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数学论文范例

冀教数学论文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1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将声音、文字、图表、影像结合成教学课件,通过视觉和听觉享受,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寓学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里。提出问题可来源于专业需求方面、生产实际当中、知识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历史故事。例如,以积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提出积分问题。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等数学中,许多重要知识点难点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概念、图形通过动画展示,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运动,可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例如:通过对极限双变过程的动画演示,讲授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教育

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能出现的关键点,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变连续点为间断点,观察面积变化,引导学生将可积条件由连续变为有限间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产生冲动、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有目标的自主积极的学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情境”:1)猜想式。教师对某一问题提出猜想,激发学生去思考和证明。教师提出的猜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之后,提出“定积分的值只与被积函数和积分区间有关,而与积分变量用何字母表示无关”的猜想,让学生去研究。2)引导式。教师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完“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之后,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题目,这些题目隐含着怎样巧妙地处理对称区间积分的问题。学生在作这些题目时必然会遇到这些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3)提问式,教师根据教授的内容,明确地提出问题,并提供资料资源,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教师在讲授完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后,明确提出凑微分法有哪些常用的凑微分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

(二)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学生在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下,按照自己设想的探索途径去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以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它当然涵盖教材的学习,一些优秀的教辅书籍,再有网上资料的查询等。例如,对前面提到的专题,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或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通过一定的时间段,一步步达成自己的目标,继而完成自己的专题研究。

(三)交流合作,信息重构

给学生一个主题一个主页,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例如在学校“QQ群”上建立“学生论坛”栏目,让学生把自己的专题研究报告出来,让大家评议和交流,学生也可以在“学生论坛”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解答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

本文的“做”是指学生在数学实验室做数学实验。

(一)第一层次数学实验课

第一层次的数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例如在讲授完定积分的计算之后,安排学生做“求定积分”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掌握Matlab及GeoCebra求定积分的方法。做完例题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可个人独立操作,也可以结成小组共同讨论。

(二)第二层次数学实验课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2

设计主要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三个模块。各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学科教育理论模块包括学科教学理论、学科课程理论、学科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包括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典型课例分析———兼谈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新课程专题研究;学科教育研究模块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科教育研究简介、优秀学科教育研究介绍、教育论文写作。这三个模块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课程功能。

其中,学科教育理论实现在职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计,旨在使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中蕴涵的课改理念,提升相应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专题研究”环节依据新课程中增设的学科专题开设,帮助教师解决在新增学科内容方面带来的困难;学科教育研究是在职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后,这一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对有效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专业提升和引领作用。

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新课程要求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敏感于时代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关注新课程、反映新课程、体现新课程。关注学习者,突出职后特点任何课程设计如果脱离学习者的具体特点,都很难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师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既有成人学习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师学习的专业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评价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对此特点做出回应。重难攻坚,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薄弱环节职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设计、选择、实施学科教学论课程,把握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上,为教师的职后学习搭建适宜平台,很好地起到专业提升与引领作用。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针对职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分析,设计了主要针对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共三个模块。在数学学科中,结合学科具体特点,设计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数学教育理论,含三个分支,分支一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波利亚的解题理论;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目标教学”理论与中国高考;中国的“双基”数学教育。分支二数学课程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数学课程理论研究概说;古代外国数学课程概况;中国古代数学课程概况与突出成就;欧洲数学课程的发展;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课程的演变。分支三数学学习理论:“学习”与“数学学习”概说;基于行为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人本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3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引导学生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为目的。作为教师是否知道这些从何而来?清楚具体内容有哪些?才会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对教学知根知底。良好的教学不应是像教师在课前预设教案般机械执行,而是课堂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提升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适当配合讲解或谈话,促使学生避免掌握一大堆空洞死板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清楚准确地感知教学重点的对象,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高中的美术鉴赏阶段是义务教育“美术欣赏”(欣赏与评述)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解。同学们运用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运用感知、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在制定这种理解性的教学设计前,对美术家和作品的了解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审美享受。在发散性思维中,围绕目标,培养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实现较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若能多多提高对美术鉴赏方法,提高绘画风格、流派知识和对基本发展脉络的了解,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品和美术家。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理解出现的现象与问题

理解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是学生在已经了解到的知识层面上重新建构自己对于这方面的感悟。在新结构主义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伯尔、布鲁纳,他们十分重视学习者内在的理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如皮亚杰的观点是,学习是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构建了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构建过程在本质上就是理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是一个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与理解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奥苏伯尔所认为的理解就是他所极力主张的有意义学习,即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这些名家都提到了理解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做到在教学中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呢?如何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课堂学习,老师在预设理解性的教学设计或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切勿使用口号式、命令式的言语,系统全面地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只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理解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点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而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不至于造成学生对于该科内容的混淆。

三、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创造创新性研究学习

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通过平面和立体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的物质化显现。由于美术是由人创造并最终服务于人类,所以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美术就被归入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列。在这其中,又由于美术的塑造性而被称之为造型艺术,但“造型艺术”这个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为像舞蹈、戏剧、艺术体操等表演艺术也同样强调造型性。所以研究高中美术教学、研究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是有很大意义的。教师要依据具体的理解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有所区别地进行教学设计并据此展开创新性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以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的目标。

四、结语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4

1.数学实验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

《经济数学》作为面向经济管理类职校生的一门具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课程,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中的数学原理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直观认识和应用的主动性,这就迫切需要与数学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工具。我们从2011年9月开始在一些班级开设数学实验,其目的是实现“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数值计方法,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方法是———运用微积分与数学实验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配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在对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通过软件的使用,一些复杂的概念或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感兴趣地主动学习。在这样的思路下,对数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做如下安排:在60节高等数学总课时中,安排12课时即6次的数学实验上机课。主要介绍Matlab软件特点、窗口命令和基本运算;介绍Matlab的矩阵运算、建立M文件的方法;介绍运用Matlab求函数极限,运用Matlab求解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程组;介绍运用Matlab绘制二维图形;介绍运用Matlab进行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广义积分的计算。对于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融入《经济数学》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思想的全方位发展。通过将数学实验融入《经济数学》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准确,更深刻。另外,学生不用再痛苦地纠缠于定理的证明和复杂的计算技巧,这使他们轻装上阵,以更多的热情自主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更强烈。此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使得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进行数学建模。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课时占多少比例、对理论知识如何删减和整合、数学实验内容的选取等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2.数学建模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应用性,密切它与各专业的结合。我们认为,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桥梁,将数学应用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重要形式是通过数学模型,其研究过程是数学建模。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高职数学教育中,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我校自2006年起,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江苏赛区一等奖、二等奖等好成绩,老师在教学中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除了对学生在暑期集中培训以外,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在数学课上适时地介绍数学建模思想或数学模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经济数学》中我们建立了众多数学模型,如边际分析模型、弹性分析模型、最大利润模型、最优化价格模型、最优批量模型、线形回归方程模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风险型决策数学模型等,建立这些模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条件下、怎么使用这些数学模型。我们通过一系列实例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在引进定积分的数学模型后,我们讨论了经管领域涉及的经济量的总量、平均值等问题:已知边际求总量;已知净投资函数(流量)求总资本量及平均收入、平均成本等。在《运输管理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中都有成本问题,讲“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时,结合所学专业,讨论最优批量模型在物流成本评价中的应用;讨论成批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陆续到货,不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尝试“以案例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或专业实践中真实发生过的场景和结果作为“案例引入”环节,通过案例驱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后再回到生活或专业的案例中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得以应用,所以案例的选择是关键。

二、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

如何把数学文化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数学素养?这是高职经济数学课程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数学文化的融入无疑是促进高职经济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数学文化融入各知识点中,即将数学文化体现在各教学环节之中,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挖掘若干知识点中的数学文化,才能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提高高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把数学文化融入高职《经济数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以及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联系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家的传记、数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这样不仅增强了这门课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1.以数学史的融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到微积分基本概念极限时,列举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一些实例。一是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作为极限的引例。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潜无限的变化过程的归宿为0。二是可以引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中“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描绘了“孤帆”远影的大小趋向于0的动态意境。碧空“尽”,在数量上的最后归宿是0。又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能够运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的极限过程求圆周率。刘徽在“割圆术”中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把极限的动态过程及其归宿描写得十分透彻和传神。如果一个变量具有向一个有限数A无限接近的趋势,我们就把这个数A称为该变量的极限。

2.以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常常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艺术”,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转化问题,它主要通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暗为明,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可以解决的等价命题,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简洁美的一种具体体现,简洁美通过转化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创造,这是最常用的数学创造实践活动。

三、注重分层教学来强化教学效果

由于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成绩相差比较悬殊,给正常的教学带来较大困难。更突出的是许多低分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倦学习,造成知识缺陷积累越来越大。人应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原来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已经不适应学生状况的变化、不适应变化了的教育竞争格局、不适应人才市场的巨大变化。面对没有调整 空间的传统教育,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这种质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职经济数学分层教学呼之欲出。2014年4月我校召开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研讨会,讨论在院系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草案)》的主要内容。《经济数学》作为经管类基础课程,要注重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先让C层次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次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四、改进高职经济数学课程评价方法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5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频、课件、图片,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既直观、形象,又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扩充了教学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 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物世界》,学生观看的同时出示布置有学习任务的幻灯片,提出问题:动物世界里的动物如何生存?看完后请学生汇报,动物靠吃小动物或植物生存,具体是肉食动物吃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吃植物等。再次观看《动物世界》,观看的同时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具体的是谁吃谁?看完后再有学生汇报,教师则用箭头表示出来。学生写完之后,告诉他们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就叫作食物链。

再出示幻灯片,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请将所有关联的动植物用箭头连在一起。学生写完后在展台前使用投影仪汇报展示,相互交流。用幻灯片出示下一项任务: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就可吃多种食物;把动物世界里的动植物连接起来就像一张网。此时,向对学生解释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顺势利用幻灯片出示学习任务: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能够答出,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播放关于池塘和田野中视频,让学生观察生物的生存情景。播放后,利用幻灯片出示任务:让学生找一找视频中包括哪些食物链和食物网。播放视频,进而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充分应用,加深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再利用幻灯片布置任务: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有什么影响?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得出“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生物,因此保护一种生物就等于保护了许多生物,应该从保护每一种生物开始保护地球”的结论。该堂课,通过让学生多次观看不同的视频,并利用幻灯片布置任务,比只使用课本上的几幅图片学习更生动、合理。这样做法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生成性问题

小学科学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师具备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无法全部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网络技术可以辅助解决这一问题。师生都无法解答的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答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例如,在讲授“我们周围的材料”内容时,有学生提问“玻璃是由什么做成的?”。这并不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在没有精心准备的情况下很难解释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玻璃的成分”关键词,找到相关答案,让学生了解玻璃的主要原料、制作的工艺等内容。

三、辅助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提出明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但是有些观察方法教师难以表述,学生也很难理解并正确操作,这时利用教育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授“温度表的读写时”内容时,需要让学生掌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的要领。教师可运用Flash动画形式让学生观看,再亲身示范,矫正学生错误的读数方法。有些实验受时空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完成,就需学生回家实践,但学生的能力不同,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把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片段,再进行有机组合做成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模仿实验。以讲授种子的发芽实验为例,教师课前可以把种子每天发芽、生长的情况拍成视频或照片,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也能获知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其中包括绿豆芽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以及植株的高度等,进而得知绿豆发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师的这种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教育技术具有实时、直观、形象、实效的特点,可提升学生实验探索的效率。

四、利于合作学习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6

1.1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学生很少有时间独立思考

基本上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考试也基本期末一张卷纸,考核的是平时讲授的内容,很难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1.2授课方式比较单一,还是以板书为主

没有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手段,即使有投影、用PPT授课,基本上也是纸质教案的投影,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因此学生觉得内容比较抽象,很难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1.3实验设置的不够合理,大部分是验证性试验。

验证性试验只是对学过内容结论的一个检验,学生在试验箱上按照步骤循规蹈矩的重复性验证,很难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也不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知识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考试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2.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例教学。

通过实例教学,告诉学生设计目标,由学生自己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改变了学生以往只是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促使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设计方案、选用器件、完成案例。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比如,我们在讲译码器时,因为有门电路的知识作为基础,这时只告诉学生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将三位二进制数作为输入,然后将它转化成八位输出的电平信号,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设计一个3/8译码器,然后在仿真软件上实现。这样设计完之后学生对译码器的功能已经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熟悉了仿真软件的使用,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展知识面,增强趣味性。改变多媒体只是板书的替代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扩展这部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彩色线条、动画效果一点点分析译码器这种中规模集成电路,加强师生的互动,和学生一起一点点的完成对译码器内部逻辑电路的分析,可以很容易的看清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省去传统画图费时费力、解决了分析时枯燥无味、学生理解效果较差的弱点。将远期大的学习目标转化成近期小的明确的目标,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实际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链接功能扩大知识面,接触一些前沿的东西,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改革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融入到设计性实验当中去,在设计性实验中完全可以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内容。比如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学习组合逻辑电路时验证3/8译码器的功能,学习时序逻辑电路时验证计数器的功能,验证过程枯燥无味,学生也完全不知道译码器和计数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只是简单的了解这两种器件的输入与输出的逻辑关系。为此我们可以将两个验证性实验改为一个设计性实验。提出设计要求:用译码器和计数器设计一个电路控制8个彩灯按一定周期依次循环点亮。这样学生就必须在理解译码器和计数器功能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去设计出这个电路.用译码器的八个输出端口分别连接8个彩灯,然后用计数器记时,将计数器输出端的低三位接至译码器的输入端,控制译码器的输出,进而控制彩灯间隔固定时间点亮。然后让学生在实验箱上完成这个电路,即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很好的理解了这两种器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增加实践环节,设计好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作为实验内容的有力补充,使学生充分综合利用所学的所有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课程设计环节可以让学生用555定时器设计一个时钟电路,将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做一个很好的整合,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两部分知识的内容。关于电子技术的仿真软件也很多,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

2.4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通过训练计划项目使学生提早接触专业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指明方向,合理规划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涯。在训练计划项目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去找课题、定计划、实施方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辅助指导作用,提供信息,帮助解决难点问题等等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吸收到自己的项目中来,毕业时优先推荐就业。

2.5改革考试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期末考试成绩实行结构分,卷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成绩所占比重,由20%提高到30%,从而促进学生重视设计性的实验,能够独立思考,勤思考多动手,并充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剩下的20%成绩由老师进行面对面的问答考核,由老师综合学生的表现给出成绩。还可实行加分政策,对于参与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以及参加老师科研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分数。对于平时勤动脑、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做设计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找题目、多做课外的东西,然后在总成绩中适当加分,促使学生平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参加科研项目势必要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所以对于项目做得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公平的。

3结束语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7

(一)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性,增加了趣味性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革新,还促进了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发展。会计工作在核算、整理、上报、分析中,对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有很高要求,从事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教师应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变传统会计专业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中心的片面性,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沟通空间,把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调动学生情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教师可将枯燥无味的会计理论,如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通过动画、视频、图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教与学会有更好的协作空间与氛围。

(二)增加了会计教学的形象生动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直观明了地对经济业务进行多角度观察分析,突出要点,动态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运营过程,在突破会计教学难点的同时,使抽象的业务或会计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概念的理解和会计核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演示和讲解专业基本理论之余,演示模拟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过程,还可在教学中配套使用财务会计软件,如讲完一部分理论之后,通过财务会计软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满足学生急于实践的心理。

(三)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大了课堂容量

教师可提前做好课件,有效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图像、文字及讲解组织起来,用简单的操作、生动的表达,清晰地展示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使会计专业课堂教学变得有序而高效。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使会计专业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经济业务,并进行判断、核算、处理,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一)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任务驱动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借助会计教学软件及网络实训平台,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基础会计教学中《原始凭证的填制》为例。教师可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通过网中网实训平台发送给学生:(1)生活中的哪些单据可以作为原始凭证?(2)原始凭证应如何填制?(3)原始凭证的重要特征有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通过校园网布置任务。任务一:将问题的答案填到相应文本框内。任务二: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原始凭证的种类和相应图片并进行保存。任务三:根据搜索到的各类原始凭证及图片,在相应业务要求下,填制相关原始凭证。其中任务二、三可分小组共同完成,小组共享搜集资料。教师通过实训平台,从教师端查看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过程,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这样的组织教学,可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只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专业课教师可通过自制会计专业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出纳教学中《识别人民币》教学为例,设计如下课件。在学生已具备相关人民币识别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人民币历史,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组讨论人民币的防伪标识,在各组学生代表做出总结后,学生在网络上打开教师制作的课件《识别人民币》,课件依次罗列五套人民币的票样,并标出市场上正在流通的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标记,加深学生对人民币防伪标识的记忆,学会用这些标识识别假币。再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假币类型,及假币防伪标识资料,同时在网络上搜索有关假币案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能够了解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掌握识别假币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三)利用网络延伸课堂教学

1.开放校园局域网络系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学生开放校园网,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索,还可利用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利用闲暇时间给自己“充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登陆相关网站,完成会计学习资料的查询和实训平台作业,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实践技能,还极大延伸了会计课堂教学内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会计专业课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去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那从中职院校走出去的学生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学生也不是单纯地接受,专业课教师需要改进固有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不断探索新知。

2.合理购配会计教学相关软件,建立会计网络教学平台

首先,会计教学中,学校应根据教学要求购买相关会计教学软件配合教师教学使用,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操作方式,避免学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适用于会计教学的软件很多,有些软件价格不仅昂贵,且软件的实际操作功能并不完善,达不到锻炼和巩固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甚至会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这需要会计专业课教师在选择会计教学软件时,着重考察软件的适用性。市面上还有些教学软件虽然是根据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设置的,例题也是针对经济业务核算的某些过程进行设计的,但学生只能对某一方面的业务进行练习,无法达到对企业全部业务处理整合训练的目的。其次,目前多数学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采用大班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加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会计软件操作时,觉得太过简单,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和练习后,仍然难以明白。这就需要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只能把会计软件作为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而不能完全依赖会计软件。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账务处理方面可以购买用友T3、厦门网中网会计实务实训平台、出纳实务实训平台等软件。这些平台建立在设置教师端和学生端的基础上,教师在相关课前资料准备以及课下巩固后,学生在平台中接收到这些任务,可及早做准备,同时对课堂上的内容,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登录网络平台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建立会计网络教学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会计核算资料,真正体验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语

冀教数学论文范文8

1.1.第一,有些教师过于依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化应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也逐步明显和加深,尽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如果教师应用不当,如何过度的依赖,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把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变成音频、视频的播放场地。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越来越少,这就导致课堂气氛过于热闹,而小学生也只顾观看多媒体材料,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就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1.2.其次,小学数学教师不能精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把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每年都有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但是只是简单的技术培训并不能让小学数学教师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还需要多多练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成为当代教育专家和数学教师必须要探究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方法的研究

2.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教师对信息设备的操作,在课堂上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演示所开发的教学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突破“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儿”这一教学重点,设计计算机辅助课件,显示大、中、小三个圆的周长分别展开,成为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三条直径分别去测量各自的周长后都剩余一小截并闪动。这个动态的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新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只有学生对知识学习充满兴趣,才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数学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比较简单:好奇心强、多动、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新奇、不断变化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而结合数学教学的国过程,我们不能只把激发学生其兴趣点放在教学开始之前的导语部分,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课堂之外吸引到课堂之内,吸引到数学教学内容上。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兴趣,时不时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手段,以便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在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取学生的有意注意,让他们持续保持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多用一些图片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把一些复杂的知识分解开来,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来降低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但减轻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2.3.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用信息技术。

无论任何技术的使用都要符合接受者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使用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充分研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这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完成它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在低年级阶段,好奇、好动,没有自制能力,思维形式都是直观思维;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数学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充满动感,具有童趣,直观展示,同时还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性,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学习,这样一方面消耗了学生多余的精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参与,让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