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研究

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研究

摘要:

目的对当代标志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即“随意形态”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方法以案例搜集、分类整理、综合分析为手段,从“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的概念、分类、主要特征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结论得出该类标志作为一种目前尚属新颖和稀缺的视觉语言,已逐步受到相关从业者的关注和部分消费者的喜爱。它具有大众传播优势,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在具体实践中,为确保“随意形态”标志设计过程的不随意,应有诸多要点值得深究。

关键词:

随意形态;标志设计;后现代主义

在后现代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平面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类像是信手而为的标志创作。它们的图形语言往往带有草图化、即兴感、偶发状的特征;视觉风格呈现出草率、随性、稚拙的特点;在品味格调上追求个性不凡、独树一帜甚至另类叛逆的风尚。事实上,目前学界对于此类标志设计的理解和界定还较为含混,但综合各家之言,并考虑其客观存在的特征,采用“随意形态”一词加以概括相对较为合理。作为一类风格鲜明、时代感强且频频出现的标志设计,“随意形态”已经受到部分专家的关注,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梳理的文字依然稀缺,众多基层设计师尚不熟知,大多数设计教材和实际教学更鲜有提及。基于此,应用较多成功案例,深入阐释设计现象、分析设计内涵、讨论设计方法,以期完善和提升此类标志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促进我国当代标志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1概念阐释与分类解读

“随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任凭自己的意思。”这里所述“随意”取其中的随性、自由等精神内核,特指相关设计给予受众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但需要强调的是,“随意”并非指创作过程的随意,也不是指违背客观要求和规律的纯粹主观表现。相反的,这类标志在创意、绘制以及应用等环节中,更需要始终围绕委托方的实际需求,寻找契合的表现方式,甚至比常规标志设计更需精准的表达,因此也耗时更久。而“形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有“事物的形状或表现”之意。具体在艺术设计构成中,形态指物体的全因素特征,包括物体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等[1]。由此可见,在平面设计语境中谈及“随意形态”一词可以概括地解释为看上去具备无规律、非刻意、偶发性等特质的平面图形形状或图形组合状态,在这里专指标志设计中的手绘涂鸦图形、偶发自由图形、数码随机图形或图形的“凌乱”组合等。追溯历史不难发现,相对随意的形态在标志设计领域一直存在。早期的标志因设计水平和表现手法的限制,都被动地带有不同程度的“随意形态”特征。但较为成功地将“随意”作为一种特定设计手法或艺术风格,加以主动运用和刻意营造的案例,大约出现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即采用了一套会在不同场合改变结构与色彩的波形图案作为标志。这套标志的主体图形看起来既像随意抓拍的水面涟漪,又像计算机程序错乱或屏幕显示故障时出现的变形图案。在强调固定图形和鲜明色彩的标志设计大背景下,这一设计充满了另类、未知和不确定的感觉。看似“随意”的变换体现了灵活、创新与智慧,被解读成一种“永恒的能量”。随意形态标志的历史不算悠久,但在有关标志设计的研究成果中已经被提及。针对具体案例,它被描述为标志设计中的“视觉化轻音乐”[2]、“意念淡化的诗意游戏”[3]或“戏虐调侃的现代幽默”[3]等。由李中扬等主编的《标志设计》则明确提出了“随意形态标志设计”这一概念,并阐述它与人的变化一样,具有丰富的情感、抽象的感受、激情的表现,讲求人情味[2]。而后由郭恩文、安丽梅主编的《标志设计与应用》等书也提出了“独特性、随意性主题标志”[4]等类似概念。此外,其他理论研究中提及的“抽象型标志”、“随机形标志”、“自由形标志”、“写意风格标志”、“多形态标志”等,与这里所述的随意形态标志关系密切。它们在概念上有从属或交叉关系,但并非完全一致。根据形态构成原理划分,随意形态标志体现为造型要素的随意和形式要素的随意。前者又可具体分为两组常见情况。一是纯粹抽象的随意形状,包括手绘图形、偶发图形、数码随机图形等。例如荷兰平面设计师博伊•巴斯蒂芬的个人标志,即一个潦草的,任意涂画的,类似于一堆废弃电线般的图形,设计师个人标志见图2[5]。他说这急需被整理,正如他的工作性质。二是对于具象事物的“随意”表现。例如T恤新品牌Med-raw委托德国设计公司ViaGrafik为其设计的品牌标志,就像是一个愤怒孩子的涂鸦,T恤品牌Med-raw标志见图3[5],勉强识别出它是这个品牌的拼写,而形式要素的随意则主要是指多种元素的随意组合。例如国外某市场调研公司的标志是一组多变的圆圈,国外某市场调研公司标志见图4[5],设计师将这些色彩各异的圆形元素称之为智慧泡泡,象征着不断冒发的创意。在符合一定的形式美感的前提下,圆形元素可以任意组合。虽然其中的具体元素是规整圆形,但是它的多形态呈现和组合方式的看似凌乱无规律,使之“随意”气质非常浓郁。当然,如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还会有其他的分类情况:根据艺术风格划分,随意形态标志可以分为手绘风格、数码风格以及综合风格等;根据图形数量划分,又可分为单一形态和复合形态等。

2主要特征与审美价值

尽管随意形态标志表现不尽相同,有简有繁、有静有动,但是它们的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是一致的。这类标志在视觉方面的主要共性特征可以用“乱、草、简、特”4个字概括,“乱”指元素组合的无逻辑感;“草”指率性、稚拙甚至潦草的手绘笔触感;“简”指风格一般为简约抽象;“特”则强调了标志整体上的偶发状和稀有性。当然,上述只是表面现象,成功的随意形态标志设计必然遵循严谨的内在规律,符合形式美法则,因此,从审美体验的角度出发,这类标志又具有以下主要价值。首先,个性、另类和特立独行是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的主要视觉标签。说起标志,规整简洁的几何形状,变了形的头文字,或者是图案化了的具象物往往成为其在现代人们心目中的主流印象。但在数字化的读图时代,伴随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审美品味和自由度也在不断解放。过于直白的语言可能会小觑消费者对于“美”的理解力,削弱其对产品或服务的好奇心;过于理性严谨的形式无法激发消费者的视觉热情;似曾相识的面貌引发审美疲劳。随意形态标志设计在这样的大背景中脱颖而出,它是对传统标志设计方式的调侃和叛逆,也是对艺术可能性的不懈尝试。例如德国一家设计机构Minale的标志就是使用炭笔狂野地涂画出来的一堆不规则线条,设计师称其象征着“生长的力量”,德国Minale设计机构标志见图5[6]。将这样一堆“乱麻”作为一个品牌的形象,是对传统设计观念的一种叛逆、挑衅与戏谑,而这家机构也一定会被贴上个性、另类和特立独行的形象标签。其次,轻松、自由和写意之美是标志设计领域的一股清新之气。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实的时空环境和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在不断改变,世界设计出现了“反国际化”潮流[7]。随意形态标志设计在这方面的“叛逆”表现尤为突出。迥异于大多数标志的完整、圆满、严谨与理性,随意形态标志因其手绘、偶发、随机、凌乱等特性,让人感觉它的绘制是灵激一动、信手拈来甚至偶然天成的。在受众的想象中,设计师在创造这些图形时轻松愉悦、大胆洒脱甚至滑稽搞笑。这种想象也会代入受众在阅读这些标志时的心情与感受,让人觉得这些图形充满了动态的张力和创造的气息,仿佛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松弛畅快的水彩画或大胆奇异的抽象油画等,不受束缚、酣畅淋漓。例如台湾辅仁大学70周年校庆标志,是一束彩色的烟花,挥洒写意的笔触、混乱通透的色彩,很好地表现了欢快的气氛和自由的气息,但事实上,正如一幅寥寥几笔的绘画大作背后隐藏的是数十年的基本功练习一样,一件成功的随意形态标志设计也需要精心策划、反复修改。它们是外松内紧的,拥有严格的要求和复杂的程序,并非真的随便而为。例如某咖啡公司的标志是一个咖啡杯残留的杯底压印,一个看上去如此随性的图形,却是经过设计师5次杯垫材质更换和上百次压印实验得来的。在星巴克、雀巢、意利等大牌咖啡标志“当道”之时,以这种不规则的偶发图形作为自身形象,彰显了随性、休闲、轻松的品牌精神,宛若一股清新香气,令人难以忘却。再次,随意形态标志还拥有强调情感与趣味的后现代主义气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情感沟通日渐淡漠,简明理性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逐渐难以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标志从神圣符号转变为平等形象,这实际上是标志的解放。它是图形跨越并走向心灵的认同,从这点上理解,自然随意的标志更能体现大众的视觉亲情,构成活性化形象[2]。随意形态标志总是带着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随和的、幽默自然的气质,让人们眼前一亮、会心一笑或者若有所思。人们对这些类似于涂鸦的手绘或数码随机图形,具有天生好感并非偶然现象。有心理学家研究称,涂鸦是一种发泄的方式,能把人们从各种压力和情绪中解放出来。而且,因为“随意”,它让人们感觉这是自己在不经意间或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涂画的图形,甚至可能是对于形状的最早经验。例如日本神户中央公园的“小松鼠”、富士产经传媒集团的“大眼睛”和某制衣厂的“小纽扣”,等标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8]。这些标志中的主体形象绘制的并不“高明”,它让人联想到低龄儿童的涂鸦。观看者也许会说“这个我也能画出来。”这样的感受能增进品牌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传达友好亲近的品牌信息。在短暂的交流过程中,若带给用户的情感体验是好用的、愉悦的、人性化的亦或是产生某种共鸣、勾起了用户的回忆等,这样的产品必然在同类市场上占领优势,同样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比同类产品长[9]。产品如此,标志亦如此。除了新奇、童真与稚拙外,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的互动性也体现了它的后现代主义气质。正因其“随意”,图形往往看上去并不完整、高深和严谨,这也给了受众参与互动的契机:单纯稚趣的图形让受众有模仿的欲望与可能性是其具有互动性的一个方面;“随意”的多形态标志更让人感受到互动的快感。例如根茎网标志见图8[10],本身即是纯粹抽象的随意图形,即一堆散射状的线段组合而成的不规则根须。浏览者每次进入该网站,都会发现其线条造型的旋转角度和色彩有所改变,标志始终处于动态中。这种看似“随意”的改变增进了与受众的互动。此外,随意形态标志让人感受到平面设计中的时间性,其主体图形的稚拙不完满所体现的定格和片段感尤为强烈;自由挥洒的笔触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标志绘制的“短暂”过程;变形、扭曲、模糊的“无理由”随机形,使静态平面产生犹如光晕、波动、流淌、搅拌或爆裂等动态意象[6];而“随意”的多形态标志更是把平面设计中的第四维时间性发挥到极致。例如上文提到的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标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将图形的“随意”变化真实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时空的流转。总之,在原本安静停滞的平面设计中注入时间性的因素,让人们从它们愉悦有趣的外部表现中体会到更多的视觉感受,解读到更加令人回味的内部含义,是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的重要审美特征。

3在大众传播中的优劣势与设计要点

标志符号的沟通三阶段为认别(第1阶段:新鲜、刺激、印象);认知(第2阶段:熟悉、需求、好感);认同(第2阶段:感动、习惯、喜欢)[11]。同时,在认知的过程中,大脑首先认识并记住的是形状。色彩是这一过程中的第2个阶段。内容是除了形状和色彩以外的第3个阶段[12]。据此,在当前市场,规整、完满、对称、圆润、严谨、简洁之风当道,这种新奇的带有实验性质的随意形态图形似乎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以圆形或O字母为主要元素的标志设计非常常见。它们大多具有圆润收敛的边缘、均匀平滑的质感、明晰肯定的色彩。而中央美术学院奥林匹克设计中心标志则采用一组互相交错叠加的不规则圆圈,这其中的圆圈在描绘时似乎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就像拿起粉笔或水粉颜料随手一划。因为过于“随意”,圆形首尾都没有对接完成,仿佛设计师的草图,但根据格式塔心理学“闭合”原理,受众依然能从这个残缺的涂鸦中看到字母“O”,借助色彩还能进一步认识到奥运五环的解构与重组。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这个标志也迅速传达了该机构与众不同、活跃创新、注重个性的气质,在一堆类似标志中脱颖而出,令人过目不忘,这正得益于设计师刻意的“随意”。可见,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的独特性使其在大众传播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不可否认,它们作为标志也具有自身局限性。首当其冲的是其不规整外形和非均匀质感在复制时产生障碍,尤其在巨型或微观应用时有一定难度。其次,体现另类个性的小众情怀与追求更多人的认同之间的平衡点很难掌握。虽然新颖独特的视觉语言是随意形态标志设计渐成气候的主要原因,但是传达信息、塑造形象依然是标志的基本功能。一味追求新、奇、怪的风格会阻碍基本信息的传达,也会动摇起码的群众基础。再次,这些标志的使用对象较为狭隘,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变。一些严肃的、拘谨的机构和场合并不适宜这些边界粗糙、形态模糊的图形。在不当场合出现,其原本个性另类的气质也许会异化为令人不安或似是而非的感受。此外,因主体图形过于“随意”,寓意的表述可能会流于隐晦和牵强,从而较难体现一个优秀标志应具备的人文关怀性。深入了解随意形态标志在大众传播中的优劣势后,设计师应在实际创作时注意几个具体问题。第一,在设计之前,设计团队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对标志的受众有更多了解,以确定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去读懂、接受和喜欢这样的标志。一般说来,随意形态标志针对的是年轻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追求个性、喜欢展现自我的目标人群。它所运用的行业和品牌也必须是注重创新、活跃宽松的,例如艺术机构、儿童相关、餐饮服务、时尚领域、信息传媒、个人形象或公关顾问公司等。第二,在创意阶段时,设计师需要真正从品牌的历史、内涵与愿景等文化要素出发,从心理学、传播学、美学甚至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中汲取能量,挖掘图形的内部语言,将这种“随意”发挥到切实需要它的地方。第三,在设计计过程中,设计师应遵循大众认同的形式美法则,从成功的写意水墨画、抽象绘画、概念艺术甚至儿童绘画等作品中汲取优渥的养分,探寻图形的外部“气韵”和内在规律,真正做到外松内紧,是这类型标志创作的基础和关键。第四,在检验设计时,设计师应做好标志应用的可行性方案,并进行精准的网格定位,切不可忽略标准化制图,尽可能将手绘、摄影或扫描稿转换成矢量图形,以便于更好地放大或缩小。为维持统一完整的品牌形象,设计师亦要随时关注标志及其辅助形的多渠道运用,大至户外巨型广告,小至名片角落,甚至于某些昏暗场合的投影效果,都应前期试验查看,以保证随意形态标志的不“随意”。

4结语

作为一种目前尚属新颖和稀缺的视觉语言,随意形态标志已逐步受到相关从业者的关注和部分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已经作为一种设计现象进入专家的研究视野。可以想见,它将成为标志设计未来发展的某种趋势和潮流。随着相关实践的增多,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也许会进行修正,其分类标准与条目会有所调整,但它的传播优劣势确是设计师需要时刻谨记的。充分借力其“乱、草、简、特”的视觉特征和层次丰富的审美意蕴,注意“随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总结设计经验,规避设计风险,使之在更加具体的质疑和严峻的挑战中进一步完善自我,从而找到传统与先锋、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最佳支点。

作者:邵陆芸 韩超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少煦,朱贺.形态构成[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李中扬,柳林.标志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巍.风格之魅[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郭恩文,安丽梅.标志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5]斯通斯.非常规标志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6]张志腾.现代标志设计发展的新趋向探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7]唐卫东.汉字在标志中的应用方式探究[J].包装工程,2015,36(14):99.

[8]门德来.现代标志设计创意与表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9]顾蓉,穆宝宁,王刚,等.情感设计中本能、行为、反思的解析与表达[J].包装工程,2015,36(16):87.

[10]姜雪琴.当代标志图形风格的多样化探讨[J].包装工程,2009,30(5):172—173.

[11]欧阳超英.标志创意与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2]惠勒.商业标识创意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