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范例6篇

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经济形势范文1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武汉市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说的这句话,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让经济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本是今年经济发展主基调“稳中求进”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今年宏观经济运行近半年之后,温总理再次强调,说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加大。

早在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就已经将今年中国GDP增速目标调降至7.5%的水平,希望以更持续性的稳定增长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时也缓解因高增长而带来的某些突出问题。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之快之大超出了早先的预期,因此,温总理作出这样的强调,就是要在不确定性的形势变化中首先确保年度经济增速的稳定。当然,这一稳定不是说非得要保持8%或更高的水平,而是要使年度经济增速不低于7.5%。

就以上两层意思而言,稳增长是不希望经济增速下跌过快,尤其是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之时避免出现像2008年大幅快速下跌的情形。现有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8.1%,4月份的GDP增速低于8%。

从这些现象看,当前的稳增长的确处于一个相对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不是要如何将经济增速平稳降到7.5%的水平,而是要在内外部经济形势可能急剧下滑的同时如何以适当的增速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从而避免经济增速的大起大落。这也就是说,在预料到经济形势可能超预期下滑前提前启动适当的稳增长措施,而在经济形势相对稳定时继续平衡回落高增长。

“稳增长”的深意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速全面放缓,许多数据超出了年初的预计。当前经济运行有偏冷趋势,宏观调控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谈及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如果没有一个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环境作基础,无论是调结构、控物价,还是保民生、促发展,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则从经济长期增长趋势角度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如何制止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上,既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措施,也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目标。”

“更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也恰恰是各种矛盾冲突的突发期。一个稳定发展的经济,有利于缓解各种矛盾与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能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采访中,上述权威人士如此表示。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发酵、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增加,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作为我国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由于遭受欧债危机的冲击。导致其与中国前4个月的双边贸易额仅仅增长了0.3%,远远低于正常水平。”郑新立表示。

除了因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市场萎缩,我国的对外出口,还面临着发展中国家要素成本低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1.671.8亿美元,同比增长只有6%。其中。出口5932.4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6.9%,这一数据比过去正常年份下降了15-20个百分点。

在外需萎缩的同时,被寄予厚望的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样趋弱。

消费需求方面,由于部分刺激消费政策退出,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增幅比往年低4-5个百分点:在投资需求方面,当前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减弱,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以在建和续建项目为主,新开工项目偏少。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铁路建设因资金紧张已持续下降。今年前4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比正常年份下降了4-5个百分点。尤其是房地产投资,虽然同比增长了18.7%,但与去年同期34.4%的增速相比,下降幅度颇大。

“投资的增长应该说还在正常幅度之内,但由于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过大,导致投资的增长不足以弥补出口增速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郑新立表示,更值得关注的是,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1%,“按照过去的惯例,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要比GDP的增速高5~6个百分点。一旦工业增加值增幅下降到11%,那意味着二季度的GDP增速将会降到7%左右,甚至更低。”他说道。

“从GDP季度同比增长指标来看,本轮经济的回调实际上从2010年二季度就已经开始,这是自1992年有关部门该项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连续6个季度回调时的情况。”因此,余斌认为,维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趋势,应该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

“稳增长”:不能异化为新一轮“投资依赖”

近期,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启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文件相继出台,包括投资额超千亿元“两广”钢铁在内的一批投资项目接连获批,支持节能家电消费的财政补贴下发……

为何在全行业亏损的形势下,还要再上钢铁项目?“稳增长”是否会走上“投资拉动”的老路?面对近期一系列“组合拳”,市场抱以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疑虑。

“这一轮投资的方向和力度,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政策有区别,强调更有动力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当前经济形势比2008年实际上要好得多。特别是就业形势还比较乐观,我国没有必要启动像“4万亿”那样的投资计划,但要防止投资冲动,防止部分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稳增长的关键,是提振内需与培育消费,寻找经济发展新“引擎”。刘元春认为,目前出台的政策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保持原有在建项目的连续性;二是落实“十二五”规划中一批重大、事关全局的项目;三是对民间资本开放,为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创造投资新机会。

提振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其一,绿色及高端导向。此次中央财政投入1700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在以增加投资助力“稳增长”的同时,更凸显“绿色投资”倾向,投资主体也向多元化推进。近期核准的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建设均以压缩钢铁产能为前提: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钢铁产业“大路货”过剩,但“精品”不足,这些项目的产品主打高端产品。

其二,消费导向。此次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平板电视和节能空调,每台家电补贴资金100元至400元不等。初步预计,推广高效节能平板电视和节能空调将拉动消费1350多亿元,这对国内消费市场是雪中送炭。

其三,市场导向。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国家正通过结构性减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等。减轻企业成本负担。“从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电信等领域建设已经显现出,国家正在从依靠政府投资转向市场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要追求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

“经济减速一政策刺激一投资过热一宏观调控一经济减速”,这一怪圈是否会在此次“稳增长”周期中出现?

“长远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速度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仅靠投资拉动,解决不了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小广说,中国经济已到了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经济体。2011年,在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增加值完成3062.6亿元,同比增长17.1%,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超两成。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说,未来国家和地方的投资方向将更为侧重“转型”,将科技创新摆到核心位置,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

根据相关部署,国家在继续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多财政投入将用于培育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长远考虑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刘元春说:“适度放开投资是有必要的,但是度的把握和方向同样重要。必须坚持‘稳调’结合,追求有效益、讲质量的增长,追求物价稳定、民生改善的增长。”

“转型发展需要注入新活力。”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更应致力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打破‘玻璃门’,为民间投资‘松绑减负’,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当前经济形势范文2

当前工业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1.工业经济大幅下行的压力有所缓解,将进入较长时期的筑底企稳过程。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下行轨道,在5年的时间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0年的12.6%下滑到2016年的6%,下滑幅度超过一半。造成中国工业经济下滑的原因,既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大幅降低等外部因素,也包括中国前期经济刺激政策逐步消化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然而进入2016年以后,这些不利因素在工业经济增速上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换句话讲,这些因素拉动工业经济继续大幅下行的动能也基本消散。国际市场形势开始逐步好转,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效果开始显现,很多地区、领域呈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虽然当前工业运行的整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只要不发生新的系统性风险,工业经济进一步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工业经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筑底过程。

2.中国工业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要素禀赋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曾对工业增长起到关键作用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但是,在传统比较优势丧失的同时,中国也积累了一些新的、更加高级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力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资本积累取得很大成绩,中国已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年度专利申请数量居全球首位等。这些新的比较优势将推动工业企业实现竞争优势转换,使中国真正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下一步,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推进,中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将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3.工业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中国工业企业营环境在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秩序仍不够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企业信用意识弱,商业欺诈、逃废债现象日益严重,财务失真行为比较普遍;企业之间不公平竞争问题大量存在,很多企业热衷于向政府寻租,以虚假经营活动骗取国家优惠政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很多企业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行为短期化倾向严重。二是经营资源保障不足或成本过高。目前,虽然国家对资金的供给较为充裕,但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未必将资金贷给那些最需要贷款的企业,而获得贷款的企业也未必将资金都用于生产性投资或日常经营。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感觉资金紧缺。同时,房地产的利润远远超出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也必然诱导企业将剩余资本投向房地产而不去追求技术创新,导致制造业的空心化。三是税费负担仍然较重。近些年来中国工业企业税费负担不断减轻,但与国际水平相比,税费占企业成本的比重仍然较大。经测算,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16%,而美国仅为7%,表明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仍有较大的降低空间。

政策建议

目前是中国工业经济筑底企稳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各种因素有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应加强制度建设,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以提升效率、质量和竞争力为主线,提高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供给效率和结构水平。

1.加强经济调控,防范系统风险。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风险,必须加以重视、谨慎应对,否则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从而对工业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影响。一是谨慎做好房地产行业调控。多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也造成了工业经济的粗放式增长。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收紧性调控政策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下一阶段,应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避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经济造成冲击。二是谨慎应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目前,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有可能会引发中国资产价格全面下跌,使得国内外资金大量流出,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并密切关注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三是谨慎防范资本市场风险。由于中国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运行方式都缺乏足够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监管体系和安全网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

2.改善企业环境,优化产业生态。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改善企业环境是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的根本前提,其核心目标是为企业构建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一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意味着国资和民资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而且意味着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优化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带来工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工业发展中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一些竞争性行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在一些垄断行业则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将资源从产能过剩的竞争性行业转移到供给不足的垄断行业,意味着资产配置效率的大幅提升,从而实现工业经济的内涵式增长。三是降低企业税负。要想真正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全方位的税制改革。要对中国企业之间的税负分布和转移情况进行精细的计算和研究,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四是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市场微观主体的政策依赖性过强,在争取优惠政策方面花费太多精力,不少企业在行为上表现出“短期化、投机化、功利化”的特点,缺乏从事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进而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优化市场竞争秩序能够使企业活动回归创新这一核心要义,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形成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当前经济形势范文3

__集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工作调研

一、企业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 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细则出台,房地产调控进入新的实质阶段,__集团作为玻璃行业企业受房地产业影响较大,短期的利空作用仍将持续。国际:美联储释放继续实施宽松政策的信号;欧元区经济仍在寻底,区内多数国家财长将加大力量改善经济的信号,侧面反映欧元区经济状况仍不乐观的现状,经济痼疾仍困扰欧元区。 二、企业当前市场需求状况。 “国五条”调控政策出台,且地方细则还未知,玻璃远期需求被暂时压缩。两会热议新型城镇化建设,且会后将公布具体规划,玻璃远期需求有望获得支撑,“城镇化”博弈“国五条”在宏观上主导玻璃市场走向,下游需求则使玻璃市场价格随季节宽幅波动,同时接受宏观政策的扰动。玻璃加工企业恢复生产,对玻璃需求增加,拉动玻璃现货价格上涨,但近日的消化速度较缓慢。预计随着天气回暖,建筑工地逐渐恢复施工,玻璃需求将或由南向北逐渐向好方向发展。 2013年2月25号至3月3号全国商品房成交数据显示,供给略微偏紧,各地成交面积稳步上升,一、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增幅居前,部分城市环比增长超过100%。新年汽车市场稳中向好,继1月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6.38%表现不俗后,2月销量继续维持高增长。短期来看,“国五条”细则的利空将逐渐消化,同时行业复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细则的利空。玻璃市场季节性复苏与城镇化细节的远期利多,逐渐在强烈支撑。预计“城镇化建设”概念将一定程度提振市场信心,部分抵消“国五条”的强烈棒杀效应。对行业景气状况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三、企业产品市场价格走向情况。 春节后,各地玻璃价格上涨幅度在3-4%之间,厂家库存逐步降低,低库存与下游开工支撑价格进一步回升使行业及市场普遍看好后市。行业在经历一年的亏损后涨价心态迫切,低库存与下游开工将支撑价格继续回升。2013 年需求增速快于供给,预计价格上涨15%左右。从国内与出口情况看,13 年需求好于12 年确定性较高。预计13年玻璃需求增速在9%左右,消化7.2%的供给增长问题不大。 供求改善将支撑价格回升,预计13 年价格增幅可达15%左右,下半年回升速度会加快。 四、当前企业产品订单状况。 当前集团产品订单充足。集团持续跟踪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发挥资源合力,充分放大品牌效应,开拓潜力市场,如包括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尊府等在内的重点工程订单已排至四月份。出口订单部分,其中深加工订单中温室订单发货量较大,low-e镀膜玻璃亚洲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五、当前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 企业生产正常,主导产品浮法玻璃为窑炉式连续生产,生产能力正常发挥,基本与设计产能接近。深加工订单受传统节日、季节性影响,2月份产能利用率在75%左右,节后已恢复正常。 六、当前企业投资意愿情况。 2013年集团项目情况:年产100万m2 Low-E节能中空玻璃,该项目年产100万平方米Low-E中空玻璃及配套的钢化玻璃夹胶玻璃产品。项目预计总投资1214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00万元。 七、当前企业能源原材料、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主要生产要素供需状况。 能源:集团使用能源种类主要有天然气、焦炉煤气、燃料油、电等,目前供应正常,可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价格稳定。 原材料:企业主要原材料砂岩、石灰石等市场供应正常,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需求,但因为是资源性原材料,有价格上涨趋势。 土地:企业项目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目前土地供给可以满足企业正常发展需要。 资本:企业资本运作良好,可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及项目资金需求。目前贷款利率执行银行基准利率。 劳动力:目前劳动力供给可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但随着企业新的商业模式的改变,企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技术、营销、管理高端人才目前存在短期内引进难留不住的困难。 技术:集团玻璃生产制造工艺技术成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八、当前企业运营成本费用情况。 集团重点推行“倒逼机制”,其中倒逼成本费用取得良好成效,通过指标层层分解、定期考核公布、及时激励,得以有效落实,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及公司三大费用与预算相比,均实现突破。 九、当前企业盈利能力与空间情况。 集团充分发挥产品结构优势,加大超白、薄板、大板的产、销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规避普通产品的激烈竞争,产品附加值提升。其中颜色玻璃金茶产品作为全国唯一生产的厂家,价格优势明显;超白玻璃及时调整大板厚板比例,其中1月份超白产品平均价格实现环比增长13%;出口深加工订单中温室订单发货量较大;积极开展LOW‐E 节能玻璃业务, low-e镀膜玻璃亚洲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自20__年第四季度建材行业已实现悄然筑底,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逐渐向好以及城镇化建设、建筑行业回暖为玻璃价格指明了方向,市场整体信心开始恢复。原材料方面集团采取大宗原燃料重新招议标等措施,虽面临矿山开采成本的增加,价格上涨情况,保持原材料的价格稳定,部分原材料的价格实现小幅下降、纯碱价格处于低位,对于行业毛利率提升有利;深化推进精益生产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集团产品盈利能力提升,为集团首季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当前企业转调创(转方式、调结构、创新)进展情况。 近年来,__集团为摆脱传统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在外部环境牵引和自身发展需要这两方面的推动下,按照“小调大、大调优、优调特”的调整策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__集团致力于中国建筑节能产品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先后对三条浮法线实施了升级改造,扩大深加工产能,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在线镀膜生产线和离线镀膜玻璃生产线。相继开发出了包括在线、离线、超白、压花、颜色、功能六大系列LOW-E玻璃以及多功能组合的绿色节能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比重显著提高。集团推进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25mm世界最厚玻璃及3.66*18米世界最大玻璃、在线CTO镀膜玻璃,复合型功能玻璃的陆续问世,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十一、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及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原燃材料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不断整合治理的矿山将面临着开采成本的增加,价格的上涨。如果未来玻璃需求不能达到预期,无法将成本压力传导,玻璃企业将会因成本上涨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建材行业的人均年工资福利费用不断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致使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增大。 十二、企业发展意见和建议。 新一届全国人代会已经召开,期盼政府出台政策强力推行节能玻璃的应用。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近30%,建筑能耗的50%又是通过门窗流 失。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节能玻璃普及率已达90%以上,我国节能玻璃的普及率只有4%。 在城市化不断提速的情况下,建筑、地产业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地。节能玻璃的用途广泛,比如办公楼及住宅等,市场前景更好,也符合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在目前节能减排大背景下,我们期待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推行节能玻璃、安全玻璃的应用。一、出台并不断完善相关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建筑节能纳入建筑验收标准,强化标准引导作用;二、出台节能减排优惠政策,采取激励手段,通过财政和税收等政策,扶持符合要求的厂商发展,激励企业、居民使用节能材料的积极性;三、加大法规强制执行力度。定期监督考核节能玻璃应用情况。助推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编辑:杰作)

当前经济形势范文4

在经历了过去五年“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繁荣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逐步发生变化,经济运行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增速回调、物价高位运行”的特征。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去年4.8%的水平。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的逆向变动,表明我国经济正在由过去5年的“繁荣期”进入“调整期”,

我国经济步入“调整期”,既是经济周期性回调的表现,也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我国2001年加入WTO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特别是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上升到24.1%、19.3%和21.5%。但今年以来出口明显回落,上半年出口增长21.9%,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继续显现,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全球经济陷入“增长放缓、通胀加剧”的态势。这一轮全球经济调整虽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但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全球化进入调整期、新科技革命扩散效应减弱和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示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全球经济调整将对我国带来比以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我国出口将产生较大影响,美元大幅度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各国利差格局发生变化使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国际资本流动更趋复杂也将使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明显增大。

从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指标看,下半年总需求和总供给有可能延续上半年下降趋势,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第一,物价上涨形势依然严峻。今年5、6、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连续3个月下降,下半年翘尾因素减弱,农产品价格涨幅回稳,以及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使需求拉动因素减弱,为下半年抑制物价上涨创造了条件。但也要看到,下半年新涨价因素依然较多,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总体上趋于上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受到国际输入因素的明显影响,成本推动和国际输入逐步成为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去年,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第二,经济减速压力继续增大。由于价格指数的全面上升,三大需求的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差距扩大。净出口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趋于回落,是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直接因素。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外需放缓等因素,全年贸易顺差将保持缩减态势。投资的名义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实际增速趋于下降,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调整将引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对投资的总体影响较大。消费名义增速加快,但下半年消费增速受到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增长趋缓和股市财富效应衰减的制约。

第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制造业没有因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而出现明显放慢,但受外需萎缩、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和纺织化纤行业出现生产和效益下滑。从下半年的走势看,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会进一步显现,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会有所加剧,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形势。

第四,潜在金融风险可能加大。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迹象,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销售额明显下降,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月度涨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意愿下降。随着美元汇率逐步回稳,我国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加之股市持续低迷,潜在金融风险明显加大,短期资本流入存在反向调整的可能性,

国际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新的矛盾和问题显现,预示着明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

“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主要任务

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预示着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开始。从更长期的趋势看,由于“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土地和矿产资源稀缺将继续推动成本上扬,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使“环境成本”上升,技术扩散效应下降使生产率增长趋缓,这些变化都对“经济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

经济转型是以全球经济减速、能源资源价格大幅度上升,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为背景的,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增加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居民收入,培育新的消费领域,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比重,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在全球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经历了5年的经济繁荣后,有2至3年的调整,倒逼我们做很多过去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事,从长远来看是积极的、有利的。顺利完成这一轮调整,对我国经济迈上更健康、更高水平的发展新台阶和实现蓝天下的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增速回调,使潜在矛盾显性化和风险逐步释放,促使我们加快经济转型,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和消除风险;出口增速回调,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促使我们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企,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更大压力,促使我们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资源要素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使资源过度需求得到抑制,促使我们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逐步校正价格扭曲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国际分工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国际分工向价值链分工、产品内分工和生产工序分工转型,产业间互相渗透使产业边界逐步模糊化,产业内部正在按新的方式进行组合,呈现农业工业化、工业服务化、服务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分工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变化,赋予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内涵,就是要通过深化参与国际分工,推进产业链升级,逐步从分工的低端向高端延伸,最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产业链涵盖了研发、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产业转型升级应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构建创新型、融合型、生态型、高效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当前经济形势范文5

【关键词】条件分析 经济预测 结构调整 资源 革新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未来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经济条件分析

中国和平发展的条件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是,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未来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未来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二、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未来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全球经济将增长3.1%。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未来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

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货膨胀的生成不仅仅导源于以上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导因。基于国内和全球过剩产能的存在和总需求的不足,我们认为,未来不会出现严重通胀。未来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三、未来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1.通胀问题与资产泡沫

自2006年起,中国人民币升值,股市大涨,物价上扬,资产泡沫就成为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关注的重点,也是专家研究的对象,毕竟有日本在八九十年代的教训。

现在这种状况又开始加速。自08年底新一轮自于政府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所带来的,国内投资消费的扩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调整,今天当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通胀,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日益严重的财政金融风险的时候,我们被迫调整财政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

2.结构问题

结构问题是制约中国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值占 GDP总量小,吸收劳动力比率小,发展水平低等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升级。发达国家三产比重都在60%以上,而中国只有四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外向型经济受世界经济波动明显。经济增长必须从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丛生。温总理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温暖”,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和谐的毒瘤。随着改革的深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必须得以改观。

3.资源问题与技术革新

我国必须从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同时必须加强对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和控制,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怎么来的?靠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从而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今天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如果我们再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很显然难以维继,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更加关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当中,每一个国家都要承担责任等一系列变化,都说明我们继续坚持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难以维继,未来我们应该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

当前经济形势范文6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欧美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持续动荡,对于处在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受此影响,我国经济http://不会独善其身,未来的经济运行充满变数。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需市场惨淡、内需依旧不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短期内未可奏效,必将拖累已经极大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换而言之,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未来运行充满变数。

其次,由于通货膨胀的拉动和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动,我国物价上涨势头明显,不仅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从长期来看,他们可能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从而与以收入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交织,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换而言之,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物价上涨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最后,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拉动经济操作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鉴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时中国被拖入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绝非短期内所能奏效的事情。因此,在我国面临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国内传统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的压力下,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目标之间,我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

在全面评估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中央做出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议。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即便仍旧维持着名义上的“积极加稳健”的经济格局,如今,其实质性内容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当前预调和微调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其对经济扩张性的操作可相对从缓。我们尚不需要如2008年和2009年那样大规模扩张性的操作,如今经济形势不宜于反应过度。

其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复杂性的变化,但是不足以改变2011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换而言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稳定物价水平应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最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下,即便我国经济下滑势头有所显现,宏观经济政策着重在刺激的力度,其扩张性操作也必须着眼于精细化,即在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不能以牺牲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为代价稳定经济的发展势头。

三、结构性减税与改善民生

迄今为止,结构性减税是来自官方的正式提法。自2008年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结构性减税由积极财政政策的配角转为主角,在反危机的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显而易见,在变身主角的今天,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性减税。其特点在于:一方面要通过减税,减轻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减税与增税并行,优化整个税收收入结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在实施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七章第三节中,写入“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下,流转税或间接税的税制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其中增值税所占比重最大,是全部税收收入的37.75%。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增值税无疑应当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不仅是增值税,其他税种都会迎来一场降低税负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的改革。

鉴于当前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定物价水平仍是我们的的重中之重。并鉴于稳定经济的增长和调节经济结构两大目标,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心地带,也应当锁定改善民生,切实办好有关民生的大事。

具体而言,有关增加财政支出的安排,除了继续着眼于优化投资结构外,要把通过一系列改善民生为主要线索的支出项目及其规模的增加,来拉动消费需求,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项目有:支持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积极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