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范例6篇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范文1

蘑菇不是越白越好

蘑菇并非越白越好,市面上常见的蘑菇多数用不着漂白。香菇的菌盖本身是黑褐色的,如果漂白了,反而像次品。金针菇也是这样,黄色的金针菇反而更好吃。许多平菇也如此,有浅浅的灰色才正常。

正常的、新鲜的蘑菇在菇体表面有一层大小不等的鳞片或平贴于菇体的纤毛,这样的蘑菇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碰撞,难免会留下伤痕,正常表现为菇体的颜色不是均匀的白色,碰伤处呈浅褐色。而经过漂白的菇体会表现出不自然的白色,没有碰伤处的变色。

唯一有漂白嫌疑的是双孢蘑菇,有些人为了有个好卖相,会使用荧光剂等非食品漂白剂对双孢蘑菇进行漂白。因此,挑双孢蘑菇时不要选特别白的,最好选带有一点土的、菌体不光滑的、根的地方有一点发褐变色的,说明这样的双孢蘑菇没被漂洗过。

平菇香菇在夏天和冬天的颜色略微不同,夏天温度高,生长快,颜色浅;冬天的生长期比较长,颜色较深,但口味和营养价值都是一样的。

口感也非越大越好

中等大小的蘑菇口感最好,菌盖太大意味生长过于成熟,菌盖小一点的,更鲜嫩可口。过于成熟的食用菌菌肉松弛,口感下降,所以菌盖并非越大越好。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范文2

1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优点

再生法与直生法(常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制袋及发菌管理方法全部一致的条件下,再生法出菇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的商品性大大提高,产量较直生法提高约26.5%,商品价值提高约35%,不足之处是生产周期增加了8d时间,生产用工、用电成本略微增加(每袋约增加成本0.1元)。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相比普通栽培方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商品价值高。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是金针菇栽培技术的一项创新,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金针菇在菌柄基部上能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利用工厂化栽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灵活可控的特性,设法抑制头茬菇蕾的生长,促进菌柄基部的二次分化,产生大量的再生菇蕾,从而提高金针菇产量和质量。

2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

2.1制袋

配方①: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配方②:棉籽壳35%,玉米芯35%,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各配方料水比为1.0∶(1.3~1.5),含水量65%。玉米芯用石灰水浸泡12~14h,棉籽壳在混合前拌水预湿,料搅拌好后进行装袋[1],采用17.5cm×40.0cm,厚0.05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采用冲压式装袋机装袋,装料高14.5cm,人工用直径2.5cm圆形木棒在袋内料中央打眼,深10cm,沿棒四周将袋内料压紧,旋出木棒,以套环和棉花塞封口,竖置于周转筐内,移入灭菌器。

2.2灭菌接种

灭菌通常选用高压灭菌,常规操作减压放气后约2h温度升至121℃,保持3h后停火,自然冷却至常压后出炉,将菌袋移送至无菌冷却室冷却。也可用常压灭菌,袋温100℃保持12h以上,焖锅6h后出炉。待料温降至25℃左右可接种,接种前做好菌种检查及消毒工作,选择适龄、健壮、无杂菌感染菌种。接种可人工接种箱接种,也可在无菌室内流水作业。

2.3菌丝培养及催蕾

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2℃,相对湿度在65%~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适时通风。培养室温度在菌丝27~29d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d降温1次,每次降低2~3℃,降至13℃左右进行袋内催蕾,每天适时光照,诱导针尖菇形成。菌袋发菌速度要一致,菌袋成熟的同步性要好。要求同批次生产的菌袋的发菌速度基本一致,这就对生产制袋的原料含水量、制袋松紧度、接种时间、发菌温度等要求一致,菌袋制作要统一标准,发菌过程中室内的温度要一致,适时翻袋等。

2.4适时开袋

开袋时间的正确把握直接关系到再生菇的形成,也是再生法出菇的的重点和难点。通常要求在低温、光照刺激下,金针菇在没有开袋的情况下进行袋内出菇,但由于袋内出菇CO2浓度过高,金针菇长势细弱如针尖(或须状),没有菌盖,俗称“针尖菇”,当针尖菇布满菌袋80%以上,长度3~4cm左右时即可开袋,过早、过迟对再生菇的形成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过早开袋针尖菇没有长齐,再生效果差;过迟开袋消耗培养基内的大量养分,且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烂菇,不利于再生菇形成。经14~18d的低温、光照刺激后,针尖菇可布满菌袋80%,长度3~4cm应及时开袋,拔去套环和棉花塞,割掉离料面1cm以上的塑料袋膜,移至出菇房的中间3层栽培架上。

2.5再生菇培养

出菇室温度控制在5~7℃,相对湿度在75%~80%。再生菇是第1批针尖菇倒伏后生长的,针尖菇在制冷机组运转风力作用及相对较低的湿度下,开袋3d后倒伏,不具有继续生长的能力,但尚未完全枯萎,其根部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出大量的原基,这时停止强制通风,增加湿度至85%~90%,创造有利于再生菇形成和生长的环境,促进再生菇蕾形成。如果针状菇在袋内因透气性好已长出菌盖,则不容易倒伏生出再生菇,可人工剪去菌盖,加强通风,促进枯萎。再生菇蕾长至3~5cm时,应及时套袋,过早不利于培育壮苗,或抑制再生菇蕾形成,过迟容易导致菌盖开伞,降低商品性。套袋规格20cm×40cm,套袋高度高出菇蕾顶部3~4cm,并将菌袋移至栽培架的顶上1~2层。每天适时通风和光照,使再生菇蕾长平并整齐,后再进行1~2次拉袋,以达到菌柄伸长及壮菇的目的。经5~6d后将栽培袋从栽培架上调下来,放在栽培架的底层,6~7d后采收。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范文3

任何商品都是物以稀为贵,特种种养殖在初期获得成功后,往往会吸引大量跟风者尾随而至。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就是这种产品市场前景好,销售利润高。然而由于特种种养殖往往针对固定的消费群体,投资者一哄而上后,需求量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而供给量迅速放大,结果往往是短期内价格暴跌,市场一片混乱。特种种养殖的市场风云变化莫测,如果吃不透市场行情,人云亦云,往往十有九亏。而在混乱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商机,正是投资成功者的拿手好戏。

不拼价格拼质量

经营百合的樊金明就在市场跟风上吃过亏。在顺利赚到百合花的第一桶金后,樊金明决定乘势而上,把生意做大。第二年他借款100万元,增加土地30亩,准备大干一场。3个月后,他的第二批百合花开始上市。本来以为产品供给量增加了,肯定可以猛赚一笔。但让信心满满的他没想到的是,受市场行情的驱动,东北和昆明等地种植百合花的农户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致使花价直线下跌,从160元/扎(每扎10枝)暴跌到了50元/扎左右,而且由于当时樊金明的部分百合花质量不够好,2元一枝都没人要。花价的暴跌给樊金明带来沉重的打击,不仅当年没有利润,前一年赚的钱也几乎全赔了进去。

但樊金明不想就此轻易放弃。入行已有2年,他对百合的市场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开始仔细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结果他发现,原因就是自己和别人的花上市时间相同,而量多势必价低。

找到了症结所在,樊金明开始思考反击的方法。在种养殖业市场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谷贱伤农”。一般经过当年的低价以后,必定有相当一部分种养殖户因亏本退出,而这正是他大举进攻的时候。2002年底,樊金明借贷120万元,增加土地50亩,开始了又一次对市场的冲击。这次他不仅了解了市场的“软肋”,而且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他把攻坚的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将基地的土壤换成泥炭,暖风炉换成蒸汽加温,以改善百合花的生长环境,提高百合花品质。除此之外,他还在养殖技术上加以创新,还通过探索试验,解决了百合花筋杆偏软等问题。

这一年,樊金明生产的百合切花不同往常,无论从花秆的长度、硬度,花苞的数量,花苞大小,还是着色程度、叶片健康程度等,都达到了国内一级产品的标准,完全可以跟昆明、广州的产品相媲美。当然,2003年的花市也没有辜负樊金明的执著,百合花价格一路飙升,加上樊金明很好地控制了花的上市时间,这一年,樊金明的百合花销售异常火爆,很多经销商堵着他的门口要货,仍然经常抱怨拿不到货。

种植百合花成功后,樊金明又琢磨起了市场销售。为了让浙江人知道杭州就有优质百合,他注册自己的百合花商标,并且把商标和联系方式贴在每束百合花上,让每个买花的人都容易看见。浙江的经销商在市场上发现樊金明的花好,而且基地就在杭州,于是纷纷由昆明转而向他订货。就这样,没用一个销售人员,樊金明依靠贴在百合花上的商标迅速打开了市场。

樊金明的市场眼光的确高人一筹。为了防止跟同类产品的上市时间相抵触,樊金明特别注重反季节种植,特别注意下花时间,在别人花少时投放产品。在别人没有花卖时,他可以把一束15元的百合卖到150元。

2004年,樊金明的百合花种植销售完全步入正轨,这一年,他销售百合花400多万元,净赚100万元。

反季节种植效益高

在农产品种养殖领域,反季节种植是一种耳熟能详的经营策略,这种方法提供的产品市场竞争小,往往供不应求,价格也相应水涨船高,樊金明在抓百合的销售时就认准了这一点。

反季节种植与应季种植不同,前者对种植技术和硬件设施的要求更高,投资量大,市场风险也高。因此很多普通种养殖户都知道反季节产品能够赚钱,却不敢贸然进入,这正为一些市场先行者的迅速成功奠定了条件。

福建永泰的何从林就是反季节种植的受益者。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与香港一家贸易公司合作经营反季节蔬菜进出口贸易中,他偶然发现,一种叫做金针菇的品种在香港的销量很好,价格也很高。当时在香港菜市上,1公斤金针菇卖到了3.5美元,丰厚的利润让做了多年蔬菜生意的老何惊奇,然而兴奋之余又有些遗憾。香港销售的金针菇都是从台湾和日本进货。金针菇当时在内地已经出现,但是量少,都是季节性生产。何从林于是萌生了种植反季节金针菇的想法。

1994年7月份,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80万元,在家乡与一家闲置的烟叶加工厂合作,打算生产出金针菇后直接供应港澳地区。现在看来,当时何从林的做法有些蛮干,他按照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建立了金针菇的生产线,而从接种消毒到冷库培植,金针菇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处于无菌状态,同时原材料的成分比例、冷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均衡都非常讲究。产品从装袋、消毒灭菌、接种到发菌、出菇都进行专业分工,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这种生产手段对卫生要求非常高,但当时内地还没有人尝试这种大规模生产,各个细节之间的检验也并不到位。结果3个月过去了,第一批产品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有80%的金针菇都被污染发生了霉变。眼看着投进去的80万元就要打水漂,何从林心急如焚,开始四处求医。后来,他听说福建晋江有一个金针菇种植很有经验的林师傅,答应帮他解决发霉腐烂的难题。经过林师傅的观察,发现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人在接菌时棉花塞得不够紧,消毒时间不够,导致细菌进入口袋,产生了污染。

于是何从林改“消菌法”为“再生法”生产,“再生法”能减少将菌包长出的菌丝摘除这道工序,直接在出菇期间增施二氧化碳,催化菌柄加速伸长,因此减少了污染的可能。金针菇的成功率达到80-90%,污染率很小。

何从林成功生产的反季节金针菇果然不愁销路,生产量不断扩大。从1996年到2000年,他在永泰先后建成5家金针菇厂,日产金针菇7吨左右,其中2吨销往香港,剩下的在内地销售。

2000年5月份,一次到北京出差,何从林发现北京的市场只有一家外地企业生产反季节金针菇,其余的就是当地农民种的季节性金针菇,市场存在很大的空间,老何决定北上卖菇。于是,他每天发3.5吨金针菇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销售。尽管价格比其它产品高,但仍然能销售一空,价格高的时候1公斤可以卖到20元。

反弹琵琶顺利赚钱

何从林从反季节销售中尝到了甜头。他的经营思路也在不断变化。为节省成本,2002年底,何从林决定北上种菇,他在北京大兴租用30亩地创办金针菇企业,正式扎根北京,日产量在3吨左右。可是北京市场上一下子增加了

这么多的金针菇,老何开始发愁起销路。当时北京金针菇市场已经出现了竞争的苗头,还有一些外地厂商也在虎视眈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脱颖而出,老何为此伤了不少脑筋。到底是降价促销还是减少产量?老何都没有那样做。他经常对着别人产的和自己产的金针菇苦思冥想,直到有一天,他有了新发现:其他企业产的金针菇带培养基(金针菇的根部),消费者拿回去只能有70%可吃。

一般来说,为保水分和延长保鲜期,其他厂商的金针菇销售时一般不弃根,但是利用率低,何从林于是想到要将自己的金针菇根部切掉卖,保证100可以食用。一个小小的改进让老何喜出望外,尽管保鲜期从原来的15天缩短成10天,但消费者还是喜欢这种省事又省钱的金针菇。这一次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一上市,老何的菇就立即被各地批发商抢定一空。

何从林的一招四两拨千斤,让自己的产品迅速脱颖而出,值得很多投资者深思。因为特种种养殖产品的价格随市场波动很大,当投资者蜂拥而上抓住一项产品时,产品的销售价格必然出现大幅下滑,导致众多投资者破产倒闭。这时是撒手不干还是寻找新思路,陈卫彬选择了后者,而且找到了更大的市场。

种养殖户里普遍存在一种思路,就是“越贱越不搞,越贵越要跟”。而古语云:“逢贵莫赶,逢贱莫懒”,应该成为很多投资者的座右铭。

2001年乳鸽的销售价格出现全国性大滑坡,由一只16元跌到了6元,这个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价,并且市场持续低迷,一直到2002年底都没有任何起色。这时许多养殖户坚持不住,只得宰杀种鸽,鸽场也纷纷倒闭。

那时许多养殖户急于抛售手中的种鸽,寻求转产,而江阴市祝塘镇的陈卫彬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自身损失近40万元的情况下,不仅不抛售产品,反而借钱到处大量收购种鸽。

陈卫彬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看到市场有回升的苗头。就像股市经历大跌后必然上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疲软到一定程度,到了谷底以后,肯定会反弹上升。

2003年初,陈卫彬在收购本地种鸽的基础上,又借钱收购了苏州一家鸽场的低价种鸽。陈卫彬称之为低成本扩张。因为正常情况下培养一对种鸽要60元左右,而当时的收购价不到20元一对。就这样,2003年6月,陈卫彬的种鸽扩张到2万对。

上天对陈卫彬还是眷顾的,没过多久,乳鸽市场果然如他预期的那样,逐渐从低谷中走出来,价格也基本稳定在8元一只。但这样的销售价还是赚不到钱,只能保持产出平衡。陈卫彬想到,要赚必须降低养殖成本,于是,他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个人乳鸽研究所。

陈卫彬采用聘用的方式与相关专家进行合作。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繁殖率,而提高繁殖率的关键是减少无精蛋,因为只有受精的鸽蛋才具备孵化乳鸽的条件。在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3个月后,陈卫彬通过调整种鸽饲料的营养配比等方式,使产出鸽蛋的受精率从过去的85%提高到90%以上。

进入2004年,随着市场对乳鸽需求量不断增加,仅江苏省的年需求量就在5000万只以上,价格也从1只8元涨到14元,这时陈卫彬的3万对种鸽一年至少能产21万多只乳鸽,而他的养殖成本也由最初的1只8元降低到了7元。好的市场使陈卫彬无需出门,坐在家中就能把所养殖的乳鸽销售一空。

逆向思维找市场

发展特种种养殖产业,首先要搞清特种种养殖产品的消费取向,由于人们对特种种养殖产品大都抱着求新鲜尝好奇的心态,或为追求所谓的营养和味道,市场非常容易饱和。因此在投资特种养殖之前,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的前途在哪里?也就是说人们到底用它做什么,它的市场需求有多大?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在前文我们提到了杂交品种的新商机,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经营思路,拿养殖来说,就是将特种动物的人工养殖变为散养和放养,培育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在以肉食为基础的产品中,效果同样显著。

隋志江是吉林省安图县的野猪驯养第一人,他用近10年时间,利用家猪和野猪杂交,摸爬滚打创造了百万家产。现在,他承包了800多公顷的野猪林,通过野猪散养,使家养猪与纯山野猪杂交,过起了现代放猪人的生活。

杂交野猪具有纯野猪的野性,让杂交野猪生活在回归自然的状态下,猪群反而更加强壮,免疫力更强。老隋还改变了杂交野猪的冬季圈养方法,让杂交野猪来去自由,节省了一半饲料,产崽成活率几乎达到100%,老隋就靠繁殖野猪崽儿让自己在经济上彻底翻了身。

跟隋志江不同的是,养殖甲鱼的陈自挺是反其道而行之,用自己养的野生甲鱼占领了温室养殖甲鱼的市场。

陈自挺今年25岁,但做甲鱼生意已有9年时间。他16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养殖甲鱼。1999年,由于各地养殖甲鱼的企业越来越多,甲鱼的价格从刚开始的200多元1公斤暴跌到30多元1公斤,养殖场难以维持下去,陈自挺的父亲就想结束经营,但是陈自挺却坚持要继续养殖。

固执的陈自挺接手养殖场后,开始调查市场,经过调查陈自挺发现,甲鱼价格下跌的原因不仅仅是养的人多了,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他发现当时的养殖户为了追求利润,缩短养殖周期,大多采取温室的方法养殖甲鱼,导致甲鱼的营养价值降低,口味也不好,因此失去了往日市场的繁荣。

这个道理就像土鸡跟洋鸡(人工养殖的鸡)的差别一样。就是说,仿天然环境去养殖甲鱼,可以吸引一大部分高端消费者。陈自挺算了一笔账,如果采用仿天然养殖,一公斤最少可以卖到200元。

对于温室养殖的甲鱼,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在温室里养几个月,然后放到露天的池塘里,让甲鱼逐渐适应野生环境。跟其它鱼类混养在一起,让它们自己觅食,自生自灭,经过春夏秋冬一年多的考验,一些不够健康的,体质不太好的甲鱼就会慢慢地淘汰。优胜劣汰,最后留下的甲鱼自然是身强体壮,而且野性比较强。

2003年,第一批3年生的甲鱼终于可以出售了,陈自挺把赚钱的希望全寄托在这批甲鱼上。温室中的甲鱼是吃饲料长大的,只要六七个月就可以上市,价格在十一二元左右,而陈自挺的甲鱼是野生环境长大的,经过3年的饲养,他盘算着,这3万斤甲鱼最少可以赚12万余元,可是陈自挺没想到的是,由于消费者对仿野生甲鱼不了解,甲鱼非常难卖,有时一天也卖不出去一只,亏了8万多元。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范文4

关键词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153-01

金针菇是常见的食用菌产品之一,具有菌柄脆嫩、菌盖黏滑、味道鲜美等特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最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提升和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在各地迅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制约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成败的主要因素除了原料、气候、环境及销售渠道等因素外,产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而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是栽培过程中采用了再生法栽培技术。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优点

再生法与直生法 (常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制袋及发菌管理方法全部一致的条件下,再生法出菇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的商品性大大提高,产量较直生法提高约26.5%,商品价值提高约35%,不足之处是生产周期增加了8 d时间,生产用工、用电成本略微增加(每袋约增加成本0.1元)。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相比普通栽培方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商品价值高。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是金针菇栽培技术的一项创新,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金针菇在菌柄基部上能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利用工厂化栽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灵活可控的特性,设法抑制头茬菇蕾的生长,促进菌柄基部的二次分化,产生大量的再生菇蕾,从而提高金针菇产量和质量。

2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

2.1制袋

配方①: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配方②:棉籽壳35%,玉米芯35%,麸皮28%,碳酸氢钙1%,石灰1%。各配方料水比为1.0∶(1.3~1.5),含水量65%。玉米芯用石灰水浸泡12~14 h,棉籽壳在混合前拌水预湿,料搅拌好后进行装袋[1],采用17.5 cm×40.0 cm,厚0.05 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采用冲压式装袋机装袋,装料高14.5 cm,人工用直径2.5 cm圆形木棒在袋内料中央打眼,深10 cm,沿棒四周将袋内料压紧,旋出木棒,以套环和棉花塞封口,竖置于周转筐内,移入灭菌器。

2.2灭菌接种

灭菌通常选用高压灭菌,常规操作减压放气后约2 h温度升至121 ℃,保持3 h后停火,自然冷却至常压后出炉,将菌袋移送至无菌冷却室冷却。也可用常压灭菌,袋温100 ℃保持12 h以上,焖锅6 h后出炉。待料温降至25 ℃左右可接种,接种前做好菌种检查及消毒工作,选择适龄、健壮、无杂菌感染菌种。接种可人工接种箱接种,也可在无菌室内流水作业。

2.3菌丝培养及催蕾

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2 ℃,相对湿度在65%~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适时通风。培养室温度在菌丝27~29 d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 d降温1次,每次降低2~3 ℃,降至13 ℃左右进行袋内催蕾,每天适时光照,诱导针尖菇形成[1]。菌袋发菌速度要一致,菌袋成熟的同步性要好。要求同批次生产的菌袋的发菌速度基本一致,这就对生产制袋的原料含水量、制袋松紧度、接种时间、发菌温度等要求一致,菌袋制作要统一标准,发菌过程中室内的温度要一致,适时翻袋等[2]。

2.4适时开袋

开袋时间的正确把握直接关系到再生菇的形成,也是再生法出菇的的重点和难点。通常要求在低温、光照刺激下,金针菇在没有开袋的情况下进行袋内出菇,但由于袋内出菇CO2浓度过高,金针菇长势细弱如针尖(或须状),没有菌盖,俗称“针尖菇”,当针尖菇布满菌袋80%以上,长度3~4 cm左右时即可开袋,过早、过迟对再生菇的形成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过早开袋针尖菇没有长齐,再生效果差;过迟开袋消耗培养基内的大量养分,且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烂菇,不利于再生菇形成。经14~18 d的低温、光照刺激后,针尖菇可布满菌袋80%,长度3~4 cm应及时开袋,拔去套环和棉花塞,割掉离料面1 cm以上的塑料袋膜,移至出菇房的中间3层栽培架上。

2.5再生菇培养

出菇室温度控制在5~7 ℃,相对湿度在75%~80%。再生菇是第1批针尖菇倒伏后生长的,针尖菇在制冷机组运转风力作用及相对较低的湿度下,开袋3 d后倒伏,不具有继续生长的能力,但尚未完全枯萎,其根部在适宜条件下可分化出大量的原基,这时停止强制通风,增加湿度至85%~90%,创造有利于再生菇形成和生长的环境,促进再生菇蕾形成。如果针状菇在袋内因透气性好已长出菌盖,则不容易倒伏生出再生菇,可人工剪去菌盖,加强通风,促进枯萎[3]。再生菇蕾长至3~5 cm时,应及时套袋,过早不利于培育壮(下转第156页)

(上接第153页)

苗,或抑制再生菇蕾形成,过迟容易导致菌盖开伞,降低商品性。套袋规格20 cm×40 cm,套袋高度高出菇蕾顶部3~4 cm,并将菌袋移至栽培架的顶上1~2层。每天适时通风和光照,使再生菇蕾长平并整齐,后再进行1~2次拉袋,以达到菌柄伸长及壮菇的目的。经5~6 d后将栽培袋从栽培架上调下来,放在栽培架的底层,6~7 d后采收[4]。

2.6采收与销售

当子实体长至17 cm左右,菌盖直径0.5~1.0 cm时及时采收;并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分级包装,切去菇根,整齐装入指定包装袋内,抽气,扎口,装入纸箱或泡沫箱,移至温度3~5 ℃的冷库保藏,及时销售。

3参考文献

[1] 赖腾强,张雅萍,张平,等.再生法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J].南方园艺,2010(3):52.

[2] 赖腾强,张雅萍,张成亮,等.白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0(7):31.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范文5

食用菇类的人喜欢称它们是“蔬菜牛排”,原因是它们的营养成分介于蔬菜和肉类之间。

草菇

草菇的维生素C含量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肌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它还具有解毒作用,当铅、砷、苯进入人体时,可与其结合,形成抗坏血元,随小便排出。

草菇炒瓜片

用料:

小黄瓜4根,草菇8个,葱末儿、姜末儿各适量,食用油、盐、鸡精、料酒、高汤各适量。

做法:

1.草菇去蒂,洗净,切片,在开水中汆烫一下;黄瓜洗净,切片,备用。

2.油锅烧热,放入葱末儿、姜末儿炒香,加黄瓜片、草菇片翻炒,加入高汤、料酒、盐、鸡精调味炒熟即可。

香菇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油辣香菇

用料:

干香菇300克,干辣椒适量,食用油、花椒、辣椒粉、花椒粉、盐适量。

做法:

1.干香菇泡发后切粗条,香菇水留下待用;干辣椒切成段。

2.炒锅上中小火烧热,将盐、辣椒粉、花椒粉混合均匀倒入炒锅迅速翻炒至盐略黄,辣椒、花椒发出香味时倒出备用。

3.油六七成热时将香菇条放入,以中小火不停翻炒至香菇条变黄,待发出香味时将干辣椒段、花椒和少许盐放入,再炒10分钟左右即可捞起入盘,将刚炒好的盐、辣椒粉撒上拌匀即可。

鸡腿菇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素炒鸡腿菇

用料:

鸡腿菇200克,胡萝卜50克,盐、鸡精、食用油、淀粉、葱油适量。

做法:

1.鸡腿菇、胡萝卜洗净,切成片,用沸水焯一下。

2.锅内放少许油,下入鸡腿菇和胡萝卜翻炒,调味后勾芡,起锅时洒几滴葱油即可。

金针菇

金针菇有“增智菇”的美誉,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非常丰富,且含锌量比较高,对增强智力尤其是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金针菇炒双耳

用料:

鲜金针菇200克,水发银耳、水发黑木耳、青豆、胡萝卜各100克,葱、姜各适量,味精、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范文6

蘑菇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素,是一种最接近于肉类的蔬菜。如蛋白质消化率可达到70%~90%,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富含18种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牛肉更胜一筹;微量元素丰富,每100克蘑菇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可满足人体24小时所需,其中磷的含量与鱼肉相等。铁含量也极高。维生素含量颇丰,每100克鲜菇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206毫克;所含的丰富的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享有“维生素A宝库”的美誉。

蘑菇虽属于蔬菜类,却含有一般新鲜蔬菜所没有或很少有的维生素D。以香菇为例,维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相当于海带的8倍。而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吸收钙,而钙乃是骨骼的“中坚力量”。

蘑菇还具有降低血压、防止胃肠病、保护肝脏、提升免疫力等防病功效。

平菇抗瘤。得益于含有抗肿瘤细胞的多糖体,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对植物神经紊乱,尤其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香菇美容。含有丰富的钾、钙等矿物质以及核糖类成分,可抑制肝内胆固醇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发挥降低血压、滋养皮肤等作用。

金针菇益智。赖氨酸含量很高,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健脑作用显著,在日本被誉为“益智菇”。

草菇解毒。维生素C含量高居菇类第一,解毒作用大,可与潜入人体的铅、砷、苯等有害物结合,随小便排出。并能减慢胃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益友”。

口蘑助发育。富含锌元素,而锌元素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密切相关,是非常好的补锌来源之一。

健康养生方一:猪脑烧平菇

材料:鲜平菇250克。猪骨髓、猪脑各300克,姜丝、料酒、葱段、香油、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猪脑血丝除净,猪骨髓洗净;姜丝放碗内,加猪脑、猪骨髓、鲜平菇、料酒、精盐,上面放葱段。上笼蒸至猪脑熟透取出,淋上香油即可。

药理:平菇性微温、味甘。补脾胃,除湿邪,驱寒,舒筋活络。

功效:益脑,防癌。

健康养生方二:香菇肉片汤

材料:猪瘦肉200克,水发香菇150克,鲜菜心100克,熟猪油30克,水豆粉20克,味精1.5克,胡椒粉1克,鲜汤500毫升,食盐、绍酒、酱油各适量。

做法:猪瘦肉、水发香菇、鲜菜心洗净:猪肉、水发香菇切成薄片;猪肉片盛碗内加食盐、绍酒、水豆粉拌匀。净锅置大火上,入鲜汤烧沸,放入猪肉片煮至八成熟时分散放入香菇片、胡椒粉,烧开后,下菜心、味精、酱油、熟猪油调味即成。

药理:香菇性平、味甘。益气活血,健胃补脾,美容健体。

功效:补虚抗癌,健体延寿。特别适用于体虚早衰、面皱不荣、乏力气短者。

健康养生方三:金针菇春卷

材料:鲜金针菇250克,瘦猪肉200克,鲜虾仁100克,冬笋100克,胡椒粉、精盐适量,春卷皮24张。

做法:金针菇洗净,切段;猪肉、冬笋切丝;虾仁洗净,用干布包好挤去水分。将金针菇和笋、肉丝一起入油锅翻炒,至八成熟起锅,加虾仁、盐、胡椒粉拌匀成馅。最后将馅包入春卷皮,做成圆筒形。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