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例6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1

一、鼓励性评价,塑造心理支撑空间

小学生对教师评价具有极高敏感性,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积极表现,给予其即时鼓励性评价,可以生发其学习动力。小学生大多心理比较脆弱,需要获得保护力量。教师多给予正面鼓励表扬,能够对学生心理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发挥支撑作用。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教师利用即时评价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够有效调控课堂学习气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在学习《庐山的云雾》时,教师让学生比较句式哪个更好:“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有学生主张:不如将两个句子融合在一起,内心感觉表达更到位。教师给出即时评价:“这个主意太好了,虽然两个句子融合之后不太精炼,但强调了游览者内心感受,这当然是不错的设计。能够突破问题基本要求,给出创意性解读,这样思维就是难得的。老师给你点赞!”学生听完教师评价,显得非常兴奋,学习主动性更强了。教师对学生创新表现给予足够肯定,这是对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保护,也为学生心理提供重要支持力量。即使学生回答有点答非所问,但教师不打击学生个性思维,而是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这对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和开拓学习思维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引导性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很容易遇到一些学习困扰和障碍,教师利用即时评价进行教学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抵达学习通途,这也是即时评价多重性价值的具体体现。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有细致感知,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和引导策略,利用即时评价的教学手段,为打开学生思维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学生学习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跟进引导,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正确学习方向,提升其学习品质和效率。

教师引导性评价要根据教学实际展开,特别要关注教学生成资源情况。在学习《少年王勃》时,教师让学生对王勃诗句展开赏析。有学生给出自己看法:前面一句有“落日与孤鹜”,应该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后一句却是“秋水共长天”,是从下到上的,这样不统一的对称顺序并不科学。教师即时评价:“你的观察力很强,能够抓住空间顺序展开欣赏。其实,这里要凸显的是空间景物的和谐构成,多么美的景色啊,至于空间顺序有点不统一,也是无关紧要了。”学生顿时释然了。教师根据教学即时给出引导性评价,对文本欣赏思路进行强化,能使学生从教师评价中获得鼓励和指导,学习效果更好。

三、多元性评价,发挥评价集成效果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是单一评价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评价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快速实现身份转型,即时评价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应用,不仅丰富了评价形式,也使评价效益最大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在即时评价设计与操作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对评价方式作出适当选择,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都要对评价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快速做出反馈矫正,赢得即时评价效益的最大化。

在学习《槐乡五月》时,教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有学生认为:槐乡到了五月,孩子们可以尽情地采摘槐花,做槐花饭招待客人,用槐花装扮自己,所以说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教师让学生自评,这个学生说:“根据课文介绍,槐乡的孩子们在五月是最快乐的,可以用槐花做很多事情。但我有些迟疑,难道槐乡的槐花是可以随便采摘的吗?这是不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呢?”教师立即抓住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槐乡可以随意采摘槐花吗?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学生各抒己见。不管讨论结果如何,这样的教学即时评价设计都是成功的,学生学习热情被激活,并在细致阐明观点的同时实现认知提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2

一、?智慧引领,使生成更具引力

读懂文本,不仅要悟遣词造句之妙,还要悟布局谋篇之美,更要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理、意、趣之味。因此教师智慧的引领,读懂文本这样的生成才更具吸引力。

我在执教《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板书课题故意将“励”写成“立”,这时有学生提醒我,“励”字写错了!于是我随手用彩色粉笔在“立”字处改成了“励”。

借此机会我提问:“励志”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回答“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我继续追问“励志”和“立志”意思一样吗?学生都说一样。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励志”改成“立志”,这样岂不更容易理解一些?我的这一个问题抛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反复阅读和小组讨论,孩子们觉得不应该把“励志”改成“立志”,“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而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呢?当然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呢?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听着孩子们对课文这样深刻的体悟,我的内心泛起幸福的涟漪。

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只有智慧地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写,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上述案例中教师智慧的逐步引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体验,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

二、?智慧引导,使生成更有魅力

教师与学生对话,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不同,目光及视点各异,很可能会出现“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的个性差异。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教师不必回避。学生暴露错误,不正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的突破口吗?如果以此为契机,进行教学资源的艺术开发和利用,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课外阅读课上,我给学生读故事《有裂缝的水罐》。听完故事,大家开始述说故事留给自己的思考、启发。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好水罐不如破水罐,因为破水罐既运了水,又浇了花,功劳比好水罐还要大!”发言的学生振振有词,又有几个学生连声附和,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学生对寓意缺乏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怎么办?能把这个“错误”演绎成“美丽”吗?稍稍犹豫了一下,我笑着征求学生的意见:“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怎么样?”几分钟后,二十多位学生陆续走上讲台,分左右两边站好。辩论开始。偶尔我也插上一两句。有的学生从左边跑到右边,有的学生从右边跑到左边。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辩友”的启发下,打破了原来的思维,不断地修正、完善自己的思想。他们终于明白,评价事物要多找几个角度,这样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公正的。

随着辩论的展开,彼此思维的不断碰撞、融合,新思想诞生了。一名小个子男生说的话我至今铭记:如果你有什么缺陷,不要自卑,因为换一个角度来看,它很可能就是你的优势。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想办法将自己的弱势转换成优势。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意外”,不应看作是坏事,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意外”,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通过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帮助个别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三、?智慧引申,使生成更有活力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

教学《槐乡五月》时,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五月的槐乡游览,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待会儿把你最想说的与大家分享。”这样一问,把“课文写了槐花的样子、香味,槐花饭、槐乡孩子……”如此机械的初步感知变成了真切的“欣赏”景物:“我看见槐花真美!”“我听到槐花间蜜蜂在嗡嗡地唱歌,还有孩子们快乐的笑声。”“我尝到了甜甜的槐花蜜,还有那槐花和槐花饭,快把我香醉了!”……

在初步的感知之后,再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诵读、品味文本的字词句。最后,播放槐花图片,让学生比较图上的槐花和诵读课文、用想象看到的槐花有何不同。有学生说:“图上的一树槐花很美,但我在课文中看见槐花一大片一大片,五月的阳光下居然有这茫茫的‘雪’,我都以为在仙境中了!”“图上的槐花美,但我看到的槐花喷香喷香,我都浸在香海中变成香人了!”……此时,语言符号所描绘的画面在孩子们心中活了起来,他们也真正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美感和。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主动学习 读书 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只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投入,就会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就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一、让孩子爱上读书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十分之七都是在说两个字――读书。他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的确,每年任教的班级里总会有几个学困生,课堂里,触及到学生空洞游离的眼神,我就忍不住着急。试过强制背诵、抄写等老方法,但效果都不好。于是听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试着读书给他们听,鼓励他们自己试着读书,并制定了详细的班级读书计划。

(一)老师择优推荐,学生自主选择。

2010年秋季,我新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班。一年来,我利用早读课、阅读课及中午空闲时间,把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孩子们。我已经给孩子们读完了《小布头奇遇记》、《和树谈心》、《小巴掌童话》、《阿笨猫和发明家》、《帅狗杜明尼克》。但孩子们显然并不满足,他们强烈要求和老师分享更多的阅读时光。于是,我乘胜追击,鼓励孩子们自己到书里寻找乐趣,建议孩子们到新华书店去翻阅、挑拣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既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支配阅读的时间,养成自己要读书的习惯,又让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避免阅读进入单一的死胡同。

(二)勾画圈点涂杠,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须入门,入门始得真”,入门即掌握阅读的“窍门”。我告诉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勾画圈点涂杠,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孩子们本来就活泼好动,这下得到机会,小手握着铅笔,在书上又是写,又是画的,忙得不亦乐乎。

(三)提高阅读能力,加强互动交流。

第二学期,我在班上开展了全班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我们读了这样的三本书《让太阳长上翅膀》、《长袜子皮皮》、《猎人海力布》。每次读书前,我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你喜欢书中的谁?喜欢他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思考?然后在每两周一节的阅读课上进行交流。这节课上你可以是表演者,也可以是倾听者,还可以是欣赏者。因为我并不强求每个孩子都发言,而是充分给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所以,孩子们总是对这节交流课充满了期待。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期待及阅读反思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提升。

二、让孩子合理地练习

诗人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布置作业也是如此。读读抄抄背背这样老一套的作业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兴趣,慢慢厌倦。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作业、要做作业、做好作业呢?这学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读读想象,让心灵来一次远航。

所谓“悠闲出智慧”,所以有的作业可以只是想象。如,三年级下册第六课《花瓣飘香》,课文的结尾写作者在小女孩儿的感染下,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儿,一盆放在了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此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作者送花给小女孩儿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当母亲在阳台上发现那盆花的时候,是意外?是惊喜?是感动?还是……?当想象的翅膀展开,当思维的火花被激活时,孩子的答案是异彩纷呈的。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激发出生命个体对同一事物不同看法的多样性。学生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课文的内涵有了更为丰富的感悟。

(二)读读画画,让美丽在眼前绽放。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的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画云雾笼罩山头和缠绕山腰的样子,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绘画这种形象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悟云雾笼罩山头和缠绕山腰的形态,以及用绒帽和玉带做比喻的形象。再如,第十三课《绝句》,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白鹭飞上青天,西岭积雪,门前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宛若一幅画呢?请把它画下来好吗?孩子们创作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画插图,还可以画“作文”。三年级刚刚接触习作,为了给孩子降低坡度,减少畏难情绪。在第一次作文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先来了张“自画像”,而后进行了“向你介绍我”的口语交际活动,最后当场习作。图文并茂,一改作文呆板单调的面孔。孩子们还将此延续到了自己的日记中,画画写写,写写画画,日记成了孩子们抒感的好朋友。

(三)读读演演,让精彩来一次预约。

好多孩子都是一些天生的小表演家,都有较强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像三年级下册书中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争论的故事》等,都可以让孩子们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并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再如,学完《恐龙》一课后,我让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知识,扮演自己喜爱的恐龙,做一下自我介绍。这样具有情境性的活动类作业,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才能,还让孩子们品尝到了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四)读读编编,让体验在实践中深刻。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字词;句段;构思

王尚文教授在《言语形式四题》中就小学语文教学指出:“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从而把握它的奥妙,熟悉它的门径,学习它的艺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揭开“语言形式”的面纱,实现语文课程这一“独当之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直至文章的段落篇章,都值得反复推敲,潜心斟酌,从中体会语言的奥妙,感受语言的温度,触摸语言的质感。

一、推敲精妙传神的字词,体会文本语言的奥妙

字词只有放在文本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比较品析、诵读体味、激活情感等手法,才能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灵动、深刻内涵与无穷魅力。

一位教师在《槐乡五月》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槐乡的小女孩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飘”,老爷爷、老奶奶走路会飘吗?

生:爷爷奶奶太老了,手里拿着拐杖飘不起来。小女孩步伐轻快,所以能飘起来。

师:你看到什么会飘起来?

生:国旗会飘,树叶会飘……

师:小姑娘为什么也会飘呢?

生:她身上别着槐花,头上戴着槐花,是香味在飘。

师:如果今天挨老师批评了,你会飘起来吗?

生:不会,因为心情不好。

师:也就是说,心情愉快的时候才会飘。还有什么时候,你也会有飘的感觉?

生:考试100分,心情很高兴,会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对,一个“飘”字就写出了小姑娘飘散的花香,飘逸的身姿,飘飞的心情。看来“飘”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

本片段中,教师围绕“飘”字和孩子们进行对话:第一次对话,小姑娘和老年人对比,明白小姑娘轻盈的身姿才能飘;第二次对话,“飘”字写出槐花香飘十里,与文章意境相融;第三次对话,“飘”字和生活相连,是快乐心情的体现。这个“飘”字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启发学生通过一个形象的动词来表达特殊的情感。真可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二、斟酌精彩典范的句段,感受文本语言的温度

许多文本语言看似普通,却潜藏着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如果教师在细读文本时,不但能发现文本内在的“意”,还留心文本外的“言”,在“言意”间穿行,捕捉那些特别的语言现象。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在这些语句中,变得有温度,有味道起来。

薛法根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的片段:

师:读着课文,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你感觉很特别?

生:(读片断)从这里我能感受到院子里生机勃勃。作者写花开、鸟飞、虫子叫好像都跟人似的,有了生命。

师:一切都是活的。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活了吧?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活了吧?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活了吧?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

本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薛老师在细读文本时,已经发现了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秘密,他先引导学生读句子,说说“哪些句子你感觉很特别”。当学生说出句子的感受后,薛老师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是“结构相似”,此时,“排比”修辞手法的点拨也就水到渠成。

三、揣摩精心巧妙的构思,触摸文本语言的质感

同样是薛法根老师在《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片段:

师: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表现自己的童年生活多么快乐、自由、幸福有趣。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呢?

生:园子是她生活的环境。

生:有这么多昆虫、庄稼陪伴着她,她的童年生活才如此幸福有趣。

师:是的。(指黑板)看园子的这些特点和我的童年生活的特点,发现什么了吗?

生:写园子丰富多彩,衬托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写园子里庄稼自由自在,其实就是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吟”诗 “玩”诗 “用”诗

一提起读诗、背诗或写诗,学生总是愁眉不展,认为太难了。因此,我们研究诗歌艺术,构建高效诗歌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一、会“吟”诗才叫读诗

诗歌的语言区别于一般的记叙、描写性的语言,也区别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语言。诗歌的语言是诗人独创的高度锤炼的个性化语言,是最富有文学性的语言。简而言之,诗歌语言,具有凝练、简洁、精辟、优美、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我以为,要说“我读懂了诗”,就必须先会“吟”诗。而要会“吟”诗,就不能读破诗句,就必须讲究停顿的长短、声调的深沉与高亢、语速的快慢与紧凑、重点词汇的重读等。

例如,让学生初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学生的读诗就是敷衍了事,根本谈不上“吟”诗。于是,我进行了范读,并让学生坐直跟读,同时手中握笔点划诗停顿的长短、声调的深沉与高亢、语速的快慢与紧凑、重点词汇的重读等。当我饱含感情读到“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的时候,学生的脸上,有的是愁云惨淡,有的是饱含热泪,他们已读懂了——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对黑暗的社会的诅咒和控诉。

二、会“玩”诗才叫读诗

诗歌的语言具有绘画美的传统。北宋晁补之在《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诗中说:“画写物外形,要形物不改。诗传画外意,贵在画中态。”前人说王维“使笔如画”,我们也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说诗人语言的绘画美,使形象达到如画一般鲜明生动的美学境界。我以为,诗亦画,画亦诗。画可玩,诗亦可把玩。

例如,我和学生“吟”唱了《一片槐树叶》后,我们读懂了: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一片槐树叶”虽忘却了它的具体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诗人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但我甚觉其味犹存,其韵犹在,其声犹荡。于是,我回家从电脑上下载槐花淡淡的画面,题为《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里》(画上没有人物),然后请同学根据“思乡”的主题,在这幅画上凭借想象力画上诗人回家乡的情景。

再次上语文课时,学生争相展示自己的佳作,图中的情景,活灵活现,尤其是图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活。你看,诗人在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里,在老槐树下,仰着头,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老槐树,老泪纵横!你看,诗人在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里,在老槐树下,坐在石凳上,与亲朋好友,畅谈着昨天,今天和明天……

谁说诗不是画,画不是诗?画可玩,诗亦可把玩!

三、会“用”诗才叫读懂诗

会“用”诗是读懂诗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我以为,要读懂诗歌,特别是哲理诗,更要懂得“用”诗。

例如,我与学生在探究《致空气》时,有的学生认为空气没有什么好说的,简直是无聊之作。我听后告诉他:诗人是情感和理智的化身,世间万物在诗人的眼里是灵异的。研读后,我郑重明确:《致空气》这首诗歌以空气作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这样的典范。《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诗人赋予了空气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对空气的讴歌,实际上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

然后,我们围绕“朋友”畅谈交往的原则、交往的方式、交往中的诚心、友谊、信念、责任等。我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你看——

与语文老师交往做朋友

王燕萍 初二年一班

交往,无外乎是和朋友交往。只要有朋友的歌声陪伴着你,只要有朋友的情意伴随着你……就不会害怕,不会孤独……没错,请把耳朵靠过,让我来告诉你。

在初中生活中,我侥幸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老师朋友。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圆溜溜的在眼睛,虽然看是二三十岁的人,但总掩盖不住满身“孩子气”。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虽然用“朋友”来称呼他有点放肆,但同学们还是禁不住叫他“老师朋友”。“老师”“朋友”怎么就这样被连起来了呢?

升初二了,同学们脑子里的那根弦绷得已是很紧了,可说是有巨大的弹性势能。上语文课了,老师不像其他老师一样板着脸,迈着沉重的步伐,一进门就给同学来个下马威。恰恰相反,在老师的课上,同学们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认真做笔记,有的低头沉思……我的老师就是这样,虽然已是大人了,但还活泼得像小孩,让同学们好生庆幸自己得了宝藏。

又讲小说了,以前看小说犹如看大戏,迷糊不清呆呆听,可谓是左耳进右耳出。现在不一样了。什么刘备、诸葛亮、贾宝玉或者文章六要素等等都被我们所熟知,这都归功于我们的语文老师。下课铃响了,每到这一刻,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可老师从不耽误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很大声的平息道:“下课了,下节讲……”然后就坐在讲台旁,细听同学的心声或与同学聊天。

在语文课上,同学们都把老师当成好朋友聊天似的听课。得此知己,可以在人生道路上大显身手,飞黄腾达,步入青云;得此知己,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得此知己,还可以百战百胜。所以说,与语文老师交往做朋友只有百益而无一害。

文短情深!这难道不是会“用”诗的硕果吗?

一首诗就是一颗玑珠,它光彩熠熠,阳光为它所占有。夜鹰啊,因为没有它而哭尽眼泪。

一首诗就是一幅好画,它绘声绘色,人间就在它的眼底。贫瘠者,因为没有它而丧尽天良。

一首诗就是一句名言,它力透纸背,丰碑为它所树起。沉沦者,因为没有它而茫然失措。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6

我于2009年8月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给我的深刻体会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作为一名班主任则必须关爱学生,尽职尽责。近些年来我当班主任一直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教育每一位学生。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总的工作目标,它就是: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下面我就近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师德高尚的班主任需要耐心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遵守社会公德,都要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一切都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言传不如身教”。我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值日劳动要负责,工作上我首先做到不迟到,学生值日,我在班上同他们一同搞卫生,擦讲桌、门窗、扫落叶……生活上我也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不穿拖鞋、不在上课时打、接手机,衣着朴素大方,整洁得体。在我的言传身教下,我班绝大多数同学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班上干净整洁,班风正、学风浓,团结协作精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强。我班在学校班级考核评比中也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优秀班级等荣誉称号。

二、师德高尚的班主任需要责任心

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对学校、对学生负责。在2017年,我担任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接手后,我发现该班学生的成绩同其它班级相比有很大差距,班级没有一点学习的风气,几次萌发不想干的念头。后来,我想到了自己的责任,脑海中浮现领导信任的目光,便下了决心,“干、好好地干”。于是,我首先让学生民主选举出了学生信任的班干部,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并让学生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另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交换意见,跟紧班级,早来晚走。只要有空闲,教室里都能看到我的身影。经过自己的努力,班级的学习气氛浓了。班级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我乡组织的考试中成绩也名列前茅。我在内心对自己说:“我的汗水没有白流。”

三、师德高尚的班主任需要宽容心

师爱是教育的根本,严厉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犯错误,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问题,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还是孩子,是孩子就会犯错!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有理由谅解我们的孩子,要学会宽容,多一份宽容,你就能多收获一份惊喜。有时,你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能渗入学生的心田。

那是一个早晨,我刚一上班,任课老师就来“告状”:“你班槐浩翔同学太不象话了!”我心中一惊,槐浩翔是我们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经常在老师或班干部安排工作时唱反调。但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工作,最近已经大有进步,不知又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会把老师气成这样。我连忙问:“出了什么事?”任课老师向我讲述了发生的事。原来,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槐浩翔同学将头歪着,老师以为他没有认真听课,将其训斥并罚站,而他竟回复老师一句“我没有不认真听课,你冤枉我了!” 我听了这事后很生气,在向老师表示歉意的同时,真想立即到教室把这惹事生非的小子揪出来。后来一想,不能这样做。于是我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他在处事态度方面大为好转,许多老师都说他有进步,难道以前的教育心血全都付之流水?学生犯错误,尤其是习惯性的错误,做老师的,做家长的,应该有发生反复的思想准备,绝不能够急于求成或丧失信心。不管别人怎么看,依我对槐浩翔的了解,他虽然固执、充动,但却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知错能改的好同学,我相信他在事后应该有所醒悟。我过早介入此事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还是等一等吧。 果然,第二天,任课老师告诉我,槐浩翔已经真诚地向她道歉,并感谢我所做的工作。我说,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做到了等待和宽容。在当周的班会课上,我不是批评槐浩翔,而就此事加以放大,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并说老师认为他在学习上的潜力很大,相信他也会在学习上令人刮目相看。那一晚,我看到了槐浩翔眼中闪亮的东西,那是被人宽容、信任后激动的泪花。

四、师德高尚的班主任需要公平心            

作一名师德高尚的班主任,要有一颗平等待人的公平心,而不能有任何偏袒学生的私心。不管学生家里富裕还是贫困,不管这些学生成绩品行的优劣。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前几年我带的六一班班有40多名学生,其中大多数学生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太好,这些学生大多很自卑,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材料,等初中再混几年直接毕业,混个毕业证就好了。我针对这一些情况,第一节班会课就向全班同学公开承诺:老师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习成绩优劣的学生。并把这些自卑的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会,教育他们挺起胸膛做人,踏踏实实读书,告诉他们:“每一个人从出生以来,智商都是大同小异,你们成绩不好是你们不努力造成的,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并不比任何人差。”在工作中我尽量做到: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同学犯了错误一样批评,家庭富裕贫穷的学生做了错事一样教育,男女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辅导学生时,优生差生一样热情、耐心。

五、师德高尚的班主任需要爱心

作为班主任我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每天从早上、中午到晚自习紧跟班级,提前到班上查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心,每次考试过后,便找成绩下滑或不理想的学生,鼓励他们不要气馁,不要失去信心,查找失败的原因,以便今后改进。我还随时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良的行为习惯及时指出、批评、纠正。我们班上有位学习很差的同学在开学初就染上了上网的不良嗜好,经过我的耐心教育,有了很大的好转。有一天他下午没来上课,我发现后立即打电话告诉了他家长,家长怀疑孩子进了网吧,我向班上同学打听后了解到一些线索,提供给家长,果然家长不久就找到了正在上网玩游戏的孩子。通过我和家长的再三教育,该同学再也没旷过课,也没再打游戏了。学习兴趣加浓了,成绩也有所上升。事后,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我是一个坏孩子,可老师还是那样关心我,对我充满了爱心,我再不努力学习,怎能对得起我的好老师。”

六、师德高尚的班主任需要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