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培训总结范例6篇

嵌入式培训总结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95-03

一、引言

21世纪的经济社会正朝着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的方向迅猛发展,作为其中发展主体的现代企业对于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如何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认真审视的核心问题,也是在高校教育中全面推进和加快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于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完善和实施有效实践教学。现行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局限:共性趋同、培养目标定位偏高、针对性不强、适应(企业)能力差[1-3]。表现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难以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本职业务以及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本文将在分析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培养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总结设计出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丰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容上可概括为“理论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为辅助”的基本形式。在实施安排上属于较为典型的串列式布局(参见图1),即“前端实施理论教学,后端实施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在完成了理论教学任务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希望通过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则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因受到实习场地和实习时间的限制,通常是将学生集中在一两个企业中,在为期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实习,大多数同学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相似或相近,实训内容也基本相同,由于时间较短,参与的学生较多,企业难以提供全面细致的实习安排,学生也因此难以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业务流程、工作内容和操作技能。

三、对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

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前即完成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优点是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内容、运营模式在头脑中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和概念,易于理解和把握实习单位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操作技能。但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理论和实践教学容易脱节,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难以形成对该专业实践应用的认知,对学习兴趣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集中实践安排在后端且时间较短,学生不容易回顾和联系起已完成的专业课程内容,从而影响到实习效果。三是,集中安排实习,通常为一到两家企业,并且大多数学生参与的岗位较为单一,学生难以通过集中实践环节来掌握多项业务的实务技能,且无法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质来培养学生实务能力。四是,实习教师通常擅长的专业领域(理论和实务)较为局限,难以对同学实习期间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答。因此,传统的串列式实践教学培养方法,难以有效完成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满足和适应现代企业对于复合型、高层次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四、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总结设计及其应用

对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总结设计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实践教学的局限,有效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在于“两个层面的嵌入”,即理论教学中的实训嵌入、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嵌入。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步骤(参见图2):第一,建立课程群组,在每一课程群组中选择1~2门课程设置成为专业核心课程。这一做法是因为课程群组中的多数课程的实训内容存在较多相似,可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替代,进而防止重复安排,有效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第二,扩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时,将实训内容嵌入课程教学。现行的专业课程一般安排为48课时,基本为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扩大课时,将代表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到的基本的、典型的实务操作技能在课程中进行训练,这是第一层面的实践教学嵌入。第三,划分集中实践环节为两个关联的子过程,分阶段嵌入整个教学培养过程中,以取代传统的单一阶段实践教学安排,通过反复实训,有效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这是第二层面的实践教学嵌入。

通过实例进一步阐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应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首先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分组,构建“基础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课程群组,选择1~2门典型课程作为该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例如,选择“管理学原理”作为“基础企业管理”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参见表1)。编制教学实践计划,安排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实训的内容。根据初步实施的教学经验,专业核心课程安排80课时较为合理,其中48课时为理论教学,16课时为课堂实训,安排模拟教学、实验教学等内容,16课时为学生实际操作,安排问卷设计与发放、市场调查、企业调研等内容,将课程群组中要求涵盖的基础的、典型的实务技能在课堂中进行训练。此外,将实践教学划分为2个子过程,分两阶段嵌入整个培养过程(中段和末段),形成两阶段集中实践模式。

从目前初步实施的效果来看,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达成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较好地克服了传统串列式实践教学中实训与理论教学脱节的问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对学生进行实训,提升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理解和兴趣。第二,克服传统实践教学学时不足,学生短时间难以较好地把握实务技能的局限,通过“两层次+两阶段”的实践教学的嵌入安排,保证了学生的实训时间。第三,在专业核心课程与分阶段集中实训中引入企业导师,利用企业导师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和操作技能,有效弥补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使学生实训内容符合贴近现代企业需求,实训效果达到企业管理实践要求。

五、总结

实践教学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中亟待探索和改革的部分,关系到高校能否实现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目标。本文在分析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局限的基础上,总结设计了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从两个层面上将实践教学嵌入“课程教学”、“整体培养”过程,构建“两层面+两阶段”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嵌入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初步实施的效果显示,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有效提升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满足学生特质化要求,增强多专业技能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谢奉军,黄新建.论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3]唐时俊.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75).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155-03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的东南亚小国,却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与该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国的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与经济的联系更紧密。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国际现代化城市的进程,急需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为此,笔者试以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切入口,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嵌入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经验

(一)以市场需求确定专业设置及定位

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发展输送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新加坡职业教育是由贸易与工业部根据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负责规划,并由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专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根据实际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专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由贸易工业部、教育部、新加坡国立大学、全国职工总会的代表、经济发展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和国家工资局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分析产业结构调整、预测劳动力供求数量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规划,为各职业教育机构开设新学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对接企业的岗位要求

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要符合企业的用人规格,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十分重要。新加坡具体负责职业教育的工艺教育学院直属于教育部。该学院的理事会由政府、工会和企业界的三方代表组成,其中企业代表参与学院课程设计,确认课程内容,开发教材。学院每年都会定期探访企业,直接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追随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及时调整教育训练的重点和方向,避免了学校“闭门育人”。

(三)“教学工厂”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

学校与企业要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新加坡职业教育采取“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企业与学校联合建设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生产车间,由企业提供设备。教师与企业师傅按统一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同时,“教学工厂”也是企业对新员工或新客户进行技术培训的基地。教师与师傅根据培训项目的要求进行指导,真正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实质内涵。

(四)学业与就业对接

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学制为3年,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基础专业理论,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三年级学生依据自选专业方向进入企业“工业项目组”进行实际生产操作,毕业后在该企业就业。工艺教育学院学制则为2年,一年级学生在校学习基础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二年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生产操作,毕业后可留在该企业就业。

(五)专业师资注重职业经历与实际工作技能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其教育性质决定了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关职业技能。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师资采取严格的选拔、培养制度。一方面从企业中选聘具有10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并要求其每3年回原单位进行“充电”;另一方面重视在职教师的进修,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或到企业兼职等,要求专业教师每5年要到企业实习3个月,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嵌入式”是嵌入式系统的简称,来源于计算机领域,是指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中。引用“嵌入式”的概念,其目的是探索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课程师资等方面进行建设,达到结构合理、嵌入有效、效用明显。

(一)嵌入式的基本形态

嵌入是多元化的,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索,主要有内在多向嵌入式与外在双向嵌入式两种基本形式。

内在多向嵌入式 内在多向嵌入式是指在校内实施的通识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模块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学师资方面都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产生协同化的集聚效应。具体方法是:在进行通识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嵌入职业素养的文化教育,由教师任教与评价;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融入通识文化课程的内容,嵌入单项技能的实践环节,“教学做”一体化,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任教和评价;在专业实训课程模块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和评价。

外在双向嵌入式 外在双向嵌入式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外进行认识实习、见习和顶岗实习,用在校学习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应用,形成互为作用的一体化过程;二是指通过工作实践来检验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师资是否合理,并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企业用人规格,更符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求。

(二)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

所谓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工作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师资,通过工学交替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专业管理人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招收“三校生”与高中毕业生,依据“嵌入式”行为导向和生源的不同,确立了“二段式”与“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段式”培养模式 “二段式”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第一、第二学年在校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第三学年通过双向选择与企业签约,进行顶岗实习,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生源一半来自非自主招生,一半来自自主招生。非自主招生生源实施“二段式”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前二年按照校与企共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在学校的专业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在校内连锁门店实习基地接受技能培训,并参加岗位证书的认证,获得上岗资格。学生经过该段的在校学习,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就业指导,有了具体的就业目标,与指向性的企业进行签约,并在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顶岗实习。

“三段式”培养模式 自主招生生源实施“三段式”培养模式。第一段是学前体验,从3月入学报到至9月开学止。期间,学生参加各个连锁企业举办的企业文化讲座,在具有见习意向的企业进行学前体验,参加收银、理货和导购等工作。第二段在校学习,时间为第一、第二学年。期间,学生在校学习文化与专业知识,接受专业技能训练,养成职业基本素养。第三段是顶岗实习,时间为第三学年。学生与具有就业意向的企业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顶岗实习后直接为签约企业服务。该模式具有时间跨度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比“二段式”培养模式多出半年的学前体验活动,且学生在这期间具有重新选择企业的权力。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杜绝了学生选择企业就业的盲目性,也改变了企业单纯用人的简单做法,可从企业文化、人才战略、企业发展等高度进行参与。例如,企业为学校提供部分实训设备和实习基地,与学校共建大学生创业见习指导站;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与修满学分的学生提前签订劳动合同,对服务于本企业的学生将顶岗实习期计入工龄;在顶岗实习期间树立“实习生店长”、“实习生区经理”和“实习生创业”等典范,全方位引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

构建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在于形式,要注重内涵建设。

(一)课程体系要嵌入工作岗位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在对上海连锁企业的运营机制、工作岗位、操作流程和岗位要求等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分类、归纳,形成通识文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大模块架构,专业课程由连锁企业专家参与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对接连锁企业的工作岗位。如设置了店员操作实务、店长管理实务、区督导与区经理管理实务、连锁总部管理实务、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实务、连锁企业信息化管理实务等特色课程,衔接了连锁经营企业的工作岗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十分明确,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要嵌入工作岗位职责、要求与技能

具有岗位特征的专业核心课程应有连锁企业的部门经理、店长参与教材的编写,直接将连锁企业的工作岗位职责、岗位描述、操作流程、操作要求和职业技能等内容嵌入课程之中,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进行衔接,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

(三)课程教学要嵌入职场情境

高职学生不擅长学习抽象的概念、原理和逻辑思维的学科体系知识,而擅长形象思维、动手操作等感性活动。

专业课程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案例教学、实地参观、仿真模拟操作等情境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

(四)课程考核要嵌入岗位证书标准

目前,连锁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尚未健全,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开发双方认可的岗位证书。如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与统一超商(上海)便利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了店员、店长岗位证书标准,对通过考核达标的学生颁发由我校与统一超商(上海)便利有限公司共同签发的店员、店长岗位证书,作为该企业的上岗条件。

这种实践得到了其他连锁企业的认可,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五)课程师资要嵌入企业专家与能工巧匠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形成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为一体的多元结构,根据课程性质与教学课时的情况构成合理的专兼职比例。

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连锁企业的经理、能工巧匠,经教育理论培训后从事实务课程和实训实习课程的教学或指导,并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英.工学结合培养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6):197-199.

[2]范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23-25.

[3]于邢香,杨新春,窦中华,刘晓军.高职院校全流程实践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8-31.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3

【论文摘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国内外嵌入式系统在独立学院教育的现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本校开展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独立学院开展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

1.引言

目前,国内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独立学院极少,培养出的基于linux平台上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独立院校,特别是有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工科独立院校,应该尽早引入嵌入式系统的教育,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工作。

2.嵌入式系统简介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而是指小型、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3.国内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现状

国内教育界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大致分为三类:软件学院专业嵌入式教学;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教学;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嵌入式教学,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研讨从嵌入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嵌入式理论教学的开展、嵌入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嵌入式综合设计与学生工程实训等几方面展开。

4.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的探讨

综观国内外,长期以来都没有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专业的学科设置,从事该领域的研发人员都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例如自控、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由于知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嵌入式系统工程的要求,需要经过较长的再培训才能胜任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工作。嵌入式系统教育给传统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嵌入式系统工程(ese)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需要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过程,课程体系需要经历设计、发展、完善的过程。

通过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专家的探讨与学习,结合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资金非常缺乏,实验条件的局限,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积累和总结出关于嵌入式系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列举如下:

4.1 建立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嵌入式课程是近几年来建立的一门新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嵌入式的课牵扯面很广,包括研究生的课程、本科生的课程、技能课程的培训等。由于该课程与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容易教成短期培训,而作为一门课程要有自己的规律,不要把这个课程做成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技能培训,要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培养目标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实施方案。例如在我校,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师资力量等都不能满足直接建立一个嵌入式系统的专业,设想把嵌入式系统设定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主修方向,在低年级时开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让有意于此方向的学生打好基础,在本科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光注重应用,也要将清楚计算机本身的规律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发展嵌入式,有什么原理进行探讨,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我们特点的课程体系。

4.2 课程应该分层次

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层面应不同,有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重点大学、普通大学、独立学院等的分别,在授课时有所区别。在本学院推行这门课,考虑到针对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其他学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作为电子信息专业中的一个主修方向,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原理与应用的紧密结合且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在教材的选定上应该包括有关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linux或ubantu)、开发平台和应用,重点学习原理及相关应用。

4.3 主动去获得更多的支持

由于学校在技术、经验、资金等方面有很多的困难,所以应该主动寻求以获得更多的帮助,例如主动跟国内外相关公司索取资料、设备,要求一些技术支持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范围的各种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及到各知名企业进修,让教师深入了解技术发展。

4.4 可利用仿真软件、书籍内容辅助实验教学

如果让理论知识能让学生达到所见即所得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资金的缺乏,现成的实验板很昂贵,应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在skyeye、microwindows仿真环境下做实验,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板上面做实验,在实验之后再一起互相讨论。

4.5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交流

由于教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不熟悉,在教学中要自己一边学习一边讲课,应该充分利用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例如教学课件及背景资料都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教师和学生均可通过论坛交流。

4.6 全国高校大学生电子竞赛及行业相关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电子竞赛来深入了解和学习嵌入式系统。虽现在的电子竞赛还没有直接用到嵌入式系统,但是我们必须现在开始在思想上有所改变,主要是使学生多搞创新想法,而不仅仅是产品创新。

5.结语

嵌入式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的关键是怎样与现有专业学科融合,以及怎样进行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在嵌入式系统教育方面起步较早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嵌入式系统系,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和与国际技术接轨的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环境,目前,嵌入式系统系在我院本科生达到480人。独立学院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在教育上也比较落后,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嵌入式系统教育中去,为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忠梅.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8(11):5-37.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4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211工程”市属重点大学,对嵌入式系统领域的课程建设非常重视,2003年,计算机学院对专业的设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设置了嵌入式系统专业培养方向,调整后的体系结构学科部将以嵌入式体系结构作为教学的重点,2004年在01级本科生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课程。

嵌入式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和半导体微电子技术,针对实际应用系统需求,将相应的计算机直接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是对设计者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嵌入式系统”课程是本科生前三年基础课和专业课综合能力的延伸。

一、课程特色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嵌入式系统”课程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该课程将在2004级本科生中加大到2门课程,64学时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和60学时的“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1.与国际知名企业联手,提升课程新技术含量

IT领域的新技术发展令人应接不暇,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必然要面对这些新技术,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陈旧,就会加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周期;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接触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就会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地融入到社会实际中。为此,我们就要与这些国际知名的企业联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学习新技术的环境,同时也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这些新技术基本保持同步。

本课程在开设之初就得到了微软公司、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技术上、开发工具上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将微软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能够缩短学生毕业后角色转换的时间,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本课程还得到了Intel公司在硬件实验平台上的支持,使得学生们可以结合硬件平台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实际工程设计的流程。

本课程涉及目前嵌入式系统最为流行的两项新技术――Intel公司的XScale和Microsoft的Windows CE,本课程以Intel XScale应用处理机PXA255为硬件平台,讲述Windows CE操作系统定制、优化方法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手段、方法。

2.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以应用开发为主的课程,在应用开发部分要涉及到开发环境、开发工具的介绍,如果按照以往先在课堂讲授,再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易掌握,而且在实验之前还要再花费时间复习。于是,我们在去年尝试了将课堂转移到实验室,主讲教师边讲,学生边做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当同学们顺利地定制出第一个Windows CE操作系统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3.课程考核来于实践

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嵌入式系统”课程的考核成绩全部来自于实践环节,实验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60%。学生在完成实验基础上,完成指定题目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每年不断更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值依据题目难易程度而定。

4.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针对那些具有特点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与嵌入式系统相关的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04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英特尔杯)”中提交的以开发的作品“无线智能心血管监测诊断系统”首次参赛即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在“2005年微软嵌入式系统全球大学生挑战赛”,入围全球前30名,并参加了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举行的总决赛,获得“优胜奖”。由于在“微软嵌入式系统全球大学生挑战赛”中提交的作品“运动个人助理”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被微软公司推荐参加了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举办的“第六届计算机学会国际设计大赛(CSIDC)”。该项赛事是国际计算机界大学生的顶级赛事,我校代表队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进入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全球前10名(TOPTEN)总决赛,并获得优胜奖,这是中国大陆代表队首次进入该项国际计算机界顶级赛事的全球前10名总决赛,为国争了光。

学生们还参加了Altera公司举办的“Nios软核心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在2004年获得了优胜奖,2005年获得了“三 等奖”。

这些成绩表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国内外嵌入式系统教学方面,已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生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浓厚兴趣。

5.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

从事嵌入式系统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总计8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形成了老、中、青教学梯队。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知识结构合理。

在这支队伍中,多名教师从事过工业控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于嵌入式系统这门强调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他们可以将工程设计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们的实践。

二、实施办法

1.教学科研并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强调工程实践的课程,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参与到相关科研项目中,从项目中积累经验,以达到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环节的效果,目前,课程组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涉及到医疗仪器、数字社区和汽车电子等领域。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嵌入式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迅猛,以微软公司的Windows CE操作系统为例,基本上每2年推出一个新版本,2004年课程开设之初使用的Windows CE 4.2,2005年推出了Windows CE 5.0;明年将推出Windows CE 6.0,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跟踪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

3.加强竞赛基地建设

由于我们在前两年的学生嵌入式系统科技竞赛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学校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府专款建设项目中投资近60万元,建立了“嵌入式系统科技竞赛训练基地”。通过搭建一个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训练的基础平台,形成一个传、帮、带的梯队、达到“以点带面”的良性循环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争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再创佳绩,培养出社会急需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嵌入式系统安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86-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出[1],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实践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讲述理论模型,缺乏创新,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授课目标无法很好完成。为此,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目标

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内容涵盖了安全体系结构/协议、认证技术、病毒与恶意代码、网络入侵、入侵检测与防火墙、嵌入式系统安全等内容。课程顺应嵌入式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建立对嵌入式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全貌概览。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嵌入式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具体应对办法,独立学习与初步设计嵌入式系统安全方案,为今后应用嵌入式系统或从事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照顾到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逐步采取“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的方式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方法设计

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2],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W.B.Doham推广,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3]。应用到本课程中,在每个技术专题的讲解过程中,采用“知识点铺垫+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小组实训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试点教学。

四、实施方案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课程实际特点,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如在讲解网络攻击技术专题时,首先铺垫知识点。网络攻击分为三个阶段:预攻击、攻击、后攻击阶段。预攻击阶段要收集目标网络、目标主机的信息。如,获取网络拓扑结构、主机操作系统类别、开放端口和服务情况等。有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必须辅以实际案例。因此,课堂中为学生演示信息收集过程。通过网络命令ping、tracert/traceroute、nslookup,或网络登录截取banner信息等,推断目标网络和目标主机的基本信息。这些都是学生日常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中常接触的命令和操作过程,但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很少有人能够联想到这类操作可帮助黑客获取到如此重要的敏感信息。

完成了上述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接下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课堂中演示用实际工具,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软件,获得目标主机的系统漏洞和开放端口/服务情况。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从理论了解到实际操作,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老师可提出问题:“上述扫描工具的实施原理是什么?能否借助于之前学习过的网络知识、编程知识,自己设计实现一个类似的软件工具?”

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留在课后完成。但教师需为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给出具体任务。

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而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实训总结”,通常是以“作品展示+演说答辩”的形式进行。

五、评价准则

课程授课模式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准则也要做出适当调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新的综合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

由于课程特点,授课内容是以专题展开的,教学过程围绕项目进行,所以评价标准也以项目为单位。评价表的评分标准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充分考虑“案例分析、团队合作、新知识点理解、辩论/答辩”等阶段的学生表现,在评分过程中,教师评分和同学评分的比例也有所调整。该评价准则,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六、总结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中,结合课题特点,采取“知识点铺垫+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小组实训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种方式具有深刻的启发性,突出课程实践性特点,缩短了抽象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攀峰,张天宝.试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49-53.

[2]案例教学[EB/OL].[2015-11-10].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嵌入式人才;能力晋级阶梯;课程体系

1研究背景

嵌入式系统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嵌入到产品或设备中,以实现功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它既是相关产品设备的智能核心,也是这些产品设备实现创新和增值的关键。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覆盖了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工业控制、通讯网络、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社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嵌入式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少高校近年在IT类专业中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或设置了嵌入式专业方向,但大多只是在传统的IT类课程基础上增设一些嵌入式课程,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如果从嵌入式应用开发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可以说开设了很多与现实脱节、与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培养无关的课程,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2-4]。因此,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提高嵌入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嵌入式人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为了拓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从2002年开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建设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并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从2006年开始,为了适应中山市及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我们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为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方向,确定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计算机工程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掌握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开发方法和工具环境,接受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严格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明晰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梳理嵌入式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单元、基本技能、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比较符合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2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内涵和培养目标

嵌入式系统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面向应用,嵌入式系统是通过嵌入到具体的产品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的;二是软硬件结合,可以说任何嵌入式系统都是软硬件协同设计的结果[5]。这就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应用型嵌入式人才提出了特别的内涵要求。

在知识结构方面,除了通识教育所涉及的公共基础知识、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知识外,应用型嵌入式人才还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比较系统的嵌入式系统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行业领域知识。

对于应用型嵌入式人才,能力结构涉及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核心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即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获取嵌入式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嵌入式应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即具有较强的软硬件设计、调试能力及嵌入式系统运行维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即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技术创新能力,即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产品开发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即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硬件制作和调试能力以及软硬件工具平台应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即学生应初步具备嵌入式项目开发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素质结构涉及品德、人文、身心、专业四个方面。首先企业用人品德为先,因此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其次应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第三应当身心健康,具有一定抗挫折能力;最后,学生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内涵的分析,我们确定嵌入式人才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具有嵌入式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上手快,能实战,后劲足”的高素质应用型嵌入式人才。

3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体系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真正实现。课程体系设计不只是简单考虑开设哪些课程,还应该重点关注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处理好课程板块之间、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板块与和课程板块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衔接,为学生的能力进阶提供一个合理的学习路径[1,6]。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遵循了如下几个原则:

1) 适当保持计算机专业特色,从“系统”出发,在强调嵌入式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同时,适当侧重于嵌入式软件开发。

国内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开设了嵌入式相关的专业方向,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侧重点不同,他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电子工程专业主要侧重嵌入式硬件设计,自动化专业侧重自动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计算机专业则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更侧重软/硬件的协同工作,将计算机核心课程和嵌入式专业方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设置了嵌入式专业方向。所以,我们是在保留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嵌入式特点,通过对相关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和更新,适当强化相关硬件课程,引入嵌入式相关课程来构建嵌入式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2) 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构建符合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能力晋级阶梯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我们将以学科体系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置,即认真分析企业对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嵌入式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单元、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符合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能力晋级阶梯的课程体系和学习路径。大一阶段注重科学基础训练(主要包括通识教育、专业认识和编程训练),大二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训练(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大三阶段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嵌入式专业技能和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大四阶段注重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培养)[6]。

符合能力晋级阶梯原则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得嵌入式课程体系的所有课程都是以能力培养为基本出发点,前后衔接紧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

3) 围绕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构建以“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层次上,我们将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层、综合设计层和应用创新层。基础层主要包括相关课程(如程序设计、模拟电路、数字逻辑设计、单片机及其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基础等)的课内实验,主要目的在于课程知识的巩固。综合设计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相关课程的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二是里程碑式的综合实践课程,即在能力培养主线上设置一些里程牌,并通过综合性实践课程培养学生阶段性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创新层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设计、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主要通过创新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和毕业设计完成。

从阶段上来看,我们将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功底和基本的硬件制作和调试能力,第二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第三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综合应用开发能力、软硬件协同设计思想和工程素养[6]。

4) 关注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使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与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保持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首先,将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培养目标分解细化到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使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实践环节与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保持一致,前后课程之间保持有机衔接。其次,通过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

4课程体系的具体设计

4.1总体设计

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体系分成三个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是围绕着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设计的。

4.2学科基础课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设置了嵌入式专业方向。所以,我们在课程体系的学科基础课程中基本保留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软件工程等。考虑到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并重的特点,我们适当强化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这两门电路课程。

针对嵌入式特点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对这些学科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更新。

程序设计基础既是很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基础,也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自信。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处理方法是淡化语法细节,强调学生程序设计逻辑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嵌入式软件开发特点,对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引入嵌入式C相关的教学内容。

在数据结构中,教师将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经常用到的内容(如内存动态分配和释放、栈、队列、串、查找算法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述,而对于在嵌入式应用开发中较少用到的内容(树、图等),只作简单介绍。

模拟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这两门电路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具有比较丰富的嵌入式硬件开发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不受老教材的束缚,教师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用的内容讲通讲透,过时无用的内容坚决舍弃,并在相关章节讲授中联系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做好铺垫性教学。同时,我们站在一个嵌入式应用开发工程师角度讲授相关电路知识,着重它们的工程应用,而适当简化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很多高校的嵌入式专业方向都开设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但是,我们通过实践发现,这门课程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同时,由于在后续的课程设计、课外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甚至今后的工作中都很难用到它们,这些内容即使学了也很容易忘记。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取消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门课程。

4.3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设置的课程包括Linux软件开发基础、单片机及其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

设置单片机及其应用开发课程,除了用它替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以外,我们还期望从单片机这一相对简单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入手,让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为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两门电路课程加深认识,为部分对硬件感兴趣学生的后续发展做好铺垫。我校的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采用自主设计AVR单片机实验开发平台,而没有采用传统的51单片机,主要是考虑教学与学生今后的应用相衔接,同时便于开发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

嵌入式系统基础可以看成是嵌入式专业方向登堂入室的课程,是正式跨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该门课程主要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ARM7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ARM硬件结构和接口、接口电路与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等。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选择ARM7作为嵌入式处理的主要介绍对象,因为相对ARM9来说,ARM7的体系结构、接口相对简单,学生容易把握,也易于与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嵌入式最小系统设计相衔接。我们将这门课程的教学重心放在嵌入式处理接口的理解和应用上,让学生容易入手并能够动手应用,而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过于抽象的概念和比较复杂的内核东西,学起来困难,又动不了手。同时采取一种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基础的基础上,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思想,掌握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技术。该门课程既关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内核实现思想,同时也更加关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即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 C/OS-Ⅱ为主,原因是 C/OS-II麻雀虽小,却五脏基本全(微内核);通过其开放源码,学生可以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的基本思想,把前面学到的操作系统抽象概念具体化;可以学习实时系统的一些编程技巧; C/OS-II已经移植到嵌入式实验平台上,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以与原来的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很好衔接;在一些中低端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教师在该课程中引入文件系统和GUI,强化学生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软件设计能力。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课程进一步凸显该专业方向的计算机特色,让学生掌握基于嵌入式Linux软件的开发方法和技巧,真正培养学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

4.4专业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课程模块,便于学生根据兴趣和就业取向选修,如信息终端软件开发课程模块、硬件设计和驱动开发课程模块等。信息终端软件开发课程模块包括.Net程序设计、J2ME架构软件开发、WinCE嵌入式软件开发、移动设备应用软件开发;硬件设计和驱动开发课程模块包括电子线路硬件设计、嵌入式驱动应用开发、EDA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网络协议及应用等。另外,我们会根据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选修课程。

4.5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重要。我们在加大实验实践学时,强化实验实践环节的同时,注意有机整合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按照“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的思想,设计比较合理的嵌入式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将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设计及其应用课程的实验独立出来,并加大实验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硬件实践动手能力。

2) 对于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除了有课内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外,还设置一些专门的专业实践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数字逻辑设计及其应用之后开设数字系统设计,利用我们自主开发的基于FPGA的数字逻辑设计教学与开发平台,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数字设计的主流器件和EDA数字系统设计重要工具,引入数字逻辑的最新内容和设计理念,开展一些创新性课程设计,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则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嵌入式系统基础,我们除了在课程内完成GPIO、串口、定时器等相关基础实验外,还设置了嵌入式系统进阶实验这一单列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GPRS、CanBus、SD卡读写、以太网、USB等一些嵌入式系统进阶实验,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开发能力。

3) 在能力培养主线上设置一些里程牌,并引入一些综合型实践课程(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之后设置程序设计综合实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编程功底;在学习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线路设计工具等课程之后设置嵌入式工程实践,培养学生基本的硬件制作和调试能力;在学习完单片机及其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基础等课程之后设置嵌入式最小系统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在学习完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WinCE嵌入式软件开发等课程之后设置嵌入式系统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综合应用开发能力、软硬件协同设计思想和工程素养。

同时,我们还通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参与嵌入式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新实验室,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实现从自主实验嵌入式工程实践小型科研课题研究开发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的创新教育全过程,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5结语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嵌入式暂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供借鉴。本文在深入分析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基础上,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构建了符合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人才能力晋级阶梯的课程体系和“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该课程体系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本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不少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就职于产品技术开发管理岗位。同时,他们在一些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一项,“ZLG杯”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两项、优胜奖三项等。

当然,嵌入式系统会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嵌入式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同时,随着我们和企业嵌入式开发人员、高校嵌入式教学人员交流的深入,我们对嵌入式人才内涵的认识也将越来越深,相应地,嵌入式课程体系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义德,汤书森,张北斗,等.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4(8):23-25.

[2] JIANG Linying, LI Dancheng, ZHU Zhijia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Embedded[J]. 计算机教育,2010(9):2-5.

[3] HUANG Ming, LIU Zhen, LIANG Xu,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lex Embedded Software Training Model[J].计算机教育,2010(9):6-9.

[4] 俸皓. 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30):29-31.

[5] 周立功,王祖麟,陈明计,等.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63-190.

[6] 罗嗣海,周立功,王祖麟. 新型校企合作培养零适应期应用型人才探讨(以江西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为例)[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2):57-60.

Design of Embedded Curriculum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LI Wensheng, MA Zheng, FU Yu, DENG Chunjian

(Zhongsh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52840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