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范文1

一、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思路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对所教内容进行吸收和内化,更是教师关注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反思课前准备及学生的参与性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注重“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为此,教师课前要走进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准备工作,搜集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到教学中去,课堂中学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例如,在执教《 故乡的小路 》一课时,原先我是让学生先听一听范唱,然后唱一唱乐谱,最后唱词。经过反思,我发现学生不喜欢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习的兴趣不高,难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我鼓励学生在课前采访一下家里的长辈,问问他们爱唱的思乡的歌曲有哪些,或上网查找一些思乡的诗句或文章,课堂上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由于课前精心准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地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2.反思教学设计的音乐性

音乐课堂最重要的是要体现音乐性、审美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的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语文课,忽略了音乐性而与其他学科一味地综合,毫无音乐美感可言。因此,教学设计时应抓住音乐课的音乐性来进行。例如,执教《 草原放歌 》单元时,由于歌曲是以“草原”为主的,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把音乐课设计成集地理、历史、摄影、文学为一体的“大杂烩”,好像要把很多的知识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使课堂忽略了音乐性。经过反思,我明白了相关文化的渗透必须把握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时机自然而有效地渗透。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我以腾格尔的《 天堂 》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领学生哼唱歌曲的第一句,引出对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解释,感受大草原音乐风格特点,进而出示本课的演唱歌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在教学语言组织上我压缩了对蒙古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介绍,更多地通过演唱和欣赏,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和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内在联系。这种以音乐为主线,适当的、适度的渗透会使音乐课堂的综合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二、围绕“低碳高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低碳高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

1.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式,它的智慧性、艺术性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欣赏交响组曲《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时,我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结果在第一个班提问时,全班鸦雀无声,学生们一个个低着头,好像生怕我叫他起来回答。经过反思,我发现我的问题提得过于笼统,音乐本身就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要让学生在听完乐曲后谈感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于是我在第二个班教学时修改了问题,问:给你一支交响乐队,你将用哪些乐器来演奏表现暴君苏丹王残暴凶恶的形象?用哪些乐器来表现美丽聪慧的舍赫拉查达?结果全班同学都积极讨论,从乐器的音色,演奏的速度、音型、力度等进行了分析,对乐曲的感受也就水到渠成了。提问细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才是有效的提问,智慧的提问,才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2.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效果

《 音乐课程标准 》指出:“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它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具体体现。例如,我在执教《 海滨音诗 》一课的最后环节是“创作、排练、表演大海”,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编。在10分钟后的现场表演中,有几个小组的学生都说不会、不行,对表演不积极,个别组虽然创编出了节目,但质量不高,离我所预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相差甚远。经过反思,我认识到了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先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二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感受、理解、交流;三是教师必须针对教材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充当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四是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融洽的自主能动的氛围中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课堂上才会绽放出智慧的火花,才有精彩的表现。

三、对教学成效及失误的反思

我们常说贵在知不足。教后反思,能让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做出有效的修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1.反思教学中的闪光点

闪光点可以是教学设计中的奇思妙想,也可以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是师生交流合作中的精彩表现,这就是成功的经验,值得今后借鉴。在教学中我善于把握音乐的情感性原则,从学生的角度来透视和探究音乐课的审美价值,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创设情境,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愿望。例如,在执教《 故乡的小路 》一课时,我将诗、歌、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学生沉浸在“思乡”情境之中时,我开始导入:“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一条通往温暖的家的小路,今天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思念的情来同唱《 故乡的小路 》!”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融进音乐中参与学习。

2.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对课堂上出现的不足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剖析,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我曾经只图形式不重实效,忽视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实际已脱离了音乐性。经过教学后的不断反思,我看清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放弃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必须遵循音乐性原则。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月吟诗,歌曲激情。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 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3.“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文****出现了几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玛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部分文字)

1. 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哪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

③引导体会: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的美景。

④齐背这几句话。

2.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体会: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

(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

过渡: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三、播放视频歌曲《母亲》,情感升华。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四、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范文3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尝试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就是力求做到讲白讲深讲透,以致课堂气氛沉闷,而且使得诗歌应有的丰富意蕴窄化甚至单一了,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感受体验和想象的权利,极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体味。古诗翻译只是帮助学生感受诗情、领略诗意、品尝诗味的一个途径,不应该是小学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更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为了脱离古诗教学的老的套路,就必须要改变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思路,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了古诗教学的设计思路,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因为《毛诗序》中说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永歌之不足”时,犹须“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也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呢?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的。这种诵读法,跟让他们正襟危坐、面目严肃地“念经”比起来,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对课前先学的情况进行反馈。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出”是“出现”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基于《饮湖上初晴后雨》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运用故事强烈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深刻的意境

故事是经讲解人加工过的艺术品,讲解人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声音化妆,包括对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的艺术处理,使故事像润物的春雨,滴滴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它不仅艺术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孩子们从中知道了善与恶,懂得学习了什么,扬弃了什么。与此同时,又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常会发现,许多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听故事却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惟恐自己少听一句。足可见故事对学生影响之大、感染力之强。在教学古诗前,可以把诗人的心态、所处的时代背景、古诗中的科学知识、古诗意境编成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叩响学生求知的心灵大门,以故事导入式来学古诗。如教学古诗《草》时,利用草与石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之中又把学生引入了诗的意境中,起了一箭双雕的作效果。

四、重感悟,融入学生独特的体验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首古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会有不同的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小学生学习古诗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只要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之下说出对诗句的理解,不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深入理解。如在学习《春日》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以下环节: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同学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了我们学校?同学们。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吧!这样的环节设置,必定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由课堂内延伸到了课堂外,让学生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积累,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五、注重优化随诗练笔的效果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月光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J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170-02

引言: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

教材简介: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本质,所以流传甚广。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并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3、学生根据实在的实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学会本课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背诵课文第8,9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学准备:1、《月光曲》磁带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课前了解贝多芬的人物经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来《月光曲》听一听。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音乐大师――贝多芬。贝多芬生于德国,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与海欧,莫扎特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57年生崖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瑰宝,因此世人称他为乐圣。《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你们想了解吗?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标出自然段。

(二)出示词语卡片:入场券、霎时、莱茵河,注意券、霎的读音。

(三)提问: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次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三、理清课文脉络

(一)浏览课文,根据自然段内容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写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第二部分叙述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二)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分几层?说出依据。(教师提示:可按照听―看―做来分;也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分)

(三)师:通过读文你能说说第二部分是分几层来写的吗?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四)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学课文2―6自然段

1、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用读、思、品、议的方式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文2―6自然段。

2、投影出示思考题,指生读问题。(1)贝多芬演出后在莱茵河畔小镇散步听到什么?体会心情?(2)走近茅屋听到什么?你读懂了哪些内容。(3)走进茅屋看到了那些情景(4)体会贝多芬情感变化

3、检查学生学习效果。(1)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一天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理解“断断续续。此时此刻”贝多芬心情如何?(2)师:好奇心使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的是兄妹俩的谈话。(3)把你读懂的内容汇报一下。(弹不好、买不起、体谅哥哥)。(4)分角色朗读。(听后品评)(5)师:姑娘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亲自聆听贝多芬的演奏。(6)师:听到兄妹俩的谈话贝多芬走进茅屋。(7)指生读看到的情景是怎样的?(读相应的句子)(8)师:这一切出乎贝多芬意料。更让他惊讶的是――生齐读: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小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9)现在同学们在小组里议一议:贝多芬由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走进近茅屋;由听到兄妹俩的谈话走进茅屋;看到茅屋里的情景。你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情感变化吗?(惊奇――同情――感动)。

4、师:贝多芬心生感动。他决定要亲自为盲姑娘弹这首曲子,实现盲姑娘的愿望。贝多芬说道――(生:)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5、师:悠扬的琴声中姑娘听得入神。一曲完了,盲姑娘激动地说:生齐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6、品读理解重点句: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1)多媒体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把!(2)指名朗读。(3)师指导读:用赞美的语气读。(生评价)(4)体会此时此刻贝多芬的心情(激动)(5)说说盲姑娘猜出的依据是什么?(6)我想,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高山流水的故事,谁能讲讲这个故事。(生讲伯牙遇子期碎琴的故事)(7)师:伯乐为子期而弹,在这里贝多芬遇上了知音。(8)听到盲姑娘的评价,贝多芬能想到什么?(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我应当为姑娘在弹一首)(9)师: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的问话,此时无言胜有言,异常激动的贝多芬,紧接着为盲姑娘弹了第二首曲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学习8―9自然段(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月光曲》)。1、指生读8、9两个自然段。2、皮鞋匠听到曲子仿佛听到什么?是真看到课文中描述的景象吗?从哪个词能看出来?3、师:这种描写方法是根据实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作者用联想方式来表现乐曲的内涵。4、理解乐曲的含义:(1)哪几句描写的是乐曲的内容,读一读。(2)概括《月光曲》内容。有几句话?可分几层。每层写的什么内容?说说每层内容。月光下风平浪静的大海;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3)根据联想内容来感受乐曲节奏快慢(舒缓、高昂)(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慢―快)评一评(5)再次体会乐曲含义。(师引导:月光下大海――象征美好生活;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愤恨黑暗社会,为兄妹俩鸣不平。5、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说明什么?6、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理解“陶醉”并用陶醉说一句话。7、师:贝多芬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融入到音乐中;把一份真挚感情送给兄妹二人;把对穷苦人的一份爱心融入指端。

五、感悟中心

(一)师:世界名著的钢琴曲《月光曲》由此而诞生。

(二)师:同学们这一场只有两个观众的演出;这是一场特殊的演出!学完你有什么感想?(生:我想听《月光曲》;这个故事真感人;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三)评价一下贝多芬。(贝多芬不图名、不图钱,太伟大了,有爱心。)

(四)师:贝多芬曾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音乐是为劳动人民而创作。

六、总结写作方法

(一)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真挚感人,你能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吗?

详略得当、倒叙、语言动作描写、联想

(二)师:同学们《月光曲》折射出艺术大师贝多芬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记住这位艺术家和他创作的《月光曲》吧!

板书设计

听:琴声

兄妹俩谈话

看:一支蜡烛、旧钢琴、盲姑娘

弹:一首

在弹一首:(《月光曲》)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范文5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在用词上的修改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与“重视音乐实践活动、鼓励音乐创造”,仅一词之差却反映出,音乐实践在现今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

音乐教学从开始的幻灯投影浓墨重彩,一节课45分钟至少有30多分钟就见教师一个人精彩地讲解与传授,到现在的幻灯片简洁明了,还时间于学生,每节课中都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实践,我们音乐课在音乐实践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这是近些年来音乐课程改革可喜的一面。

反思笔者多年的教学,通过一系列音乐课观摩活动与市区教研活动后认识到,教学前需认真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关注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中应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音乐课程改革后也发现了实践活动在音乐课上的重要性,于是一心想要每节课都搞点活动出来,但往往课后发现很多活动参与面很窄,学生也并不特别重视与乐于参与。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现在看来对音乐实践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于是开始进行新一轮思考。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所谓“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中国人的教学传统,就是“教化”。现在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接受,这样,知识就可以被习得。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师,从小受到的都是如此的教育,那种教育思想与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思想与行为中,尽管我们一致认为,传统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羁绊。课堂上很想把自己的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于是课上说着说着就无了止境,学生却是茫茫然。教师恪尽职守,包办太多,却未留一点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实践。

二、音乐实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教育中,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由来已久。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兢兢业业,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有些知识,也许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进行传授,但技能技巧性的知识,岂能凭着教师的一张嘴、学生的一对耳朵就能理解其精髓所在?

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技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而在人类所有的技能中,操作技能是唯独可以持久,并可以很快被恢复的。因为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操作活动方式熟练后,有高度的稳定性,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都属这个范畴。可见,任何人对于自己参与进去的学习内容印象最为深刻。

在音乐教学中,这种技能是普遍存在的,需要通过人的操作和练习才能达到的。比如对于歌曲的学习,或者是某些节奏的学习都可以多用音乐实践的方式。但我们很多音乐教学的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作为看客,热闹时候叫两声好,没有心情的时候自己做自己的事,课堂教学似乎与己无关。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既是双边活动,就不能由教师一人来唱独角戏,还需让学生参与进来。而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的最直接途径,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实践可以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可以显示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展示学生自身蕴涵着的表演才能和创造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学生互、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以及同学之间的友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沟通和释放。

三、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实践探索

(一)转变音乐课上的师生关系

俄罗斯的根纳季·齐平在《音乐活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从事的活动。”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可见,现今的某些教学中的关系需要做出根本性的转变,而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就是师生关系。

其实,在近几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变是存在的,在一些市区公开课上,音乐教师们对学生的关注度比前些年高了许多,但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对音乐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要在观念上改变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要认清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要扮演的是主导,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见,我们所面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努力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进行完全转变。

(二)巧设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的备课及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

设计音乐实践活动,首先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本身的钻研与熟悉程度之上,由此才能对教学目标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开始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中,音乐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包含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我们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也需通过这样的过程与方法来达成。

在苏教版初一下学期的第二单元《美丽的山谷》中,有一节课是关于民族器乐介绍与乐曲欣赏的内容。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现在的初中学生了解的并不多,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怎样让初一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兴趣呢?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其中。怎样参与?毕竟在课外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还是少数,那么怎样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民族音乐中去?经过思索,笔者决定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把学生按照中国民族乐队乐器组的分类分成四组,然后让他们课后去自主搜集相关乐器组的乐器与乐曲的资料,制作课件,课上上讲台做小老师,给同学上欣赏课。时间是每组10分钟左右,总共用时一节课。参与课前准备的是全班同学,上台进行讲演的是各组推选2位同学,共8位同学。

此次活动学生表现很积极,对电脑感兴趣的同学自告奋勇制作本组的课件,其他的同学积极搜集材料。上台讲演的同学基本都能完整大方地进行介绍,并且完整展示自己的课件。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他们开始不那么排斥民族音乐,有些学生甚至意犹未尽,想今后要多多去了解。

2、课堂情境的创设

音乐实践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节音乐课的内容之一,在它之前和之后都会有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活动,那么怎样把实践活动与其他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上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故乡的云》的时候,需要学唱《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小路》这样的歌曲,但是在座的学生大多出生成长在本地,一时很难找到那种绵绵思乡之情、对家乡眷恋不已的心理感受。于是笔者请学生先介绍一下我们所熟悉的家乡——我们所在的城市,人文历史名胜美食,各方面都可以,学生讨论热烈。接着又请班级内出生或者成长于其他城市地区的学生给同学介绍一下那个城市的风土人情。介绍的学生激情洋溢,听的同学兴致勃勃,每个人的述说中都带着浓浓的骄傲与自豪之情,不一会儿,都沉浸在对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中,这时候再导入教学内容,情感上顿时毫无罅隙了。

3、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

一个合适的音乐实践设计只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所要的结果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完美运用。这与教师对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密切相关。

在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希望的田野》里有一首要求学唱的歌曲《丰收之歌》。这是新疆地区风格的歌曲,而新疆歌曲与其他地区歌曲区别之一在于新疆歌曲多用切分节奏。那么在掌握这一节奏特点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几种简单的节奏,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运用练习来掌握它。

在整个音乐实践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活动的组织。一个班有四十多位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其中。于是先把自己设计的四种乐器的节奏分别教授,并且全班同学集体拍手完成。然后再拿出不同的乐器分组练习,最后合作的时候要求全体学生人人做好准备,乐曲间奏的时候进行乐器自由交换。这样往复两遍,基本可以保证80%以上学生的参与度。反馈结果也表明,新疆歌曲常用节奏“×××××”的学习在学生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认识和掌握。

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很耗费心力的。这需要教师课前进行细致的计划与构思,课上短时间的解说要能达到学生人人清晰规则的安排,练习过程中也需教师本人100%热情的投入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随时对学生进行简短到位的提不。

4、适时的评价与鼓励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是充满期待的。所以作为教师,此时千万不能吝啬赞美与鼓励。

在合作乐器介绍那节课,每组同学介绍完时我都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们制作的课件水平参差不齐。对所有学生的讲演与课件制作,都会在讲演课最后5到10分钟进行点评。对其中制作非常完整与美观的课件加以表扬,并且告诉学生这样的课件内容好在哪里。而对那些并不十分完善的课件,也是首先进行肯定,因为他们都付出了自己心血,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对所有上台进行讲演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对那些稍逊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对全班同学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

音乐实践活动说到底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通过音乐实践是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方便更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技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例如《希望的田野》这个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已经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新疆歌曲常用的切分节奏,第二课时学习安排《丰收锣鼓》的时候,再次设计出几条简单的与切分节奏相关的节奏,让学生自行练习,最后加入乐曲《丰收锣鼓》的伴奏中,结果显示,学生自学节奏准确率很高,并且有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进来。

(四)积极引导探究,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艺术,贵在创造。德国音乐教育认为,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音乐能力、学习音乐文化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课程。他们这种注重以人为本、以创造性为契机的教育思想,准确处理了音乐专业技能学习和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强调了加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黄小明,董灵.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这种创新能力,正是要从实践活动中得来。

在学习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花季如歌》里的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根据前8小节旋律和一个音对一个字的规律创编跟春天、希望、青春有关的歌词。当时所有学生都觉得很新奇,认真思索着,之后选择了几位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带入旋律演唱,每个人都唱得很认真,这是他们中很多人的第一次尝试作词,觉得非常有意义。在此次的创编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感受到了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同样,这样的创造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都大有益处。

(五)注重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音乐课程价值明确提出: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而“以美育人”,即通常说的“美育”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要“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官司渡.有效教学——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应贯穿于我们音乐教学的全过程,而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实践获得审美体验也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问题与思考

(一)问题

1、实践活动随意性大

正是因为从音乐课程改革伊始就提出了要“重视”实践活动,所以实践活动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很多教师为了音乐实践而实践,很多实践活动缺少有力的支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环节看似热闹非凡,可是课后却发现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言可有可无。还有些活动的设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并不乐意参加,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不如预期。又或者某些实践活动只是教师的想当然,到了课上却发现学生不能胜任,整个过程无法操作。这样的音乐实践往往耗时费力,也无法达到音乐实践的最初目的。

2、课堂纪律无法控制

前文说过,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实践,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控制能力。也有很多音乐课中的活动本身很好,学生也很乐意参加,但是由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活跃度往往很高,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会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本是好事,但由于初中阶段一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过度热烈,教师无法控制,使得课堂混乱,这也会大大影响整个教学活动。

3、教师自身基本功的不全面性

现在的音乐教师大多来自专业院校,也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是其中多数人都是以一个或两个专业为主。虽说要求音乐教师一专多能,大部分音乐教师也基本可以达到,但是“多能”的部分恰恰会在实践活动中暴露出并不“专”的一面,而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

比如戏曲或者曲艺的教学内容,对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的学习对其只能算是一知半解,而要用这种并不专业的所学去给学生进行音乐实践,那是难上加难,很难想,如此情况下的音乐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的用处?

(二)思考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艺术教育自身的独特功能,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对于上述的种种问题所在,我们到底该怎样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呢?

1、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音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既是专业音乐家,又是学生学习和音乐发展方面的专业人士,还要是音乐学习环境的高效管理者。”(许靖.音乐教育界的国际盛会——“2006音乐教育北京国际论坛”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2006:(7).)前文我们说到,特别是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里所说的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一方面是指音乐专业素养,而另一方面则是课堂组织管理素养。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在课余时间努力充实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多学习多钻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和日常课堂教学活动来注重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2、实践活动的设计

(1)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后,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当堂教学目标,让实践活动有据可循。而实践活动的设计也需针对教学目标,真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随意活动。

(2)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自然引发实践活动

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环节,处处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实践活动水到渠成,而不是处于教师强压硬塞的尴尬境地。

(3)充分利用课堂语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语言的魅力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很多时候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创设需要的课堂情境,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铺垫,这个时候需要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语音语调来进行引导。适当的课堂语言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参与进音乐实践的动力。

(4)积极运用课堂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参与实践活动

如果做得好就要表扬,做得不好就要批评。这是大多数人从小的行为规范准则,对于现在的学生也适用。及时的评价可以给参与者以最大的鼓励。在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做得好我们表扬,如果略有不足也需给予肯定和鼓励。愿意参与活动其中,本身就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这也给所有的学生下一次的活动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暗示。

(5)利用好课堂道具,更好服务于实践活动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有时候不得不借助于课堂内的一些道具。由于音乐课的特殊性,乐器是再好不过的道具,因为乐器可以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样本或是参照工具,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尽量准确地运用它们,使这些课堂道具真正用得其所,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实践。

3、师生互动,更准确完成实践活动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不单单是学生的活动,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之初,学生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了解活动内容和规则,而之后学生也需要看到教师的示范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实践活动。师生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更能促进教学相长。

4、实践活动的集体参与原则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集体参与的意识。实践活动如果只针对个别或是小范围的学生,有可能造成其他多数学生的抵触情绪与惰性。实践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由于课堂效果的要求有时只能让少部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展示,这更要求我们无论在实践活动之初的示范或是实践活动之中的练习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参与,这才是实践活动的初衷。

5、任务简单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