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自动化论文范例6篇

工矿自动化论文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 职工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油田矿区 “两学一做” 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任务。对于油田矿区职工而言,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自觉适应企业运营管理制度、劳资制度、职工团队建设的现状,更有序地发挥思政工作的各项优势和作用,进而为油田矿区职工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职工思政工作中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政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

对于油田矿区一线职工而言,理论学习和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首先,矿区党支部要站在理论前沿,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党中央和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矿区支部和职工党员要带好头、起好步,带领和引导职工通过理论说教、观看视频案例、下载理论学习资料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于职工思想工作全过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油田矿区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要鼓励一线党员职工重温党规,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使“两学一做”的理论精华和内在精髓渗透到每位职工的血液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促进企业创新运营方式、为企业提质增效的行动中。

另一方面,矿区党支部要明确学习目标,号召全体职工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视角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此作为对“两学一做”学习的有效补充。每周定期召开“两学一做”学习经验座谈会,会上要给每位职工总结发言的机会,矿区党支部和思政工作负责人要认真倾听一线职工的思想疑惑,善于将心比心,汇聚全员的思想智慧,不断攻克一线职工的思想顽疾,使之排除各类杂念或诱惑,开创“戮力同心为生产、顽强奋进创一流”的生动局面。

(二)深入结合油田矿区的实际,选好主题教育活动

创造性地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要设立“主题教育日”,把职工的思想观念有无转变、学习目标能否按期完成、工作思路是否清晰明朗、教育职责落实与否、职工团队的素养有无显著提高等作为衡量“两学一做”学习成效的指标。要将“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精神落实到企业日常生产实践中,激励广大一线职工解放思想、寻找差距、对标先进,牢记长庆油田的创业传统,不忘从业初心,在新常态下再度铸就新的宏伟业绩。

在“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注重理论宣传方面的创新。借助媒体宣传、分层培训等诸多方式,让“两学一做”教育理念渗透油田矿区主战场、社区等各领域,并在广大职工中牢固树立“我与矿区同发展”的共识。要着眼于矿区职工的思想工作现状,做到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眼于矿区各项目标任务的客观特征,明确“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的职责,使之富有成效地进行下去。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一)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净化职工的思想灵魂

早在2009年,同志在庆祝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大庆油田的顺利发现和开发建设,铸造了以“爱国、创业、务实、奉献”为核心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培养了以王进喜等一线石油工人为主要代表的模范人物。“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也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立足于新常态,长庆油田矿区全面深化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对标先进典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宏大工程,突出主旋律,增进思想认同,进而为一线石油工人创设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舆情环境。鉴于此,油田矿区首先要兴起学习“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新高潮,将新媒体宣传和公益广告播出统筹结合,凝聚矿区全体职工共识,在长庆油田矿区内部深入开展以弘扬“铁人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其次,要丰富思想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矿区党支部和思政负责人要利用节假日组织全体职工参观长庆油田陈列馆、石油科技馆,结合“铁人精神”和本油田劳模的先进事迹,通过举行“铁人精神”、“石油精神”演讲会的形式,切实让“铁人”形象根植于职工灵魂,为其干事创业、接续拼搏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再次,要开通微博官方公众号、微信订阅号,建立微信交流群,借助新媒体的便捷平台,持续宣传油田矿区的最新路线、政策、方针,让广大职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互动,并能成功传播最新思政工作的理论动态。

(二)以特色文化凝神聚力

油田矿区要做好特色文化这一品牌,用企业文化凝聚职工,增强职工对矿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长庆油田矿区要进一步宣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不怕疲劳、顽强作战、敢啃硬骨头”的企业精神,不断丰富矿区文教示范体系,建立油田两级展览馆,充实后勤保障服务理念的内涵,弘扬安全生产在基层的理念,并以家园社区文化为落脚点,切实把矿区各项文化融入运营全过程,彰显全体职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优良作风以及敢想敢干、不怕艰难的高度责任感。

三、推行人文关怀,把温暖送到职工心中

油田矿区的一线职工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日常工作,矿区的生产经营和谐有赖于矿区每位矿工的同心协力。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在于以先进的理念鼓舞人、科学的理论塑造人、生动的案例激励人、温暖的关怀感化人。矿区的思政工作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就离不开全体职工的通力协作和支持配合。鉴于此,矿区要坚持思政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牢固坚持人文关怀理念,为一线职工送温暖、送关怀。密切关注职工的思想成长动态,针对精神负担较重的职工,要推行一对一的思想帮扶。针对奋战在生产条件艰辛、偏远区域的职工,更要搭建“有困难找书记”的对话平台,使其充分体会来自矿区大家庭的人文关怀,进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形成心理关怀的长效激励机制。

四、结语

油条矿区职工的思政工作要经历一个化蛹成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过程。矿区在做思想工作时,要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从制度、载体、文化等方面加强创新引领,从而为深化矿区思政工作注入更多能量。

(作者单位为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泾河园物业服务处)

参考文献

[1] 田大平,杨松柏.论油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18):32.

[2] 王延军,梁温.论油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5(04):17.

[3] 杨勇,赵枫.油田矿区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J].大庆社会科学,2015,9(03):119-122.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矿井通风 风机 技术改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矿井通风的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不管是从井巷风量的计算方法还是通风的理论,或者是空气净化装置以及通风的系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矿井通风的理论和技术大致取得很大的研究,比如研究出了各类的作业面紊流物质的方程以及井底污染物浓度的分析计算方法,为风量的计算方法出现提供依据,露天矿的通风技术和理论的研究以及地温预热的技术。

1.矿井通风理论的发展

矿井通风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16世纪,人们已经开始学会将矿井的进风以及回风的路线错开,并尝试利用自然风进行矿井的通风;在十七世纪,奠定了矿井通风理论基础的两篇论文出现在世上,在以后的20世纪,矿井通风理论的更加迅疾的发展,各种论文和专著大量的出现。

2.高效节能风机的出现以及推广

K以及DK两种风机是我国开发研究出来的两种节能风机,这两种风机采用的是电机与叶轮直连的方式,稳定性优良,其风叶采用了在国内非常先进的三元流的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理论,节能的效果非常的显著,且这两种风机配备了在线的检测系统能够对危险情况给与警报,使得修理维护变得十分方便。

3.矿井通风节能技术

3.1矿井通风网络调节以及优化

矿井通风的网络是由矿井的通风线路以及相关的参数相结合而成的,通风网络能够根据设备的不同而改变。如今的矿井的通风网络优化一般有着以下的几种类型:自然型、控制型以一般型,这三种优化调节方式有着各自的优点,自然型的分风网络比较复杂,拥有局限性,但是运用效果好;控制型的分风网络研究进展快,现已有诸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割集运算以及工程网络等;而一般型则能够降低功率,很好的降低了矿井通风的成本,节约了能源,比之前两种更加方便、稳定、经济。技术人员要根据工作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风技术。

3.2应用多风机多级站

我国原本采用的矿井机械通风,其效率低下,且耗费了巨大了能量,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都不是一种优秀的通风手段,而后多风机多级站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通过三级或者以上的风机站来工作,将地表新风送入地底,而后将矿井污浊的空气送入地表之中。多风机多级站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在同等能量的情况下,它能更长时间的运作、更好的通风,是一种十分具有经济效益的方式。

4.矿井通风的系统优化

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能够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并且为矿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专业的人员通过对通风系统大量的研究,在矿井通风的优化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矿井通风系统要安全可靠,这一点包括了通风的建筑物、通风管道以及网络的可靠性,其重点是在研究如何更好的保证通风系统安全可靠,这样才能使得矿井的工作安全稳定秩序的进行,但是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仅仅只存在于实验之中,并未能运用到现实技术来;其次,对于矿井通风检测点布局的优化,这关系到矿井通风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控制,怎样安排监控点才能最好的检测矿井的通风情况,从而使得系统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和控制。目前而言,矿井通风的监测点的设置大部分还是靠人工经验来完成,监测点研究不够成熟,在实际中运用不广;最后是对于矿井通风的控制,物理是局部风流的定向研究或者是全矿井通风自动化的研究,都是人们长期以来辛苦研究的成果,它代表着矿井通风理论的进步,昭示了矿井通风理论研究的成果。在我国,现在大部分的矿井通风系统还是由人工控制,智能系统不够完善,不能达到根据信息反馈做出正确判断决定的效果,但是矿井通风系统全自动化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相信不久后的将来就可以全面应用到矿井通风系统之中。

5.CAD技术以及决策技术的智能化和集成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也陆续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CAD技术在通风网络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它根据测绘,将矿井立体的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让矿井的通风能够直视,让人更好的把握控制矿井的通风系统,解决问题,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行。近年来,在图形处理、计算机数据库以及专家系统等技术的基础上,矿井通风理论有着较快的进展,矿井通风优化决策技术主要包括了系统工程、软件的集成、科学管理等方面,在矿井通风理论之中,它能够分析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提高了矿井通风工作的安全程度,将我国矿井通风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结束语:

矿井通风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其中包括:通风网络解算技术,网络优化调节技术,控制技术及装备,防尘与风流净化技术,通风节能技术,系统可靠性分析,计算机模拟技术,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方法,矿井网络图自动生成技术,矿井通风安全信息可视化系统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井通风系统中的应用,矿井通风系统与优化,矿井风阻测定及数据处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矿井通风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科技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矿井通风技术能够真正做到全自动化,为矿井的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安全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宽.牛德草.矿井通风理论与技术进展评述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117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东北大学;《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31-04

一、概述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拥有未来。对于高等教育,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既是历史赋予高校的重任,也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东北大学作为我国设立矿业工程学科最早的地矿类高校,在总结以往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创造性、技术性卓越工程人才这一问题,在开展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采矿学》教材建设与改革工作,努力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根据采矿工程学科专业培养情况,就《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与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采矿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发展主趋势从之前的以机械化和大型化为主,转向全面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与采矿直接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发达国家,地下铲运、凿岩等设备的自动导航和遥控操作、露天设备的无人驾驶和自动调度、全数字化优化设计等,已经在采矿实践中得到较广泛地应用。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最新趋势,是高度重视采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降低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尽快恢复采矿损毁区域的生态功能。我国大型矿山实现了机械化开采,也实现了一定程度地信息化和自动化,如露天矿运输系统自动调度、选矿流程自动监测和控制、采矿方案的CAD设计等。

上述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采矿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采矿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相应教材的内容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矿专业课程的教材不仅需要涵盖基本采矿方法和工艺,而且需要涵盖现代采矿科技要求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矿山计算机建模理论和方法、开采方案和各种参数的优化理论和方法、矿山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采矿对生态冲击的量化理论和方法以及生态恢复等。

采矿科学技术发展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矿专业人才应是具有系统性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人才。过去以采矿工艺过程划分的课程与教材体系结构,难以实现各工艺环节知识的系统贯通。例如:爆破只讲述爆破相关知识,没有把什么样的爆破参数设计应用于什么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环节进行有机联系;巷道支护只讲述支护方式及其在给定载荷下的设计计算,没有把不同支护方式与它们所适用的那些采矿方法的具体巷道工程进行有机地联系等等。因此,采矿工程的专业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必须把相关专业知识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融会贯通,实现高度地知识系统性。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的巨大需求,需要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外矿产资源。越来越多的矿业公司和采矿技术与管理人员走出国门,在国外从事矿产开采。而我国矿业在项目评价、设计、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上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采矿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够兼顾国内的实用性和与国际的接轨,以便我国的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国外从事采矿时,能很快适应国际技术经济环境,促进国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采矿工程的专业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必须兼顾国内现实和与国际接轨。

东北大学《采矿学》教材针对上述需求并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多方反馈和大量调查研究编写而成,其内容体系在培养满足现代采矿科学技术要求的综合技术型和国际化专业人才中,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改革与建设目标

《采矿学》教材总体建设目标:以教材为载体,推动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不断提高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使之适应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在内容上,《采矿学》融入了过去教材中没有的、在国内外采矿实践中应用较成熟并在高效采矿上(高经济效益、高生产率、低生态冲击)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和方法,如矿床数值模型的建立、边界品位的确定与优化、露天开采最终境界优化设计、生产计划整体优化、地下开采“三律”(矿岩移动规律、地压显现规律、岩体冒落规律)、露天矿GPS调度、技术经济评价、采矿生态压力和生态成本等。针对我国矿业公司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需要,在知识内容上兼顾国内应用和与国际的接轨。

在体系结构上,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相关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地体系。例如:在论述某一地下采矿方法的结构、采准工程布置以及爆破、落矿、出矿等工艺中,有机融合相关工程的参数设计、爆破设计、支护方式和适用设备选型等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在论述露天开采工艺中,有机融合各工艺的参数设计、设备选型配置、自动化调度等,并讲述相关的优化理论、模型和算法。

针对采矿工程机构和开采过程的时空性强、靠平面三视图难以建立完整的时空概念这一教学难点,《采矿学》教材配发了一套采矿工艺环节的三维动画短片,有效解决时空概念的建立问题。针对采矿工程教学有很强地实践性的特点,《采矿学》教材配发了“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及实例数据库,学生可以用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并可用于课程和毕业设计。

三、教材建设主要研究范围与实践内容

《采矿学》的编著者们长期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注重总结教学经验、收集反馈信息;注重掌握和跟踪国际、国内采矿领域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注重研究总结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难点和解决办法。

在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方面,系统收集了美国、欧洲和我国一些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所用教材,认真研究其知识体系结构设计。把所有课程依据内容归纳为几个知识板块,分析了这些学校采矿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教材的特点、优点。与美国南伊利诺大学采矿系教授、工程学院院长合作完成了论文“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采矿工程课程设置演化的回顾与评述)”,在2011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22届世界采矿大会(22nd World Mining Congress)上发表,引起国际采矿界不小的反响。基于上述研究并针对我国采矿工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改革完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结构框架:采矿方法、工艺技术等“硬技术”与经济技术评价、决策和优化、生态化开采等“软科学”并重;强化应用数学和力学基础;国内实用与轨迹接轨兼顾。这一体系适应了现时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生态化采矿技术的发展对具有系统性现代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采矿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为采矿工程专业课的主导教材,《采矿学》在内容体系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上述指导思想和体系框架,做到采矿方法、工艺技术等“硬技术”与经济技术评价、决策和优化、生态化开采等“软科学”并重。在硬技术方面系统全面地更新完善了典型采矿方法、工艺和技术、设备,充分体现国内外在相关领域应用较成熟的最新研发成果。在软科学方面,系统论述了为高效采矿服务的经济技术评价与决策、数字建模、参数和方案优化等理论、方法、模型和算法。在具体的设计和计划程序与方法方面,既论述我国矿山设计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程序和方法,又介绍国际(主要是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与我国有明显区别的程序和方法。这样,使用该教材教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满足我国现时和将来一个时期采矿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满足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需要。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矿学》的编著者们经过深入研究总结出采矿工程专业课的教学难点:

1.三维空间概念的建立。采矿中各种工程有很强的空间性,各种工程、巷道的布置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相关几何参数的设计计算,都要求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空间三维概念。过去只能借助平面三视图凭想象来形成空间结构,教学时费时且效果不佳。

2.时序概念的建立。采矿不同于一般工厂的生产,后者的作业场地是固定的,而采矿中作业场所和对象是随时间以一定的顺序移动的。这就需要学生掌握采矿过程的时空发展程序,靠静态图解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性强。课堂上讲采矿方法、工艺时,为了具有普遍性,用的大都是典型方案。而采矿的一大特点是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实践中的方案与典型方案有较大地差别。把学到的一般知识应用到实践能力必须通过亲自动手来培养,而这是难以在课堂上实现的。

针对头两个教学难点,《采矿学》的编著者们花费大量时间研发了一系列采矿工程结构、工艺环节的三维动画短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与《采矿学》教材一起发行。应用这些动画短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使学生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和时序概念,而且学生需要时在课余可以反复演放。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大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

针对第三个教学难点,《采矿学》的编著者们专门研发了“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配以真实矿山的实际地质数据库和使用说明书,与《采矿学》教材一起发行。使用这一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对露天矿山进行优化设计,做出设计、计划方案,既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自确定参数、方案的技术决策能力。这一软件还可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很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设计水平,锻炼设计能力。

四、教材改革建设创新与特色

1.教材改革建设创新。

(1)理论与内容创新。《采矿学》在内容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体现了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我国一直到上世纪末,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一直沿用以工艺技术为主导的模式,只注重把矿石采出来所需要的工艺技术知识。这一模式在计划经济以及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国家急需的采矿技术人才。当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后,矿山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按照给定产量把矿石采出来的问题,生产经营的几乎所有方面都需要企业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下自主决策。是否投资于一个矿山项目、应规划多大的开采规模、什么样的生产计划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等等,都需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具有经济、技术决策和优化的知识。而且,进入二十一世纪,矿山企业不但需要关注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同时需要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矿学》在内容体系上实现了这一重要转变,创新了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更新完善了采矿方法和工艺技术等“硬技术”,而且把技术经济评价、决策和优化、生态化开采等“软科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与硬技术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

(2)结构创新。《采矿学》在上述知识体系的结构方面,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相关基础知识、技术和优化决策融会贯通。例如,在论述某一地下采矿方法的结构、采准工程布置以及爆破、落矿、出矿等工艺中,有机融合相关工程的结构参数设计、爆破设计、支护方式和适用设备选型等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在论述露天境界设计和采剥计划编制中,从传统的过程与方法逐步过渡到优化理论、模型和算法,在露天开采工序中有机融合各工序的参数设计与优化、设备选型配置、自动化调度等。这样,硬技术与软科学之间、仍然发挥作用的传统方法与应用较成熟的新成果之间、国内实用方法与国际的接轨之间,实现了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体系结构。

(3)实践创新。《采矿学》注重教学实践的创新。针对前述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即,三维空间概念和时序概念难以建立、实践性强),《采矿学》的编著者们研发了一系列采矿工程结构、工艺环节的三维动画短片,研发了“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并配有真实矿山的实际地质数据库。这些研发成果有效解决了采矿教学三大难点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材改革建设特色。《采矿学》在促进采矿工程专业课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尤其是内容体系的改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新,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作为专业知识载体的教材,《采矿学》充分体现了采矿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采矿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的时代性要求。如今的矿山企业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的最大化,同时需要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矿学》在内容体系上体现了这些时代性需求,把技术经济评价、决策和优化、生态化开采等“软科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与硬技术相辅相成。

(2)系统性强,具有完整的体系特色。《采矿学》不是在过去教材的基础上加入新东西的简单堆砌,它是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就爆破技术而言,除具有共性的基础知识外,在每一采矿工序中都阐述了针对该工序具体需要的爆破参数的设计计算、器材选择等。巷道掘进技术、地压控制技术、落矿出矿、优化与决策方法等也类似编排。这样,学生学习每一项单体技术和方法模型时,就掌握了其在采矿中的应用位置;在学到每一工艺、工序时,就掌握了需要用到的合适技术和理论方法。这一体系上的特色,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教学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色。《采矿学》十分注重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一系列采矿工程结构和工艺过程的三维动画短片,有效解决学生在建立三维空间和时序概念中的困难;开发了“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并建立了真实矿山的实际地质数据库,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些动画短片和软件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支撑。

五、教材改革建设综合水平与成效

1.教材综合水平。在知识结构体系上,《采矿学》不仅凝结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反馈意见,而且纳入了国内外采矿工程的专业课教材及相关课程的优点。在《采矿学》的形成过程中,系统收集了美国、欧洲和我国十多所在采矿专业领域典型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所用教材,认真研究其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和教材的特点、优点,博采众长,形成了改革完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采矿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抓住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生态化开采这一采矿科学技术的时展主旋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采矿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充分体现了采矿科技的新成果、新发展,实现了相关知识板块的融会贯通,既具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采矿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所承载的是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方向性的采矿工程专业科技的知识体系。《采矿学》的十几次的印刷、在全国的大量使用,本身就是这一教学成果水平的证明。

2.教材改革建设成效。

(1)与教材建设相对应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成效。《采矿学》教材及其承载的采矿课程内容体系,是在过去约15年中不断地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中形成的。《采矿学》第一版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教材,得到学校的资助。2004年由该教材编著者主讲的采矿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学校的资助下经过四年的建设,2008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获得教育部和学校的资助,课程建设成果及其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于2009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述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撑下,针对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与反馈,对《采矿学》实施再版,并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于2011年4月完成改版工作,出版发行。

(2)教材应用及推广成效。作为采矿工程专业课的主导教材,《采矿学》在内容结构体系上的时代性和系统系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这一教学成果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据冶金工业出版社不完全统计,使用《采矿学》教材的有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贵州、甘肃、福建、重庆、浙江等地的学校和企业。《采矿学》在方法和理念上注重与国际采矿实践接轨的特点,也适应了越来越多的矿业公司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需要,受到许多矿山企业管理者的青睐,把《采矿学》作为培训教材和参考书使用。

《采矿学》第一版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教材,于2001年1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九次印刷,印数25000册,发行量之高在这一时期冶金类专业教材中是少见的。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来自各方的反馈意见,并针对该书出版以来采矿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005年着手再版工作和相关教学辅助手段的研发,《采矿学》第二版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于2011年4月出版发行。第二版的发行速度比第一版大大增加,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印刷了三次,总印数达12000册,已发行10430册,在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和2012年度出版的所有书籍中发行量排名第一。这充分证明了《采矿学》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

在实施效果上,《采矿学》首先是更新完善了在信息时代、矿业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需要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知识载体。其次,《采矿学》充分注意到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的难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一系列采矿工程结构、工艺环节的三维动画短片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使学生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和时序概念,并大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使用“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及其真实矿山的实际地质数据库,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优化设计,做出设计、计划方案,既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自确定参数、方案的技术经济决策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是矿业大国,在多种矿产的产量和需求量上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尚不是矿业强国。走向矿业强国需要掌握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生态化矿产开发知识的大批专业人才。《采矿学》为适应这一需求而生,已经在全国范围的采矿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在走向矿业强国的道路上继续发挥作用。这一教学成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青,史维祥.采矿学(第1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青,任凤玉,顾晓薇,等.采矿学(第2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3]魏德洲,王青,任凤玉,等.矿业类研究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

[4]魏德洲.关于地矿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

[5]魏德州,王青,顾晓薇,等.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

[6]王青,顾晓薇,任凤玉,等.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7]古德生,吴超.采矿与岩土工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4,(3).

[8]秦忠诚.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现代化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教学,2004,(2).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4

近年来,*********矿区建设工作始终围绕构筑10大和谐矿区这个中心,通过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等各项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倾听矿区居民呼声,把居民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全力打造和谐矿区和创建全国文明矿区。为抓好矿区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建设,*********出台了《构建和谐采一方案》,其宗旨是整合采一矿区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物力、人力、财力,切实加强矿区党的建设、矿区生产组织建设,完善矿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矿区管理水平,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把矿区建设成民主自治、诚信友爱、安定祥和、充满活力的和谐矿区。其目的是使矿区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和深度化,并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民主”的组织网络、工作机制、活动空间、服务内容延伸到楼院,辐射到平时,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顺民心、畅民意,建设管理有序、服务优质、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矿区。

创新文化方式

近年来,*********狠抓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通过宣传舆论引导小区、文化活动丰富小区、廉政教育进入小区、安全生产强化小区“四大文化”,不断创新文化方式,积极为员工家属构筑和谐、稳定、模范的文化环境,创造安居乐业的空间。

宣传舆论引导小区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速度快、信息量大、接受面广的优势,始终把宣传舆论作为创建和谐矿区的重点,不断加大宣传舆论的硬件投入,加强宣传舆论的软件建设,营造和谐矿区的创建氛围。2005年,围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落实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相结合。二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三是与完成全年业绩目标,确保全处各项工作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相结合。四是与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相结合。五是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相结合。同时,用***人创业奋斗的生动事例,通过加强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引导全体员工学先进、赶先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对广大员工开展全局意识、大局观念教育,引导员工立足全局看待成就个人事业与发展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成就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给员工编印宣传材料、办宣传栏,深入宣传企业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开展企业规划、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教育,在矿区员工中树立危机意识,深入剖析企业的危机与个人危机之间的关系,把危机意识化作员工成就事业的动力,从而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同时,通过加强对《***加快发展的思考》的学习,不断强化“员工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进而通过召开“厂处联席会议”,开展劳动竞赛,安全生产月、“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现场观摩会,举办领导干部安全教育培训班,树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典型等形式,引导员工构建和谐、维护稳定、同谋发展,为全面完成全处各项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活动丰富小区

优美和谐的环境能美化、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非常重视职工业余文体活动,开展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围绕弘扬企业精神,坚持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文娱、体育活动,结合实际分层次大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有效促进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每年利用春节开展庆新春灯展、灯谜晚会、文艺汇演、送春联等活动,以此来宣传企业所取得的成果,抒发职工深化改革、勇闯市场、拼搏奉献的豪情壮志。通过“三八”节、“五一”节、“七一”节、国庆节等举办歌咏比赛,举办职工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棋、牌、球类及拔河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2005年,为丰富员工生活,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扩大求知、张扬个性、展现风采,全面推进企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提高,*********举办了“激情夏日”文化月活动,从而通过丰富多彩的矿区活动,构建企业和谐。

此次活动结合*********的特点,抓住员工家属对矿区文化生活的需求,教育引导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文化品味。“激情夏日”文化月活动由文联、团委、工会、女工委、计生委五家联合举办的。活动主题是融会创新理念、塑造***精神,创造和谐环境。活动采取电视演讲,消夏纳凉晚会,青年拓展训练,秦腔自乐班演唱、老年拳剑扇表演,卡拉OK大家唱,“安全生产大讨论”网络征文比赛,女性沙龙,周末学校专题讲座,婚姻法、妇女维权、计生知识竞赛,庆“七一”歌咏比赛等形式开展,让员工在活动中汲取营养,锻炼自我,提升素质。

通过丰富多彩的矿区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广大员工,丰富了员工的生活,满足了员工的兴趣,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稳定了员工队伍,增进了企业的凝聚力。

廉政教育进入小区

*********为了进一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廉政氛围,构建和谐矿区,全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将在全处范围内开展。

今年以来,该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纪念建党84周年活动。依托活动手段,紧密结合矿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加快廉政三进步伐(进企业、进矿区、进家庭),营造大众化的采一廉政文化体系,全面探索廉政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为此该处制定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我们通过举办书画展、知识竞赛、廉政征文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连日来,该处廉政文化系列活动在全处范围内全面展开,在矿区制作和悬挂警示条幅、宣传条幅42条。同时,该处纪委以河庄坪矿区中心花园宣传栏为阵地,以宣传漫画、从政警言、党纪条规为主要内容,制作2-3期廉政宣传栏。开展“廉政你我他”征文,以讴歌清风正气,展示勤廉风尚。开展廉政书画展览,以书写廉政警言、警句和两个《条例》为主要内容,深化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为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该处还以高效、迅捷的现代通讯手段,利用短信平台,向全处7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发送的廉政短信。廉政短信涉及党风党纪法规、廉政规定、历史名言、警句等各方面内容,增加了党风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我们元旦、春节期间将对副科以上干部赠送廉政贺卡,及时提醒其过好廉政节、廉政年。为了配合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该处今年将为基层党政“一把手”和关键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赠送廉政台历,进行时常提醒。同时,我们以自办有线电视台为依托,以两级中心组学习为载体,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在电视上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以警示教育。二是开展廉政文化进矿区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矿区设施资源,进一步拓展其教育内涵。该处还以营造幸福婚姻,构筑家庭防线为主题,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把家庭助廉活动作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强化小区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安全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认真抓实抓好。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5

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今天上午,我矿首届安全生产论坛会如期

召开了。刚才,来自基层单位的几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首先,我

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向莅临今天

会议的集团公司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

幸福,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煤矿安全生产又是一项

艰巨复杂的工作,想抓好确实不容易。我们今天举办安全生产论坛会,

目的就是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丰富安全管理

的内涵,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实现快速提升,促进矿区安

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刚才,几位同志谈的都非常好,既有很高的理论

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像刘成明同志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安

全文化生产力》是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相互渗透的成果,周卫星同

志的《煤矿安全质量工作方向的探索》是在较长时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我们几位同志的

论文质量都是较高的,对今后改进我矿的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论坛持续有效地开展,下面我

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积极参与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举办安全生产论

坛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较高的热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

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结合

本单位的实际,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座谈会、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群众性活

动,启迪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变职工参与安

全生产论坛过程为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和事故防范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过程控制、从事故查

处向事前预防、从他律管理向自主管理、从简单粗放管理向法制化、制

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通过广泛参与,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

础。

二、围绕重点,攻坚克难

首届安全生产论坛的成功召开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出了不少优

秀的作品,但煤矿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

的工作,受不同时期职工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

此,要继续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刻苦钻研、潜心探索,结核

我矿实际,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

作,加强班队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难

题进行开展,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安全论文。

同志们!安全生产论坛作为一项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安全工作只

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安全工

作任重而道远>:请记住我站域名/

全活动的开展,做细、做实我矿的安全工作。安监处、宣传部、职教办

等部门,一方面要组织好优秀论文的学习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今后要定

期召开安全生产研讨会,为各单位交流探讨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帮助

基层单位总结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

作现状,认真反思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虚心向兄弟单位学

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我相信!通过举行本次安

全论坛一定能够为我矿的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一定能够推进百日

安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现到年底的安全生产,为今年的工作收好

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同位成矿;找矿;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7-0097-02

1同位成矿

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的形成,规模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就是,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类型与不同类型、同矿种与相关的不同矿种,均可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同位成矿作用,明显地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因而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就集中在上述的重要成矿区带和矿床、矿体中。同位成矿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该中心无论是在同时期成矿和不同时期成矿中均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机离开成矿热活动中心大距离地迁移,这是前提条件;与此条件相匹配的是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当规模的有利成矿的流体活动,及其赋含不同成矿物质流体保持向同一部位迁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或前后一致的成岩、成矿通道;具有相对稳定有利的矿质淀积的构造、建造和封闭条件;还要有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只有这些成矿有利条件处于最佳配置与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同位成矿,形成重要矿产。

同位成矿的特征是: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成矿中心与改造成矿中心具有一致性,或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矿化及其不同种类的分带明显、规模大,因而可出现相关的不同矿种规模大的矿床共生产出的特征;成矿岩体(岩脉) 具有充分演化分异特点,这与其他特征一起,标志着在自然界总的非平衡态中,存在局部平衡态,有利于形成“同位成矿”;相关矿种、类型矿床产出地区的深部,存在规模大的岩体(基性至中酸性等) 或岩基,曾构成上地壳中的岩浆房,是成岩、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源与热源等。

2找矿技术

2.1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地质环境

为此要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成矿期与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并运用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查明在此环境下的构造、建造、陆壳基底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2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易于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要弄清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断裂构造组合特点,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展布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矿床展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特点。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成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2.3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尤其是矿化信息应引起重视

要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指导找矿。在找地表矿、半隐伏矿时,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具有找矿开路的先锋意义,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进行矿产深部评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反映的剥蚀程度,有的地表信息好但已剥蚀较深找矿前景不大,然而一些情况表明,上部出露的矿种类型已剥蚀深,而深部可出现相同矿种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隐伏矿床;要认真研究找矿信息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或矿化集中心区) 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圈定矿区自然边界是根据矿化及相关信息产出特点与分带、地质构造特点的差异和深部大岩体(岩基) 产出状况等条件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产出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多中心成矿矿区、主单中心成矿矿区和介于这两者之间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在注意矿区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努力寻找不同成矿中心(含隐伏中心) ,特别是其中的主要成矿中心,这对取得找矿突破甚关重要。进而要根据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与展布特点,主矿体中矿化富集部位的分布和主要矿化地段、矿致异常与构造、建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控矿条件及其展布规律,结合有关找矿信息,预测找矿部位和找矿前景。

2.4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

要根据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情况或类似地区的情况,建立地质―遥感―化探―物探综合找矿模式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有针对性地优选不同工作阶段的最佳找矿技术方法手段及其组合,按工作任务不同分层次组织实施,以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2.4.1矿山及找矿勘查工作要按照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总体来说,工作有三个层次:一是矿山本区及其深部找矿,保矿山坑口生产;二是在矿山近、矿山开拓系统附近可延展到的部位找矿;三是矿山或矿山之间的有望矿带中找矿。要求在矿区范围内统筹部署好地、物、化、遥相配套的大比例找矿勘查工作,并要求不同的大比例综合性地质工作与之配套,以便最佳使用所获找矿信息。同时强调必须做好有针对性的物探工作和地下物化探工作。在实施中则根据急需程度逐步推进。

2.4.2成矿区带找矿勘查工作要按照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落实到点的要求进行。也分三个层次工作:一是成矿区带小比例尺(主要是1/20 万) 矿产地质多信息综合研究,初选出找矿有望的矿点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二是在找矿远景区进行1/5万左右比例的化探、遥感、地质、重、磁等工作,进一步筛选出找矿有望矿点、异常,并做好检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三是在找矿靶区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出找矿靶位,对找矿靶位要做好地表系统揭露和大比例尺地、物、化等工作。择优进行深部验证、找矿,提出矿产概查和普查基地。

3结论

(1)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型矿产的发现非常迫切。

(2)同位成矿理论可解决找矿的重大问题。

(3)以成矿理论作指导,地质环境为基础;沿着有利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找矿信息,确定主攻矿种类型,判定矿区范围与类别;部署找矿工作。新的配套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望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

(4)同位成矿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