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实训总结范例6篇

打字实训总结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三维十指套;盲打;指法练习;原代码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6991-03

1 概述

“三维十指套盲打键盘”( 参考文献[1])带来了全新型手指立体式输入字符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原理就是十个手指在十指套中原地上、下、左、右、顶五个方向的移动,立体式触发按键信号,完成字符的输入功能。为让使用者尽快掌握三维十指套键盘的使用方法,拟开发适合该键盘对应的指法训练软件。

本程序开发目的:掌握三维十指套键盘正确的十个手指的放置,熟悉这种键盘各种字符的位置,对随机出现的字符进行打印,通过模拟键盘、文字字段、文字游戏的指法练习训练,达到快速盲打输入各种字符的目的。

2 三维十指套盲打键盘原理及指套构成

开发三维十指套盲打键盘,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平板式键盘101按键的位置适当变形,将按键固定在空的六面方体周边,将手指插入这样的空方体——十指套,利用十个手指在十指套中原地上、下、左、右、顶五个方向的移动,立体式触发按键信号完成盲打输入字符的要求。见图1,描述了手指放置在水平指套中上、下、左、右、顶五个方向运动敲打键盘示意图,图 2描述了该键盘单指框架中,五个不同的字符在五个不同方向上的布局示例图,图3描述了该键盘单指双框架中,八个不同的字符在8个不同方向上的布局示例图。

3 三维十指套盲打键盘各手指的字符平面布局构成

为了更好的描述三维十指套盲打键盘十个指头运动方向及对应的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等基本符号的分布,经过多种方案选择,设计出直观明了具有上、下、左、右、顶五个运动方向感的平面布局示例图。图4描述了单指框架手指触发键运动方向总体平面布局说明图,图5描述了单指双框架手指触发键运动方向总体平面布局说明图。

1)三维十指套盲打键盘指法练习软件界面字符键布局

2)键盘基本字符与各手指的平面布局

从三维十指套盲打键盘总体机构图中选择第一排十个水平手指套,作为常见字符的指法练习训练对象,从中提炼出下面62触点对应的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等基本符号与各手指的对应平面布局,见示例图: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

4 视三维十指套盲打键盘指法练习软件界面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用VB可视化语言开发实现其编程,其功能是在屏幕上模拟键盘字符随机产生英文字母供使用者打字练习,同时本系统还设计有对输入的单词数、速率、正确率成绩进行评估等功能

1)系统设计

根据这种键盘的特点及指法练习软件界面字符键布局图(图5),该键盘指法练习软件设计采用通过分步提高手指指法训练的步骤,逐步达到盲打输入键盘熟练程度。软件分三步训练,第一步训练:模拟键盘上的字符随机产生不位置的闪耀点字符方式。第二步训练:选择初、中、高不同输入字符难度+模拟键盘上对应的字符位置的闪耀点方式。第三步训练:不同的字符从界面随机飞入,使用者正确输入键盘相应字符后发生爆炸并伴随响声。系统并能适时对使用者打字结果进行成绩评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流程图,见图17。

2)系统实现

系统主界面设计(图18);选择练习方式界面设计;键盘指法练习设计;文章指法练习设计;打字指法游戏设计;成绩评估设计;编写原代码。

5 小结

“十指套盲打键盘”键盘保留原101键盘总体电路对应的字符不变,在实际“十指套盲打键盘”上输入字符时,仍然使用上档键来进行不同字符切换。此款软件设计该键盘指法练习时对上档键的使用暂时没有设计,对最主要的数字键、英文字母键和常用的符号键进行了指法设计,该指法练习软件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者练习掌握该键盘盲打输入字符的要求。

参考文献: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键盘;指法;培养;打字;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43-01

当前,不少家庭都配备了电脑,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一些学生对电脑键盘的使用和熟悉程度只限于几个游戏中常用的键位,一旦要求文字输入时,他们对键盘使用就不熟练了,文字输入的指法也不十分准确。尤其是一些学生的输入速度更是蜗牛爬行,更谈不上盲打要求,严重影响了他们信息技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文字输入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采用多样化训练方式引导学生踏实做好键位指法练习,循序渐进地提高打字速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熟练操作键盘。

一、牢记基础要领,培养良好习惯

对小学生而言,主要要求的打字方法是拼音打字法。影响学生拼音打字能力的两大因素一是指法运用不熟练,二是打字姿势不正确。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打字能力,加快学生打字速度,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指法训练。计算机键盘的分布是根据输入频率的高低、手指动作的规律进行排布的,运用频率高的键位主要是分布在手指动作方便的位置。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要求学生在踏实记忆掌握“ASDF、JKL;”8个基准键位。具体记忆方法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歌谣、口诀或顺口溜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记住基准键位。初步记忆达成后,教师可采取单键位字母输入、运用拼音进行简单字词输入、不定向输入等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中强化键位的对应位置记忆和指法运用。基准键位熟悉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正确运用指法输入,使用复杂一点的词汇或短篇故事输入来训练主键盘的其他键位的运用。这样,学生就会在循序渐进中熟练掌握主键盘各键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拼音打字速度。培养学生正确指法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打字习惯。如打字时上身要坐直坐正,不要弓腰驼背,两脚要放平,手指要凌空置于键盘的对应键位,需要输入相应键位时指尖轻触键位即可。眼睛距离电脑屏幕要保持在50厘米左右,不可过近,视线与电脑屏幕要保持平视姿势,不可长时间低头看键盘。输入字号要放大,以确保在50厘米之内能清楚地观看屏幕,及时纠正输入错误。连续打字30分钟,要站起来进行手臂伸展活动5分钟左右的时间。总之,良好的打字习惯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使用电脑时的细节,以良好的打字习惯带来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二、注重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效益

对小学生来说,无忧无虑地玩乐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枯燥的、长时间的打字训练,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就要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生动有趣、多元创新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打字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打字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特性,充分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内容,使学生在趣味中完成训练任务。如教师可制作26个字母卡,以“找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拼凑出正确的电脑主键盘。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打字,保持一定的打字速度,要尽量练习到盲打的水准,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打字训练一定要做到严格规范、严谨有序。如从学生一开始接触键盘练习打字时教师就要提出不能看键盘以训练盲打的高要求,并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记住字母键位后才可上机练习等。学生上机练习后,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是否用错指法,将手指放在错误的键位上或是否出现“一指禅功”现象,如果发现,教师就要及时纠正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这些严格的要求,学生良好的打字习惯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形成。当然,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到鼓励为主,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去练习,并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以不断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打字训练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打字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键盘指法之后,可进行简易的综合性练习,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小故事、谜语、童话等输入材料让他们边读边打。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打字兴趣,另一方面还可借训练打字的时机增加学生的文字阅读量,提升识字能力。同时,针对学生输入时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在学生打字时播放生动的儿歌,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欢快的音乐节奏会为枯燥乏味的打字创设欢乐的氛围。

三、结束语

总之,电脑打字输入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指导学生正确的打字方法,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发展综合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芳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的教学价值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3

一、开展书法教育的具体措施

1.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依据《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书法(写字)等级考评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把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制订出课程目标、年段分目标、写字评价标准,形成完整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

2.认真制定管理制度。

学校制订了《宁化县实验小学教师写字考评方案》、《宁化县实验小学期末学生写字考核方案》,使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开设20分钟的写字课,再从地方课程中设一节40分钟的写字长课,强化写字规范。同时,借助兴趣小组这块平台,开设书法(写字)提高班,培养特长生。

4.扎实开展实践活动。

(1)办好《实小简报》。学生优秀作品或获奖作品选登在每期学校简报,提高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2)出好“写字展栏”。每班设“写字展栏”,张贴学生硬笔习字作品,每两周更换一期;校内外设橱窗,展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每月更换一期,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写字水平。

(3)办好比赛、展览。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重大节日、纪念日,都举办书法比赛。结合本土人文资源,学校相继举办和承办了纪念伊秉绶诞辰250周年大型广场书画表演及书画展、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开幕式现场书画、纪念黄慎诞辰320周年现场书画、下乡义务送春联等大型活动,让书法走进生活。

(4)展示好成果。在“中国宁化在线”网专门开辟了“实验小学写字教育”专栏,展示学生书法作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日报等媒体都对我校书法教育作了专题报道,把书法教育打造成一个影响深远的艺术教育。

二、开展书法教育的初步成效

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的书法教育得到了深化与发展。近十年来,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书法(写字)比赛1000余人次获金、银、铜奖。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省书法(写字)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三、开展书法教育的思考

(一)特色开发

1.立足学校实际。在开发和选择特色项目时,必须立足学校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学校的经济状况、教师队伍现状等各种实际情况。

2.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需求,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的学校特色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3.挖掘本土资源。在开发和选择学校特色项目时,应立足本土,充分考虑当地民俗风情,把学校特色与本土特色资源有机结合。本土特色资源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服务,学校的特色又服务于本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相得益彰。

(二)特色打造

1.校长负责。校长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特色的开发选择到特色的精心打造等各项工作都要进行全程跟踪,全面负责。

2.制度保障。打造学校特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制度应明确特色项目的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辅导教师、培训目标、过程管理、总结反馈以及学校在特色培训上的经费支持等各项内容。

3.教师主导。学校特色的打造任务最终落实在教师的身上,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有主人翁意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个人业务能力强;再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和实践,有团结合作精神。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字:汉字录入;心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61-01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汉字录入尤为如此。要想使学生能有一手过硬的操作技能,适当加大上机的操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获得好的上机操作效果,应该从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技能与心理训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提高汉字录入的操作水平。

一、规范学生录入基本操作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上机之始,首先提出严格的上机要求,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做到目的明确,并进行科学地、合理地划分阶段,提出适当的阶段性目标,这是学生能否提高汉字录入水平的关键环节。

(一)初学阶段练习。这个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大致了解录入全过程的操作步骤。这个阶段着重于解决会不会的问题,可以不考虑快慢问题,几分钟输一个字也不要紧。能独立地把两三首唐诗输入、编辑、存到自己的盘上就算是一次全过程。

对初学者,这阶段有一大批新知识涌来。学生可能不时被卡住,无法进展,出现种种差错。心理上会有锉败感、泄气、烦躁、埋怨自己低能。这都属正常现象,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做好以下几件事:(1)记住出错后屏幕的提示信息,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检查自己什么地方理解有误。(2)注意每次上机前阅读书面知识,做好准备工作。这个阶段象学自行车的开始阶段,是“骑车不如走路快”阶段。计算机的巨大功能都是潜在的,只有可能性,尚无现实性。

这个阶段的最后应达到:(1)独立掌握最简单的全过程操作。(2)每分钟能输近十个字。

(二)边学边干阶段。经过前一段的努力,学生对操作全过程有了最概括的了解,能连续一段时间每分钟输入几个字了,这时可以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了。这个阶段的基本要求:(1) 扩展录入过程中各环节的有关知识。(2)熟练操作、提高速度。这阶段应连续不断地安排足够数量的打字训练,并应尽量要求学生录入的文本全面达到质量要求,除文字的差错率要低以外,还要使标点符号、英文及数码的全角、半角、基本版式等符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尽量掌握文字编辑软件的各种功能,这本身就是学习过程。

这阶段学生仍要十分重视分析总结自己的差错。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解决个体差别中存在的问题,是技术原因?是心理原因?还是录入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书面知识补充和操作练习。

(三)独立操作,不断提高阶段。录入这种实用技术,其全过程涉及文字输入、文字编辑的种种技巧,内容已相当丰富,对于学生学习汉字录入,应着重于文字集成软件的使用、排版软件的使用这个方向,由单纯的录入实现录入、编辑高质量的要求。

二、文字录入学习的几个关键几个环节

(一)键盘使用和指法训练。正确使用键盘是熟练打字的基础。基本要求是把各个键分配给相应手指和每个指头管好自己的键实现盲打。掌握这个环节的第一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条件是:坚定地要求学生掌握盲打。

(二)录入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尽早掌握最简单、最基本的全过程操作(从开机、进入编辑或练习界面,正常退出,关机)这对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工作很重要,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几次全过程操作,直到能自己独立地完成这个全过程,他就能独立地进行编辑、汉字输入技术技巧方面的学习和扩展了。否则,独立地学习是无法进行的。

(三)关于书面知识学习和上机操作。文字录入是实用技术。学习、培训阶段的上机训练十分重要, 但这绝不是说阅读、听讲、书面知识等都不重要。这些环节和上机操作的合理安排对迅速掌握文字录入十分重要。认真的阅读教材和足够的书面知识积累是保证上机操作效果的必要基础。否则,毫无准备的上机,常会弄得差错百出,效率极低。

三、提高汉字录入水平的重要方面――心理训练

在键盘上进行准确性和快速性的训练中,除了强调正确的姿势外,还必须强调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

(一)专心。训练时,在作好准备工作后,应不受其它事情的干扰,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做练习。阅读原稿的速度,以手能跟上为宜。击键过程中,注意体会处于不同键位上的字键被击时的手指动作的差别和手指的键感,尽力记住准确的击键动作。不能马马虎虎,心不在焉。

(二)正确。在基础练习阶段,要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因为,基础训练阶段要有正确的姿势;逐个字符地记忆键位;训练手指的动作;练习眼、脑、手的协调,准确性是很重要的,而且是以后提高速度的基础。注意力分散容易造成多打,漏打或串组等差错。

为了集中精力,加深记忆和协调动作,在录入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准确性,可以采用默念的办法,边念边击键,使键位印象清淅,落指无误。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民族声乐 男高音 声部 教学方法

近年来,通过电视大奖赛、区域性比赛、综合性比赛也推出了很多优秀的民族声乐歌手,但是民族男高音在各类赛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获奖的级别和获奖的人数总是靠后。在第七届金钟奖进入民族组决赛的十位选手中只有三位男生,最后只有中国音乐学院的吕宏伟获得了三等奖,第八届金钟奖上只有两位男高音进入决赛,中国音乐学院的黄训国获得三等奖。在十三届青歌赛决赛中也仅有两位男选手进入决赛。最近,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提出了“民族男高音教学方法”的专题讨论,可见大家都看到了民族男高音的教学需要急待提高的现实。

一、民族男高音演唱的技术构成

第一、民族男高音歌唱的呼吸要求是“深而饱满”。著名声乐教育家姜家祥说:民族声乐吸气分“闻(慢而多)”、“喘(快而多)、“补(慢而少)”、“偷(快而少)”,用气要“深、通、活”【1】。所谓“深”是指吸气要用口吸气,吸到横膈膜,是叹下气声音充分打开的感觉。所谓“饱满”是指吸气要吸下去,在稳和松的基础上足够支持乐句的歌唱,而且乐句的演唱要保持在打开腔体和叹下的状态中。第二、民族男高音在训练歌唱时所使用的发声练习和训练原理应有“针对性”。在训练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运用快慢各不相同的发声练习曲,一般而言在开始训练气息时一般采用最简单的下行三度、五度、六度的ya yi练习。快速的发声练习曲包括五度的跳音练习、六度的快速连音练习、九度的大跳加上弹跳练习。第三、民族男高音训练的机理要求是要以真声为主,讲究真假混合。具体要求是气息吸开、胸腔打开,上口盖抬起、上下牙的上下咬合。所谓真假混和的训练主要是指在歌唱的气息吸开和叹下状态下,将胸腔的真声打开和鼻烟腔构成的头腔的音色释放出来与真声加以混合,达到“松、通、亮”的效果。腔体打开后,以胸腔的“真声”基因为基点,结合头声的金属色彩,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辨”【2】,使声音状态“明亮、集中、饱满、悦耳、比例恰当”。当然,男女生混合的比例是各有不同的,男高音真假声比例大约是2:1,女高音真假混合的比例大约是1:1,男高音的训练和花腔女高音的训练比例基本相同。第四、民族男高音的咬字行腔的要求字正腔圆、字领腔行、咬字位置要高。咬字时要求脖颈与腰椎一条线、后腰顶起、上哼下叹、上下牙张合、以真带假,形成“通中咬、松中咬、似咬非咬;哼中咬、动中咬、清楚为巧【3】”的咬字诀窍。著名声乐理论家许讲真认为:“歌唱咬字一要拼合准,二要作形准,三是声调要准。汉字由1到4个音素组成,拼合规律是前后音内各自先拼合,继而前,后因拼后进入拖腔、首位阶段。强调咬字要以竖、厚、宽为主的作形咬字发音。指出歌唱遇到倒字时,要利用加上倚音的办法予以纠正”【4】。

二、民族男高音在发声和训练上的构建

第一、男生变声期前后声音的差异性。男生一般12岁至15岁进入换声的年龄,男孩换声后喉结突出、声带宽厚、会厌结实,音色变得浑厚结实。女孩换声后喉位圆平、声带细长、会厌狭长,音色依然清亮明脆。因此,男高音的自然音域比女高音是低五至八度的,男高音要想获得明亮优美的高音很不容易,这是先天的构造造成,也是后天的方法形成的。

第二、民族男高音换声问题的综合解决。在现实教学中大概有千分之一左右的男生是“婴儿会厌”,基本不用换声就能声音统一、圆润、明亮、集中,一般的男高音需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声和作品训练,积极锻炼舞台和演唱感觉,认真训练民族的风格和行腔咬字,最终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歌手。现实教学中有百分之三十的男高音属于比较好调整的换声点过渡的类型,只要在初学阶段多训练横膈膜的呼吸机能、多引导学生打开腔体咬字,运用气息配合上下牙的开合打开训练,一般二年左右时间的训练也能构建出通透、圆润、真假统一、明亮集中的声音。

就男高音训练的发声练习曲而言,在初始阶段最好选择慢速练声曲辅以横膈膜的保持气息的练习,打开胸腔、上哼下叹以真声的低音区色彩训练为主,效果会很好。就发声字母而言主要选择利于保持气息的ya、yi 二字为主,就方法步骤而言可以先选择比较简单的三度、五度下行换字发声练习,逐渐可以过渡到六度下行、八度下行、九度大跳下行等发声练习。就发声字母而言从ya、yi逐渐过渡到yo、ye、u等。

尽管每个老师训练男高音所用的发声练习曲或者发声手段与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要达到的目的基本一致,就是一定要声音结实明亮、音区统一、咬字清楚,也要求共鸣比例适当、气息饱满、腔体打开,做到“字、声、腔”的完美结合与“声、情、韵”的最佳统一。

在初级阶段,教师要更多的注意良好歌唱习惯的形成,从最简单的站姿开始,要求两腿与肩膀同宽、站直站稳,脖颈与脊椎一条线,臀部提起、上下牙咬合,眼睛平视且炯炯有神,在气息上一定要求嘴巴吸气、舌头放平,声音叹下、真声的胸腔共鸣为主。当然,男高音尤其要注意的是字的训练,要从学唱的开始就贯穿咬字练习,在学习初大部分的学生的字头是不稳的、松弛的,这既与他们不稳定呼吸状况有关,他们站立不稳有关,要及时区别情况予以矫正。他们往往不能协调“气、声、字”的平衡有关,教师必须予以重点和长期的关注这些。

第三、民族男高音共鸣腔体的运用是以头腔共鸣的获得为高级技巧。就歌唱的共鸣要求而言,民族男高音要用到整体共鸣,即胸腔、头腔、鼻咽腔、口腔的共同参与的共鸣。但是由于男高音的生理构成和腔体特点的特殊性,在初学阶段训练就要引入混合音区的训练,当然这还要配合着气息的下探和上下牙的发声咬字为前提,在这几个腔体的运用中以头腔共鸣的运用最难、最不容易找到。头腔的声音明亮集中、具有金属感,它是歌唱时高音的“助动器”和音色的“调节器”。

男生要想获得“金子般”的高音很难,这主要是因为男生自身的发声机制是以真声发声为主的,要保持气息在高位置上唱出连贯的高音确实是一种高难度的技巧,要用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练习才可以获得。男高音在唱高音时一定要很仔细、很小心,在唱g2时气息还搭着胸腔只要利用咽壁立起的部分力量就可以上去,但在唱ba2时,后咽壁完全立起,气息的感觉减弱,下巴向下产生拉力,上颚与气息的对应产生明亮的头声,到了bb2以及c3时气息的拉力只挂了一点点胸腔的力量,完全靠下巴的下拉的力量和上嘴的崛起形成方大的嘴形,让声音竖在头腔。

男高音头腔的获得需要运用横膈膜的肋肌控制气息,打开头腔,慢慢找到头腔的混合声音。要求上颚抬起、上下牙上下形成拉力,最容易找到打开的腔体和明亮集中的感觉和金属质感的亮音。现在很多优秀民族男高音作品的演唱音域大多都突破了超高音,比如大家熟悉的一些比赛作品《西部放歌》、《西部情歌》、《故土情》、《情姐下河洗衣裳》、《草原牧歌》、《大江南》、《不能尽孝愧对娘》、《天路》、《格桑梅朵》、《梦中的卓玛》、《大西北的鼓声》、《关东风情》等都要求要有娴熟的高音掌控能力才能演唱好,所以说没有很好的技术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去一位追求大作品是徒劳无益的。

三、民族男高音曲目训练的阶梯性

男生的训练在初始阶段可以唱《美丽姑娘》、《赶牲灵》、《太阳出来喜洋洋》、《高高太子山》、《二月里来》,逐渐过渡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之夜》、《下四川》、《我不能忘记》、《思恋黄河》、《我心上的一朵玫瑰花》、《美丽的玫瑰花》、《丢戒指》、《峨眉酒家》、《乌苏里船歌》等,在选择曲目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有的性格活波的学生在唱好欢快的曲目后,可以加强一些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的训练会更全面,有的性格温和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抒情歌曲后,要他唱快速的表现力很强的歌曲来锻炼他的台风和表现能力。有的学生性格温和喜欢演唱地域性很强的山歌、牧歌,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喜欢演唱快速抒情表现力很强的歌曲,但是在教学中都要善于抓住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他们的演唱热情,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音乐、表现情感,尽量做到“声音统一、处理得当、咬字巧妙、字腔结合、感情合理、富于表现力。”

就舞台表演而言,民族声乐是最强调表演要有神韵、要有中国风味,在传统戏曲里男生的手、眼、身、法、步要大胆借鉴,这是形成民族声乐风格的重要部分。民族男高音的舞台表演,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强调男生表演的刚劲气质和大气形象,表演中手掌要平展有力,虎口打开,动作不能拖泥带水,眼神要自信而稳重。在综合表演上,现代民族声乐要向我国的戏曲学习,学习戏曲里唱念做打的身法手位,学习生旦净末丑的行头与形象表达。

总之,民族男高音的声部构建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声部的教学与训练、声部曲目的选择、不同风格作品的搭配以及不同音区声部的构建等。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上下牙的发声咬字是关键,气息的配合和流畅是纽带,大家一起来关注、探讨男高音的教学,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男高音演唱人才,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家祥《民族声乐的探索》《人民音乐》1979年第七期;

[2]姜家祥《民族声乐的探索》《人民音乐》1979年第七期;

[3]郭祥义《民族声乐歌唱状态训练》《中国民族声乐论文集》2009年九月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6

一、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设计形式多样

形式单一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不同形式的读写训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自然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根据每个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读写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1.学习写作方法后进行仿写。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只要我们多角度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从不同的角度重点分析之后进行仿写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如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学生深切体会到因为鲁迅先生具有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敬爱和怀念。我就让学生先进行仿写,基本成文后再指导学生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作文,让学生观察所要写的人为学校、为社会、为他人等做了哪些事,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经过具体指导后,学生多数写的是反映同学、教师、亲友等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描述具体,情节感人。学生都感到有内容可写,对作文不再为难,读书和写作的兴趣也就进一步提高了。

2.续写。有些课文结尾会带给人很多遐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续写小女孩来到我们周围后,我们如何帮助和照顾她等。

3.总结课文后写体会。在学完《妈妈的账单》总结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体会写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扩写、缩写等等。形式多样的读写训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真正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现实生活提供的直接素材;一个是书报、图画、音乐、影视网络等提供的间接素材。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听,还让学生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中走出来,打破封闭状态,并注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详谈开阔视野的深远意义,鼓励家长带孩子走出去,主动认识大自然,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不少家长深表赞同。春天,学生有机会去踏青,赏花,发现点点滴滴的春色;夏天,可以体验《五月的田野》中作者童年生活的那份乐趣;秋天,可以到田野和农民伯伯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去林间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冬天,在校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在学生体验了生活之后,我趁热打铁,指导他们激感,把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以最佳状态描述出来。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丰富了素材内容,使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对作文的兴趣自然就高涨起来。

三、注重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要注重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扩大知识面。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五“动手”,即“圈、点、划、摘、记”。圈——圈出文章中不认识的、疑难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请教他人解决;点——点出文中画龙点睛之处,重点、难点之处,作为借鉴;划——划出各种修辞运用的句式,“过渡”“照应”等地方;摘——摘录好词佳句、片断以及包含着深刻哲理的语句等;记——记下发自内心的感受,写好读后感。学生只有平时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作文时才会有“下笔如有神”的美妙体验。

四、重视学生的作文评改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是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抓错别字、病句和写眉批、尾批上。可是效果如何呢?尽管教师呕心沥血,朱批满篇,但收效甚微,学生很难甚至不屑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我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作文评改,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学生的每次作文之后,把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品读,找出文章的好词好句读一读,并指出文中的错别字及不通顺的句子,试着修改并给出建议,再选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评讲,师生共同评议,然后以表扬为主进行小结。这样学生既能从佳句佳段的欣赏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又能从问题的剖析中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再一次修改文章打下基础。

其次,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情况自主修改。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遣词用句的能力。

再次,进行集体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文章,说说好处或不足之处,教师再做点评。几次训练之后,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