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BOPPPS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风景园林学专业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和需求,分析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BOPPPS教学理念的优势与特点,分析符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改的原则、教学新模型与方法,重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组织,改善师生互动现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实现培养视野宽广、基本功扎实、综合素养高,能全方位适应社会与学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BOPPPS理念;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规划、设计、研究以及管理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应用型学科。近年来,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生物多样性遭遇危机、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常态化以及各领域新兴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复杂形势下,风景园林学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其专业教育也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和转变。在应对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学科、市场行业等发展的新需求下,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探索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综合利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来提升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将成为本学科专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BOPPPS教学模型作为一种学生全方位参与和及时反馈交流的教学模式和监测系统,其理念与模式近年来得到国内高校和教师的广泛关注,且被应用于一线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些核心技能。从目前的经验总结来看,理工科课程,特别是应用性强的典型课程在应用BOPPPS模型教学时,有着较好的契合度,设计操作更简单易行[1]。本研究将BOPPPS理念及其模型引入到风景园林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探索改革原有课程教学模式,强调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满足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现状与问题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主体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运用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因而,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以知识传授和方案辅导修改为主的教学方法,是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最常见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首先,师生之间一对一的方案辅导、改图和小组讨论是教学实践主体,开题和辅导中的专业知识讲授课时占比则较低。然而,每一个具体课题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对应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总会存在部分支撑不足的问题。例如低年级的教学困难,可能源于初期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的储备不足和衔接不畅,而高年级设计课题,则会涉及更复杂和广泛的跨专业知识需求,包括了解更多当下专业和行业发展热点和趋势等内容,这不仅对教学内容知识传授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科学有效地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方案设计,保证整体教学的良好效果和效率,是设计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其次,同一课题设计周期内,常常难以精确把控不同教学阶段的阶段性成果的进度。因为学生在接触一个新课题类型时,常常会在前中期花比课程原进度安排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了解课题、反复推敲定位主题、调整构思方案等,他们往往轻视或误判中后期方案深化和呈现表达所需要的时间。加之教师在课堂之外的教学安排和训练强度不足,导致实际方案设计的进度前松后紧。可见,单一依靠课堂内完成教学过程和成果均有一定压力和困难。再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主要集中于课堂内。虽然在方案设计阶段与教师的讨论交流时间占比大,但学生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模式下,实际主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整体并不高,课内外的师生沟通与交流方式也相对单一。最后,在课程作业成果的考核和评价上,通常包括前期调研报告、阶段方案草图和最终正图三部分内容。教师对课程总结和评价主要关注是否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完成课程讲授与辅导以及作业成果的质量,而轻视了对学生学习成效如何、学生能力和素质是否得到提高等评价。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反馈以及系统的自我总结与反思。

2BOPPPS教学理念及模型的特点与优势

BOPPPS教学理念形成的理论依据源于建构主义和交际法,其模型由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后测和总结6个教学元素组成,是一个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标准化和流程化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是其理念核心和显著特点。与传统授课式教学模式相比,BOPPPS教学理念与模型的内涵不仅能赋予教师教学设计以安全感和确定性,而且能够帮助教师分解并分析教学过程、找出教学盲点、改善并提升教学成效[2]。同时,它还强调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整合,其中尤其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因而它在教学目标导向、课程效果评估以及学生能力养成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关注和强调是,BOPPPS模型看似简单且确定的6个环节,在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以及不同的知识单元的应用中都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具体考验。因此,对该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运用绝不能拘泥于一个固定僵化的范式和简单机械的操作程序,对一线课程教学改革如何形成专业和学科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同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3基于BOPPPS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改实践探索

3.1课程教改设计的原则

3.1.1遵循学习成果目标导向原则。教学过程以及主要环节的设计以最终学习成果为目标导向而展开。即在原有课程问题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与内容、学生与教师、教学策略与评价等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学生个体成长的内部需求与社会行业发展的外部需求,重新确定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结构和预期成果,从而反向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时间和资源上保证学生达成学习成果所需要的条件与机会[3]。

3.1.2重视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深度参与。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灵活配置使用BOPPPS模型中的元素,转换教与学的主体地位和重点,加大参与式学习途径与比重,同时灵活组织运用BOPPPS模型元素与结构,一个闭环教学过程既可以置于一个知识单元内,也可以设置贯穿于整个课程周期当中。3.1.3采用组织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增效手段与教学环节。例如在传统的系统讲授、案例讲解之外,增设小组头脑风暴讨论、互换师生角色、邀请专家做专题演讲等教学方法,加入利用多种网络和线上教学组织手段,强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的联动等。通过课堂内外的开放互动以及学生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举措,改善课程实践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反馈及时性的特点,进一步提升有效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3.2三阶段教学组织的改革实践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改借鉴BOPPPS模型的6个环节,重新构建贯穿于整个课程的3个阶段当中。结合具体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增设教学环节与元素设计,例如在前期开题和后期成果制作与评价阶段加入前测和后测环节,中期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深度参与教学形式,重视课堂内外的链接与组织等,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3.2.1前期开题和调研阶段。课程前期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基本知识、介绍设计任务和布置调研工作为主。在教改中,首先开题以问题开篇,引发学生兴趣以及对课题概念范畴的初步理解和思考,而后顺利导入新课题的讲解。其次,向学生分析阐述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预期目标,使学生对之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把握主次以及教学节奏,提升教学效果。第三,着手方案设计前增设调查问卷或小测试,收集学生对课题的了解程度、对前期衔接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过程的需求。由此,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对课程各阶段的进度、内容和方法进行预判,并及时调整和修改原教学计划。

3.2.2中期方案推导与设计阶段。中期方案设计阶段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在8个教学周的总课时中,占比达6周以上。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主要强调学生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学习转变。根据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重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深度参与将对学生理解运用知识、训练掌握技能和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见图1)。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模型中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元素,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环节。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课教改在原一、二、三草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继续细分中期各段教学进度与任务,每个子阶段强调学生在组内进行开放式方案互评与讨论,促使学生多维度的理解和深度思考课题包含的问题与内容,增加多种合理解决思路与方法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实践证明,学生之间开放式的相互思辨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与此同时,为了强化设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目标,教改适度引入翻转课堂形式,重构学习流程、颠倒知识传递的途径[4]。即在适宜的教学节点,转换师生角色,布置各小组做专项知识主题汇报。专项汇报主题涵盖了课程教学重难点,如总体设计、交通流线设计、生态设计、植物配置设计、景观要素设计、版面设计等。由此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搭建相关专业知识的链接,促进其在更高和更广的思路层面上对课题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设计问题的深度分析与理解,使之有效地在方案当中表达体现,最终起到提高作业成果质量和课堂效率的作用,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

3.2.3后期成果制作与考核评价阶段。后期成果评价阶段在原来评价学生作业成果的基础上,改变一味由教师主导点评考核的单一模式,增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答疑讨论环节;不仅活跃课中评图气氛,也激发学生评价他人方案的积极性,在整体评图观摩和比较过程中,正确评估自己方案成果的质量与问题。课程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书面的学习心得总结,提出对课程的需求、评价与改进建议。此外,教师方面还通过发放课程教学回访的调查问卷,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对完整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从而协助教师评判课程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总结经验,为后续课程教学的更新与调整提供经验与参考。

3.3重视课内外的链接与组织

尽管BOPPPS模型没有提及学生在课前及课后的教学环节,但加大对课外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非常有必要。尤其当下学科领域在不断丰富,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导致教学内容日趋庞大而复杂,教学学时与教学需要产生较大冲突[5]。因此,教改重视加强课堂内外的链接,对应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对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例如课前发放专业资料、做读书笔记等提前做好预习,课后进行小测试和布置课外任务,使学生及时做好复习或作业准备,也便于教师监督管理学习进度等。总之,科学合理设计课外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为适度分担课堂内教学压力,将原课内基础学习和拓展内容迁置转移到课外,争取更多时间用于课中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加强课程学习深度和知识内化水平提供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内外链接组织实现了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延伸与开放,达到了共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BOPPPS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改进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与不足,实现了从教师灌输转向师生对话、从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从重学轻思转向学思结合、从重教轻学走向教主于学等系列转向,切实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专业设计课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课程教改提供借鉴。

作者:胡蓉 栾春凤 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