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保站人才工作计划范例6篇

防保站人才工作计划

防保站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

关 键 词 养路机械;施工;安全卡控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141-02

大型养路机械清筛施工,进度快、质量好、对运输影响小,已被全路大修施工广泛采用,包神铁路公司于2009年~2010年两年对包神171km正线实施了大型养路机械清筛施工,这也是包神铁路第一次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大修施工,笔者作为包神公司的现场代表,参与组织了这次清筛工作。

大型养路机械清筛施工,具有作业机械多,作业单位多,作业人员多的特点,必须精心组织,严密卡控,才能保证施工作业的作业安全和行车安全。

1精心准备,为清筛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1.1成立施工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公司必须成立施工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组织的具体事宜,领导小组要有主管运输的副总挂帅,成员应有工程、运输、安监、调度等部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各相关单位也要成立配合施工的领导小组,负责施工配合事宜。这样有利于施工的组织,有利于施工各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配合各方全力做好配合工作、有利于协调调度指挥、施工、施工配合各方的关系,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及行车安全。

1.2严格设计方案的审核与技术交底

要组织有关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审核要特别注意平纵断面的变化引发的配合工作量及道碴的补充量,要避免大起大抬。方案审核通过后,设计单位要会同施工、设备管理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技术交底。

1.3组织好施工协调会

在施工前,施工领导小组负责人要及时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工程管理、运输组织、安监、设备管理、施工配合等单位施工协调会议。

施工单位要针对所涉及的施工项目提出具体的配合及排干要求。会议要对施工计划做出安排,对施工配合、排干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具体的施工组织拿出方案,要确定现场组织协调人员,各单位要有领导负责现场配合工作,会议要形成纪要。

1.4签订安全协议

施工前,施工单位要按照《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与设备管理单位、行车组织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协议对施工作业的具体内容,影响范围、双方应遵循的而技术标准、安全卡控措施,双方安全责任划分做出具体明确。

1.5做好排干工作

钢轨头部外侧1.4m、枕下400mm范围内的相关设备,要在清筛实施前排干,设计有落道降坡时要加上落道降坡的量。施工单位必须对配合单位的排干情况进行检查。

1.6无缝线路应力放散

无缝线路地段,作业轨温超过锁定轨温 10℃以上或锁定轨温准确时,必须进行应力放散。

1.7严密施工计划

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协调会的确定的指导计划,编制施工月度计划,月度计划必须经施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的施工计划审定会批准,日计划必须严格执行批准后的月度计划并经工程、运输等部门审核批准后下达。

施工日计划执行前一日18:00前必须由施工单位经批准的计划通知相关设备管理及施工配合单位。

2科学组织 严格卡控施工过程的每一个流程

大型养路机械清筛施工主要工作必须在天窗点内进行,作业要求多台机械协调作业,要求各个环节严格遵照作业标准程序,要求行车组织、施工、配合各单位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施工作业的人身、作业、行车安全,才能保证不对行车构成影响。同时,也要做好天窗点外的作业。

只有科学组织,严密卡控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才能有效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1 严格履行施工手续

施工作业前,施工负责人应确认已做好一切准备,施工配合单位已到场,于施工前40分钟,由施工负责人(或驻站联络员)在车站《行车设备施工登记薄》内登记,通过车站值班员向列车调度员申请施工,车站值班员应及时与列车调度员联系,由列车调度员向有关车站和单位施工调度命令。

月度施工、维修计划中,应明确施工、维修主体单位及配合单位。施工、维修作业时,应由作业主体单位牵头,提前通知配合单位。

登记单位不全,车站不予签认同意施工。

施工单位、配合单位均应销记签字,销记签字单位不全,车站不予签认申请开通。

线路提速应有设备管理单位签字确认。

2.2 做好施工防护工作

2.2.1施工防护

1)上线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未设好防护,人员严禁上道(提速区段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封闭网内)。遇有望条件不良区段,必须根据望条件增设中间防护员;

2)防护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确认防护备品齐全有效,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驻站联络员必须慢行前40分钟到达车站进行运统-46登记;

3)不同施工项目的负责人按规定由不低于相应职务的人员担当。防护的设置与撤除由施工负责人决定;

4)施工负责人、现场防护员和驻站联络员要保持不间断联系(3min~5min),现场防护员在防护过程中,不得中断望。如发生联系中断,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组织人员机具下道(封锁施工按调度命令执行);

5)施工负责人接到施工命令后,通知防护员接收命令并复述,防护员按标准设置防护,施工负责人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2.2 不同速度下作业项目

1)常速时不设驻站联络员,设现场防护员的作业项目:线路调查、线路巡查及路肩上抬排轨枕、硫磺锚固、平整路肩、清理污土(不跨邻线)、补充刷新线路标志;

2)常速时设驻站联络员、远端防护员及现场防护员的作业项目:推平碴肩(常速大于120km/h时,在封锁点内进行),跨邻线清理污土;

3)慢行60km/h时的作业项目:线路巡养、清筛边坡、车站清理污土;

4)慢行45km/h时的作业项目:拆铺道口松卸扣件、拆除调高垫片、开挖导槽、整理道床、整正几何尺寸、人工清筛、线路排干(不含隐蔽障碍物);

5)封锁线路时的作业项目:无缝线路应力放散、线路清筛、单独和成段更换轨枕、线路抢修、抬运笨重路料机具、推运小型机具(含平车推运机具、跨线清理污土)。

2.3 隔离网开口及材料堆放

1)隔离网开口处统一悬挂“非施工人员严禁入内”的标识,在隔离网开口处设专人看守,施工人员进入后立即封闭。严禁翻越隔离网。施工完毕后原状恢复,若当日无法恢复,开口处必须设专人24小时看守;

2)施工机具材料必须集中存放,严禁侵限并派专人看守。

2.4开挖导槽作业

1)开挖导槽必须在封锁点前的慢行时间内进行;

2)允许松动相邻两根轨枕扩大间距,将道床挖至清筛深度,来车前必须使用枕木头进行支垫加固,并确保相邻两侧枕底道砟不松动;

3)导槽开挖位置严禁设在钢轨焊缝、接头、钢轨伤损处;

4)开挖时,禁止使用起道机起道。

2.5各种作业车作业

1)清筛机作业

(1)安装导槽前,必须确认邻线无列车通过,方准安装;

(2)收机口必须避开钢轨焊缝、钢轨接头、伤轨处所,并备足道碴。

2)捣固车作业

(1)捣固车作业时,车后人员必须与车辆保持5m以上安全距离;收、放夯拍器时,人员必须离开其下落位置,以防碰伤;动车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先鸣笛后作业;

(2)桥梁道碴厚度不足150mm时,严禁捣固作业。

3)配碴车作业

(1)线间距小于4.4m的双线区段,严禁邻线一侧使用侧梨;

(2)凡遇接触网拉线或支柱及信号机等设备时,必须设专人持标示杆在地面指挥。

4)稳定车作业

在桥梁上和线路水平严重不良地段严禁进行稳定作业。

2.6严把线路开通、提速关,加强线路巡养工作

1)线路开通后应限速

两捣一稳作业,第一列35km/h,第二列60 km/h,第三列80km/h,24h后恢复正常;三捣两稳作业,第一列60 km/h,第二列80 km/h,第三列120 km/h,24 h后恢复正常;

五捣三稳程序,第一列80 km/h,第二列120 km/h,其后恢复正常(速度≤120 km/h线路80 km/h,24h后恢复正常)。

2)线路开通后要选配专门的作业组,在线路上不断地检查养护,并要做好巡养记录。巡养组换班时要交清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并签字确认;

3)线路开通及阶梯提速前,施工单位及设备管理单位要共同对设备质量进行检查,确认达到放行列车及提速条件并签字确认后开通、提速。

2.7抓好人身安全

施工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每日作业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提示,作业中要搞好防护工作,监督防护员落实作业标准化,每一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来车时人员下道及时,必要加强标准化作业的检查,强化作业人员自控、互控、他控机制的有效落实,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3.1做好安全预想,制定应对措施

每一次施工作业前,施工负责人要召集全体作业人员,召开安全预想会,针对作业项目、人员状况、作业条件、使用机械、作业环境等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3.2落实作业包保责任制,加强施工检查监控与考核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具体项目多、参与人员多、机械多,既有封锁点内的作业,又有封锁点外的作业,作业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明确每一个项目、每一台机械的作业负责人,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施工各个环节的检查、监控、考核,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制才能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保证作业安全。

3.3开好总结分析会,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坚持施工日总结分析制度,总结分析会要由施工领导小组确定的现场组织协调人员主持,施工、配合各个单位参加。会议要对当日施工进行总结,及时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预防措施并抓好落实。

防保站人才工作计划范文2

第一章现状分析

一、成果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卫生事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常见传染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下降,传染病病因死亡顺位已由建国初期的首位,下降至2002年的第16位,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六、七十年代的6000-7000/10万下降到2002年的620.39/10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区现已建成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医疗保健网络,拥有各类医疗保健机构321所,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基本得到了保障,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2002年全区人均期望寿命为76.38岁,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国家水平。

二、公共卫生体系现状

㈠医疗卫生资源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21个,其中市属医院4所(三院、四院、七院、铁路疗养院、),民营医院1所(新世纪医院)。

区卫生局下属12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区人民医院、区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防治站及7所地区医院。共有在职职工675人,其中干部610人,工勤人员65人。610名干部人员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4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41名),管理人员26人。

全区有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275名。

全区有54个村级卫生所,在职工作人员205名,其中本村人员172人,外聘医疗技术人员33人。

全区现有厂矿医疗机构54所,集个体医疗机构182所。

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80万居民的医疗卫生、卫生监督、预防保健、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

全区预防保健工作主要由卫生局下属的12所医疗卫生保健机构、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部(街道防治站)和54个村级卫生所承担。

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由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组成。

1、区级预防机构概况

区级机构有区疾控中心、区卫生防治站、区妇幼保健院。共有预防保健工作人员18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名。学历构成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2名(占11.70%),大专学历83名(占44.15%),高中及中专学历71名(占37.77%)。职称构成为高级职称12名(占6.38%),中级职称32名(占17.02%),初级职称107名(占56.91%),无职称人员37名(占19.68%)。

2、镇(街道)级预防保健机构

镇(街道)级预防保健机构设在地区医院的预防保健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部(街道防治站)。

7所地区医院现有预防保健工作人员26名(应配置40名),人员缺口率达35%。

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部配备工作人员50名,人员配备基本上满足工作的需要。

3、村级预防保健工作

村级的预防保健工作由54个村级卫生所承担。主要承担本村的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传染病管理等工作,配备兼职预防保健工作人员87名,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公共卫生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应当看到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暴露出许多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公共卫生建设没有完全实行镇(街道)、村(社区)属地化管理,各类应急医疗救治、预防控制等应急队伍的组建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共同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氛围。

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比较差,传染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尽管我区采取了一系列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发病流行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能力比较差,传染病发病率仍相对较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预防保健专业队伍的人员数量和素质都无法满足实际开展工作的需要,另外设备陈旧、经费不足也是制约的主要因素。

三是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不够。由于我区行政区域较大,城乡交错,行业单位众多(近1.5万家),加之区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监督执法工具等(如车辆、取证工具等),致使对辖区的行业单位监督检查频次不足,执法力度不强。

第二章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为宗旨,坚持依法、科学、符合实际、保证效益的原则,坚持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为目标,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实现建设任务。

二、建设目标

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基本建成适合国情、区情,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全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应对重大传染病、新发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建设原则

㈠依法办事,科学决策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遵循《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认真总结我国、我区多年来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防治经验,使决策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

㈡平战结合,统筹兼顾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平时要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保持预防保健机构的正常运行状态,充分发挥预防保健投资的效益和潜能,全面做好各项预防保健工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和卫生监督的设施以及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所需物资的储备,定期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和技术培训,提高战时应急能力,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有备无患,打有准备之仗。

㈢科学建设,坚持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和卫生监督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等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和装备。各级各类预防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设计、配置合理,仪器设备装备能满足实际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

㈣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建立和完善我区公共卫生体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肩负着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和运营的措施,不断提高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构建起一个具有全面应对能力的公共卫生体系。

第三章规划目标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基础建设

全区各级各类预防保健机构要按照辽宁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通知”要求,配置、布局房屋和设备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

㈠区级预防保健机构体系

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重点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按标准配置各种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能够开展国家规定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项目,2004年区疾控中心通过辽宁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评审。

2、区卫生监督所。要进一步加强房屋、交通工具、执法工具等基础设施建设,3年内,区卫生监督所下设的7个卫生监督派驻所房屋条件达到二室一库标准,使用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各监督执法科室、各卫生监督派驻所要配备1台性能良好的车辆和1套监督执法取证工具(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

3、区卫生防治站。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配备相应的车辆和计划免疫冷链运转系统。

4、区妇幼保健院。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合理布局房屋,重点配备开展孕产妇、儿童保健检测及健康监护所须的各种仪器设备,特别是要配备用于高危孕产妇检测的彩色B超。

㈡镇(街道)预防保健体系

1、地区医院预防保健科。各地区医院要加强预防保健科建设,要按照《关于开展农村乡镇防保组(站)等级评审工作的通知》(大卫防发[1998]166号)的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配备标准,进一步完善预防保健科建设,预防保健科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并设有健康教育培训室。

2、城市街道(社区)卫生防治站。合理配置全区各城市街道或社区的卫生防治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部),按照2-3万人口设1个卫生防治站的标准进行配置,房屋布局合理,达到“三室一厅、一库”标准,即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计划免疫接种室,候诊厅、物品存放库,使用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

㈢村级预防保健体系

各村卫生所要按预防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合理配置房屋和仪器设备,房屋应设有计划免疫接种室(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妇女保健室和儿童保健室。

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㈠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包括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防治站、各地区医院预防保健科和各村卫生所)总数要达到《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规定的每万人口配置3.4名工作人员的标准。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要达到20名以上(现为15名),配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20名。

区卫生防治站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要达到90%以上(现为80%)。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辽委办发[2003]34号)要求,各地区医院预防保健科按当地人口数量的五千分之一比例配备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其中至少1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各村卫生所要分别配置1名计划免疫和1名妇儿保健专职工作人员,人员要具有乡医以上技术职称,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取得《大连市计划免疫接种上岗证》。

㈡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按《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规定的每万人口配置1.3名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标准进行配置,区妇幼保健院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要达到20名以上(现为11名),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要具备助理执业医师以上的执业资格。

㈢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按《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规定的每万人口配置1.4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标准进行配置。区卫生监督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要达到20名以上(现为1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要达到90%以上(现为80%)。

三、健全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体系

利用2-3年的时间,我区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1、完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专报和分析预警系统;2、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3、医疗救治信息系统;4、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含社会举报信息系统);5、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

按照卫生部要求,将疫情信息网的网络末端扩展到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区医院,触角延伸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全面实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要求。

四、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的各项业务指标要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㈠疾病预防控制指标

1、传染病发病得到有效控制,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要逐年下降,每年递降5%以上;

2、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计划免疫相关疾病无暴发、流行;

3、全区健康教育适宜人群培训率达到90%以上;

4、健康教育行为转变率达到80%以上;

5、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卫生部规定开展的项目规范地开展检验工作,检验项目开展率达100%。

㈡妇幼保健指标

孕产妇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98%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3.5/10万以下;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4‰;

㈢卫生监督工作指标

相关卫生行业单位(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服务单位、生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专业卫生知识系统培训率达90%以上;

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90%以上;

职业卫生中毒申报率、建档率达到100%。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合格率80%以上;

生活饮用水监测合格率达90%以上。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的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公共卫生建设纳入区、镇(街道)、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提出各自具体的公共卫生建设目标和公共卫生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倾斜,加大对公共事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经费保障

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区、镇(街道)、村三级财政要将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和维持正常运转的经费纳入各级卫生事业费加以预算,实行专项管理,确保公共卫生体系正常运行。

三、人才和技术保障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我区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确保全区公共卫生体系的正常运行。

要重视和加强对公共卫生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教育,适时引进高技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有奉献精神的实用型人才队伍,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充实和提高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含量。

防保站人才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智能终端;合并单元;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由于电子式互感器有效地克服了磁饱和、磁干扰、绝缘、过电压、短路、开路、测量精度不高等技术难题;同时随着IEC61850标准的颁布实施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应用,设备间缺乏互操作性,“信息孤岛”等问题也迎刃而解。鉴于此,目前数字化变电站正逐渐成为主流,全国已建和在建的数字化变电站已经突破了几百座,数字化变电站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数字化变电站是变电站的最新发展,设备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运行维护人员投入也大大减少,新的运行维护技术也蓬勃发展,如何提高管理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实现变电站的科学运行、经济维护,是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本文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对数字化变电站如何进行运行管理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1.数字化变电站特点。数字化变电站可提供实时、可靠、完整的共享信息平台,其各种功能可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了设备的重复。变电站的保护、测控、计量、监控、远动、VQC等系统均用同一个通信网络接收电流、电压和状态等信息以及发出控制命令,设备间信息交换均通过通信网络完成。通信网络取代了复杂的控制电缆,数字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二次设备之间均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一条信道可传输多个通道的信息。因此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接线大幅简化。在逻辑上,数字化变电站由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组成,其系统结构图如下,

图1 数字化变电站结构图

数字化变电站站控层设备是由传统意义上的后台监控系统、工程师站、远动服务器等构成。间隔层设备是由按间隔对象配置的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计量装置以及与接入其他智能设备的规约转换设备等构成。其中的单间隔设备有线路保护、测控装置、计量装置,跨间隔设备包括母线保护、故障录波、变压器保护等。过程层设备主要包括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智能一次设备等,现阶段智能化断路器是由传统断路器加智能终端方式来实现断路器智能化,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采用罗氏线圈加激光功能的方式来实现互感器设备的数字化。

2 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要遵照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工作原则,以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为安全目标,设备运行管理为核心,开展变电运行管理。保证电网不间断供电和变电站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2.1.设备管理。

2.1.1设备和专业划分的变革。传统的电磁型TA、TV被电子式互感器所取代,一、二次设备之间的融合,让传统的一、二次设备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的二次回路的概念被网络和通信技术所代替,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专业人员对回路的维护已转变为对光纤通信网络和系统软件的维护,让传统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专业的工作界限划分趋于模糊。因此,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对一、二次设备进行重新的界定也呼之欲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相关的文件进行明确。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两个专业的紧密融合,有些地方供电局已经在尝试建立基于大二次的基层班组,这些措施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也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1.2 维护管理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是智能化、网络化,其维护的量相比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要少,但是,我认为其维护的重要性更加重要。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我认为对于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电源应给予特别的重视,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维护作业指导书。对于ODF箱上光纤的熔接和接口位置,应进行特别的检查,确保光纤可靠稳定的连接。对于相关软件,应密切关注厂家相关软件的升级信息,当有必要时应联系厂家对软件进行升级,同时应记下目前运行的软件版本号。

2.2.技术资料管理。数字化变电站除了目前综合自动化站要求配置的资料外,应特别注意以下资料的保存和更新。合并单元的软件版本号、参数整定表。网络VLAN的划分原则及划分的详细情况;GOOSE报文发送、接收联系表(信息点表);保护、测控、故障录波、智能终端、交换机等GOOSE网设备的GOOSE配置文件;GOOSE网光缆、尾纤联系图;变电站自动化后台系统数据库备份;SSD(系统规范定义文件)、SCD(变电站配置文件)、ICD(IED能力描述文件)、CID(配置IED描述文件);各设备各种告警或故障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2.3.运行管理

2.3.1.巡视

数字化变电站设备运行班组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要求对数值化变电站数字化设备进行巡视,巡视应包括以下内容:(1)合并单元:定期查看合并单元采样情况,激光电源使用情况,各个通道数据“中断”及“异常”数值统计情况;(2)智能终端:检查智能终端各个位置指示是否正确,有无告警情况等;(3)智能终端柜:记录柜内温度、湿度值,检查加热器及风扇是否工作正常等;(4)交换机:交换机的运行温度,各指示灯是否正常,各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2.3.2.“五防”管理

随着在线式五防的发展,鉴于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各项特点以及其在程序化操作方面的突出优点,目前新建数字化变电站大部分都已经采用在线式五防系统。在在线式五防系统中接地桩的可靠性以及刀闸电机电源的电动操作性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在五防维护时应重点关注这两方面。在程序化操作时由于就是靠五防逻辑及操作票顺序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因此,对于五防逻辑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投运前的验收环节应进行重点把关,要仔细审核逻辑表,认真做好每个闭锁试验。

2.3.3.倒闸操作

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倒闸操作自动化程度更高,尤其是程序化操作的实现,更是大大节省了人力,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设备可靠、五防正确、操作票正确的基础上。因此,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设备的维护和对五防及操作票的严格审核上。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和目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应加快人才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打造既懂一次,又熟悉二次,同时还了解网络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对厂家的依赖,加快对故障的响应和处理速度,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方丽华.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丛书运行维护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防保站人才工作计划范文4

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强化素质提高水平树立卫生防疫队伍的良好形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疾控与监督分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在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制定站内并完善了站内各项制度。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培养道德素质,提高敏锐性,自觉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使全站人员思想统一在制度范围内,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做到急事急办,不推委、不拖拉,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全站人员积极的努力,使我站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

2、合理调整科室,适应疾控能力

根据业务需要合理设置什科室,目前设置;中心办公室、免疫规划管理科、结核病防治科、为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速人才的培养,各科室制定了学习计划,认真钻研业务,掌握各项法律法规及有关法律知识。为了有效在全区开展工作,今年我站还举办五次的全区防疫大夫业务知识培训会议,以提高各乡、村大夫的防病灭病工作水平。

全站基础资料齐全,业务档案健全,由各科室保管,文字档案由办公室统一保管,同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做到档案分类清楚,各项工作资料齐全。半年来,全站为防病灭病科学理站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二、贯彻预防为主,继续扎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1、全力开展计划免疫管理年活动,巩固计划免疫成果

为保证AFP主动监测报告工作的顺利运行,我们坚持每旬去医院监督检查一次,认真检查值班记录和门诊日志,到目前均未发现疑似病例,并做好零病例报告,无漏报、迟报现象。

(2)为提高整体防疫队伍业务水平,我站从计划免疫业务人员入手,对从事预防接种的基层防疫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取缔不合格的防疫人员,杜绝了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接种质量。五月份对全县预防接种人员分五批进行了培训,培训率达百分之百%,合格率九十五%。我们还增强对基层计划免疫工作的督导,促进了基层计划免疫工作的提高。预防接种人员资格认证率达百分之百。

继续从基层防疫单位入手把重点放在农村,加强新生儿建卡建证及时率。强化安全注射意识,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制度。计划免疫工作资料齐全,记录规范,装订成册,新生儿建卡建证率均为95%,卡、证相符率98%以上。

(3)同时加强冷链管理,有专人专室管理,对冷链设备按计划免疫管理规程存放,实行专物专用,配有发放手续和登记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冷链器材,保证取送疫苗不断链。坚持温度记录,保障冷链正常运转。

(4)与移动公司合作在全县开展计划免疫村,乡,县网上专报系统,目前安装电脑125台,软件省里生活网己开发完成,马上安装投入使用,从出生到建卡,建证、接种、统计、报表全部网上操作。

2、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

全面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杜绝零报。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无传染病漏报现象。按照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制定人间禽流感防治预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密切注意禽流感疫情动态,我站还积极主动与农牧、检疫部门联系,建立疫情网络,要求全区各部门、各村队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切实做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上半年共发现传染病238例。医疔机构网络直报率达百分之百。对监所新收押,收教人员进行常规HIV抗起检测,共监40人监测率100%。

4、结核病管理

我站认真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继续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把卫*项目真正落实到实处。加强转诊制度的管理,每月按时督导一次,肺结核病人治愈巩固率在*%以上,各种表卡齐全,表卡相符,填写清楚,病例记录完整,文字清晰,格式规范化。上半年共有新发涂阳肺结核57例,追踪32例,县中两院转诊率百分之百,x光片、药品帐目清晰,管理严格

四、健康教育

我站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利用结核病宣传日、计划免疫宣传日、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等活动,印发了宣传材料20000余份、向全县人民宣传防病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使全区人民进一步掌握和了解了防病灭病的知识。

防保站人才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问题;原因分析

1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规范GB50318-2000《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是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划定市政给排水范围,预测市政给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一般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如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和某一规划区(如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因此,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必须首先依据当地的适用的各阶段排水工程规划。

2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不相协调

以某沿江城市路道路工程设计为例,该道路位于规划新区内,新区规划面积10km2是该市新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规划新区内主体河流内江由北往南流入大江,规划新区内水面平均高程0.91规划新区整个场地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间低地形起伏较小,高程小于11的区域占84%,小于5m的区域占54.4%,规划新区防潮保护标准采用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3.9m整个场地最低控制标高4.2m规划的道路最大纵坡≯3.5%最小纵坡≮0.3%,按上述的规划,滨江路的道路设计为:路线L为1.7km,全线最大纵坡0.581%最小纵坡0.300%,道路中心线设计路面高程4.2~6.1m。相应其道路两用地高程为4.5~6.4m。

(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无法保证,排水工程设计不符合防洪要求

按规划新区的雨水规划,在规划区内没有设置雨水排捞泵站,所有道路或小区排水均按重力流的方式排放。采用重力流直接向河流排放的雨水管,只有其设计雨水管内底高程高于内江的某一潮位高程时,才能保证暴雨期且内江涨潮至此潮位高程时的排水畅通,按防洪规划,排水工程设计应确保在内江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3.9m时的排水安全。

本工程设计雨水按就近排放的原则,工程设计范围的雨水管分3段(相应分3个雨水排出口),各段的管道长度分别为480m,340m,980m,3个设计管段的最不利点雨水口的地面标高分别为4.05m,4.07m,4.05m,由于与内江潮位相比道路设计路面高程相对较低,使各设计管段的最不利点雨水口的地面标高与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3.9m的高差(压力差)约为0.15m,与多年平均高潮位3,55m的高差(压力差)约为0.5m,如果要保证最不利点在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或多年平均高潮位,设计暴雨重现期为2年的情况下排水畅通不造成积水,设计雨水管无论采用压力流或重力流设计均不可能达到要求。

可见,由于规划区用地竖向规划的地面高程太低,导致了排水工程设计无法满足防洪规划要求,而防洪规划中也没有提出对排水工程设计可降低防洪标准的要求。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市用地与道路,交通,地面排水,防洪以及项目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的结合。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等矛盾,只有通过用地合理的竖向规划来解决。在规划新区内类似本工程的排水状况尚存在,我们认为其原因是,在规划新区的规划过程中,没有做好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的协调,或者是仅考虑提高用地高程会增加土方工程的造价,而没有考虑所在地区的重要性及排水不畅的后果,因为该市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多台风,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大,对雨水排放不利。此外,应对土方工程与排水工程的投资进行比较。

(3)采用重力流和短管压力流两种方式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太低的存在问题,在设计评审中有关规划部门答复不预调整,为了使排水工程设计在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结合本工程特点,我们雨水设计中对各管段的水力计算处理为:管段起点至最不利点按重力流设计,最不利点至出水口在设定相对合理的安全潮位下按短管压力流设计。安全潮位是指当内江潮位不高于此高程时,设计雨水管段能在满流的情况下以压力流的形式排水,并可保证排水畅通。计算结果:

第1段管道总长L为480m,最不利段管道L为120m,安全潮位3.05m;

第2段管道总长L为340m,最不利段管道L为260m安全潮位2.65m;

第3段管道总长L为980m,最不利段管道L为640m,安全潮位2.65m;

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达不到规划新区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要求,但与每一设计管段全部按重力流排放形式设计的雨水管相比,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当然在同样的设计坡度下,由于加大了管径,也就增加了工程造价(本排水工程造价增加了13%),当出内江潮位高于设定的安全潮位同时下暴雨(暴雨重现期为2年)时,最不利附近区域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规划新区内适宜的位置设置排涝雨水泵站。

2.2污水管网规划中竖向高程和污水提升泵的设置站缺乏合理性、系统性的论证

以某城市开发区南区为例,规划面积约13km2,规划污水排放量44300m3%/d,在规划区内污水主干管末端设置了一座规模40000m3%/d的污水提升泵站,即规划区内的大部分污水需经泵站提升后才能排至污水处理厂。当地政府为了加快开发区的开发,在进行城南区内最主要的南北走向的主干道施工时,同时开展了十多条与主干道交叉的东西走向的道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几个项目从不同的程度上发现了城南区规划污水提升泵站位置设置的不合理性而引起污水管网竖向高程规划不合理,在此,本文以其中一个项目的设计进行论述。

该工程为城南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次干道,红线b为28m,路线L为1.9km,设计路面标高为124.516~127.372m,设计污水管单侧布置,按原规划污水提升泵站在路线中部的西北角,泵站所在位置地面标高129~132.5m,由于有其他道路的污水管接入,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管的管底高程为112.11m。

(1)污水管埋深不合理存在的问题

按原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进行本工程设计污水管道埋深11~15m,的长度约为路线长的50%,且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相反,出现了如下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问题:

①根据国家钢筋混凝土管的使用标准,一般Ⅲ级管可达到最大覆土为9m,塑料排水管超过8m覆土后也不能选用,因此,需采用暗渠形式排水,与采用管道相比,由于埋深太大,暗渠施工周期长,增加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②、工程造价较高: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报告,此路段上除局部为d约1m的残积土外,从高程100~130m的范围均为灰岩,管渠埋深太大,造开挖回填土石方量大。

③泵站原选址位置现状地面标高129~132.5m则泵站的进水池开挖d为17~20m,泵站的建设投资相对较高。

④管渠埋深太大,不仅施工及其困难,今后的维护将是十分困难的。

(2)污水管埋深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由于原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污水管埋深太大,即导致了规划区污水管网竖向高程的不合理,据了解,原污水提升泵站规划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设在某绿化区的附近,以减少对周围居住区的污染,在排水工程设计中,对单项的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的合理选用以降低市政排水管网的投资是较有效的,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也是节约投资的重要一方面,而合理的高程,需依据合理的排水规划。从设计中发现的不合理性来看,显然规划区的污水管网竖向高程和污水提升泵站的设置缺乏技术,经济全面的论证,片面考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技术,经济论证应结合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当地的管材来源,施工条件及今后管网和污水提升泵站的运行,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论证。

(3)规划调整污水提升泵站后的设计效果

从造价,维护,施工等角度综合考虑,设计提出了调整规划污水提升泵站的建议,调整至路线设计终点东南角,现状地面标高较低(约124m),靠近在建的南北走向的主干道污水管拟接入污水提升泵站的一侧。后在有关规划部门的充分论证和协调后,城南区的污水提升泵站的位置作了合理的调整,使原存在问题的几个项目问题均得到解决。污水提升泵站调整后,比原规划位置现状地面标高降低5~8m,由于污水泵站位置的改变,相应改变了部分设计污水管的流向,本工程原污水管道埋深为11~15m的管段,管道埋深改为3~6m,本工程的排水工程造价降低了29%。

2.3在城市建设中不按规划控制与排水工程重要出水口相关的道路建设

排水工程规划确定的重要出水口是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及当地受纳水体的条件确定的,如果随意改变将造成不良的后果。

某经济开发区按详细性控制规划的一条次干路由于用地已被学校建设使用经济开发区确定不按规划建设,要求设计单位按取消该次干路的做法进行相关道路的设计,而该次干路在排水工程规划中作为附近区域的雨水排水主干道所在地,且靠近雨水受纳水体,取消该次干路需调整相应的排水工程设计,造成了设计工程的排水工程部分造价增加13%。

2.4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滞后,不确定因素多

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尽快建设,而设计所需的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或在修编中,造成了一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设计,同期施工的现象,从而造成道路建成后的重复开挖的浪费;有时设计完成后,或排水工程已在施工中,排水工程规划由于各种原因需修改,同样造成了设计的重复工作或工程改造的浪费。

3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和执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了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更好地避免目前市政给排水设施存在问题的发生,使设计做到经济合理,运行安全,通过对设计实例的分析,现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的执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认真做好规划前期的调查研究,使规划内容更符合当地的条件。

(2)在规划编制中应注意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的相协调。

(3)应重视规划的科学的,全面的技术和经济论证,避免片面的因素干扰。

(4)应重视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的超前性和严肃性,需更改规划时应作充分论证。

(5)在执行规划的过程,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执行规划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环境水平。

防保站人才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畜牧业;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

中图分类号:TU26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60

1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本情况

乡镇畜牧兽医站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作为畜牧兽医工作的最基层单位,肩负着畜牧业生产发展、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草原管理等职责,所有的畜牧兽医技术、政策、措施都需要通过乡镇畜牧兽医站落实到一家一户。

2011年国家体制改革后,丽江市永胜县仁和镇畜牧兽医站(以下简称仁和镇畜牧兽医站)与林工站、农科站、水保站4家站所合并为仁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原来4家单位的38个编制减少为33个,仁和镇畜牧兽医站是不再是独立的事业法人,接受县农业局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原来编制12人,现在为10人。

2主要工作及成果

2.1贯彻落实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助乡镇政府搞好牧政管理工作

乡镇畜牧兽医站需要根据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上报政府;依据上级文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协助政府开展牧政管理工作;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畜牧兽医工作。仁和镇12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455.3km2,2015年末存栏大牲畜16734头,羊存栏37302只,猪存栏32977头,鸡存栏130192羽;同时依法依规做好“三农”资金的发放工作,使惠农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如仁和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项目每年发放资金113.475万元;能繁母牛每年补贴600头左右;猪人工授精每年良种补助1700窝,能繁母猪每年参保1500头等工作的具体落实。

2.2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障动物卫生安全

乡镇畜牧兽医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系列畜牧兽医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执行,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也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主要工作任务。仁和镇每年要完成猪7万头、牛1.5万头、羊6万只、家禽28万羽的防疫注射工作任务;每年完成肉食品检疫8000头(匹、只);活畜检疫10万头(匹、只)以上。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动物疫情,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责。2006年猪蓝耳病和2014年的羊小反刍兽病疫情的扑灭都清楚的表明,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力军、排头兵。

2.3对畜牧业生产提供服务。推广畜牧业科技成果

推广畜牧业科技知识和成果,把先进的畜牧业科技生产技术推广到养殖户,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畜牧业的发展。仁和镇每年培训指导村级服务人员100人次以上、扶持科技示范户50户;开展猪人工授精1700窝、大田种草160hm2、牛冻精改良120头等畜牧科技推广工作。

3存在的问题

3.1动物防疫工作压力大

乡镇养殖业面源污染非常严重,近年来各种重大动物疫病频发,病种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传染病呈现“病原广、病毒变异快、疫病威胁大”的特点,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机率非常大。同时散养是目前动物防疫工作量大的主要原因,仁和镇12个村委会2015年猪存栏32977头,出栏33660头,规模养殖场只有2家,存栏不足2000头,登记的散养户有3117户;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毫Υ蟆

3.2基层培训机会少。职工知识和技术老化

中国未来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为“养殖品种多样化、养殖规模集中化、商品流通全球化”,对畜牧业生产的各项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仁和镇畜牧兽医站9人为畜牧兽医专业专科以上毕业,但是在岗人员3a以上者都未再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技术与理论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畜牧兽医工作的需要。

3.3体制改革后带来的问题

乡镇畜牧兽医站在体制改革后,财、权、物都划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与县县级的隶属关系改变为业务指导关系;乡镇政府抽调或借调人员致使种种原因人员不在岗,影响了畜牧兽医工作的正常开展。

3.4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设备相对缺乏,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不强。仁和镇畜牧兽医站现在只有1栋办公住宿楼,还有100m2的危房没有处理,特别是单位冷冻设备同时使用时,房屋陈旧、线路老化容易引起消防隐患。肉食品检疫工作除除使用显微镜外没有其他确诊方法,全靠检疫人员的经验。乡镇畜牧兽医站合并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后财务不再独立,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但是经常无法拨付到位,经费划拨经常出现“小病小解决、大病大解决、不病不解决”的局面,多种原因无法保障正常经费的落实,造成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十分被动。

3.5信息沟通不畅

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因为责任与地域等原因信息沟通不畅,推诿扯皮、缺乏责任心造成疫情扩散的事情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3.6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

目前仁和镇村级动物防疫员12名,中专1人,高中1人,初中8人,小学2人;仁和镇按半山区标准每人250元/月,每年每人全额补助3000元,村级防疫员不能外出打工,经济收入低是导致村级防疫员队伍不稳点主要原因。

4应对措施

4.1从体制上保障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设施和工作经费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公益机构,动物疫情调查、监测等在内的公益性职能应由政府和公共财政负担,仁和镇畜牧兽医站在2011年体制改革后,所有经营性职能全部社会化,自身无法再产生经济效益。妥善处理好与县级主管部门的关系,确保政令统一。国家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基层快速检测实验室,提高基层处理反应能力。

4.2根据考核个人业绩落实聘用制度。

选用能力强、工作热情高、对农村有感情的职工当站长;解决每月300-500元的站长津贴。建立好规章制度,依岗定人,责任分工,竞争上岗。

4.3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内外兼顾

仁和镇畜牧兽医站做实、做细日常工作,“春秋”两防入户率达100%;免疫质量效果监测保护率达70%以上,推广“321”免疫技术,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上市动物及产品检疫率达100%;严格监管兽药饲料经营行为,每村每月定点20户开展疫病调查工作,做好疫情预警预报工作;同时要有跨区域“大联防”的意识,及时与相邻县乡沟通疫情信息,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4.4加强业务培训

国家在畜牧业五年规划中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基层人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3-5a完成一个培训周期。对村动物防疫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县级3a轮训1次,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仁和镇最少每年培训村动物防疫员2次,注重提高实用技能操作,如:防疫注射、静脉采血、环境消毒、动物扑杀等,做好疫情演练,一旦疫情发生,能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队伍开展疫情扑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