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学习心得体会范例6篇

满分学习心得体会

满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心理需要 主观能动性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39-02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涵义

在西方心理学界中,有很多关于需要的理论。其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个需要理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他把人的需要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五种不同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部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后面较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前面比它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但是这种次序也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会优先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这就是说,也可以因某一种需要占支配或优势地位而忽略其他层次的需要。所以,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满足需要,激发动机、启发觉悟,使人们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奋斗。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实习过程中高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但为高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我们了解并探询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特征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心理需要与高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动机由需要而引起。也就是说,需要构成动机,动机支配行为。主观能动性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达其目的、实施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般受心理因素的制约,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来引导其行为变化,可以说,对需要的研究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著名的霍桑实验表明,经济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社会交往、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社会、心理、精神的需要才是决定人主观能动性是否有效发挥的第一位的因素,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寻找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学生中大多数在实习单位中首先关注的主要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满足简单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环境的和谐。学生可能并不奢求在实习单位实现自己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及尊敬需要,对自我实现的需要也觉得遥不可及。因此,也就对实习单位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热情很难被调动,学生们仅仅满足于完成基本实习任务,写出实习报告,获得学校给出的实习成绩。如何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实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建立顶岗实习的责任感呢?从需要层次理论推析,未满足的需要将支配意识并调动机体去获得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需要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要有效调动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应考虑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很难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和实习单位想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实习水平和效果。

三、利用心理需要理论,充分发挥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生理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种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关,包括饮食、性、排泄和睡眠。[2]生理需要如果不能有起码的满足,它就会妨碍人的活动,阻碍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满足生理需要,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主要包括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工资、住宿条件和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等。教师对学生做好实习指导,遵循学生身体生理规律,把握好实习进度,合理有序地安排实习内容,让学生在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下实习。

(二)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和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需要,在满足学生安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实习兴趣,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要让学生对实习的环境有所熟悉,如在实验课中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熟悉实验设备,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有一个熟悉的、可预料的环境,不至于让学生感到陌生。这样,学生在心理上才会有安全感。其次,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和实习单位应该加强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定、良好的实习氛围,使学生在实习中不会受到污染、噪音、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威胁。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尽量消除学生初期进入实习状态由于承担工作而产生的焦虑和担忧,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表现,发掘自身的潜能。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这个层次的需要也称为社交的需要。在实习中,为了达到满足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首先,在学校时应经常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各种社团,或专业兴趣小组,开展多项文体活动或专业技能大赛,竭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这样就会更好地激发专业学习热情,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其次,进入顶岗实习单位后,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企业可以组织多种团体活动,如实习生联谊会、节日舞会等集体活动,促进学生和单位老员工之间的思想和感情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缩短实习的心理适应期。这样,在充满爱的情境中,大家彼此关心、尊敬和信任,相互接纳,就更加会激发起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四)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尊重自己,与此相应的是自信、独立、成就等情感;另一方面是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对别人的轻视和欺辱不能接受,希望得到认可。当代高职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特征,尊重需要的满足会激发人奋力进取,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满足影响颇大。在学校里,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实习中把工作干好。其次,通过鼓励学生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种团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自尊。在企业中,学生会把在学校时的经验带入工作,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可以在学生完成活动或任务后及时给予适当奖励和表扬,例如设置“优秀实习生”等荣誉称号,给表现出色的学生正强化。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因体验到成功而特别激昂,不仅调动了顶岗实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用人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其他的学生也会以朋辈同学为榜样而努力实习工作。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就是指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3]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人都有,当我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会产生高峰体验。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老师和企业可以联合设计更多的活动,既能够深化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专业竞赛和工作方法上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有演讲才能的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竞争不仅表现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果,而且还表现了学生自身的意志力和协调力,比如专业技能上的竞赛、实习工作方法上的竞赛、表达能力上的竞赛、服务技巧上的竞赛等纳入考核评价,不把实习报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让学生朝着更有效、更全面的标准而奋斗。同时组织相关培训,表彰实习先进个人,树立学习标兵,让学生的个人价值得以充分表现和展示。潜能发挥,完成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也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实习。

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引导行为,人的需要是影响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已经被满足,它就不再是有效因素,当需要未被满足时它才会起积极作用,影响人的行为。所以,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清楚了解什么是学生目前主要追求的需要,使之尽量能够结合实际得到实现,并且不会危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不断满足学生的各种正常需要,在学生的动机与顶岗实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环姣.略论高职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满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初中聋生 社会适应行为 主观幸福感

分类号:G762

1 問题提出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认知方面主要指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情感方面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兴高采烈、心平气和等)和负性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社会适应行为又称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行为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越高,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越多。不少研究表明,当前听力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普通青少年相比,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問题。此外,近年来关于听力障碍青少年犯罪团伙化、低龄化的报道也屡屡出现,这些都反映出听力障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問题。初中聋生正处于青春期,尚不成熟的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碰撞会使他们产生很多的困惑,听力与语言方面的障碍又使得他们在社会交往时遇到問题,因而,对初中聋生的社会适应行为、主观幸福感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学校、芜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蚌埠市特殊教育学校、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淮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共五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聋生进行调查,共发放問卷152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有效率为95%。其中初一50人,初二47人,初三48人;男生77人,女生68人。

2.2 研究工具

2.2.1 主观幸福感量表

该量表由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组成。生活满意度量表是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Diene在1980年设计的,包括5个项目,用于评价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整体生活满意度,要求被试评定对5个句子的赞同程度,分值在1-7之间,1表示强烈反对,7表示强烈赞成。被试作答后计算总分作为其生活满意度得分,量表总分为35分,表明对生活的满意度最高。使用该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初中聋生进行团体施测,表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

情感量表由Bmdbum等人编制,用于测查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该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题目各5题,这10个题目是一系列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作答,正性情感项目回答“是”记1分,负性情感项目回答“是”也记1分。被试作答后分别计算其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得分,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的总分都是5分,分别表示其体验到最多的正性情感和最多的负性情感。使用情感量表对初中聋生进行团体施测,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25,两次测查的相关系数为0.837,P

2.2.2 中学聋生社会适应量表

该量表由卢月娥编制,量表包括社会交往、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四个维度,共29道选择题。問卷采用4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社会适应情况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95,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0.8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高信度。量表各题目得分与所在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832-0.400之间,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量表具有较高效度。被试作答后计算总分作为其社会适应得分,量表总分为116分,表明社会适应情况最佳。

2.3 统计方法

数据的录入与分析均采用SPSS for Windows 12.0统计软件包。

3 研究结果

3.1 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计算初中聋生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略高于中等水平(Mean=21.19;SD=0.2806)。就情感的两个维度看,初中聋生的正性情感高于中等水平(Mean=4.17;SD=0.0606),负性情感处于中等水平(Mean=2.46;SD=0.0684)。总体来看,目前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好于中等水平。

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发现,初中聋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无性别差异(F=0.167.P>0.1;F=2.286,P>0.1;F=1.219,P>0.1)。初中聋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F=3.063,P

3.2 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

计算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结果表明他们的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Mean=1.56;SD=0.0167)。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初中聋生在社会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4.638,P0.1)。3.3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由表1可知,就样本总体而言,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中,除了社会交往外,其他各维度(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学业能力)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初一年级段,社会交往维度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

性情感均不相关。在初二、初三年级段,社会交往维度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维度不相关。在负性情感维度上,各年级社会交往与其均不相关。

3.4 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分别在初中聋生样本总体和各年级段样本中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在初一聋生样本中,社会交往、学业能力进入正性情感回归方程,学业能力进入负性情感回归方程,寻求社会支持、表2中并未显著和学业能力进入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初二聋生样本中,社会交往、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正性情感回归方程,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负性情感回归方程,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在初三聋生样本中,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均进入正性情感回归方程和负性情感回归方程,社会适应各维度都进入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

在初一聋生样本中,学业能力进入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回归方程,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初二聋生样本中,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正性情感回归方程,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初三聋生样本中,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均进入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且达到显著性水平。

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

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

寻求社会支持也对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不同年级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寻求社会支持主要对初三年级聋生的主观幸福感起预测作用。

亲社会行为也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

在总体样本中,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对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寻求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概括而言,社会适应行为除了社会交往外各维度都对主观幸福感起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

亲社会行为也对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有跨年级的稳定性。

寻求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不同年级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寻求社会支持主要对初二和初三年级聋生的生活满意度起预测作用。

4 讨论与建议

4.1 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好于中等水平,这与目前国内外对普通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表明大部分初中聋生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初中聋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初中聋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表现为初三年级聋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低于初一、初二年级的聋生,初三年级聋生的负性情感高于初一、初二年级的聋生。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聋生开始考虑到未来的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在即将到来的这些问题面前,由于身体的残疾,高年级聋生会体验到更多的压力,内心会产生一些忧虑和悲观,使得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感。初三聋生的这一心理状况要求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帮助他们规划未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困惑与担忧,努力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这与其他关于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中聋生各年级之间在社会适应行为上无显著差异,但男女初中聋生在社会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的社会适应行为状况好于男生。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沟通障碍,有专家指出沟通障碍是听觉障碍儿童(包括听觉障碍中学生)社会适应发展迟缓的关键因素。中学聋生已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他们主要的问题是对语言中的抽象社会内涵缺乏理解,进而导致他们在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上的肤浅,以及缺乏社会性的行为动机。在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应该结合中学聋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具体的社会情景,以提高听觉障碍初中生对词汇尤其是情感词汇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2 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从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中,除了社会交往外,其他各维度(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学业能力)与初中聋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学业能力是指个体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状况,它包括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及学业成就。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能帮助他们科学高效地进行学习,取得较高的学习成就,有利于正性情感的形成,提高生活满意度。由于听力与语言障碍带来的种种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聋生在学习上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学习需要的心理失衡,学习目标的不明确,生理缺陷带来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聋生在学习上的自卑与迷惘。因此要特别注重帮助聋生明确学习目的,对于聋生在学习方面的难题和困惑,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予以启发性的诱导和积极的帮助,同时加强对聋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寻求社会支持也对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寻求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能否有效利用周围资源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自我独立品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生活能力好的青少年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较好,比起不具备独立生活品质的青少年而言,更具成熟品质,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情绪较为稳定、乐观,较少体验到负性情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但不同年级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寻求社会支持主要对初三年级聋生的主观幸福感起预测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伴随者年龄的增长,高年级聋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社会交往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其行为的目的性、主动性增强。在遇到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时,高年级聋生较少地依赖于家长和老师,更多地倾向于依靠自我、寻求周围的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目标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成功的体验会使人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感受到自己独立的价值,体验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掌握和调控能力,利于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基于此研究结果,在聋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要因为考虑到他们的身体残疾而过分呵护,事事包办代替,应该敢于放手,多为他们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和外界环境多联系、多沟通,帮助他们自主自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去解决问题。

满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1.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1)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河南省某市两所初中1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p<0.05水平下,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学业满意度(F=4.084*,p=0.019)、整体满意度(F=3.977*,p=0.021)、环境满意度(F=6.857**,p=0.001)差异显著,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在p<0.05水平下,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F=4.741*,p=0.011)、环境满意感(F=3.117*,p=0.049)、家庭满意感(F=5.508**,p=0.006)、自由满意感(F=7.001**,p=0.001)、学校满意感(F=7.850***,p<0.001)、学业满意感(F=10.028***,p<0.001)、整体满意感(F=11.559***,p<0.001)差异显著。结论: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在友谊满意感、环境满意感、家庭满意感、自由满意感、学校满意感、学业满意感六个维度以及整体满意感差异极其显著。

关键词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

作者简介:张若男,皖南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赵幸福。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最终表明了个体生活质量的基线。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2]。认知成分主要是针对个体的生活满意感而言的,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3]。不少研究[4-5]表明,幸福、发展、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个体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愈强。

学生是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对学生而言,学习是极其重要的生活事件

国外研究(Huebner,2000)[6]表明,各生活领域青少年对学校满意度水平最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如学业成绩不良、退学、违纪等)。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中学阶段是人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学习是初中生活的主要内容,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何特点,学业成绩的好坏是否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以期为以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河南省某市两所初中采用随机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38份,有效被试分别由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构成,其中男生69人(占50%),女生69人(占50%);初一年级50人(占36.2%),初二年级48人(占34.7%),初三年级40人(占29.1 %)。

1.2研究工具

①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共37个题目,报告在过去几周以来对自己生活状况的看法,记分在7点量表上进行,以“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有点不符合、说不定、有点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7分。快乐感量表由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量表组成,共14个题目,分别包括6个和8个项目,报告在过去一周时间内所体验到的情绪,记分在7分量表上进行。以“根本没有、1/6时间、1/3时间、1/2时间、2/3时间、5/6时间、所有时间”分别计1-7分。生活满意度量表与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5,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与大五人格中抑郁和焦虑量表(幸福感的负项指标)的负相关分别为-0.45和-0.39,表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辨别效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介于0.87-0.93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间隔一月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80-0.85之间。正性情感的同质性信度为0.76,负性情感的同质性信度为0.82,同时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内容效度和聚合效度。张兴贵报告的样本的同质性信度介于0.71-0.91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54-0.85之间。②学业成绩:学业成绩用最近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作为指标。先求科目总分,再将学业成绩前27%的学生分为高分组,后27%的学生分为低分组,中间46%的学生分为中分组。

1.3统计方法

调查人员为心理学专业人员,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学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同时发放,统一收回。数据处理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进行3(年级)×2(性别)的方差分析(见表1)。由分析结果可以观察到,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其中,在p<0.05水平下,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学业满意度(F=4.084*,p=0.019)、整体满意度(F=3.977*,p=0.021)、环境满意度(F=6.857**,p=0.001)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初中男女生各个方面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

2.2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在p<0.05水平下,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F=4.741*,p=0.011)、环境满意感(F=3.117*,p=0.049)、家庭满意感(F=5.508**,p=0.006)、自由满意感(F=7.001**,p=0.001)、学校满意感(F=7.850***,p<0.001)、学业满意感(F=10.028***,p<0.001)、整体满意感(F=11.559***,p<0.001)差异显著。事后比较发现:高分组的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高分组的学业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高分组的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分组(p<0.001)和低分组(p=0.001)。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在初中阶段,影响学生的重大事件是中考,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大,由此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也降低了学生整体的生活愉悦度和幸福感;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渐进入青春期,初中学生对待主观幸福感的标准有所改变,对于幸福的定义标准要求更为严格,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趋于增加,而对于学业成绩的满意度也逐渐下降,因而主观幸福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降低的趋势。对此,可以针对性的给予初中生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压力,给予正确引导,使他们更好的渡过青春期,积极的应对身心发展的各种变化。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处于初中阶段的男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整体以及各个维度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女之间的地位越来越趋向于平等;初中生尚未进入社会,对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男女不平等现象还没有体验和经历,对社会上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引起的主观幸福感受的不同尚不敏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初中生对于性别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以至于没有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高分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不同成绩的初中生在友谊满意、家庭满意、学校满意、环境满意、自由满意、学业满意几个维度以及整体满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我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是绝大多数初中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学习成绩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是好学生,是否有前途的重要依据,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成功的积极体验,而且能够得到来自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环境更多的支持和肯定。根据Cantor和Sanderson的理论:当个人实现被其文化或亚文化高度评价的目标时其主观幸福感会增加。所以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满意感,对学校有积极的情感,且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会扩展到其对自身、对社会都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自信,从而更幸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不到积极情感,长久下去必然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其幸福感。综上,应当给予初中学生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对学习成绩和生活满意度有更为客观正确的认识:学习是初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生活中唯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友谊、家庭、环境、自由等对于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也可以增加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和幸福感,而且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使自己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4结论

初中生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中男女生主观幸福感各方面差异并不显著。

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的友谊满意感、环境满意感两、家庭满意感、自由满意感、学校满意感、学业满意感几个维度及整体满意度差异显著,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满意感,对学校有积极的情感,且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会扩展到其对自身、对社会都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自信,从而更幸福。

5不足

一方面,由于对主观幸福感在初中学习教学实践中的灵活应用尚在研究探索之中,对其认识也不够深入全面,因此对于一些问题的探讨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另一方面,由于时间、能力有限,对于课题的理解掌握难免存在偏颇与不足;而且未能更多的收集国外有关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的文献加以论证,未来的研究学习中应继续关注、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 542-575.

[3]周天梅.汉羌彝中学生负面身体自我和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5(6):83-87.

[4]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4:73-81.

[5]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83-785.

满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分为总体满意度、课程门类满意度、课程实用性满意度和教材选用满意度四个方面,调查对象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作答。运用SPSS17.0对量表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所得结果:总体印象均值得分为2.47,对应的标准差值为0.641;课程门类均值得分2.70,对应标准差值为0.753;课程实用性均值得分1.94,对应标准差值为0.811;教材选用均值得分为2.21,对应标准差为0.725。一般而言,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1~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4~5之间表示赞同。由此可以得到,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印象、课程实用性和教材选用都持反对态度,对课程门类则持中立态度,可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偏低。

(二)专业师资满意度

在专业师资满意度方面,本研究根据样本分布分别进行分析,因此该部分的量表分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和赤峰学院三个部分。运用SPSS17.0对量表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所得结果如下:内蒙古大学受调查者对该校教学质量持肯定的态度;在总体印象、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师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调查者持中立的态度。内蒙古财经大学受调查者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总体印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表示肯定;在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受调查者持中立的态度。同时,受调查者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表现出否定的态度。赤峰学院受调查者对总体印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持肯定的态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师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调查者持中立态度。通过对三所学校专业师资满意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满意度偏低,他们认为教师理论传授能力和实践能力脱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在总体印象方面,赤峰学院和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得分均值要高于内蒙古大学,这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一本学生期望值高、专业师资匮乏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专业硬件设施的满意度

本研究将专业硬件设施的满意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包括教学设施满意度、图书资料满意度、校内实习基地满意度和校外实习基地满意度,受调查者分别对这四个方面做出回应。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教学设施满意度均值为4.55,对应标准差为0.571;图书资料满意度均值为3.27,对应标准差为0.745;校内实习基地满意度为2.06,对应标准差为0.533;校外实习基地满意度为2.31,对应标准差为0.641。除教学设施获得调查者的肯定外,图书资料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均值得分均低于3.4,特别是校内外实习基地得到学生的一致诟病,认为实习基地没有发挥出原有的作用,与学生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四)就业前景满意度

就业前景满意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专业学习的热情、专业发展的前景、就业方向的了解程度和找工作的信心度。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专业学习热情的均值得分为3.27,对应标准差为0.641;专业发展的前景均值得分为3.19,对应标准差为0.677;就业方向的了解度均值得分为3.51,对应标准差为0.610;找工作的信心度均值得分为2.24,对应标准差为0.796。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普遍缺乏毕业后找工作的信心,认为旅游部门进入门槛低,旅游专业学生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同时,调查者对旅游专业发展的前景持中立态度,所以导致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度偏低。

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满意度提升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要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内容来实现,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可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以“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中心,注重旅游基础理论、特色服务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产品创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培养。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强调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解决目前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衔接性不强、知识脱离实际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提高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专业满意度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方案内、外两个部分。方案内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专业见习(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观摩)、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案外的实践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公益活动、科学研究、各类竞赛等。在实践教学中,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吸收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促使学生将学到旅游专业理论与行业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很快和社会接轨,满足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内蒙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师资力量整体满意度不高的实际,必须在完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方面下大力气。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师资建设规划。根据自身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及发展优势,优化师资结构,在师资引进、培养方面,充分考虑师资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背景等结构性要素;其次要重视师资培养。鼓励教师深造、进修、培训、参加各类研讨会,经常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经验交流、科研活动等,建立教师培养规划,对研究型教师、实践型教师、蒙汉双语教师等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培养;再次要加强师资管理。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建立严格的教师考评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督导教师钻研业务。

(三)完善教学设施,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满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 职中体育教学 学习动机 激发与维持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在这四大基本理念指导下,课程的价值得以凸显。如何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即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以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得以实现?依据学习理论,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目标的实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1.动机及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1.1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因素构成,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正是内驱力和诱因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了动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这两个特征。

1.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

1.3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动机可分为多种类型,但依据对教育教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被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被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2.动机与体育教学

2.1两者的关系。

体育课是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实践性课程,身体练习是其重要的典型特征。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是随着体育学习需要本身的变化和学生对体育学习需要的认识发展变化的。体育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则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即学习态度积极端正、兴趣浓厚、注意力较为集中。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培养和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动机必不可少。如幼儿、小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这与他们的动机与锻炼活动本身是相联系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课上对各种游戏及运动项目较感兴趣,通过锻炼活动满足本身相联系的愿望,喜欢并善于表现自己,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课堂。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理解体育的健身和社会价值意义,开始把当前的学习锻炼与将来的生活自觉地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动机一旦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加强学生锻炼的责任感,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价值得以实现。

3.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3.1重视目标的导向功能。

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做到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视学生为一个主动的探究者、积极发展中的人,使学生对课程目标(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个人及集体的健康水平,树立协作进取的生活态度等)有清楚明确的认识。具体到每个单元的各学习领域目标,难度应适中,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技能基础及个体差异等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确如何做,从而使他们的外在动机得到激发。

3.2创造情境化教学条件,引起经验后的情绪化结果。

创设情境教学包括问题、场地、器材等条件,要注意教学时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处于问题的情境中,注意引导要有启发性、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生做滚翻类技术动作时,不妨提问:“假设我们在登山或打球不慎摔跤时,我们应如何才能减轻损伤程度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其探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3.3满足学生的需要及好奇心。

通常有机体会产生各种需要,当需要不被满足时,机体便产生一种内趋力,从而引起反应,反应造成需要的满足。“认知好奇心”是内在动机的核心,这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趋力,表现为好奇、探究、操作和掌握行为,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认为动机。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为准确把握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认知内趋力,我们要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运动需要得以满足的乐趣,他们能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3.4合作协调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双边互动的情绪体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不协调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冲突,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时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状况,的使者,视学生为积极的合作者,让学生从容地接纳你。这在宏观上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3.5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一种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某一卓越的社会目标的需要。它是指个人愿意做,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安排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动作技能,从而形成一种成功的幸福感。当然这不仅仅定位于学习过程,更要让学生明确人与物的关系,懂得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定能战胜“物”,并引导学生重视激发整个人生的成就动机。

3.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时、因地、因教育对象的不同,使教学风趣化,学习气氛轻松化。从情绪、意志、焦虑水平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沉稳心理。通过合理激发兴趣,满足其不同程度的需要,提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好胜心;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把激发动机置于非智力因素层面上,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4.结语

《新课标》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因此我们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在新的世纪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满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

本文通过对儿童进行二语学习的主要内驱力-好奇心的分析,阐述了儿童二语习得是一个由点燃儿童对二语的天然好奇心到满足其天然好奇心从而激发其认知好奇心,再通过运用强化和母语的正迁移等有效途径不断地满足其认知好奇心,最后促成习得的过程。文中对儿童二语习得过程的阐述和促成儿童二语习得学习方法的使用为儿童二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儿童二语习得;好奇心;母语正迁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国际交流的增加明显,语言已成为国家间中国开放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外语人才成为社会对人才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现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在二语习得,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习时间长,投资多,但影响不大。本文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认知发展理论的分析,探索有效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两种语言习得过程。

好奇心和探究欲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挖掘和引导这种本能,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让孩子从小在探索和实践中成长,为了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科学规律的使用、引导孩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死记硬背是不等于简单、但要学会思考、理解、勘探、建设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和实践过程。儿童的语言学习特别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语言的兴趣,继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语言问题求解的过程,有效地促进语言习得。

1 好奇心是儿童二语学习的主内驱力

需要基于唤醒或激烈的内部状态的生产力,是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内部权力的需要,也是人类的动机常常说。好奇的人的心理倾向遇到奇怪的事情或问题,操作,外部条件。好奇心是个人权力的知识,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求知欲的驱动力。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孩子,许多研究人员证实:大多数孩子想学,因为第二语言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自然界的主要驱动力,在心理学中,驱动器和动力,激励构成两个基本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备所需的里面是好奇的,是促进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此外,父母给予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倾向于外语学习动机。动机是一种外部环境的刺激,促进好奇心和鼓励孩子学习两种语言的作用。在这里,好奇心是主要的内部驱动力,是一种内在的刺激,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在孩子们的方向的两个语言习得中发挥主导作用。

2 点燃儿童对二语的天然好奇心

一个迷人的财产好奇心出生的好奇心每一个孩子,但它是阶段性的,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伴随着不同的事情。童年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儿童思维阶段: 0 - 2岁,感觉运动阶段:婴儿的感觉和探索环境的一个基本的了解。出生在环境只有先天反射;在此期间,他们的知觉动作协调复杂。在这个阶段,你的宝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自我”和“他人” ,建立一个持久化对象,并开始采取行动模式,产生心理图像和图纸。 2-7岁,手术前阶段:环境特点和信息系统儿童使用的象征性的理解,他们效仿的对象和外部显示器。思考是自我为中心,人们认识事物喜欢他。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通过加强活动的想象力逐渐认识到,人们对周遭的事,他们并不总是相同的。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访问和使用认知操作(也就是心理活动的逻辑的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再盲目地表面的东西。通过他们的认知操作,不懂的题目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环境,并提高推断别人的动机的能力。 11岁,算术(经营业务)(思维认知思维本身计算) ,青年重组,系统思维是抽象的。在这个阶段,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逻辑思维和观察青少年喜欢做的事情错误的推论,所以它是理想的。系统演绎思维,使他们能够考虑多种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这一理论,我相信,随着3-11岁儿童中最强烈的好奇心的第二语言。这个阶段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最流行的,可塑性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情绪压抑的因素,至少,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因此,我建议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错过机会,孩子3-11岁,应及时点燃第二语言。

点燃孩子两种语言会尽量做到以下几点好奇:第一,孩子的语言的歌曲。唱歌是易于接受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英语异国情调的旋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记得这首歌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要简练和可溶性理解的。第二,要发挥孩子的外语片。孩子们喜欢的漫画的嗜好,一些经典的儿童专用外国电影音乐,以满足孩子的心理内容,不像其他人,他们的场景,更好的动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第三,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两种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或成年人在简单的英语日常,定期用近读出,这也使得孩子们都非常兴奋,她会好奇和模仿。第四,孩子、与人、包括外国人、外国语文教师,或教外国朋友,特别是外国朋友或孩子学习一门外语两个经常接触。孩子们无法看到在交流和影响的过程中接触,这两种语言点燃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3 抓住时机,转化天然好奇心为认知好奇心

在儿童思维的年龄是直观、生动具体的。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抽象,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和情感体验。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是一个一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主要取决于对事物,表达和代表协会。这种思维方式使儿童语言习得不能脱离特定的情况下,研究发现,驱动力与需要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学生的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比一个不情愿的学生的阅读动力更强,更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但如果长期不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不产生一个驱动,驱动将丢失。对儿童产生的第二语言的好奇心是儿童学习一二语言的天然优势,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对外语有好奇心,要抓住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否则,孩子们都很好奇阶段不采取措施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所以在这个阶段,儿童对外语不感兴趣。

3.1激发认知好奇心引导孩子学习两种语言。介绍儿童与环境的状态中的两种语言,让语言的两个词或两个片段快乐的真实体验。然后停止这样的词或两个孩子的收获的创作,这是从混乱的释放,并刺激新的问题,出于好奇,然后帮助消歧,这两种语言的需求和满意度,影响不断,一步一步到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探索。

3.2运用强化原理,满足儿童的两种语言认知的好奇心。当孩子们模仿声音,两种语言的词汇如听到,可以说简单的词,不要忽视,但立即做好以下方面鼓励他们学习。一是明确学习目标,适合儿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讨论的方式,像一个有趣的游戏,学习目标的共同选择,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二是报酬的正确使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灵活,满足心理能力和儿童的特点,自信和成就感的形成。愉快的组织学习,充分满足儿童期内容的认知好奇心。三是及时的学习结果的反馈。学习完成后,反馈。在走廊的活动和生活,准备接了解或熟悉的场景和人物的熟悉的东西,用两种语言词汇,帮助孩子复习,加强记忆,一步一步,这种作用是有利于儿童快速采集。

4 趁热打铁,不断满足认知好奇促成二语习得

4.1学习两种语言习得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或在培训机构,建议家长和教师必须树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语言的氛围,如经常和孩子根据两种语言的活动,需要或猜测,或对话,或是游戏,或歌,或看动画,电影和电视,或听录音,或阅读等,气氛要轻松愉快。

4.2选择与孩子两个语言水平相匹配的教材。促进二语习得的,可以选择一个孩子是合适的教材,从低到高,坚持学习系统。不要没有目标和学习障碍的选择。

4.3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母语的正迁移的诱导形成。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积极的转移通常发生在一些母语的特点和目标语言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负迁移的一些特点,常常发生在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的规则和语言规则的学习者使用语言知识而非目标语言时。所以孩子们两种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充分利用母语负迁移,母语的正迁移,避免。

4.4 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二语习得的巩固。根据儿童第二外语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精心选择,鼓励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使孩子感到不太简单,没有丝毫的兴趣并不太难,放弃,只是在其最近的发展区,一年级的阅读,孩子们逐步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教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大量的阅读,可以巩固两种语言习得。

5 结语

孩子们两个语言习得研究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一些教师和家长仍然不是很清晰自然的儿童二语习得的,“老师使用,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孩子喂食勺,被迫死记硬背,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严重影响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和“习得”的定义和区分。第二语言应该是无意识的“习得”和“学习不刻意去”。因此,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自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恰恰反映了“自然”的习得的概念,让学生真正习得在语言环境。在两种语言习得在儿童功能基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语言参考的正迁移,母语的正迁移加强和不断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不同水平儿童二语习得的结论的灵活运用。这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的孩子两个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 Cummins,J.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hildren[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979,(49): 222-251.

[2]刘津开.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迁移[J].现代外语, 200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彩霞,徐秀华(2003).在生成活动中促成幼儿学习.《山东教育》,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