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的诗歌创作和艺术特色思考

陆龟蒙的诗歌创作和艺术特色思考

【摘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具有文学家和农学家的双重身份,其编写的介绍古农具的《耒耜经》对农业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其诗歌创作中有大量的反映农业、农村生活中的景物和事件,体现了传统的“农本位”和“天、地、人”协调发展的思想,是诗歌史上少有的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诗人。本文拟从农耕文化的视角探讨陆龟蒙诗歌创作和诗歌艺术特色,挖掘乡村传统农耕文化记忆和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分析其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农耕文化;陆龟蒙;自然怡得;忧愤苦痛

我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农本思想在诸多经史典籍中都有很重要的位置。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同时还兼具农学家身份,他编写《耒耜经》专门介绍古农具,对农业发展影响深远;同时诗歌创作内容多与乡村的耕读生活有关,体现了传统的“农本位”和“天、地、人”协调发展的思想,是诗歌史上少有的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诗人。本文拟从农耕文化的视角探讨农耕生活对陆龟蒙诗歌创作的影响,挖掘诗歌艺术特色中的乡村传统农耕文化记忆和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分析其对如今乡村文化振兴和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性意义。

一、中国农耕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中国的农耕文化是华夏民族在坚持不懈的耕耘和解决生存问题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以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的风俗文化。”①从乡村产生的农耕文化蕴含着“顺应天时、因地制宜、遵循规则”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独特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复苏乡村传统农耕文化记忆,传承、弘扬中国农耕文化,增强爱农、强农、兴农意识,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推进和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陆龟蒙诗歌中的传统农耕文化记忆和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陆龟蒙生于官宦之家,好读书,在《唐才子传》中,陆龟蒙的形象是“幼而聪悟,有高致,明《春秋》,善属文,尤能谈笑。诗体江、谢,名震全吴。家藏万书卷,无少声色之娱。”②根据《新唐书》记载,陆龟蒙虽有数百亩的田地,但有时也仍然要忍受饥苦。农村困苦的生活并没有打击到陆龟蒙的心境,反而通过“忙时耕作,闲时读书”,将耕与读巧妙融合在一起,使陆龟蒙形成了淡泊致远的性格和自娱自乐的创作理念,悠然的乡村生活也成了诗人的精神家园。

(一)闲散恬淡隐逸的乡村田园生活。乡村的耕读生活,使陆龟蒙成为少数诗歌上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诗人,诗人不仅熟悉田间地头的耕作,也熟悉了解捕鱼、蚕桑等农事,其创作的诗歌题材涉及渔樵、茶叶、桑麻酒、农业器具等,辐射面非常广。可以看到陆龟蒙的诗歌创作初衷是以“自怡”为目的,慢慢自觉地向自我消遣、自我娱乐的方向发展,区别于传统诗歌表现内心愤懑的情感模式,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自娱自乐的情感世界。诗人在中诗歌中各种情感的抒发、各种事物的描绘,都是为了自我愉悦。以这样的创作理念为指导,结合他的隐逸生活情趣,陆龟蒙在自己的诗歌世界中描绘了一派闲散恬淡隐逸的乡村田园生活。

1.有滋有味的渔樵生活。在《江湖散人歌并传》开篇中陆龟蒙自诩为“江湖散人”,他向往远古时期的社会,认为那是一个民风淳朴、没有地位高低的理想世界。诗人深知名不可守,权不可执,而“退若不散,守名之筌,进若不散,执时之权”③,只有随性自然才能维持易于变化的本心,不受世俗的羁绊。他以散来对抗社会的不公,缓解自己的忧愁,这个从形到神都“散”的怪人,不与时同流,与污浊的世界脱离正是诗人所希冀的状态。与他的散人理想相对应的是陆龟蒙不出仕途,在家乡做一名渔樵之夫,具体表现就是他的渔樵诗。在诗歌史上,他是第一位如此细致的描绘渔樵生活的诗人,细致地刻画了樵人的生活细节,捕鱼用具和方法,完全融入了农耕生活。同时因为诗人了解农具对农业的重要性,撰写了一部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农具专著《耒耜经》,对后世影响深远。从陆龟蒙对渔樵生活和工具细致的刻画的诗歌中,不难看出诗人是发自内心热爱和享受当下的耕读生活,即使生活穷困潦倒,也努力在平凡的世界中寻找常人的快乐。正如他在《桐江得一钓车以袭美乐烟波之思因出》中所描绘的钓鱼欢乐场景一样:“曾招渔侣下清浔,独茧初随一锤深。细辗烟华无辙迹,静含风力有车音。相呼野饭依芳草,迭和山歌逗远林。得失任渠但取乐,不曾生个是非心。”④诗人招朋引伴,不在乎是否能钓上鱼,只有尽情尽兴、远离世间的是非纷扰才是最重要的。

2.闲适风雅的爱好。陆龟蒙在耕读生活中除了热爱研究农具和渔具,同时因为在湖州拥有自己的茶园,饮茶喝酒也成为诗人耕读生活之余的爱好,诗歌创作中有大量通过“咏茶”“咏酒”反映晚唐的茶文化、酒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情况的诗歌。如《和茶具十咏》就对茶具、煮茶进行了翔实的描写,诗人和古时的隐士“茶圣”陆羽一样是懂茶、爱茶之人,在大雪时“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⑤也就不足为怪了。虽然“咏茶”诗歌看似直白,但也是诗人淡泊明志的心意自现。除了偷空茶闲,诗人还在耕读之余“酒忙”。不仅有《和酒中十咏》,还有《添酒中六咏》,喝酒的用具和器皿如“酒星、酒泉、酒篘、酒牀、酒炉、酒楼、酒旗、酒樽”等皆可以入诗,好友之间相聚可以对酒,一人可以泛舟在江上独饮……将隐士的潇洒放纵展现得淋漓尽致。

3.自然豁达的精神追求。在乡村的生产实践、生活中陆龟蒙自然怡得,在思想上陆龟蒙追求的是力求豁达的精神寄托,如《寄茅山何道士》中“池栖子孙鹤,堂宿弟兄仙。幸阅灵书次,心期赐一编。”⑥里,诗人对道教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和朴素的生活态度的推崇,用超然世外、轻逸飘然的生存哲学去透悟人生,与其所追求的隐逸的生活格调是不谋而合的。陆龟蒙现存的600多首诗文中,关于道观和寺庙的诗篇有《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等,通过游览有名士遗风古城、旧地,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诗人自然豁达的精神追求和内心世界。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物描写。乡村的农事生产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通过“顺应天时、因地制宜、遵循规则”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在陆龟蒙的咏景诗歌中得到完美的融合和体现。诗人对景色的描写、景物的出现都来源于生活实践,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其笔下的春夏秋冬,更为四季分明自然和谐。诗人描写“春分”时节的《春晓》,区别于孟浩然的《春晓》,通过“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⑦生动地展现了蜜蜂眷恋鲜甜花朵的生动景象,春天的绚烂画卷跃然纸上。“清明”时节诗人寄春思,“竹外麦烟愁漠漠,短翅啼禽飞魄魄”⑧,青竹远处是刚长成的麦田,飞禽都带着忧思。“谷雨”时雨量增加,太湖平原上桑树枝繁叶茂,诗人描绘了“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⑨,养蚕人农忙、渔业发达的繁荣景象。“芒种”时诗人赏白莲志高洁,“避暑最须从朴野,葛巾筠席更相当。”⑩“处暑”时诗人勉强自己披上衣服起床坐,只因“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⑪,乡村树多蝉鸣犹如在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寒露”时诗人抬头望向九月往南飞的大雁,“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⑫,即使回家的路几万里,大雁回乡脚步不能停,对乡土的依恋刻在诗人的骨血里。“秋分”诗人观中秋月,“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⑬,星河满天思家人。“小雪”后寒冬如约而至,诗人看着麦陇对明年怀抱希望—“明年是稔年”⑭。因此陆龟蒙咏景诗和农事、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对自然抱有尊重、敬畏之心,使人更容易近距离感受自然和谐之美。

(三)关注现实、为民发声的忧愤苦痛。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对陆龟蒙的小品文的评价是“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⑮虽说的是其小品文,然而用来论诗也未尝不可。

1.关注现实的苦痛。陆龟蒙在诗歌世界和理想化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轻逸幽闲的生活情景,暂时得到了精神的寄托,但现实并没有完全尽如人意。诗人生于晚唐颓世,经历了盛世的衰微,长期的农耕生活更让他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天灾人祸对农民的重大影响……无论他在自己的诗歌世界中怎样为自己营造一个散淡的、平凡的生活,追寻道家的足迹,崇尚隐逸情趣,但现实生活让陆龟蒙的心中充满了忧愤之情,只能在诗中得到慰藉。现实的苦痛无时无刻折磨着他,虽然他“以诗自怡”,但传统文化中“诗言志”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另一面。因此陆龟蒙借诗来宣泄不平的情感,有人统计,陆龟蒙诗中涉咏“孤”处凡38见,“独”凡34见,“愁”凡49见,“忧”凡7见,“苦”凡24见,“寒”凡94见,“冷”凡23见,“冻”凡7见,“幽”凡34见。从这些数字中可以想见他的生存状态。被孤独所包围的人,也自然多梦”,陆龟蒙诗中涉咏“梦”处凡26见,“忆”处凡26见。⑯咸通十年,庞勋兵乱切断了陆龟蒙的用世之路,寒窗十载,转眼为烟云。用世之路被阻,但用世之心却无法平静。在《独夜》中,陆龟蒙连用八个“独”字,“独行独坐亦独酌,独玩独吟还独悲。古称独坐与独立,若比群居终校奇。”⑰将独来独往的心境表现的凄切而尽致。加上陆龟蒙长期以来贫病交加,身心承受着痛苦的煎熬。

2.为民发声的忧愤。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之下,陆龟蒙放不下的不仅是生逢乱世自身的苦难,同时还有生活于水篇目内容用途和添渔具五篇鱼庵、钓畿、蓑衣、背篷、箬笠1.钓鱼的场所2.各式各样的渔具(19种)3.两种渔法渔具并序网、罩、钓车、钓筒、鱼梁、叉鱼、鸣桹、种鱼、药鱼、舴艋(小船)、苓管(装鱼的竹笼)樵人十咏樵溪、樵家、樵叟、樵子、樵径、樵斧、樵担、樵风、樵歌砍柴的工具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如陆龟蒙的七言绝句《新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⑱这首诗描绘了封建官府对农民重赋苛敛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官民之间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但取材和表现手法都与以往的诗歌有所不同,另辟蹊径地选取了一片“新沙”作为切入点,“官家”比翱翔海上的海鸥还早知道,如果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真的存在,那蓬莱岛上盛产的紫芝也一定会成为征税的对象,讽刺力度强硬但又不漏痕迹。另一首《筑城词》:“莫叹将军逼,将军要却敌。城高功亦高,尔命何足惜!”⑲讥讽将帅们不恤民命,以求高功,正话反说,沉痛有力。《野庙碑》里诗人希望“当官能为民做主”,但是现实是官吏“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⑳《记稻鼠》里诗人旁征博引,类比《诗经》魏风里的“硕鼠”、《春秋》里的蝗灾,记录普通老百姓里受到的灾害,如果不能按时纳税,将要被“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㉑讽刺朝政的贪婪无能……这样的诗歌在陆龟蒙的诗中还有很多,农耕生活使陆龟蒙形成了安然自得的性格,农业、农村生活中的景物和事件是其诗歌的创作来源。陆龟蒙因为深入农耕生活,所以并没有像士大夫阶层一样轻视农业生产,他的诗歌既有“自娱自乐”又有“现实的苦难”,它们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陆龟蒙诗歌的主体框架。前者是他的人生目标,后者是他人生的铺垫,因为有了前者,生活有了色彩,因为后者,生命才有了厚度。

三、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启示

陆龟蒙通过文化反哺农业生产,在尊重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改进农耕农具,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如今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这些宝贵的乡村农耕文化记忆和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值得后人去借鉴和学习。

(一)传承传统,提升中华民族自信。陆龟蒙诗歌中描写到的农具和渔具、种植、和养殖方法,茶文化、酒文化、自然豁达的精神追求都属于农耕文化的要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代人可通过重新认识古农具,古代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更好地了解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历史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改进新农具、新技艺,创新素质和职业教育;体味中国传统茶文化、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中华礼仪之邦的道德规范,遵循人际交往原则;追求自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更好的纾解快当下快节奏生活带来的身心疲惫,增强农耕记忆的身心体验,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中华民族荣誉感,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二)尊重自然,营造良好人文环境。陆龟蒙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与农耕文化的基础讲究农时是一脉相承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在尊重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在如今新农村建设中仍然需要遵循“天、地、人”协调发展的思想,保持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营造良好的乡村人文环境。可以结合休闲农业举办富有农耕特色的节日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如秋分时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清明时壮族特色的“三月三”对歌活动、中秋赏月、端午赛龙舟等,展示新农村新农民的时代风貌,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的推广和创新。

(三)关注三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陆龟蒙诗歌体现出来的“农本”思想,是如今乡村振兴之路的实施关键。要从源头上树立强农、爱农、兴农意识,通过开展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活动,提高民众对农耕文明的情感体验。挖掘农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体验,培养新时代青年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热爱乡村的理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做到建设宜居乐业的新农村。

作者:杨柳婵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