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论文范例6篇

晋商文化论文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晋商文化;大众传媒;时代传播

一、新晋商文化的内涵

商业文化是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商品经济活动产生的特有文化现象,它是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与商业实践相始终,商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是商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从这个层面讲,新晋商文化就是当代山西商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山西省新晋商联合会会长薛荣哲在《寄语新晋商―新晋商发展报告》中说明:世界范围内的晋籍商人,在山西注册经营的企业及经营者们,已经迅速成长为令人瞩目的新晋商群体。在这里,新晋商不仅要传承明清晋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义利并举、报国济民”的精神,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创新发展的理念,与时俱进的观念,热心社会的责任,合作共赢的态度。正如《新晋商宣言》中所述:传承与超越,是当代新晋商共同的愿望。遵循“诚信、勤奋、进取、敬业”之理念,传承晋商“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之精神,以弘扬晋商精神、重振晋商雄风为己任,建设新晋商的宏大团队,实现当代新晋商的复兴与超越。

二、大众传媒时代中的新晋商文化

大众传播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形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在接受国家管理下,对受众进行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本身就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所谓文化传播作用又称为社会遗产或遗业的传递功能,是指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已经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使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种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经过百年风雨洗礼的新晋商,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弘扬新晋商精神、重振以前的晋商雄风、实现“新晋商”的复兴与超越,就要有效地传播新晋商文化,让更多新晋商们主动传承实践新晋商精神,让更多社会大众了解新晋商文化支持新晋商发展,让新晋商文化成为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新晋商文化在大众传媒时代中的传播不足

(一)纸媒上关于新晋商文化内容的传播方式大多表现为消息,专题报道、连续报道较少。比如自2012年开始举办的世界晋商大会,多数报纸仍是采用消息、通讯的形式进行报道。

(二)市面上流传的晋商题材影视作品大多是关于明清时期的旧晋商,以新晋商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极少。近几年热播的晋商题材电视剧,像《乔家大院》、《白银谷》《走西口》,主人公背景大多处在明清时期或者民国初年,我们在银幕上很少看到以当代社会新晋商为题材的影视作品。

(三)关于新晋商的报道虽然大部分仍以正面报道为主,但是近些年层出不穷的负面报道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关于小煤矿的矿灾矿难事故报道,还有煤老板的奢侈形象报道,花样百出,让人应接不暇,《新闻联播》中播出的关于山西的新闻,八成以上都是煤矿灾难的负面报道。这些负面报道的大肆泛滥对新晋商文化的传播危害极大,也不利于新晋商的发展。

四、对新晋商文化传播的建议

(一)对传媒的总体建议。省内媒体作为宣传新晋商文化,树立新晋商形象的主要阵地,应该努力发挥传媒的传播优势。比如纸媒对于新晋商文化传播和新晋商最好多开辟几个专栏,加大对新晋商文化的宣传力度。专栏内容也要变得丰富多彩、海纳百川,包括新晋商人物创业故事,也可以适当刊印一些有关晋商历史文化知识的系列文章,还可以设置更多读者和新晋商双向交流的模块。最后,半一些关于新晋商文化传播的副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增加关于新晋商的正面报道,慢慢消除存在于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形象。当然,对于新晋商形象的构建,包括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的双类报道。笔者在这里并不是建议媒体只报道正面形象,负面报道有时候也是必须的,所以必须把握好一个度。适时适量的负面报道能够引起新晋商群体对自我的重新鉴定和审视,看到新晋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采取更完善的措施去促进自己的发展。随后,新晋商正面形象的构建仅仅依靠于几个人物专栏的创业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要突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贡献,适当的增加一些公益报道对扭转新晋商的负面形象是大有裨益的。

(三)最大可能的利用网媒并对它们加以完善。首当其冲,晋商网、世界晋商网、太原新晋商联盟网这三个领军网站的完善刻不容缓。网站在宣传晋商文化,设置栏目时应合理整合栏目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不同网站之间也应该相互借鉴优秀的经验,互取所长,扬长避短。比如,世界晋商网设置的“晋商生活圈”栏目,包括了“房地产、新潮流、旅游窗”等6个子栏目,该栏目让晋商文化这一历史文化味道浓重的话题更贴近百姓生活,易于晋商文化的广泛传播。再如晋商网“投资山西”栏目,包括了“产业导向、投资程序、投资政策、资金在线、技术转让”等12个子栏目,该栏目的设置有助于让社会各界商人了解山西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商业活动情况,有助于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来山西投资,促进山西经济发展。最后,网媒与纸媒和电子媒介之间可以多多联合,一起推出一些优秀的新晋商文化栏目视频,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整合。

五、结语

新晋商文化作为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中的一个强势文化品牌,其本身的发展和传播对山西省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晋商文化的传播不仅仅需要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的引导,更需要新晋商自身主动宣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晋商和社会公众传播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新晋商组织、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新晋商文化的传播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

[1]王醒,裴珍珍.对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传播的探析[C].传播学论文集.书海出版社,2004

[2]李雪枫.论晋商的文化传播[C],以山西为背景的全球化与当地化关系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晋商文化;晋商题材电视剧;创作;传播

一、电视剧创作与商业文化可实现有机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无数影视艺术家选择民族文化题材作为电视剧本,广泛宣扬中华文化,晋商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其山西文化、儒商文化的有机结合,对当代商业意识形态具有深远启示,而晋商题材电视剧作为晋商文化的载体,以其独有的影像化手段将晋商文化的精神内核形象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诸如《乔家大院》、《走西口》、《白银谷》等一大批晋商题材电视剧不仅展示了晋域民俗特色,而且将儒商文化得到充分演绎。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商业文化必然又成为大家思考和谈论的一个重点话题。虽说今天社会的工业、产业、已经为商业资本的发展积淀了一个很高的物质平台,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不断加速,人们生活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大家都想尽最大努力跟上时代的潮流,也许这种潮流也只是媒介的一种误导,而银行信用卡、借记卡、次级贷款等经营模式的推出正符合了大众急于提前消费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自然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经济危机的出现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在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人心难免思归。经历过以道德为首要价值观念的父母辈导演用一部《乔家大院》竭力呼唤着诚信的归来。同样是做生意赚钱,为何他们能做的光明磊落,和气生财?先做人,后赚钱这才是根本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财源滚滚。《走西口》则给一些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的人们上了一堂新课,要想富,就得先吃苦。在当今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要想迎难而上,或者退一步说,要保住工作,或者再退一步,找一份工作,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得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在电视剧里所传递的人品高于金钱的价值观,在现在看来还是有些遥远,也许在将来可以实现吧。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梦想,新中国刚成立,人们不乏道德,却贫于财富,而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断享受财富,却缺乏对道德的向往。

晋商题材电视剧中所体现出来的踏踏实实的经商方式、恪守诚信的经商态度、艰苦奋斗的商业精神、运筹帷握的经商智慧、遍行天下的经商眼界都为今天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全球商业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大的重新洗牌,许多原先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集团公司也许会一夜破产,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企业或创业者也许会从萧条中发现新的发展机遇,商业的发展在大家的生活中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对商业题材电视剧的发展也成为一个应该把握好的契机。

电视剧是当下商业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电视剧散发出的巨大传播能量和效应,使得商业群体更容易实现其话语权,在电视剧的能量和效应下,商业文化的内涵被建构和传播。商业文化渗透到晋商题材电视剧当中,并以其独有的影像化方式将商业文化的内涵得到充分演绎和彰显,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传播了主流文化。晋商题材电视剧缩短了观众与媒介的距离,使得它所承载的商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观众的生活当中。人们商业价值观念的构建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道德体系,而这种价值观念的构建需要通过主流意识和舆论导向来指导,晋商文化作为中国商业文化一个典型,晋商的兴衰史需要通过电视剧这一最有效、最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来展现,供人们及后世去评判,从而能够更客观地进行反思,以寻求一条更持久、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二、电视剧创作对晋商文化的积极弘扬

大众传播本身就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所谓文化传播作用又称为社会遗产或遗业的传递功能,是指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已经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使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种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1]这种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教育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功能去认知、理解某种社会知识、社会经验、社会风俗,从这一方面来说,无论是人们对知识的积累与创造,还是对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得益于影像传播所构筑的视听平台,人类终于实现了逼真、真实、形象化的文化传承,为全球多姿多彩、富于生命力的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作为当今文化传播的一种主导力量,影像传播在促进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2]电视生产者凭借实力强大的文化传媒机构和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产品,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促使文化产品得到更全面的普及。人们在更多地认知文化内容、吸收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对文化的传播、理念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优秀传宣传文化产品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基本工作,电视生产者与媒介联姻,以电视媒介作为文化传播的通道,使受众群体更直观、更全面地吸收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区域传统文化,也使受众群体潜移默化变成文化的传承者。

在晋商文化传播的表现方式上,晋商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感性的影视媒介,全方面、多角度展示晋域文化的美丽画卷。晋商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对文化的表达方式上,真实地传播晋域民俗文化、呈现晋商的本来面目,它对晋商文化的展示,既没有有意夸大、也没有深度的揭示,而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真实还原,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和理性分析对晋商题材电视剧进行评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部分地域文化正不断消亡,与此同时,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日益强势的西方文化凭借其先进技术和强大经济对全世界进行文化殖民扩张,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生活和主流意识进行控制与颠覆,在西方文化渗透的情形下,地域文化、传统民俗技艺等渐渐消失,中华民族对于强势文化的渗透,自然有着强烈的文化寻根意识,人们对本民族、本区域的文化认同感越发强烈,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执行副主席冯骥才先生对于民俗区域文化的弱势指出:"流失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以技艺为载体的民族历史记忆,如果民族记忆日趋淡薄,中国人就会丢失自己的根。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

全球一体化进程也对中国电视剧迈向整个世界,展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晋商题材电视剧作为人们喜闻乐见,且艺术精妙、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不仅传递出了一种山西民俗文化形态,而且通过这种民俗文化形态揭示出了山西地域形象。

"电视剧处在一个民族的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中,电视剧的创作者和观众都无法脱离这一语境。电视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的映现,民族性在电视剧中不仅表现为带有民族、地域特征的那些自然和人文景观,而且是流淌在生存着的人的血液中鲜活的精神印迹。民族文化精神又物化为具体的民俗仪式和人物的生存状态。电视剧的民族性关键在于呈现出民族的精神生活。应当把它所集中刻画的人,放到其所生存的特定环境中,放到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生存境遇中,揭示出人与其特定的生存环境的关系,表现出人在这种特定的生存境遇中的特定行为心理,展现出人与其生存的共构关系。"[3]作为传播晋商文化的经典题材,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发展,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以电视剧创作带动地方旅游文化的发展

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作为人们精神领域消费活动的旅游,与影视作品的结合就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影视旅游。西方称之为"电影引致旅游",认为它是由于旅游目的地出现在银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国内学者将其定义得更为广泛,认为影视旅游是指受到与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相关事物的影响,到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电视制作室以及与电视作品相关的主题公园甚至那些被错误地识别为电视剧制作、发生地的旅游活动,它是旅游及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与影视紧密结合,将时间空间的艺术最大化、旅游活动内容高度浓缩等特点。目前,国内影视旅游主要以参观、游览影视城为主,尚处于发展阶段。山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发展影视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及开发市场。

晋商题材电视剧播映之后受到的反响很热烈。随之而来的是大批观众游客来拍摄地观光旅游,特别是具有晋商文化气息浓厚的乔家大院在1986年首次向大众开放后,无数旅游者纷纷涌入此地来感受着它的历史韵味。随着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在1991年成功上映,国内外对该电影都予以极为肯定的赞赏和荣誉奖励,当然其主要取景地--乔家大院也在这种有效的大众媒介传播之下,深得人们的青睐。乔家大院作为一个影视旅游目的地不断吸引着上万名游客。就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之下,一部以乔家大院命名的晋商题材电视剧在2004年正式拍摄,两年之后展现在电视观众眼前。由于这部剧更深入的展示了乔家人在从商当中的点滴画面,因此,观众对了解晋商存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更加强烈。该剧播出之后,拍摄景区在同年受访游客人数接近6万,比以往节假日都高,这种影视剧旅游人次飙升的现象更是在往后的一段时间内达到了高峰。《乔家大院》对当地特色景观的宣传为祁县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为山西省的旅游发展作出了有效贡献。2010年,以电视剧《走西口》的热映为契机,首届"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在山西玉右成功举办。文化节期间还进行了剪纸艺术大赛、西口文化论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杀虎口、小南山、苍头河、古长城等景点一举成名,土特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开发逐渐形成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仅山西右玉一县,2010年就接待各地游客六十多万人次,旅游业产值达4亿多元。

晋商题材电视剧以调动视觉艺术为表现手段,对情节,商人以及晋域自然、人文风貌的展示,创造一个真实可信的环境,由于对这一典型环境的加工与制造影响了观众的感觉,使得观众有意识地去影视拍摄所在地,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观光,使观众产生共感作用与移情作用。著名学者郭文指出:"观众所处的时代和特定社会心理的表象,是影视旅游者中新的艺术形式及其艺术语言与电视观众接受习惯达成了一致,最终达到'编码'与观众'解码'之间的高度一致性,促使游客旅游"。[4]晋商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播映扩宽了影视旅游研究途径,并且为山西文化产业作出了贡献,这也为社会所认同。

参考文献

[1] 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7.

[2] 张宇丹,吴丽.可视的文化影像文化传播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17.

[3] 周月良,韩骏伟.电视剧艺术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63.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3

老晋商做了“非人类”的活

晋商的概念是什么呢?在500年当中,晋商商帮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银行的先河,是世界金融业的开拓者。到今天,世界银行系统里面运用的企业制度、身股等等,山西的老晋商早就玩过了。在中国十大商帮中,晋商以金融业为主要经营内容,统领中国金融业500多年。在大清时期,中央银行就是咱们山西票号。一个字,了得!朝廷的银两、赋税都由山西票号中转。连左宗棠平定俄国人对中国人的侵略,也是乔致庸大力筹措的军资。那个时候多辉煌,一个商人能够支持国家对外打仗,何等了得。晋商家国家天下,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他们的能力足以名动江湖。这是辉煌的历史,我们了不起的老晋商,已经把金融业扩展到欧洲俄罗斯了。在几百年的金融业务当中,老晋商发明的承兑汇票,一次没有发生过错兑,海南发一张乔家票号的票,到山西再汇兑,到太原可以取钱。多大的智慧啊,山西人多聪明啊,我都觉得这不是人干的活。

关于晋商精神的“三句话”

晋商精神,可归纳为三句话:一、以德养生。二、以诚养性。三,以义制利。

山西人的诚信,山西人的道德修养,山西人的以义制利是构成山西金融业的根本,晋商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商道精神。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商业文明,就需要这样的晋商文明。以德养生,以诚养性是晋商精神的精髓。一个公司不挣钱不叫公司,企业家通过经营可以造福他人,造福社会,在自己发展时候造福社会,汇通天下。晋商精神是文明的再一次回归,晋商的精神根本在这。

在今天的时代,我们的身心不得片刻安宁。人类被各种信息左右得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在这些矛盾面前,禁不住要问人类到底怎么了?

真正管理好公司靠两样东西,一个是智慧,智慧不是想出去的;第二个是福报。必须靠增加福报才行,什么是福报,孝敬父母,善待朋友。福德是攒出来的。小福靠攒,大福靠德。

我对时代的认识可以归结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一个时代结束了,欧洲文艺复兴,提倡物质文明、科技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的提高,加上殖民主义的掠夺,构成了西方的繁荣与文明,背后是血淋淋的,跟中国的历史是完全不同的。人类200多年来被四重思潮所左右,首先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激烈竞争和适者生存。第二个是凯恩斯的理论,消费刺激生产,超前消费。大家听说过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天堂对话的段子吧,两国的老天太都到天堂去了,美国老太太问中国老太太:大姐你一辈子辛苦挣钱都放哪了,在银行,还能花吗?美国老太太说我都花光了,还欠银行一堆钱。中国13亿人都像美国这样消费,地球受不了,地球得增加5个。人类根本不能走这个路,人类受不了。养一个美国差不多,单中国都受不了。负债消费,美国印钱,货币一贬值,几百亿一分钟就没有了。这样的矛盾终于来了,今天就是时代的结束。

第三种思潮是弗洛伊德心理学,再加上今天的互联网技术,连养鱼,种菜什么东西都有,人们被虚拟的东西所左右,对事物的认识缺乏了自己的认识判断。

第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理论。所以一个时代结束了,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结束的历史节点。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晋文化;导游;讲解艺术

山西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更是举不胜举。这些瑰宝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游览。然而艺术宝库之内涵,文物古迹之珍贵,如果没有导游员富于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游客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珍贵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甚至还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晋文化,并能把这些知识艺术地讲给客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其导游讲解,才是成功的导游讲解。

一、 全面认识晋文化

晋文化,指历史上发生在三晋大地的全部具有文化蕴涵的事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独特性:其一,远古性及原始性。远古时期,山西省尤其晋南地区,就是原始人类聚居的活动场所,三晋大地上积淀了极其丰富的原始文化层。180多万年前左右,山西芮城西侯度就有古人类生息繁衍的文化痕迹。其二,政治性。战国时期的晋文化以法家文化著称,三晋大地成为法家文化的发源地和成长的摇篮,为秦国统一在思想上奠定了基础,成为历代封建王朝进行政治统治的基本方略。其三,融合性。历史上三晋大地是中原和北方进行民族交往的天然通道,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其四,先进性。晋文化在时代转换中总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在由宗法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代,晋文化以礼乐文化与法家文化为核心的内涵和道德精神,代表了当时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商贸活动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活跃在蒙古、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形成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引领了时代潮流;19世纪以后,晋中出现了现代金融业,山西票号名冠海内外。他们的金融理念,至今仍散发着煜煜光芒。

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晋文化支撑起山西各地历史景观及文物古迹的精神内涵。随着山西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晋文化也逐渐形成自身的八大文化品牌,分别是华夏之根、佛教文化、黄河之魂、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公故里、古建瑰宝和太行神韵。这八大文化品牌借着导游员具有艺术性的讲解,宣传着山西。

二、创新晋文化的讲解

在山西旅游界有这样的说法:“三流导游讲传说,二流导游讲历史,一流导游讲文化”,实际讲解过程中,确有很多导游给游客讲各种传说故事,结果游客记住的也仅仅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而对于景点中所包涵的文化却一无所知,自然也就感受不到该景点的奇妙之处。

作为一名山西导游,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宣传晋文化的重任,绝不是照本宣科地给游客们背诵一遍关于某景点的讲解词便告终,而是要自己首先广泛学习,达到一定的知识深度,其次要注意讲解艺术。

(一)具备渊博的知识。

晋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包罗万象。以大同地区的各个参观点为例,其内容涉及佛教、古建、彩绘、雕刻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要讲好这些景点,绝非易事。曾有优秀的导游说过在介绍景点时不把客人讲到听不懂的地步,那就不是一个好导游。所谓让客人听不懂,并非让客人听得云山雾罩,而是要使导游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超过客人,然后再对客人不明白的内容加以解释和说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专业知识上狠下苦功。

(二)善于确定主题

经常有导游在讲解时,拿着自己准备的一套内容“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讲解对于纷繁复杂的晋文化内容来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讲解效果的。要善于针对不同旅游动机、不同特点的游客,选取不同的晋文化导游专题。如宗教文化、根祖文化、建筑艺术、晋商文化等内容,而不同的专题又需不同文化重点。例如,对于晋商专题的讲解,就有诸多方面可以选择,可以讲晋商的发展史,可以讲晋商精神的内涵,亦可以讲晋商的精英人物等等方面。

(三)善于挖掘晋文化内涵

对于选中的题目,导游人员要善于挖掘其内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为游客,特别是专业学术团体讲解景点中某些内容和问题时,导游应在大量事实及论据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比较全面的讲解。这不仅会引起游客浓厚的参观兴趣,同时也会赢得游客对导游由衷的尊敬和信赖,促进导游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关于寺院的大门为何叫“山门”,“山门”?本应叫“三门”,是寺院三座大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亦即“三解脱门”的总称,表“涅架”之意,?后因名寺古刹多建于风景秀丽的山麓下,加之“三门”形状酷似“山字”,故“三门”?后被称为“山门”。

(四)善于借题发挥

晋文化积淀深厚,导游在讲解中对于所见景物,如果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晋文化的潜在价值是很难发挥出来的。导游要准确把握晋文化导游的切入点,善于借题发挥是讲解的关键。在晋中地区坐落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晋商大院,这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形象化、可观性的晋商文化,导游在讲解中要善于借助这些向游客讲解晋商文化,多角度展示山西民俗及文化内容,从而让客人多角度了解晋文化。

晋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更好地传播晋文化,导游人员还要勤于学习和思考,善于创新,把晋文化讲深讲透,从而促进游客更好地了解晋文化,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导游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5

电视剧《乔家大院》使得“晋商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从筹建到对公众开放,历时18个月左右,建成于2008年的北京晋商博物馆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感悟“晋商”及“晋商文化”。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这座低密度的高端仿古建筑园区,顿生穿越之感。

总经理赵国彦介绍,这是一座由9个独立楼群组成的园区。1号楼是晋商博物馆的主体展馆,共收藏了4万多件晋商商业文物;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配套会馆、商务楼、古代风情商业街等附属单元。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一个高端文化产业链,是一处集文化、旅游、商务、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穷则思变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自给自足,重视农耕,轻视工商业。

儒家把农耕称为“本”,而将工商业称为“末”,几千年来都是扬本抑末,可以说“百工”“商贾”都在九流之“末”。然而,“晋商”却在商海历史中缔造了500余年的“神话”。那么,何以如此呢?

赵国彦告诉记者,其一,明清时期山西贫瘠。山西“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可谓是“三无”地区,这样一种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迫使山西人把求生存发展的目光转向别处,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离开本土,辗转全国各地,以南北转贩为生计,走上从商之道。

其二,榜样的力量。由于抓住了各种历史机遇,加上自身灵活机动的经商谋略,晋商很快在商界站稳脚跟,并扩展自己的业务。最早走出去的晋商成功以后,会带动更多的本土子弟进入山西商号,通过精心培养,这些子弟们掌握了商业技能,并因此挣得丰厚利润,从而发家致富,过上让常人羡慕的生活,连父母兄弟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

对于第二点原因,赵国彦还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明了的例子。

十年寒窗,历尽千辛万苦,如果蒙上天眷顾,考中进士,授予七品官,年俸禄也不过区区数百两银子,如果没有养廉银或其他途径的收入,不要说惠及父母了,就是自己的日子也会过得紧巴巴。

然而,进入商号,尤其是票号,一旦留用并参与分红,一个账期下来,分个三五千两是常有的事情,那么是读书还是经商,就很容易选择了。看着身边的人走出去经商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激发了人们对从商的向往,从而渐渐形成重商的风气。

可以说,山西人在观念上对经商的认同和晋商丰富的后备人才力量,都确保了山西商业命脉的延续,而这也正是山西人500年商脉绵延不断的重要保障。人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专心致志在商海扬帆搏击了。

十六字箴言

现在,大家都在提晋商文化,那么何为晋商文化?赵国彦告诉记者,晋商文化的精髓可以用“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16字来概括。

提及“节俭勤奋”,赵国彦说,现在馆藏的一本线装老册子《触目惊心·生意训言》里有一句话,给了他很深的感触。这句话是“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论做生意,与过日子一理,总不忘勤俭二字。”勤奋节俭,看似细节,然而持之以恒,大事可成。

“明礼诚信”不仅仅是做生意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明礼”、“诚信”不是晋商独有,但晋商却把这种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晋商票号来说,在清朝,晋商票号是不归中央或地方政府管辖的,政府并不以自己的公信度为晋商票号做保,因此,晋商票号其实就处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但是,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官员,照样愿意相信山西人开的票号,愿意把大宗银钱托付给票号,支撑这些民间票号上百年屹立不倒的因素,就是“诚信”。

晋商“精于管理”,其经营管理之道非常先进,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晋商那里就能找着根。

奇特的是,那时候也叫经理负责制,在道光年间,晋商就已经普遍实施财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经营制度,我们不得不佩服于老祖宗的精明。尤其值得称道的就是晋商的“人身顶股制”,山西商人把股份落实到了商号中的伙计头上,分红的时候不仅仅是东家掌柜有份,只要为商号发展做出贡献的,顶上股份,都能参与分红,这样的激励机制,是保持晋商群体旺盛生机和斗志的重要手段。这其实就是目前正被很多企业借鉴的员工股权激励,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先进的!

“勇于开拓”,更是晋商精神里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山西人从黄土高原走来,没有一种拓荒者的精神,是不可能生存发展的。“走西口”说的就是晋商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别的不说,单就晋商开辟的万里茶道,就足以说清楚这个问题。山西本身不产茶,却在有清一朝垄断了茶叶贸易上百年,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江南采茶,再将货物通过长途运输,穿过茫茫沙漠贩卖到恰克图,这个过程,没有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

“晋商文化不仅仅是属于山西人的,同时也是全体国人的宝贵财富,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晋商文化事业中来,包括晋商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工作,让越来越的晋商遗存得到发掘和保存,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这项工作,并希望能够加强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赵国彦如此告诉记者。

“传奇”的见证地

晋商给后人留下诸多宝贵的财富。

谈及为何要建立以非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博物馆,赵国彦坦言,“建立博物馆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阶段性的想法,当初更多是出于一种机缘巧合或者说是源于收藏爱好。正是出于这种爱好,在早些时候,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但凡碰见老晋商的东西就,自己都收集回来。日积月累,藏品逐渐增多,这中间也是一个对晋商文化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

赵国彦向记者介绍了几种藏品。比如,信息量大、记载合伙人如何共同出资做生意的晋商旧式商业合同,内容包括了经营品种、股权分配、结算周期等等。这些商业合同文书,能直接反映晋商的经营管理模式。再如,商业文书和商人家书,这些信函都是体现商人经商和生活的第一手鲜活资料。

赵国彦说:“目前,晋商文化的研究比较困难、比较薄弱,乃至出现‘断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物的缺失,而我们收藏的许多藏品恰就能佐证、弥补大量晋商文化上的‘真空’,此时最大限度地回溯当年晋商的辉煌已经不是痴人说梦了。”

如今,北京晋商博物馆不仅拥有46000多件晋商遗存物件,同时,还成立了晋商文化研究院。

自建馆以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北京晋商博物馆多次在馆内举办大型公益演出、会议和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北京市“服务民生”的对口帮扶公益行动,还多次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

2011年11月,北京晋商博物馆升格为晋京文化产业发展基地,这就表示其将以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

北京晋商博物馆的首要目标就是拯救濒临灭绝的晋商文化,这是在用行动来表达一种对文明的尊重。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博物馆承担着研究、宣传、教育和交流等社会责任,努力将中国商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展现给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

然而,作为私营博物馆,为了保证日常运营,博物馆必须要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赵国彦向记者介绍,晋商博物馆在实践探索中也形成了自身的商业运营模式。

目前,整个博物馆园区将商业运营与文化推广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依靠文化软实力及博物馆策划营销团队,已经形成了一条文化产业链,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收益模式。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6

一、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优势是晋商成功的客观原因。我国的农业经济生态区可以分为两大块。从黑龙江的漠河到云南的腾冲,画一条东北-西南向的斜线,这条线的西北是游牧经济区域,而东南是中原汉族广大农业、手工业区域,它们是两类不同的农业生态系统。这两类农业生态系统分界线,在北方大体与长城平行。而山西背靠蒙古草原,南接中州河南,右连陕西,左屏河北,位于这两种经济区域之间。因此,山西就自然而然充当了促进相互联系和彼此互补的这一角色。作为农耕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中原地区,自古需求游牧经济文化的某些补充。比如游牧地区的特产马、羊、骆驼及皮毛、药材等,这是农耕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因此,蒙古游牧地区对中原农耕社会和生活的补充是全面的,而非某一时、某一地、某一物的交换。只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区域,就存在着这种互补。同样,中原先进的农耕社会对蒙古游牧地区在各个方面的“汉化”和补充性更强,也更全面。无论持久的“汉化”,还是时断时续的“互市”,从未隔断过这两大经济区域之间的联系。晋商就是从明代开始,做边贸生意渐渐壮大的。

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晋商。他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农耕和游牧两大区域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互补性这一无限的商机,在从事南北物资交流中获利并兴起。

二、明代晋省南部地狭人稠是把晋人逼向商业领域的根本原因。山西从明代开始,就有众多的人口从事商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山西所面临的巨大的人口压力。元末明初的农民战争,主要是在中原地区。经过十几年的战乱,中原地区人口丧失非常严重。相对来讲,山西却是一个相对风调雨顺的社会环境,在明代初年朱元璋洪武年间的时候,山西的人口总数就达到了四百万。这个数目已经相当于当时河北、河南两个省人口的总和。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土地小狭,民人众”,“晋俗倍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以耕也。”同时,还有“阳邑民多而田少,靖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的史料记载。所以,晋人多商贾,起初并非是想发大财,而仅仅是为了有口饱饭吃。可以说,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把晋人逼向了市场,逼出了一大批商贾,至少在他们起步时是一种无奈之举。

三、明代政府为北边各边镇筹集军饷而推行的开中制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重要机遇。明中期以后,蒙古的瓦剌与鞑靼兴起,对明的长城造成巨大压力。而明从宣宗以后,已经“今非昔比”,再无力出征漠北,只好改为防御。于是沿长城线,设立九个边镇,由东到西,沿长城线一字排开,形成一条防御屏障。九镇驻有约八十多万人的军队、二十多万的马匹,为了维持庞大军队,供应就成了大问题。明洪武三年山西一行省参政杨宪上书朱元璋提出了“开中法”的奏议,按照这个奏议朝廷不再自出巨银输边,而是借助商人的力量运粮到边地,然后给商人“盐引”若干作为回报,这个“盐引”相当于是贩运、出售盐的凭证,商人凭借“盐引”到盐产地管理机构取盐,然后销售获利,除补偿转运粮食费用外的利润就归自己所有。运粮的艰难远远超出人的想像,但是这对于晋商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军粮由官运改为民运,商人付出千辛万苦仅仅只能得到一纸“盐引”,但这张纸在过去却是难以得到的特权,凭此才能获利。因贩盐有厚利可图,晋商纷纷竞争向驻军供粮。他们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边塞”中的主干、商帮中的劲旅,得益于“开中法”,而“开中法”的关键在于保证军粮的运送。粮价的高昂,在于地区间的差额。由于地区差异、时间差异、交通运输差异以及商人操纵市场能力的差异,都造成了同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商业利润都来源于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价格差。近百万大军的粮食需求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晋商正是抓住了这一重要的机遇迅速兴起。

四、重商的风气是晋商能够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没有经商传统的国度,习惯所说的文明,也指的是农耕文明。商业,被称为末业;农业,才是本业,重本抑末,是历朝历代不变的既定国策。商人,在社会的地位不高,士农工商,商排在各个阶层的末位。但情况自明代有了转变,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社会舆论也有所转变。纪昀称:“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贸易。”《山西通志》及许多县志,都有关于重商的记述。这些地方志中还记述有许多弃儒就商的人物,他们或因家境所迫,或谨遵父命,都放弃了考取功名,而专务商贾。许多尚未入学的孩子,也把经商视为成才之路。这说明晋人能较大程度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背离了儒家思想中“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的行为准则。晋中有“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好好写字打算盘,将来住个茶票庄”的谚语。晋商能暴富,利益的强力驱动,促成了弃儒就商风气的形成。但晋地的弃儒,并非完全放弃了读书,而是把千百年读书做官成就功名的途径改了。通过经商,也能光宗耀祖,扬名四方;通过经商,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通过经商,也能“捐官”,照样享有读书做官的荣耀。这种观念的更新无疑是其富足的原因之一。在晋地,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传统颠倒过来了。但是,晋商并不轻视读书,而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地区不同,晋人子弟不愿十年寒窗考取功名、谋求官位,而把对功名的追求用在了兴生意上。学而优则商,造就了一个个世商巨贾,也造就了精明、诚信的晋商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