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保险心得体会范例6篇

刚做保险心得体会

刚做保险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刚性兑付;资产管理;投资

一、刚性兑付研究背景

刚性兑付出现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初期,是指在资产管理计划按约定结束后,资产管理公司一定要发放投资者的本金和其预期收益,即使是公司处于困境、资产管理计划无法兑付或者兑付有困难时,为了公司的稳定性以及避免造成投资者恐慌影响市场稳定性,资产管理公司会用自有资金垫付、申请政府信用担保、寻找第三方接盘等方法来确保投资者本金及利息的足额发放。

二、刚性兑付发展现状简介

刚性兑付日益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尤其是资本管理行业的巨大障碍。首先是严重降低了资本市场的经济效率。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退市机制,导致很多经营业绩非常低下的企业通过出售壳资源的方式不断重组股改,从广大投资者骗取资金。甚至像长航油这样的企业退市4年之后又谋求重新上市。其次是长期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刚性兑付本质是兜底,并不能使投资者获得稳定的资本增值。这也是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最后是给我国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刚性兑付也是导致地方债务激增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是资金不足的地区,这一情况就越是严重。目前,刚性兑付表现最明显的有两大区块,一个是企业债券领域,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全年共有52家发行主体发行的134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规模1,223亿元,其中,新增违约主体有43家,涉及金额1,026亿元。另外一个领域,就是P2P业务领域。在这一新兴互联网金融领域各种乱象丛生。普通投资者不是依据专业的投资知识,而是更看重平台背景。这极大地扰乱了正常资本市场运作,亟须打破传统刚性兑付的枷锁。

三、刚性兑付被打破后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

(一)保障投资者实际收益。在刚性兑付存在的时期,个体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更倾向于有保障的资产管理产品,在收益可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忽视了市场内本身存在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投资形式的目的和针对性不强,投资者自身对于债券发行机构的相关信息没有去调查和理解的主观想法。在刚性兑付的兜底模式被打破之后,市场上的部分风险实际上转移到了投资者身上,这会使得个人投资者对债券类型的选择更加谨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投资证券的安全性与公司信誉,并结合个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对证券投资行为进行科学考虑。(二)影响投资者风险意识。刚性兑付被打破之后,投资者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在投资决策时更加慎重,投资之后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企业出现危机时能合理处置损失,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分配。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不仅需要合格的资本经营者和管理者,而且也需要成熟的投资者。而我国的广大投资者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在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上都不很成熟,这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试看我国证券市场的跌宕起伏就可以证明。(三)刺激资产管理业发展。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刚性兑付使得资产管理产品在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加强了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也就保障了资产管理产品带来的利润。因为我国对资产管理产品的严格规定、资产管理产品在投资者手中不得随意流通,使得资产管理产品在投资者的眼中没有什么吸引力,而刚性兑付的存在削弱了资产管理产品流动性在投资者心中的不良印象、确保收益的做法使得投资者在做出投资选择的时候将更多的资金放入资产管理业内,在当时为整个资产管理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得债券发行机构募集到了更多的资金刺激了资产管理业的发展。

四、资产管理业在打破刚性兑付后应对措施

(一)资产管理公司深化转型回归本源。《资管新规》的颁发是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礼。资产管理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业务,尤其是在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渗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紧迫形势之下,以及大资管大监管的背景之上。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式下,资管行业更应该回归到资本管理的本源,勇于承担风险,投身价值创造,获取资本利润。为此资产管理行业在转型过渡期间,应当设法解决由于合格投资者门槛上升可能导致的融资困难;适当压缩传统的通道类业务,拓展新型互联网业务;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对投资管理和非标投资做更审慎的管理。(二)提升客户粘度与主动管理能力。在应对刚性兑付解除之后的困难,提高客户粘性与主动管理能力依然是资产管理的核心。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要适应资金来源由大的机构客下移到高净值客户,再到普通投资者的趋势,通过丰富的银行理财、风险投资、证券组合等资管产品和高端的服务价值提升,不断提高客户粘性,增加客户数量和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综合利用先进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身具有的资源禀赋和专业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减少传统业务成本,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资金端和投资管理端可学管理,破解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刚性兑付带来的困局。(三)强化合规意识,按规章办事。合规是资产管理的底线,任何资产管理业务都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加强通道业务、房地产资产、证券投资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投资者保护等传统业务合规性建设的基础上,资产管理公司要重视风险管理的综合应用,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切实落实《资管新规》关于风险监管的具体实践,从公司的章程、架构、人员设置各个层级,加大监管的力度,提高监督的效果,建立起风险防火墙制度;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要克服风险管理短板,建立起风险识别和衡量体系,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设置处置预案,较少风险损失。资产管理公司因此真正实现通过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发展。

五、结论

刚做保险心得体会范文2

2013年,“爱康国宾”得到高盛集团与GIC投资1亿美元,借此机会,张黎刚向外界宣布,自己要重新做回健康行业的“平台公司”。

投资方“用钱投票”,认定这块市场大有前景:在美国,它占总GDP的18%,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求医手段,况且“软硬结合”、“可穿戴设备”正在继续延展它的空间。

而在中国,空气污染与食品安全逼得人无路可走,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这桩生意充满了想象。

张黎刚曾是最早拿到金钥匙的人之一。

八年前,他离开艺龙网()选择再度创业,在媒体面前他豪言壮语,“健康管理是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座金矿”,“这是我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次创业”,“是我希望做一辈子的事业”。

为了做到他所认为的名副其实的“健康管理”,他从“艺龙”模式开始尝试,商业模式一转再转,最后“鼠标”变成“水泥”,落脚于经营体检中心。2013年,在拥有几百万用户的健康数据之后,爱康国宾又将以另一个品牌推出体检外的第二大业务,尝试移动医疗甚至健康保险。

张黎刚又回到了梦想的起点。他已经等待与尝试了至少八年的时间。坐在位于北京灯市口的办公室,他忍不住又波澜壮阔起来:“爱康国宾拥有几百万用户的健康数据,我们坐在巨大的金矿上面。我们希望成为健康行业的阿里巴巴。”

健康管理到底是怎样的生意?

从悄无声息到重新杀回来的那些年,张黎刚究竟做了什么?

从“艺龙”做起

张黎刚在复旦大学读生物系,到美国又读了遗传学,说到医疗,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科班出身。

199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就读研究生的他遇到了张朝阳,迫不及待地回国加入了搜狐。10个月后,他又创办了艺龙,并把它送到纳斯达克跟前。所以,他还是一个互联网人。

2003年,他离开艺龙,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健康杂志倡导女性记录“健康日记”,便考虑在中国创办一家健康管理公司。

张黎刚和很多朋友掰着手指算市场容量,越讲越慷慨激昂:“健康医疗在美国、欧洲都占到GDP的百分之十几,在中国不到5%。”

有一次,他向上海创投合伙人林慧娟兜售过自己对健康管理的早期理解:用互联网手段改变医疗服务。林慧娟当时想:“Lee(张黎刚英文名)在美国学的是genetics(遗传学),回来做的是互联网,对美国的健康管理行业与中国医疗行业并不了解。”

2004年2月,爱康网成立。张黎刚选择了一个最不酷的开始:卖卡。说白了就是卖资源。

而这是艺龙模式的精华。艺龙与携程相继诞生,模式类似,以“卡”为载体,在互联网上贩卖机票、酒店资源;在爱康网刚刚诞生的时候,艺龙在纳斯达克上市。这种模式在互联网分销领域开创先河,这也是大家把携程称作“鼠标+水泥”的第一代的原因。

爱康网的第一张卡叫“君安卡”,它所蕴含的资源,来自于涉外医疗服务。回国后,张黎刚每年都会到涉外门诊体检和洗牙,他把自己常去的几家医疗机构整合在一起谈了个折扣,还拉来一位酒店售卡经理,在北京酒仙桥附近租了一间办公室。

每天早上,这间办公室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由那位售卡经理为招到的20名销售进行励志型培训,然后大家窝在办公室打电话做推销。一个月之后,终于,爱康网售出了一张卡。买主是一位阿姨,孩子在美国读书,平时很清闲,与爱康网的销售煲了一个月的电话粥,不好意思不掏钱。

张黎刚又推出了第二张卡,这次是请北京几家医院的妇产科专家讲孕妇课程,持卡免费听课。销售们又开始往医院产科跑,围着排队产检的孕妇聊天,销量有所提升,而且开始收到广告赞助费,第一年营收到了差不多100万元。

“爱康网和艺龙一样,本质都是中介。”张黎刚说。他没打算触及到更远的地方,那太耗费体力了。

但他的资源不够用了。合作的专家各自还要去医院为患者看病,已经忙不过来了。出乎他意料的是,2005年初,竟然有风投找到他,但对方看上的不是爱康网,而是他本人。上海创投董事长华裕达是上海创投界的元老,也是林慧娟的老领导。他本想邀请读遗传学的张黎刚来管理他投过的一家公司,张黎刚却建议他投资自己,华裕达欣然应允。林慧娟从朋友变成投资人,她为张黎刚介绍了几位“线人”,帮他拓宽思路,其中包括一家顶级保险公司的医疗总监。

与张黎刚接触之后,那几位线人给她的反馈是:Lee简直就像块海绵,对信息的汲取能力极强,反应非常快。

融到资金、拓宽视野的张黎刚改变了模式――他要做B2B生意。他先看的不是资源方,而是需求方:中国有很多大型外资企业,在各地都有分公司,它们很重视员工健康问题,但是员工体检往往会在各地分散执行,也没有汇总报告,公司的HR不清楚员工健康状况,这是一个管理缺口。

转型后的爱康网卖的是体检资源加服务。经过预约,员工可以在爱康网合作的体检机构或医院检查身体,爱康网给员工提供电子报告,最后整合出汇总报告,还会为每家公司专门打造一个网站,甚至还有呼叫中心。此外,在北京的宝迪沃、诚志等体检中心,常会看到一群驻场“健康顾问”为员工解读体检指标,他们是与爱康网签约的退休医师。英特尔、GE、新浪、百度、亚信都是爱康网最早的集团客户。

打动客户的重要原因是,爱康网提供了一站式的标准化外包服务,而且不会增加客户的预算。此时各地的民营体检中心不多,爱康网还签约了一些三甲医院体检部,但它们服务意识不强。

其实张黎刚还在做更多的尝试。说到医疗资源,老百姓最发愁的就是挂号(想展开这一业务也并不容易),张黎刚与医院对接过,还期待与医院做“更深入”的合作。为了一个不到20万元的合同,一家医院竟然与他耗了两年时间。“跟国有医院去嫁接太难了,想盘活(医院)这些垄断者,找死。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打过医院的主意。”

他没有透露合作的具体内容。实际上,近几年有无数创业者希望与医院达成数据共享,期待与医院HIS系统、病历系统相连,最后都以失望告终。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推医改,其目的就是打通所有医疗资源的数据,而在中国,这显然不是创业者做的事儿。

张黎刚还与保险公司签署了合同。这其实正在靠近国外的健康管理模式:美国家庭投保时,可以从保险公司选定私人医生(或称为家庭医生),后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而保险公司则因此降低了理赔风险。美国人认为,在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减少8至9元钱,健康管理公司是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出现的。

私人医生是重要资源,而保险公司是健康管理的驱动者。但全面的健康保险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医生只能在执业地进行医疗行为,“离开执业地一只脚跨出去,再看病都算是违规的”。

此外,张黎刚还发展了为银行与保险公司VIP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

最后,张黎刚主要“扶正”了两项业务:B2B体检外包,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的VIP客户服务。这两块能够赚到现金、较有可持续性的业务开始被同行介入并瓜分,如总部在上海的元化医疗与总部在广州的国康网,收入规模一直咬得很紧。

鼠标变水泥

2005年底,在拿到美国中经合与上海创投共300万美元投资,并且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之后,“杯具”又一次上演。三甲医院的体检部费用高昂,而且服务很成问题,民营体检机构数量有限,但它们会把爱康网当做竞争对手而不愿意落单――资源又一次不够了。

用如今的概念来形容,爱康网做的是O2O。张黎刚一下子觉悟了。他想做的是健康管理,但这又触及到医疗资源。“医疗是稀缺资源,用现在的话说,我做的是O2O,如果服务资源处于稀缺状态,而且体检这种服务在那个时候又没有标准化可言,O2O就很难做。

痛定思痛,他准备自己搭台唱戏。

上海国宾健检(下简称“国宾”)是爱康网的一直想合作的体检中心。这是国内最早的民营体检公司之一,而且很高端,在上海有三家店,广州有一家,创始人周雅芳思路开放,对借助互联网来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非常感兴趣。

爱康网的另一个潜在合作伙伴是北京的慈铭。当时慈铭在北京的网点比较多,员工体检比较方便。张黎刚通过投资人找到了慈铭的老总。“人家根本不屑于见我,派下面的副总裁拿了把椅子出来,在这家公司的楼道里聊了半个小时。”

他很受打击。“我相信这家公司(他一直不愿正面提起竞争对手的名称)会后悔一辈子。如果它足够开放、足够精明,应该能意识到,我是帮它输送生意的平台公司,不是对手。”

元化等公司在考虑做实体体检中心,再加上来自慈铭的“刺激”,2006年10月,张黎刚打算把自己变成资源提供方。他收购了坐落在日坛使馆区的一家港资医疗中心。

2007年中,他考虑并购国宾。

这成了体检行业里的大动作。首先,这是一次异业合并,“爱康”脱胎于网络公司,从2004年的营收100万元,不到三年就发展到接近2000万元规模,由一群“攻城狮”与强悍的销售团队组成;国宾的营收比爱康网多约四倍,但它是实体生意,每年增速缓慢,顾客多是回头客。

而张黎刚一向认为,“鼠标”和“水泥”的基因有很大差别,他自己就是“鼠标”出身。

这两家的定位也不同。爱康国宾集团助理营销副总裁兼北京区总经理刘华形容,在正式宣布并购之前的内部工作会上,所有人都担心,“国康就像香格里拉,而我们类似携程,合并之后,还希望共同培育一个如家出来。这能容易吗?”

由于两家公司的合并比例不断变动,张黎刚已经打算放弃了。但公司董事之一,原中经合负责投资爱康网的张颖仍请江南春给张黎刚打电话。

江南春建议他,创业者要懂得利用资本才能成功。张黎刚后来总结:“生意就是生意,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对企业是有利的就应该去做。”

合并之后正式更名“爱康国宾”,张黎刚一下就拥有了五家体检门店:四家老国宾店与一家涉外体检“庇利积臣医疗中心”。此后,张黎刚还收购了曾经合作过的“北京宝迪沃”、“北京正清源”等。

他的生意产生了质变。最浅显的变化,莫过于变成了“重资产”。“爱康网当时是50万起家,而开一家爱康国宾,50万人民币连买个X光机都不够。”张黎刚修炼成了融资高手。2007年,合并后的“爱康国宾”即获得6家投资机构联合注资2000多万美元;2013年,又是一次巨额融资。

“爱康”吸收了“国宾”的实体服务经验。林慧娟在2002年曾到过国宾体检。“服务态度好,体检完还提供面包。在医院体检就很匆忙,护士总是在催‘下一个,快点’。谁去体检都喜欢慢声细语的服务。”

张黎刚也动用了在哈佛医学院读书时学到的医学知识,在一些场合,对各项体检的专业设备和技术说得头头是道。

但新孕育出的爱康国宾门店与老国宾的价格体系还是无法融合。“爱康国宾”后来实行了“双线战略”,保留上海最早的两家老国宾体检中心的运营模式,与其他体检中心只做IT系统对接。目前爱康国宾的近40家店铺中,只有两家系统不太一样,其他体检中心完全统一化。

爱康国宾的竞争对手也随之改变。2011年,行业内排名第三、第四的“美年”和“大健康”合并,爱康国宾、慈铭、美年大健康成了三足鼎立状态。

2012年8月,正在意大利休假的他了解到,另外两家公司,一家(“慈铭体检”)据说刚刚过会,另一家(“美年大健康”)成功融资一个多亿人民币。这严重地破坏了他的心情。他很担心竞争对手上市融资,在资本角度盖过爱康国宾,于是迅速决定开启融资。

随着爱康国宾获得高盛集团与GIC投资1亿美元消息的宣布,三家公司的“融资战”告一段落。张黎刚表示:“2012年我的体检中心数量是不到40家,收入规模翻了8倍多,银行还有1个多亿的现金,增加了那么多网点,都是靠自有资金滚动起来的。”

他又说:“我们的一些同行如果现在IPO,也就融几亿人民币,可能还没有我们私募融的钱多。我根本不着急IPO。你想要成为怎样的公司,就需要跟怎样的投资人打交道,高盛和GIC这个时候进来,比上市时作为基石投资人进来更有意义。爱康国宾应该是它们投资的公司里面规模比较小的,1亿美金根本不算什么。他们见过小公司成长为伟大的公司,从几亿到几十亿、几百亿。我们也希望能够这样。”

三家中,爱康国宾体检中心网点数量最少;截至2012年底,美年大健康店数甚至超过了100家。“虽然爱康国宾主要经营的是体检门店,但Lee不急着开店,”与张黎刚相识超过十年,一直在五百强企业任高管,被前者挖了八年才挖到的CFO陈阳说,“你看这几年另外几家店铺数很多,开店速度这么快,它们会渐渐开始往加盟转型。而Lee更希望先保证质量。”

张黎刚反倒更重视销售。这几年,他已经把公司塑造成一家重视客户体验,但在销售上颇为彪悍的B2B公司。竞争对手会在私下抱怨:爱康国宾很强,想要说动客户,换成其他体检中心的卡,根本没戏。目前体检收入占到爱康国宾整体业务的约九成,而集团客户又占到了体检业务的八成。

“即使是体检,也只能被作为公司福利发给员工,从C那端,老百姓对健康管理没有很迫切的驱动力。”销售出身的刘华说,“谁都想直接来做B2C的业务,但是又很难,既然企业已经给员工买单了,为什么放着更容易的B2B不去做?我记得史玉柱说过,营销高手善于发现市场的需求并满足,而非改变客户的需求。”

下一步,成为阿里巴巴?

不着急IPO,不太在乎店铺数量,张黎刚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2002年,在国内医疗行业的各种会议中曾刮起一阵“健康管理”的风潮。“康复之家”创始人柏煜记得:“那时候‘健康管理’就像现在的‘移动医疗’一样火爆,没人知道怎么做,大家东扯西扯,都不在一个频率上。但所有人都确信,它是趋势。为了实现它,有人去做保健品了,我去卖轮椅了,张黎刚可能就去做体检了。”

张黎刚前不久与一群医疗行业创业者发起了“萤火虫”组织,这是一个探讨医疗健康行业中的实际需求的活跃民间团体。大家认为,是时候将“医疗”与“健康”作为两块分隔的市场来看了。

“以前体检是终点,其实它只是起点。”张黎刚向外界宣布,他打算在此时重回“平台”生意,“当然,我的梦想也回到了起点。”

所谓“平台”,张黎刚勾勒出这样的一套“闭环”:用户拿到体检卡,在网上预约并补充自己的信息,来爱康国宾体检后,检查结果保存在爱康国宾这里(甚至云端),经过跳槽,在多年后可能还会使用爱康国宾的服务。这是已经成型的部分。等数据一点点充实后,下一步,爱康国宾成为一个拥有从几百万级到几千万级数据的平台,通过对用户各种生理指标的分析,可以提供对应的各种服务,进而开发商业价值。

以慢性病管理为例,张黎刚认为,治疗糖尿病和管理糖尿病并不一样,治疗是个阶段性的医疗服务行为,但管理是个全程参与的过程。在体检之后,爱康国宾会同合作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它可能是体重管理,也可能是保险或其他新产品,甚至――“其实治疗也是解决方案当中的一部分。”

“这几年Lee自己一直在看新产品,有一些觉得有前景的,会拿出来和我们讨论。如果感觉不错,咱们先不动手,进入‘观察期’。”刘华说。

张黎刚下载过一些做健康指导、生理指标监测的APP产品,然后一针见血地提出:“它们好玩是好玩,下一个玩一下,但是没有任何转化为收入的可能。这些公司,如果想办法和爱康国宾对接,我觉得有可能收到月租服务费。”

所以,再下一步,他还要开放数据接口。

“我们拥有几百万用户的健康数据,就是坐在了巨大的金矿上面,首先开发的资源肯定是为自己。国有医院的数据不开放,没法做延伸,如果爱康国宾向合作伙伴开放数据库,这个价值链就建立起来了,可以有移动医疗的公司接进来。”

“等我今年营收过12个亿,一项新的应用服务如果有10%的转化率的话,再打个五折,相当于5%的转化率,就是有五六千万元的业务,马上就能产生一个五六千万生意的新兴应用市场。”

其道理就如同:“腾讯靠QQ免费聊天形成了巨大的群体,然后上面一刀刀切上去开发延伸服务,但它就是做不好电商。如果我现在在互联网行业创业,一定要找到能跟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有接口的平台。如果我重新在医疗行业创业,我会想尽办法找到像爱康国宾这样的公司,说服这样的公司来合作。”

张黎刚的伙伴们很清楚,这个想法他酝酿了有多久。

“当初爱康与国宾合并,我们都觉得是将两块业务融合起来。现在来看,它们只是一条链条上的两个点,链条会越来越长,这就是健康管理。”刘华说,“我们做了几年B2B生意,企业员工都来爱康国宾体检,可能他们一辈子的数据都在这里,如果我们能提供新的附加值,他们应当不会拒绝吧。”

林慧娟认为,国内近几年在主推社区医院,爱尔眼科、瑞尔齿科等专科医院开始遍布一线城市,尽管三甲医院数据无法与外界互通,但爱康国宾有希望与专科医院甚至社区医院发展合作。

“我与市场做过妥协,从网络公司变成了实体生意。我们当初的那些同行没有调整经营模式,现在规模大致只是爱康国宾的十分之一,”张黎刚说,“如果说医院是医疗健康行业里的重资产模式,那这个行业的创业者都希望选择轻资产业务,但目前来看,我没有看到一家轻资产能够获得成功。如果不转型我早就失去方向了。”

张黎刚目前也在密切关注“春雨掌上医生”这类APP。他考虑对将来“接入”爱康国宾平台的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但这一切还只是畅想。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并没有看到过健康管理真正的模样。

张黎刚解释:“十年前,大家只关心肚子能不能吃饱,肚子吃饱了才开始关心自己吃的是什么。中国改革30多年,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建立了今天的物质财富;还有食品安全问题,比30年前肯定恶劣很多,我觉得这还与中国人缺乏信仰有关。微博、微信出现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恐惧感。”

刚做保险心得体会范文3

(一)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加强

一是《保险法》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修改后的《保险法》着重突出了对诚信原则的保护和运用。在总则中增加了一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第5条;在分则中也对保险市场的各行为主体围绕诚信原则进行了规范。二是相关法规充分体现了诚信原则。如《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不得对客户进行欺骗、误导和故意隐瞒”;《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规定,高管人员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保人、被保险人、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等等。保险信用法制建设的加强为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02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这支销售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的构想

(一)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六部委于2003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北京、上海、深圳、福建等省市正在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可以说,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保险业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保险信用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从法律高度保护诚实守信行为,严厉惩戒毁约失信行为。要在保险业内逐步形成“有信者昌,无信者痛”的氛围。保险监管部门要统筹全行业的信用法制建设,并制定具体措施促进落实。现阶段,应尽快出台《保险违规行为处罚办法》、《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保险信用管理办法》等法规。

(三)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1.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在制度建立上,某寿险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公司明确规定营销员不得收取客户的现金作保费,必须由客户将保费存入银行,公司直接与银行结算。这种做法从制度上保证了收费环节的诚信行为,大大减少了营销员挪用、诈骗保费的可能性。

2.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对投保人信息的采集及披露,可以参照英国做法,由行业协会进行。在投保人投保时,保险公司有权通过行业协会获得该投保人的资信状况、履约守诺及遵纪守法情况。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征信数据的管理制度,现阶段可由行业协会采集投保人的投保及理赔记录。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除在指定刊物上定期详细如实公开其经营管理状况外,各保险公司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的平台,如专线服务电话、专业网站等,对投保人提出的有关公司的任何问题,只要不涉及商业秘密,均应如实全面解答。

(四)改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注入动力

经济主体只有考虑长远利益,才有积极性建立一个不欺骗的信誉。而要使经济主体重视长远利益,必须有明晰的产权。因为产权制度直接决定着信誉的收益权,如果收益权归别人所有,没有人会为别人的未来收益而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所以,可以把经济主体建立信誉的积极性归结为产权问题。当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决策者的利益无关时,作为“经济人”的决策者没有理由重视企业的信誉。因而,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企业运行机制是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动力所在。

刚做保险心得体会范文4

在健康管理行业中,有一个困局是所有企业都难以突破的:收入模式单一,绝大多数营收来自于体检业务,并且过多依赖企业客户。这是让行业尴尬的数据,号称健康管理的行业却始终停留在体检阶段,离真正的健康管理相去甚远。

在过去的几年中,爱康国宾保持了平均每年40%50%的增长,张黎刚想要的是100%增长,但他遇到了瓶颈,为此必须借助新业务驱动。

完美搭档

从形势上看,这个时候得到这笔融资对爱康国宾来说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从外部竞争环境来说,另一家体检机构已经在国内排队等待上市,由合并而来的美年大健康也在国内不断通过收购攻城略地。这类消息不断让人们猜测,未来究竟谁才能成为中国健康管理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而从内部发展来看,爱康国宾虽然保持着平均每年40%-50%的增长率,营收规模超过8亿,从营收上已经是健康管理行业的老大,但因为坚持直营,其体检中心数量增长不够快,自2007年爱康网和国宾体检合并以来全国体检中心一共只有35家。

想要更快的增长,需要资本的力量。

对于此次投资方高盛和GIC,张黎刚赞不绝口,投资方和创业团队可谓完美搭档。张黎刚说,GIC是任何想要上市的企业都希望拥有的股东。这家全球基金主做长期投资,曾经成功投资安利,并且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多是巨无霸企业。未来还将有几家PE要进入,参与此前一轮投资的ePlanet和美国中经合集团,以及最早投资的上海创投均已获得非常不错的回报,这次就全面退出。

除了资金,张黎刚更看重这些PE机构对企业战略的指导:“他们见证过很多中小型企业成长为伟大企业的过程。有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可能不敢做出决策,经验丰富的PE机构能够帮助我们下定决心。在融资过程中谈到爱康国宾准备进入第二大业务的时候,他们会鼓励我们。往往PE给企业投入很大资金的时候,他们最担心企业不专一。我认为专一是对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当机会来的时候也不要放弃,因为医疗产业确实有很多业务可供发展。”

而高盛的进入则比较有戏剧性。

给爱康国宾做融资顾问的第一家投资银行推荐的名单中其实没有包括高盛,等到给爱康国宾做融资顾问的第二家投资银行推荐高盛时,GIC已经在尽职调查中约谈了健康管理行业相关的100多人,包括竞争对手,已经决定投资。

张黎刚表示对于高盛充满尊敬,但担心在这个时候引入高盛会影响投资进程,但得知高盛负责这个项目的人是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时,他改变了主意。像中国很多企业家一样,张黎刚毫不掩饰他对柳传志的敬慕之意。

见到柳青之后,张黎刚才了解到柳青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校友,与她父亲一样有许多令人尊敬之处。此外,张黎刚相信,柳青亲眼见证了柳传志如何将联想从零做到一家让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而见证过创始人的付出,必定更能理解创业者的艰辛与不易。为了等高盛,张黎刚特意延迟了接受投资的时间。

张黎刚坦言,通过两轮融资,虽然自己还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其股份已经被稀释,投资人的股份加起来已经超过50%。但在他看来,股份多少并不影响企业家对公司的把控。确实,无论创始人占股多少,和投资人的关系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真到公司出现问题的时候,即使创始人控股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对张黎刚来说,尽快开拓爱康国宾的业务,扩大营收才是重要的。单从营收上看,爱康国宾2012年的营收是8.2亿元,2013年过10亿元在张黎刚看来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他希望在未来的几年尽快做到100亿元的规模。

截至目前,健康管理行业还没有规模超过10亿的公司。“10亿是个分水岭,超过10亿的年营收还能保持40%-50%的增长的话,未来几年的增长规模会更大。”

那么,爱康国宾何时会上市呢?

张黎刚解释,按照爱康国宾目前的体量,即使在境外上市融资额也只有这么大。而如果在国内上市,可能还拿不到近1亿美元。而且他判断就算是正在国内排队等待上市的同行,其IPO的融资额也达不到爱康国宾此次通过私募募集的资金额。所以单纯从资金上说不管自己上不--上市,同行会不会抢先上市,爱康国宾都没有压力。而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再觉得上市公司的服务就一定会超过非上市公司,而是只认服务品质。张黎刚希望爱康国宾上市的时候能达到10亿美元的市值。前几天他去查看了一下此前创办的艺龙网的市值,差不多5亿美元,他想,这第二家公司怎么也得比上一家规模大吧?

稳健增长

在获得这笔投资之前,爱康国宾其实已经在营收上超越了对手,但还没有达到将对手远远甩开的程度。

2007年爱康国宾融资2000多万美元。靠着这笔钱,爱康国宾用了5年的时间,从当年的5家体检中心成长到了35家。从2010年金融危机开始,爱康国宾更多专注于内部管理,放缓了扩张速度,保持着每年新开三五家体检中心的频率。直到2012年,一年之内新开了十几家体验中心。张黎刚确认,从今年开始,在未来几年当中,每年新开体检中心会有15家左右。

未来几年的规划确实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在商业银行愿意提供贷款,本身公司是已经实现盈利,又拿到了投资的情况下,资金问题可以说已经解决了。

拿到这么大一笔融资的爱康国宾要如何保证稳妥地进行扩张呢?

张黎刚并不认同一些健康管理企业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也没有被钱冲昏头脑。有些人认为,无论如何,应该先把网点占住,先把一些城市抢下来再说。

张黎刚则坚持稳健的发展。爱康国宾现已在12个城市设有35家体检中心,在200个城市跟500多家体检中心和医院有合作。融到的这笔资-金将帮助爱康国宾开设更多的网点。“按照我们现在行业的管理水平,我觉得一年增加10-20家的网点不是问题。如果每年新增网点超过20家,同时要保证医疗质量,我不认为这个行业里的任何人有这个能力,能在如此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管理好公司。”

这是张黎刚客观分析现有条件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紧缺,在行业本身就缺人才的情况下,非理性扩张将难以保证服务水平和价格,会留下后遗症。“我个人并不认可一年翻一番、网点数量一年增加50家以上的扩张模式。在40%-50%之间的增长速度我们还能管得过来,如果更高的增长速度对我们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会遇到巨大的瓶颈,我们也不会这样去做。”

在爱康国宾的发展过程中,其策略一直是首选战略合作。因为体检行业是本地化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缩短进入新市场的周期,首选战略就是找到当地最优秀的合作伙伴来进行合作。只有在没有合作机会的情况下爱康国宾才会选择自建体检中心。

与一些依仗加盟店模式扩张的健康管理企业不同,爱康国宾并不认可加盟的模式。他认为,医疗是对质量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并不是通过授权品牌给管理体系就能解决的。况且目前的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体系还没有到体系化的程度,不适合进行加盟化经营。“我认为爱康国宾没有这个能力来管理加盟商,在这个行业中,用加盟的方式提供这些相关的服务会有很大的风险。”

目前爱康国宾的收入有一半以上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覆盖到了南京、成都、杭州、重庆、天津、苏州等市,未来将会扩展到西安、长沙、武汉等地。接下来的几年中,可以预见的是爱康国宾将加快进入二线城市的步伐。但其中也显然存在着管理半径的问题:有了大笔资金之后,开设体检中心不是问题。但新的体检中心开业之后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是个大问题。

在管理人才上,爱康国宾采用的是内部培养制度。张黎刚曾经也尝试过从外边聘请区域总经理,结果全军覆没。现在医疗团队以专家领衔,这些专家很多是从三甲医院吸引过来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人才和院长级别的管理人员;而市场团队则以年轻人为主导,爱康国宾的区域总经理几乎没有超过40岁的,大多30刚出头。尽管爱康国宾是一家年轻的公司,这些管理人员为爱康国宾服务的时间也基本上超过五六年。他们中很多见证了爱康国宾从2004年只有百万元的营收做到2012年超过8亿元的规模。

新的增长点

在这笔融资的使用方向上,提升现有体检中心的软硬件条件以及进入更多二线城市都在预料之内,值得注意的是张黎刚明确表示爱康国宾将开拓体检业务之外的第二大业务。

爱康国宾为何必须在此时寻找第二大业务?在收入模式单一这个问题上,爱康国宾遇到的难题整个行业都没能解决。现在规模达到几个亿级别的健康管理公司都是以体检业务为主,即使像爱康国宾这种占比最低的也高达90%。业务模式的单一导致真正能够带来高增值的服务模式并没有被发掘培养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而体检业务本身也过于倚重大公司的集体采购,并造成竞争的同质化。

从品牌上来说,体检行业中的多家公司差异化不大。一般公司里负责采购医疗项目的人事部门并不懂专业知识,不了解不同的设备应该导致各家报价不一样,最后很可能选择收费最低的而不是服务于品质更好的。说白了就是最后靠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解决问题。

况且,行业内在过去十年虽然一直在讲健康管理,但实际一直停留在健康体检这一步,后续的很多服务跟不上。收入模式的单一是由服务模式单一导致的,未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当体检结果出来,一些指标不正常的时候,客户是需要后续服务的。

此外,企业客户为员工采购的体检通常是统一的项目,没有考虑到每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在过去几年,张黎刚观察到的趋势是员工越来越愿意在基础体检项目的基础上购买额外的检查项目,并且这个趋势在逐年上升。张黎刚希望从提供个性化服务入手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给出对应的服务方案。

在为企业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张黎刚发现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健康管理中心,希望健康管理机构能够派医生或护士到现场给予指导。张黎刚希望能够将服务延伸到现场,给予用户更多生活方式方面的指导。

在看病挂号不再像以前那么难的时候,爱康国宾能够给客户提供就医的专业性指导。但是对企业员工来讲,张黎刚认为目前最迫切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提升,这并不需要依赖于医院。如何找到一些方法,能够让员工改变他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这是全世界的难题,这方面需要创新。

健康管理行业近几年都在尝试拓展服务方式,但中国医疗领域的一些问题制约着这种尝试。在近几年,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体检之后如果查出疾病,比如糖尿病,客户就医的费用可能会涉及到医保报销。客户如果希望增加糖尿病管理的项目,必然会产生额外的费用,那么由谁来买单呢?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

而更多的情况是,客户检查出的结果是非健康状态,但又没有到需要就医的程度,这时候很多人不重视。如何为这部分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健康管理方案是张黎刚考虑的重点。目前对体检报告的分析还是粗放型的,很多人只看最后结论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但大多数人的数据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如何通过分析这些指标排除隐患,进行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检查,现在还缺乏这方面的解决方案。

费用谁来买单是一方面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现在的健康管理企业没能够为这部分人群提供完善的服务。张黎刚考虑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他相信,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未来将能够提供给客户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更多价值。而客户也愿意为此支付更多费用。

至于张黎刚所说的第二大业务,其地位将与体检业务平行,具体的方向和操作方案还要等三四个月才会宣布。

健康管理行业一直被认为是未来具有无限可能性的行业,与保险业务的结合就是其中一个可想象的方向。张黎刚相信将来医疗和保险结合肯定是趋势之一,但这方面到现在为止没有找到突破口,他相信未来是能突破的。GIC是泰康人寿和太平洋保险的股东,也特别看好这方面的前景。GIC也希望将自己投资的几家保险公司跟爱康股份之间结合起来,这样对双方的业务来说都会有很大增长。

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公司的早期合作模式很简单,就是保险公司为VIP用户购买增值服务。但健康保险业务在中国发展得相当缓慢,如果爱康国宾和保险公司合作,主要将从高端金融保险着手,想办法让这个产品更有吸引力。

重塑平台

爱康国宾是由爱康网和国宾体检两家公司在2007年合并而来。当年张黎刚创办爱康网只是怀着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希望在消费者和医疗服务提供商之间建立起一个中间平台。“在旅游领域有艺龙和携程,在电子商务领域有阿里巴巴,但是在医疗行业还没有这样的平台。”

靠什么赚钱呢?张黎刚那时并不知道。

2004年他摸索了一年,希望搭建这样一个连接消费者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平台。先是卖主打高端商务人士的会员卡,但一个月只卖出了一张。张黎刚决定进行第一次转型,找大公司进行合作。大公司将员工体检的业务承包给爱康国宾,爱康国宾则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到了2005年,爱康国宾的收入很快突破了上千万。等到公司继续成长,张黎刚发现又遇到了瓶颈:大企业的体检单价预算是低于三甲医院收费标准的,而三甲医院又不会给爱康打折,总不能自己赔钱做。张黎刚去找私营的体检中心,有愿意打折并且合作的,但也有将爱康国宾视作对手的。受到两面夹击的爱康国宾只能寻找新的出路。那时发生的一件令他愤怒的事情,张黎刚明白了在自己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是很难有什么主动权的。

2006年的时候,爱康国宾的投资人替张黎刚引荐了一位当时的行业领袖,希望双方能有战略合作。到了约定的时间,对方根本没露面,而是派了位副总裁搬了两张凳子在走廊里谈了半个小时。深受刺激的张黎刚因此暗下决心,一定要从互联网公司走到线下去,要有话语权。他之前创立的艺龙网曾成功上市,做平台的经验也是由艺龙而来。但是回顾艺龙那段经历,他也想明白了艺龙这样的公司有存在的合理性:旅游资源是过剩的,需要有分销平台。虽然到旺季总是供不应求,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供过于求的。

而医疗服务业不同,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的医疗资源仍然是稀缺的。从2004年到2006年,用了两年的时间他终于想明白了,“必须掌握医疗资源,才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他马上决定转型。当时在体检市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一家是慈铭体检,一家是在上海和广州的国宾体检。张黎刚认为,国宾体检定位中高端,和爱康网的定位吻合,2007年终,两家公司合并成立爱康国宾。受惠于两家公司合并,一下打通了线上服务和线下管理,最终让爱康国宾赢得今天的市场地位。到了2012年,爱康国宾的收入已经超过对手约1.5亿元。张黎刚认为,想要彻底甩下对手,必须达到对手至少2倍以上的规模。

拿到融资之后,张黎刚正式提出了重新回归平台型公司的战略。“40%-50%的增长是光凭体检业务本身就有能力做到的,我们希望有成倍的增长,必须有创新的模式。这一点迫使我们重新考虑回归平台公司。”

回归平台型公司需要很多条件:需要巨大的客户基础,服务链要完善,并且要能看到更多延伸服务。张黎刚认为,今天的爱康国宾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虽然他坚持不肯提前透露这个平台的具体细节,但在大方向上他希望利用开发轻资产来进行资源整合,而不是在现有平台上投入更多资源。

从现有客户的需求出发,这是一个基本的起点。张黎刚认为,根据客户的需求来看,一些提供个人健康管理指导类的网站及解决方案是他感兴趣的,比如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或者步行管理、戒烟管理,这些专项的生活方式或者疾病管理的网站他都在观察。

他兴奋地描述着心目中爱康国宾的未来:爱康国宾将建设一套远程会诊系统。任何客户被诊断可能患某种疾病时,就可以立刻远程联网到爱康国宾的某个拥有这方面权威专家的体检中心进行会诊。这套系统今年就会推出来。

爱康国宾已经开发了苹果的APP版本,5月底安卓版本就能完成开发,等到这一步完成,这个平台将和一些APP进行对接。到时,爱康国宾多年来积攒的用户健康数据将发挥巨大作用。在他看来,既然是做平台,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想要凭借自己一家的力量开发诸多APP是不现实的,到时会跟许多做出不错产品的公司合作。当然,收购一些公司也不是不可想象的。只不过就他目前的观察来看,健康管理类的网站没有一家探索出了可靠的盈利模式。这一切都将和大数据挖掘联系起来。张黎刚曾经有五年的时间在互联网行业。他当年曾经接受张朝阳邀请一起回国创办搜狐,其后又创办了艺龙并将之送上市,从他个人经历来看,不难看出他的信仰中始终有一个互联网梦想,一个平台梦。

在他之前,医疗行业中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平台的概念。他认为平台型服务公司是有价值的。“我们现在提供的服务还是比较单一的,现在超过90%的收入都来自于体检,其实这不是我想看到的。我希望看到的体检收入占比不要超过50%,这表明你的公司的更有价值。现在非体检收入只只占10%,我希望能够用几年时间慢慢涨到50%。

技术支点

“爱康国宾有互联网的基因,而且那么多年也没有放弃成为平台公司的梦想。到2010年,公司过了盈亏期开始盈利,业务上了轨道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具备条件来做一些应用的开发。”张黎刚看过一个Intel的广告,印象深刻。广告中讲充分利用大数据应用的公司,其业务会比不用的高出10%。他认同这一点,今年也准备通过大数据挖掘出业务上更多的潜力来满足客户需求,并帮助爱康国宾增加收入。张黎刚的平台梦想需要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过去三年爱康国宾曾服务于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员工超过2万人,其中80%左右都在杭州。头两年当上万人同时登录时,爱康国宾的服务器每次都宕机。去年开始服务器顶住了,证明爱康国宾有能力提供高强度的服务,也意味着IT总体基础设施已经没问题了。

现在到爱康国宾做体检,每一个步骤都会得到系统自动化告知,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等待时间。放弃纸张报告、全面启用电子报告系统也源于阿里巴巴提出的环保主张。体检过后客户能收到短信提醒,也可以到网站下载电子报告。现在到医院看病也经常看到病人拿手机给医生看爱康国宾的电子体检报告。在广州,爱康国宾的自动化已经实施了八年,现在北京也开始全面推行。“对大数据的挖掘,将成为未来爱康国宾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爱康国宾掌握了很多消费者的健康信息和解决方案,但另一方面又几乎没有使用这座金矿,没有从客户需求方面来进行挖掘。这也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张黎刚听到了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号角,决心提速个性化服务,深挖数据的价值。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客户去年体检得出的结果存在一些隐患,今年就可以着重检查这些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客户追加一些检查。再比如公司组织的体检通常都是统一的项目,而员工可以将自己的数据输入爱康国宾的系统,得到符合自己情况的定制体检套餐推荐。

刚做保险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保险业营销渠道拓展

1 保险营销渠道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保险营销渠道,简单来说,就是保险从保险公司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是完成保险商品转移所运用的整体营销或协同营销手段。保险营销渠道的重要性不亚于嘴和牙齿对人的重要性,没有强有力的营销渠道渠道作保障,保险业的发展就不会顺利进行下去。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居民整体保险知识比较缺乏、保险意识较弱、保险公司产品趋同性特征明显的情况下,力量强大的市场营销手段对于有效地销售保险服务、快速扩展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在这个阶段,恰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于催醒公众的保险意识、彰显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吸引潜在客户成效尤为显著。随着电视、电话、传真、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对保险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的前提下也应与时俱进,大胆改革,积极寻求更新的保险营销新渠道。

2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理念误区探析

国内自成立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以来,短短几年的时间,国内出现了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中华保险等大大小小数十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纷纷设立对客户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对客户来说可谓重大利好,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保险公司面对不健全的市场体系时,手足无措,在竞争中采取降费等竞争手段,致使本来不错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还有就是保险市场营销处于较低层次。究其因,营销理念存在着不少误区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1 恶性竞争严重

长期以来,随着国险公司队伍的不断壮大,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盲目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导致的就是费率一降再降,公司利润越来越少,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2.2 重业务拓展轻服务营销

大家都知道,一个公司如果不重视业务拓展,不注重产品研发,就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只有更好地在业务拓展上下功夫,在产品研发上著文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保险公司尤其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保险公司,要想在其他保险公司已经站稳的地盘上分“一杯羮”,就要千方百计拓展业务空间和开发更多吸引客户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趋于饱和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市场份额。现在看来,不管是早就成立的保险公司还是刚刚起步的保险新秀,在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上基本上达成的共识。然而遗憾的是有些保险公司却忽视了保险服务营销这个手段。业务一经拿下,紧跟其后的应是对客户的回访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但是恰恰没有注意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接下来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变得再正常不过了。

2.3 对关系营销在认识和实践上误入歧途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条件下站稳脚跟并求得生存、发展,就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去开展“关系营销”,“关系营销”做好了,对公司、对业务人员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关系营销”的真谛,片面追求“拉关系”,并不能赢得稳定的客户群,相反还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滋长腐败风气,害人害己。

2.4 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保险公司在招用业务人员时,一般只看眼前利益,看重的是业务人员的能力和人际关系,很少注重他们的文化素质,这些人员被招录后,公司不给业务人员基本工资,只是一味的给高提成。这些业务人员在没有基本生活来源的前提下,往往为了及早拿到报酬,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客户的信任。具体表现在为客户介绍条款时,只介绍保险好的一方面,而需要让客户注意的有些细节却不给客户讲清楚,导致客户在不了解条款的时候买了保险,当出现事情需要理赔时,保险公司以种种理由不给理赔,客观上损害了公司形象。

3 针对以上保险营销中存在的误区,保险营销新渠道应采取的几点对策

服务营销对于服务性行业来说可谓老生常谈,对于保险公司亦不例外。保险公司只有时时刻刻将客户放在第一位,真正在营销中将客户视为上帝,才能把服务营销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在具体工作中要树立以下观念:

3.1 要树立市场细分的观念

依据市场细分化原理,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潜在客户的不同特征把整个市场划分为几个客户群,即细分的子市场。如在寿险方面,可以根据人口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或地区因素(地理位置、城乡差别等)细分寿险市场,在此基础上,可以应用差异化市场策略选择目标市场,为企业和产品准确定位,规划整个企业战略。

3.2 要树立差异化观念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要依据细分的市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设计和开发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够挖掘潜在需求,引导客户消费顺应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新产品。通过差异化一方面向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同;另一方面可以从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刚做保险心得体会范文6

箱体振荡已经逐渐成为股票分析师的共识,5月29日上攻达到的4335点明显已经成为箱体上沿,而长期没有被击穿的3400点附近被认为是下沿。在进入7月后,大盘成交量连创地量,资金面不能为大盘提供上冲的动能,投资者明显信心不足。

近期60日均线显然已经对指数构成了压力,很多投资者都已经清仓等待时机好转。对于很多人而言,上窜下跳的走势显然也给了做短线的机会。以时间换空间是最近流行的说法,但没有人知道时间有多长,空间又有多大。

经济过热调控风起

近期,经过国家统计局重新核准,2006年的GDP增长率被调高到11.1%,而国家信息中心也在近日报告,预计今年经济增长会在10.9%的高位,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也将超过3.3%,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更加明显。

过热的数据让很多人想到了宏观调控,想到了取消利息税和加息,想到了土地审批和信贷紧缩,想到了资金面偏弱和股市下挫。而对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经济学家们也颇有争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市场还是稳当点安心。

汽车降价小把戏

夏天一向是汽车销售淡季,商家的促销措施也最多,而在大部分消费者看来,降价无疑来得最实惠。但在降价狂潮中,必须清醒地看到,很多降价车型,都或多或少打了折扣。厂家为了打价格战在很多车型上都有改动配置、修改内饰的行为,而畅销车型依然要加价才能提货。上涨的油价和提高的车船使用费也在提醒消费者,买车容易养车可有点难。

油价上涨

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冲击历史新高让中石化和中石油有点忍不住了,纷纷表示炼由业务已经出现亏损,业内开始风传国内油价可能上涨。

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体系,国内每月成品油价格以上月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的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只有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时,国家发改委才会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而CPI上涨过快的压力,让有关部门不能不考虑上调油价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油价上涨将会是一个综合问题。

换汇窍门

7月,本科生毕业,高中生升学,银行的换汇业务也变得格外热闹。很多留学生的家长都开始给自己的孩子准备美金、澳元,而用人民币换外汇也有很多学问。一方面各家银行的换汇业务会有差价,尽量要在换汇前提前上网了解有所比对。另一方面,更因留学目的地的不同,换汇时间早也要做个决断。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在贬值,欧元、澳元相对于人民币却在升值。去澳洲、欧洲的应该早换,去美国就晚换合适。

变形金刚价格变变变

变形金刚,变形出发。随着电影《变形金刚》近期热映,原本不温不火的玩具收藏也开始了价格变形。一般80年代的玩具变形金刚的价格斗已经翻了20倍以上,有的甚至翻了百倍左右。现在价格最高的,是经过认证的变形金刚。经过认证的变形金刚,有盒子密封,并印有认证条码,这样的变形金刚甚至被炒到万元以上。电影动漫周边产品的收藏,一直是很热,如果现在投资“变形金刚”来不及,不妨可以考虑现在青少年的最爱:哈利-波特系列。

金币和金条

7月,兴业银行联合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个人实物黄金投资产品,个人可以通过银行在上海金交所买卖黄金,在需要时还可以提取黄金实物。而随着金价走强,纪念金币持续受到藏家追捧,今年4月发行的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金币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已经从单枚2560元飙升到现在的5000元以上。值得关注的是,明年广西和宁夏两大自治区纪念金币都渴望发行,自治区题材将有可能成为一个体系。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