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教学激活初中生物课堂分析

利用问题教学激活初中生物课堂分析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生物学科的特质决定了问题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以问题教学来激活初中生物课堂,教师要运用好问题的类型,掌握好运用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教学;问题类型;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指的是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纲领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紧扣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科知识以更加清晰准确的方式被迅速定位;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方式来思考学习。为了更好地释放问题教学的独特教学价值,我将从初中生物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思路与策略。

一、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类型

1.渐进式问题

渐进式问题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的,彼此之间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表面到内涵的关系,设计渐进式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慢慢地拨开云雾,认识学科内容的本质。以“细胞”的学习为例,细胞是生物学中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个起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细胞来设计问题,采用渐进式的方法,从细胞的结构到特点,从细胞的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从细胞的整体共性特征到具体分类特征(如人的细胞、动物的细胞、植物的细胞),从细胞的研究方法到如何借助细胞来研究生物等进行探讨。渐进式问题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并列式问题

并列式问题指的是围绕一个板块、一个知识点和一个体系的问题,它强调多样性、多元化的思维角度,问题与问题之间是并列关系,彼此共同构成了知识内容的完整性。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例,教材中介绍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维生素,每一种物质都为人类提供了不同的营养与能量,它们协同合作,有机集合在食物中,被人类吸收。因此,在研究人体对营养的摄入以及如何均衡饮食这个知识板块时,围绕这几种物质所设计的问题就是并列问题,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以,任何一个物质在知识板块中都没有绝对的高权重或者低赋值。

3.关联性问题

关联性问题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展或者跳跃性的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眼界与思维。以“人类的起源和净化”为例,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尝试跨学科教学,将其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多元化的问题设计。关联性问题的教学价值在于:一方面,跳出了教材的局限性,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在问题的启发下得到拓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了问题的覆盖面,点燃了更多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投入课堂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

二、用问题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1.以问题鼓励学生——课前自习

预习是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部分学生简单地认为,预习就是翻翻课本,提前知道教师要讲解的内容。实际上,这种认识弱化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而不仅仅是预习。以“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1)泌尿系统有多少个器官,由人体的什么器官组成;(2)泌尿系统中的每一个泌尿器官各自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3)请指出每个泌尿器官在身体中的具体位置。这三个问题几乎涵盖了这一节课的知识要点,学生通过认真思考问题,能够在教师讲解之前就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正式教学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又可以让学生以这几个问题为线索来编制教学教案或者总结知识点,并与教师、同学分享。

2.以问题串联环节——课中导学

课中导学是指教师以问题为线索,用问题串联起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而这些问题,都是基于教材知识设计出来的。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章内容为例,关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从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场所、意义这五个方面入手,支撑起整个板块的内容架构,每个元素之间是并列的,全部元素一起构成了知识板块的立体性,同时,每个元素又可以单独再设计问题。比如,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试验为例,教师就可以提出:在遮盖一部分叶片时可以用哪种材料的纸张?原因是什么?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瓶为什么一定要隔水加热?实验前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在课中导学环节运用问题教学法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清晰度与条理性,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大家对学习内容都非常明确;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时,问题可以迅速地将学生拉回学习的轨道,避免出现学生走神后就再也听不进去课的窘境。

3.以问题强化理解——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师生双方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与沉淀的一个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问题教学法在课后总结这一个环节有两种应用方式:第一,在课堂结束前应用答案解释的方式。它与课前自学环节相呼应,当教师在课前通过问题布置了自学活动后,在课堂上就逐步讲解知识,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公布准确、详细的答案,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在自学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更正和补充。第二,在课堂结束之后,让学生写出不理解的问题或者需要教师深入讲解的问题。以“动物的运动”这一章内容为例,教材介绍了动物的若干种行为,包括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节律和通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对动物的行为进行认真观察,就可以较好地辨析这些行为,但部分学生对一些行为还是混淆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下这些问题,如“狼追逐羊群”,有的学生认为“追逐”这一动作含有攻击意味,所以应当属于“攻击行为”,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追逐”的本意在于狼要吃掉羊,所以应当属于“觅食行为”。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自发反映或者自主生成的问题来有效辨析学生的知识盲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矫正,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4.以问题扩展知识——日常分享

日常分享是指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来打破课堂与时间的限制,从而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生物、思考生物现象、思考生命活动的思维习惯。以“食品保存”这一节内容为例,提到食品保存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冰箱,但在冰箱发明之前,人类是如何保存食物的呢?现在仍然有一些非常贫困的家庭是没有冰箱的,在这种环境下,又该如何保存食物呢?比如,在夏季,有些家长买了熟食(如卤肉类),回家以后没有立刻将它们放进冰箱,而是放在餐桌上(比较通风的地方),这又是为什么呢?比如,有些厨师在煮饭时会放一小块生姜在锅里,除了从味道上进行思考之外,还有其他角度吗?比如,为什么腌制食物的保存期比常规处理的食物更长呢?盐除了对食物有调味的作用之外,还有其他作用吗?等等。教师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问题,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这种方式比单纯让学生翻看与生物有关的课外书更有效、更实际。

三、结语

生物是初中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科目,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及地球上生物的奥秘与本质。初中生物知识既有直观现象的观察,又有微观现象的思考;既有逻辑定理的探究,又有科学精神的感受。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激活生物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一个又一个不同形式的问题将课前、课中、课后串联起来,并覆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掌握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丁路明.唐秀梅.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增效初中生物课堂[J].中学生物教学,2017(10).

[2]周书平.问题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杨兵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