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技术在加固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ATA技术在加固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1各阶段ATA接口的技术概况

ATA-1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支持的PIO-0模式传输速率只有3.3Mb/s。ATA-2是对ATA-1的扩展,习惯上也称为EIDE(EnhancedIDE)或FastATA。它在ATA的基础上增加了2种PIO和2种DMA模式(PIO-3),不仅将硬盘的最高传输率提高到16.6Mb/s,还同时引进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了固有的504MB的限制,可以支持最高达8.1GB的硬盘。ATA-3没有引入更高速度的传输模式,在传输速度上并没有任何的提升,最高速度仍旧为16.6Mb/s。只在电源管理方案方面进行了修改,引入了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方案。

从ATA-4接口标准开始正式支持UltraDMA数据传输模式,因此也习惯称ATA-4为UltraDMA33或ATA33。首次在ATA接口中采用了DoubleData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让接口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数据两次,时钟上升和下降期各有一次数据传输,这样数据传输速率一下从16Mb/s提升至33Mb/s。ATA-5也就是“UltraDMA66”,也叫ATA66,是建立在UltraDMA33硬盘接口的基础上,同样采用了UDMA技术。UltraDMA66让主机接收/发送数据速率达到66.6Mb/s,是U-DMA/33的两倍。保留了上代UltraDMA33的核心技术--冗余校验技术(CRC)。ATA-6也是使用40针80芯的数据传输电缆,并且ATA100接口完全向下兼容,支持ATA33、ATA66接口的设备,完全可以继续在ATA100接口中使用。

2ATA接口技术在加固产品中的应用

2013年笔者在调试加固计算机时候发现以下异常现象:在开机BIOS自检阶段,硬盘信息显示为QT940817AM1.AA@(正常应为ST940817AM3.AAB),主板在完成PCIBusListing后,停滞不动,不能进一步引导操作系统。重新启动多次,问题能重复出现。

2.1主板对硬盘信息读取链路

主板对硬盘信息读取链路框图

2.2硬盘信息错误原因

从主板到硬盘之间经过多道转接,任何两个接触部分的接触不良,均会引起IDE信号连接的不可靠,从而造成硬盘信息读取错误。当问题复现时,重新插拔、晃动主板,操作系统能够正常启动。通过分析,可以判断计算机无法启动的故障是由于机箱底板上IDE信号的接触不良引起的。为了进一步判断哪一个信号的接触不良会造成该问题,通过一条测试用的IDE线缆连接硬盘和底板上的IDE插座,人为地断开测试IDE线缆上的每一个IDE信号进行测试,当测试IDE线缆的D9信号断开时,设备也出现了QT940817AM1.AA@的错误信息,而且设备的系统无法启动。综合以上信息,表明机箱底板上IDE信号的D9信号接触不良是造成加固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的根本原因。加固计算机底板上CPCI连接器与底板印制板之间的接触不良,导致主板与硬盘之间的电气连接不完整。当D9数据位接触不良时,主板读取的硬盘信息就会产生错误,且每次错误的信息有规律。

2.3硬盘信息错误原理分析

主板检测硬盘,读到硬盘错误的信息为QT940817AM1.AA@,而正确的信息应为ST940817AM3.AAB。由于IDE有16位数据位D[15…0],每次读取两个字节,D[15…8]为高字节,D[7…0]为低字节。IDE每次读取高字节的D9位时,由于接触不良自动将该位设置为0,如果信息的该位为1,则产生错误。具体见硬盘信息通过IDE链路前后对照表1。对比这两种状态,有三个字母产生差异,这与实际情况吻合。在主板完成PCIBusListing后,开始读取硬盘主引导区中的系统启动信息,由于IDE的D9位读写错误,导致读取到的启动信息错误,所以无法正常引导操作系统,计算机只能停留在这个阶段。

2.4解决的方法

机箱底板上IDE信号接触不良能够引起加固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的问题,为彻底消除这种隐患,在底板印制板上对所有的IDE信号进行点焊锡处理。采取措施后,经多次的启动验证,设备均启动、运行正常。

3结束语

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硬盘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并行ATA接口从ATA1接口发展到ATA6,硬盘的速度和存取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不断提高。但是,这种并行接口的电缆属性、连接器和信号协议在ATA-6后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技术瓶颈,在技术上突破这些瓶颈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新型的硬盘接口标准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完全不同于并行ATA接口,串行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资料,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这种技术极大地简化了接口的针脚数目,只用四个针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串行ATA工作的时候,第1针发出数据、第2针接收数据、第3针向硬盘供电、第4针为地线。和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带来的想法相反,这种串行接口技术将提供比并行接口技术更高的传输速率,同时还将降低电力消耗,减小发热量。

作者:陈威 单位:江苏自动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