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范例6篇

三家分晋范文1

2015年,地图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BAT三家分晋,二是百度、高德两大巨头占据整个市场近八成份额,形成双寡头局面。并且,有意思的是,两家在战略层面却背道而驰——一个专注O2O,一个专注LBS。而除此之外,车联网、互联网+交通的大势也正在给各个玩家指引新的赛道,谷歌入华、搜狗腾讯地图或合并这两大变量也在给棋局中加入诸多不确定因素。

所以,虽说行业看似大局已定,但随着新技术、新趋势乃至新对手的到来,整个市场其实依旧暗潮汹涌。春秋虽去,战国来临,这是在线地图行业暂时宁静的2015年,也是加速分化的2016年。

风云2015

2015年,在线地图行业是BAT轮番唱戏的舞台,BAT三家通过资本、并购、技术对这个曾经不热门的行业进行了战略性的重构,也奠定了今天整个地图行业的竞争格局。

1、BAT三家分晋,地图各归其主

对于地图行业而言,2014年是三家分晋的起点,阿里并购高德之后,高德成为阿里100%的全资子公司;搜狗地图和腾讯地图成为腾讯在地图领域的左膀右臂,腾讯甚至还深入到地图行业后端,成为四维图新的股东,在全球市场上与其共进退;百度的亲儿子百度地图则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百度各种资源的注入,整个地图行业实质上已经由BAT三家所垄断。

2015年,三家之间的界限更为明确,整个市场格局也更为明了。高德地图发力LBS的深耕,百度地图专注O2O的连接,腾讯则是在满足社交定位的同时,潜心发力车联网和导航市场。曾经血雨腥风的地图市场迎来了难得相对安静的一年。

2、百度高德争霸,两雄背道而驰

虽说地图市场由BAT垄断,实质上,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已经形成了百度、高德两雄争霸的格局。根据国内第三方咨询机构比达咨询的《2015年第3季度中国移动端地图/导航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第3季度活跃用户市场份额中,高德地图以39.0%居首位,百度地图以37.8%位列第二,同时搜狗地图和腾讯地图则以8.6%和7.4%分列三、四位。

显然,虽然高德、百度之间只有2%的差距,却反映了两家2015年各自战略的不同结果——据国内移动互联网数据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高德地图的MAU增长迅猛,仅在iOS端,2015年秋季高德地图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了190.3%,全平台月度活跃用户数增长达134.4%,而百度地图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增长只有90%。

不难理解,过去一年,百度将O2O作为连接的重点,而高德则把专注LBS作为发力的重心。一个把地图作为O2O布局“穿针引线”的流量入口,一个把地图作为出行服务的工具打造。而因为目标不同,百度方面自然会对产品服务方面有所懈怠,而高德方面自然会对产品服务精益求精。

3、车联网悄然崛起,BAT接连发声

2015年,BAT在车联网的市场竞争中同样你争我斗,各有千秋,各自呈现了独特的优势。

百度地图CarLife落地全新途胜,高德提出“一个高德,一云多屏”战略,腾讯入股四维图新,提出“第四屏”概念,BAT接连在车联网领域全面布局。百度启动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中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乃至车联网的方案,显得大胆科幻;阿里则是正在构建YunOS操作系统为核心,高德导航为承载,阿里通信以及阿里云计算为后盾的解决方案,更为脚踏实地;腾讯则是注重打造汽车娱乐平台,地图作为承载汽车微信平台、腾讯视频、腾讯游戏的支点而存在。

4、“互联网+”交通时代呼之欲出

BAT的接连入场车联网其实与如今“互联网+”交通的大概念密切相关,随着滴滴快的等互联网交通模式合法化,“互联网+”交通的模式正在逐渐得到政府层面的认可,一场关于“智慧出行”的部级战略正在呼之欲出。

马化腾面对“互联网+”交通的机遇显得非常有决心,今年在公开场合,马化腾曾表示,腾讯在互联网+交通领域内的布局不会松手,“过江龙再强,也打不过地头蛇,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今年9月,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便于腾讯签署协议,开展从“云端”到“服务”合作,加快推进上海智慧交通建设。

高德地图则先是联合北京、广州等8个城市的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共同推出“高德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再是联合微博推出“V交通”服务平台,从而依托高德的交通大数据云,为相关交通机构提供交通信息分析和服务。不仅如此,其每个季度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不仅提供给交管局等政府部门,更通过媒体不断发声,影响颇大。以至于其建立的“交警平台”,不断有各地交警入驻,都与其建立比较深入的合作关系。

百度地图则是提出了“百度交通云”的概念,融合了LB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深度合作。百度交通云使用百度位置大数据提供可视化和分析技术,参与交通规划决策,也得到了不少地方政府的认可。

5、地图产品正在娱乐化和个性化

除了技术和市场层面的竞争之外,各家地图其实在产品表征层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与以往只追求精准、可靠不同,整个地图正在面临一场娱乐化和个性化的革命。

从2014年9月23日台湾明星林志玲,坐在副驾驶座上,以真人语音导航的方式,指挥着俞永福将迈凯轮超级跑车开上了中国电影导演中心会舞台开始,地图行业的娱乐化和个性化便不断前行。

而在前不久的锤子T2会上,锤子科技001号员工朱萧木甚至向观众透露,未来可能将会有罗永浩导航语音包,当时现场观众欢呼雀跃,网上反响也是一片好评。由此可见,地图产品的娱乐化和个性化正在受到受众的欢迎。

实际上,如今各家的语音包的都在不断丰富完善,高德在拿下林志玲和郭德纲之后,又新增了周星星等语音包,而百度则是新增李彦宏、鹿晗等人的语音包。过往严肃的地图导航在今天显得越来越富有生机和活力,也更具娱乐色彩。

变幻2016

在五大变化的构建下,2015年虽说地图行业大格局已然初定,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变化和趋势正在给2016年甚至更长远的3—5年带来更为深远的变化。短期内高德、百度两雄可以笑傲江湖,长期来看,市场变量依旧不少。

1、百度高德双寡头局面将持续

目前,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双方掌握了市场八成份额,在市场上的增长动力明显,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短时间内暂无对手可以超越。

艾媒咨询也分析认为,目前国内手机地图应用市场格局仍被高德与百度两大巨头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同时,两者的领先优势有所加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双雄局面将持续。

2、谷歌入华或将带来谷歌地图

高德、百度并非高枕无忧,2015年来,谷歌入华声音不断,Google Play等产品否将会回归成为行业内一直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而在讨论声音中,谷歌地图同样是回归中国市场的热门候选人之一。

由于谷歌一直以来不作恶的信条以及在极客群体中不俗的口碑,以及谷歌地图良好的体验,谷歌地图一直拥有诸多拥趸。Google的全球策略是保障服务在各个国家都能用,靠品牌和全球生态系统背书,若能入华,其实可能将给国内地图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但对地图APP而言,Google要在国内建立地图信息更新系统不说政策上难以通过,人力配置也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谷歌地图在国外好用,是建立在国外地图数据丰富更新及时的基础上的,谷歌地图进入中国,一样要用高德或者是四维图新的数据,所以目前谷歌地图将带来怎样的变量依旧疑点重重。

3、腾讯地图与搜狗地图可能合并

除了谷歌地图这一个变量以外,腾讯同样也是变量因素。当年SOSO被整体划入到搜狗之后,由于街景地图的差异化,腾讯地图作为优质资产,依然被保留下来。

搜狗地图和腾讯地图目前虽然相对式微,但两者加在一起依旧握有接近20%的市场份额。面对当今市场的竞争形势,不排除腾讯地图与搜狗地图合并的情况。考虑到滴滴倒向腾讯之后直接内置腾讯地图,若再重现某个高频应用内置腾讯地图的情况,恐有冲击之力。

4、车联网将成2016年重头戏

谷歌、腾讯在应用端的变量虽说值得注意,但应用端营收甚微,其实依旧不是真正未来的战场所在,真正的战场在于车联网和“互联网+”交通的市场竞争。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将有60%的汽车配备车联网技术,到2018年车联网所占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在面对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BAT布局车联网的目的不在于从中盈利,而是为了抢夺分发入口这个先机。开发车联网的产品,是为了争夺越来越庞大的汽车用户,将其作为未来小额贷款、商城、数据库等领域增长的潜在市场空间,这是BAT拓展车联网的意义,他们是要建立一个生态链。

2015年这一年时间内,BAT在互联网上的战略渐趋明朗,各家都在构建软硬件一体化的立体式产品结构,车联网注定要成为BAT巨头争夺的主战场。无论是百度的车联网系统“Carlife”,还是高德的“一个高德,一云多屏”战略还是腾讯所谓的“第四屏”战略,都显得雄心勃勃。

车联网竞赛中,地图数据是一大制胜关键。而在这一领域中,恰恰是高德和四维图新的天下。四维图新在车载导航市场素来表现不俗,高德地图也在数据采集领域持续发力,增长自身技术、数据底蕴。

5、互联网+交通将重塑市场格局

除了车联网以外,也将重塑地图市场的格局。随着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互联网+”交通正在成为解决拥堵问题的一剂良药。BAT三家在“互联网+”交通领域的持续发力也正在推动诸多技术运用走向成熟。

随着“互联网+”交通的概念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BAT三家如何争夺这个庞大的市场成为了地图行业真正最具决定因素的问题。“互联网+”交通的核心还在在于数据,哪家地图数据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最强,谁将取得最大的市场优势。

三家分晋范文2

三晋的说法是来自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晋国被分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春秋末年,曾经非常强大的晋国大权旁落,朝政被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大夫把持,他们都有自己的武装和地盘,相互攻击,其中范氏和中行氏因为实力较弱,最早被打败,剩下的四家中,智氏的势力最大当时,智家的大夫叫智伯瑶,他想吞并其它各家,一统晋国。智伯瑶便找借口提出各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交给公家,其它三家大夫都知道这是智伯瑶借助晋候的名义来侵占土地,但是魏氏、韩氏不愿得罪智伯瑶就答应了,而赵襄子却不愿交出土地。智伯瑶便以此为借口,胁迫魏氏和韩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内),危在旦夕。就在此危难紧急之时,赵襄子派出门客张孟谈与韩、魏两家秘密联络,意图说服两家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当时本来就在犹豫,对智伯瑶非常不满,也知道这样下去自己也要被智伯瑶消灭,因此就同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伯瑶。后来,智伯瑶被三家联军杀死,其土地被三家平分,实力最强的智伯瑶却因为自己的霸道,反而被赵、魏、韩彻底击败。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因为韩、赵、魏都是从晋国分立出的国家,所以习惯上被称为“三晋”。分裂的晋国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秦国东进的更多机会。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历史上曾有两个都城。早在魏赵韩三家分晋的时候,相对于韩国和赵国,魏国获得了经济基础较好的河东地区,就是今天的晋西南一带,都城为安邑(今山西夏县北)。安邑,主要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对于安邑来说,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三国,虽然最后都迁都到别的地区了。但是,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这出自晋国的三个诸侯国,都在今山西省一带定都过。而这,无疑也是山西省被称为“三晋之地”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

(来源:文章屋网 )

三家分晋范文3

关键词:晋商文化;创业

晋商文化有着数百年的辉煌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商业经营理念。学习晋商文化,汲取晋商文化的成功经验,将晋商文化融入创业当中,对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晋商文化的形成及内涵

(一)明朝时期晋商文化的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食盐获利巨大,一直实行政府专卖体制。明朝洪武四年(1371)实施开中制(开中法),允许商民输粮草到边塞供给军队,政府给予商民盐引(贩盐凭证)。便利的地理条件,形成了早期的晋商,使得山西商人成为“开中制”实施之后最大的获益者。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实施折色法,开放北部边疆贸易,将运送边塞的粮棉实物改变为银两交纳,才可获得贩买食盐的特权。晋商失去了低成本运输实物的优势,及时实施转型,如下表所示:

项目折色法实施之前折色法实施之后

经营范围北部边塞地区北部边塞和内地

经营业务主要为粮、盐、棉多业经营

组织形式独资经营朋合为帮的经营形式

在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和顺应时事的转型,使晋商成为明朝中后期资本最雄厚的商人,其经营范围已经是“半天下”了。

(二)清朝时期晋商文化的发展概况。清朝入关之后,长城不再是边塞的阻碍,晋商及时抓住机遇发展旅蒙贸易。太谷王家和祁县张家、史家的“大盛魁”商号是当时最大的旅蒙商号。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这,俱得过界往来,并许其贸易互市”。雍正三年(1725年),中俄签订《布连基条约》,朝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的签订使恰克图变成中俄的贸易商埠,晋商借这一契机发展旅俄贸易,把中国的茶叶远销俄国,并在恰克图广设商号。鼎盛时期,晋商在恰克图有100多家专营茶叶的商号,其中长裕川是开设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茶庄之一。乾隆年间,祁县乔家开设复盛公商号,几乎垄断了包头的商贸和金融业。嘉庆至道光年间,农民起义不断,现银运输时遭抢劫,平遥李家掌柜雷覆泰开设中国首家票号日升昌,从事资金及个人私银的汇兑、存放等金融业务,创造了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的伟业。清朝末年,时局动荡,鸦片侵蚀,晋商逐渐没落直至衰亡。

(三)晋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几百年的发展使晋商形成了独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随着岁月的积淀,独有的晋商文化得以形成和传承。

首先,晋商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开中制的实施,晋商利用地理优势把握先机,经营盐业,获利巨大;折色法实施之后,晋商审时度势,及时由外商转为内商扩大经营;清兵入关之后,及时抓住机遇开展旅蒙贸易;《恰克图条约》签订之后,积极进行对俄贸易,获利巨大;为满足汇兑的需要,创设了晋商票号。每一次政策的变革,晋商都能够把握机遇,走在变革的最前沿,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支撑着晋商的发展和壮大。

其次,晋商坚忍不拔的刚毅精神。能经得起惨败的考验,“买树梢”是风险极大的买卖,有一次,乔家的广盛公在包头的“买树梢”生意失败,濒临破产,幸有同仁相助,才渡过难关。之后,乔家用三年的时间还清旧债,才有了新的起步。支撑他们的并不是财产,而是不服输的精神信念。晋商的贩茶之路,从福建武夷山买进茶叶,到北方边塞中俄边境恰克图贩卖,全程长达4500公里,路途艰难,穿越茫茫戈壁,期间野兽、强盗经常出没,如果没有刚毅的精神和不服输的信念是不可能完成的。

再者,诚信为先的商业道德也是晋商得以传承的重要品质。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对商号内部,晋商奉行“用乡不用亲”的原则,“财东”信任“掌柜”把经营权全部委托给掌柜,“掌柜”信任“伙计”在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内有自己的决策权。在经营活动中,晋商以义取利,诚信经营,从不缺斤短两,欠别人的钱,在期限之内必定如数归还。诚信经营的理念,为晋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信誉保证,造就了许多百年品牌。

最后,家族式的组织结构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在晋商乔家创始者乔贵发的主持下,乔全德、乔全义和乔全美三兄弟共同努力,使其在仓头的商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三儿子乔全美最为能干,接班人乔致庸创造了乔家的全盛时期,而乔全德和乔全义两门由于经营不善都衰败了。家族式组织结构淘汰了能力差的家庭,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同时,晋商重视家规家风,重视学业学风,这种文化的传承也是晋商家族能够几代甚至十几代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晋商文化的管理学价值

晋商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所蕴含管理学思想丰富,通过对晋商发展历史的梳理,从管理学的角度探究晋商文化给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一)组织严密。晋商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按照职能进行划分,晋商企业设有管帐、管信、跑街等职能部门,每个部门有严格的业务要求。并对有着严格的请假制度,准许三年回乡探亲一次,如遇喜事丧事等,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严格的组织制度,使得伙计能够各司其职,精进各自的业务,便于管理。

(二)善于协作。晋商即山西商人,主要是以山西为纽带,把山西商人团结在一起,便形成了山西的商业联盟,他们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一起把生意越做越大。这样的群体观念演变成了会馆文化。晋商在全国许多地方建立了会馆。会馆文化体现了山西人的群体观念,能够团结在以集一起,以集体力量来共同面对商业上的困难。有团队精神,全国各地的山西商人都相互帮助,才能互利共赢。

(三)职业经理人。晋商实行“财东”与“掌柜”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制度。一般人认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是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权责明确的企业治理模式。掌柜们对外代表商号从事商业活动,对内行使经理的职权。“财东”不参与商号的经营,只有在结账时行使权力,不能以商号的名义在外活动。

(四)市场敏感。以对俄贸易为例,根据伊・斯拉德科夫斯基所著的《俄罗斯人与中国商业经济关系史(沙俄时代)》中,中国(晋商处于垄断地位)输入俄国的货物清单可以看出,从1895年到1914年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价格的虽然有所下降,但是销量却增加了1.47倍。输入的商品品种逐渐增多,由主要以茶叶、毛皮、皮革、蚕丝为主要交易商品,逐渐扩大到肉、蛋、小麦、玉米等,逐渐发展为多业经营。其中蛋、小麦、玉米的输入量增加的尤为明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金融的市场逐渐成为新的需求,山西商人又一次敏锐的抓住市场导向,开设汇兑钱庄、票庄,经营存放款业务,达到了晋商的鼎盛时期。正是有力的把握了市场的导向,通过细分市场,找准产品的目标和定位,晋商才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最终足迹遍布天下。由此可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引导着晋商发展方向的变化。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

[2] 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三家分晋范文4

魏晋儒学是什么?《新论》认为,儒学的学术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这两重角色之间是一种互相借助,同时又相互排斥的关系,两重角色互相纠葛了近400年,从而引发出儒学在两汉以降的第三重角色——文化传统。儒学作为文化传统,成为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永远的背景和底色。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儒学并不是学术思想、官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这三者的简单相加,它是兼三重角色于一身,而三者又非独立、静止,而是纠缠难解、互动激荡的关系。

学界在魏晋儒学的衰落还是强盛的问题上,长期存在对立的观点。持衰落观的理由是,此时期儒学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名法道等家兴起;持强盛观的理由是,此时期儒家礼教较两汉远盛。究竟应该怎样理解魏晋儒学的衰落或强盛呢?《新论》所提出的“三重角色说”为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论》认为魏晋儒学的衰落与发展是交织共存的。汉末以降,儒学独尊局面被打破,诸子学派重新活跃起来。名、法先后崛起,互相结盟,在构成对儒家挑战的同时,又分别走向与儒学的融合。以政治思想的嬗变来看,先是名法和名教思想形成,然后是名教与名法的斗争与融合,最终形成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吸收了名家的礼法思想(王肃在礼法政治思想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魏晋礼学的兴起主要有两个源头,一是面对汉末流弊(名实相乖、法治松弛、政治思想僵化等),儒家在应战中,因为礼兼具教化、规范与可检验的特点,最终成为将儒、法、名三者融合的中介;二是在汉末流弊的刺激下,儒家调动自身固有资源以应对流弊的结果。此外,亦有魏晋时期重整礼制的现实需要等,共同汇聚而流为魏晋礼学的兴盛。

两汉将儒学官方意识形态化,对儒学能够占据中国文化传统的主体地位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以两汉的奠定期为参照,《新论》揭示了魏晋儒学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首先,魏晋是奠定期后儒学三重角色互动期的起点。魏晋以降至民国前,中国儒学史嬗变的主线之一就是儒学以文化传统的身份,对其作为学术思想与官方意识形态两重角色的涵摄与支撑,以及反过来,儒学作为学术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对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的扩充和夯实作用。其次,魏晋是儒学奠定期后的第一个变化期。从文化史的视野来看,魏晋儒学中诸多与两汉不同的历史现象,都是魏晋人应对时代转换的产物,其实是一种历史断裂中的连续。这个变化期启示我们,中国儒学史是在高低起伏、分流转合中变迁着。

三家分晋范文5

翻阅着手头的资料,我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阵阵历史文化的涟漪。赵盾对于我来说不算陌生,因为他的缘故,才使中外戏剧舞台有了一出千古悲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的悲剧没有发生在他身上,但起因却在他那里。

公元前579年,也就是晋景公十七年,晋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其时,赵朔是晋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朝执掌国政,兄弟赵同、赵括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共同侍奉晋景公。晋景公喜欢游猎饮酒,疏于过问国事,这便与忠心为国的赵氏家庭发生了矛盾。此时,奸臣屠岸贾得宠了,他当了司寇,掌握了晋国的宰杀大权。晋景公和屠岸贾一拍即合,当下议定翦灭赵族。

要灭除赵氏家族,总该有个罪名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屠岸贾找到的罪名是“赵盾弑君”。说的是晋襄公逝前将世子托付给了赵盾,他兢兢业业,总理朝政,支撑了晋国,也延续了晋国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但是,晋灵公却是个顽劣之徒。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这么写他:“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意思是晋灵公长大了,奢侈腐化,大兴土木,他站在楼台上用弹弓射打路人。路人抱头鼠窜,他则狂浪大笑。

赵盾只得出面奏请君主改过,晋灵公非但不听,而且产生了怨恨,就想把这位碍手碍脚的大臣杀掉!

晋灵公选了个刺客去杀赵盾。趁天色未明,刺客翻墙而过,潜藏进下宫中,也就是赵盾府里。天色未亮,就见赵家庭堂灯光通明,家人已在预备车马,赵盾早已穿好朝服,端坐阅卷,只待天亮上朝议事。刺客不忍杀他,碰死在院中的一棵大槐树上了。

没有刺死赵盾,晋灵公当然不甘就此罢休。他竟然想出个杀人不用刀的毒计。他仿照赵盾的模样绑缚了一个草人,在草人的胸腹中放上了新鲜的肉,训练一只恶犬上前扑咬草人,挖开腹肚便吃到了肉。这一日赵盾上朝,恶犬猛窜过来。见他与那草人相仿,就直扑而来。眼看转眼功夫赵盾就有杀身之祸,危险极了!多亏一位武士仗义相救,杀了恶犬,保护赵盾逃出宫来。都城待不下去了,赵盾只好潜逃到边塞小村。时间不长,赵盾的从弟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才被迎回宫中,继续总理朝政,并且立了新君晋成公。

屠岸贾以“赵盾弑君”为由要翦灭赵族,显然不是得力的罪名。此时,赵盾早死了,赵盾拥立的晋成公也死了,晋景公在位也17年了。隔了这么长时间,再清算历史陈账,而且让他的后代承担罪过怎么也说不过去。大臣韩厥头一个站出来反对。可惜反对也是枉然,晋景公同意了,大臣怎么挡得住?阻挡不成,韩厥赶紧来到赵家,将这个密谋透露给赵朔,劝他赶紧逃出躲避灾祸。岂料赵朔不逃,他认为父亲已担了弑君的恶名,要是自己逃走名声更坏,竟然甘愿去死!好在赵朔还想为赵家留下点骨血,好在他的夫人身怀有孕,好在夫人又是晋成公的女儿,当即同韩厥商定让夫人躲进宫去生产,请韩厥庇佑孤儿成人。若真生个男儿,就叫赵武,好为赵家报仇雪恨。

第二天,屠岸贾率兵包围了赵家,赵族老小,没有一人逃过了血光之灾。据说,尸横堂户,血浸庭阶,惨不忍睹。多少年后司马迁也不堪回首这触目惊心的灾难,只一笔带过:“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还算赵家有幸,赵朔夫人庄姬生了个男孩,对外谎称是个女儿,已经死了。屠岸贾哪里会轻易相信,只恨不能斩草除根,在宫中没有搜到,便通令悬赏,检举孤儿者,重赏千金;知情不报者,与窝藏者同罪,一旦查出,斩杀全家。孤儿闹得都城中人心惶惶。

最为惶恐不安的是赵家的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他们都不愿赵家这么灭族,密聚一室商量救助孤儿的办法。程婴愿意为救助孤儿献出自家的婴儿,公孙杵臼则乐意舍生成仁。当然,要从宫中救出孤儿,还离不开韩厥。

密谋成计,程婴前去告发,屠岸贾立即让他带路前往首阳山搜捕。孤儿被屠岸贾摔死了,公孙杵臼也被乱棍打死。屠岸贾长出一口气,松心了。

岂知,这个孤儿是程婴的儿子,而这真正的孤儿此时趁着宫中松懈被韩厥带了出来。

之后,程婴携带孤儿赵武远离闹市,躲进了荒山。15年后,趁晋景公生病,韩厥奏说是因为灭除立过大功的家族所致。晋景公猛然醒悟,准许赵武还朝继承赵家祖爵。孤儿赵武还朝后,得到晋景公的同意,攻灭了屠岸贾一家。

这就是名扬中外的《赵氏孤儿》。我熟悉这个戏剧,熟悉这段历史,但不知道这慷慨悲壮的故事就发生在临汾辖域的襄汾!我急切地想做一次历史文化的探访。

次日,骄阳当空,热风裹身,我已站在东汾阳村了。新到任的襄汾县代县长张金凤陪同我来到村门东口,这里耸着一块碑石,上刻“晋上大夫赵宣子故里”的大字,村中老者赵祖鼎先生介绍,从刀刻之法看,这像是一尊唐代碑石。看完碑石,走向村门,古旧的门楼虽然只剩下门洞了,但额上的大字仍然十分清晰:赵宣孟故里。我们知道,赵宣子和赵宣孟都是赵盾去世后的谥号。这些文物和遗址说明,东汾阳就是赵盾的故里。

看罢东汾阳的西门楼,以及被日本鬼子焚烧后的赵家祠堂遗址,我们来到了西汾阳。穿村而过,来到村南。广阔的田野上隆起了几个葱绿的土丘,一座土丘前高耸着一座碑楼,迈步而前,仔细观看,正是赵盾故墓。在他的墓侧,是他父亲赵衰的墓冢。站在这些坟丘之间,不由人心生诸多感慨。赵盾之所以成为晋国重臣,是因为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赵衰之所以成为晋国重臣,是因为他的智慧成就了重耳。在重耳逃国的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抛家弃舍,相伴重耳流离失所19年啊!归国后,重耳继位,成为后世子孙敬仰的春秋霸主晋文公,那其中也渗透了他的智慧心血呀!赵家,在晋国历史上,在晋国兴盛上,写下过光彩照人的一笔。或许正是这样,在蒙受血光之灾的险要关头,会有人出来舍子换孤,舍身救孤,才为赵家留下一根孤苗。

不,应该说是一棵参天大树!穿过历史的云烟,我凭眺赵武的足迹。这个赵武没有辜负众人的厚望。据《左传》记载,他辅佐晋国继续称霸,两次会合诸侯,三次会合大夫,使齐国、狄人归服,华夏东方安宁,而且还平定了秦国造成的动乱。可以说,他无愧于赵氏门庭,又光大了晋国霸业。

踏着坟丘的芳草,环顾四周的田地,收过麦子的地里留着金色的麦茬,而旁边的畦垅蓬勃着秋庄稼的嫩绿。在无边的绿意间,我看到几个朦胧的村庄。问及村人,每一个都带有赵字:赵雄、赵豹、北赵、南赵、大赵、小赵,当然还有这些村庄簇拥的镇子――赵康。很显然,足下的土地曾经是赵氏家族的封地。

无数个赵字凝聚一起,形成合力,促使我的思绪跨越千载,追忆史事。我的思绪锁定在三家分晋了。分晋的关键则发轫于赵家。其时,赵家今非昔比,土地早就扩张出了今襄汾故地,向北到了晋阳,向东到了邯郸。晋阳已成为他们的辖域的一个重要城市。赵家虽大,相对于智伯家就要逊色了,因为智伯主持着国家大政。衰弱的晋哀公大权旁落,任由智伯摆布。智伯摆布得了君主,当然不把卿大夫放在眼中,于是就出个歪点子向各家讨要土地。魏桓子给了,韩康子给了,到赵襄子这儿却碰了钉子。智伯便动员魏、韩两家一起包围了赵家的晋阳城。赵家人缘很好,城中百姓同仇敌忾,英勇抗击,弄得他们围城三年没法攻破。这时候,智伯生出个恶主意,决晋水以灌晋阳,城中大水三尺,百姓悬釜为炊,却没一人抱怨。危难时刻赵襄子派谋士张孟谈潜出城去劝说韩、魏两家,既然晋水能灌晋阳城,那么平水岂不是可以灌平阳,汾水岂不是可以灌安邑?平阳是韩家的主要城市,安邑是魏家的主要城市,两家幡然猛醒,与赵家同心协力消灭了智伯。在历史上这就是三家分晋的起点,也是战国时期的开始,一部《资治通鉴》正是从这里写起的。

三家分晋后,晋国由一个国家分为韩、赵、魏三个国家,而且,都是忝列战国七雄的强国。赵国将晋阳作为都城,辐射周边,向外拓展,67年后将都城迁到了邯郸。《山西通史大事编年》一书记载:公元前386年,即赵敬侯赵章元年,“本年赵国开始以邯郸为国都。”又过了61年,赵武灵王继位,他大胆进行改革,推行胡服骑射,更是让赵国以强盛彪炳史册。

回眸那久远的辉煌,注目身边的村落,我止不住又一次回味起司马迁的《史记》来,《史记》中《赵世家第十三》系统记述了赵家立业建国的史实:赵家的先祖可以追溯到为周穆王驾车的造父,可以追溯到弃周幽王而去的叔带,但由于叔带到了晋国,事奉晋文侯,才使赵氏在这里落地生根。生根就要发芽,发芽就要长大,尽管其中有狂风暴雨的摧折,赵氏孤儿几乎夭折,赵家几乎断代,然而,毕竟天不灭赵,赵武又撑起一片绿荫,这片绿荫逐渐增大,才有了三家分晋的赵国。此时,一个意念突然形成了:赵盾故里,东汾阳,以及周边的赵姓村落,这里不正是赵氏家族的发祥之地吗?这里不正是赵国的源头吗?古人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想想下宫之难的腥风血雨,想想赵氏孤儿的千秋悲歌,那燕赵的悲壮之士莫不是从这里散落出去的种籽?

三家分晋范文6

关键词:三维;烛之武;秦师退;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78-02

《烛之武退秦师》的中心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而使之退兵。说辞虽仅125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宕,极富语言艺术的魅力,是高超的、经典的外交语言艺术的典范。下面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秦伯),而使之退兵的原文。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这段辞约而义丰、话短而情深的游说之词,从现在、过去、未来的“三维”时空间角度对秦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忆之以史,示之以害,最终让秦晋利益联盟解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留下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下面将具体分析之。

现在:秦国毫不利己,专门利晋

(一)动之以情:坦言郑国危如累卵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这句是大实话,但充满大智慧,是烛之武今夜游说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就当时的国际形势看,郑国非常弱小,现在又面临秦晋两大强国的联合攻击,郑国的国破家亡是不会有任何悬念的。烛之武的大智慧就在于“实话实说”所产生的效果。这样说至少可有以下效果:第一,直面惨淡的国情,让秦伯产生烛之武说话真实可信的感觉,以后的话,就可能更会让秦伯相信;第二,杀人不过头点地,灭国不过已知亡,有可能让秦伯产生对郑国的同情心理,前两点,都可以说是一种感情投资;第三,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可能让郑国获得逃生的机会,从而,完成今天的历史使命。烛之武,一上来首先打出的是一张“悲情”牌。他要用悲情的“眼泪”首先赚得秦伯的同情;有了这种同情,后面的所有的游说手段才有可能产生效果。所以,秦国参与晋国围郑是为不必!

(二)晓之以理:以利为轴心,展开解构秦晋联盟的多重攻势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史记·货殖列传》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方哲人有云:“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烛之武在动之以情后,又晓之以理,这个“理”就是“利益”;烛之武以利益为核心,多层次展开对秦晋利益集团的解构。这段话又分四个层次,及四个“理”。

第一个“理”:亡郑,无益于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态度之端正,令秦伯感动。如果亡郑对秦国有好处,我们郑国就自行了断了,哪里还用得着秦伯您老人家千里迢迢的奔波呢。第二个“理”:您的愿望的实现,没有现实基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在秦郑之间还隔着一个大国,这就是晋国。如果秦国想在这场国际干预中获得土地的利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谁让这种利益成为泡影的,正是您现在的利益共同体——晋国。第三个“理”:邻厚君薄,秦之大患。“邻之厚,君之薄也”,为人火中取栗没有好处倒也罢了,现在是对自己的国家战略会产生重大的阻碍作用。在这场国际冲突中,晋国是最大的受益者,秦郑两国都将是受害者。所不同的是,郑国被秦晋利益联盟所害,而秦国是被自己的利益联盟的另一方所害,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被朋友买了,还要替人家数钱”。对秦国来讲,这不仅是损害了国家的战略利益,而且是给国家智商蒙羞。从大的国家利益的角度看,潜在对手的力量增长,相对来说,自己的力量就在削弱。此消彼长,长远的讲,秦国在国际大格局中,吃亏就太大了。第四个“理”:舍郑,对秦国有大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前面从三个方面谈“亡郑”之害,这里谈“舍郑”之益。谈“亡郑”之害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让秦伯“舍郑”才是此次“夜缒而出。见秦伯”的目的,才是郑国的国家利益。四个理,其实就是一个理:国家利益!所以,秦国参与晋国围郑是为不该!

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仇”

通过讲现在,讲利益,秦伯退兵的可能性已经浮现,但,还很不坚定。为了坚定秦伯退兵的决心,烛之武再出一招:忆之以史,揭开秦伯的伤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这说的正是秦伯(秦穆公)本人的事:当年正是秦伯派兵护送晋惠公回的国,这是有恩于晋国。晋惠公当时答应要用“焦、瑕”两座城池作为对秦国有恩于晋国的回报。然而,结果是:晋惠公一踏上自己的国土,就命令晋国人在过境上修筑防御工事,以防秦国人入侵。所以秦国参与晋国围郑是为不值!

烛之武搬出这段秦晋之间的这段不痛快历史,是要揭开当年秦穆公被晋国所欺骗的伤疤,唤醒秦穆公的痛苦回忆,增加秦穆公对晋国的不信任感。触摸历史,自己被晋国国君所欺骗;看看现在,自己又即将被晋文公所骗(如果与晋国一起攻打晋国的话):新欺旧骗、新仇旧恨缠绕在一起,历史与现实的伤痛交织在一起,秦晋的利益联盟必将会土崩瓦解!

将来:展望未来,晋国将是秦国最大的潜在威胁

上一篇爱国名言

下一篇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