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载体,寺庙的独特建筑形式以及丰富园林景观设计,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崇儒圣贤、崇拜宗教的思想观念,反映着古代人们崇尚心理、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也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载体。以实际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为例,从中分析并掌握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并通过归纳当地环境特征尝试性地在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创造出全新的寺庙园林景观。

关键词:寺庙;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1项目概况

在研究设计过程中,以正观教寺及其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正观教寺乃天台宗祖庭之一,天台宗九祖,湛然大师(711-782)曾经在此问道和修学。正观教寺发扬法华精神,致力于法华三昧。积极推广法华文化,秉承秉持“禅、净、律、教”同体并重理念,把禅修教学和净土念佛,即道风建设和大乘顿悟法门,平等不二地弘扬于天下。

1.1区位分析

正观教寺是“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六大旅游项目之一,位于金华兰溪市东北部,地处大金华山北坡兰溪市内,属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兰溪分区。该项目以水库为核心,群山环绕,环境清幽。山峰根据高低不同分为内外2层,恰如莲花花瓣舒展,形成得天独厚的炼化地。

1.2规划理念

规划依托天造地设的莲花状山水地形,以弘扬天台总禅源为主旨。融合“止”、“观”修行法门,借势山水,以最小干预原则营造禅意空间,使人心神愉悦,情有所托,智有所益,思有所归。结合传统“禅文化”与旅游休闲,合理布局功能,围绕莲花湖形成“止观禅修环”,打造集宗教禅修、禅意度假、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佛教文化修行旅居度假目的地。

1.3“一心一环二片六区”的整体规划

图1为建筑、景观构成分析。项目地位于大金华山北坡,因此,项目整体坐南朝北。寺庙原址在现状水库内,因为地质运动导致了寺庙被湮没。复原的寺庙以古寺庙建筑的最后一进围墙作为新建寺庙的第一进建筑的围墙。寺庙在规划平面空间时,以止观园般若镜(水库)为核心,以放射状向周围发散,这一设计形式被称为“一心”。围绕中心般若镜,形成环状佛教修行区域,该设计方式为“一环”。而根据修行者特点,在“一环”外的区域设置了修身和修心2个片区,即,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被成为“二片”。由6大功能板块所围绕,主要包括香道朝神区、禅文化交流区、禅院清修区、寺庙礼佛区、禅意休闲区以及莲花湖景观区,统称“六区”。正观教寺坐落于整个止观园的南侧,背山面水。

2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

2.1具有公共游览性质

区别于私人专用宅院,寺庙园林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将广大游客和香客纳入了设计考虑范围内,不但可传播宗教信仰,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供人游览和观赏。

2.2具有历史悠久连续性

寺庙园林与皇家园林最大的区别在于,寺庙园林不会因朝代的更迭而被废弃或摧毁,且不会像私家园林一般随着家业的衰败而遭受破坏。从某种角度来看,国内部分寺庙园林运营时间长达数百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因此,在设计寺庙园林景观时,应紧紧结合原有景观园林基础条件,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古朴自然、具有禅意的元素,减少人工痕迹。

2.3选址均以名山胜地为主

对于寺庙园林的营造而言,选址是其中一项较为关键的内容,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发挥自身地势或环境等优势,规避区位特点上的不足,通过有效利用寺庙所处地貌环境,如有效运用山岩、洞穴、水潭、溪涧、古树以及丛林等自然景观,实现自然雕饰,并通过一些点缀物,如,桥、台、亭、堂、佛塔、院墙、山门以及爬山廊等,自由组合其中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点缀效应,确保所设计园林景观有天然情趣,并充分体现宗教精神文化。

2.4天然加人工思想设计而成

在寺庙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确保建筑、自然、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可充分运用自然构景的设计手法。传统寺庙园林在景观设计时,最擅长的是在建筑中融入自然事物或人工形式,沿地形结构建立根基建造房屋,善于运用园林建筑组织或剪辑景象,深化景观所要表达和呈现的意蕴,善于依山就势进行巧妙的设计和搭建等。

3寺庙园林中生态设计要点

在我国四大古典园林艺术中,寺庙园林具有十分显著和独特的功能特点,而随着现代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寺庙建筑物与寺庙景观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渐渐发展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佛教景观,寺庙景观以科学化、合理化形式在寺庙景观中融入佛教理念,并始终强调景观传统文化形态,促使传统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等得以继承和发扬。在寺庙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可加深寺庙文化韵味,幽静的寺庙以及如画的风景园林,提供了更加优美、舒适的修行场所,可净化人们心灵,更加深刻地领悟自然之美。在设计正观教寺生态园林时,特别是植物配置方面,尽可能以“精·简”为主,即精致简洁。每棵植物的布置和选材追求工匠精神,力求场所与植物的完美融合。具体植物配置流程如下:(1)天王殿:山门—铺装—绿化带(苔藓景石、银杏、茶梅、高山杜鹃)—铺装—绿化带(造型松)—铺装—天王殿。(2)大雄宝殿:铺装—绿化带(竹、造型松、苔藓景石、鸡爪槭、银杏)—铺装—绿化带(银杏、紫薇、造型松、丛生白玉兰、乌桕、白皮松)—铺装—大雄宝殿。(3)藏经楼:铺装—绿化带(七叶树)—铺装—绿化带(沙朴、梅花)—铺装—绿化带(造型松)—铺装—藏经楼。

4寺庙旅游开发的战略性研究

4.1劣势与威胁

绝大部分寺庙处于山地地区,当地交通运输条件落后,严重阻碍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逐渐显现,两者难以有效融合,而如何进一步促使各类文化紧密联系,成为当地未来发展主要研究方向。

4.2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从性质上来看,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性,加以保护旅游资源可有效延长其寿命,但从实际来看,旅游资源对旅游经济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若未能做好相关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出现严重问题时,人们才意识到应该拯救环境、拯救自然、拯救人类社会。为此,如何在人类社会中形成生态文明意识、扩展旅游资源保护共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成为此次方案设计的重任所在。

5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寺庙园林在建筑结构和景观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寺庙园林设计发生了改变,逐渐朝“景中有庙,庙中有景”的方向发展。寺庙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通过植物与建筑体、水系等相互配合,组成“风道”,以便将清新凉爽的空气引入其中,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寺庙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美化功能,更是一种实用型的设计智慧,也是彰显禅宗意境,并在宗教文化熏陶下思考与追求美学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黄梁顺,黄建军.寺庙园林意境的美学建构———以贵州省安顺市武庙景观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6(5)

[2]龚杰.当代佛教寺庙园林景观营建对策研究———以东林寺净土苑为例[J].中外建筑,2015(6)

[3]吴小刚.寺庙园林景观研究———以福建省寺庙园林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8)

作者:黄莹 单位:杭州元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