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科学学科衔接教学建议探析

初小科学学科衔接教学建议探析

摘要:本研究在小学和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学前学情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小学学习的知识存在遗忘现象,生活经验对科学学习有科学引导的一面也有误导的一面。基于以上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初中教师应当对七年级新生做好学习习惯的指导;认真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初中教师应当熟悉小学教材,并进行课堂前测,根据学情备课;作业中设置书写解析的要求。

关键词:物态变化;学前学情

当前,我国的初中和小学,教育都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初中所辖片区更大,所招学生来自多所小学,由于各个小学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和教学特色的不同,因而,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上存在较大差距。初中科学教师不仅要在小学科学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更需要在学前对任教班内的学生进行学情了解,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

一、“物态变化”课标对比

本研究将小学科学课标与初中科学课标[1]进行对比归纳如下:初中与小学重复部分:了解物质的三态。初中有扩展的部分:从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扩展到晶体;从探究雨或雪的成因扩展到探究自然界中雨、雪、雾、霜、露的成因。只在初中出现的标准:能用图像描述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观察晶体熔化过程,描绘晶体熔化曲线图。通过比较,“物态变化”课标体现出了小学为初中做铺垫,初中在小学基础上有扩展补充,也有提高。因此,从课标角度看物态变化相关内容衔接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二、“物态变化”教材对比

分析比较初中与小学教材内容,初中教材内容比小学教材中的内容要更深一些,理论性更强。初小教材衔接不顺畅的主要有以下三点:1.小学教材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用词更生活化,如小学教材用:结冰、融化,而初中教材则用更科学性的词:凝固、熔化,同时教材中会明确给出相关概念。由于小学教材和初中教材用词不统一,这给初小衔接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突破的一个点。2.小学教材的内容安排主要以活动为主,以达到通过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为目的,学习相对比较轻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一节课的容量较少;初中教材的环节设置会更多,内容更深更广,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解释。这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更大,对教学过程不太适应。3.初中物态变化的学习中用到了曲线图来表示物态变化中的温度变化,从课标和教材内容看都对小学知识进行了深化和提高,但是从小学科学和数学教材中都没有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前对曲线图进行知识的铺垫。虽然在前面密度的学习中遇到过曲线图,但是,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部分知识,在应用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2]初小教材物态变化部分衔接得比较好的地方有:1.初中知识在小学基础上更深一步。比如,小学教材中安排了活动: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初中教材中安排的是探究: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小学教材解释了一些日常的现象,初中教材不仅解释了更多的现象并延伸到用微观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2.初中教材在小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由点及面的扩散。比如,小学教材这部分内容都是围绕水展开的,初中教材也沿用了学生熟悉的水的物态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其他物质基于学情的初小科学学科衔接教学建议林洁静(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黄田中学浙江温州325102)的物态变化。

三、“物态变化”教学建议

本研究在初中科学与小学科学“物态变化”部分课标对比、“物态变化”教材对比、“物态变化”学前问卷结果三方面对比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以下四点教学建议。

(一)初中教师应当对七年级新生做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初中科学课时安排比小学多,课程内容多且难。教师、家长、学生对科学成绩的重视程度也大大增强。面对各方面的变化,学生如果仍然以原来的习惯去学习科学,势必会出现成绩下降、难适应的现象。初中科学教师可在入学第一课安排始业教育,在这节课中介绍初中科学的特点以及初中科学学规,比如,课前:提前准备、安静落座;课堂:听、说、记(记板书、听课中的疑惑点、老师强调的注意事项,可展示以前学生的笔记,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笔记应该这样做);课后: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耐心订正每一个错题。初中教师在开学一个月内,还要持续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并适时地进行提醒和个别指导。

(二)认真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从物态变化的学前问卷调查来看,学生对物态变化中温度的变化与课本知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学生头脑中的冲突是比较大的,而最能说服他们抛弃掉原来错误的观念,承认书本上的知识,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事实数据。初中阶段实验的有效开展与小学课堂活动多在模式上有了良好的延续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策略。[3]

(三)初中教师应当熟悉小学教材,并课堂前测,根据学情备课。小学的科学学习为初中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中教师不能从零开始教,而应在小学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需要初中教师了解小学的教材,哪些地方是需要深化的,哪些地方的名词是需要有意识地转化的。这样,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老师教得明确,学生学得更轻松。初中学校生源比较复杂,学生学习科学不是零起点。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学生之间也不是同一起点,而且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不仅来自教材和课堂,还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前测,以了解本班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

(四)作业中设置书写解析的要求。小学科学内容量少,通过考前的复习,学生照样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是,初中科学的学习更注重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的是什么。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书写解析,同时也能根据解析,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解题思维,更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情,也能根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有助于七年级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科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郁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8-57.

[3]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143-162.

作者:林洁静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黄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