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案范例6篇

蟋蟀的住宅教案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1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魅力课堂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爱这个基础上,不体罚学,.平等的师生关系,站中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用教育机智来教育转变差生,切记不能体罚和辱骂学生。

在课堂上老师的魅力来自于自身的素质,完善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我在教学中做到提前一个单元备课,走进教室时已成竹在胸。在教学四年级《爬山虎》一课时,.课文是这样描写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我就先画一根茎,然后画两片绿色的嫩叶,在长叶柄的反面,画像蛟龙爪子一样的爬山虎的脚,然后画两片小一点两片嫩红色的叶子,叶尖一顺朝下,再画六七根像蜗牛触角一样的细丝。

画完这副图,上课前一天就帖到教室的显眼的地方,刚一帖出来,就引来同学们“哇塞”的称赞声,在讲这个段落的时候,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解释,学生们又兴奋又激动,这篇课文学生很快就能背诵。课后作业有画爬山虎这样一道题,学生也很顺利地完成。这幅画一直挂在教室里,把教室装饰得更加美丽和温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提高,孩子们更加可爱了。真是一举多得啊!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段话: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从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中的地方总有一从草斗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我先把这段话讲解了再让学生画一画蟋蟀的住宅,在画时要注意这些因素:倾斜,弯弯曲曲,九寸,一指宽,它的门是一丛草,以及它的平台。在很多时候这样画一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在教学语文园地二中有这样一个内容:“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经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满枝黄,九月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边读边打拍子,使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在教学童话故事这个单元的时候,首先学习《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其中巨人讨厌孩子说了三句这样的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讲到这里的时候轮流找几个同学来扮演巨人说这三句话,孩子们又是一片笑声。

讲完这一课后,我又开展了一个讲故事比赛,让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先在小组内讲,每个小组选一名或者两名优胜者在班会课时来比赛,评出前三名,颁发奖壮,奖品是水彩笔,圆规,文具盒。这些奖品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诱惑力是可想而知的。下课后他们到处去找故事书,阅读了大量的童话故事,选了自己喜欢的故事开始练习,看到他们认真的样子我感到非常自豪。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2

[关键词]语文素养 教学 培养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89-02

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最基础的,各学科的学习都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必须接受的。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好语文课程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知识更丰富。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篇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与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所以语文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好这门学科,能够为学生提供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能很好地展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包括语文知识面的宽广、语文的表达能力、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语言交流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学好语文课程,注意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更好地展示自我,更自信地学好每科文化知识。让学生懂得语文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素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

一、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1]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比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我会首先让学生先熟读几遍课文,之后我会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自己的住址?”并且让学生读出自己所画下来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会继续提问:“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怎么样的,大家是如何知道的呢?”学生回答时会说到“随遇而安”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们在文中找出描写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这些句子,然后借助工具书里的解释想一想它的意思。联系课文的语境以及字典的解释,学生们就会很快理解它的意义了。要让学生们熟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里每个段落的意思。要从课文中的语境去感悟,合理运用字典帮助理解词语。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掌握本篇课文,我会安排学生和我一起做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找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看哪组说得又快又准确,接下来再利用这些词语说句子,我会示范地先说一个,然后再让同学们接着说。从这个游戏中让学生们从玩中体会到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身上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肯于吃苦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要学习蟋蟀那种勤劳的精神。学习时无论遇到多么难以解答的问题都不能轻易放弃,应该多思考,勇敢地向老师提问,多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有关蟋蟀住宅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图片组织一些自己的语言来叙述这篇课文。只有不断地引导和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教学成果。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Z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我们语文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烦琐的作业方式,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2]这一思想理念在今天看来,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合理运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生活所带来的资源,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想象空间。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途径,合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手段。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生活是一本厚厚的词典,里面有无穷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的时候,首先我会让同学们先讲述一下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都产生了哪些疑问。这时有的同学就会问:“为什么在周围没有别人的情况下,只有爸爸和他两个人,然而爸爸却不让他把鱼带回家呢?”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他的脑中是一片空白?”有的同学会问:“放了这条鱼后,他有没有后悔?”还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他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也为自己而骄傲?他骄傲的是什么?”同学们会产生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是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了,我会在这时表扬他们踊跃思考问题,接下来会以诱导的方式让同学们回答一下他们所提的问题。在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解答后,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回答都给予鼓励和肯定。最后让同学们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在社会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需要我们去遵守的规定,我们都应该自觉地去遵守,不管我们身边是否有人会看见,也不管是否别人也在遵守它,并让大家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都应遵守哪些规则。比如有的同学就会马上联想到生活中人人都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我会问:“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同学们会讨论:“不遵守红绿灯信号和横穿马路。”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教学,会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展现自我。

三、引导学生多积累,多阅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后不仅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所抒发的情感,逐渐感受到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的熏陶,让学生体会每篇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通过多读书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用心将文中描写的人物、情景勾勒成画面,从多方面感知教材,感受文章所描写的事物的美。学好语文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需要用大量的阅读去积累语文内涵,不断滴扩展知识层面,最主要是以课本为主,多联系社会生活,多学习新的语文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范文,但仅有课堂上的有限课文是不够的。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课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有时间多阅读一些中小学生必读文学书籍或者好的其他有意义的文摘。只有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才会有丰富的语文内涵,才能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文笔舒畅,不至于因为知识面窄不知道应该怎样写而发愁,才会真正感受到语文中美妙的语句所带给我们震撼和喜悦,认真而用心感受到每篇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只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才会更好地扩展语文知识面,为以后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语言思维能力,才会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会先让学生课外去查一些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说说小兴安岭在自己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小兴安岭美不美。接下来通过学习本文又会感受到哪些不一样的美。课文中第一段向我们描绘了小兴安岭数不清的树木,我让学生们读读这一段,然后谈谈读懂了什么,说说春天的小兴安岭都有哪些景物(树木、小鹿、春水)。我会让学生多读几遍有关描写树木和小鹿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思考:春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是什么样的?小鹿们在做什么呢?描写夏天的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呢?(有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这样,先让学生熟读两个自然段,然后分别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夏天的小兴安岭的。这些美丽的词汇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小兴安岭是非常美丽的。通过对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段落的熟读和提问后,接下来学习描写秋天和冬天的小兴安岭的景色问题时,同学们已经学会自己在文中找到答案了。

四、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里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3]它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去用心观察、体会生活,多接触课堂外的语文活动,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里去用心发现、认真感受生活中的人们、事物,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如续写故事、开展演讲比赛、演唱等等。通过一系列的丰富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班中开展以《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在家帮助父母做哪些家务》的主题班会,摘抄课文里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的字迹写得工整,做成语接龙的游戏然后看谁说得又好又多、进行故事比赛看谁说的最有感情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珍惜自我,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优越才能和创造性思维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展现出来,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积累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教育有时候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的教育作用以及它的意义要比我们课堂上的教育意义大得很多。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或事物c课堂教学很好地结合,那么我认为教育的效率会提高很多。以学习《幸福是什么》这篇选读课文为例,在正式学习这篇小故事前会提出“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熟读本篇课文,再通过接下来的引导看一看故事中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故事中描写了3个牧羊的小孩在村子里疏通泉眼并砌成了一口小井。十年后,当他们长成强健的青年聚集在小井旁边时,互相诉说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当美丽的智慧女儿再次出现时,她听到了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概括了幸福的含义。我会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通过熟读课文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幸福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劳动做出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幸福的:幸福是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幸福是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幸福是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通过对本篇课文的理解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真正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知生活。

六、结语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要素,让每篇课文的学习和各种语文活动,都能自然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之情,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生只有拥有了深厚的语文素养,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里、工作上,更快地适应和更好地投入其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只有把教学真正从教师移到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下放课堂提问权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思起于疑,他从疑的角度来谈论读书的进与退。他还说“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意思是说在应该提出问题之处,而没有疑问,跟没有学一样,学书就必须质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由老师提出,学生只是被动作答,处于被支配地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批评:“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在一个牵字…… 教师顺着课文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老师手中的‘底牌’,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老师一锤定音。”用长沙人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师是在“装套子”、“带笼子”。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学习上知渴知饿,能够到处找水喝,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位教师在教《鼎湖山听泉》时,首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然后,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鼎湖山在哪儿?(2)泉声怎样?(3)作者几次听泉,分别在什么时候?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有位教师在教《丰碑》时,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军需处长等人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了,他在牺牲之前会想些什么呢?(2)将军愣住了,他站在雪地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3)当战士们穿着军需处长发给的棉衣,走过这座被大雪覆盖的丰碑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军需处长的形象更加高大,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下放课堂评价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教师以“法官”的姿态作出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满足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权威与依存”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感觉自己已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地位就体现得相当明显。

1、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人教版第十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有利于师生间民主氛围的形成

把批判权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成为开启儿童智力、发挥儿童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三、下放作业设计权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索性两手一摊,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自我校开展《小学生愉快家庭作业》的市级课题研究以来,许多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

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在学习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 、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4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融入课堂,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用多媒体出示鸟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起。在此基础上,出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案,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容量要大,要有思维价值,既能引发学生认识冲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又要难易适度,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于一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确保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总的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以及有思维价值的地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比如在上《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文中说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小张衡认为数得清。“到底星星能数得清吗?”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各抒己见,振振有词,许多学生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自己从课外书所掌握的知识,一个问题使课堂上出了意见分歧、据理力争积极思维的现象,一番争论后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创造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样学生必然会越学越聪明。

3.加强指导,使学生善问会答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要鼓励学生好问。爱提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这种天性,对于孩子的提问,不管是对是错、是大是小,都不应该批评或嘲笑,而是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其次要教育学生善问。在充分调动学生好问的基础上,要逐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重点进行设疑,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也就是要学会提问题,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浅显的提问趋向深层次的提问。例如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发问:“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住宅的伟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小的蟋蟀能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有的课文中心比较含蓄,我们可以从中心上发问,这有助于对中心的领悟;还可以从语言运用上发问,看看语言运用在表达内容或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差别;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提问,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省略号、引号、叹号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提问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做到学了问、问了学,从“好问”逐步做到“善问”。

此外,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释疑解答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最终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会学习”的知识方法,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还没走出草地他就牺牲了;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老班长完成了任务……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适时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班长在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呢?”问题一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终于明白:老班长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足可见他对于革命事业忠诚。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感觉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4.尊重学困生,使其品味成功的喜悦

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提高这些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强化学困生的进步,并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5

创设情境;巧设疑问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40―01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品质的钥匙,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品质才会有生长的肥沃土壤。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三种方法,大大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现总结如下。

一、使用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视听感觉新,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

小学语文课本一般提供的至多是一幅彩色的画面,这个画面一方面是静态,另一方面显得太单调,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小学的多媒体设备和其他信息技术教学资源都基本够用,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勤动手、勤动脑,把多媒体手段引入教学,运用到语文教学课堂上,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一文时,使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气魄雄伟的长城,配上雄壮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诵,图文并茂,这样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美中享受,在兴奋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再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一上课就出示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园景录像,让学生说说园中的景色怎样,然后告诉学生,圆明园曾是我国的一座皇家园林,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你想知道它本来的样子吗?那你就去认真读一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翻开课文去自主寻找答案。

二、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手段很多。我们最常用的或者最方便的,莫过于通过导语创设情境。好的导语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激昂、幽默、淡雅、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在指导学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时,记得是上午最后一节课,学生十分疲倦,教室里死气沉沉。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指责学生,而是因势利导地指着窗外说:“现在已是初夏,山上的景色一定很迷人,我们不妨趁着大好时光,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我们虽然不能亲眼目睹金华双龙洞圣地,但叶老先生优美的文笔,使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简单的几句导入语,学生的情绪由低沉转入高涨,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另外,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也是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学生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脚》一文时,老师拿了在校园里摘的一枝爬山虎,问“大家认识吗?”虽然学生在校园里经常见爬山虎,没想到老师会拿到教室里来,一下子来了兴趣,本课的学习就是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

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6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趣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全身心投入学习是衡量教学效率的最重要评价标准。不管教师讲课多么生动精彩、津津乐道,如果缺少学生参与互动,那么这样的课堂也是失败的。同样教师如果讲得一塌糊涂,即使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的课堂也是失败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实事求是,既要熟悉教材又要了解学生,这样教学结果才会事半功倍。就拿学习《太阳是大家的》这篇课文来说,待学生朗诵完课文后可以提几个问题:问题一,课文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有何特别?问题二,这篇课文主人公是谁?问题三,主人公在干什么?问题四,凭什么说太阳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晒太阳有什么益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熟读一下课文,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小学生年龄小,所以教师在提问题时应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乐于加入学习讨论中。采取这样的激趣法,学生更易于回答好问题,通过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于是对语文课程越来越感兴趣,语文学习自然得心应手。

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趣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抓住这点,在讲解背景知识时要充满激彩,确保知识点讲解得既曲折、诡秘,又坎坷、神奇,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和好奇心和求知欲。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很多作品流露了作家的心声,有些作品历史已非常久远。不同时代、不同生活,感受与体验自然不同。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介绍时代背景至关重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时代氛围中,这样必将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就拿学习法布尔《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来说,在讲解法布尔出生及命运多舛的一生时,可以采用严肃沉痛的口气:“昆虫诗人”法布尔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自幼流离失所,曾做过农民、学徒、苦力,每天风餐露宿朝不保夕,居无定所。正是这种经历成就了法布尔,法布尔与大自然融于一体,并与小动物、昆虫结为好朋友。但是即使在最贫困的时候,法布尔并没有放弃学业,边打工边上学,节衣缩食,用打工赚来的钱购买书籍及学习用品。初中毕业获得中学教师职位后半工半读,用了十二年时间读取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昆虫记》是法布尔妙笔生花写成的,花费了法布尔毕生的精力与时间,《昆虫记》主要讲述的是昆虫的生活及为了生活而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笔记详细透彻,该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享誉海内外,深受读者喜爱。在法国自然科学与文学发展史上,《昆虫记》可谓功不可没,成绩卓著。当讲到这里,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专心致志,有的沉思,有的凝望,很显然对《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已经充满兴趣与期待。

三、将美术引进语文教学激趣

古往今来,每篇写景散文都是作者对景物的生动描写与细致刻画,如同一幅幅风景画,优美华丽。如果我们把散文中的景物画出来,必然会呈现出一幅艺术作品,清新脱俗。例如,我们在学习散文《春》时,这篇课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草图、迎春图,有春花、春风、春雨等。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美术绘画融入其中,突破常规,标新立异。首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对文中语言细细品味,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风景的优美。然后对于课文中稍微复杂的内容,教师要进行点拨指导。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五福《春》图中随意选择一幅并用图画出来,第二天上课后大家评选。这种激趣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毋庸置疑会节节高。

四、借助远程教育实施现代教学激趣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低,教师可以采取直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抽象化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想象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就拿学习《锄禾》课文来说,教师可以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反复播放农民种地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体会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比如,在学习《赵州桥》时,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将赵州桥的全貌、远景、近景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一目了然,对赵州桥立刻倍感亲切。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但易于掌握知识,而且对语文学习顿时好感、倍感兴趣。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激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课文都是佳作且文质兼美,教师在教授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多组织朗诵比赛、读书会等鼓励学生反复朗读,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挖掘智慧潜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拿学习《鸟儿的侦察报告》一课来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反复诵读各种鸟的语言,并从中感受作者的想法。同时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独特的表演手法形象描述各种鸟的姿态、话语等,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本内容时更加得心应手。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具体描述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自我鉴赏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