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气候特点范例6篇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范文1

(一)由初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得出各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并按温度带分类

1. 热带气候每月均温﹥15℃。

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夏季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

2. 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气候最冷每月均温﹥0℃。

雨热不同期——地中海。

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

全年均匀——温带海洋性。

3. 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气候)最冷月均温﹤0℃但不小于-15℃。

夏季降水多——温带季风。

夏季降水少——温带大陆性。

4. 寒带月均温低于-15℃全年寒冷。

苔原气候(最热月气温在10℃左右)。

冰原气候(每个月气温都较低)。

(二)根据气温和降水图来判断气候类型方法步骤

第一步:判断半球:6、7、8气温最高在北半球,6、7、8气温低的在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也在15℃以上的为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的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小于0℃的为温带的气候(除温带海洋气候)。

最热月气温不超过10℃的为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全年气温大部分在0℃以下,最高冰原气候全年在0℃以下。

第三步:以水定型。

少雨型的有: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气候、极地气候。

年雨型的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的只有:地中海式气候。

二、理解运用比较法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有些容易混淆的气候加以区别:

1.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共同点:终年高温,降水量都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热带季风7月降水最多,降水量超过6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8月降水最多,降水量低于600毫米。

2. 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共同点:降水集中在夏季。

不同点:降水方面,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为800~15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

气温方面,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0℃;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10℃。

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共同点:降水集中在夏季。

不同点: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

三、运用归纳法学习,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归纳法是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初中运用得还比较少,到了高中一定要掌握这种方法。通过对世界气候的分布图的阅读,让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归纳出气候分布规律及成因如下:

第一步:结合全球气候分布图总结亚欧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

第二步:将气压带风带与上图结合分析气候成因: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3)热带荒漠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大陆西岸,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炎热、干燥。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5℃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冬季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湿季。

(5)地中海式气候:30°~40°大陆西岸,它是处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交替控制下。

(6)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25°~35°大陆东岸,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

(7)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8)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处于西风带控制下。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35°~50°的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11)极地苔原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 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 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1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这里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植物难以生长。

四、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最终得出结论以上,总结出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但是也有一些非地带性的气候分布,比如赤道地区没有形成雨林气候或非赤道地区却形成了雨林气候。

1.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 四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却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因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119―01

一、通过南北半球和所属温度带判断

第一步 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最高气温月份判断:6月、7月、8月三个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2月、1月、2月三个月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 判断所属温度带

根据最冷(热)月均温判断: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均温

第三步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根据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2 000毫米,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毫米;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1 500~2 000毫米,亚热带季风气候>800毫米,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通过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差异区分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以及印度南部,北部高大山地和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侵,使得本区尽管纬度相对较高,但冬半年气温相对较高。

(2)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在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下,冬季降水稀少,气温是全年最凉爽的时刻,一般平均湿度比较常落在50~75%之间,此为干凉旱季。夏半年,随着太阳已经开始直射北半球加温,是一年中最热的半年,在西南季风来临后,容易生成种种滞留锋,常有海洋生成的热带气旋来袭,以及午后热对流产生的雷阵雨,雨量明显增多且不r有暴雨的出现,此时的平均湿度一般落在75~100%中间,令人觉得潮湿闷热难耐,此为湿热雨季。

(3)季风显著,旱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雨季时南半球副高发出来的西南季风汇入塔尔低压。

(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是本气候的典型区域,也是主要区域。但两者间的季节起止时间有所不同:印度半岛通常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旱季后期(4―5月)天气酷热,最高气温常高达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灾。中南半岛通常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4或5月为最热月,最高温一般在38―40℃之间。雨季期间多对流雨及台风雨,常电闪雷鸣,暴雨成灾,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2.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一般在南纬、北纬10度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高温,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是它的突出特点。它终年气温很高,有些地方甚至比热带雨林地区还热。但降雨却集中在一年的4~6个月内,成为湿季;另外4~5个月几乎滴雨不下,成为干季。

3.两者的区别

(1)全年降水总量: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毫米~1000毫米。

(2)雨季: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干、湿季明显。

(3)降水过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4)降水的集中程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季节变化大。

(5)成因: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造成的。

(6)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度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7)景观:热带草原气候在旱季时草原枯黄,景观类似热带沙漠;热带季风气候在旱季仍有一些常绿的植物存在,干旱不太显著。

(8)最少月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没有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乔木;热带草原气候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

三、按图区分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范文3

关键词: 世界气候类型 分布 判断

一、世界陆地气候分布模式图

气候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其中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对全球性气候带的形成起决定作用,而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对区域性气候的形成来说,往往起重要作用。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根据热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带: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2.大气环流

一方面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不同。(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2)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3.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以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为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地形

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高原山地气侯―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大。

5.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几处特殊的气候类型

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都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应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是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原因是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和雨影区,降水稀少。

三、关于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

1.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4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以及所属温度带;再从海陆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大陆东岸还是西岸;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气候(3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气候(3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类型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

例: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气候;6―9月盛行西南风,10―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热带季风气候。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

四、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都属于夏雨型气候和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不同点:①从降水总量上看,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750―1000m)少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1500―2000mm)。②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降水集中在6―9月,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大致在5―10月,降水是渐变过程。③降水最多月的雨量不同,热带季风气候超过6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400mm。④前者月降水量大于200mm的月数不足3个月,后者有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前者某些月份会出现滴水不降的情况,而后者则没有这种现象。⑤景观上:热带草原气候在旱季草原枯黄,其干旱情况类似沙漠,而热带季风气候区就不显著,仍有一些常绿植物存在。

2.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同点:都属于温带气候,降水从总量和分配看,比较类似。

不同点:①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冬夏温差小;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冬夏温差大。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都不多,但各月降水差别很小;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集中于夏季,且内部气候差异显著,降水不均。③从成因上看,温带海洋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干旱少雨。④从分布上看,温带海洋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的西岸,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的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较为典型。

3.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不同点:①最冷月均温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冬季温暖);温带季风气候却在0℃以下(冬季寒冷)。②降雨量多少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000mm(或>8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000mm(或>800mm)。③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一般5―9月;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一般7―8月。

参考文献: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范文4

一、从气候因子角度精准把握

气候的形成受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子综合影响。

1. 气候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各气候因子联系紧密,相互渗透,共同影响气候类型的特征与成因等(如图1)。

2. 影响气候的基本因子

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子,不同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由此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3.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明确气候类型与大气环流的气压带和风带间的相互关系(如表1)。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相反。

4. 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下垫面状况对气候的形成作用,明确海陆、洋流、地形、冰川等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比陆地的热容量大,受海洋影响的气候气温变化比较和缓、降水比较多,形成海洋性气候;而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海洋中的洋流对气候影响显著,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陆地上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山地、高原因海拔高而气温低,谷地、低地因海拔低而气温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出“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强,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

例1 (2016年高考天津文综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2、图3分别为巴西1月和7月降水量分布图。

据图2、图3说明巴西1月和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题思路】从图2、图3的降水量分布可以直接看出,1月份巴西大部分地区降水在200mm以上,降水量多;7月份巴西大部分地区降水在100mm以下,降水量少。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南、冬季偏北;巴西领土大多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1月大部分地区受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巴西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⒖即鸢浮坎钜欤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原因: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二、从气候要素角度精准把握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要把握对气温和降水的分析方法。

1. 气温的变化特点

(1)南、北半球的气温特点

7、8月气温最高的为北半球,1、2月气温最高的为南半球;北半球最冷月在1、2月,南半球最冷月在7、8月。根据最高、最低气温对应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2)不同温度带的气温特点

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全年高温;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冬季温和;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但需注意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亚寒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20℃;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的为苔原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为冰原气候。因此根据最冷月平均气温可以判断所处的温度带。

(3)海陆的气温特点

大陆性气候最热月,北半球为7月、南半球为1月;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北半球为1月,南半球为7月。海洋性气候最热月,北半球为8月、南半球为2月;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北半球为2月,南半球为8月。因此根据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可以区别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

2. 降水量的变化特点

降水类型有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等,根据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确定降水类型(如表2)。

3. 近似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异同点

对常见的几种相似的气候类型,要把握住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如表3)。

4. 综合气温和降水量分析气候类型

综合气温和降水量的资料,通过气温确定温度带,再结合降水类型判断具体气候类型(如表4)。

例2 (2016年高考江苏地理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 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 年3 月15 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4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5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5中气候资料②与图4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_,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_____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第(1)题,从气候资料②看出夏季最高气温只有15℃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下,流域内只有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夏季气温低,其他几个城市均位于热带,其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第(2)题,从气候资料①②看出,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全年高温,降水量大、季节变化明显、有干季和雨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湄公河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10月至次年4月进入干季,降水补给少,河流水位不断下降,一直下降到5月雨季来临之前的4月(或3―4月)。第(3)题,沧江―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在季风气候区,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进入干季;加上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干旱。

【参考答案】(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3~4)(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三、从气候分布角度精准把握

气候分布是有规律的,通过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来把握不同纬度大陆东岸、大陆内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可以借助气候分布模式图来增强理解和记忆(如图6)。

例3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7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解题思路】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受河流补给的季节变化影响,与气候关系密切。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为高原山地气候区,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小或断流,为枯水期;上游山区因海拔较高冬季积雪量较大,在春季气温回升时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

法国位于亚欧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因此流经法国西部的北部支流(索恩河)受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的影响,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其影响,径流量冬季大、夏季小。

【参考答案】罗纳河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四、从气候特殊角度精准把握

地球上气候的分布总的来说具有地带性规律,但受到地形、海陆分布的影响又具有非地带性规律。

对于气候的特殊性注意从地形、海陆分布两方面再结合大气环流、洋流等加以分析。

1. 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1)四处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中美洲的东北部,它们在远离赤道的回归线附近地区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四个地区都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增强了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几内亚湾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

地处西南风的迎风坡,几内亚湾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因此,在远离赤道的几内湾北部地区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南美西岸的各种气候

南美西岸各种气候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了南北延伸、东西狭窄的分布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在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30°S附近向北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3°S,呈狭长的带状分布。

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山系的阻挡,各种气候不能向东深入,仅局限于沿海一带。安第斯山脉直逼海岸而且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加上这里盛行的东南信风是离岸风,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形延伸到赤道附近。

(4)南亚印度河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河下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不同于周围的热带季风气候。北半球冬半年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北半球夏半年由于索马里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的影响使印度河平原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很小;加上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物保护,形成沙漠。

(5)索马里半岛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东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离岸风西南季风使沿岸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形成寒流,降温减湿,降水稀少,从而使索马里半岛沿岸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6)非洲赤道东部和南回归线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南回归线穿过地区东西跨度小,东部容易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降水增多,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7)南美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沙漠气候

40°S以南安第斯山脉东侧形成温带沙漠气候,而没有形成地带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是该地地处西风带的山地背风坡,东西狭窄且东岸有寒流流经,降水少。

2. 地带性气候的特殊分布

(1)北美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可达2000mm以上,比正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700~1000mm)多得多,接近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量;呈狭长的带状。

该地地处来自海洋的西风的迎风坡,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高大山地的抬升作用和海陆轮廓的影响,降水丰富;受山地逼近海岸影响呈狭长的带状。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原因是该地受陆地轮廓形状和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明显。

(3)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夂蚍植嫉奈扯仍诖舐轿靼侗仍诖舐蕉岸的高。是因为大陆西岸受到暖流影响显著,大陆东岸受到寒流影响显著。

3.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在南半球没有分布。原因是南半球与北半球分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的相同纬度是广阔的海洋,海陆分布造成了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例4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解题思路】第(1)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垂直气候带,植被也呈现垂直变化,显然气温、降水量、植被均与海拔有关;坡度大,雪不易堆积而厚度小、坡度小,雪容易堆积而厚度大,积雪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第(2)题,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容易被吹散,积雪厚度薄,使得地面下冻层厚,冻害高发。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使得雪期缩短,导致降雪期推后,降雪量减少,矮小灌木缺乏积雪覆盖,造成冻害加剧。

【参考答案】(1)C (2)D (3)C

五、能力测试

图8为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海陆分布

图9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降水多的季节的盛行风主要是( )

A.西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 D.东南信风

4.该地可能是( )

A.北京 B.贵阳

C.孟买 D.横滨

图10、图11分别为非洲部分区域图和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洋流

6.到内罗毕附近的天然动物园去看野生动物,一年中最适宜的时间是( )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范文5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菲律宾群知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而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道)是热带雨林气候。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属于热带地区,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专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南面是大洋洲,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来源:文章屋网 )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范文6

【关键词】热带雨林;湿地景观;海景;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合理开发

一、概况:

神州半岛位于中国海南省万宁市东澳镇的东南面,在海岛东线高速黄金海岸的中部,隶属神州半岛旅游度假区,距市区约28公里。岛内具有四个原生态的海湾总长约12 公里海岸线,2公里外原生岛屿-洲仔岛与四湾依依相望,5平方公里的内海-老爷海,有6座大小山岭起伏迭宕,还有我国最长寿植物龙血树等160余种奇花异木及2000余种贝类等丰富物种资源,自然风貌独特绮丽。

二、恢复岛上原有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重现神州半岛热带雨林特色景观

热带雨林为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 5 ~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湿润,年平均温度在25 ~ 30 ℃,雨水充足,正常年降雨量约为1,750至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95% 以上,季节差异极不明显。

(一)热带雨林的分布及岛内现状

世界上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地区。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省、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以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最为典型。占优势的乔木树种是:桑科的见血封喉(Antiaristomicaria)、高山榕(Ficusaltissima)、聚果榕(Ficusracemosa)、波罗蜜(Artocarpusspp.)、大青树(Ficusaltissima) 、马椰果(Ficus glomerata) 、无患子科的番龙眼以及番荔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神州半岛的热带雨林因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同时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故想要利用热带雨林景观作为项目的品牌特色,首先得保护现存资源、尽力恢复岛上原有的雨林生态系统。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植物品种的选择显得相当重要,应在保留特色原生树种的基础上适量地引入外来的优质树种以充实热带雨林物种的丰富多样性。

(二)抓住热带雨林的景观特点,尽力恢复和重建雨林生态系统

A.F.W.席姆佩尔曾扼要指出热带雨林的特征是具有“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乔木,富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和草本的附生植物”。

热带雨林素有“地球之肺”的美名,它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乔木分化为3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呈不连续状,使雨林顶部起伏不平;乔木中下层树冠郁闭,使林内光照急剧减弱,草本植物稀疏;雨林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和大叶草本组成;林下真正灌木较少,多耐荫湿生类型,有些属于腐生或寄生植物;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雨林地表面多被树枝、落叶和薄薄的一层腐殖土所覆盖。木质大藤本植物茎粗20厘米以上,穿行于最高层树木之间,如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

1、热带雨林所具有的几大特殊现象:

(1)板根现象:树干基部普遍有板状根发育,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状向下扩展。代表树种:高山榕、小叶榕、木棉等;

(2)独木成林现象:树主干中部平生的众多气生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相互交缠,盘于根部,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的成林景致。代表树种:小叶榕、橡皮榕等。

板根现象——兴隆热带花园中的小叶榕

(3)绞杀现象:绞杀植物大多是榕树,代表树种:小叶榕、高山榕、绞藤等。

(4)老茎生花、结果现象:有些种类的树如菠萝蜜(树菠萝)、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5)附生景观: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蕨类(肾蕨、巢蕨、崖姜蕨等)以及兰科植物(如石兜兰属、万带兰、海南白点兰等),附着在乔木(如榕树、油棕等)、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桠上,就象披上了一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大量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成为了雨林的重要特征,也将雨林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

2、建议挑选的具热带雨林特征的植物品种及配置手法:

①、上层植物群落:建议选用龙脑香科的望天树,用做上层乔木林冠线的营造;

②、中层植物群落:

A、特色树种:幌伞枫、木棉、兰花楹、小叶榄仁、菠萝蜜、刺桐、桃花心木、盆架树、苦楝、凤凰木、秋枫、芒果树、红千层、国庆花、文丁果、马占相思等;

B、棕榈科植物:建议选用油棕、糖棕、霸王棕等;

C、板根植物:建议选用高山榕、小叶榕等,可塑造独木成林景观;

③、中下层植物群落:

特色树种:鸡蛋花、露篼树、短穗鱼尾葵、海南蘋婆、洋金凤、海南木槿、龙血树等、火焰木、紫荆;

阔叶植物:建议选用芭蕉科以及天南星科类的植物,如野芭蕉(喜树)、旅人蕉、龟背竹、春雨、合果芋等;

附生植物:凤尾蕨、皇冠蕨、肾蕨、崖姜蕨等, 用于塑造附生景观;

④、下层植物群落:花叶艳山姜、蜘蛛兰、龙舌兰、文殊兰、龙船花、红花月桃、洒金榕、龙血树、红花蝎尾蕉、黄鸟蕉、软枝黄蝉、鹅掌柴、三角梅、希美丽、红朱蕉、红背桂等;

⑤、地被植物群落:马鞍藤、蔓花生、草海桐、彩叶草、蚌花、白背蔓荆、银边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