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教学设计范例

花钟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质;有效教学设计;趣味实验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1],从“功利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成为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的重大趋势与热点。中学阶段,化学学科是一门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的理论与实验学科。关于化学学科的内容一方面包括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研究得到的化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包含着化学家们观察与研究物质的方法、动手实验的实践经验[3]。这些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经验等都能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将以上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成为了本论文的研究重点。除此之外,通过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化学有效教学设计的探索,可优化化学课堂模式,转变教师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有意义地建构学习。因此,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化学有效教学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

1.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如图1所示的几个方面,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学习中学化学时,既要求学生能从最基础的宏观角度去观察物质结构,又要求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角度去解释结构特征。总的来说,素养一要求学生要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去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在化学上,物质的变化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因此,在学习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能关注反应前后物质转化过程,又能用变化的观念揭示各类化学变化的特征与规律。这就体现了素养二的要求。在化学学科中,化学原理、定理、结论等并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是科学家们根据各种证据进行假设、分析,进而得到证实,最终确立的。因此,素养三就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认知模型来解释物质的结构特征。更高层次是,学生能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主建构认识模型,更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化学学科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要实现科学探究就需要做到实验态度端正,实验操作规范等。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能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去思考化学问题。这就是素养四的要求。素养五强调在化学实验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此基础上要求实验操作时要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同时,素养五也提出学习化学要具有社会责任感。

1.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上的意义

教育对人们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但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功利化教育却违背了某些教育规律,同时也违背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5]。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当代教师需要改变刻板的教学观念。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改变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差异,引导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学评价模式等策略来逐步改变传统与刻板的教育观念,如图2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教学观念从简单“搬运”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内化知识;学生从课上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发现与建构学习。综上所述,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能够为化学教学提供长远的意义。

2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知识,一是学科的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具有叙述性,是显性的知识[6]。这些基础知识在课本及学习资料的书面语言文字、图表、符号中都是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掌握到的。二是在掌握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之后所需要学会的实验探究技能、动手操作技能、合作探究技能、实验总结与反思等技能知识。这部分技能知识没有明确的逻辑性,不能直接从教材的书面知识中学到,学生可以通过开展实验,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来掌握这些技能[6]。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可以将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与化学学科技能知识灵活地融合在一起(见图3)。通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教师教学更加有目的性、连贯性,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同时学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进行主动地有意义发现与建构学习,也更能有条理且有效率地复习巩固知识。这些都符合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案例

创设关于化学的问题情境,引出新课,这体现了素养五的要求[7]。从教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案例为导入,能够让学生更有意义地去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建构学习。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运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景案例进行教学的例子有很多,表1列举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案例。

4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趣味实验

利用各种化学趣味实验进行示范教学,将化学理论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化学趣味实验。学生在观看或者动手参与实验时,这其实采用了直观教学方法(模像直观、动作直观),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趣味实验有很多,表2列举了几个在授课时可用的趣味实验。

5结语

本文从深入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分析与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知识体系、总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案例、创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趣味实验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为中学化学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万延岚,薛瑞卿,刘会峦,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1):39-43.

[3]华林,万延岚.当前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向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9):79-84.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00.

[5]柯丽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67-68.

[6]曾晓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4):61-67.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氛围比较沉闷,不太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对数学课堂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努力.首先,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感受,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当朋友,平等友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就会少很多障碍,使学生在不明白的地方敢于向老师请教.其次,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比如,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教师要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情境;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加入一些学生能感受到的事例;在某些教学环节,教师要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再次,教师要适当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为课堂增加一些欢快的气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能力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在于后天的培养,尤其是数学能力,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锤炼才能形成.第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学会逻辑推理,学会由条件得出结论,学会由结论找到条件,学会由一般到特殊,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等等.第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学生完成一道题后,教师可以变换一下条件,让学生再去尝试一下,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又如,在一个学生解答某道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看看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第三,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新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在讲解几道类似的题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纳一下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收获,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加互动,除了师生互动外,还要进行生生互动,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生生互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帮助学生弄懂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各个小组制定任务和目标,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后,每个小组对于所完成的项目进行展示,然后大家给予评价和点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自评、互评素养,实现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文明进行,使学生的整体知识架构得到完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讨论中成长,在合作中获益.

四、借助多媒体,让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能把声音、图像、文字等融合在一起,以各种我们需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给相对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使教学更加直观、更加具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圆动起来,从相离到相切再到相交一目了然,省去了在黑板上画图的工作,又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虽好,但不要盲目地为了用而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精心打造每一堂数学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索、观察、思考、总结,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学目标设计

当前高中化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普遍操作性不强,所陈述的行为对象有误差,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四因素法来进行设定,例如一般教师会将某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手册对金属元素火焰颜色进行正确识别。该目标中学生属于对象,识别属于行为,条件是通过实验手册,正确的识别属于标准。而四因素法制定的教学目标则通过行为动词来描述学习者的活动,然后在行为动词后进行学习内容的描述,若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达到某量值,则需要在可测的目标下进行最低标准的添加,再者,还需要在教学目标当中增加学习条件及行为标准。

二、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包含了教学方法、教学顺序、教学活动设计三部分内容:

①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采用三级法,首先第一级是确定能够反映出化学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等;第二级是选择能够构建出化学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第三级是根据课时内容进行微型教学方法的设定,例如分类法、假设法、设问法、联想法等;

②教学顺序设定: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教学系统当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将多种教学模式优点进行结合,进而形成和教学目标最适宜的教学顺序;

③教学活动安排:化学教学活动安排包括教师教学活动安排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教师教学活动包括讲授新课、谈话、展示、讨论、组织、答疑、信息反馈等;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包括听课、观察、阅读教材、做笔记、实验、练习、记忆、表达,等等。

三、教学核心问题设计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围绕情境性的中心问题开展,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获得对问题较为完善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的设置是以真实情境作为基础的,是针对学生的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该类型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单一的,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的,甚至有些问题还不止局限于答案。那么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行一定的修改,比如增加一些利于学生操作的条件,或者是删除一些不利于学生操作的障碍。另外在学生最开始接触这种类型的教学初期,教师设计的中心问题应更侧重于结构上较为简单的问题,在学生适应之后再慢慢地进行难度的过渡。当前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渗透进了很多情景问题,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情境继续展开教学。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设置了交流和讨论的模块,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从而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问题以及相应衍生出来的问题。在学习物质分离及提纯内容的时候,教材要求学生根据相应的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那么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之后再展开讨论。在引导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设置问题情境之前,教师需要先进行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分析,以“氯气的性质”作为案例,学习任务和学生分析情况有两点。

①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氯气的化学及物理性质、氯气的应用,通过在教材内容讲解中穿插活动探究进行一系列的知识介绍,进而可以引出可逆反应,另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及实验现象等知识。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化学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无论从吃、穿、住、行的任何一个方面来看,人类都离不开化学,学好化学不但是学习成绩的要求也是生活的要求之一。21世纪,素质教育深入人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还有对其自身素质的高要求。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除了对知识详细讲解以外,更要有对学生该门课程的学科素质培养意识。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化学时要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的教学结果表明,老师和学校注重化学知识的传授和对化学知识的严谨性的要求,对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视度不高,使得学生化学能力仅处于知识层面而缺乏化学带来的学科素质。而且,由于在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相关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考查指标的详细要求,这使得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核心素养评估时十分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老师自然而然地避开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而选择对知识的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形式对教学任务的完成的确很快,但却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中学科灵魂的丢失。在化学教育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足就是最大的问题。

三、构成化学学科素养的要素

高中时期的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程度是很高的,由于化学学科的基础性和技能性,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很重要的。了解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出化学良好核心素养的基础,化学核心素养总的来说有五个点,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对化学元素的分析所必备的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是学习好化学平衡的重要基础,也是化学思维的象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获得真实有效实验结果的关键所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四、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进行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知识融合能力,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化学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核心素养的内容展开教学。看起来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教学不太容易,但事实上是很简单的。首先老师要做出教学规划,在教学规划中明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学习能力。第一,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使其能够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离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并且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中的知识点“氯水的成分”时,老师可以先通过宏观层面观察氯水的颜色及化学平衡原理讲解为何在氯水中存在微观粒子:三分子Cl2,HClO,H2O,四离子H+,Cl-,ClO-,OH-,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证实课本知识,如通过设计实验: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来证实微观粒子Cl-的存在,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来证明微观粒子H+与HClO分子的存在等,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达到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的培养。第二,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使其能够认识到物质是运动的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并伴有一定的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的限度和速率,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并能够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解决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化学平衡移动这章时,教师对于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的讲解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教材上指出了温度、压强、浓度等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这不全面,因为在生活中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还有很多,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平衡思想和变化观念,老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比如通过将三个相连通的装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体的烧瓶,分别放置在冰水、室温和热水下,就可以看到烧瓶中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产生不同颜色的生成物。第三,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质。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讲解沉淀溶解平衡中沉淀的转化这块知识时,FeS或Mn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Cu2+、Hg2+等,其方程式:MnS(s)+Cu2+(aq)???CuS(s)+Mn2+(aq)中为何用等号而不是可逆号呢?老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证据推理,引导学生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Ksp(MnS)/Ksp(CuS)=(2.5×10-13)/(1.3×10-36)=1.92×1023从而得出具体结论,因平衡常数K>105,故该反应正向进行程度很大,应用等号。在进行《物质结构》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知常见化合物的空间构型,比如CH4的空间正四面体型、NH3的三角锥型、C2H4的平面型、CO2的直线型等等。因此,就出现了许多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只能凭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来掌握这些空间构型的现象,对知识都难以学习,更别谈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了。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道具对课本介绍的几种基本化合物的空间构型进行模型制作,在此过程中对各类模型进行认识,这也是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通过有趣的实际操作步骤,学生还可以对更多书上未介绍的化合物模型做出假想并进行验证,学到更多的知识。第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质,使其能够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控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例如在Fe2+的检验探究中,提出问题向装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H2O2溶液,其现象是什么?大多数学生认为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但事实怎样呢?学生们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后发现:向装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冒出,试管变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与所预想实验现象产生了冲突,究其原因为Fe2+首先被H2O2氧化为Fe3+,后在Fe3+的催化作用下H2O2分解生成O2,且放出热量,促进了Fe3+的水解平衡,生成Fe(OH)3沉淀。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和探索,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进行创新、创作,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塑造了化学核心素养。第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使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懂得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活动。在实验中,要让学生养好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规范地完成实验,精确读数,忠于真实实验结果,不伪造数据。比如,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不同或者超出误差范围的情况,往往会擅自伪造数据,以掩盖自己的失误。此时,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敢于报告错误,一方面真实反应实验结果,另一方面反思总结真实情况与理论情况不一致的原因,是操作失误还是因为受到现实实验条件的限制。除此之外,实验之后,还要要求学生对实验废液合理处理,不能随便倒进下水道,要考虑具体试剂的性质,比如是否有毒,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这些方面虽然不能在考试得分的考核内容里具体体现,但这是每个人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总之,学生拥有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能使课堂更轻松,学习效果更高。但是,高中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需要老师多多总结经验,对不当之处加以改正,也要求学生抱有一颗虚心求学的心,在学习中进步,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惠及的不只是化学这一门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赖琛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5):85-86.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5

理论课程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优化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规律,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在优化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借助比喻引起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比喻解释枯燥难懂的理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在设计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第二节“周期律”的教学方案时,可以借助如下生动比喻:孩童时期离不开父母,学龄期对于父母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当年龄变大及生活能力变强时,与父母的距离可能会变远,这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相一致.由此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用有趣的方法理解记忆知识.

(2)明确理论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保证学生可以在理清逻辑及思路明了的基础上学习各个知识点.例如,在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方案时,应明确失氧、得氧可导致化合价上升或下降的知识主线,同时理清化合价上升或下降与电子偏移、电子得失之间的联系.随后为学生理清氧化还原这一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与本质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明确掌握该知识点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对氧化还原现象进行判断,并由此深刻理解该反应的内涵.

2.优化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得以实现生存及发展的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为了优化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则首先应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实验教学素材.例如,在设计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第一节“原电池”的教学方案时,可以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初中的物理知识提出以下问题“让小灯泡发出亮光的干电池为何可以产生电能,化学能如何才能转化为电能?”随后设计以下化学实验:首先,在稀硫酸中分别插入铜片、锌片,让学生观察出现的化学反应;随后在溶液中同时插入铜片、锌片,并让学生观察记录发生的现象.其次,采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的铜片、锌片,将电流计连接在导线的中部,让学生观察记录现象.教师示范实验方法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解答,如稀硫酸与锌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何种气体等,并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实验,从而有效联系理论与实验操作.

(2)注重保证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可以设计“写密信”实验,先采用酚酞试剂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利用浓氨水熏白纸便可以显示红色字迹,随后将白纸置于通风处可见红色字迹消失.“密信”不但具有趣味性,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激发学生探索酚酞与氨水之间发生的反应,即酚酞遇浓氨可变红.

3.优化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习题教学是巩固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扩展学生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适当设计开放类习题.开放类习题具有答案多样化的特点,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例如,可以设计以下习题“过量硝酸银溶液与1g含铁氯化物溶液发生反应后生成氯化银,沉淀物为2.65g,求氯化物?”同时告知学生可采用离子反应原理求物质量,利用分子组成原理求含氯量,或利用假设法及联立方程等方法求解.

(2)注重典型习题的剖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精选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化习题进行重点剖析,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方法,并提醒学生解答典型例题时需要运用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解题的关键,从而逐渐形成高效解题思路及方案.实践证明,剖析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习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举一反三、以题及类等应用能力.

4.总结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自新课改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并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便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以下笔者将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谈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课前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所谓科学的教学计划,就是指既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包括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又能够锻炼到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有所收获和成长的教学计划。在课前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在[1]。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够为一堂课制定好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如学生学情、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全面规划课堂教学计划,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授“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节课的时候,笔者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三方面之后,制定了如下所示的教学计划,以期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学计划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知识技能培养。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相关的公式、定理;引导学生掌握对几何语言的应用,能够用几何语言描述几何事实;指导学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三个基本的数学概念,并了解三者之间的异同点。第二,过程和方法培养。充分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概念;掌握绘制直线、线段和射线相应图形的方法,并用几何语言进行描述。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一定的数学能力。

二、课中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例如,在教授“轴对称”这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便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在看到这些优美的轴对称图形之后,学生纷纷感慨轴对称的魅力。显然,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形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视觉满足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探索欲望瞬间增强。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看完这么多轴对称图形之后,你们能总结出轴对称有什么特点呢?”一学生回答:“图形可以沿着某一条线进行对称。”可见,学生有了前期的视觉教学铺垫之后很快就能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结论。之后,便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轴对称的定义,从而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掌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听课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顺应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后布置多样化数学作业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关键所在,合理又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点的同时加强对知识点的应用,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既要保证课后作业多样化,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又要控制课后作业的量,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时候,笔者便给学生布置了如下所示的一个课后作业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6cm,AD为底边BC上的高且AD=4cm,试求等腰三角形ABC各个边长。针对这个数学练习题,学生可以这样解答:设线段BD=x,因为三角形ABC周长为16cm且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AB=8-x,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出(8-x)2=x2+42,解得x=3,所以,三角形各个边长AB=AC=5,BC=6。很显然,这道数学练习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忆勾股定理的公式和概念,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教学设计的优化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前教学计划的制定、课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课后作业的设计等方面全面优化数学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盛.优化出众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J].成功,2012(6):153-154.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诉求,高中化学精致化教学很有必要。其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应该做到精致化,要细致研究学生,精心编写学案,精致组织教学,留心课后反馈。

关键词:

精致化;高中化学教学;教学设计

精致化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精致化要求十分注重过程和细节,要求做到周到,精致,精细入微,精雕细刻,这些是优质教育的必要保证。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认为研究高中化学精致化教学很有必要,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化学精致化教学的实施。

一、细致研究学生

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和上一节新课之前,首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细致的研究,了解他们学习的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弄明白学生已知什么;然后再看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还要看想知道这些问题的学生能否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最后知道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拔和引导,再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看有没有个体的学生需要特别辅导。以上几个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明确了一节课教学的真正起点和主攻目标。

二、精心编写学案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便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情感。在编制化学学案过程中,从以下角度来做比较合理。

1.明确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准备、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2.进行学法指导。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智力以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通过学案把这种学习方法展现出来,并通过学案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把教法转化为学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3.学会知识迁移。任何新内容的学是建立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有些知识点在教材的编排上跨度较大。学生往往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已经遗忘了上一阶段的内容,在学习上就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时,教师就应善于找出“障碍点”,并设计一定的内容,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

4.教材内容再编。一般来讲,教材内容的再编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合并、重组。②在重、难点处要创设一定的阶梯性问题,以降低所学内容的跨度。③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给学生留出创造思维的空间。④要充分体现教师对所学内容的处理技巧。⑤在所学内容的先后顺序的编排上要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实施针对训练,及时巩固强化。针对性的训练是学案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一般来讲分成以下类型:①及时针对性练习,位于某个具体知识点之后,针对性较强,这种练习一般用于课内;②课后巩固性练习,这种练习一般于课后巩固复习用,也可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③强化训练,这种练习一般位于章节之后的综合性练习;④挑战性练习,一般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

6.积极培养兴趣。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案中以阅读材料或拓展视野的形式出现,为培养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而设的,这部分内容也能成为学案闪光之处。

三、精致组织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细微的分析和精致的组织。夸美纽斯曾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师组织教学中应该有引人入胜的导课,循序渐进的衔接,有的放矢的提问,卓有成效的启发。①因此教师围绕以上几点精心组织教学,并结合学生学习学案的基础来实施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预习阅读课文,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重难点了。学生用已预习过的学案进行上课,在听课时目标就更为明确,效果当然更好。当然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多开展实验教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同时又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实验设计,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机事件、偶然因素等都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则是堵不住的缺口。真正一节高质量的课,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些突发的事件发生,甚至会产生激烈的观点冲突,因此要把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尽量想的周到细致,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同时也考验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随机应变能力。

四、留心课后反馈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比如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综合评比结果等。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有明显的优点,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激起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和决心,并较快地得到改正和弥补。课后反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以书面总结的形式直接向课任老师反馈信息,把当天学习内容中那些含糊不清的知识点与教师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课代表集中收集学生中的典型问题来反馈教学效果等。无论采取那种途径,最终目的就是能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与思考的问题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在设计新的学案或组织实施新课时能及时地进行调整与补充,绝不留下一点死角。通过以上几点精致的分析、设计、实施、反馈,相信在以后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定会大大的改观现有课堂教学中一些浮躁的东西,使我们的教学能细致入微、一丝不苟,让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精致化。

作者:王克超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

花钟教学设计范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实验对于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有效优化,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化学理性认知的建构

在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某些特定情境往往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记忆。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化学实验,往往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初中化学的学习,能够对化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这是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生理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知识记忆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往往是他们对知识进行记忆与理解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就是一种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的渠道,这样的教学方式恰好迎合了初中生的记忆规律,因此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利用化学实验感性、形象的特点,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中所蕴含的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并将化学知识通过观看实验、参与实验的方式进行有效内化,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新奇、鲜明的现象,并且化学仪器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学生往往对于化学实验室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教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能够使学生对于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再通过恰当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往往能够使学生较不稳定的“兴趣”转变为较稳定的“志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化学学习。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对于科学的尊重态度,使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什么叫做实事求是,并且使学生明确想要对化学知识、化学规律获得深刻理解,就必须要通过化学实验的手段进行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实践出真知”的真正含义。另外,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对于学生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培养,使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勇于探索、不畏挫折的学习态度,并且使学生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乃至日后的人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优化,使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优化

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前,首先需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换言之,也就是将实验现象和结果明显化,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进行观察和操作。另外在进行实验器材的选择时,教师也需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有效选择,尽量不要选择过于复杂的装置。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分子的运动》的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杯浓氨水和一杯酚酞试液,并为学生分发试纸。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试纸上蘸上适量的酚酞试液,在旁边放置盛有氨水的小烧杯,并将试纸与烧杯用一个大烧杯扣住,过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就会发现试纸居然变红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几个优点:首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实验器材并不复杂,甚至非常普通,那么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避免实验器材过于复杂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另外,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完成对于实验结果的判断,且这一实验结果相对于其他实验而言更加明显,能够使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完成对于实验的观察与总结,有助于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完成化学学习任务。

(二)对实验“异常”现象进行有效应用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每一次实验配比的些微差别、环境的变化甚至气温的改变都有可能会造成实验结果出现异常。这些“异常情况”有的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有的则在教师的意料之外。通常情况下,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学生并未学到的知识点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有可能会告诉学生:这次的实验“失败”了。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有效优化,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加以利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够使学生由于这些“异常”情况的出现,而提升自身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实验教学时,有一名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误将硫放进燃烧匙内进行了燃烧,还有的同学使用了碳。这就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原本应当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并没有进入到集气瓶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于教学设计的优化,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对实验进行有效总结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并不重视,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就是带领学生“玩”,因此,他们并不会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总结。但是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无论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是否成功,教师都应当针对实验进行总结,因此教师在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后,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单的评价。教师可以首先针对实验没有成功的小组的情况进行阐明,并带领学生共同针对实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获取的蒸馏水不纯净、含有杂质等情况,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于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了解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通过进行反思的方式获得更大的进步,进而使学生的化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有效优化,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娟.试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5(6):154-155.

[2]顾云龙.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优化设计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6(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