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范例6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范文1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怎样教,才能让孩子真正形成这种能力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写人记事文章抓要素

一提到写人记事的文章,很多老师自然就想到借助“六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六要素”?如何借助“六要素”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案例一】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问,学生答。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一个假日。)地点?(面包店。)主要人物有哪些?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3.引导学生把以上内容穿连起来,就完成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板块明晰文章抓小标题

对于教材中板块比较明晰的文章,像《将相和》一课,又该如何概括文章内容呢?

【案例二】《将相和》

1.学生自读课文后,出示三组词语,要求学生结合每组词语说说这些人物给了你什么印象。

秦 王 允诺 绝口不提 侮辱 理屈

蔺相如 勇敢 机智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廉 颇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2.学生读词,谈人物。

3.老师总结并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个小故事,找到起始段落尝试列出小标题。

4.讨论15自然段的归属问题,并说出理由。

5.用横线画出每一个故事的结局,再谈故事之间的联系。

6.可以结合小标题或者结合每一个故事的结局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案例二看似检查预习字词,却为后面体会人物性格做好了铺垫;人物性格的充分感悟,为“找起始段,列小标题”做好了充分准备;小标题的总结,又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好了充分铺垫。如此环环相扣的教学,不仅是一次疏通文章脉络的训练,更是一次“教阅读”的实践。这样的阅读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脉络,又教给了孩子逻辑思考的方法。

三、总分总文章抓中心句

对于总分总式的课文,其主要内容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我们是直接告诉学生中心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教给学生如何找中心句并感悟其作用呢?

下面以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讲一讲我是如何做的。

1.质疑课题,寻找“富饶”的根据。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答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在黑板的上中下位置贴出以下物产图片:

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海鸟,鸟蛋,鸟粪……

3.走进大海,探寻“富饶”。

出示描写“珊瑚、海参、龙虾”的句子。

在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想象:海底还会有什么物产?它们会做些什么?

出示描写鱼的句子,读句子并想象说话,充分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

4.回顾以上所学,总结并板书:物产丰富。

5.学生自学五、六两段,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

6.讲读第二自然段,用不同颜色的词语与色块相对应,体现海面的“五光十色”,感受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

7.结合三、四、五、六段,引导学生建立思维联系,形成“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的整体概念。

8.学生回读课文第一段,寻找其中的奥妙。

至此,学生轻松发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一句话原来概括了课文的所有内容。此时,再告诉学生这种句子的名字――中心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范文2

习作内容:我们向同学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现在就来写一写。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如果不想写去过的地方,写想去的地方也可以。

习作指导:1.下笔前好好思考:自己去过的地方不少,哪一处最有特点、最吸引人?2.第二步:选好地方了,怎样定题目呢?快速浏览一下第六单元介绍景点的课文题目:《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怎么样,有感觉了吗?3.小诀窍:课文是学习写作的好范例—《富饶的西沙群岛》重点围绕“富饶”介绍了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重点围绕“美丽”介绍了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重点围绕“繁华、美丽”介绍了香港。你准备重点围绕什么特点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4.难点突破:怎样把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还是来向课文取经吧!想想,以下写作顺序分别是哪一课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春—夏—秋—冬;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除了按顺序写景点,还要争取用上平时积累的写景好词佳句哦。如果再像课文一样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就更棒了!

习作展示:

江寺公园位于萧山城厢街道萧绍路上,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个美丽的地方。

走进公园大门,的香气迎面扑来。一朵朵的竞相开放,芬芳迷人。六根汉白玉柱子,耸立在大门口,就像六位英勇的士兵守卫着公园。门口的中央有一个大花坛,里面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紫的、白的……多得数不清。

再走进去,是一个大大的莲花台,它就像一个“方向快捷点”,可以通向四面八方。台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两条相互缠绕的龙,有朵朵莲花,还有一只单脚独立的仙鹤,真是美丽无比。

绕过莲花台,眼前就是一座巨大的石拱桥,名叫“咏柳桥”。咏柳桥旁种着好几棵高大的杨柳。一棵棵杨柳抚摸着它那绿色的秀发,把湖面当成了镜子,倒映出自己美丽的身影。

下了桥,淙淙的流水声就钻入你的耳朵,把你引到了假山跟前。假山上有一条美丽的瀑布,瀑布敲打着一块块石头,就像弹起了一曲优美的乐章。

走过瀑布,便可以看到一个亭子,名叫“香泉亭”。香泉亭由红色的柱子和灰色的亭顶组成,中间还有一口古井,从古井往下望去,下面一片漆黑,还有许多蜘蛛网。不过,古井已经被封闭起来,不必担心会掉下去。

江寺公园处处都是美景,我爱我们的江寺公园。

点金石: 从孙艺榕同学的这篇写景佳作中,很容易看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 《颐和园》 的“影子”,学以致用真是好!题目《美丽的江寺公园》 凸显了文眼“美丽”,整篇文章也重点围绕“美丽”来介绍江寺公园。为了把景点介绍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小作者仿照 《颐和园》 “移步换景”的写法,利用过渡句有序换段,一段介绍一处景点。随着她的生花妙笔,花坛—莲花台—咏柳桥—瀑布—香泉亭等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我们仿佛跟随一位小导游饱览了“江寺公园”的美丽景色。 (江梅)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范文3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学;组织者;辅导者;合作者;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网络在学校的逐渐普及,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 网络环境下教学教师是组织者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名教师,不但应该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应该在挖掘学生潜力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怎么教,更注重怎么学,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交互式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交互式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把交互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学生获取信息已不仅仅依靠教师,它可通过网络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量,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潜能,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应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把“信息”转化为“知识”,把“智能”转化为“智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网上资源的作用,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象、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素材,将它们组织起来,做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网络课件。用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我在制作《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个课件时,为了体现西沙群岛秀丽的风景,我在网上搜集了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为了展示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光十色”我搜集了具有不同颜色的海水风光图片,为了描写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飞虎鱼”、“气鼓鱼”和海滩上的“贝壳”、“乌龟蛋”以及岛上的鸟和鸟蛋,我也搜集了相关的图片,然后将它们作成FLASH动画配上课文朗读,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动的、真实的西沙群岛展显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如临其景,在游玩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内容。由此看出网络环境下教学,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体现出教师作为组织者的重要作用。

2. 网络环境下教学教师是辅导者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

这里仍旧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来说明,本课件主要包括课文导读、自学反馈、详析课文、课外阅读、积累运用、网上交流等主要部分。它以丰富生动地表现西沙群岛风光美丽、物产富饶的视频与图像资源库,创设出符合教学目的与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启发式学习情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地位,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则始终充当导游指导角色,组织参与、帮助学生快乐、高效地建构知识意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教师的任务不是把学生带到规定去的地方,而是把学生引领到选择去的地方。教师导游员的职责是全面组织、全面引导、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帮助。其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由“激情导入—情境感知—自主建构—效果评价”四个基本环节(要素)组成。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基于课件中图、文、声、像的多媒体信息的精彩表达,把学生引入到教师为《富饶的西沙群岛》所创设的知识信息殿堂。学生多种感官感知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与表达的多媒体情境,在学生协作与独立学习环境里,教师精讲启迪、设疑解难,从而帮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主动操练、创造性地建构知识意义。学生多种感官全面感知、自主建构,学得轻松自如、学得“乐而忘返”。

当然,教师角度的转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和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必须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成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每一环节若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3. 网络环境下教学教师是合作者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被描述成一种孤独的角色,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总是以中心的形式出现,由于其地位和身份的差异使其与学生有隔膜,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网络环境下教学,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唯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限的知识,一方面又利用网络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促进对已有知识的巩固。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沟通,和谐了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提高接受效率。比如我在讲授《单冷型窗式空调器》这堂课时,积极的参与进去,和学生合作,创造条件和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情感、产生情趣和需要、形成开放系统。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故障的方法,我让学生首先在网上论坛列出自己所见过的空调故障,然后指导他们根据空调器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分析自己所见的故障现象与空调器的那一部分有关,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分析直到答案统一。再次,让他们根据各部分的作用分析损坏后出现的故障现象,这样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交互过程中,掌握了空调器常见的故障以及分析故障的方法。融洽了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所以,网络环境下教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主题,提出不同问题,大家分头获取信息,找出答案的过程。

4. 网络环境下教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建设一支优良、精干、 高效,适合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认识,做到以下几点:

4.1 转变观念。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认识都总有一个过程,要使自己接受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加强宣传和学习,了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我们开展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完成跨世纪的教育变革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现代化教育,谁把握了信息科学技术,谁就把握来未来教育,谁就能在未来信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4.2 角色转化意识到位。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旧的教育方式, 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具体讲,就是教师由“权威者”转变为“合作者”和“指导者”,将学生从“吸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4.3 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意识,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差,而且由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信息分散等因素,造成信息吸收困难。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效应。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范文4

一、新课导入要引人入胜

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新课导入关系到学生能够否将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因此,在新课讲解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研读,对新课导入的形式进行新颖设置,使其更加引人入胜,使学生的激情和兴趣被激发的同时,提高新课讲解的效果。

1、悬念导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求知心理得以形成,促进其积极思考。比如:在学习《我坐上了飞船》的时候,教师在板书“飞船”后,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假如让你们坐上飞船,你们猜测下可以看到什么呢?”在学生积极讨论的时候,告诉学生:“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教材文本的研读。

2、故事导入。小学生正是爱听故事的时候,因此,教师可以将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且充满趣味的故事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比如:在学习《称象》的时候,可以这样导入:“从前,在某国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孩,在没有大型电子称,没有先进仪器的时代,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硕大的大象重量很快就称了出来,你们想知道是怎么称的吗?学习今天的课文就能找到答案。”

3、联系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同一知识点或相同类型的文章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作为联系点,使之在建立联系中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高教学成效。比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时候,可以这样联系《美丽的小兴安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还记得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兴安岭的美丽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描述其富饶的。”

4、表演导入。小学生正是表演欲旺盛的年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其性格特点利用学生的表演将其带入教材文本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掩耳盗铃》的时候,可以挑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中使其看到体会文章的真谛。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选取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范文5

一、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景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而多媒体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现象,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把西沙群岛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种类繁多的鱼群,漫天飞舞的鸟类。学生面对着这可见可感的画面走进了作家的心灵,他们感到西沙群岛不但景色迷人,而且物产丰富。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些生动的画面上,他们兴致高昂,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突破重、难点。

电化教学手段以其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既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重、难点。课文中一些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多媒体的介入,变得好理解多了。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恰当的电教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的使用技巧,以便使多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准确的把握、理解教材内容。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作者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随着小船移动,光线越来越暗,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体会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朝他挤压过来,从而突破了重、难点,体会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三、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在激感方面,多媒体电化教学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圆明园毁灭前后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带着“为什么前后的景象有着这样的天壤之别?”的问号来读课文,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从而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去建设最富强、最美好的祖国的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范文6

克里特岛与希腊半岛南端隔海相望,是爱琴海域最大的岛屿。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屿,也是一个充满神话浪漫色彩的岛屿。这里是众神之王宙斯的诞生地,传说岛上的迪克特山洞就是仙女们抚养宙斯的地方:这里是宙斯和欧罗巴公主伊娥相亲相爱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他们生下了岛上的第一批统治者――米诺斯和他的兄弟们;这里也是传说中伟大的能工巧匠代达鲁斯创造奇迹的地方,米诺斯“迷宫”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也带给他痛失爱子的悲伤。一直流传至今的米诺怪牛的故事更是激发了无数人对克里特王宫的向往。

考古史上的传奇人物施里曼在成功发掘特洛伊和迈锡尼后,对荷马史诗中多次描绘过的克呈特岛很是神往,曾多次前往考察,企图解开有关米诺斯和迷宫的谜团,但最终未能如愿,抱憾辞世。数年后,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勋爵弥补了施里曼的遗憾。凭借自己丰富的历史考古知识和天才的推断,伊文思执著地相信爱琴海地区一定存在过一种比迈锡尼文明更为古老的文明。

1894年春天,伊文思第一次踏上了令他心驰神往、如痴如醉的克里特岛,岛上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古代雕刻印石和一些残存的宫殿遗迹使他愈发坚信克里特的地下埋藏着考古学上的重大秘密。在1900年春寒料峭的时节,伊文思终于开始了他期盼已久的发掘工作。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湮没数千年的爱琴文明立即迸发出它难以遮掩的璀璨光芒。

根据希腊神话克里特岛米诺斯王的传说,伊文思把这一克里特文明命名为米诺斯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进入青铜时代。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也是岛上各个城市国家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位于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遗址气势宏大,集中代表了米诺斯文明的杰出成就。整个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各个宫室和长廊都画有瑰丽多姿的壁画,为该岛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克里特文明的繁盛程度令世界震惊不已。精美的彩绘陶器与发达的航海业是米诺斯文明最值得一提的特色。以卡尔马瑞斯式瓶为代表的彩陶器物,薄如蛋壳,瓶面绘有鲜亮的动植物图案,生动逼真,式样秀美,堪称古代陶艺之最。发达的造船业使得克里特的商站和殖民点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部可达罗德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最西端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米诺斯人以其强大的海军舰只,建立了爱琴海地区的霸权,对其控制下的地区派遣官吏,征收贡赋,掠夺奴隶。但与此同时,克里特人也把辉煌的亚洲文明传到了野蛮的欧洲内地。经济的强盛和贸易的发达促使克里特创造了欧洲地区最早的线形文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