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范例6篇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范文1

第四条对各村干部“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的考核,将工作实绩与承诺内容结合起来,主要考核承诺内容。

第五条承诺内容主要考评:(一)资源保护工作: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林木采伐和护林员管理等。(二)经济发展及社会工作: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劳动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土地、规划、科教文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宣传思想、、武装等。(四)旅游、重点项目及其他临时性工作:重点项目组织协调、年度项目组织实施、不可遇见性工作等。

第六条对各村干部“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的考核采取一季度一考核。每季度末结合各村干部承诺内容及实际工作,并制定下一季度各村干部“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目标考核实施细则,组织人员对本季度工作进行考核。《细则》设置总分100分,主职干部采取倒扣分的形式计算季度目标考核得分,财经、计生委员按照所分管工作采用百分比的方法计算季度考核得分。副职分管的工作扣分直接计入主职干部的总扣分。

第七条季度考核总分为100分,由两部分组成:管理局下发的村干部“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占总分90%;随机性工作占总的10%,由考核领导小组视工作完成情况打分。

第三章承诺内容考核的分值设置

第八条对各村干部承诺内容考核的分值设置,各村季度目标考核总分100分,该分值也是村主职干部的考核分。其中:

(一)资源保护的工作20分;

(二)经济发展及社会事务工作30分;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分;

(四)旅游、重点项目及其他临时性工作30分。

第九条财经、计生委员根据分工采取以下计算方式计算得分情况:考核得分=(分管工作的总分-扣分)÷分管工作的总分×100。

第四章承诺的考评兑现

第十条管理局对各村主职干部按每年补贴工资3000元,副职每年补贴工资1800元标准,作为“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考核补贴工资。每季度考核,按季度兑现,主职干部每季全额750元,副职每季全额450元。

第十一条考核得分与补贴工资挂钩:

(一)得分在95分(含95分)以上的,按补贴工资100%兑现;

(二)得分在90—95分(不含95分)的,按补贴工资80%兑现;

(三)得分在85分—90分(不含90分)的,按补贴工资60%兑现;

(四)得分在85分(不含85分)以下的,不兑现补贴工资。

第十二条村干部“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考核结果执行四个“一票否决”,即:资源保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本季度被否决的村,该村主职和分管该项工作的副职干部不拿本季度补贴工资。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在保护区范围内对各村干部考核结果每季度进行排名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每季度考核结果作为对各村班子评价及全年考核、评先的依据;

(三)在季度考核中,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各村主职干部要向局党委做出书面汇报材料。

(四)季度考核中,两个季度考核在末位的村,取消该村主职干部的年度评先资格。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范文2

一、第三产业定义、范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

二、数据来源与行业分类、分析方法及模型选择标准

本文选取国家统计局编制的200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公布的有关第三产业的季度、年度数据。本文第三产业的行业分类以统计年鉴上第三产业的行业分类为标准。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共6个部分。本文选择三次指数平滑法。因为其不仅有长期预测功能,而起经计算MAPE最小。同时应用2008年及2009年数据进行了预测拟合验证最好。

三、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长期趋势分析及预测

3.1.长期趋势分析:

对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数据画散点图,发现其具有二次曲线趋势。根据三次指数曲线模型建立模型;

3.2 .第三产业 2010年、2011年增加值预测

预测2010年、2011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即2010年第三产业预测增加值为171195.77亿元;2011年第三产业预测增加值为195513.36亿元。

3.3.可变季节因素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季度变化趋势

对于第三产业总体的增加值,考虑到各个季度增加值的不同,本文采用可变季节指数的长期趋势分析,数据是取自1996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的59个数据。

3.3.1模型建立:

(1) 三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曲线预测方程建模:

(2)剔出长期趋势:

通过公式:,,其中是59个季度数据,是各季度的预测值。

(3)散点图特征:

通过绘制15年间四个季度剔除长期趋势的季节变动数据的散点图,得出四个季度数据呈现的变动趋势――即线性变动。

(4)求季节指数:

分别对于各季度数据通过线形回归进行拟合,并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可以得到各个季节的指数的直线方程为:

第一季度:;(2.241)

第二季度:;(2.242)

第三季度:;(2.243)

第四季度:。(2.244)

将t=1,2,…,15代入以上四个式子中,可以得到1996年到2010年59个季度季节指数估计值。

(5)乘法模型预测:

通过乘法模型,可以得到1996年到2010年各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预测值,计算MAPE,可以发现误差仅为2.64%,预测精度很高。

3.3.2第三产业2010年第四季度、2011年四季度增加值预测:

通过以上模型得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预测方程为

长期趋势:

季节指数:

第四季度预测值:(亿元)

同理可以得到2011年四个季度的第三产业产值的预测,

2011年第一季度的预测值为41543.48亿元,2011年第二季度的预测值为40125.95亿元,2011年第三季度的预测值为44469.51亿元,2011年第四季度的预测值为69249.95879亿元。

四、第三产业各个组成部分的长期趋势分析以及预测

4.1 散点图特征

对第三产业六个组成部分增加值作散点图,其分别呈现曲线趋势。

4.2预测

对2010年以及2011年的第三产业各组成部分的增加值进行预测。

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预测值为20961.0268亿元,批发和零售业的预测值为33651.107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的预测值为8805.0563亿元,金融业的预测值为22534.0753亿元,房地产业的预测值为19816.2471亿元,其他部分的预测值为74250.1485亿元。

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预测值为23507.3916亿元,批发和零售业的预测值为38495.19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的预测值为10087.092亿元,金融业的预测值为27006.1491亿元,房地产业的预测值为22506.4462亿元,其他部分的预测值为87005.8927亿元。

五、第三产业组成部分结构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

经连续计算1978年到2008年第三产业中六个组成部分数据及预测数据,得到其结构变化趋势及结构变化预测;如下图1

通过图1发现: “其他”部分占第三产业中1/3以上的比例,且从1990年开始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对“其他”的组成要素分析,得知其一方面是工业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经济政策一直强烈支持“其他”部分的组成行业。近两年由于金融业所占比例的不断提升, “其他”所占比例相对有所下降。但我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节能环保政策导向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等。 “其他”部分会与图1预测契合。

批发和零售部分所占比例位居第二位,在1995年以后,有平稳向下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受网上交易的影响。

金融业波动性较大,近期有增加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引起。

六、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第三产业长期增加值趋势分析及预测,得到其长期变化规律及未来两年的变化趋势。为第三产业年度经济政策制定,特别是三个产业年度均衡匹配、结构优化与调整提供数据依据。

通过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可变季度长期趋势分析及预测,得到其长期季度变化规律及2010年四季度、2011年前三季度的变化趋势。为第三产业季度经济政策制定,特别是三个产业季度均衡匹配、结构优化与调整提供数据依据。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范文3

对于市场分析而言,一味重复已成共识的信息并没有任何价值,因此。顺境看风险,逆境看希望,才是把握趋势微妙变化的先行之道。当然,逆境看希望,并非没有希望也要去臆造希望,而是在希望微露光芒之时发现希望。而笔者以为,对于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而言,在增速回落既成现实、二次探底渐成共识的逆境中,现下正是一个希望孕生的微妙时刻。

当然,在发现希望之前,首先要对身处的逆境有清醒认识。2010年7月30日公布的第二季度美国实际GDP季环比增长年率仅为2.4%,不仅较上一季度的3.7%大幅下降,还低于数据公布前2.6%的预期中值,经济增速下滑幅度出乎市场意料;8月2日公布的美国7月ISM制造业指数为55.5点,虽略高于预期的54.5点,但低于前一个月的56.2点,未来工业增速进一步下滑征兆突显。

更深层次看,美国经济的逆境还显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伴随着整个经济增长曲线的下调,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再一次向下修正。调整后2008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季度增长率之和为-16.5%,比调整前下降了2.1个百分点;调整后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季度增长率之和为10.3%,比调整前也下降了0.2个百分点。无论是衰退阶段的萎靡深度,还是复苏阶段的反弹力度,都不及调整前数据显示的水平。

其二,一系列造就超预期反弹的短期因素将渐次削弱。回首2007年以来美国经济从衰退谷底走向超预期复苏的整个过程,弱势美元引致的贸易改善和库存周期变化导致的投资贡献先后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2007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贸易为每个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1.47个百分点的平均贡献,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库存变化接过刺激经济增长的接力棒,为每个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1.91个百分点的平均贡献。而纵观1948年以来250个季度的历史,贸易和库存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平均贡献仅为-0.09和0.1个百分点。短期因素毕竟难以长期支撑经济增长。

增长曲线下移,短期助力消退,政策刺激削弱,行至2010年年中,美国经济突然邂逅瓶颈,内忧外患的逆境为下半年的二次探底奠定了基调。但值得强调的是,逆境之中,美国经济也闪现出点点希望的火花:

希望之一是真实需求的坚挺。2010年第二季度,并不引人注目的美国国民购买总值季环比年率增长5.1%,高于上一季度的3.9%,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彻底摆脱了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连续七个季度负增长的衰退态势,增长速度也逐步加快。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实际GDP增速,国民购买总值增速更能反映美国经济真实总需求的变化。2010年第二季度实际GDP增速与国民购买总值增速之间存在2.7个百分点的差距,这意味着美国经济走势短期内受到多重负面因素共同显现的短期影响,真实的内生增长动力要强于GDP增速显示的水平。

希望之二是消费增长的蓄势。2010年第二季度,个消费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1.15个百分点的贡献,略低于前一季度1.33个百分点的贡献,并大幅低于1948年以来2.17个百分点的平均贡献。从绝对数据看,美国消费似乎呈现出后继乏力的迹象,但从结构看,美国消费在前期爆发性反弹后正逐步转向稳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第二季度,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的增长贡献分别较前一季度下降了0.09和0.42个百分点,但服务消费贡献却较前一季度大幅上升了0.33个百分点,服务消费的强劲表现为消费下半年的蓄势增长奠定了基础。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范文4

从本季报告的整体行文看,央行对世界经济走势较为乐观,对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形势并未转为悲观,对当前国内流动性水平认为合理适度,因此,全面降准时机尚未到来,在降准之前需要看到更坏的经济数据。

同时,我们想提醒投资者去年三季度以来央行强调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取向。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对于总量放松保持谨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可能与调结构相结合,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实现信贷结构的优化,包括本季报告提到的今年初新设立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以及4月份针对县域农商行和农信社的定向降准。

首先,报告行文显示央行对世界经济形势走势乐观,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虽较去年四季度更为谨慎,但也没有明显地转为悲观。

央行对世界经济的判断是“世界经济复苏形势继续向好”,这与此前几次降准时点央行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较大差别。

例如,2011年四季度央行降准,当季报告对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是“2011 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债务危机升级蔓延,经济下行风险凸显”。201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央行降准,当季的报告对世界经济的描述分别是“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下行风险仍未消除”,“2012 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

央行在报告的内容摘要部分对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形势的总体判断是“开局平稳,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与去年四季度“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相比,略微谨慎些,但仍然较为乐观。尤其是,央行认为一季度“经济运行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符合宏观调控和发展预期”。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展望,央行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与去年四季度“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比较而言也略微谨慎,但并不悲观。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本季报告开辟专栏讨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其结论是“受劳动力供给趋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影响,潜在增长速度有可能会呈现阶段性放缓态势,此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活力”。如果这代表央行的判断,那似乎意味着央行并不认为稳增长靠货币放松。

其次, 央行认为当前的货币条件是合适的。本季报告的内容摘要部分,央行认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基本平稳,贷款结构有所改善”。在报告正文的第一部分,央行虽然承认“货币总量增速略有回落”,但是明言“2014年第一季度M2新增5.4万亿元,虽然比增长偏快的上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按全年增长13%的预期目标估算,进度仍快于往年正常水平”。

可见,央行认为当前略有回落的M2同比增速主要由于去年一季度较高的基数导致,由于去年下半年的M2基数效应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的回升,央行似乎并不担心未来M2同比增速会继续回落导致全年M2增速过低。

基于央行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以及货币条件合理适度的基本判断,我们认为央行短期不会全面放松货币政策。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灵活性明显增加,央行正在采取定向宽松的形势放松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受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的掣肘较去年显著降低。这一判断主要基于如下四个观察。

首先,货币政策正在进行定向宽松。我们注意到在本季报告中,央行连续第三次在内容摘要的货币政策前瞻中强调“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这一取向。同时,央行再次在正文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中辟专门章节讨论贷款结构的优化。

央行在2013年四季度报告中曾设专栏讨论完善再贷款,而且央行在一季度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农和支小再贷款,共下达1000亿元额度,投放的数量与4月份针对县域农商行和农信社的定向降准接近。这些信贷工具创新体现出央行定向宽松的政策意图。宽松的方向主要是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

其次,报告对于风险因素和房地产行业的描述较去年四季度有显著变化。对于风险因素,央行去掉了去年四季度报告中的“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还在上升”这句话,而加入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突显”。

这一变化可能反映央行对于债务上升的担忧有所缓解,因此去杠杆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限制因素在弱化。同时,报告正文所描述的房地产销售、投资增速均较去年四季度明显放缓,对房价的描述从去年四季度报告的“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较年初明显增加”转为“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减少”。显然,房地产泡沫对于货币政策放松的制约在下降。

第三,本季报告在正文的“货币政策操作”部分删去了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章节。2013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第二部分连续三个季度辟专门一节讨论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但是本季报告删去了这样一节。

周小川行长曾经直言利率市场化对利率的短期影响可能导致利率上升。去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央行对于短期利率的操作也体现了这一倾向。本季报告删去利率市场化这一节,可能反映央行对于短期利率微妙的态度变化。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范文5

美国经济衰退出现结构性缓和迹象,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美国经济总量收缩幅度出现收窄,二是在结构层面,个人消费出现环比正增长,改变了之前三大需求全面下滑的自由落体式收缩格局。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增长折合年率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6.3%收窄至-6.1%。其中,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实际增长折合年率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4.3%转为2.2%正增长;投资增长折合年率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23%下降至-51.8%;出口增速折合年率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23.6%下降至-30%。美联储4月中旬的经济黄皮书显示,美联储12个储备区中的5个区的经济下降速度出现缓和。4月份ISM制造业指数由3月份的36.3升至40.1,表明制造业收缩速度在放缓。美国失业率上升趋势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但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月份的56.3回升至3月和4月份的57.3和65.1。房地产市场方面,新屋和成屋销售也出现企稳迹象。总体来看,二季度美国经济收缩幅度有望进一步收窄。

美国制造业收缩速度趋缓个人消费止跌回升

今年以来,美国ISM制造业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今年2月份,美国工厂订单环比出现0.7%的正增长,从而结束了之前连续6个月的负增长,但3月份工厂订单再度环比下降0.9%。总体来看,美国制造业仍然处于收缩趋势,但收缩速度将趋向放缓。美国就业市场尚未出现明显改善,失业率持续上升。今年前三个月的单月非农就业下降数量分别为74.1、65.1和66.3万人,失业率分别为7.6%、8.1%和8.5%。今年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实际增长折合年率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4.3%转为2.2%正增长,其中,耐用品环比实际消费增速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22.1%反弹至9.4‰非耐用品环比实际消费增速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9.4%反弹至1.3%。

一年的第一个季度总结范文6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在现阶段的表现是:(1)生产和金融事业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金融资产的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矛盾。这是基本矛盾。拙著《三说美国》里的有关部分,已经援引了美国朝野的大量公开、内部资料说明了这个基本矛盾在当代美国确实存在。[注28]本文第一部分实际上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由此派生的矛盾是:(2)个别工厂、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性、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经营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简略地说,就是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拙著《三说美国》的有关部分也已经援引大量材料,说明这个矛盾尽管在表现形态上有所变化,在当代美国也确实存在。[注29]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高科技公司在美国极度盲目发展,造成产品和设备空前规模过剩,成为引发这场经济危机的主要导火线,而且至今仍然是阻碍经济复苏的重要拌脚石,就是最新证明之一。即使在这场经济危机已经爆发以后,全国商业用房的空房率2001年第四季度从2000年同期的8.3%攀升到13.5%,比刚刚走出一场严重经济危机的1983年还高0.2%;2002年第一季度,商业用房的空房率继续攀升,达到14.7%。全国公寓出租房的空房率2001年第四季度也从2000年同期的3.5%攀升到5.8%,2002年3月初再攀升到6.3%。然而在房地产大量闲置的同时,全国新房开工率却大幅度上升。2002年1月,新房开工率比2001年同期上升了7.4%;2002年2月,新房开工率又上升了2.8%,达到10.2%。与此同时,新房销售率下降(2002年3月开始),商用房租金也随之下降(也是2002年3月开始)。[注30]房地产业的这种状况,就是最新证明之二。至于这个矛盾在美国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表现,就不必赘述了。(3)无产阶级(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拙著《三说美国》的有关部分也已经援引大量资料,说明在当代美国确实存在这个矛盾。[注31]本文后面还要专门论述这个矛盾在这场经济危机期间的新发展。

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包括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明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1999年4月,美国股市正处于急剧膨胀阶段,整个美国经济正处于这个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我在当时撰写的《一论》里即曾指出,美国股市必然崩溃;美国的经济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繁荣”,必然发生危机。时间过去并不久,2000年3月,美国股市即从高峰急剧下滑,经营高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随即呈现崩溃之势;2000年第三季度,这场经济危机就开始爆发了。事实证明,《一论》所作的上述判断是正确的。那个判断之所以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就是因为那个判断是以上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的原理为指导、以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作出的。然而对于奥尼尔部长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是无法理解、也不愿理解;对于美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哪怕是肤皮潦草地去观察一下,他也不愿意干。这就没有办法了。

回答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要判断前述第二、第三种观点的是非;也就是要说明美国这场经济危机是否已经结束,或者说它是否已经进入复苏阶段。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探明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公布的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真实性。因为前述第二、第三种观点,即肯定这场危机已经结束、并进入了不同程度的复苏阶段,都是以商业部公布的这两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依据的。

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2年1月31日公布的“预先估算”的增长率折成年率(下同)为0.2%,同年2月28日公布的“初步估算”为1.2%,同年3月28日公布的“最后估算”为0.3%。[注32]

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是由居民采购商品和服务支出(下同;这种支出是主要的)、联邦政府采购支出和企业采购支出(商业部这一次公布的统计,把它改为企业削减库存,我们就要予以评论)构成的。根据这个“最后估算”,2001年第四季度,居民采购支出增长了6.1%,联邦政府采购支出增长了11.4%。[注33]应当说,这个联邦政府采购支出的增长率是真实的,因为:(1)这种增长是小布什政府从事阿富汗战争、大规模增加军费的必然结果;(2)有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数字为据。问题主要有两点:转贴于

第一,是居民采购支出的增长率。每一年美国居民采购支出,历来都集中第四季度,特别是集中在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期间,2001年也是如此。根据民间权威机构——信用风险监测网[注34]的统计结果,尽管各大商品零售企业为争夺顾客平均打折扣达40%(一般商品),或者以零利率提供贷款的方式赊销(汽车),美国2001年感恩节到圣诞节期间的商品零售,还是多年来最糟糕的的一个季节。全国12家商品零售连锁系统(它们是美国商品零售的主渠道)在2001年12月分的销售金额,有7家比2000年同期下降(2000年12月的商品销售就已经处于萎缩状态)。在这些销售金额下降的连锁系统中,包括全国规模最大的西尔斯-罗巴克公司、联邦百货商店(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梅西百货店、里奇百货店,等)以及凯玛特连锁店。[注35]其中的凯玛特连锁店由于严重亏本,债台高筑,不能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进入2002年即申请破产。在商品销售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居民采购怎么能谈得上增长6.1%呢?这难道不是天方夜谈吗?

这里附带说一个问题,即政府商务部公布的居民采购增长率没有按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下降做出调整。实际上,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居民采购的商品(一般购买普通商品,不购买贵重商品)和服务(少乘飞机旅行,能坐火车的就坐火车)的质量都下降了。

第二,把企业采购支出改为企业削减库存。本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纳入企业采购支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企业采购支出的增减,可以显示出企业生产的升降。企业削减库存,就不同了。因为企业为了削减库存,必须削减生产。因此,企业削减库存只能显示企业生产的下降,而不能说明企业生产的上升。商务部公布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玩弄的戏法是:避开企业采购支出,改为企业削减库存。2001年第四季度,企业削减库存1193亿美元,比同年第三季度削减的金额上升了574亿美元。在商业部看来,企业削减库存金额的上升就等于企业生产的上升。这就把事情弄颠倒了。事实恰恰相反,企业削减库存上升的幅度正是企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商业部公布的2001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0.3%的增长率中,企业削减库存就占了2.16%。[36]仅仅减去这一项,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就不是增长,而是显著下降了。

现在再说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它在2002年4月26日公布的“预先估算”,美国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5.8%:同年5月24日公布的“初步估算”,把这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调为5.6%[注37]这就更加离谱了。

我们先说商务部公布的上述“预先估算”。因为这个“预先估算”的增长率高于一个月后公布的“初步估算”,对“预先估算”做了评论,对那个“初步估算”就可以不再议了,可以节省许多笔墨。

美国民主党(即前述驴党)在野派——拉鲁什派(这一派既不受民主党当权派的欢迎,更不受共和党的欢迎)曾就商务部公布的这个国内生产总值做过核算。其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商务部把企业削减库存的金额为362亿美元,比2001年第四季度(如上所述,该季度削减的金额为1193亿美元)少削减831亿美元,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部分。在商业部看来,企业库存削减既然减少了,它们就必然增加了生产。这纯粹是一种主观臆测,毫无事实根据。实际上,企业的生产并没有增长。在商务部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60亿美元中,这一部分就占了830亿美元;在它公布的增长率5.8%中,这一部分就占了3.1%。其逻辑结果是,这一部分的金额增长和增长率应当减去。

这是第一笔帐。

第二,是关于2002年第一季度社会在信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开支。这个季度在这个方面的实际开支比2001年第四季度增长了75亿美元;减去实际物价上升因素后,这个季度上述开支的增长率等于零,甚至是负数。但商务部采用了“唯乐主义学派”[注38]的物价调整法,使这个季度社会在信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方面的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增加了344亿美元,在它公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8%中占了1.3%。即使采用“唯乐主义学派”的物价调整法,这个季度从总体上看,企业的资本投资也是下降的。因此,这一部分金额增长和增长率,也应当减去。

这是第二笔帐。

第三,是关于2002年第一季度居民在购买房地产方面的开支。商务部在它公布的上述国内生产总值中,说本季度居民在这个方面的开支比2001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79亿美元,在它公布的本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8%的增长率中占了0.55%。但此项增长基本上不是房地产本身的增长,绝大部分是泡沫,只不过是使早已存在的房地产超通货膨胀泡沫进一步肿大而已。

减去以上三项,就要把商务部公布的200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8%的增长率变为0.8%。

第四,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以金融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占了2/3以上。因此,商务部公布的上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非是物质生产或曰实体经济的增长。美国的物质生产实际上是下降的。[注39]

这就把事情的本来面貌说清楚了。

商务部公布的那个“初步估算”就更是如此。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次是要考察美国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转状况。

在这里,我们先说以下两点:

其一,是巨型垄断公司的经营状况。

2002年4月8日发行的《财富》杂志公布了该刊排行榜上有名、美国规模最大的500家工商金融公司2001年的盈利状况。作为一个整体,这500家的利润下降了53%。这是该刊自1955年开始发表500家排行榜以来的最大利润下降幅度。也就是说,这是20世纪30年代那场资本主义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以来最大幅度的利润下降。

此处提一下美国影响最大的《纽约时报》。由于工商金融企业经营处于不景气之中,广告开支削减,使世界闻名的《纽约时报》公司在竞争中遭到惨败。2001年第四季度——2002年第一季度期间,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纽约时报》已排在《今日美国报》和《华尔街日报》之后,屈居第三位。[40]

据出版《华尔街日报》的道·琼斯公司统计,截至2002年5月1日,已经公布同年第一季度纳税后盈利状况的1146美国巨型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净亏损32亿美元。虽然亏损金额不大,但这些公司在总体上陷于亏损状态,却是1992年第一季度以来的第一次。[注41]

还有一个股票市场的问题。

我在《再论》、《三论》、《四论》里都曾提到美国投资人在股票市场上的金融资产损失。这里要说的是,股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伤害投资者,同样也伤害上市公司本身;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损失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损失。《三论》、《四论》均曾说过,在这次股市价格下跌狂潮期间,即从2000年3月到2001年9月,美国股市上金额达7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已经灰飞烟灭。本文前面已经说过,到2002年5月,美国股市情况基本上仍然是这样。这就是说,美国上市公司在此期间损失了同样金额的金融资产。这也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那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资产损失。现在要补充的是,一些亏损严重、极度渴望从股市场上捞一把的公司。它们曾下过大赌注,赌输了,竟不惜造假帐,虚报盈利,以欺骗投资者,企图继续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实际上,这些公司在股市场上损失的资金有可能超过一万亿美元。[注42]

这里提一下美国上市公司造假帐的问题。

本文前面说过,安然公司申请破产暴露出:该公司在被迫申请破产前曾冒险从事金融衍生品。那是该公司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一。该公司暴露出来的问题之二,就是造假帐,欺骗投资者。2000年,安然公司曾虚报近6亿美元的盈利和隐瞒10亿美元以上的债务。美国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公布的帐目,必须经过一家具有权威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给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是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安然公司的上述假帐,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与安然公司合谋的产物。

这个造假帐问题暴露的后果有二。

其一是一连串上市公司,包括环球电讯公司、泰科国际公司在内的假帐问题逐一被揭露出来;还有一些公司,如软件制造商冠群公司、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公司的帐目,也分别受到了美国法院、联邦调查局和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调查。美国《福布斯》杂志把这种现象称为“帐目魔术”。一批巨型垄断公司造假帐,导致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商业信誉危机,投资者不知道应当相信谁,不应当相信谁。[注43]

其二,是本来最具有权威性的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江河日下,其业务受到沉重打击,而以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的打击为最严重。人们像躲避魔鬼一样,纷纷远离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提供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接连不断地撕毁原来与它签订的审计合同;事务所内有的审计师自杀,其他审计师大部逃离;加上一个联邦陪审团在法庭对它的审讯,使它已经落到支离破碎的境地,剩下的基本上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注44]

第二,是一系列大型公司破产。

我在《三论》、《四论》里,曾经谈到过这场经济危机期间截至2001年12月止美国大型工商业公司破产的严重状况。2002年1月到5月,有关企业破产的信息仍然接连不断地传来。这5个月的主要情况如下(未经法院批准者除外):

1月6日,位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科霍能源公司申请破产;

1月22日,在美国打折扣零售商中位居第二的凯玛特连锁店申请破产;

1月28日,营业网络遍布全世界的环球电讯公司申请破产;

2月1日,麦克劳德美国电讯公司[45]申请破产;

2月12日,著名的凯泽制铝公司申请破产;

2月15日,经营卫星电话业务的格洛巴尔斯塔公司[46]申请破产;

2月20日,制造飞机零部件的凯尔斯特朗公司[47]申请破产;

2月24日,生产奶酪的萨普雷马公司[48]申请破产;

2月25日,经营电讯业的姆鲍尔控股公司[49]申请破产;

2月28日,生产维生素的莱纳健康产品公司申请破产;

3月1日,电线制造商杰-普-莫公司申请破产;

3月5日,生产厨房和浴室用具的福米卡公司申请破产;

3月6日,位列美国钢铁冶炼业第五的全国钢铁公司申请破产(它是1998年以来申请破产的第32家钢铁企业);

3月27日,阿德尔菲亚电信公司申请破产;

4月1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汽车电池制造商埃西德技术公司申请破产。

5月20日,经营高速度信息传递的Metromedia Fiber 网公司申请破产

5月22日,威廉电信集团公司申请破产。

5月24日,Nextel 电讯公司申请破产。[50]。

这场经济危机期间,迄今为止,在《财富》杂志2000年500家排行榜上有名的巨型垄断公司里,申请破产的就有4家。它们是:1,安然能源公司(名列第18);2,凯玛特连锁店(名列第27);3,LTV钢铁公司;4,伯利恒钢铁公司。[51]此外,已经申请破产的环球电讯公司,全国钢铁公司,麦克劳德电讯公司,生产一次成像照相机和专用胶卷的宝丽莱公司,经营化工和建筑材料的格雷斯公司,制造汽车电池的埃西德技术公司,ExciteAtHome因特网公司 等,虽不属于《财富》500家之列,但也是具有垄断性的大公司。一场经济危机,成群结队的巨型垄断公司和垄断性公司倒下,这在美国战后以来的经济危机史上也是罕见的。

回答这个问题,再次是要考察美国工人阶级的失业状况。

我在《四论》里说过,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劳工部公布的统计,在这场经济危机期间,截至2001年11月,美国失业职工上升到816万人。同样是根据这个部公布的统计,截至2002年4月,美国失业职工已上升到860万人;其中到4月18日止失业救济已经到期、继续申请救济的失业职工,已达到1983年2月的水平。[注52]1983年2月是个什么水平呢?当时,1979-1982年那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刚刚结束,1983年全年平均,美国失业工人总数是1071万人。[注53]在这里,我们只说劳工部公布的2002年4月失业人数的统计,即860万人。我在《美国走马观花记》、《三说美国》和《三论》、《四论》里曾反复说明过,这种统计是不符合实际的;对美国政府公布的失业数字加一倍,才比较符合客观实际。这样,2002年4月,美国的失业职工就是1720万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纽约著名的研究机构——会议委员会2002年5月20日发表报告说,今年4月,美国先行经济指数下降了0.4%。它预示美国经济前景不祥。转贴于

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就可以看出,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并没有结束,更没有进入复苏阶段;或者说,迄今为止,即从2001年第四季度到2002年5月,美国是处于一场经济危机发展过程的中间停滞阶段。

由此可见,小布什总统说的“我们还没有走出丛林”;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至今不说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已经结束或者已进入复苏阶段,是有事实根据的。

三,关于美国经济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我们现在要回答前述第三个问题,即美国这场经济危机是否会进一步发展和如何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考察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种种不稳定因素。

这些不稳定因素主要是:

第一,是企业固定资本投资继续呈下降趋势。

据美国政府商务部公布的统计,2001年第一季度,企业固定资本投资为1748亿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为1624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124亿美元。其中用于设备和软件的投资,2001年第一季度为965亿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为873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92亿美元。这里说的2002年第一季度企业投资的下降幅度,还是前面提到的商务部公布的那个“预先估算”(其下降幅度为5.7%);在随后公布的那个“初步估算”里,这种下降幅度更大(其降幅为8.2%)。[注54]

企业削减固定资本投资的直接原因,一是经营利润的下降或者亏损;二是债务过重;三是商业银行加高了发放贷款的门槛。

第二,是高科技公司继续处于衰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