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细菌教学设计论文

厌氧性细菌教学设计论文

1教学内容

1.1教学目标

依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就业岗位需求,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1.1知识目标

重点掌握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掌握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1.1.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用临床思维处理疾病,根据厌氧性细菌致病规律,选择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能力。

1.1.3情感目标

培养适应新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需要的人才;促进农村卫生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1.2重点、难点

综合教学目标、学生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确定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难点: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

2教学策略

2.1说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特点,应用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制定一系列教学方案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问式教学法:复习所学内容,导入新课知识点;案例教学法:掌握重点难点内容;问题导向(PBL)教学法:知识迁移,开阔学生思维,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学习能力;分组实验法:理论实践相结合。

2.2说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特点,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采用以下3种学习方法:情境体验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发散联想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学过程

3.1问题点拨,导入新课

首先提出问题: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通过点拨、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入本次课的内容———厌氧性细菌。让学生分组总结3种厌氧性细菌的共同点?由这个问题的答案,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第二个环节学习5方面的内容:厌氧性细菌总述,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态特点与致病性及防治原则。具体如下。

3.2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3.2.1厌氧性细菌总述

学习本次课前学生已经学过“细菌概述”,因此提出问题: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通过点拨、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入本次课教学内容———厌氧性细菌,让学生分组总结厌氧性细菌的概念。

3.2.2破伤风梭菌

(1)利用PPT展示破伤风的临床典型症状。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症状的特征,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临床表现?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断探索。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2)用典型案例设计情境:稻田里干活的农夫不小心被田里的竹签扎到脚板,伤口很深,血流不止。提问:伤口特点?该怎么办?由小组讨论后作答。教师点评总结。(3)运用问题导向(PBL)教学法学习破伤风的典型临床表现: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肌痉挛而窒息死亡。提出问题:为什么破伤风会出现这些临床表现?这些临床表现和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在书本中找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作用于脑干神经细胞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毒素进入细胞后抑制正常存在的抑制性介质和抑制性神经元的协调作用,导致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造成破伤风特有的症状。(4)最后,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使学生掌握导致破伤风的原因及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

3.2.3产气荚膜梭菌

首先用PPT列出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图片;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与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物质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溶解红细胞或组织细胞,导致出血、水肿、局部组织坏死,因此,所致疾病多见于气性坏疽。通过对比两种疾病的不同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2.4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是肉毒毒素,感染方式为食用了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酵的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罐头,香肠等。但是肉毒毒素导致的食物中毒症状不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而是眼睑下垂、眼球肌麻痹,吞咽困难,甚至因呼吸肌、心肌麻痹而死亡。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入一段广告:“一针”瘦脸、瘦小腿!提问:“一针”指的是什么?(当下被广泛用于医疗美容领域并被时尚人士追捧的“美丽毒药”———A型肉毒毒素)给学生3分钟时间分组讨论,为什么肉毒毒素在美容领域的应用很广泛?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将答案引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上:肉毒毒素具有阻断神经支配的作用,可减少或者消除肌肉的不自觉收缩,因此,在美容领域的应用很广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肉毒毒素,不要盲目跟从潮流。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物质,0.1ug即可致人死亡。

3.2.53种厌氧性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特别指出:为防止破伤风梭菌导致的破伤风,一定要用双氧水(H2O2)清创,破坏厌氧性细菌的生长环境,然后紧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但是,TAT皮试出现过敏该怎么办?用不用TAT?这些问题是学生将来在农村医疗服务中一定会遇到的,在此让学生用发散联想法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得出结论,教师予以指正。

3.3小结

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为巩固学习效果,要及时小结。

3.3.1练习题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本次课有关的重、难点练习题,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设计3种题型,当场出题,当场完成,当场给出正确答案。

3.3.2布置课外作业

病例分析:患者,女,干农活时右脚被一颗生锈的铁钉扎伤,伤口很深,自行拔出铁钉、简单包扎后又下地干活。两周后该患者死亡。请分析该患者最有可能的死亡原因是什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这个病例来源于生活实际,通过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教学目的。

3.3.3板书

再次以如下板书展示教学过程,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果:以上即是“厌氧性细菌”内容的教学设计。这一设计的特点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一体。其目的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作者:王利 单位:汕头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