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小学语文全面学习的可行性

探求小学语文全面学习的可行性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通过教学试验,本人体会到在新课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新课标中,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被同时提出。小学生不仅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也要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在积极主动的研究活动中开发思维,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第二,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这种沟通和结合有利于语文知识与其他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拓宽思维领域。

2.自主性原则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积极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活动内容,适应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身心发展水平的学生。同时,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设计,自己掌握学习活动的步骤和方案,开展自主学习。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责任感随之提升,学习习惯自然养成,乐于感受外界的事物与影响,从而获取并建构新知识。

3.实践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和社会有效资源,超越课本和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观察、表达、阅读、写作,或通过访谈、调查、研究,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对课题与活动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增强能力的基础时期,他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感兴趣的课内外学习资料,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广阔的天地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实践经验,培养他们从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充分、健全、全面地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制定并优化方案

1.明确教学方向,制定具体目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年龄阶段依据。教师要整体考虑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有效地将目标细化到各个主题中去,使学习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要求。同时,目标的制定还应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要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也要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

2.设计教学方案,奠定教学基础。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同时,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快乐。

(二)把握实施过程,不断推进优化

1.把握实施过程,教师“身兼数职”。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相对封闭的状态,成为一个动态、丰富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教学的实施过程,对自己进行不同的角色定位。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也是示范者和合作者。作为组织者,教师应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进行有条不紊地组织,使得教学过程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从而提高教学地效率。作为示范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示范,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打好基础。作为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在学习和情感上互动,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顺应发展变化,不断推进优化。小学生富有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得随时准备应对他们提出的层出不穷的观点与问题。教师须顺应学生学习以及发展的实时状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不仅要在课前进行详尽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实时的学习动态,也要在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应对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准确积地评价,不断改进教学。

(三)成果展示,积极评价

1.成果展示,综合评价。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优化作用,必要的成果展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对进一步学习具有指引作用。新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评价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给予每一位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并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方法、全面参与度、合作能力、发现与探索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

2.积极评价,促进发展。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生硬地定位,而是为了寻找途径,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因此,要做到以下两点:(1)彰显个性。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应作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应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与成果,发挥其特长,挖掘其潜能,鼓励其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与学习方式。(2)评价多元化。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得学生对评价结果有着清晰的了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结果。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课堂相对封闭的状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学生内部知识能力及其素养的整合,标志着语文的教学目标由知识掌握向知识运用的转变。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迎接新的挑战。

作者:殷小君 张陟遥 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