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考试总结范例6篇

建造师考试总结

建造师考试总结范文1

·2005银行职员年度工作总结 (2010-9-6)

·2005路政员年终工作总结 (2010-9-6)

·二00二年度个人工作终结(法律援助中心) (2010-9-6)

·二00五年度个人工作终结(法律援助中心) (2010-9-6)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园长述职报告实习工作总结学生会述职报告设计实习报告 返回首页 模拟考场 考友录 考试论坛 网校培训 图画校园: 网友评论 版权声明--------------------------------------------------------------------------------------

如果实用文档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实用文档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资料搜索 入党排行

申请书 志愿书 转正 自传 12345封面 模板 写作 求职信 12345个性 事业 社交 运势 12345

678910 测试:从洗澡习惯看你的个性 测试:你到底有多么虚荣? 测试你在职场朋友圈中的地位 测试:你该怎么才能在职场有所提升 从鞋底磨损看你是哪种人 岁末大扫除,你会先丢掉下列哪一样物品? 测评:看看你的愿望和障碍 测试:从握手窥探你内心的秘密 测试:你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 测试:从买衣服看你职场年龄 考试培训 推荐 资格 会计 工程 医学 ·职称英语考试培训 试听·会计职称考试培训 试听

·执业医师考试培训 试听·经济师考试培训 试听

·执业药师考试培训 试听·报关员考试培训 试听

·银行从业考试培训 试听·会计证考试培训 试听

·证券从业考试培训 试听·华图公务员培训 试听

·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 试听·考研培训 网校 试听

·一级建造师考试培训 试听·结构师考试培训 试听

·二级建筑师考试培训 试听·造价师考试培训 试听

·质量资格考试培训 试听·咨询师考试培训 试听

建造师考试总结范文2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建设市场上所需要的不仅是单纯只懂技术的人才,而是需要懂技术、懂法律、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正如中国科学院路甬祥和浙江大学王沛民在《工业创新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工程,它自古以来就是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为目标的实践。它包含非技术成分,例如经济、政治、人文社科。技术里头既有科学原理也含有非科学因素(经验的、经济的、道德法制的、艺术的、社会传统的等等)或尚未发现的科学道理,它们以综合应用的目的联结成为一个工程整体,文献里现在多用seamless和holistic等词来形容它。”这段话告诉我们,在工科教育中除了要开设诸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这类工程技术的课程外,还要开设一些工程法规、工程经济、合同管理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择业范围从单一的设计人员向具备专业基础的经营管理人员拓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建筑经济与管理是研究建筑工程经济和建筑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建筑工程经济学主要是以建筑工程项目为对象,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效果等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以期达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有机结合。建筑企业管理学主要以建筑企业为对象,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质量优良、经济效益好的目的。鉴于建筑经济与管理课对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本文拟从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与该课程的关系入手,探讨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现状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存在着重专业技术课、轻经济管理类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课时间不合适建筑经济与管理课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而此时正是大四学生考研、求职的忙碌期。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少数学生在听课,其中部分还在看考研的书,部分人在消耗时光。2.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学了大量诸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之类的课,也做了几个这方面的课程设计,所以思维的惯性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建筑经济与管理课列入可学可不学的范畴。有些习惯了计算弯矩、应力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学这门课,他们还试图在教材里寻找公式和例题,照着某一个模式去解题。3.课程设置的偏向性纵观整个四年的课程设置,工程技术类课程占了绝大多数,8个课程设计中只有1个是属于经济管理类的概预算课程设计,最后的毕业设计更是倾向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时的提问几乎都围绕着结构设计,偶尔涉及建筑设计和制图。这种教学上的偏向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4.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措施

1.调整课程的开课时间

以我院06级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例,军训结束后开始进行为期14周的学习,总学时234,周学时16.7,其中数学80学时、建筑制图50学时、英语类课程60学时、其它类课程44学时,白天的多数时间学生都无课可上。而那些03级的大四学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总共8门专业课,总学时280,周学时21.5,另外还有3个课程设计。学生忙得晕头转向,考研、求职、读书,一个都不能少。针对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建议学校在大一时就开设理论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将专业课的教学适当提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较早认识所学专业,也可以避免日后大量专业课与考研、求职在时间上的冲突,既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也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第1个学期大量的空闲时间也不利于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平稳过渡。那些十八、九岁的大孩子,远离了父母的管束,面对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诱惑,会逐渐养成懒散的习惯,将多余的精力花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在前两年打基础的阶段将课程设置得饱满些,不要将大量的专业教学都压在后两年。

2.改变轻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

在毕业设计前安排学生进行侧重于经济管理方面内容的毕业实习,如到施工企业去了解他们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投标的决策过程,企业的日常管理;到设计单位去看对初步设计方案经济性的比选;到建设单位去了解一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的经济效果分析等,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实习也方便。实习完毕后,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避免使实习流于形式。这样就可以将土木工程学生的三大就业方向(设计院、施工企业、咨询管理部门)通过一个毕业设计、两个实习体现出来,改变学生和老师唯设计独尊、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

3.从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加速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队伍素质,推进深化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对外开放,国家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目前与土木工程相关的执业资格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这一执业资格,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1)就业面广只要是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就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查(核)、控制及管理等岗位配套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结构工程师之于设计院、建造师之于施工企业而言,造价工程师的执业涵盖了建设领域的各个部门。(2)报名参加考试的时间相对较早工程类本科毕业后工作满4年可报考一级建造师;满4年可报考造价工程师;取得中级职称后满3年可报考监理工程师;评估通过并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具有工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已通过基础考试且职业实践不少于4年的情况下可以报考一级结构工程师。相比较而言,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对工作年限要求较短,有利于学生及早考试通过。(3)考试难度相对较低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考试难度相当,且有部分科目是共通的,而结构工程师的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涉及到的科目达二十多个,如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测量、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等,还涉及十几本规范和规程,比前面三种执业资格考试难度都要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从事设计工作的毕竟是少数,从事施工、咨询、管理的是多数,因此从考试难度、就业面、社会需求及与课程联系的方面考虑,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只要在建设领域内工作,就免不了要走执业资格考试这条路。及早向大三、大四的学生宣讲这些情况,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选择就业方向。事实证明,这样的引入是有效的。很快就有学生询问考试内容、试题类型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希望能尽早参加考试。其实,考试是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的有效手段,另外,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不仅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也可以由人及物、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建造师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试题库

作者简介:李宝玉(1979-),女,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陈恒高(1955-),男,山东招远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DJY113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08-02

一、试题库建设的意义、背景及现状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设的意义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考核中,由于该门课程内容的多样性,给教师的命题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份好的试卷,不但要符合大纲的要求,而且还应具有很好得可信度和区分度。试题库的建设与应用能使考试客观化和标准化,对教师而言,不仅可以解除教师命题的烦恼,还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全面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而言,利用试题库组卷考试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研究试题库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设的背景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率。该课程系统性强,逻辑严谨,适于进行试题库建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题组重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重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对该门课程开展了多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2010年该门课程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的称号,在此之后,课题组更是加强了对该门课程试题库建设的研究工作,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3.“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现状

目前,国内个别高校有少量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均是以复习题的形式出现,并且从试题的数量、试题的覆盖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未见到可抽题组卷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因此,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要求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是十分必要的。

二、试题库建设的原则

1.试题库包括的知识面要广、储存量要大

课题组在收集课后习题以及该门课任课教师提供的试题后,经过总结和筛选编写了《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习题集中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分析题和计算题等各类试题,涵盖了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

2.要考虑到试题的难易度和区分度

由于学生的基础、努力程度等各不相同,所以命题时要对区分度加以考虑,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要有梯次,这样就可以把各学生的学习效果区分开来。

3.题目各自独立,各题间不互相关联和重复

每道试题都要经过仔细地推敲和审核,避免某题的文字和答案的表述为其他试题提供线索;题目的语意表达要清楚、简明扼要,措词应该严谨。

4.试题库应该具有准确性、实用性

应以“边使用,边完善”为原则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开发,使用户能方便地管理和维护试题库。用户应该能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修改、编辑和删除,能够任意寻找、过滤试题库中的试题。这样,通过用户的主动干预和程序的智能组合,能快速地生成练习和试卷,实现教学工作的智能化。

三、“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建立的具体步骤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开发过程,既需要专业课任课教师对题库的内容和整体功能进行设计,又需要专业编程人员对程序的实现,需要二者密切合作,其中任课教师还要负责题库的测试和维护管理等工作。编程人员主要采用的软件为: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7.0、SQL server2008、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等。在试题库的编制过程中,坚持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建设思想。

1.试题的准备收集

首先是教材中课后练习的筛选,由相关人员将那些知识要点突出、方法典型、综合性强的试题全部录入,现已基本完成。再者是收集项目组成员自编试题以及部分市售试题,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大量的具有其独特知识热点的试题,因此要求每个任课教师都需提供一定数量的自编试题,要求试题的知识点要全面,类型要丰富,要做到从不同角度测试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然后,认真填写每道试题的试题卡片,题卡中应该包括的内容为:试题所属章节、试题题型、试题测试涉及的知识点、难度、解题过程及答案等。试题卡片制作完成后,应该按章节、类型等进行综合归类,并且对其进行排序和编号,同时编制试题检索目录,以便于后期的选择和查找。

2.试题库参数的确定

首先通过多方面查阅大量的试题库建设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选择试题类型、要求程度和试题难度共3个参数作为建库的参数。

(1)试题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试题类型,即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填空、名词解释、分析和计算题。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分析和计算题的比例分别为10%、10%、15%、15%、20%和30%。

(2)要求程度:即试题内容应该能够反映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程度,即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要求了解的内容占10%左右,熟悉的内容占35%左右,掌握的内容占55%左右。

(3)试题难度:将试题难易度分为4个等级,即容易、中等、较难和很难,其比例为20%、30%、30%和20%。

3.试题库的开发

编程人员利用Delphi7.0、SQL server2008、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等软件,开发具有“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己特色的试题库。

4.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试题库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边建设、边使用、边管理、边完善题库系统。

四、“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应用

1.应用对象

选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 级(1)班参加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其考卷由授课教师出题;拟选择该专业(2)班参加试题库随机抽卷出题考试。

2.研究方法

两个班级具有相同的任课教师、相同的考试时间、相同的试题类型和相同的题量。在考试结束后,客观题利用计算机进行判分,主观题则是由教师按照统一标准对其进行流水判卷。然后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看两个班级的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3.结果分析

通过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级的试卷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对试题的难度、试题的信度、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等进行多方面的试卷分析,并且分析考试结果是否理想及其原因。考试结束后还要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对考试试题的满意度以及建议。

4.题库考试评价体系

试卷分析是考试管理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考试的深化和提高。只有在考试后不断地进行总结评价,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到试题库中去,摒弃那些不合适的试题,优化题库,才能真正提高试题库的质量。

五、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试题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试题库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考核学生,还将有利于促使学生根据大纲内容仔细阅读课本,拓宽其知识面,深化其知识程度,锻炼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试题库的建立和应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将继续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检测与分析,不断调整试题参数,从而确保试题库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明歆,靳添博.省级精品课《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试题库的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2]石智伟,张皙旎.浅谈“工程光学”试题库的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3]王昊,刘娜,高艳.人体解剖学考试数字化题库的建设和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0).

[4]仲高艳,徐秀英.农机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2,(4).

[5]李洪霞,张凤仁.康复治疗学专业系列试题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

建造师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培养 地方院校 教学考试 改革

考试是学校评定学生成绩,衡量教学目标,检验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具有甄别、诊断、评价、选拔、激励等功能。不同的考试,所发挥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国家组织的大型选拔性考试(比如高考、公务员考试等),主要体现的是选拔和甄别的功能;而学校组织的教学考试,主要体现出考试的诊断功能。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规范的考试管理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但是,目前的地方院校教学考试与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考试相比,还有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地方院校教学考试现状

(一)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较少,考试方式单一

首先,地方院校教学考试内容主要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水平,不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实质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范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消减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有限知识,并且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低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考试题型主要为填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简述、计算等客观性题目,而综合分析、案例、实际操作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样的题型分布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在考试方式上,主要是闭卷、笔试、理论考核,而开卷、口试、答辩、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较少。这种较为单一性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挖掘潜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评价方式不科学,强化考试的功利性

长久以来,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评价存在重分数、重结果,轻能力、轻过程的现象。

首先,评价学生的优劣,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的高低。只要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而不管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状况如何;评优、入党,甚至就业,考试分数都是评定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学生为了得到高分,甚至在考试中作弊,败坏了考风,影响了学风。

其次,地方院校大多采取以期末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该科的学业成绩的做法,平时测验和阶段考试很少。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虽然有些课程采取的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但是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极低,一般不会超过40%。况且, 这个平时成绩并不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定,而主要是依据学生上课的出勤率的认定。有的学生采取“人在教室心在外”的方式来获取平时成绩的高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平时成绩差距不大,最终还得由期末考试来分胜负。这种评价方式表面看来是重视过程评定,而实际上仍然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重结果评定,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忽视考试的信息反馈,影响考试诊断功能的发挥

考试集多种功能(如甄别、选拔、评价、诊断、导向、激励等)于一身。通过考试,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扬长避短,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考试之后,教师较少对试卷进行评讲,教师在阅卷中发现的问题也没机会进行弥补。教师在阅卷时只注重判分,不重视试卷分析,或者流于形式写写试卷分析报告而已,较少利用考试反馈的信息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二、现有的地方院校教学考试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从上述地方院校教学考试现状来看,现有的地方院校教学考试,无论从形式还是方式上都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利于创新型学生建构科学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不存在离开知识的所谓“创新”,也不存在能够脱离知识而单纯存在的创新能力。创新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对现有知识的重新组合和转换的过程。当然,并不是说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的创新能力就越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关键看他是否具备多元的、复合的知识结构。地方院校教学考试内容以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或者考试过关,仅仅对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缺乏相关的拓展和深入的分析,这就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限制了学习的范围,不利于学生建构多元的、复合的知识结构。如果在考试中增加一些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关的前沿知识、创新实验, 那么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建构多元的、复合的知识结构。

(二)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学生的科研能力

考试本身就具有导向功能,也就是说,考试是一个“指挥棒”,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教师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教师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本身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进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显示,地方院校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和死记硬背的能力,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的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考完试后,教师和学生不太重视对考试的分析、评价、总结,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影响考试诊断、评价、激励功能的发挥。考试以后的分析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反映师生双方的水平和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认真分析总结, 找出问题所在,取长补短,才能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三、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地方院校教学考试应改革的重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地方院校教学考试已远远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情况,并及时反馈结果,便于教师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因此,要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落后考试观,树立融拓展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新考试观,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批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科学的考试模式

1.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

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考核采用闭卷的形式,对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核多采用开卷的形式,以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增加对其综合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

2.笔试、口试、写论文和实验(实践)操作相结合

考试对人才的智能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但单一的笔试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院校的教学考试应把多种考试方法如笔试、口试、写论文和实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朝着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展。

3.平时检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高校应改变所有课程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定成败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把学生成绩分散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强调全过程的考试,使考试更公平,更合理。

4.考试命题规范化、科学化

命题教师在命题前应对考试目标、题型、考试内容有个总体设计,俗称“命题施工监图”。考试目标是学生对本课程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的具体化、层次化和可测化,回答了教学考试究竟“考什么”的问题,题目的形式则应服从考试内容。试题编好后由命题教师以及命题组各成员仔细审核后方可完稿。在具体的命题工作中,要重视题型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要让学生做题时有一个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要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最佳测试点,做到各种试题之间取长补短。科学化的考题能够达到“以考导学、以考促学、以考导教、以考促教”的目的。大学生的心理可塑性极强,要设计合理而科学的考试,将其作为一种价值导向,诱导学生为此努力,并通过考试结果的比较、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促进其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此外,还要使考后总结工作制度化,考后总结既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实施教研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该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考后总结制度。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推行地方院校教学考试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教师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实现考试内容的能力导向,教师就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题型,并具备对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从命题到阅卷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投入比传统的闭卷笔试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教师额外的工作量。同时,主观题型考核结果的评价本身也有很大的主观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和思想素质,确保在评分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们进行再次学习,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交流等, 使他们在不断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 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能有较大的突破。只有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

考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与其他的教学改革相配套,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全面支持。学校应健全相应的保障考试改革顺利开展的管理机制。众所周知,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而管理机制可以说是管理系统的中枢神经,只要管理机制健全,管理活动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因此,学校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考试中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同时,学校应加大人、财、物三个方面的投入,确保教学考试改革的顺利实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蔡青.21世纪高等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J].高教论坛,2000(4).

[2]陈翠微.试论现行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4(2):18-19.

[3]陈海宁.考核偏失:高校创新型教师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62-64.

[4]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2005(2):77-78.

[5]程志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5):25-26.

建造师考试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课程 考核方式改革 创新能力

论文摘 要: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及我校(福建工程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证券投资学》与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引 言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和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和尺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式”培养过渡到“大众化”培养,这一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但是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核方法还是与“精英式”培养背景下的考核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必然会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1-2]。

然而,对于近几年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否具有较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培养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开始,引导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考核手段和考核方法,真正使考核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激励手段。

2. 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2.1 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内容

由于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许多专业来说,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大多数根据考试大纲,局限于上课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结题能力,是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考查,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点分别布题,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分析论述题少,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个人特长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引导学生死读教材,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生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4-5]。

2.2 重笔试轻实践性考查

目前许多考核方式都是基于课本知识为核心的闭卷或开卷的笔试考试,形式单一,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3 考核效果难以客观体现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能力

由于目前的考试多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笔试的内容进行测试。然而不同的教师出的试卷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核的知识点等不同。另一方面,在批改试卷时,不同的教师的给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样就造成仅从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也就造成了单一的课程考试的弊端。

3.我校部分数学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数理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学校鼓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精神指导下,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分别在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3.1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弱化授课教师的主观性。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思考、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第参与课程的全面性、外延性与扩张性和主动性地学习。

3.1.2 过程性原则

要将原有课程考核单一、片面地以笔试为标准的唯一的评价体系,将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通过课程小论文等形式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强化、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将考核作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一个手段。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职业意识。使考核不仅是体现成绩的手段,更是探求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另外,在考核方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稳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可推广性,适用于其他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的考核方式改革。

总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尝试性的一项工作,是本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创新,要本着先试先行、边试边改、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原则。

3.2《证券投资学》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

3.2.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的考核方式改革

《证券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金融信息分析方向的一门重要的方向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尤为重要,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门课程的改革从课堂教学开始,在上课伊始,便布置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在模拟炒股网站开通模拟炒股账号,一人一账号,设置同样的投资本金。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炒股投资。然后到期末对每个同学的炒股业绩进行排序评价,给出一个实践成绩。这个实践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平时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这种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卷面考试的方式,以模拟炒股为平台,让学生达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的效果,及时消化课堂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改变了以笔试成绩定高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新的考核方式经过几个学期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试验,该考核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3.2.2 我校数学类全校性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认识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公共数学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在经过充分地研讨和论证后,也开展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

(1)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占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2)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创新性,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原则上不指定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与课程相关)。

(3)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采用本课程统一的评分标准给分,尽量减少不同的教师给出成绩的差异。

(4)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扩大课程知识面,课程学习总结在学期初就由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希望结合专业与本课程的联系,或者结合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应用性撰写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学习报告。

3.3 改革成效分析

3.3.1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及格率

在充分的调研和研讨后,我们认为课程考核改革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又能稳步地提高及格率。因此,我校两门课程的考核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核成绩的构成以及试卷内容的改革上,其中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占或者模拟炒股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在撰写课程总结(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一定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这些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有意补充和课堂知识的扩充,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

比如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来说,某次本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4.72,与往年相比更加接近期望值,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也较理想,70分到89分占总数的47.4%较去年有所提高,分数的整体分布更趋合理,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形态,各个题的区分度也有所提高。 综合评定及格率达到93.9%,比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

3.3.2 促进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在前文的论述中谈到,课程考核改革的原则是注重过程性,就是将考核贯穿于课堂教学李,要求认可教师要花精力备新课,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效果,改善下一节课的课堂内容。

课程考核改革力求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平时课堂学习的主管能动力。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试题是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的首次命题,命题方式在原来传统的命题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主要体现在该试卷除了标准题、计算题和证明题三大类之外,还增加了开放性的主观论述题,但分值不大,只有5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改革指导思想,试题不仅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各考点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入点容易,突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没有怪题和难度大的题,计算量较少,题量适中,其中的论述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认知程度,而且由于答题的内容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较大,能更好地从学生的答题中反馈出更多的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的信息,以用于促进进一步的课堂等教学改革。

4.结 语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学校及学科专业的特点,持续不断地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本文所论及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试卷成绩分布及综合评定的及格率,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新的改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考核方式改革开启了我校数学专业及公共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先河,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和研讨本次考核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善《证券投资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将所教的课程建设成学生能学,学生爱学;老师能教,老师爱教的精品课程。并将以点带面地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改革中。

参考文献:

[1]单伟等,概率统计课程改革与实践,高教理论与实践[J],2009.3

[2]谭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与课程考核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建造师考试总结范文6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程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四大方面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该专业课程普遍具有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密切结合的特点,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操作技能性知识更新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成绩既难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与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程度,同时也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传统考试模式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重新构建了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考试模式,并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

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主要模式。授课教师、学生对此都是比较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种考试模式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但却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一)很难全面地考核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大都是: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试题常见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计算等,答题方式为笔答。由于受考试时间、命题形式限制,传统考试内容不能涵盖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操作性知识很难体现在试卷上。

(二)无法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受考试形式的限制,很难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更难以实现。

(三)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课程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其考试结果仅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多阶段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重点教授、解惑,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阻碍了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格规定,加之有些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等原因,任课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期末考试形式来“规范化”的授课,甚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因其无法体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试卷上,而放弃讲授。有些在本专业领域有很深学术造诣的优秀教师也因受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限制而不能将自己掌握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学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学生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以追求高分数为目的来学习专业课程。因为考试是否通过和分数的高低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而且是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据。由于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限性,学生只是关注那些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按照期末考试的答题方法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注重平时学习,经常缺课、抄袭作业,只是在期末按照任课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去重点突击,而考完试很快就把临考突击记忆的东西忘了。可见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构建“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是作者经过研讨确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所谓“全程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阶段性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分阶段地检验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期末临考前的重点突击。通过阶段性考试检验学生对各阶段课程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重点教授、解惑。

所谓“多样化”,是指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

所谓“复合型”,是指采用复合形式最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要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考试得到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能力的各种考试、考核成绩与课堂提问、专题研讨、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专业课程的最终成绩。

(二)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构建

按照上述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笔者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对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专业课程考试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涉及到课程讲授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必须实现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与环节

根据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笔者设计的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环节,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之外,还包括:开卷考试、上机操作、撰写课程论文和课程综述与学习体会等。

3.专业课程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无论采取何种考试模式,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最终指标都只能是课程成绩。为使课程成绩能够最大限度地全面、客观、公正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及创造能力,笔者设计了复合式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占60%70%;阶段性开卷考试占10%一20%;上机操作占5%;撰写课程论文占5%一10%;作业占5%;课程综述和体会占5%;平时考核占5%~10%。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为了探讨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新的考试模式,笔者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估价”三门专业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例如,2005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际采用的考试形式和环节包括:期末闭卷考试(2小时)、上机操作(3次)、阶段性考试(3次)、撰写课程论文(3000字以上)、课程综述和学习体会(2000字以上)。该课程学习成绩构成及其比例为:期末闭卷考试60%;上机操作5%;撰写论文5%;作业(本课程留有40多道较为综合性的课后作业)1%0;课程综述5%;平时考核l5%。

从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使学生不仅注重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成绩更好的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考试形式、命题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将考试不仅仅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仅仅是一种考试模式的改革。而实际考试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对考试改革的态度。只有任课教师在主观上愿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能发挥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模式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任课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对因实施考试改革给教师增加的额外工作量给予一定报酬,对实施考试改革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表彰。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推进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各类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模式多样化。笔者认为.上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的新模式对于工科专业课程考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对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文理科类专业课程可能借鉴意义不大。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提倡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化,要“因课施考”,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学苗质量下降,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数量 居高不下。因此,有人认为通过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降低期末考试占总分的比例,可以降低不及格率。其实,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实施多阶段、多样化考试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使高校师生从单纯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既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是教师的命题难易程度和评分宽严标准问题。实施考试改革同样存在控制适当的不及格率的问题,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目前,各高等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学督导组的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和学生网上评教三个方面。因评教范围和目的原因,前两种评教的结果对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多大影响;而第三种评教因参与评教的学生多,其评教结果要形成学科范围内的排序,对教师影响很大。如果按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对于实行考试改革的教师来说,很可能因平时对学生要求严厉,考试前不给划重点,个别学生认为平时成绩评定不公平等原因,而获得不公正评价。因此,要使教师真正投身于考试改革之中,还应改革现行评教方法。如:降低每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的影响,适当组织每届毕业生离校前对教师的评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