上。(图8)从娱乐的角度出发,我们同样设计了盲文汉字的象棋和麻将。盲人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于健全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盲人象棋比赛的规则并没有不同。从摆棋盘、移动棋子,甚至判定胜负,盲人选手都可以自己来,并不需要假手于人。但盲人所用的棋盘和一般棋盘略有不同。除了使用凹凸的盲文汉字之外,红黑两方的棋子也是不同的,一方边缘带有锯齿,而另一方光滑,这样就不至于错认了对方的棋子。专门设计的棋盘,原本的落点都改成了小洞,摸着小洞,盲人们就知道棋子该落在何处。有了这样专业的工具,可供盲人之间或与明眼人更方便地互动娱乐。

四、结语

通过对汉语盲文的特点分析,笔者以洛神八卦图、汉字造字方式和围棋棋盘等为设计依据,在基于盲文和汉字的基础上来探讨盲文与汉字的融合,从而设定出特定的盲文汉字字体骨骼。盲文汉字设计试图建立盲文与汉字的一种联系,以满足盲文简洁以及汉字表形的需要,并从阅读、教育、医药、娱乐等方面衍生到产品应用中,从而实现了汉字文化传承与字体设计的独特魅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