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机制有效融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容错机制有效融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摘要]党的报告中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目的是要用制度来保护、鼓励创新者、改革者、担当者。作为新时代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转变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思路,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思想,通过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树立容错理念、建立容错清单、规范容错程序、利用容错成果等方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监督;容错机制;有效融入

1容错机制融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必要性

1.1国家深化改革和反腐问责的需要

在反腐和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工作中,可以有效释放领导干部创新的活力,调动其创新的动力,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容错机制被视为一项富有远见的重大战略决策。

1.2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需要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法律等环境越来越复杂,只有通过不断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创新过程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就有失误的风险,如果对改革创新者的热情不能加以保护,那么改革创新的原动力就会丧失。审计监督在履行查错纠弊的基本职能过程中,通过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企业改革创新行为,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2容错机制与审计监督融合的难点

2.1容错机制与审计监督原有理念有冲突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强化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制度性安排,其职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零容忍”,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而容错机制,是允许犯错误,两者的要求和理念是有差异、有冲突的。

2.2寻找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的切入点有难度

1983年,中国已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目前审计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工作流程。容错在审计领域是全新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理念、程序、标准等。在审计流程中融入容错机制,整合各方利益、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是构建内部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的现实难点。

2.3制定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的容错标准有困难

传统审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文件资料、管理制度、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书面实物载体,容易获取并判段。实施容错机制,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后,需要判断单位相关责任人动机等主观因素,判断较难,在加上容错机制提出的背景是用制度来保护鼓励改革与创新,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意味着无前车之鉴,更无标准参考。可见,制定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的容错标准困难较大。

2.4容错机制融入审计监督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内部审计融入容错机制,增加了可能发生审计风险的环节,是对固有审计风险的放大。该风险可能导致内部审计丧失基本的审计功能。容错不足风险是对问题责任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动机不加以判断,均对其严格追责,其会抑制被审计单位改革创新的热情,使领导干部丧失担当精神。

3容错机制融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3.1树立容错机制理念,创新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对突破原有制度或规定,但符合改革总体发展方向的、属于改革发展中必要的创新举措和应变措施,不应作为问题看待。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内部审计的容错理念。由于内部审计长期形成的零容忍思路短期内难以改变,因而对内部审计容错机制而言,重要的是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具有容错的理念,需要营造出一种宽松包容的审计氛围。有了科学的容错机制和宽松包容的审计氛围,才能够充分彰显内部审计对改革创新者的鼓励和信任。二是树立容错是为了更好地纠错的理念。对干部在改革中的“过失”,审计不能一容了之,要主动作为,督促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对于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的失误和错误,要协助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对于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点中的失误和错误,评价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要及时反映、提出建议,推动相关单位部门完善制度或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要深入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提出改进建议,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三是树立不是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可以使用容错机制的理念。开展容错,不是放松执纪,不是享受法外特权,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审计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坚决揭示和查处。容错不等于可以错,更不能把错误当成必然。审计部门要把握三条原则:①容错不容贪。对打着改革旗号谋取私利的人,从严问责,坚持“零容忍”。②容错不容罪。严格监督外协采购管理等突出问题。③容错不容偏。对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政治偏向、目标偏离、工作失误等,果断制止,避免损失扩大和外溢。

3.2建立容错清单,确保审计监督到位

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明确指出,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三个区分开”是容错纠错的指导性原则,是准确把握容错纠错的基本审计尺度。为了便于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开展容错工作,降低容错的识别成本,同时也为了鼓励被审计单位改革创新,减少工作上的心理束缚,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容错清单,如果审计监督发现归属以上错误,就需要走容错程序。对于容错清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实施动态管理,及时修改完善。(1)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决策部署时,因受不可预知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导致未达到预期目的或造成损失。(2)在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深化内部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中,突破常规惯例,在工作中出现某些失误和偏差。(3)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探索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中,因缺乏经验、无先例可循或政策界限不明确,出现探索性失误、偏差或未达到预期目的,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主观上出于公心、行为上没有谋私且未造成国有权益重大损失。(4)在企业改革创新中,在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等创新方面,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5)在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中,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无先例可循,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目的的。(6)在处置突发事件或执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因情况紧急导致程序不到位造成一定失误或未达到预期目的的,但事后及时补正。

3.3规范容错纠错程序,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内部审计工作已开展多年,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审计业务流程,引入容错纠错机制,不需要重新设计整个审计流程,而是可以将容错纳入原有审计流程之中。对审计发现的可能需要容错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部门,首先,应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把问题查清查透。审计组成员、组长、审计部门对问题能否容错进行分级审核,审计组成员充分按照容错纠错清单及标准,获取与容错问题相关的审计证据,撰写审计工作底稿;组长负责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听取审计对象和当事人意见,组织小组会议,分析研究审计发现需要容错的问题,并提出分类处理的意见与建议;审计部门对确需容错的问题,组织召开审计业务会议,研究形成部门意见,并形成容错说明。对于容错事项,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有关业务部门应该共商共议。对于重大复杂问题,单位领导组织研究,必要时,听取专家的建议,最终达成共识。加强对“容错免责”认定工作的监督,确保结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3.4利用容错纠错成果,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氛围

(1)及时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反馈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可以在出具审计报告后进行谈话反馈。一方面,要对领导干部勇于做事、敢于担当的态度予以认可;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2)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在审计项目结束后,除涉密项目外,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使广大干部及时了解容错纠错机制在单位的建立和推进情况。(3)总结提炼容错纠错的问题案例。针对审计发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定期研究其表现形式、成因及对策措施,提醒相关部门予以关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与损失。建议及时清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对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创新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建议相关部门研究推广;从源头防范问题的发生,增强对工作的指导性,更好地调动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5做好审计监督,增强容错纠错的本领

一是要有保护新生事物的强烈意识。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是对习惯做法、传统模式、现有制度的突破、超越甚至是颠覆。面对新生事物,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一句“不合规矩”,便不问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另一种是细心观察、谨慎研判,对符合改革总体方向的,小心呵护其成长壮大。审计人员应当选择后者,切不可固守老思路、老办法,不能简单套用原有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判断新情况、处理新问题。[2]二是要有识别发现创新的战略眼光。新举措、新办法大多处于实施或试行中的,结果和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因此,审计人员要努力学习研究,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分析专业判断的能力。一方面要强对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最新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企业改革方向,了解有关改革的最新进展,做到辨别并支持那些符合改革方向的创新举措。

4总结

容错,容的是客观的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错。容错,容的是能够控制的错。容错,是要给那些真正想干事创业的人创造宽松环境,并激励鼓劲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所以,容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改革目标的早日实现。党的已胜利召开,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必须审时度势,切实把容错纠错机制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更好地履行新时代赋予审计的监督职责,推动改革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轶群,王文仙.内部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2):44-46.

[2]李文婷,宋烨.略论审计监督与容错纠错机制的有效构建[J].审计月刊,2016(8):30-32.

作者:师焕荣 单位:西安航天动力实验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