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论文范例6篇

旧工业建筑论文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1

1.1风险因素的选取

本文在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23个影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风险因素,它们分别属于主体结构及管网安全、管理、环境、政策法规、思想意识五个方面,分别将23个风险因素命名为变量1,2,3,…,23。

1.2研究方法

本文以西安旧工业建筑现状调研为基础,采用调查量表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给相关专家发放问卷。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

2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课题组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研究,然后对西安地区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相关科研部门、建筑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相关机构等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了深入访谈和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了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现状。综合考虑专家的从业背景、专业、学历及性别结构等,按一定标准选择了39名专家有针对性的发放问卷。39份问卷全部回收并且有效。本文运用DPS7.05版软件对上述23个风险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其特征值、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前9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到78.243%,这些主成分已经可以代表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风险因素。其中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2,累计贡献率达到49.619%,故选取前4个主成分作为影响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观察主成分荷载矩阵,对特征向量中权重大小的比较与筛选,可以概括出下列各关键因素,分析如下:第一主成分中,变量2对其影响最大,它对应的权重系数为0.440,表示工业建筑主体结构的梁板柱有受损加固经历的情况,这是来自主体结构及管网安全层面的影响要因。第二主成分中,变量8、9对其影响较大,对应的权重系数为0.410和0.400,表示工业建筑改造中缺乏施工经验和管理人员能力不均衡,专业能力差,这是来自管理层面的影响要因。第三主成分中,变量18、17对其影响较大,对应的权重系数为0.428、0.412,表示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缺乏有效的财税激励和产业扶植政策及相关法律条款,这是来自政策法规层面的影响要因。第四主成分中,变量7对其影响最大,它对应的权重系数为0.384,表示缺乏可行性评价方案,这是来自管理层面的影响要因。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西安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危机因素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来自于主体结构及管网安全、管理及政策法规三个层面。

3主要风险因素应对策略

3.1建立动态、长效结构检测机制

目前在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旧工业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不确定性,给原有建筑结构的改造再利用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旧工业建筑的结构检测工作到位与否是改造再利用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建立工业建筑结构检测的相关政府部门,对西安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现状定期进行调查、结构检测及跟进,并提出有效的指导与建议。如:对已有结构进行修复与加固、对失去承载力的结构进行置换、增加新的结构或构件等;同时,相关企业定期自检,对其结构类型、原有结构设计强度、实际结构设计强度、结构损坏情况及其损坏程度、基础承载力等进行切实的可行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构技术方案,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反馈。这样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动态、长效的结构检测机制,使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项目更加高效、顺利的进行。

3.2提升人才培养力度,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

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提升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管理的人才培养力度,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支持高等院校积极探索为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让更多的人员具备旧工业建筑的相关技术才能和管理才能。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职业教育重点项目计划向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靠拢,使改造的旧工业建筑有坚实的质量保障。

3.3完善相关政策及项目管理机制

我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明确了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和土地政策。在全国调研的过程中,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设的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对重庆市当地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进行了导向与监督指导作用,但是工作内容界定尚不明确。虽然我国政策法规尚不完善,但可以借鉴国内外已出台的政策和已建立的项目管理机制,尽快在西安设定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财税激励政策及产业扶植政策,使旧工业建筑的拆除、改造及后期运营管理规范化。其次,加快对西安现存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项目的调研跟进工作,逐渐明确并细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善其应对措施,为今后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2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新进展

旧工业建筑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民族工业文明发展的主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另有部分旧工业建筑,因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建筑材料性能,且建筑结构较为坚固,因而具有一定的物质价值,还有部分旧工业建筑同时拥有物质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约资源、能源,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建筑过程所产生的垃圾。所以,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节约较高的环境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1 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现状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工业建筑在退出生产环节后,均处于自然衰退、大量闲置状态,若该地处于新一轮规划范围之内,则会被直接拆除。但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仓库、旧厂房等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和保护思想逐步传入我国,国内建筑行业工作人员也逐渐开始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予以了一定的关注[1]。

随着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成功实例的逐渐增多,一场影响范围较大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获得也悄然兴起,主要体现在:第一,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的范围逐步扩大,即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展到了存在期限不足5至60年的建筑物。第二,相关部门对于改造和保护旧工业建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其发展路线已经由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式逐渐向上自上而下的系统式运作、设计、规划趋势发展[2]。

2 旧工业建筑的转型和分类

再利用和改造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旧工业建筑转型的基本方向,而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的根本性决定因素为其自身的建筑特点和类型。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和历史性工业建筑是旧工业建筑的两种基本类型,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的分界[3]。

2.1 非历史性旧工业建筑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只有现存历史,而无历史,但相对而言其历史沉淀不足,存在时间较短,因而建筑物的历史价值较小,物质价值较高。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空间结构的独特性。仓库、厂房等工业建筑通常内部结构较为空旷,且体量较大。工业建筑物通常为排架结构,厂房柱距在6至9m之间,能够进行空间的二次分隔,且结构较为坚固。工业建筑处于生产的需要,通常内部结构较为空旷,且外观大气简洁,并需要配置有多种结构较为特殊的机械设备等构件[4]。第二,主要特点为建筑属性。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建筑属性为其特定的美学价值和物质特性。工业建筑物通常在失去生产价值后会遭到废弃,且结构坚固,体积巨大,并为一批高质量、数量巨大的物质资源[5]。

非历史性旧工业建筑的转型方法。对于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来说,通常不应选择博物馆冻结式静止的保护方法,依据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其常用的转型方法包括:第一,重新开发,局部拆除。对于超出特定范围的产业类建筑和地段,则可通过重新开发的方式进行改造再利用,从而开发出该地段的全新功能,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第二,在工业建筑现有结构的基础上,改造其外观形象,使其更加符合时展的趋势,与周围建筑物的基本风格相互统一,强化工业建筑物的时代感[6]。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由于其具有较大尺度,因而能够为设计者和建筑者提供最大的尽情发挥、天马行空的空间,而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其改造再利用转型的基本方向,主要包括:办公空间的商用开发方向,娱乐休闲空间方向,展示空间方向,旅游购物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方向以及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方向。

2.2 历史性工业建筑

历史性工业地段和建筑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也就是工业地段和工业建筑物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见证,能够直接反应历史实际,以及特定时间段内工程艺术成就和社会历史面貌。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第一,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历史意义优于其他建筑物。人类通常十分眷恋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而作为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主要见证,历史性工业建筑具有自身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且这一历史价

明显高于其作为建筑物所具有的物质价值。第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历史性工业建筑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其工业工艺发展的主要记载主体。同时,受到民俗传统和文化传承作用的影响,其所具有的认同、教益、纪念等价值也受到了人们的认可。

历史性旧工业建筑的转型方法。文物古迹式的保留和保护方式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历史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原址重建,原貌恢复。因为历史性工业建筑的通常经过了数十年以至于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因而必然会在当地居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些建筑物,在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通常可以选择原址原貌重建、部分恢复的改造方法,从而尽可能恢复期历史文化内涵。第二,功能更新,保留原貌。历史性工业建筑在实现主要结构和外观特征保留与保持的基础上,可依据基本功能的不同,实施相应的内部改造。

历史性是历史性工业建筑的主要特征,因而其转型方向必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现阶段常见的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包括:第一,商务旅游与工业博览综合的开发方向。将其改造成为工业博物馆或是工业博览馆,可举行旅游、商务贸易与交流活动、招商活动等。第二,公共休憩方向。可在历史性工业建筑原址向建设部分公共娱乐设施,将其作为景观公园或是休闲娱乐场所。第三,主题博物馆方向。博物馆是该转型方向的主要表现形式,能够集中展示特定的工艺生产过程。

3 总结

旧工业建筑资源改造再利用的价值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尽管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巨大。旧工业建筑定位使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难点,本文分别对非历史性与历史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物质价值的彰显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旧工业建筑通常风格明显,且与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只有在其改造再利用过程中发挥充分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够为建筑物注入新的动力,使其恢复生机,不再沉默,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就在于设计和规划人员是否具有巧妙的构思。工艺技术是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难点,主要表现在设备的安装、材料的选择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同时,应注意实现相关施工检测技术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淼.可持续发展下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1):10--11

[2]付瑶,刘文军,崔越.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l):34--36

[3]高辉,张神树.成功的旧建筑革新--加拿大多伦多市女王港旧仓库改建项目[j].世界建筑,2001,1(1):80--81

[4]张静.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研究与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1(1):11--12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3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生态改造 再利用 问题 理论 建议

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是当前普遍面临的问题,保护与更新改造旧工业建筑对延续历史文脉、体现人文精神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材料与能源消耗,减少城市垃圾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一、旧工业建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原有建筑的建造形式和建筑材料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与要求。在许多城市,特别是较大的工业城市中,原有的工业建筑在城市结构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伴随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科技的引进与开发导致了传统旧工厂企业的倒闭,遗留下大量的旧厂房及工业建筑;因为城市的扩张在老的产业与建筑周边兴建起新建成的住宅商业建筑物;或者由于城市的规划,将老的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这些都使得许多原来的工业建筑丧失了功能,被长时间地空置、遗弃而日渐破败,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负担。在房地产开发的浪潮下,这些原本占据城市中心城区的旧工业建筑就成为了城市改造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之前的旧建筑改造方式,对旧建筑的处理基本的方法通常使用的就是拆除。随着现代城市的旧城改造,大批城市优秀旧建筑被拆除,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城市原本包含着深刻人文与历史内涵的旧建筑消失殆尽,使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的标志性越来越不明显,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文化的传承性,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二、旧工业建筑生态改造再利用的相关理论

1、旧工业建筑的定义。狭义的工业建筑也称“厂房或厂房建筑”,是指用于从事工业生产的各种房屋。广义的工业建筑包括进行生产加工的厂房、保障生产正常进行所建造的各种建筑如仓库、动力站以及工厂管理建筑、工厂生活间等众多建筑。本文讨论的就是基于广义定义基础上的工业建筑:指用于工业生产、加工、维修的厂房以及为之服务的仓库、服务建筑、构筑物、工业设施及其基础设施。

2、改造与再利用。(1)改造。本意是指重新塑造或进行大量的改变。建筑的改造是指立足于原有建筑,利用原有建筑条件,通过技术手段使之具备新的功能,强调是形式与内容的更新,对原有建筑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受原有条件局限很大。(2)再利用。再利用广义上是指,再次开发物质文化资源为当代或者未来社会的需求服务。对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是对其进行功能置换的基础上,为达到旧建筑能够再次被利用的目的而对既有建筑进行的再次改造设计过程,且不是简单的修复或者修补,而是对原有建筑的功能、结构、空间的强化,使其能够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3、生态改造相关理论。(1)传统改造与生态改造。传统改造:指利用传统建筑技术和传统建材改变原有建筑结构、外观、室内环境、设备系统等,使之适应新功能的需要和满足使用者更加舒适的要求,偏重于形的改变。所谓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是指以往流传下来的,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和材料。生态改造:是指应用生态建筑技术对原有建筑进行环境、功能和资源利用形式的改造,偏重于质的变化。传统改造与生态改造的相同点是二者都关注建筑热环境、光环境和风环境等;都为了使建筑更节省、更舒适、更好用和更美观;二者都采用传统建筑技术。二者的不同点是在形成的效果方面,生态改造注重从多个方面寻求改变以形成综合效益,更强调总体能效的发挥,而传统改造则只关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效果;在采用的技术方面生态改造对传统技术的应用观念、方法和目的与传统改造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主要取决于生态建筑技术在改造中所占的比例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效果,凡是改造投资的一半以上用于建筑生态改造技术,或者,改造后生态效果十分明显,实现了或大部分实现了建筑的生态化,这样的改造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生态化改造。(2)生态改造的基本内容。生态改造的基本内容包括:在功能方面对功能置换的改造,通过对空间、建筑设施的改造或更新,使建筑功能灵活适应性强,能够满足新功能的需求,并为下次改造留有余地。结构上的改造,对结构安全性高的原建筑结构尽量保留或利用,主要是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维修等措施,必要时为满足新功能的要求,可进行局部的加建新结构,要求不仅在安全性上得到保证,而且尽量在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环境方面得到改善:为使建筑内外获得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要求在建筑对建筑内外环境进行改造,尽量保留不破坏原来良好的自然环境,尽量改善原来不健康的自然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改造后的建筑尽量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建筑改造以后实现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旧工业建筑的生态改造再利用的建议

1、对于旧建筑的改造要实现多样化。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不能盲目的跟从国外经验,也不能把设计改造思路只局限于单一的模式上。应当多思考学习新的发展改建模式,例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在搬迁改造的规划中,在不破坏厂房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将厂房改建成了廉租房和小公寓,为大量中低收入者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和住房保障,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于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除了能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之外,还能改造成像廉租房、办公室、餐饮等其他类型的空间,实现其多方面的实用价值。

2、制定相关法规,实现科学设计。在对旧建筑的生态改造再利用中,应当提供适宜的政策法规。由于受现存条件的制约,有些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很难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这就需要针对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制定进行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或是专门的规范,使改建项目能够参照新建项目的最新规范为依据。在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过程中,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不能以破坏建筑结构安全的代价来取得设计突破,而应当以结构安全为前提,实现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调整。

结束语

旧工业建筑改造有传统改造和生态改造两种模式。但生态改造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策略中应优先考虑,也就是说生态改造是旧工业建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改造模式。旧建筑要实现新意义上的重生,需要在整个改造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注意节能、保护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的总体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传统改造设计往往只注重功能的改变、外观的转变等,很少结合自然从生态的角度、节能的角度改造,势必达不到生态的效果,而生态改造正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以取得良好生态效益为目标。因此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创新需要优先考虑生态改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海松,臧子悦.适应性生态技术在工业遗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华中建筑2010.9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4

如今的中国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方面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生态保护的意识与建筑设计理念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中国虽说正以世界最快的速度推倒旧建筑建造新工程,但同时“旧”的声音和势力也在不断繁衍。受国际建筑文化发展趋势的熏陶,近些年来也不乏成功的范例。北京、上海等城市纷纷走在前列。老旧厂房(区)的再利用犹如凤凰涅槃焕发着新生,成为一种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的名片。在不断发展中基本上形成了四种主要模式:一是主题博物馆模式;二是公共空间模式;三是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四是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模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交叉和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生活美与艺术美双重特征叠加的设计风格,极具中国旧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和上海8号桥创意风尚中心。

2国内旧建筑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中国这些年来在旧建筑再利用领域上从起步到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得到国际的认可,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从国情来看,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经济发展、工业化提速、社会全面更新的城市发展时期。由于城市不断追求现代化和“除旧布新”传统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生态保护意识不能根深蒂固。国内的旧建筑再利用仍缺乏普及性和理念上深层次的创新性,普遍忽视旧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与其在城市文化中的潜在价值;商业价值大于文化价值;缺乏现代意义上旧建筑改造的历史经验与系统理论指导以及公众审美水平的限制;改造思想与实际操作矛盾,等等。这些弊端对于中国城市文化内涵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3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设计探索

通过对国内外诸多成功案例的分析,可见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成功性取决于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以及建筑空间再创新的艺术设计手法,融合原建筑的设计优势和时间所赋予旧建筑的艺术魅力进行重塑在极大程度上考验了设计者的设计能力,处理得当,能将三流的旧建筑改造成为一流建筑。众所周知,建筑空间是由建筑实体、建筑构件、家具设备、庭园绿化等要素确定的。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设计中的构成元素进行精心取舍,体现的设计手法往往从以下要素入手:

3.1建筑空间改造

旧工业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建造时条件的制约,空间结构形式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宽敞,形式单一,其单一性为空间重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旧工业建筑空间中顶棚通常较高,从建筑空间美学上来看需降低其高度并合理运用。这样能较好地调整空间的整体比例,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而且在改造时可以把更新后所需要的新设备隐藏在降低了的顶棚中,既可节省空间,又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使顶棚的装修设计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旧工业建筑空间中地面高差普遍不大,结合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可以提高或降低建筑中某些部分的标高,形成内部空间的独立性或整体贯通性,从而体现出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多面性和立体性,重新构建成一个新旧结合的新型建筑空间,丰富视觉效果的同时满足现代建筑中日趋繁杂的功能要求。

旧工业建筑的墙面处理在建筑美学表现上既要保持多样还要体现创新性。美学本身大多强调多样统一,旧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设计手法上结合审美系统的多层次性和“新旧分明”的多样性无疑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旧工业建筑往往由多个单一空间并列而成,因此可引用现代建筑空间的分隔概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隔,满足物质或精神功能,丰富建筑空间的层次。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墙面形态变化分隔。例如将原有的直墙面改成某种弯曲的墙面,使空间富有动感。当人们面对一条弯曲的墙面时,将不期而然地产生一种沿弯曲方向进行探寻的期待感,从而体现旧建筑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另一种是楼梯形式分隔。在空间中设计安装形态各异的楼梯,其形式取决于旧建筑的本质。贯穿建筑中的各个空间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具有一种引人向上的吸引力。例如将上下两层空间打通,安装宽大的电梯、仿古楼梯、螺旋楼梯等,这种形式的诱惑力极为强烈,可使旧工业建筑产生现代的空间视觉效果。

3.2建筑构件的使用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的建筑结构形式种类繁多。但旧建筑结构是建筑科技发展进步的历史标志,通过它们现代人才可以领悟到前人的结构思想。所以在建筑构件的选择上要尽量尊重旧的建筑结构,使它在现代技术设施的对比和映衬之下保存一种“历史的”“沧桑的”建筑美感。因此,对旧建筑结构构件的取舍需慎之又慎。利用其合理的结构本身进行再创造,满足视觉空间艺术创造的同时散发历史韵味,也是现代人对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

3.3软装饰体现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内部空间;再利用;色彩

一、引言

工业建筑述说着辉煌的工业历史,也见证并记录了时代中人们的情感。工业改变着人们在自然界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和经济紧密相连。

工业建筑具有时代性的艺术价值,使它的独特魅力扩展了原有的建筑设计领域,工业建筑简洁、清晰的设计风格,摆脱了原有传统建筑设计美学的约束。那些高大的钢架结构,纵横交错的管道,巨大的机械设备,钢筋混凝土空间……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得工业建筑的文脉得以延续,这也正是它的艺术价值所在。

二、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研究理论综述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课题,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和学者都曾经关注并做了很多实践尝试,很多著名的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也都曾经被改造使用过。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工厂改造。

1.研究范围的概念界定

本文谈及的“旧”并不完全是指建筑的破旧、陈旧,而是指不利于使用,即称为“旧”。

旧工业建筑是指建成时间不算久远,至今仍被使用的或可以被继续使用的,大量现存的用于工业生产的普通旧建筑物或构件物,例如厂房、仓库、车站、码头等。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是指旧工业建筑的室内空间以及由旧工业建筑为基础而加建或改建后形成围合的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是从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角度出发使旧工业建筑焕发新的活力,而不是纯粹的装修或复原。

2.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典型实践

欧美国家在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方面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欧洲最先出现了大规模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工业建筑大都规模大、结构坚固、空间比较宽敞,建筑可以不必改变承重结构而融入新的设计,极具改造再利用的价值。

欧美国家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最典型的实践是“阁楼”(Lofts)的改造,原来是指工业建筑的楼层,现在是指没有内墙隔断的开敞式平面布置的住宅。这是利用废弃工业建筑改造成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的改造模式。这些项目的改建成功,使得旧工业建筑历史文化承担起现代生活中新的社会职能,既可以使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取得有效的成果,也可以带动一定区域的文化生活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3.旧工业建筑及其内部空间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旧工业建筑改造研究实践还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寻求更好的办法来应对。具体到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遍只重视外部环境更新而轻视内部空间改造

现在许多旧工业建筑的原有功能空间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而很多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只注重了建筑外部立面和外部环境的改造,对内部空间却并不重视,忽略了建筑设计是创造内部空间供人使用的本质,也就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改造旧建筑。挖掘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潜力,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划分与组合,从本质上重构起新的功能空间以满足现代的需求,是一种更加积极的保护措施。

2)商业价值大于文化价值

人们进行改造往往看重的是旧工业建筑的商业价值,对其文化价值缺乏深刻认识。改造后的建筑品质普遍不高,空间单调,施工质量也很粗糙,致使许多有文化价值的工业建筑改造现状很差,不少优秀的工业建筑甚至面临被拆除的危险。

3)改造思想与实际操作的矛盾

改造的设计思想就是将旧建筑中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精心取舍,充分发挥旧建筑的设计优点和其特有的文化艺术内涵,同时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手段对旧建筑的空间环境进行重新塑造,将新旧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旧建筑增添新的活力。旧工业建筑改造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新旧建筑元素之间的矛盾,怎么把新的设计思想在建筑改造中充分表达出来,使改造后的建筑与改造思想和谐统一,并将旧建筑中的新旧元素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特征、类型和思路探索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中有着许多共性之处,它们集中反映了当前建筑设计的审美倾向,特别是工业建筑有着特殊的时代性,它独特的大空间和大结构,给设计师以充分的发挥空间。

1.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特征解析

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简洁、改造的灵活性强。结构形式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其内部空间的重新组合与外部形象的重新塑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筑师可以依据新功能的要求,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使改造后的内部空间充分展现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审美品味,与旧建筑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原来呆板的工业建筑,变为具有动人空间与形象的城市新建筑。加上遗留的大量工业构件,为改造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塑性,使其在新的建筑空间中发挥新的功能,可满足业主进行个性化空间设计的需求,也是对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

2.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类型

内部空间的改造方法虽然很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针对一部分旧工业建筑空间尺度较小的弱点,在不改动原建筑的结构的前提下,只对非结构性隔墙的进行调整或拆除,从而是空间连为一体,以构成新的内部组成空间,这种改造实施起来较容易,但由于受原有建筑结构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大幅度的空间变化。

另一种则是根据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对内部空间相对高大的工业建筑,重新组织划分内部空间关系,并在不损害旧建筑受力结构的基础下,对影响新功能的旧建筑结构进行局部改动。

显然第二种改造方式虽然技术难度较大,但适应性广泛,更加合理。

3.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色彩重塑

由于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作为展示建筑和城市形象的手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利用表面材料色彩的表现力,通过精心的选色和配色,来更新建筑空间,重新塑造内部形象,美化室内环境,是一种花钱少,收效大的做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中,我们主要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色彩规划:首先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对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色彩规划区分。在符合整体要求、空间需求和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特征的前提下,区分出主色以及辅助色和点缀色,并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做色彩指导。

2)色彩造型:按照色彩规划要求,充分考虑原建筑的形式特征,利用色彩色相差别和明度、彩度变化对空间比例进行重新调整,在建筑实际形体不变的情况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划分,实现造型在视觉上的改变,塑造出新的空间形象。

3)细部处理:以色彩造型为基础,在大面积空间处增加色带、色块等细部处理,丰富视觉效果;在小空间中增加色彩对比,恢复空间层次细部秩序。

通过对内部空间的色彩进行重新改造设计,实现了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新”与“旧”的相互对比、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

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6

关键词:商业改造;旧工业建筑;商业氛围;历史文化;空間布局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1-0069-03

1 旧工业建筑商业改造定义及其发展状况

“旧工业建筑”是指那些仍在建筑的使用年限内,却因为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调整,造成建筑原有的功能、形象不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或者由于管理经营不善而被弃之不用的工业建筑。而商业改造则是指以提供进行商品交换包括文化、饮食、娱乐、购物等活动的商业空間为目的的改造行为。

国内旧工业建筑商业改造的实践活动起步较晚,最早实施的案例为北京双安商场,双安商场的成功也拉开了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序幕。国内的旧工业建筑商业改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索阶段:包括早期双安商场、798等。这一阶段的改造主要是由民間力量和投资者自发组织起来的,因而,这一阶段的改造相对较少,而且完全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包括政府、投资方、原建筑产权所有者等联合参与或独立进行改造再更新,使得大量的改造活动在全国大量的展开,据不完全统计,以北京、上海、武汉、沈阳、深圳、南京、天津等城市为例,就有旧工业建筑商业改造案例数十处。

与国外同类改造活动相比,国内相关的研究滞后,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办公loft、文化产业园、博物馆的营造上,较少从商业的角度来对旧工业建筑进行研究,这也使得相关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商业改造水平参差不齐,因而急切需要对旧工业建筑的商业改造进行系统的研究。

2 商业改造的分类

2.1商业街

这类改造主要是通过保留原有旧工业建筑以及街景,形成具有历史时代特性的商业街。商业街的改造模式注重历史原貌的还原,商业多以中高端餐饮、娱乐以及特色专卖店为主。

2.2购物中心

以购物中心为改造目的的旧工业建筑多位于城市较繁华地段,交通便利,而且有着比较大的体量,能够包容各式各样的商业业态。

2.3复合型商业

复合型商业主要是指改造后的工业厂房功能多样化、复合化,不只包括商业方向的改造,而且包含博物馆、城市公共空間、loft办公等方向的改造,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呈现,形成复合的建筑空間。这种类型的商业改造对建筑的结构要求较小,功能的组成上也比较灵活,改造后的适应性很强,因而成为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改造形式。

3 影响商业改造的因素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项目本身的背景和规模、项目的周边环境、项目在城市的地理位置、项目的规划及定位、后期管理等都对旧工业建筑的商业改造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背景和规模

根据建筑的历史背景不同,商业的组织形式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历史悠久或建筑风格独特的旧工业建筑,适合改造成与旅游相结合的商业,上海1933老厂坊就属于这种改造形式(图1);而对于一般性的旧工业建筑,这些建筑有着一定的历史内涵,这类的厂房可以进行适当的保留而形成艺术区或者产业园,商业以附属型商业的形态存在;另外还有些改革开放后的厂房,这类建筑的价值不高,改造的尺度可以比较大,可以做商业卖场等。

同样,旧工业建筑的规模对商业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商业组织对商业的规模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较小规模的旧工业建筑商业改造项目中,商业多组织成商业街或者复合型商业的模式,只有当规模达到足够大,才考虑商业中心的商业模式。

3.2周边环境

改造项目的周边环境直接影响改造型商业的形成,不同的周边环境意味着不同的人群结构、交通状况,针对这些社会因素,会制定相应的商业策略和商业目标,其商业的构成、商业的定位、和商业的比重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如上海创意,幸福湾中的商业受周边商圈的影响,普通的商业模式已经达到饱和,但另一方面区域内商业餐饮存在一定的空白,因而以此为突破口,整个项目定位为餐饮为主、娱乐为辅的商业策略,这样,通过商业的互补性避开了和周边商业的竞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图2)。

3.3地理位置

旧工业建筑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地理位置分为两种,一种是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周边经济比较发达,消费水准比较高,商业的形成较快,容易营造出比较成熟的商业氛围。另一种是位于城市的次中心区,周边的城市居民密度较低,经济水平不高,周边的商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未形成规模。如上海半岛1919,商业只占整体很好的一部分,虽然招商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間,但商业发展依旧很缓慢,这与所处的城市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联(图3)。

3.4整体的定位

在改造之前设计方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或基于政府统一规划的前提,明确项目的实施方向,对整个项目有个基本的定位。整体的定位和规划对改造型商业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商业的类型、组织形式、规模大小也直接受到项目定位的影响。不同的定位其中的商业会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上海域市雕塑艺术中心(图4)和上海复地四季广场(图5),两者分别定位为文化产业基地和商业综合体,两者的商业组织完全不同,前者商业少,规模小,项目主要功能为艺术展示,商业辅助存在,而后者商业多,规模较大,项目以商业为主。

4 商业改造的空間布局

商业空間对商业位置的选择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便捷地可达性和良好的视野,能够让顾客方便、快捷的进入。由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呈多元化形态,改造后的建筑功能往往不只是商业,还包括办公、博物馆,甚至公寓等,因而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商业的空間分布。在实际的改造活动中,商业的空間布局有几种情况。

4.1“点”式布局

“点”式布局是指在以旧工业建筑群为改造目标的案例中,由于项目的定位为办公、艺术中心、城市游览空間等时,商业不作为项目的主体来进行设计,只是对建筑群中的一栋或者几栋建筑甚至是某栋建筑的一个小的部分来进行商业改造,以满足基地整体的需求。这类商业布局比较零散,但一般占据项目的交通便捷处或者是人流密集处,如上海八号桥案例中,商业位于基地的临街面和入口处(图6)。

4.2“线”式布局

“线”式布局多出现在以商业街为商业组织形式的改造项目中,商业沿着人流较多的市政道路布置,呈“线”型分布。这种布局可以形成较清晰的商业动向,也有着较好的商业氛围。如上海沃弗1864中商业以线性布置,沿街展开(图7)。

4.3“面”式布局

“面”式布局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独栋多层工业厂房,当商业与其它功能复合时,建筑的地面首层或下部几层改造成商业,而建筑上部多用作其他功能,这种布局使得建筑的功能分区比较明确,但这也使得交通的组织更加复杂化;另外一种则是改造对象为大型的工业区时,商业成片区分布,与其它的功能区分开来,如前身为金陵机械制造局的南京的1865园区,总占地21万m2,建筑面积10万m2,划分为科技创意研发区、山顶花园酒店商务区、科技创意博览区、工艺美术创作区和时尚商业休闲区五个功能区(图8)。

4.4“立体”式布局

在以综合性商业为改造目标的多层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中,商业作为唯一功能占据建筑的所有楼层。如由南京丝织厂和南京微分电机厂改造而来的南京恒鑫大厦,综合性餐饮商业分布在整个建筑内(图9)。

5 商业改造的建议

5.1人性化

人性化的设计就是指以人为本,注重人在空間中的感觉。之所以强调人性化的设计,是因为原有的工业建筑是以生产为主要目的,无论是从空間的尺度上还是从各项配套设施上都不是为人服务的,忽略了人在其中的感觉。而现代商业建筑服务的对象是人,更加强调人在商业建筑中的感觉,因而需要根据商业空間的功能与需求进行适度的改造。此外,还需要考虑无障碍设计。

5.2个性化

为了吸引消费者,营造独特的商业环境,现代商业需要有个性。不同的商业由于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内容,对空間环境也有着不同的追求。因而,在进行内部空間改造时,应该根据各自的品牌文化特点,赋予空間以个性魅力。

5.3历史人文性

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现代商业强调空間的内涵性、人文特色性。而旧的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名片,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的人文精神所在和魅力源泉,所以在保护工业文化的前提下来进行商业改造,对营造商业空間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