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奥运会志愿者服饰设计关系研究

谈奥运会志愿者服饰设计关系研究

摘要:奥运会志愿者服饰是举办国家文化的简化,对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国际形象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发展、民族文化、奥运主题、文化定位、文化认同等的关系,并梳理、归纳出奥运会志愿者服饰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思考路径,得出其设计的考量因素,探索其与民族、文化、社会等因素的本质意义,进而可以为举办国家奥运会志愿者服饰设计提供借鉴,以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促进优秀文化和城市形象的传播。

关键词:奥运会;志愿者服饰;服饰设计;民族文化;设计关系

引言

奥运会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希腊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据传说是由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罗马大力神)创立的,而现代奥运会是法国年轻贵族皮埃尔•德•顾拜旦在1894年正式提议,1986年开始举办。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奥运会为当地经济带来的具大促进力,尤其在提升文化与艺术、城市更新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1]。21世纪后全球各国申办国际活动的竞争日益加剧,奥运会已是经济文化符号中的“巨无霸”,具备了广泛感召力和多层次、多方向的功能潜力[2]。于此同时,奥运会志愿者服饰也伴随人类社会、奥林匹克运动、志愿者服务的发展而推进演变,作为人类普遍的文化现象之一奥运会志愿者服饰有其发展变迁的过程,其所展示的服饰符号是人类群体文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等的演绎,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综合性的折射,并随之动态变化而变化。

一、研究综述

最早与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相关的研究是现代奥运之父P.deCoubertin(1909)在《奥运评论》发表的《Lapsychologieducostumesportif》一文,该文阐述奥运会服装心理学的意义,并从国家、文化、LOGO等角度表述了服饰在社会和运动员中起到的作用[3],之后相关资料参插在奥运会的研究和媒体报道上,如《BritishOlympic民族与文化-奥运会志愿者服饰设计关系研究NATIONALITYANDCULTURE—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OFOLYMPICVOLUNTEERCLOTHINGDESIGNAssociation》等官方期刊对也服饰资料、背景文献的完善起了很大作用。21世纪前后,奥运会服饰和志愿者服饰专项研究发展迅速,Berry.J(2010)研究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服饰及民众批评所反映出国家文化自卑感关系,以加强服饰形象设计来构建民族认同[5];BiddlePerry(2012)研究比较1908-1924年间奥运礼仪服饰如何形成高度政治化的国家形象[4];ShinYoung(2014)研究奥运会开幕式与国家认同、区域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关系[6];国内学者陈建辉、尤珈等的以设计学科为基础,研究奥运志愿者服饰设计路径与思想。本文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设计学和社会学科角度,对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发展与性质、奥运主题、举办国家民族文化特色与定位、文化关系等方面分类研究设计考量因素、文化特性,以期比较全面地研究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设计关系。

二、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定义与发展

(一)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概念界定

联合国定义志愿者(Volunteer)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而奥运会志愿者是特指在奥运会筹备和举办全过程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奥运的正规化专门人士,其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900名志愿服务者。在之后的100多年间奥运会志愿者从零散的简单志愿服务逐渐发展到正规化、组织化、专业化,成为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举办前后志愿者人数通常达数十万之众,主办方会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在招募过程中将志愿者分为普通志愿者、开幕式引导、礼仪小姐等,志愿服务的涉及到:礼宾接待、观众指引、语言翻译、礼仪颁奖等。因此,奥运会志愿服饰也包括开幕式、闭幕式、火炬传递、赛时服务等在内的接待、礼仪、引导、颁奖等服饰,且是服装、鞋帽、配饰等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与文化下的奥运会志愿者服饰发展

“真正的体育竞赛必须建立在‘完全的无私和荣誉感’的基础上”,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新的竞技体育精神,以克服职业精神的有害传播[7]。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出于参与国际体育赛事的共同愿望,起初志愿者服饰并没有民族色彩,志愿工作人员穿上普通的服装就足够了。然后GeorgSimmel和ThorsteinVeblen等学者在关于新兴“休闲阶层”的理论都表明了服装、民族主义、时尚消费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意义[8],以及世界各国在体育方面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投资日益增长,奥运会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有规模的组织,因而希望通过赛事环境呈现运动、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志愿者服饰便逐渐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带有文化标志功能的志愿者服饰迅速成为所有类型的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奥林匹克、民族文化和国际体育理想的结合不仅体现在穿着特定类型的服装、标志或颜色上,也体现在这种服装能够区别地传达每个国家的体育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独特含义,以力求在全球文化中巩固奥运会理想和国家形象。自此,通过建立和管理新的志愿者组织机构,会员资格、行为标准和着装规范等都得到了严格执行,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文化符号在体现世界包容性与民族文化分层体系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属性

奥运会志愿者服饰是国家民族理想和核心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民族文化与服饰、体育运动的集合,并通过一系列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设计,创造一种文化归属感的民族标志来实现:既用正式和非正式的传统文化符号,建立民族过去与现在特定结构关联的文化连续性[9],具有社会意义的复杂形式。此外除了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属性外,奥运会志愿者服饰还具备一定的文化象征属性:(1)时效性和经典性的统一;(2)举办地向世界公众展示的现在、未来的文化形象;(3)体现活动的文化性质和主题精神;(4)能够反映出举办地独特文化属性或自然环境特征等的文化符号载体;且文化属性的呈现与交流方式是直观的、易理解的。

三、奥运会志愿者服饰核心设计关系

(一)围绕奥运主题精神

奥运主题狭义上是指主题口号,广义上包括主题口号在内的活动性质、精神及举办国家城市核心文化定位、发展方向与社会、文化、科技等的未来愿景、理念。主题奠定核心基调,举办方在奥运前、中、后期围绕主题,进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其理念反映在相关的扩展领域以及活动运营中,包括宣传活动、会徽、宣传片、文化产品、文化视觉形象(包括志愿者服饰、宣传海报等)、城市建设等设计与塑造,见图1。

(二)体现民族核心文化的特色性

民族文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准则、艺术等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10],其核心是历史文化、自然风景、人文技艺、风俗习惯等整体所反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综合,且具有模式化和符号化的一般特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与背景影响该地区建筑、色彩、节奏、气韵等的形象与风格塑造;民族文化的趋同趋势也是客观存在,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导致的地域文化差异性[11],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与文化产业化的影响下,出现了弱化和趋同的趋势[12],如果举办国家片面的强调文化统一性而放弃自身特色,也将会使民族文化传播受益降低。“因地制宜”坚守本土文化传统价值,奥运会志愿者服饰亦须在视觉形象及文化价值层面体现“地方性”和“特色性”。

(三)契合与创新举办城市奥运文化定位

举办城市奥运文化定位是基于该区域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而制定的时期内的公众性、特色性、可行性的文化建设方向,是文化形象构建及文化设计(志愿者服饰)的前提。准确的文化定位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城市的文化资源、发展目标、形象传播等多方面因素[13],更重要的是通过奥运活动打造持续性的文化生命力,实现国家城市竞争资本保值、增值[14],打造文化“稀缺性”优势。如东京奥运会9年前东京都政府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后,在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分别出台了《东京都面向2020年的相关措施》《东京文化愿景》方案,将东京城市形象定义为“艺术文化都市”。以此通过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的规划,抓住城市在全球文化中的独特个性,确定奥运会期间文化形象方向,并在会徽、海报、城市建设、服饰、火炬等选择内容与表现形式来构建文化定位效力的决定性要素,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个性资源。

四、奥运会志愿服饰的设计考量与民族文化关系

(一)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设计考量

奥运会文化形象作为民族文化输出的视觉符号之一,举办国家会试图通过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等民族VI系统建立独特文化形式和奥林匹克普遍竞争意识形态下的新文化舞台展示要素。因此,一种精心设计带有国家文化编码的志愿者服饰形式逐渐形成,通过文化的具象和象征手法进行组织创新,使服饰和仪态具有符号化意义。服饰款式、鞋子、帽子、配饰、以及色彩、图案都是由复杂的设计规则控制的,并规定哪些志愿者可以穿什么,如何穿,何时穿,用以加强文化的印记和归属体系。奥运会志愿者服饰是奥运会主题、民族特色文化等经过艺术性的创造和有意识的视觉符号形式来展现,其设计过程繁杂、广众而体现文化属性,传递出特定的文化信息和价值为目标。以此设计一般路径可以归纳为图2,同时在设计上不仅需要把握风格和审美,更需要提炼创新优质民族文化,还有要体现未来发展与延申性。

(二)民族文化符号的设计表现

奥运体育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主题,且民族和体育是多元的,不同的国家文化模式对应着不断变化的认知重叠下的不同文化结构,且文化符号表现形式多样化,表现方法常用的有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文化显性是主体文化元素的外在表征,比如: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面料等,是容易被对方所感知与获得的[15],文化隐性则是内在的内容、信息等隐性的知识与创意特有的文化内涵、精神体现[16]。因文化认知与审美差异的客观存在,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主体的展示和传承,要让不同文化的群体在交流与碰撞中,能够比较直观地理解服饰所展现的文化内容、价值及意向性的文化主旨。在国家民族文化的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符号化的同时,对于区域性的亚文化或非全球性主流价值的文化需要做好文化基因的解码,避免出现大量复杂的隐性语言和文化忌讳,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三)民族文化的差异与认同性关系

每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因地域环境、文化习惯、风俗礼仪等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在其准则、规范、行为模式的表面下,都有着整套的价值系统,当文化信息与衡量标堆价值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文化差异[17],但同时文化认知之间可以通过文化导入、相互交流和沟通,形成文化认同。因此,在民族文化符号展示与传播过程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习俗,避免出现因差异而导致的误读与冲突,尤其在奥运会这样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大交融下,对相同的文化符号可能存在不同的表征意义和价值理解。志愿者服饰在设计过程中需寻找“文化重叠”,即在国际交互中全球各国对举办国家文化形象的认知和认可点,这需要前期做好核心文化在全球的认知情况,并利用活动的影响做好文化宣传与推广工作,提升创新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民族内的归属感和民族外的认同感。同时,在文化认知之间还存在着动态变化,更需要用发展的、变化眼光在文化融汇中设计奥运会志愿者服饰。

(四)文化流行与审美关系

流行审美是对客体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形成的审美模式和程序,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性质[18]。在多元文化下审美思维和取向受流行文化、价值引导、认知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种趋同的意识形态,具有时代性的时间、空间的动态变化和大众、开放、快速、融合等特征。在符合普世文化价值观下,大众的流行审美意识与行为可以通过一定的条件引导,而奥运会自身就是巨大的文化引导性和弹性的平台。因此,奥运会志愿者服饰所展示的民族文化符号在社会播中不仅要符合当下全球流行审美,更要起引导文化流行的作用,需要从文化流行传播和时代审美的角度,运用现代设计手法把志愿者服饰的文化理念传递给受众,使民族文化和流行审美之间有效形成互补与调和,建立平衡,成为文化经典样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饰的云纹和青花瓷元素对中国文化的内外提升有巨大促进作用,更使之成为了“热门民族文化”,至今一些志愿者服饰还延续云纹的设计。同样也极易出现负面弹性的危险,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志愿者服饰公开后遭致痛批,被当地媒体颁发“最丑志愿者服装金牌”。

(五)服饰设计内容关系

1.服饰类别与款式。为区分不同职能的工作人员,使被服务对象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工作人员[19],志愿者被分成了不同类别,服饰款式上也有不同的区分:普通志愿者服饰因工作的属性,其上装大多为圆领T恤或POLO衫搭配运动外套,下装为运动型的短裤/裙或长裤;开幕式引导员和礼仪人员是大型体育赛会特有志愿者类别,引导员服饰款式一般带有民族文化特色或与当届奥运会主题贴近或代表世界大融合的A形礼服、小礼裙,也有里约、东京奥运会这样的特色款式,见图3、图5;礼仪人员则是具运动风格的文化套装;礼仪小姐或颁奖礼仪服饰是志愿者服饰的重点,其中颁奖礼仪服饰会根据运动项目、赛会地点的不同,由几个系列服饰组成,包括:鲜花奖牌托盘颁奖、嘉宾引导、运动员引导、升旗手(男)等礼仪服饰,款式类型则是举办国家的“国服”或带有特色礼仪服饰、职业装,中国一般采用改良款的旗袍,如:北京奥运会上的“青花瓷”、“国槐绿”、“玉脂白”等系列;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和平昌冬奥会均采用了韩国“国服”——韩服的改良款,见图4。

2.核心色彩识别。色彩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在视觉系统中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可感性、识别性。奥运会志愿者服饰色彩表达与奥运会会徽色彩、民族文化、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流行审美等因素相关联,呈现出内在的文化属性。志愿者服饰在色彩运用上主要受三方面影响:一是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等主题色:二是举办国家的国旗色和城市色等的民族性色彩;三是流行色和点缀色,同时三者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一个国家的民族色彩会在同时体现在会徽、吉祥物和志愿者服饰,如:里约奥运会的会徽、志愿者服饰色彩以巴西国旗黄为主;伦敦奥运会举办年是英国女王60周年登记大典,会徽、志愿者服饰采用象征皇室的紫色,东京奥运会志愿者服饰主体色是会徽的配色,见图5。

3.图案的文化符号性。奥运会志愿者服饰图案具有文化标识性和象征性,作为核心视觉系统之一是最能够反映核心文化形象,尤其是在款式类似的普通志愿者服饰上,往往以图案来突出文化主题。分析以往的案例,图案的设计和运用方法主要有几种:一是奥运会徽图案的直接或间接的设计运用,见图5;二是民族文化结合奥运文化定位、主题色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传承创新设计,具象化的表达文化寓意。如2014年索契冬奥运志愿者服饰上的主题图案,见图6,将俄罗斯霍赫洛马、库班绣花、沃洛格达花边等16种民族传统装饰工艺纹样经过简化后,采用拼接手法融合在一起,突出运动和青春时尚气息的同时又传达出俄罗斯100多个民族团结、热情的寓意。

结论

当今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与竞争日益加剧,举办国家利用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上制定合理的、长久的战略定位,有效地实现民族文化新形象自塑建构,同时也需从长远的角度加强志愿者服饰的形象设计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使之成为增强全球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奥运会志愿者服饰是的政治、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展现,并不能仅仅凭借感官和流行审美设计,也不能盲目地从众设计,忽视民族文化个性,而需考虑以下几点:(1)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和忌讳,避免出现文化误读,秉持“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理念;(2)研究和把握文化本源,深度契合举办地在奥运会期间的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3)在文化差异和流行审美中寻找合理的“文化重叠”点;(4)志愿者服饰在追求功能性的同时应更多的创新运用民族特色文化元素;(5)用鲜明的文化特色来加强视觉识别,强化文化记忆,避免文化模糊。最后志愿者服饰设计亦需“有境界自成高格”,塑造对外文化标识的同时重视自身文化形象价值体系的建设,逐步推动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朱建龙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