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时间调整通知范例6篇

作息时间调整通知

作息时间调整通知范文1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财务会计;教学设计;债权投资

一、引言

会计学专业性强,部分专业知识点学习难度大,很多初学者学习复杂知识点有一定困难,而合理的教学设计会减少学习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认知负荷理论(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耗费认知资源。如果学习过程耗费的认知资源超过学习者的认知资源总量会产生超额认知负荷,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因此,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应有效地利用学生有限的认知资源,以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一)认知结构

人类认知结构包括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用于信息的暂时储存与加工的资源有限的系统。对信息继续予以注意或者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知识以图示的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图示是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结构,是对大量个别事例的抽象,总结了这些事物的重要特征。当长时记忆中构建的图式不断庞大、质量不断提髙,图式便实现自动化,在工作记忆不参与的情况下处理信息,从而减轻了工作记忆的负荷,弥补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缺陷。

(二)三种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正是以工作记忆的有限性为基础展开的讨论。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或解决任务过程中需要耗费的认知资源以及付出的心理努力。根据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分为三种: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及关联认知负荷。1.内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与学习材料的难度、复杂程度以及学习者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关。当学习材料本身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并且学习者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学习者在学习时需要整合和处理的元素有很多,这会耗费较高的认知资源及付出较多的心理努力,这种情形会产生高的内在认知负荷。比如,财务会计课程中频繁用到的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本身计算过程复杂,初学者在学习时,尚未开始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欠缺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内在认知负荷。2.外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及教学设计有关,不当的教材呈现方式及教学设计会产生高的外在认知负荷。很多会计教材呈现图表时,将图表与解释文字相分离,将解释文字列式于图表的上方、下方或两侧。这种模式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将文字与相关图表对应后再理解相关知识点,这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寻找与对应图表上,不利于他们掌握相关知识点(Sweller,2015;Swelleretal.,2011)。3.关联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产生于学习过程。当学习者学习某一任务,如果有未使用完的认知资源,便可以把剩余的认知资源用于与学习有关的加工中去,主要指图式的构建及自动化过程,如对知识的重组、抽象、比较和推理等。这种加工活动会增加认知负荷,但不会阻碍学习,相反,会促进学习(Sweller,2005)。4.三种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上述三种认知符合是可以累加的,并贯穿于学习过程中,共同作用于学习者,即三者之间关系:认知负荷总和=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如果三者之和超过了有限资源的工作记忆,则产生超额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效果,有效的教学设计应避免学生产生超额认知负荷。三种认知负荷中,内在认知负荷是学习任务固有的,是一种基本负荷,无法改变,但可以控制。外在认知负荷是一种无效认知负荷,产生于不当的教学设计,是可以改变的。关联认知负荷有助于图示的构建和自动化,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控制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认知负荷理论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债权投资为例

债权投资是指企业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管理模式的金融资产,具体是指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国债、企业债券等各种债券。债权投资一直是财务会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温玉彪(2009)提出通过“丁字账”来解释摊余成本的计算,更符合会计学习特征,使学生更易懂。孙建华(2013)认为在讲解利息调整摊销的会计核算之前,应先使学生理解为何要摊销,即要理解摊销的本质,而后再分层讲解债权投资的核算。孔艳茹(2020)通过图示及T型账户列示方法,将难点部分简单化,帮助学生触类旁通,进而掌握实际利率法在整个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中的运用。宋伟斌、杨鲁(2016)提出理解债券投资业务的经济本质、债权投资初始计量及摊余成本的经济实质有助于初学者更好地掌握相关会计处理。相关文献是学者们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主要解决利息调整摊销的教学难点,较少有学者从全局角度出发,完整地对债权投资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从降低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以及加强关联认知负荷三个方面完整阐述债权投资的教学设计,以期为会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降低内在认知负荷

由前述可知,内在认知负荷与学习任务难度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站在学习者角度,内在认知负荷的高低取决于学习任务难度。要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应设法降低学习任务难度。鉴于此,可以采用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与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来降低内在认知负荷(汪明、曹道平,2013)。因此,将债权投资教学内容分为概念辨析、取得核算、后续计量、到期兑现四个部分,分层讲解。在每一部分的学习任务以先简单后复杂的方式逐步讲解。1.概念辨析。概念辨析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辨别例题中的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购买价格、以后期间会收到的利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相关的债券知识,在讲解相关概念时,不急于让学生理解债券的购买价格和面值之间的区别,也不建议用货币时间价值来解释债券价格。建议先使学生理解简单的概念即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而后再理解购买价格与市场利率。(1)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发行债券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手段,投资者购买债券相当于与发行方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债券的面值与票面利率即为合同约定的借款本金和借款利率。强调发行方以后期间支付利息应当以面值与票面利率为基础计算,债券到期时发行方偿还本金应是债券的面值,为理解购买价格和市场利率打好基础。(2)购买价格与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但是债券的票面利率一般为固定利率,一经确定不得更改。当债券发行时,若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导致发行的债券利息低于市场上其他债券利息,为了债券的顺利发行,发行方只有在价格上给予投资者补偿,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债券,这种情况属于债券的折价发行。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导致发行的债券利息高于市场上其他债券利息,为了弥补损失,发行方必然会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债券,这属于债券的溢价发行。以投资者角度看,债券的折价发行是投资者以后期间少得利息,事先在价格上得到补偿,债券的溢价发行是投资者以后期间多得利息,预先在价格上承担代价。2.取得的会计核算。理清债券的面值和购买价格的关系后,就不难理解债权投资的取得成本应当以购买价格为基础。另外,在购买债券时必然要发生诸如手续费及佣金等交易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债权投资的取得成本。简单来说,债权投资取得成本=购买价格+相关交易费用。实际利率应当是与债券取得成本相对应的实际收益率。如果不考虑交易费用,实际利率等于市场利率,但实务中交易费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因此实际利率是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考虑相关交易费用之后的利率。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财务会计学(第12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债权投资核算为例:20×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754302元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于当日发行的债券,债券期限5年,债券面值800000元,票面年利率5%,每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本金最后一次支付。交易费用12000元,增值税7200。甲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债权投资核算,不考虑其他因素,经计算购入债券实际利率为6%。不难得出,例题中债权投资的取得成本为754302+12000=766302(元),取得成本的计算是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的内容。但是具体会计处理,建议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大部分初学者给出的答案:借:债权投资76630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200贷:银行存款773502提出疑问,如果账面仅仅反映债权投资总账金额,到期时如何确定发行方应偿还的本金?在取得债权投资时应当反映面值,而面值与取得成本之间的差额是利息调整,20×1年1月1日,购入该债券时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债权投资——面值8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200贷:银行存款773502债权投资——利息调整33698此处解释利息调整33698元的具体含义,即解释债券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之间的差别,票面利息是根据债券的票面信息计算得出的利息,即票面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那么这是否就是投资者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收益呢?投资收益=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率。而投资成本不等于债券面值,投资收益率是上述提到的实际利率。由此可以得出,一般情况下,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是不等的,除非购买的债券是以面值发行的,且没有交易费用。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实质上是名义利息与实际利息的差额。而例题中利息调整33698元,是所购买债券5年的票面利息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提出疑问,债券到期后利息调整是否还有余额,也就是债券到期时还存在实际利息与名义利息之间的差额吗?初学者应该不难得出债券到期后利息调整余额为零,这为学习利息调整摊销做好铺垫。3.后续计量与到期兑现。在掌握取得会计处理后,下一步后续计量即利息调整摊销的核算。第一步,20×1.12.31收到利息时,提出问题,投资者每年收到的利息金额是多少,此处初学者可能产生疑问,提醒初学者一般情况下借款的利息是如何计算的,应不难得出借款利息应是借款本金与借款利率之间的乘积。套用到债券上,本金是面值,借款利率是票面利率,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即到手的利息是票面利息即=800000×5%=40000(元)。第二步,提出问题实际投资收益是否就是收到的票面利息。基于上述利息调整的理解,此处初学者应该能得出投资收益=债券成本×实际利率=766302×6%=45978.12(元)。初学者在学习利息调整摊销时需要理解的元素较多,内在负荷较大,因此不建议在此处提出摊余成本的概念,用熟悉的债券成本概念代替较为适当,摊余成本概念可适当延后讲解。第三步,初学者计算出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会发现二者之间是不等的,提出问题,二者之间的差额5978.12元是什么,有了之前利息调整含义的铺垫,初学者应不难得出5978.12元是20×1年名义利息与实际利息之间的差额,为利息调整。20×1.12.31的会计分录可引导初学者自己写出,收到票面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确认投资收益,贷记“投资收益”,二者之间的差额为利息调整,即:借:银行存款40000.00债权投资——利息调整5978.12贷:投资收益45978.12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第一年的利息调整摊销,第二年利息调整摊销的难点在于投资收益的计算多数初学者仍然会用取得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在讲解第二年投资收益的计算时,可提醒初学者,对于会计核算而言,债券成本实际就是债券的账面成本,提出问题,第二年债券账面成本是否发生了变化,此处可用T字账辅助讲解。第二年投资收益=年初债券成本×实际利率=772280.12×6%=46336.81(元)。剩余期限的利息调整摊销可引导初学者自己解决,大部分初学者在最后一年的摊销时仍然会套用公式计算,再计算完之后,引导初学者完成T字账,会发现利息调整存在很小的余额。解释存在余额的原因,用倒挤的方法处理最后一年的利息调整摊销。到期兑现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可由初学者自己写出。

(二)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在教学设计时,宜将各种关联信息捆绑在一起,使其在空间上邻近分布,时间上同步呈现。对于既含文本解释,又有图表的样例,宜将文本解释整合到相应的图表中去,捆绑起来一并呈现(SeedwellT.M.Sithole,2017)。1.现有利息调整摊销表不足。现有会计类教材(如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级会计师考试用书以及其他高校教材),基本通过利息调整摊销表指导投资收益、利息调整摊销额及摊余成本计算,并在表后附以相关的会计分录,如表1。根据表1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20×1.12.31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40000.00债权投资——利息调整5978.12贷:投资收益45978.1220×2.12.31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40000.00债权投资——利息调整6336.81贷:投资收益46336.81以后各年处理同上。(1)表内公式以符号列示不直观。以投资收益计算为例,投资收益(2)=期初(5)×6%,理解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明确投资收益的代表符号是(2);第二步,投资收益由期初(5)×6%计算得来;第三步,明确(5)代表什么含义,表内(5)代表摊余成本,由此再进入下一循环即摊余成本的计算过程。初学者为了理解由符号代表计算公式,首先要查找符号所对应的含义,再将其代入公式中,最后再理解公式的含义。整个利息调整摊销表列示项目有五项,除了第一项实收利息较好理解外,其余项目计算公式均需要上述理解过程。这种公式表达形式需要学生耗费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对应符号代表的含义,不利于掌握计算公式。(2)计算表格与会计分录分离,分散学习注意力。以第一年利息摊销调整分录为例,借记“银行存款”,金额是摊销表中的“实收利息”,即在做会计分录时“实收利息”作为借记“银行存款”处理;借记“债权投资——利息调整”,金额是表中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此处的疑问是“贷差摊销”为何要借记“债权投资——利息调整”,这就还要理解取得债权投资时利息调整在贷方,“贷差摊销”意为将贷方的利息调整从借方摊销完毕,故应借记“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最后贷记“投资收益”,具体金额为表中“投资收益”金额。教材中会计分录在利息调整摊销表下面列示,表格与会计分录分开陈述,初学者在学习时,需要先理解表内的计算与会计分录的关系,而后再将表内计算结果与会计分录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分散学生注意力,还会耗费与学习知识点无关的脑力资源。2.利息调整摊销表改进。以符号表达公式虽然简洁,但不利于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要不断地重复对应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因此直接用文字来表述公式,省去寻找与对应符号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学习过程。图表与文字相分离的形式会耗费一定精力与时间在对应图表和文字方面,不利于更好掌握相关知识点,将文字整合到图表中有利于学习。修改后的利息调整摊销表如表2所示。

(三)加强关联认知负荷

关联认知负荷因认知加工过程中图式的构建及自动化而产生,可以有效促使认知的加工,在认识资源不超负荷的情况下,关联认知负荷能促进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设法使学生主动投入,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投入。1.启发式教学。在教授实际利率法时,建议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各年实际利率法摊销的计算及相关会计分录的编制。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际利率法摊销会计处理后,鼓励学生自己编制利息调整摊销表。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实际利率法的关键信息以及易错点,以促进有效关联认知,帮助学生完成图式的构建及自动化。2.变换学习任务。变换学习任务,可唤醒并激发学生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主动学习。在讲解完利息调整贷差摊销例题后,变换例题,给出利息调整借差摊销的例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完整的会计核算,并在此过程中仍需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

四、结论及建议

作息时间调整通知范文2

部署准备充分

SP代码调整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企业、社会用户等各方利益,各地电信管理局加强领导,做到组织机构到位;落实责任,做到人员职责到位;制定方案,做到协调保障到位。据电信管理局工作人员透露,短消息类服务代码的调整工作是在各地同步进行的。

据记者了解,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各电信运营企业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江苏移动在代码调整工作中确实做到了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在SP代码调整割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SP代码升级工作应预案的制定、SP代码调整宣传以及用户解释等各方面都较为出色。

为做好SP代码调整工作,海南管局未雨绸缪,精心准备。据海南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管处杨晏殊介绍,海南管局开设了SP代码专栏宣传政策及动态信息,并多次组织SP代码使用单位宣传国家政策,还组织多名电信技术专家对各公司《SP代码割接方案》进行了会审,各位专家分别从技术、服务、业务宣传、应急保障、用户投诉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各公司对《方案》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海南管局在当地媒体刊登了通告,从政策层面再次宣传割接工作,并告知用户具体割接时间及使用注意事项,真正做到了便民。各电信运营企业也在相关报纸、网站、营业厅等场所进行业务宣传,更仔细地指导用户使用新代码及获取帮助的方式等,并在各部门间进行了协调沟通,做好各种应急预案。

调整过渡平稳

信息产业部在公告中提醒用户,一旦代码调整,用户仍然使用电信运营企业网内原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定制短消息服务将受到影响。因此,电信用户可以使用新代码来继续订阅原来的短消息服务。

据介绍,各电信运营企业网内原短消息类服务代码、调整统一后的新代码以及短消息服务提供商名称等详细情况,用户可到相应的电信运营企业网站、营业厅或拨打该企业客户服务热线查询。记者发现,有关短消息类服务代码调整相关政策及要求,信息产业部和各省通信管理局网站都有具体说明和进展公告,可见调整工作进展有序。

山西短信服务代码的调整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后,正式启动代码的调整和管理工作,完成所有旧服务代码的重新分配,同时,及时向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报代码分配情况,管局还组织、监督、协调、检查省内网络调整工作。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调整遗留问题进行排查和解决,逐步建立SP代码长效管理机制。

新旧SP代码更替至今已有超过一个月时间,信息产业部通信管理局密切关注割接后可能出现的用户投诉问题,但是自2007年12月1日至今,12300申诉中心未出现一起相关问题的投诉;各基础运营企业也认真做好割接后的保障工作,用户投诉情况基本正常,总体上代码调整过渡平稳。

体现监管为民

手机用户收到垃圾短信或问题短信时,就可以投诉发短信的服务商(SP),被投诉的SP将会被通信管理局扣分,甚至被取消运营资格或关闭。全国启用统一的SP接入代码将使投诉垃圾短信成为可能。

以前,每个SP在各电信运营商都有不同的服务代码,存在SP的管理不规范,一旦出现问题,在问责追究时,电信监管部门很难找到具体的服务商。在实行新代码后,用户收到短信的前8位数字将对应唯一的服务商。SP具有了统一的身份识别标志,用户可以对SP的规范经营和诚信经营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SP代码统一方便消费者记忆、认知,彻底改变了SP企业在不同运营商网络中使用不同代码的现象。

为保证号码统一的进程,维护消费者权益,信息产业部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在旧代码拦截告知时段,信息产业部要求各电信运营企业重点做好旧代码拦截告知短信提示工作,同时由于用户使用旧代码发送短信被拦截,可能会出现大量咨询、投诉和申诉,信息产业部要求各相关单位应加强组织协调,耐心解释说服,做好客户服务和用户投诉、申诉处理工作。

信息产业部还要求相关企业网站开辟专栏,进一步细化方案,并告之用户。在用户投诉方面,信息产业部早就启用了12300电信服务质量申诉电话。据了解,信息产业部还将组织检查组,对相关基础电信运营商、终端生产厂商和SP企业调整准备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作息时间调整通知范文3

摘要:信息技术复习课堂的低效现象主要在于教师很辛苦地重复说,但是,学生理解和识记的效果低。本研究借鉴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五步三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形成“独学、对学、网络探究、教师答疑、学案整理”五个课堂环节,而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与状态的把握,穿插在三次学情调查之中。复习课堂的实践效果证明,这样的课堂坚持“学生中心”,学生肯学、想学,并且会学。

关键词:独学;复习课;信息技术;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67-03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山东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独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这种模式真实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探究主线,实施过程反映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理念,而“五步三查”本身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具有推广性和借鉴价值。笔者决定在信息技术复习课堂进行尝试,由于新课堂有别于普通教室,做了改进以更符合自己的课堂和学生。

一、信息技术复习课堂的五步三查

1“.五步”环节简述

将课堂分为独学、对学、网络探究、教师答疑、学案整理五个环节。

如表1简述。其中,独学所用时间最多,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借助导学案提供的知识点完成习题。表中罗列的时间分配是一个可调节的,需要明确的是作为复习阶段,独学的时间比例还应是最多。同时,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独学、群学、网络探究环节中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及在自学、讨论中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

2.三次学情调查

在独学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及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这个阶段教师做记录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网络探究阶段,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是教师巡视指导、记录学习组员的反馈问题。教师将组员提出的问题汇总筛选,确定需要在全班集中讲解的题目和知识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

临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自我整理学案。这个过程教师便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复习课学生复习的效果,巡视指导学生可以有条理、规范性地整理学案。

调整后的“五步三查”可用图1表示。

3.纸质导学案替代电子导学案

原始的“五步三查”课堂和普通课堂,不具备如网络课堂一般达到每个学生配有计算机的硬件条件,因此,导学案是纸质的。

在信息技术课堂,平日,教师所用就是电子导学案。因此,这样的习惯让多数教师在复习课堂也是通过教学软件给每个学生机下发电子导学案。

笔者实践的课堂,保留了纸质导学案,通过常年复习课的感受,电子学案对于学生课后复习不如纸质学案方便。从学习习惯方面,手写对于理解和记忆都要胜于在计算机上浏览与记录。体现在整理导学案阶段,更能培养出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信息复习课“五步三查”的技术要领

1.导学案的设计

学生在复习课大部分时间依靠导学案学习,因此,导学案是路线图。

根据信息技术会考的内容及方式,主要有选择题与操作题两种题型,相对应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考察与操作技能的考察。

笔者的课堂是将理论的复习与操作实践的复习分开,针对这两种情况,在理论知识复习课堂的导学案设计,将每节复习课习题与其对应知识点上下呈现,如图2所示。

这样,学生在检测时才有依据可查,也避免了教师对每道题的的讲解。在设置题量方面,考虑学生能够在45分钟的接受容量,以40-50练习题数为佳,同时,必须附有知识点罗列。一节课的导学案就是人手2张正反面均打印的A3纸。

对于操作技能的复习导学案,需要有相应操作软件考察技能的步骤提纲,其余可以留出空白。如此设想在于让学生在自学操作时(观看操作点的视频录像)根据个人对知识点的记录需要,再在导学案上记录(如图3)。

2.教师忙碌于学情调查

教师在学生独学、群学、网络探究的时候,忙于走动在学生之间。通过观察与询问才能把握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进程,从而控制、协调好自学、群学、网络探究以及教师答疑的时间,一来做到每个环节都能发挥其在45分钟内的价值,第二更可在答疑的环节,教师根据既定时间决定讲解内容纵向(题目数量)与横向(知识点的深浅度)的弹性程度。

3.整理学案是小结

根据每节课的复习内容,可以让学生整理学案来代替教师的小结。学生通过再次观看学案、记录,对他们就是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比教师的小结更有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课堂实践效果及评价

多次复习课的实践,笔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学生都反映这样的复习课堂中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相当好。他们模拟测试的成绩也不错。下面将本土化的“五步三查”在信息技术复习课的实践效果做一个表述。

1.保证“三量”达到“三动”

课堂知识信息量、学生思维量、训练时间量充分。学生肯学、想学,从而使其身动、心动、神动。

2“.三看”学生

一看自主的程度。复习课堂很安静,90%以上学生都在看学案做练习,自主学习率高。

二看参与的质量。学生在小范围讨论时态度积极认真,可以相互解决大部分问题,合作的效度好。

三看探究的深度。从学生在导学案上的笔记,可看出对知识点的个性化理解。

3.看教师的课堂表现

教师充分调动了小组,要求自己“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四、综述

“五步三查”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

在实践中还有一个关于教师“可以讲吗”的焦点(原“五步三查”是没有教师讲解的)。通过实践证明,高效课堂不能排斥教师的讲解。但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讲”,而不是展示所谓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德)希尔伯特迈尔著,黄雪媛,马媛译.怎样上课才最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12.

[3]李炳亭.杜郎口旋风[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9.

作息时间调整通知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造;知识管理;工艺知识

对于现代机械制造企业而言,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就必须要具备完善的工艺知识管理,并能够正确开展应用。对于现代机械制造企业而言,一方面是物质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自动化运作,将这二者有机结合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最终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奠定雄厚的实力。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正确理解工艺知识管理工作,通过到位的工作为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企业可以长久生存的发展之道。

1、机械制造企业工艺知识管理的概念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需要根据形势及时调整,以符合环境变化的姿态生存,并获取竞争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而言,这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发展的契机。机械制造企业工艺知识管理是组织发展进程管理的过程,也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能力实现人类发明创造能力的激发的过程。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其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其所具备的知识就是最好的资源。企业通过将资源整合和优化,以创新的姿态发展,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洪流中占据一席之地。现代企业需要树立将知识化为资源,将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的理念。机械制造企业工艺知识管理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机械制造知识、实践和规划,通过这些管理和规划,确保企业发展顺利。

2、机械制造企业工艺知识管理工作的意义

在企业中开展工艺知识管理工作,是每一个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在工作开展知识管理,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知识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优势提升企业的自身附加值。

2.1有利于构建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员工而言,一方面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丰富的经验,如果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就可以发挥出不可思议的效用。机械制造本就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经常面对的是各种新项目,在项目中,员工需要结合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发挥作用,促进企业做出及时有效的正确决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长此以往,会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当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越发健全后,工艺知识管理工作将会进一步深入员工之中,为员工提供充足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造友好、融洽的企业氛围。在知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员工会因不断交流而拥有创新的思维,比如,通过知识的交流发现机械生产工艺有可以调整和改进之处,工艺结构因此而得到进一步优化,然后成功地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通过知识管理工作所迸发的创新思维恰恰可以有助于构建知识共享的平台。通过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依托互联网,关于信息和资源的收集范围会十分广泛,员工通过知识共享平台了解行业信息,不仅可以实现自我充电,还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网络,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通过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环境,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并使得这种交流更加高效。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调整,企业对于市场信息有了进一步掌握,并且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2.2有利于企业战略决策的有效调整

在工艺知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搜集和整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企业的生产工艺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提升效益,降低成本,或者调整械制造工艺流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人力成本,留下精英人才,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激发员工的自我学习和提升意识。企业决策者通过完善的信息反馈,能够做出有效的决策,并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及时的战略调整。在这一点上,工艺知识管理工作所起到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企业重视知识管理工作,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再依靠个人经验做出决策。由于个人经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尽管会融入一些经验,但难免不发生误判。而通过工艺知识管理工作就可以避免这种主观导致误判的情况。工艺知识管理工作带有极强的客观性。

2.3有利于企业员工自身素质有效提升

实施工艺知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员工提升自身素质,这是因为知识管理是为人准备的,人通过掌握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将其化为自身知识储备,就可以在工作中开展实践,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知识十分专业,知识管理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这份工作需要切合企业实际开展,为员工打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和学习环境,长此以往,员工将会受到这样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间适应知识管理工作的节奏,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迅速掌握资源和信息,通过筛选有用信息,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员工根据资源共享的信息,可以进一步了解机械制造的市场需求信息,根据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创新思维方式,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员工还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最新的机械制造技术,掌握最前沿信息,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展。员工在逐渐学习和吸收之后,就可以慢慢开拓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除此之外,知识管理还能够反馈出每一位员工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帮助员工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弥补这种缺陷与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可见,机械制造中的工艺知识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企业充分重视这一影响,发挥出知识管理的最大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开展机械工艺知识管理工作是促进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树立正确的知识管理理念,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将机械制造与知识管理有机结合,指引企业向理想的方向不断前行。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为员工创建理想的知识交流氛围,充分以人为本,实现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张维智 武国春 胡铁林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作息时间调整通知范文5

语文教学中的信息反馈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它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情绪状态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其实语文教学过程也是师生间思想、情感交流过程。和生活中的交流一样,交流对象对交流过程的认可度、关注度,无不表现在表情、动作等细节中。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通过学生的表情和眼神,就能对学生学习状况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如大多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说明学生准确领会了老师所讲内容,和老师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情绪状态信息反馈的优点是及时,缺点是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程度、学习习惯不同,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通过情绪状态反馈的信息一般很模糊,很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给与关注,抓住普遍性和典型性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有效的调整。

二、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可获得较为准确全面的反馈信息

在教师讲授完一节知识后,一般都会提出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课堂提问是教师取得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因为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针对性。所以可以获得较为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

课堂提问获得信息反馈的优点是深入、准确,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让少数学生回答问题,所以反馈的信息具有片面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精练,使问题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挑选回答的学生也要有代表性。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反馈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于调整教学。

三、课堂小组讨论是语文教学信息反馈最有效的手段

高效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就是十分重视小组讨论。它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还能够全面、深入、准确地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但要组织一次成功的小组讨论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要十分融洽,这样学生才敢于畅所欲言。其次,讨论的切入点必须是学生的关注点或兴趣点,否则学生很难主动积极参与。第三,所讨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否则,问题太难,学生思而不得,参加讨论的人数将减少,很多学生就没有锻炼机会;问题太易,激不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讨论也就失去了价值。

四、学生作业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反馈

教师完成一节课后,学生掌握有多少,有多少学生掌握了,缺漏在哪里?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反馈的。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信息,并以此为根据设计和调整后期教学。要使学生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反馈作用,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少而精,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能够了解本节课所有知识点掌握情况;2.数量难易适中,能够准确反映大部分学生真实水平;3.梯度合理,便于系统了解全班学生学习情况。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信息反馈功能认识不足,将作业等同于巩固练习,布置大量同类型重复作业,使作业完全丧失了信息反馈功能。

有的教师虽然按时批阅作业,但只批正误,不对作业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就更谈不上根据作业反馈信息设计调整后期教学了。

五、教学检测是最全面,最系统的信息反馈

要使教学检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反馈作用,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检测试题时要多下一番工夫,命题要尽量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切忌拿来主义,随意引用一套试题。试题要做到容量、难易适中,题型、知识面全面,梯度合理。同时,要严格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以获取尽量全面准确的信息。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检测完全做为一种强化训练手段,命题随意,有的只考不阅,有的只阅不评,这样的教学检测彻底丧失去了其应有的信息反馈功能,就更谈不上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后期教学活动了。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作息时间调整通知范文6

一、双向反馈教学法的涵义与特点

双向反馈教学法是在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反思和批判中,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分析与总结教学实践而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论。它是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控制)学生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学习,以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并注重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新颖的、科学的,集讲解式、启发式、研讨式、练习式、自学式等各种教学法的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法。

反馈教学法以信息反馈为主线,反馈、自学、研讨贯穿始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使课堂信息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其主要原理是把信息整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调控信息储存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闭合回路。通过信息整理确定教学目标(即应有值),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式的信息传递,让学生获得知识并表现能力(即实有值),通过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信息把反馈和对各种信息的比较,让学生获得学习中应有值和实有值间存在误差的信息,并以此为指令及时进行调控。如此不断反馈、矫正、调控,最终尽可能减小学生的实有值和应有值(教学目标)之间的误差,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双向反馈教学法的程序与结构

反馈教学法的结构主要是指两条通道:一条是反馈给教师的叫客观反馈,这种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所谓正反馈指的是这样的信息:学生作业正确,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积极热烈,答问流畅自如等,这样就会使教师增强控制和主导作用。反之,若学生学习效果差,错误大,听课时无精打采,或死气沉沉,这样就会导致教师的控制作用降低,主导作用减弱,这样的信息称之为负反馈。另一条是反馈给学生自已的叫自我反馈。若学生理解了学习的内容,掌握了公式、法则的推导和应用,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业正确迅速,得到教师的赞扬和鼓励,这样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掌握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结构,师生双方就可以依据反馈信息调整教与学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双向反馈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将双向反馈教学法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达到师生相互作用,共同协调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断从学生反馈信息中调整自己的信息输出,学生在回答所给予的评价和指导中获得启发,发展知识,在师生多边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反馈中构成新的思维关系。

1.导入新课――为第一次集中反馈做好铺垫

新课的导入主要是考虑如何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在导入方式上,有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入手,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也有通过问答或练习等方式导入。从导入的过程来看,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出示基本概念复习题,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与概念有关的基本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学生情况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这一概念时,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什么,为何电解质还有强弱之分,学生很容易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明确是由于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如何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去解决合成氨生产的化学问题,选择适宜的生产条件呢?

2.学习探索过程――为第二次反馈做好迁移

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讨论题,让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联想,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课本,实验、观察、思考,认真探索,最后通过讨论研究掌握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导”,做好启发诱导工作是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基本任务,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通过讨论研究进行第二次反馈,教师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逐步应用情况,及时小结进行第二次调控,第二次反馈成功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善于设问,师生双方在知识的重点区域展开讨论,反复研究以获新知。对于基础性强较浅显部分,可以采用启发探究法、引导发现法或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交换意见,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例如,无机化学合成氨工业、制碱工业、硫酸工业,有机化学中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及第八章的合成材料。

对于较为复杂深入的知识内容,一般采用讲授法,这个环节的反馈是综合目标的集中反馈,要解决的是学生达目标的深度问题,即对重难点的融合贯通。如NaOH与少量Ca(HCO3)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对于这种复杂的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解惑帮助学生实破难点,也可通过设置问题指导学生观察,以启发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