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作特大工程设计与咨询管理研究

多方协作特大工程设计与咨询管理研究

【摘要】设计与咨询管理工作是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某多方协作特大型工程引入设计与咨询管理团队,采用施工总承包+设计与咨询管理的一体化项目团队实施项目全过程咨询的模式,全程跟踪服务,化解风险,实现了设计与咨询管理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设计与咨询;多方协作;施工总承包+设计与咨询管理模式

1多方协作特大型工程特点

多方协作特大型工程的一般性特点包括:(1)工程规模大。主要体现为总建筑面积大、单体多、单体面积大;钢结构用量多;基坑土方挖运量大;地下室面积大;一次性投入机械设备多;施工难度高;集地铁、市政道路及设施、水利及河道治理等[3]。(2)参建单位多。主要包括建设公司、代建公司;运营公司、运营顾问公司;方案设计公司、建筑施工图设计公司、基坑支护设计公司、各专业顾问公司等;造价咨询公司、施工图审查公司;总承包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专业施工分包单位。(3)涉及专业全。主要涉及专业为软基、桩基及支护;土建、钢结构;人防工程、机电工程、幕墙工程、金属屋面工程、精装修工程、智能化工程、泛光照明工程、园林景观工程、市政工程等[4]。

2多方协作特大型工程中设计与咨询管理服务的必要性

以某多方协作特大型工程引入设计与咨询管理团队为例,某总公司作为本工程的施工总承包主体,下设3个项目部,分别由某总公司3个分公司承担。根据总承包项目部规定,设立隶属总包技术部管理的设计管理部,派出专人驻场办公,为本项目提供设计管理和设计咨询服务。某多方协作特大型工程包含一般性特点的同时也具有以下特点[5]。

2.1建设标准高

本项目是某一线城市重大建设项目,项目获奖目标为鲁班奖和钢结构金质奖。配套设施用房原设计采用外墙涂料,因考虑海边气候,施工后难以保证不开裂,维修风险大。经过设计管理部考察调研后,从运维角度建议,直接改为铝板幕墙,从而实现了总承包项目部对设计的优化目的。

2.2地质条件差

本工程建设场地位于填海区,地层中有深厚的填土层和淤泥层,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难度大,差异化沉降控制难度大。设计管理部沟通建设方与施工图设计公司,提出根据市政一级公路做法中采用水泥级配碎石稳定层,可将工后沉降控制在10cm内。

2.3设计进度不确定因素多

设计管理部配合现场施工需求,沟通建设方与施工图设计公司,提出分批发出施工图要求,解决现场无图施工的困境,并在施工前组织施工图设计公司进行技术交底解决现场图纸不完善的困难[6]。

2.4建设工期短

本工程计划建设周期共630d,建设进度控制及多专业穿插施工组织难度很高。设计管理部团队采用前方驻场办公和后方技术平台2个技术梯队为本项目提供设计管理和设计咨询服务,包含建筑、结构、钢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园林景观、弱电及智能化、精装修、人防、绿色建筑。前方驻场办公和后方技术平台采取紧密型管理服务模式,即前方驻场办公人员按专业划分,与后方平台对应专业总工或技术骨干一一对应。

2.5总承包统筹管理难

本工程甲指分包工程包含软基3个标段,桩基及基坑支护4个标段,幕墙工程7个标段,精装修工程5个标段、机电安装工程4个标段、绿化工程2个标段,弱电智能化工程等。设计管理部针对多方协作特大工程的工作内容包含如下内容:总包合同范围内以及甲招分包合同包括的整个工程各专业设计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协调管理、效益管理以及总包技术部安排的相关设计管理工作[7]。

3多方协作特大型工程中设计与咨询管理模式的思考

以某多方协作特大型工程为例,项目定位为: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造,一流的运营。从国内多数特大型工程来看,无论建设方如何定位项目特色,或是如何定位工程追求目标,我们的管理模式都应到达扁平化、智能化、技术化、高效化的效果,并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高效进行。采用施工总承包+设计与咨询管理的一体化项目团队,可以有效切入工程的设计阶段、建造阶段、运营阶段,避免以往“按图施工”而导致的“被动式”参与模式,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同时,为后期运维管理创造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环境[8]。1)深度参与工程设计阶段,配合施工方助力建设方打造“一流的设计”。设计与咨询管理团队深度参与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化设计3个不同阶段,配合总承包施工方,协助建设方,全力打造“一流的设计”[9]。2)全建设周期现场服务施工总承包方,贯彻“一流的建造”理念。不同程度参与3个不同的设计阶段,协助施工总承包方处理各种设计遗留问题,高效加强相关方运行效率,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服务“一流的建造”理念[10]。3)重视建设品质,为“一流的运营”创造条件。参与各阶段设计过程和整个建造过程,积极协调各专业之间的衔接和互动,充分发掘各专业分包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实施应用,为后期运维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配合建设方为“一流的运营”做好铺垫。

作者:王浩 黄珺 王路达 单位: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