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发言稿范例6篇

赞助发言稿

赞助发言稿范文1

关键词:译者;赞助人;关系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or and the Patr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U Bingl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n Ye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3; English Department,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The patr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h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or and the patron is critical. With a great change in the social ethical relationship,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the translators are attached to their patrons, or independent of them, or establish a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m, or befriend with them. The variety of the relationship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to modern translation.

Key words: translator; patron; relationship

引言

翻译过程中必然涉及译者与其他各翻译主体之间的关系,译者与赞助人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勒弗菲尔(Lefevere)在《翻译、重写及文学名声的操纵》里认为,翻译像注释、评论、选编、拟作一样是对原文的重写。翻译之所以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主要是因为它始终受到其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赞助人是影响译者翻译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他对文学系统内的翻译活动有操控作用,可以推动、亦可阻止文学作品的阅读、创作与改写[1]。事实上,他从翻译的起始阶段就制约着译者的决策。一方面,赞助人的文化或政治意图只有经过译者以策略技巧的选择实施主体、译作的创作主体身份的翻译运作,才能得到全面或部分的实现。另一方面,译者自身的政治文化背景和倾向只有在与赞助人的文化或意识形态意图的共谋或磨合、和谐与冲突中,才能以张扬或压抑的面目得到表现。

根据列弗维尔,赞助人是“任何可能有助于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传播,同时又能妨碍、禁止、毁灭文学作品的力量”。这个赞助人可能是一个人,或者是宗教组织、政党、阶级、皇室、出版社、大众传播机构如报纸、杂志和电视公司等[1]。赞助系统含有三个相互作用的元素:意识形态、经济收入以及社会地位。这个系统可能是集中(undifferentiated)的,即三个元素掌握在同一个赞助人的手里;也可能是分散型(differentiated)的,即这三个元素并不完全有赞助人施与。赞助的目的就是为译者提供生活的保障、政治上的庇护或者社会地位,使其译作与当时的意识形态保持一致。

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考察一定时期赞助人与译者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译作的形成过程,解释当时的翻译现象。那么清末赞助人以及译者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在此环境中将会形成怎样的关系?此种关系给我们现代翻译带来什么启示?

一、清末赞译关系的时代背景

1.清末社会伦理关系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又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宗法社会。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社会关系,长幼有序、亲疏有别、嫡庶不同。宗法观念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以“家天下”的模式组建国家政权,家国一体,父权与君权相结合。在这种“家天下”的治国模式中,君臣民的等级分布是一种不平等社会结构的呈现。从亲亲到尊尊,社会伦理关系处处表现为下者、卑者、贱者对上者、尊者、贵者的依附,臣民对君主的依附关系。清末以前,翻译还远未形成一种职业,译者大多作为幕僚或者辅佐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而翻译,译者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要依附赞助人,因而与赞助人之间形成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然而,在近代中国内部矛盾激化、外部列强侵入的历史语境下,清末社会开始了由“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态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的社会形态的过渡[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主体之间能够逐渐走向全面平等,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在新旧经济关系交替的过程中清末译者与其赞助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微妙的变化。

2.清末译者的政治观

清末的译者大多数是“士人”。早期的“士人”有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和特别的社会保障[3]。作为士人阶层这一“集体”的思想代表,孔子的“士志于道”是其为新兴的士人阶层所赋予的价值规范和人生信念。一方面传统士人要借助统治者的权力来为自己“谋道”,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利用自己的权力来“践道”。“道”的实现必须要借助现实统治者的“势”才能得以实现。在古代中国,中国士人并不像传统的西方知识分子那样有自己独立的文化阵地,可以在“恺撒之事归恺撒,上帝之事归上帝”这种政统与道统二元抗衡的格局下,与世俗世界保持一种尊严的距离和独立性,而要以“道”辅“势”,甚至以“道”抗“势”,介入人间事物,“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开始就管的是恺撒的事”[4]。因此,清以前的士人从事翻译主要是想借助翻译达到自己干预社会,“志于道”的目的。

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晚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变,科举制度的取缔断绝了士人追求仕途的出路,士人阶层开始逐渐分化,有的向社会中心移动,有的已经开始边缘化。虽然如此,传统的教育使大多数的士人在这社会转型时期依然怀有一种干预社会的情结,西方新兴技术的引进以及新式学堂与出版物的出现让他们找到了另一种实现理想的途径,从空谈政治转而到了翻译西书、办实业以开启民智、培养民德。因此,清末出现了很多印刷出版机构、私营报刊、学会、学堂以及书局、报馆等。士人或自己参与翻译,或延请知名翻译家到馆翻译,或自己创办翻译杂志。他们一方面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参与社会,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在一个转型社会里找到了一个立足点。

3.清末译者的义利观

在儒家传统思想里,义和利是相互冲突的,人们在面临两难选择时,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取义而去利。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特别强调为了整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是为人所耻的“小人”。但是,清末社会分工的门类细化,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萌芽等突显了“利”的重要性,士人阶层的分化使得部分原来依靠特权而活的士人开始思考谋生之道。在社会大环境的冲击下,他们开始认识到“利”的合理性,并且勇于追求自己之私利。清末稿酬制度以及版权制度的建立从制度上承认并保障了士人作为译者的经济利益,翻译西书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还能给他们一定的社会地位。包天笑就是这样一位翻译家。他翻译了最初的两本日文版小说—《三千里寻亲记》和《铁世界》之后,卖给文明书局,售价一百。这不仅解决了他的生计还可以为他博个好名声,“文明书局所得的一百余元,我当时的生活程度,除了到上海的旅费以外,我可以供几个月的家用,我又何乐而不为呢?”[5]与后来的翻译家不同的是,清末的大部分译者在追求个人之私利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更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他们的“一己之利”大多与救亡图存、爱国保种、振兴中华的目标紧密相连,但是也有些译者的翻译动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最初的译介西学教育民众转而以赢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二、清末赞译关系的表现形式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使清末出现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其涌现的赞助机构之多,参与的人数之广,翻译的数量之大,都是前两次翻译高潮无法比拟的。翻译的门类不断翻新,题材层出不穷。几乎所有新兴的媒体包括报纸、杂志毫无例外地与翻译扯上关系,到1906、1907年翻译达到了高潮。1908年徐念慈统计上一年小说出版情况,不无夸张地称:“则著作者十不得一二,翻译者十常居八九。”[6]王友贵在《中国翻译的赞助问题》中曾对清末的主要翻译赞助机构进行了梳理。清末的主要赞助机构是19世纪中叶、后半叶陆续出现的印刷出版机构、私营报刊,也有改革家、政治人物创设的学会、学堂、书局报刊等。前者如1897年由夏瑞芳、鲍威昌、高凤池在沪创办的商务印书馆,后者如梁启超1897年于上海集资设立的大同译书局、1896年创刊的《时务报》为代表的一大批报刊等[7]。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印刷出版机构、报社或学堂学会,大部分都属民办出身,如商务。属于此类的还有一大批文人所办的报刊杂志,如《小说月报》、《绣像小说》、《月月小说》等等。清末出现如此形式多样的赞助机构使得原本简单的赞译关系变得极为错综复杂。大致说来,清末译者与赞助人之间的关系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依附关系

清末有部分翻译赞助机构是政府开办的,译者与其形成一种完全意义上的依附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是指令性的。他们通常受政府翻译机构的雇佣,全职为政府服务,为清廷的军事、外交、新式教育、兴办工业以及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而服务并收取官银。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完全依附于赞助人。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对自己的译本几乎没有话语权,完全受赞助人的支配。他们必须对赞助人负责,按照赞助人的要求完成翻译。虽然这个关系还不涉及翻译过程,但根据文化学派以及功能派的理解,它对译者关于译本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关系中的赞助可以理解为能够帮助或者阻碍对文学进行阅读、写作或者重写的各种权力。赞助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要的压制性力量[1]。赞助人直接决定了译者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他(们)是译者的老板或者衣食父母,有权取消或者进行翻译活动,也有权依据自己的政治需求决定翻译选目,对翻译作品进行删改。比如严复,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地代表,他的选材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目的,但他本人同时又是政府官员,受制于他的赞助人,他于1892年翻译的Mission in China就是受李鸿章之命翻译的。为了取悦于他的另一赞助人吴汝纶,严复在翻译语言上很使下了工夫,三番几次把自己的译稿给当时的桐城派大师吴汝纶看,就连标点符号也要请他过目。

1907年周作人口译、鲁迅笔述,兄弟俩共同翻译了《红星佚史》,把它邮寄给了商务印书馆,获得了两百元的稿费,但是他们所苦心收集的索引式的附注,却完全被删掉了。周作人无奈地说:“不过这在译者无法抗议,所以只好默尔而息。”[8]初次尝试翻译的周氏兄弟在社会上还没有地位,为了有更多的资金帮助开创自己的爱国事业,也只好如此作罢。

1896年《时务报》由汪康年、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发起创办。汪康年任报馆总理,办理馆内事物兼理外间酬应,梁启超任主笔,主持报中文字,以较大篇幅刊载“域外报译”。其中聘请英文翻译张坤德、法文翻译郭家骥、日文翻译古城贞吉,后来又聘请麦孟华、章太炎、徐勤等撰述。《时务报》的创办得到了封疆大吏张之洞的赞助。其最初的开办费,主要是移用强学会的余款(一千二百两),其中张之洞所捐占半数以上(七百两)。此外,他还以湖广总督的名义发动湖北全省“官销《时务报》”[9]。这使得《时务报》的刊行数量越来越大,可见赞助人张之洞对这份报纸的推广作用和影响。但是一旦《时务报》逾越了他所认可的言论轨道时,他便进行干涉和镇压。他一向不赞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看到梁启超在报纸上援引其老师的言说深感不悦,更让他感到愤怒的是《时务报》上出现越来越多犯大忌的文字。由于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的《知耻学会序》尤其让他无法容忍,他对汪康年频频施加压力,汪氏对此也颇为烦恼,在梁启超离开上海去长沙主讲时务学堂时,对梁启超的文章“改正”了数处[9]。

2,商业关系

除了政府开办的赞助机构以外,清末还出现了大批的民间赞助机构。由于清政府科举制度的取缔使立志仕途的士人突然间失去了人生目标,新兴出版业的发展让他们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加入到翻译西书的行列。报纸杂志的诞生以及稿酬和出版制度的建立,使出版商可以从图书出版中获利,而士人也可以依靠稿费来维持生计,因此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或半职业的译者,他们把自己的译文以一定的价格卖给出版社或杂志社,并与其构成商业关系。此种关系在翻译中较少指令性条件,若有条件也多是建议性的,译者相对而言具有享有较大的自由度。赞助方是否委托人也有很大的弹性。他们的赞助动机也各有差异。有的以介绍西学为宗旨,有的以社会改革为目标,有的为了发展现代教育,有的为了兴办现代产业振兴国民经济,有的专为追逐利润。然而不管其动机如何,作为商人,他们大多奉行“在商言商”。

译者在经济上依附于赞助人,但还有自己的说话权。这类关系在清末比较普遍,既带有封建时代的特征,又彰显了现代商业运作的特点。译者遇到自己不愿意翻译的原文可以拒绝,甚至对原文中内容的删改也有很大的自。比如,1898年总理衙门又奏准将梁启超在上海设立的大同译书局改为译书官局。每月拟拨给译书经费二千两,官督商办。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1902年,京师大学堂成立了编书处、译书局,分别承担中小学中学和西学课本的编写任务,书本的挑选和编排完全由编写者和译者负责。再比如湖北在日本的留学生计划翻译出版《支那经济全书》,得到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赞成,拨款筹办,由许季佛的一个湖北朋友陈某总管。这样,译者在选材、翻译方法等方面有比较多的自由。

随着商务印书馆的扩大,尤其是对西学需求的加大,商务印书馆聘请了很多馆外编辑。他们不需要每天到馆,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翻译好的文章拿来便是。这样的方法也叫包译。主要是由赞助人选择好要翻译的书目,开列一个书单,并注明要每部书的价格,然后把它们分别派送给能够翻译的译者,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译文交上来,然后再给译者报酬。这种做法表明赞助人与译者双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自己所需。赞助人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指令性要求,甚至有时有些译者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本去翻译,如果合适,商务也照样给予报酬。林纾前后与20家左右的书局、报社和杂志社有过业务。这些机构直接向林纾下订单(指令),或者从他那里接收投稿,审核后付酬。这些赞助机构由于林纾的翻译而获得读者市场,林纾也由于这些机构的赞助而名利双收。

3,独立自主

有些译者既不创办翻译机构,也不附属任何翻译组织,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这些译者独自完成个体翻译行为,然后寻求出版、发表或公开译作,译者同时就是翻译活动独立的赞助人,译者是自己的主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爱好来选择译本,在翻译中不受赞助人的左右,这一类译者在清末出现的越来越多。由于知识分子的职业化,还有些译者通过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占有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自己办报、办杂志,发表翻译作品。清末很多民间翻译机构原就是译者自己创办的,其动机或为追求政治理想,或为谋求生计,或为追逐利润,或为振兴文化教育事业,就连林纾都拥有自己的《译林》杂志社。像他这样的情况还很多,比如梁启超1902年主编《新小说》。受其影响,李伯元办《绣像小说》,吴研人办《月月小说》,黄人和徐念慈办《小说林》,之后《新新小说》、《中外小说林》等也纷纷创办,1910年包天笑主编的《小说月报》等也刊登翻译小说,包天笑自己也是杂志的主要译者。严复曾赞助汪康年创办《时务报》,1897年他感到有必要“开民智”,于是自办报纸,与王修植、夏曾佑、杭辛斋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上文所提到的《时务报》初办时接受很多官吏富绅捐款,如洋务派的张之洞捐款最多。但是,这些报刊书局又因发表很多译本影响较大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独立赞助人。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显在的赞助人,也无需接受政府或其他赞助人的指令,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享有自由,但也正由于此,他们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政治上的保护而不得不时刻注意接受市场的监督,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否则会被市场淘汰。

4,友情合作关系

这种关系表明,朋友之间彼此有互敬相济、劝善规过之互动行为规范,共同担任事务,与友属一体同甘苦。比如鲁迅与周作人翻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都曾得到朋友蒋抑卮的帮助,垫出了印刷费二百元,印出了两册小说集。而蒋在东京医治耳朵的时候也曾得到鲁迅的帮助。严复自翻译《天演论》以来,影响很大,想聘请他做翻译的出版机构很多,出版社想借用他的名气以及译品来吸引读者,而严复也需要借助知名的出版商推销他的译作,因此在翻译中,严复与一些出版社建立了一种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一旦严复遇到经济问题时,与他合作的赞助人都会尽力给予帮助。商务印书馆的掌门人张元济在给严复的信中曾多次提到为其存款的事宜,如:

又陵先生惠鉴:前得十一月十九日手书,属拨寄散世兄食伙五百元,即饬照办,并于二十四日肃复数行,计蒙辑入。嗣又奉到十一月二十四日惠函,知前寄去中国银行已经递到。属将定期存款三户择小者先行取销,归还汇京之款,当交会计科详查…。承属清结,即遵将“蕙镶馆”定期存款及十月分以前版税,又定期、活期之息一并拨还前汇中国银行短欠暨近拨福州食伙之款,尚欠二百二十三元四角九分九厘…。[10]

此类信件很多,主要谈到了张元济在南洋公学给严复的翻译所拨付的款项。从信中可以知道,张元济不但支付了严复应得的报酬,而且还帮助他处理财务上的事情,如银行定期存款以及活期存款的收益,建议严复怎样存取定期、活期,它们有什么样的好处等。其细致周到的语气和态度昭示着张元济与严复之间那种深厚的友谊,相互信任,又相互关照,全然不似老板与雇员那么生分。事实上,张元济不仅代表他自己与严复在交往,更重要的是代表一家知名的出版社在与译者打交道。这种关系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商业上的往来,渗透着浓浓的友情。由此可见,张元济已经远不是我们想象中对立利益的争夺者,而是与严复一起共进退。他们的关系远远超出了生意上的合作,更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清末,类似这样的关系屡见不鲜,在各种商办的民营出版社或印刷所会经常遇到。

从商务印书馆所搜集到的厚厚的张元济的三部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张与其他译者的关系也绝不仅止于赞助人与译者商务上的关系,也不是现在常见的顾主与雇员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张与伍光建、胡适等各位译者不仅谈及稿酬的问题,也涉及一些私生活的内容。从相互间的嘘寒问暖、家长里短、业务上的往来到当今时局的评论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关系在商务以及其他的民办出版社或报刊、杂志等地更为多见。他们的关系不是那么容易用一个词来概括,而是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清末翻译如此繁荣,在西学引进方面成就如此之大无疑不能忽视赞助人的作用。与历史上其它时代相比,清末的赞助人、赞助机构呈现出多样性和可变化性等特点。清末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使这一时期的赞助人既有政府赞助人也有民间赞助人,而总体趋势是政府赞助机构越来越弱化,民间赞助机构逐渐占主流地位。赞助机构的性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发生变化,有的由官办而逐渐成为官商合办,也有的由官办而逐渐成为私人独立经营。译者与赞助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各种关系兼而有之,只是有所偏重罢了,这一特点尤其在民间赞助机构里更是突出。当然,清末总体趋势是,随着民间赞助机构的增长,现代意义上的商业关系在赞助人与译者关系中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一种关系。这也从某个方面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受的约束相对减少,其主体性逐渐增强。这从另一方面解释了清末翻译数量以及翻译门类如此之多的原因,在引进西学方面是中国翻译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是清末赞译关系积极意义之所在。

参考书目:

[1]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 London: Routledge, 2004:14-15

[2]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1.

[3] 刘泽华,士人与社会[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36

[4]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1

[5]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M].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175

[6] 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33

[7] 王友贵,中国翻译的赞助问题[J] .中国翻译,2006(3):15-20

[8]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M] .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141

赞助发言稿范文2

60年风雨兼程,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60年风华正茂,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渺小.60年中华扬威,展限我们在世界的一角.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记录与回顾我国成立60周年爱国主义的点滴进步。在这波澜壮阔的60年中,我们一起成长着,我们一起走着,我们一起笑着;有过感动,有过温暖,有过泪水。祖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祖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祖国在感动我们的生活;爱国主义精神就在我们的身边,飘落在社会生活中地每一个角落,每一层面。

二、主题

弘扬爱国精神,传承职教文明

三、活动目的

为弘扬爱国精神,传承职教文明,以及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为我们大学生活增加亮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与祖国同在,从校园文明做起!来吧朋友们,让一股清新的文学风弥漫在我们的菁菁校园!我们用笔写下自己的感觉,没有缜密的思考,却不会有人嘲笑我们的幼稚;没有精妙的文字,却会让你感动于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理想——因为我们的信念中青春激扬!

五、活动的宗旨:

用朴实的语言、动人的细节,记录您认为生活中那些感动他人、温暖社会的平凡而闪亮地弘扬爱爱国精神的人和事

六、征文对象:

安职院全体同学

七、活动时间:

2009年9月 21日起,截止2009年12月 30日

八、投搞方式: 食堂一楼天门湖思源投稿箱

九、活动思路:

1、前期工作

以宣传公关为主,工作重心在宣传上,宣传以学院团委的指示为方向,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宣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宣扬社团文化,宣传第六届“思源杯”的具体活动;公关方面主要是联系学校领导、合肥报社、学团联干部等,以及进行具体公关策划,联系赞助商。

以下是前期工作要点:

      1.组建筹备委员会;

      2.资金来源:商业赞助+院上拨款;

      3.庆典赞助联系与洽谈;

      4.联系各类新闻媒体、与校内广播电台联系、各种网络宣传联系(如:在校园网上消息等)及策划实物宣传方案(含海报、通知等实物宣传);

      5.制作第六届“思源杯”纪念徽章; 

2、征文活动:

下文将详细介绍活动流程,活动中工作重心以组织协调为主,各组各安其职,具体活动由具体专人负责,每位活动负责人及活动组长总结每天工作进度,每日由秘书组定时汇总并向总负责人汇报;每三天工作组全体组员进行一次短暂碰头会议,让各组了解其他小组工作进程进而了解第六届“思源杯”的进度,并针对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

3、后期工作:

以完成本次活动的意义为主,与合肥报社、赞助商和兄弟社团保持长期友好联系,发行第六届“思源杯”期刊等。

六、活动组织结构:

2、征文小组

 为了保证本次活动顺利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有一条较为完善的活动参与者的管理措施和组织结构,我们准备采用分组制,每组1—2名组长,组员若干。

 ⑴采编发行组:

主要任务:

 

1、活动的宣传文字;

2、收集社团内外征文动态信息;

3、组内组织人员对在校师生进行有关采访,主要是对社团举办第六届“思源杯”的看法及对第六届“思源杯”的动态跟踪采访;

4、体现期刊的重要性,为《思源文学》精华版筹稿;

5、联系校报、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网站,制作思源文学社第六届“思源杯”征文专题报道;

6、与秘书组联系,搜集征文活动动态并制成简报,每三天开会时发放给各组成员以相互鼓励和督促;

7、将征文最新消息及时到安职学院论坛等网络媒体上

主要任务:

赞助发言稿范文3

青春的我们,腾飞的会展 (继往开来 共展宏图)

二、活动目的:

1.09级会展专业迎新活动,增进会展专业各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

2.08级会展取得成绩进行总结表彰,对会展专业新生起到榜样作用;

3.展示会展专业风采,提升会展专业整体形象,扩大会展专业知名度。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09年11月24日 19:00~21:00

地点:重庆工商大学江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四、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1.活动组委会对方案进行最后确定,对工作进行分配,确定每项工作负责人。(10.30)

2.再次召开协调会,发现问题,即时解决(11.4)

3.每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状态,完善各小组工作(11.5—11.12)

4.节目选用(11.11)

5.召开会议,各小组汇报各自工作,并对部分新发现的细节问题进行沟通协调(11.12)

6.继续完善各自工作,争取做到最好(11.12---11.20)

7各小组工作汇总,接洽整个联谊会的各个流程(11.20—11.22)

8.彩排预演 (11.22)

五、活动形式和内容

形式不限,可单人或团组表演均可,节目类型包括歌曲演唱、舞蹈、歌舞结合、相声、小品、演奏、朗诵等;节目题材力求体现会展专业学生精气神,风格不限,健康向上即可。

具体的节目编排由节目策划小组负责。所有节目需提前彩排,经过节目策划组审查之后,合格的节目方可在联谊会上表演。节目演出次序由晚会策划组决定。

晚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同学及嘉宾陆续入场。入场期间,晚会现场播放音乐(欢愉的,高昂的)。

六、联谊会流程

1、倒计时+开场秀+联谊会愿景dv

2、辅导员、嘉宾致辞,拉开晚会的序幕。

3、文艺节目(6—8分钟/个)

4、中新会展公司领导对专业进行介绍。

5、08级活动大事回顾及表彰。

6、轻松互动游戏,特设2个游戏以活跃现场气氛。

7、抽奖穿插于节目中,做法按照小奖放前面,大奖放后面的原则

8、联谊会结束,评选出最佳人气节目,大合唱,放礼花(两根),合照留影

七、工作分配与具体事项

1、监制:龙亮、龚明伟、黄婉嘉、蒋晓娜

(1)全面负责,统一指挥,检查督促,工作总结;

(2)衔接,协调各方面工作。

2:节目组(4):许鹏飞、卢瑶、王媛倩、何潇

(1)负责联谊会节目的编排以及现场小游戏的收集;

(2)联谊会现场节目的控制;

(3)各班选拔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择优选拔现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强的同学,主持人数量为4人:大一大二各两人)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并协助主持人做准备工作,检查主持稿。

(4)协助表演者准备服装道具。

3:外联组(2—3):黄波、肖正财、程红、赵美芳

(1)拉赞助

(2)所拉资金,礼品的保管

(3)关于演员、主持人化妆赞助

4:摄影制作组(4) 陈果、袁媛

(1)前期宣传短片拍摄(老师及嘉宾对本次联谊愿景发言、排练花絮、同学寄言等)

(2)联谊会现场拍摄、后期剪辑制作

5:后勤组(4--6) 谭祺、徐鹏

(1)各班所出资金和外联赞助资金的保管

(2)购买或制作联谊会所需物资

(3)联谊会现场布置

(4)现场节目如有需要,负责摆放和撤离道具

(5)当晚的发放小礼品,记录获奖名单

6:宣传组(2—3) 许鹏飞、郑城哲

(1)负责这次联谊会的海报,横幅等宣传工具的制作

(2)设计我们的专业logo贴

(3)简报宣传

7:公关组(2—4) 黄莹 杨琴

(1)制作请柬,邀请中兴会展公司代表、学院领导、老师、赞助商、各专业同学代表、07会计四五班参加联谊会。同时确定嘉宾发言稿。

(2)租借场地、投影等相关物品

8:背景ppt制作 敖玉雪、冯欢

(1)制作展示08会展前一年成果的ppt(对08会展一年图片的收集,获奖状况的统计,证书奖状拍摄)

(2)对节目、互动游戏背景ppt、音乐的汇总

9:现场协调机动组(6—8):彭玉欢、黄莹、郑城哲、吴璞杰

(1)负责联谊会现场的接待、秩序

(2)处理现场突发事件,如灯光、音效

(3)人员的调动与安排

八、 经费预算:

用 途 数量 金额(单位:元)

租用服装道具 200

化妆 (赞助)

购买请柬 50—70 20

印制标志 120

舞台背景布置 120

小礼品(抽奖) 100 + 赞助

联谊会纪念品 (赞助)

资料打印 30

其他 210

共计 800

注:经费预算、支出由08 、09各选一人负责(谭祺、徐鹏)

附:道具清单

1、文艺节目:{待定}

2、互动节目:{待定}

3、请柬:50--70份

4、签到处:签到册一本、黑色油性笔一支、便签两本(约200页)

5、礼花筒:2/4支

6、话筒:不低于四支

7、节目单:a4大小10份,便签大小4份(主持人用)

8、背景:喷绘一张,横幅一条,气球100—200个,彩带若干

9、贵宾席(嘉宾席):10—20个,配桌椅、矿泉水或者水果等

10、观众席:150—200个

【演出部分】

节目列表

1、文艺节目:八个,平均每个约7分钟,共计约60分钟

2、互动节目:两个,平均每个约10分钟,共计约20分钟

3、vcr:两个,平均每个5分钟,共计约10分钟

4、ppt:两个,平均每个5分钟,共计约10分钟

5、开场秀:约为5分钟

赞助发言稿范文4

我向窗外望去,多迷人的星空啊,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在快活地眨眼.在远方,她知道我想念她吗?

小颖子是我印象当中很深刻的朋友.无论是怎么样,我都不能忘记她.小颖子在我心里依旧很热情,很可爱.

记得一次,因为电脑的网络出现问题,我不能投稿,所以我就发短信给颖子,叫颖子帮帮忙.“你可以帮我吗?”我问。“可以,帮什么呢?”颖子回答。我说:“帮我投稿。密码:*”“好!我很乐意。”颖子真是爽快啊!我以前叫其他人帮忙的时候,她们会问我为什么不能投稿,怎样帮啊的等。而颖子不理我什么原因就帮助我了,她根本就很少为自己着想。她很细心地帮我,虽然第一次用我的ID进去小荷,说密码错误。但颖子依然慢慢试着,因为她为了帮我,无论怎样都要认认真真地做好,后来终于可以进去了。颖子帮我投的稿很完整,她真是个热心助人的好女孩!

小颖子是喜欢“镜子”朋友,她喜欢听逆耳的忠言,她认为赞的话固然是好,但批评的话更值得听!每次评论她作文的时候,她都希望别人能提意见,能找毛病。她不喜欢别人在不断地赞她,说什么你写得真棒,你好棒啊等。颖子希望别人是仔细读自己的文章,而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所以啦,到了她奖分的时候,反而善意批评的,仔细阅读的分奖得多,赞的奖的少。颖子就是这样一来的人。

其实小颖子的名字让我感到很亲切,有点直爽而可爱的感觉,一下子拉近了我和颖子的距离。她的作文水平很高,特别是写家乡的文章,写得真挚而流畅,让人身临其境,虽然她的写作题材有些偏,但都可以看出她的文章很棒!我没想到颖子是个爱玩的女孩,充满灵气的她,写作水平高的她竟然是玩最拿手。一说到玩和旅游你就眼前一亮,非常兴奋。玩可以乐在其中,可以从中获取知识,颖子你一定不是个书呆子。去旅游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到时候有机会,我真的很想和颖子去旅游。一起游山玩水,一起游览名胜古迹,一起照相,一起……

颖子啊,颖子,你永远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因为你乐于助人,热情待人,我怎样也不能忘记你!

赞助发言稿范文5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学生 沟通“沟通”一个简单的词语,却承载着丰富艺术性,它像一座桥梁,能够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排忧解难,它像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够开启无数心灵与智慧之锁,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利武器。 

一、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沟通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讲究艺术,微笑是表情的沟通,微笑可以使学生消除压力,释放紧张,拉近距离,手势是肢体沟通,你可以用手势表示赞同,表示认可,表示鼓励,表示怀疑,表示质问,表示亲切,表示爱抚,沉默是无言的沟通,学生可以在“无声处”感受到老师的“胜有声”,我们还可以用上幽默、诙谐、调侃……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与老师心有灵犀。对待那些“问题”学生,如沉迷上网、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学生与这些问题相伴而来的便是成绩低下,如果放任自流不但会给学生自身前途带来问题,同时还会给班级他人及社会带来很多问题,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作要勇挑重担,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对于问题学生,他们对赞赏的渴望程度要比其他学生强烈得多,因为他们很少从别人那里得到赞赏。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发现这类学生身上的闪电点,适时地给予表扬,为他们燃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再找准时机指出身上的不足,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用赞赏去改变学生,用关爱去感化学生,用沟通去化解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使其积极向上。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吴某,学习成绩差,但我发现他平时热爱劳动,便经常给予表扬,并把班级的卫生任务交给他。后来,他不但卫生搞得好,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老师与学生谈心要平等待人,不“居高临下”;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要选择时机,不“急于求成”;要善于倾听,不“先入为主”。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师生良好的沟通,平等不可少。教师一直高高在上,总是俯视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和学生沟通的。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们就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学生有错,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入正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在老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肯定会养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上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就“差异”对待学生。学生自尊心很强,内心很敏感,老师的所作所为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优等生的确讨老师喜欢,但是处在中游的学生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 

二、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经常与班干部沟通 

与班干部保持良好的经常性沟通,是完成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班主任经常与班干部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班级各项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办法,如指导班长主持召开主题队会,初期先帮助拟好主题发言稿,照稿宣读,后来照拟好的提纲性发言稿发言,再往后要求能根据班会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地即席主持发言,有此过程中要经常与班长沟通指导,排除各种困难,有了基础后,就可以交付整学期任务,让他按要求独立进行,班主任在班上做一位细心的听众、观众,协助班主长决策,而不是插手、干预,从而使他们有了完全放开手脚施展才华的机会。 

经常与班干部沟通,还能了解和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动态。例如,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的价值取向等,从而正确引导和调节,只有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级骨干队伍,才能带领班级学生形成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风,所以说完成班主任工作与班干部常沟通尤为重要。 

三、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交流要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 

和家长交谈前要详细想好约见家长的主题和目的,注意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信息,设计和家长交谈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结束,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总结自己在交谈时方法是否得当,还考虑如何向学生和其他教师反馈约见家长的情况,最后要思考自己以后在和家长交谈时需要改进和注意的方面。在与家长沟通时,不管学生表现如何,应首先讲出学生三条优点,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会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孩子好,几句夸奖会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有些家长工作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孩子成绩不好又不听话,有时会很苦闷,对于问题学生,他们要么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要么采取暴力手段,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逆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些时要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多了解孩子,找准切入点,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再逐步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发展自我。 

赞助发言稿范文6

万宁人奋发。椰城杂志社的朋友同我说过,从椰城的来稿中,也能看出各县市人的精神。较之,椰城的来稿及读者,万宁人是最热心的。万宁人的来稿几乎占全省来稿的30%,且寄稿后,还会来电询问编辑收到没有,能不能用?而用了他们的稿后,他们又是那样的高兴,一些人还来电话表示感激,征求还需要什么稿。

万宁人团结。这是经常听到的对万宁人的评价。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少鸡肠鼠肚,斤斤计较。尤其是在大的事情上,一呼百应,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不自扫门前雪。也听到有人对万宁人的团结提出异议,说是拉帮结派。言重了。如果国人都像万宁人那样团结互助,我国会更早加合国,中国人也会当了联合国的秘书长。

万宁人精明。“精不过万宁人”是当今海南流传得比较广的一句话。万宁人智商好,勤动脑,因而办事多成功,较量也多赢。没有万宁不成道班,已成为历史。万宁人多大企业家,小生意人也睁眼可见。据说,在海口骑摩托载客的50%是万宁人。“遥从海外数中原”,北上风云际会,是万宁很多年轻人的执着追求。在海口市万华路有个报亭,报亭旁有个卖槟榔的,一边切槟榔,一边眼观四方,看到有人到来,她早早地站了起来迎客。而在报亭里的女子,却不动于衷。对客人如此敏感,办事如此精明,万宁人怎么不多出商人呢。他们近两年经营的后安粉,竟似使海口粉、抱罗粉逊了一筹。

万宁人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句老话定是对万宁人最好不过的概括。他们敢做敢当,爱憎分明,容不得欺行霸市,凌老辱少。对这些现象,他们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洲”。那个看人打架的故事,把万宁人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群人打骂,文昌人看到,说:打架干什么?拔脚走了。琼海人看到,说:看谁打赢呢。钻进去看。万宁人看到,骂道:“操你×拢 背迳先グ镏被欺负的一方。

回顾海南往昔,万宁在过去出的进士、大官比不上琼山、文昌多。但看今朝,“兴隆”、“东升”,“龙头”、“龙滚”,“和乐”、“大茂”,都给他们带来了好运。万宁人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正是他们奋发、团结、精明、仗义的回报。

上一篇贫困发言稿

下一篇答谢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