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数字化论文范例6篇

报业数字化论文

报业数字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优先数字出版 普通高校学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29-02

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印刷期刊之前,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单篇或整篇在网络上优先发表文献,其出版形式包括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光盘出版等。该种出版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缩短学术期刊出版时滞,实现科研成果首发。目前,优先数字出版凭借出版快捷、作品形式灵活、传播广远等优势,已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新动力。高校学报作为传播学术和科研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我国学术期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积极由传统业态向优先数字出版发展。我国现有高校学报近1140种,其中普通高校学报的数量占8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为数不少的普通高校学报由内部准印获得了公开发行的资格,普通高校学报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此庞大的学术载体,在学术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应发挥其优势,积极开展优先数字出版。

一、普通高校学报实现优先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

优先数字出版可以通过最为便捷的网络渠道加快论文的出版、面世、传播速度,实现学术论文的即时数字出版。这种新的出版模式将提高普通高校学报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加大稿源竞争力,同时,也是普通高校学报转向数字出版的有效途径。但是,就目前普通高校学报的出版现状,实现优先数字出版主要面临主办者优先数字出版意识不强、稿源不足、编辑数字出版技术知识欠缺三方面的问题。

1.对优先数字出版认识不够。普通高校学报出版从业人员及主办者对优先数字出版认识不足,主要是观念问题,这是高校学报优先数字出版难以实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有些普通高校学报主办者限于学校定位及债务问题,对优先数字出版认识不到位,再加之对数字技术不够了解,从业人员的数字技术水平不高,因而导致数字化应用意识淡薄。部分编辑部虽然构建了数字化学术平台,但由于对平台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实施不力,导致学术平台未发挥应有的功能。许多普通高校学报的主办者和管理者,虽然能够对学报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但未将学报作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统筹策划,准确定位,彰显学报个性。

2.稿源不足,优质稿件比例小。充足而高质量的稿源是普通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优先数字出版的重要保证之一。普通高校学报稿源不足、稿件质量下滑,主要原因有:(1)部分普通高校在基础学科、基础专业、科研条件、科研能力等方面较弱或较差,导致其科研水平低,科研成果较少。(2)各高校的学术奖励政策和职称评审条件,不利于本校学报发展,造成大量“一类”稿件外流,“二三类”稿件内投,优质稿件数量稀少,大量低水平稿件充斥。(3)学风浮躁及实用主义心态导致低质量稿件数量大增,可用稿件数量降低。(4)高校学报编辑没有主动约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写稿。

3.编辑数字出版技术知识欠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是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的前提。普通高校学报的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业技术人员大部是理论研究人员和编辑技术人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欠缺,再加上有些编辑部由教学岗位人员兼任,更无暇从事出版物的优先数字出版。从目前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情况来看,缺乏既懂得优先数字出版技术,又精通编辑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而,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报的优先数字出版。

二、普通高校学报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的策略

传播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学报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对稿源的吸引力及其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作者在选择投稿刊物时,除了考虑刊物本身的层次和影响力外,更重视刊发速度。为了获得首创性的认可,作者大都倾向于选择出版速度快的刊物。普通高等学校学报是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不可缺少的载体,科研成果的首创性和优先权均都要求提供最短的出版、传播时间,以保证研究成果的首创性和时效性。从本质上讲,优先数字出版是提高学术期刊出版速度的一种新模式,为学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选途径,是科技期刊价值提升的机遇。普通高校学报更应抢抓机遇,努力实现优先数字出版。

1.加强优先数字出版意识。数字出版具有传统出版无法比拟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出版业的趋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普通高校学报优先数字出版也将成为未来期刊发展的主流方向。普通高校学报的主办者和出版者要明确角色定位,正确认识数字出版,并加以重视,勇于改变常规出版流程。有些属于“核心期刊”的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仍要求投稿作者邮寄纸质稿件。当然,目前来看,核心期刊暂时还不用担心稿源问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编辑流程的弊端必将暴露,稿件的时效性必然差。因此,普通高校学报的主办者、出版者首先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积极进行优先数字出版。

2.积极拓宽稿源,提高学术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和编校质量是学术期刊在未来的数字出版市场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内容为王”的传统认知在数字出版背景之下依然适用。作为普通高校学报,高质量稿源是其学术质量得以保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充足的稿源,即使是高水平的编辑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想实现普通高校学报的优先数字出版,必须重视稿源问题。

拓展稿源应“内外兼修”。从内部来看,普通高校学报应打破报道方向杂乱的“大拼盘”模式,依据本校专业特点,调整栏目,按特色专业设置重点报道方向,培养个性。从外部来看,学报编辑部要积极采取措施拓展稿源。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及时的稿件处理机制,实行优稿、优酬、优先发表。(2)争取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与政策支持,鼓励教职工将好稿优先投向本校学报,同等条件下,评职称优先,科研分值高于其他同级别外刊,加大奖励力度。(3)编辑人员深入到教研室和课题组,及时了解各类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围绕学校的重点科研项目,有重点地组稿。(4)编辑可参加社会上的学术会议,加强同与会专家的交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组稿。(5)充分发挥编委会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编辑部积极与其联系组稿、写稿事宜。

3.提高编辑的数字出版技术水平。数字时代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出版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不仅要具有选题策划能力、审读鉴赏能力、驾驭文字能力、外文阅读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以便于在优先数字出版的过程中承担策划方案、协助开发、运营维护等任务。因此,普通高校学报应加强在职编辑的网络技术水平。优先数字出版所涉及的技术庞杂,编辑可以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的方式,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技术,如媒体加工技术、网站搭建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从文字排版、插图处理,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编辑应熟练掌握相关应用软件,以适应数字出版的需要。另外,出版部门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调、补充一部分掌握网页设计、多媒体以及数字化信息开发等技术的人员,构建一支专业构成和层次梯队合理的编辑队伍。

4.探索适合的优先数字出版模式。期刊数字出版是整个编辑出版过程的数字化,包括约稿、组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用户下载、读者反馈等全过程。整个编辑过程实现数字化,受诸多条件制约,还需要慢长的过程。普通高校学报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探索适合的优先数字出版模式,循序渐进向全面数字出版发展。

(1)搭建数字出版平台。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学报网页基本限于学报基本信息的、用户仅能浏览诸如学报情况、本刊动态、办刊宗旨、栏目设置、稿约及编辑成员等信息,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对于资金充足的普通高校学报,可以搭建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学术平台。除具有基本信息、引领和规范作者投稿外,应具有采编功能、学术交流功能、编辑读者互动功能、数字出版功能。部分资金不太充足的普通高校学报,可以量身定做适合的远程在线投稿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再通过远程投稿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优先数字出版。

(2)完善学报门户网站。部分普通高校学报可以优化和完善学报门户网站,利用网站为用户提供过刊、现刊的目录、全文、摘要等浏览和查询,还可以按标题、作者姓名和关键词等检索需要的文章,实现在线阅读和下载。编校后的稿件以单篇论文为单位,以PDF文档格式在线,实现优先数字出版,从而缩短论文时效性,提高作者积极性。

(3)利用在线服务平台。对于网络技术人才缺乏,学校经费支持力度有限的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可以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以单篇定稿出版或整期出版两种方式实现优先数字出版,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提供便捷服务。

(4)加入各类数据库。数据库是数字出版较为成熟的一种形式。将已发表过后文章交给数字资源技术提供商,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咨询、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论文在线。这种方式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优先数字出版,但却可以加快论文的传播速度。

(5)组建数字出版集团。普通高校学报可以联合起来,或依托于重点高校组建普通高校学报或中国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集团,走规模化、集成化道路,通过统一的数字出版平台,实现优先数字出版。

三、结语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进步和普及为学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选途径,是科技期刊价值提升的机遇。优先数字出版是普通高校学报提高学术影响力、稿源吸引力及核心竞争力以及转向数字出版的有效途径。普通高校学报从业人员应提高对优先数字出版的认识程度,积极拓展稿源,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能力与编辑业务水平兼备的编辑人才的培养,探索适合的优先数字出版模式,努力实现普通高校学报的全面数字出版。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卢有泉.优先数字出版:学术期刊面临的新浪潮[J].编辑之友,2011(3)

2.何红梅,唐奇展.高校学报数字化现状与前景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3.李玲,康鲁豫.数字时代科技期刊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新的出版模式[J].编辑学报,2007(Z1)

4.汪新红.优先数字出版是提高学术期刊出版速度的一种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1)

5.李艳.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出版,2009(9/10)

6.石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J].科技与出版,2011(5)

报业数字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81-02

1 国内外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转型

在发展过程中,报网走向融合必然是纸媒发展的选择。从纸媒单线发展向报网融合的转型,纵观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成功运用,国内外诸多报业在报网融合的过程中成功地完成了现代报业的转型,促进了现代报业的发展。下文将列举几个国内外报业的转型:世界著名的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甘尼特报业集团都对报网融合进行了相关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就我国而言,业界对于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也进行了相关探索,报网融合发展之路是报业发展的契机,最早的一批网站就是报纸创办的。2012年8月6日开始,《南方日报》秉持“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进行了第九次改版,“报网融合”的探索有三大创新:一是通过定位创新,坚持差异化发展方向,用“专而精”的定位来进行转型,呈现了报网融合的新价值。二是将平面、广电、互联网与新兴媒介结合起来,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安排和流程再造,发挥出各个媒介之间的协同效应,共同构建新闻无间断传播的创新报道模式。三是充分利用官方微博、问政平台、网络论坛和移动终端, 高度重视内容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即时新闻、问政热点和媒体微博,提高了全媒体运营的拓展能力,使《南方日报》能够在全媒体转型与竞争中占据主动。

2 概述《湖南日报》融合发展新趋势

湖南省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为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也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大大拓展了新闻空间。以《湖南日报》为例,在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方面,“一体化”发展和用主流舆论提升传播力是《湖南日报》融合发展新趋势,其具体内容

如下。

2.1 “一体化”发展

为了适应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潮流,《湖南日报》组织进行了合理调整与部署,建立了相应的官网,并开设了微信、微博以及搜狐聚合新闻客户端等相关平台,充分运用了数字化传播方式。《湖南日报》在报网融合的形势下,立足“一体化”发展方式,试图将报纸的的内容及品牌延伸到新媒体,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扩大影响力。据了解,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和平带领省委网宣办、新闻处的相关负责人,先后走访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中南传媒等单位,调研了湖南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孔和平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论述,他认为,“报网融合”是让主流媒体主导思想舆论,把主流媒体做大做强。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湖南日报》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2.2 用主流舆论提升传播力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用主流舆论提升传播力是《湖南日报》融合发展的又一新趋势。湖南日报在2014年8月15日推出数字转型重磅之作――移动新闻客户端。这一数字转型工作的开展,大大便利了人们信息获取的途径。用户只需要通过点击个人手机上的湖南日报新闻客户端,便能随时随地的了解省内政策信息、中央精神与热点新闻、国内外重大消息等,并能查阅最新的湖南日报原版报纸信息。同时,湖南日报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组建了三湘华声管委会,纳入旗下的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以及湖南现代每天传播网,为主流舆论传播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整合后的三湘华声,由呼叫中心、采编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实体店等五个部分组成,逐渐转化为完整的媒体产业链,促进了多元创新化的三湘华声营销模式的发展。

3 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路径选择

为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水平,在了解国内外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转型和二、概述《湖南日报》融合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路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3.1 创新思维,拓展延伸

用户为王、互动体验、即时快捷为互联网思维最大的特点。在报网互动的情况下,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开展报网融合工作,必须从思维上开拓创新,延伸拓展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路径。如常德全面推进报网融合,在全省市州党报中率先创办尚一网,就是创新思维的有力表现,这一网站的建立,实现了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数字化、网络化。不仅如此,思维创新之后还应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使创新思维应用到新技术上,加强新技术业务的研究和应用,使报业产业链得以拓展延伸,如上线 “掌上常德”手机客户端、“尚一商城”等,在当前报网融合的新数字化媒体时代,形成了多元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传播体系。

3.2 互联共享,综合利用

当前,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使报网融合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举步维艰,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传播迅速、互动便捷为新兴媒体的主要优势,而作为传统媒体,信息权威、内容严谨为其主要优势,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互联共享成为可能,我们通过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功能,整合报业资源,有效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报网融合的数字化媒体时展目标。现阶段,郴州各媒体基本都建立了各自的网络微信公众账号与官方微博,一些资金设备较雄厚的媒体,还开设了相应的移动客户端,打造了用于信息的24小时新闻平台,将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媒体影响力。要深入发展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报网融合,还应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尽快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的全媒体新闻队伍。

3.3 主动融合,主动发展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动融合,主动发展对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至关重要。要掌控主流地位和导向,必须适应新兴媒体发展的趋势,从大局着眼,以报网融合的宏观发展为切入点,对报网融合工作进行微观分析,采取适应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主动发展策略,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报纸主动拥抱网络,以张家界为例,通过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发展,推进张家界旅游信息,成为增强张家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为适应数字化媒体时代的需要,张家界通过报网融合媒体的运用,推荐其“二维码”,游客扫描、访问量大增,可见,数字化媒体时代,以现代媒体的传播规律为指引,实现了社会大众对于新闻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以满足广大游客的信息需求,特别是有关张家界旅游的资讯、美文报道,通过微博转发评论等形式,以及景点炒作,如“张家界版江南style、小苹果”等,使源源不断的高品质新闻产品呈现给受众,持续传递着美、传递着正能量。

4 结论

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报网融合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数字化媒体时代,面对传媒生态的变革,现代报业开展报网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应创新思维,拓展延伸;互联共享,综合利用;主动融合,主动发展,面对新形势下数字化媒体时代对报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有效途径,发挥出网络媒体在即时传播、互动传播的“自主”模式,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为报网融合、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现代报业的发展壮大。

报业数字化论文范文3

进入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传播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网络信息传播应用技术与移动信息传播、多媒体信息传播融合交汇的大趋势下,新闻传播正在或将会出现重大的变革。媒体的数字化生存模式日益成为报业探索的重点,传统报道方式的多媒体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媒体”、“新媒体”、“自媒体”、“融合媒体”等新概念新理念影响着报业的内容生产和运营策略。通过流程再造以促进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实践,是传统媒体为了适应变化而推出的重要应对举措。在不远的将来,全媒体内容生产和运营或将成为数字化时代报业生存的一个重要选择。全媒体传播对报业集团而言,其实质就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媒体融合,从报纸产业转变为内容产业。

以媒体融合为目标的多媒体实践在国内外方兴未艾。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新的办公地点中,将独立办公室模式改成了报纸和网站的编辑记者共同办公的大平台模式。同样的编辑部也出现在美国的“坦帕新闻中心”和《纽约时报》采编部门。而在国内,除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运营模式,还有主要通过搭建数字技术平台进行媒体融合生产的,如烟台日报报业集团;有主要通过流程再造、虚拟组织的运作进行全媒体拓展的,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有在主报专门设立滚动新闻部进行多媒体拓展的,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等。

近年来,传统报业的自身价值受互联网等新媒体因素冲刷,影响有呈弱化趋势。一些报业集团出于适应数字时代的报业生存发展考虑,从体制和机制上开始为数字化生产、传播、营销、投资和管理搭建战略架构和统一平台,实现媒介产品的多平台、多介质、多层次和多次销售。

全媒体的核心

在全媒体传播中,新闻内容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加强“多媒体”采访制作同时,重视以“聚合和互动”为重点的全媒体整合,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

全媒体新闻特点。首先是具有“多媒体”特质。报纸记者以往都是用图文手段报道一个新闻事实,而全媒体记者须是全能记者,首先学会做视频多媒体新闻,利用视音频和图文等多种手段进行即时新闻报道。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中,传统报业较之广播电视应有更大的危机感。目前一些报业集团,利用新闻网站、3G手机等新媒体拓展多媒体特别是视频新闻宣传,同时在报业集团培养多媒体的新闻队伍,为媒体拓展创造新的条件。4月16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报道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袂推出宁波市市长与广大市民多媒体对话节目。全媒体记者对节目反映的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进行视频跟踪报道,其中市委书记还重点批示了网上反映市区莱条道路垃圾整治问题。宁波手机报即时互动,并推出书记市长对话交流的系列解释性报道,还配发《市委书记与网友对话是阿拉宁波版的“炉边谈话”》等耳目一新的评论。集团下属各报头版配发对话内容和各方反响,使多媒体对话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互动性”优势。全媒体新闻吸收了互联网、手机等的互动优势,使传受双方互为新闻的者和传播者,既丰富了新闻的内涵,又拓展了新闻的空间。受众既是新闻的消费者又是新闻的参与者;传播者既是新闻的报道者又可以是新闻的被报道者。

全媒体新闻一定程度上是“互动性新闻”。以“互动”为抓手,延伸全媒体新闻价值链。通过论坛互动、活动组织等方式,让受众与新闻互动起来,新闻和评论结合起来,体现受众对重大主题新闻的参与价值,并搭建开放性的报道平台。

“聚合性”功能。以“聚合”为形式,突出媒体资源优势。所谓“聚合”,是指全媒体采编人员对主题稿件,组合相关背景介绍、论坛意见讨论、原创评论集纳、视频图片展示、后续新闻跟进等,通过图文新闻、视频新闻、评论新闻、互动话题、相关新闻等整合,使之成为全媒体报道的一个中心。全媒体新闻部通过策划、聚合,将信息搜集、整合、加工、提高,力求滚动性全面地进行报道,把新闻事件更广阔更深入地展示。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将中国宁波网与集团各报新闻进行“聚合”和“互动”编辑,在网站、手机等媒体重要新闻时配上新闻评论、论坛互动、相关图片视频等,形成跟进式的全新新闻产品。同时力图实现重要新闻专题化,专题节目新闻化。

在今年人大政协“两会”报道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全新亮相。通过网络直播开幕式、多媒体系列报道、代表委员视频访谈以及原创评论等,多侧面、立体生动地传递了“两会”实况。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推出“保增长促调整”、“重大项目会展攻坚”、“创新服务,增强活力”、“重民生,保就业”等四期代表委员与市民的视频交流节目。加强系列原创评论,《宁波克难攻坚的民间视角》等评论掷地有声。论坛推出“两会”话题,手机和电话连线形成了网上网下“共话两会共议民生”的舆论氛围。报道充分发挥报纸直面、网络聚合和手机滚动优势,强化了宣传效果。

全媒体新闻的要求。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全媒体的报道要求是“短、平、快”,要从“第一时间采写”变为“第一时间”和“滚动报道”。

短:短小精悍。新媒体传播即使拍摄连续视频,也要注意将报道有机切分,这样内容既丰富,又便提炼不同主题。也便于受众收看阅读互动。

平:面对各种载体不同终端,要多注意平民视角,多考虑受众的普遍接受。同时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与受众平等充分地进行互动。

快:不但要第一时间采写,而且要第一时间。全媒体人员要善于运用各种报道手段,记者尤要学会事发现场用电脑、手机报道。

而对专题新闻则需要有新闻“包场”意识。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全媒体优势,穷尽新闻资源,成为人们了解新闻必须到达的地方。

全媒体记者的要求。全媒体新闻具有非线性的采编播特点,很重要的在于流程再造和寻求规律。“全媒体记者”也不是简单的“视频记者”,除了要做好一般视音频新闻采访制作外,还要掌握全媒体新闻生产所要求的“用脑”、“用眼”和“用手”,

用脑:做全媒体记者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全媒体新闻要适合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其它载体特点, 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用眼:做全媒体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挖掘受众的新闻资源,全媒体记者要善于与受众互动。

用手:全媒体记者要会文章、能拍摄、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多种媒体手段通过多种信息载体的聚集,使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全媒体运营

全媒体实践是传统报业向报业融合转型的重要抓手,要探索一种融合型采编传播模式,推进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就目前一些报业集团而言,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解决统一平台问题,新闻网站解决内容载体问题,手机报等新媒体解决多终端问题,报网互动解决资源整合问题。近几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基础平台,以“一网四报一平台”为抓手对新媒体实践进行了积极全面的探索。

搭建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整合媒体资源。内容生产平台是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的核心部分,实现集团所有编辑、记者对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动。记者通过平台制作上传发稿;编辑同时完成对文稿、图片、音视频、Flash等内容的编辑加工,并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内容之间创建关联关系。2007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建设内容生产、业务处理、决策管理、客户服务和网络支撑五平台合一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目前,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全面上线。

以新闻网站为内容平台,先行全媒体新闻生产。新闻网站既是当地主流新闻媒体,又是报业集团媒体融合的基础平台。中国宁波网2004年10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网上视听业务;2008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网络数字出版运营许可证。目前,多媒体新闻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网视》、《对话》、《城事热线》、《天一红人堂》等多媒体品牌。网站成为全媒体新闻的主要运营者和载体之一。

增强新媒体的市场覆盖,发挥信息反复折射传播效应。信息经过多渠道地反复立体传播,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新闻宣传效果最大化。在3G手机时代,移动、联通和电信手机报市场有望更均衡。目前宁波手机报收费用户达到50多万户,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媒体之一。形成了“宁波手机报”新闻主报、“方向盘手机报”交警司机报、“掌握前程”人才报、“笑对人生”娱乐报等多报种。

多媒体数字报市场前景可期待,美国已有停止出纸报而发行数字报先例。互动多媒体数字报“播报”,经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底评估,是全国唯一独立形态的多媒体数字报。与中国宁波网新闻中心合一后,大大拓展了数字报空间。户外电子显示屏报是可以争取的市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如今已有近100个户外显示屏分布在社区、广场、公园。

建设全媒体记者队伍,打造新闻“全种兵”。加强全媒体采访力量,配备视音频采集设备,主要对于热点新闻、民生新闻和滚动新闻的采访,为集团各媒体提供以视频报道为主的多媒体新闻信息。随着3G通信的成熟,全媒体记者更多地以手机+电脑+摄像机结合的方式向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提供全媒体新闻。2009年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成立,由中国宁波网日常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100多人的社区DV播报员。全媒体记者同时兼职论坛博客,与网友播报队伍互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全媒体队伍建设。

通过全媒体流程再造,加强报网融合。在传统流程上,新媒体依然是报纸的配角,新闻只有在平面媒体上刊发后,才能在网站、手机报等数字平台上陆续,难以发挥数字媒体的快捷优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依托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对内容生产流程进行重造,并规定各媒体的电子信息版权归集团拥有,授权中国宁波网使用。逐步把旗下各报新闻资源与中国宁波网融合。一些报纸未见报稿件已与中国宁波网第一时间共享使用。报业集团鼓励报社记者采制视音频新闻,传统纸媒体推广图文、视音频等复合技术的信息采访采集,以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编辑和多媒体。

全媒体思考

报业数字化论文范文4

现在报人所想到的转型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条:一是跨媒体,不再局限于报业主业,建网站,搞出版,做影视,实施多媒体发展战略;二是跨行业,不局限于报业及其相关行业,向房地产业、旅游业等行业延伸,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产业涉及范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法)大概有16个行业;三是跨区域,不局限于本地区,开拓外省市市场,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四是数字化,不局限于传统媒体,培育电子报、电子阅读器、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刊等数字报业,实施新媒体发展战略。

特别是数字化,更是被报人公认为是传统报业的“”。鼠标一点,万事大吉,看上去的确很美。但是,数字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以点带面、单点突破,体制机制、市场体系、上下游产业链、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投入产出等元素和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数字化的开展。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起的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于2007年1月底在广州召开了“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专题研讨会”,基本判断和结论就是―― 数字报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该实验室于当年5月底在北京联合主办了“数字报业新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研讨会”。会议讨论确定了“十一”时期推动我国报业发展的九大方向,也就是报业数字信息资源平台、电子网站、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阅读器、移动采编系统、户外互动媒体、手机报、手机二维码、多媒体数字报刊等九类。

但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如电子阅读器(又称移动数字报纸),通过专业的手持电子阅读器实现报纸内容的再传播,是报纸客户群的延伸和补充,也是传统平面媒体的发展和延伸。现在的商业模式被人称为“广州模式”,也就是由报社提供报纸的内容资源并授权,对阅读器的订户进行内容派送,同时提供媒体的宣传资源,支持移动数字报纸;由运营商投入运营成本,包括相应的数据转换技术、阅读器设备的开发成本,共同拓展移动数字报纸的客户群,经营阅读器产品,双方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

目前的问题在于,一是电子阅读器价格偏高。目前市场上电子阅读器的价格大多在一两千元左右,高的超过3000元;二是电子阅读器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现在一些电子词典、PDA甚至智能手机已经具备了电子阅读器的功能,其产品的可替代性强也增加了产品的市场推广难度;三是内容资源有限,电子阅读器的内容不该是传统媒体的翻版,特色内容是电子阅读器的生命和灵魂,是阅读器的价值所在,人们拥有一个阅读器最重要的是可以看什么。目前的电子阅读器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信息资源同质化,缺乏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模式,其媒体业务、新闻来源等完全依附于传统媒体,缺乏自身的竞争力。现阶段的移动电视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再如多媒体数字报刊。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将数字化报刊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发展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的数字化报刊,并探索数字营销,在全新的系统构架中,数字资产管理、电子报生成、光盘出版、全文数据库形成和网络融为一体。有业内人士认为多媒体数字报刊是简单的多媒体叠加,认为其协同效率和整合效率非常有限,数字技术难以作为真正的商业纽带。从国内的情况看,真正以多媒体叠加并形成气候的并不多。这并不是反对报业的多媒体战略,而是反对多媒体叠加。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长石峰曾讲到,数字报业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商业运行模式,这是数字报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报业,还是我国的报业,之所以能在媒体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有利的竞争局面,是与其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分不开的。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形式多元化,平面媒体、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互相渗透,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因此,充分利用新介质的特点,实现平面广告、网络广告、无线广告有机结合,寻求新的赢利模式,是可以探索的,但对此要做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功课,并非一“数字化”就灵。

报业数字化论文范文5

>> 数字鸿沟与信息饥渴 信息化工程突破“数字鸿沟” 跨越数字鸿沟 架起信息金桥 信息化:“数字鸿沟”更显突出 农村信息化突围“数字鸿沟”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新西兰注重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以缩小“数字鸿沟” 逾越数字鸿沟建设共享的信息社会 数字鸿沟 广西电力企业智能化营配信息平台可行性分析 弥补“作业鸿沟”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语文整合的可行性探究 市级气象信息直通平台可行性分析 “数字鸿沟”环境下廉价智能手机的生存优势 民用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信息资料调研方法探究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跨越数字鸿沟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 政群信息沟通中“数字鸿沟”的理论研究 平凉市:教育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 从“数字鸿沟”看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平等性 什么是数字鸿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914.

[2]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喻国明.大数据对新闻业态重构三大层面革命性改变[J].新闻写作,2014,(10).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14220.

[5]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7).

报业数字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参考咨询 数字化 服务模式 个性化服务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数字化资源为依托、基于Internet信息的服务形式。这种形式是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下,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为依托,针对网络读者的需要,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并通过在线问答、E-mail等形式反馈给读者的服务机制。高职院校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咨询服务和信息,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专家资源、服务资源最优化共享与利用[1]。

1 高职院校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对象及内容

1.1 高职院校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对象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教师、科研人员,这些服务对象具有较高文化层次,需要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同。因此,高校图书馆侧重于学术性服务。现在许多高职院校与一些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些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文献情报资源做支撑,校企合作的企业人员也是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对象。

1.2 高职院校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可以提供不同层次要求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内容。

(1)基础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属于图书馆的基本性服务项目,如:图书馆基本的书目检索、网上预约图书、在线续借、数字化文献资源检索及下载等。基础数字化参考咨询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最基本的文献信息线索,指导读者基本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

(2)高级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属于专业性服务,是为校内科研和学术服务的。其服务内容不仅仅是提供文献资源线索,还需要提供原始文献,必要时还需提供经过加工后的情报[4]。这类的服务对象就是校内科员人员,主要内容如下。

(3)专题检索,科研人员提出相关需求,参考咨询馆员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需要,为其提供相同主题大量及时性的文献,如果读者需要,还可为读者提供相关的外文文献。科研人员通过阅读这些文献就可以掌握这一主题的研究概况,对这一主题就会形成整体上的认识,从而找到研究的突破口。

(4)代检传递服务,科研人员所需的文献情报,在该校图书馆没有馆藏的情况下,参考咨询馆员通过与其他图书馆建立的联系,帮助科研人员从其他图书馆获取其相应的文献情报服务。这就要求参考咨询馆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检索技能,同时还要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4]。

(5)科技查新服务,科研人员在研究一项课题时,需要了解该科研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水平及相关信息,这就需要检索出国内外大量的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情报,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从而对该课题的研究热点、技术创新及未来发展方向给出相关的意见,并撰写出相应的研究报告,提供给科研人员参考,科技查新服务不仅要求参考咨询馆员有专业的检索技能,同时还要求参考咨询馆员具备科学研究、专业分析和评价的技能[4]。

(6)高级文献情报检索培训,是相对于初级文献情报检索培训而言的。初级文献情报检索培训相对比较容易,只需要让读者或科研人员利用文献情报的基本情况就能检索出需要的相应情报即可。然而高级文献情报检索是基于文献情报的内容、主题及内容特征的检索,通过运用检索逻辑运算符,定义符合需要的文献检索表达式。而要掌握这些检索技术和技巧,就需要高级文献情报检索培训才能达到,同时这也是高级参考咨询馆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2 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及整合

2.1 加快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是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必须是建立在丰富文献资源之上。尤其在网络化、信息化、移动通信、掌上阅读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不断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以及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增加网络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建设,并积极开发读者需要的数字化文献产品。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图书馆要根据该校的专业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专题数据库,更好的为该校教师、学生、科研服务,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和超星电子图书合作建立的轨道交通特色数据库。

2.2 加强数字化文献资源整合

随着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不同载体、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文献资源不断增多,暴露出文献资源比较乱、内容比较散的情况。虽然读者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但是不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一般都有独自的检索软件和检索方式。当读者需要同一主题、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时就需要用不同的检索工具逐个检索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迫切需要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和检索表达式,统一整合。在引进、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时就进行统一组织和处理,将格式、类型不同的数字资源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检索响应的内容按照类型、格式分门别类的显示出来,保障数字化参考馆员和读者、科研人员高效检索出所需的文献资源。数字化文献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为,提高了数字化参考咨询馆员工作效率,为读者和科研人员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同时提高了文献资源的使用率。

3 高职院校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发展

3.1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手段现代化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掌上阅读技术迅速发展,参考咨询也要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再以传统的馆藏目录、工具书等媒介手工检索。数字化参考咨询就是无纸化的参考咨询服务,一切的文献资源都是数字化。现在的图书馆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信息化,但是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目前检索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读者快速检索、快速获取文献资源的需要。在大数据已经到来的今天,读者已经不能满足只在图书馆或者有网络下的电脑上进行阅读、获取文献资源。移动通讯、掌上阅读的发展,读者要随时随地都能够检索、获取文献资源,也就是:即时检索、即时阅读、即时下载。

  3.2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合作化

高职院校会受到该校经费的限制,不能引进所有的所需文献资源,但是参考咨询服务范围和读者、科研人员对数字化文献资源需求越来越大,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科研人员所需的文献资源,难以实现理想的服务目标。所以,高职院校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必须走合作化发展道路,只有合作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共享资源,网络环境为这种合作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和可能,这种合作近年来已经在国内外有实质性进展。

3.3 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

建立数字化参考咨询平台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数字化参考咨询馆员通过平台为读者设计个人专用图书馆主页,完善读者的专业、科研项目等基本信息,分析用户文献资源的需求,定制读者所需要的文献资源,并提供个性化链接及更新服务。每次引进、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及时地把适合读者专业、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源推送给读者,读者会定期收到自己的专业领域、科研项目等最新的文献资源及科技更新情况。

3.4 加快文献数据标准的制定

国内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规范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元数据标准较弱,一方面是由于支持数字参考咨询工作的技术本身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技术标准的建立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国内的规范制定缺乏国际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质量。因此在提升技术实力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和国外规范,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6]。

3.5 提高数字化参考馆员的素质

实现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馆员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培养高素质馆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技术、环境、资源同等条件下,高素质参考咨询馆员和一般参考咨询馆员检索结果、响应时间、完成时间、命中率、查全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数字化参考咨询馆员,不但要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理论知识,掌握资源分类和编目,掌握相关检索技能,而且要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数据库知识极为熟悉。提高数字化参考咨询馆员的素质,主要有以下三方点:首先,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不同方式和途径,把咨询馆员培养成符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不断提升咨询馆员的素质和地位,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充实咨询人员队伍;最后,实行专业馆员制度,参考馆员对该院校的专业分类负责,深入院系、科研部门当中进行调查、研究,对专业需求的资源科学的分析后提出引进、建设文献资源的意见,聘请专业带头人兼任专业参考咨询馆员,指导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工作。

4 结语

在信息网络、移动网络、掌上阅读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应该顺应时展要求,努力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实践。数字化参考咨询标志着图书馆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开启了全新的服务模式,让读者更加方便、更加准确、更加高效的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促进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建玲.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0(3):76-78.

[2] 席秀娟.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47-248.

[3] 王爱华.高校图书馆与地区馆开展合作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探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9):93-96.

[4] 李群,王本刚,周毅敏.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与方式问题[J].情报杂志,2010(6):240,275-278.

[5] 蔡洪齐.微信公众平台下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6(2):78-80.

[6] 张久珍,王雪菲,孙小婷.国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规范解读与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