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业务工作计划范例6篇

快消品业务工作计划

快消品业务工作计划范文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这是我国首部部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专项规划。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前期研究充分、基础工作扎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在42个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前期调研、编制起草、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等五个阶段,历时两年多,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批准实施。二是既体现战略性又突出可操作性。《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既着眼长远,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长期战略,又立足当前,结合各产业、行业、社会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完善政策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建立统计评价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具体的、短期可见实效的支撑措施。既针对循环经济共性问题明确了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等,又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清晰易懂的思路、模式和技术路线、实现途径。三是既提出了中长期目标又明确了近期具体指标。《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目的,提出了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的中长期目标。同时,为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提出了到“十二五”末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等18项主要目标。另外,以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为目的,提出了近80个量化的循环经济具体指标,内容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等各方面。四是着力创新、与时俱进。《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在思路、内容、体例、机制上有很多创新点。比如,针对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再生资源水平低的“只循环不经济”以及个别“二次污染”、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地沟油”回餐桌等问题,提出了“高效利用,安全循环”的基本原则;针对十“培育生态文化”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要求,提出鼓励开展循环文化创意活动,实施大循环战略,推进行业间、产业间、生产与生活系统、国内外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链接等措施;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铺张浪费行为,《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响应中央有关精神,明确提出了要推行绿色消费,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推动餐饮企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公务宴请、家庭等各方面节约粮食。此外,《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编制了一些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图,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体现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

问:《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是如何体现党的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

答:党的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实际上就是对如何推进循环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是实现循环发展的具体行动,从而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十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提出了“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新要求。《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等任务贯穿始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明确了提高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等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具体目标,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对各行业、各领域和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十还明确指出要“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把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作为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的主战场,提出战略任务、明确具体目标、总结基本模式、给出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等,力求把一些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成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为重点,树立新的资源观、消费观,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这些都是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做出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

问: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在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方面,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废物循环利用;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方面,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 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方面,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再制造,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问:当前社会上存在奢侈浪费现象,《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从哪些方面强化了有关措施?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减量化优先”为基本原则,把推广绿色消费模式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遏制当前社会上存在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乃至浪费,提出了一些明确的、根本性的措施。首先,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循环的消费理念,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摒弃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的陋习,提高全社会节能、节水、节粮意识。其次在消费环节,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不消费珍稀野生动植物,提倡绿色出行,倡导生态旅游,杜绝随意丢弃垃圾。在餐饮住宿行业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特别是餐饮企业要引导顾客适度点餐,餐后打包,坚决反对食品浪费行为,在零售批发业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等,向消费者推介绿色产品,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带动绿色产品生产。另外,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府机关要在节能、节水、节纸、节粮等方面率先垂范,建设节约型政府,积极培育租赁业、旧货业发展,促进产品再利用。

问: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十百千”示范行动,是指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

“十”是十大示范工程。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工程、“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示范试点工程、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示范工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循环型服务业示范工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工程。

“百”是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县),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示范城市(县)要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资源产出率提高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探索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子。

“千”是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选择1000家骨干企业或园区,树立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或园区的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单位产值能耗、物耗、水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以企业自主投资为主,各级政府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项目、能力建设、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应用。引导金融和投资机构投向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鼓励企业通过自有资本、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实施循环经济重大工程。

问:《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保障措施有哪些,如何确保有效实施?

快消品业务工作计划范文2

今天,区委、区政府召开这次全区商贸流通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分析上半年全区商贸流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正视差距和不足,找准问题和症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确保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大家知道,今年国际国内宏观形势非常严峻,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为此,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下调存贷款准备金率、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全力以赴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过快下降。大家也应该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在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刺激消费,扩大出口对经济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为此,省上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管理,省、市也将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但是,从上半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完成情况来看,形势咄咄逼人。1-6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完成29.75亿元,增速13.4%,完成全年任务的44.3%,增速位列全市倒数第一。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对消费市场的拉动力不足,加之旧城改造步伐相对缓慢,缺乏成型的商业街区和大型商圈,以及群众潜意识形成的一种消费区域、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落户我区。另一方面,我着重要讲的是由于一些镇办和部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责任心不强,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方法不灵活,虽然有分工、有包抓领导和部门,但责任不明确,任务落不实,包而不抓,抓而不实,装样子、走过程。尤其是从今年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工作采取企业网上直报后,一些镇办和部门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辖区企业有多少,每月报了多少,上报数实不实,与当月任务计划差距有多大。对此,希望各镇办、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想方设法把上半年的差距补回来,确保超额完成全年6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后几个月,各镇办、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各自承担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加限额以上企业。一方面,区统计局和区商务办要积极组织工商、质监、食药、卫生、农牧等部门和各镇办,深入辖区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统计调查,逐行业进行摸排梳理,确保将符合限上条件的企业全部纳入统计范围,做到应统尽统。坚决杜绝少统、漏统、瞒统情况。另一方面,区商务办要加快对辖区餐饮娱乐、酒店住宿、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步伐,引导和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消费市场体系。同时,要积极联合区招商局、区旧城办等部门加大对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知名三产企业的引进力度,力争年内有一批知名三产企业落户我区。

二要培育和做大节假日消费市场。要充分利用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和节假日消费旺季,大力组织各种促销活动,做精、做实、做大节假日活动平台,不断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同时,要把握消费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也要注重非节假日的促销活动,积极探索新的消费增长点,努力增加消费总量,搞活消费市场,逐步转变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趋向。

三要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在整合“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现有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和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农超对接”、“平价商店”等各项惠农惠民工程,进一步营造和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农村消费新亮点,巩固提升农村消费水平,使农村消费成为推动全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要抓好特色街区建设。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档次的一项重要工程。我区三产服务业是缺乏特色的行业,是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区,离国际化大都市新区的要求,仅从服务业一个层面来讲,缺课很多,差距太大。为此,要以增加限额以上企业为抓手,做好特色街区规划,加大大型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力度。区商务办、区招商局、区住建局、区文物旅游局和区旧城办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指导城区四办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当前,重点要对等区域进行深入的调研论证,尽快拿出特色街区建设意见。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各镇办、各部门要始终把商贸流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科室、落实到具体个人。少数非参会领导的参会人员要尽快向主要领导作详细汇报,尽快的传达本次会议的精神,尽快的对工作进行部署。要尽快制定指标推进时间表,明确时限,严格要求,夯实责任,尤其是区商务办和各镇办,要积极寻求以超补欠的新途径,制定跟进措施,一项一项抓补欠、促赶超,确保各自承担的任务超额完成。

二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镇办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镇办、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区商务办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与镇办和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走访辖区重点商贸企业,指导企业做好销售额上报工作。各镇办要严格按照每月销售任务计划,督促辖区企业按照计划任务如实上报销售额。区统计局和区商务办要积极组织工商、质监、卫生、食药等部门,尽快对辖区商贸企业进行一次“拉网式”清查,特别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要逐户进行调查,督促企业依法统计,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同时,要加强与上级统计部门、考核部门以及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常走动、常汇报,加强感情联络,主动衔接协调,随时掌握指标动态,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后面个月任务计划的落实。

快消品业务工作计划范文3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快餐业的存在和发展成为不容置疑的问题。虽然中国的快餐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洋快餐充斥使大部他市场都不得与中式快餐无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快餐公司创业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快餐公司创业计划书1一、创业目标

发展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快餐行业,利用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投资,建立一定大型快餐连锁公司。

二、市场分析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快餐业的存在和发展成为不容置疑的问题。虽然中国的快餐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洋快餐充斥使大部他市场都不得与中式快餐无缘。如何去占领那部分市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表明,当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传统的家务劳动将转向社会。由此快餐业务的发展将进入急剧扩张的时刻,所以中国快餐市场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市面上浒的西式快餐其实并不适合国人对快餐的消费观念和传统饮食需求的观念。拿西式快餐最普通的汉堡包来说,除了新奇,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美味可言。而且,快餐在美国的发展向来是以价格低廉而著称的,是大众日常消费的对象。但在中国的市场上,西式快餐的价格,还远非大众化所能接受的程度,这也决定了不可能性让工薪阶层经常去尝试那份新奇快餐。

但考察现行中式快,小、脏、乱、差的状况仍然很严重,现行中式快餐的众多弱点,给我们建中式快餐连锁店提供了绝好的市场机会。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市场机会,改善中式快餐经营上的诸多缺陷,并发展我们的自己的特色那么我们进入中式快餐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创业计划,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三、实施方案

1.快餐服务业的模型。

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目的,通过使顾客满意,最终达到公司经营理念的推广。

2.目标市场的定位。

大众能接受的中式快餐业。顾客群:上班族 儿童 休闲族 其他。

3.市场策略。

产生工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连锁化。

(1)虚拟公司的名称,员工的服装,经营的理念,内部管理和总公司保持统一,但它们没有过多的装饰,也没有营业餐厅,它们更像是一个快餐集装配中心。它们接收公司的配送中心运来的相关制成品,只要单间加工,就可以成型了。虚拟公司的快餐产品订是提供给上班族在工作单位午餐之用。它们的前台接待服务也是虚拟的,靠的是电话定购体系和快速运送体系,我们将建立送餐专线电话运送业务由统一的'公司小巴和服务人员负责运送。

(2)流动快餐公司---早餐策略

针对早餐人口流动性大,时间紧迫的特点,我们将由模式统一的公司小巴和服务人员流动至各主要需求网点向顾客提供方便、营养的早套餐。

因学生人数众多,还可推出学生营养快餐,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社会效应。

(3)快餐公司形象策略

在位于商业区、旅游景点区的快餐厅充分显示本公司的大人形象清洁、卫生、实惠、温馨。请专业公司为我们制定一套广告计划,从公司的特点出发,力求共性中个性。

四、投资计划

由点做起,辐而为面。立足于一个地区特点的消费群,初期发展就应试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选择好几个经营网点地址后,同时闪亮全登场。以后再根据发展,辐射全国经营。

发展初期,大力发展西快餐尚未涉足的虚拟快餐公司和流动快餐公司服务,待公司实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并有了稳定的顾客消费群体,再大力发展公司全面的服务策略。我们要根据人口流动密度居民收入水平,实际消费等因素,在商业区、购物区、旅游区和住宅区筹地大力发展前厅就餐的快餐经营模式。

五、投资收益

不仅是利润,更是服务和问话。作为这个行业的倡导者,希望本公司成为大人优质服务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相信,只有在一种公平,理性的经营思路下,不懈地坚持,其结果是大家都希望的双赢局面,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中式快餐的形成和发展。

快餐公司创业计划书2一、创业目标

发展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快餐行业,利用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投资,建立一定大型快餐连锁公司。

二、市场分析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快餐业的存在和发展成为不容置疑的问题。虽然中国的快餐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洋快餐充斥使大部他市场都不得与中式快餐无缘。如何去占领那部分市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表明,当人均收入达到--美元时,传统的家务劳动将转向社会。由此快餐业务的发展将进入急剧扩张的时刻,所以中国快餐市场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市面上浒的西式快餐其实并不适合国人对快餐的消费观念和传统饮食需求的观念。拿西式快餐最普通的汉堡包来说,除了新奇,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美味可言。而且,快餐在美国的发展向来是以价格低廉而著称的,是大众日常消费的对象。但在中国的市场上,西式快餐的价格,还远非大众化所能接受的程度,这也决定了不可能性让工薪阶层经常去尝试那份新奇快餐。

但考察现行中式快,小、脏、乱、差的状况仍然很严重,现行中式快餐的众多弱点,给我们建中式快餐连锁店提供了绝好的市场机会。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市场机会,改善中式快餐经营上的诸多缺陷,并发展我们的自己的特色那么我们进入中式快餐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创业计划,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三、实施方案

1.快餐服务业的模型。

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目的,通过使顾客满意,最终达到公司经营理念的推广。

2.目标市场的定位。

大众能接受的中式快餐业。顾客群:上班族+儿童+休闲族+其他。

3.市场策略。

产生工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连锁化。

(1)虚拟公司的名称,员工的服装,经营的理念,内部管理和总公司保持统一,但它们没有过多的装饰,也没有营业餐厅,它们更像是一个快餐集装配中心。它们接收公司的配送中心运来的相关制成品,只要单间加工,就可以成型了。虚拟公司的快餐产品订是提供给上班族在工作单位午餐之用。它们的前台接待服务也是虚拟的,靠的是电话定购体系和快速运送体系,我们将建立送餐专线电话运送业务由统一的公司小巴和服务人员负责运送。

(2)流动快餐公司———早餐策略

针对早餐人口流动性大,时间紧迫的特点,我们将由模式统一的公司小巴和服务人员流动至各主要需求网点向顾客提供方便、营养的早套餐。

因学生人数众多,还可推出学生营养快餐,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社会效应。

(3)快餐公司形象策略

在位于商业区、旅游景点区的快餐厅充分显示本公司的大人形象清洁、卫生、实惠、温馨。请专业公司为我们制定一套广告计划,从公司的特点出发,力求共性中个性。

四、投资计划

由点做起,辐而为面。立足于一个地区特点的消费群,初期发展就应试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选择好几个经营网点地址后,同时闪亮全登场。以后再根据发展,辐射全国经营。

发展初期,大力发展西快餐尚未涉足的虚拟快餐公司和流动快餐公司服务,待公司实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并有了稳定的顾客消费群体,再大力发展公司全面的服务策略。我们要根据人口流动密度居民收入水平,实际消费等因素,在商业区、购物区、旅游区和住宅区筹地大力发展前厅就餐的快餐经营模式。

五、投资收益

不仅是利润,更是服务和问话。作为这个行业的倡导者,希望本公司成为大人优质服务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相信,只有在一种公平,理性的经营思路下,不懈地坚持,其结果是大家都希望的双赢局面,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中式快餐的形成和发展。

快餐公司创业计划书3建立规范、健全的快餐公司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投资,建立一家大型快餐连锁公司—特好特快餐公司。

市场分析

社会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给快餐业的存在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虽然中国的快餐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洋快餐的优势地位使大部分市场与中式快餐无缘。如何逐步占领市场,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当人均收入达到--美元时,传统的家务劳动将转向社会。中国快餐业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已经存在的西式快餐并不适合国人对快餐的消费观念和传统饮食需求的观念。而且,快餐在美国的发展向来是以价格低廉而著称的,是大众日常消费的对象。但在中国快餐市场上,西式快餐的价格,普遍大众很难接受,这也决定了不可能让工薪阶层经常去消费那份新奇“快餐”。

但通过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中式快餐来看,小、脏、乱、差的状况仍然很严重,这些问题给我们建中式快餐连锁店提供了绝好的市场机会。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市场机会,改善中式快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发展我们的自己的特色,那么我们进入中式快餐市场并且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创业计划,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快餐公司创业计划书4一、创业目标

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快餐行业,利用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投资,建立大型快餐连锁公司。

二、市场分析

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业的存在和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虽然中国的快餐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洋快餐充斥着大部分市场。真正的中国快餐发展缓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大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快餐这种餐饮方式。

目前,许多西式快餐不太适合中国人对快餐的消费观念和传统饮食需求。快餐在美国的发展是以价格低廉而著称的,是大众日常消费的对象。但在中国市场上,西式快餐价格比较高,并非大众化消费。

同时,现存的中式快餐存在很多缺点,管理混乱,脏、乱、差的状况十分严重,这给建立真正中国特色的中式快餐连锁店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通过建立快餐连锁公司,进入中式快餐市场世界创业实验室(elab.icxo.com),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三、实施方案

快餐服务业的模型: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目的,推广公司的经营理念。

目标市场的定位:大众能接受的中式快餐业。

顾客群:上班族、儿童、休闲族、其他。

市场策略: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连锁化。

公司经营策略:统一名称、员工服装、内部管理、统一装饰。建立快餐产品订购中心,依靠电话定购和快速运送系统专门服务于家庭及上班族,由统一标志的运送车和服务人员负责运送。

早餐策略:针对早晨人口流动性大,上班时间紧迫的特点,将统一标志的公司运送车和服务人员流动至各主要需求网点向顾客提供方便、营养的早餐。在学校集中区域,推出学生营养快餐,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社会效应。

形象策略:在商业区、旅游区的快餐厅,统一标识,充分展示公司形象,给人一种清洁、卫生、实惠、温馨的氛围。

四、投资计划

首先立足于特点区域的消费群,初期发展具备一定规模效益、有了一定积累、有了稳定的顾客消费群体后,选择几个有特点的城市经营网点全面推广,加大宣传,最终辐射到全国各地。

五、投资收益

在追求利润的同志,将提高服务质量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目标,因为服务是事业成败的关键。通过优质的服务理念,使大众普遍接受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餐业发展,促进中式快餐的发展。

快餐公司创业计划书51、特好特快餐服务业的模型。

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目的,通过使顾客满意,最终达到公司经营理念的推广。

2、目标市场定位。

普通大众能接受的中式快餐业。顾客群:上班族、儿童、休闲族、游客及其他。

3、市场策略。

产生工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连锁化。

(1)“虚拟公司”名称,员工服装,经营理念,内部管理和总公司保持统一,但它们没有过多的装饰,也没有营业餐厅,它们更像是一个快餐集装配送中心。它们接收公司的配送中心运来的相关制成品,只要单间加工,就可以成型了。虚拟公司的快餐产品主要提供给上班族在工作单位午餐之用。它们的前台接待服务也是虚拟的,靠的是电话定购体系和快速运送体系,通过建立送餐专线电话运送业务,由统一的公司小巴和服务人员负责运送。

(2)流动快餐公司--早餐策略

针对早餐人口流动性大,时间紧的特点,我们由统一模式的公司小巴和服务人员流动至各主要需求网点向顾客提供方便、营养的套餐。因学生人数众多,在学校附近推出学生营养快餐,抓好“营养”食品的宣传,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应。

(3)快餐公司形象策略

在位于商业区、旅游景点区的快餐厅充分显示本公司的公司形象--清洁、卫生、实惠、温馨。请专业广告公司制定一套广告计划,从公司的特点出发,凸显特好特快餐的特色。

投资计划“以点带面”。立足于一个地区特点的消费群,初期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选择好几个经营网点地址后,同时推出快餐业务。以后再根据事业发展,逐步向大中城市推广。

快消品业务工作计划范文4

一、保增长与打基础、调结构结合,发挥投资第一动力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以应对国际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保发展”一揽子计划,如万亿财政赤字、万亿中央投资、5万亿新增贷款、5千亿减税减费,均可谓建国60年之最,同时大范围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大密度出台民生保障政策。扩张性投资政策成为政策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央推出了超过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计划投资额也超过30万亿元。重庆将采取综合举措,力争落地更多中央投资,带动重庆投资增长30%左右。其中竣工40个、开工50个左右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50亿元;实现40个左右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突破,签约40个左右重大招商项目。

加快一批在建重大项目。重点围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战略产业,推进在建项目规模提升到1.6万亿元以上。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速度快和质量好。加快建设进度,强化施工组织,尽快形成实物量和采购订单,拉动当期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特事特办与从严把关。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审核的同时,严格招投标和稽察,严防政府投资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规划和政策要求的建设项目,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铺张浪费和中饱私囊。三是要素保障与统筹协调。突出重点项目的地位,用地指标适度倾斜,加强节能、环评等工作,资金渠道上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争取中央建设投资300亿元左有,新增贷款1200亿元,非银行机构融资600亿元,债券、票据等融资30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30亿美元。

抓好一批开工重大项目。一是强化项目审批与资金争取同等重要的观念。充分把握中央扩大投资的难得机遇,加强项目对接,加快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及早审批核准200公里高速公路、4条铁路、观景口水库、轨道交通六号线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二是注意招商签约项目的落地追踪一既为业主排忧解难,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开工建设;也主动掌握动向,防止出现撤资、项目取消等苗头。

增加一批储备重大项目。力争市级重大储备项目计划总投资提高到1.5万亿元。一是用好市场倒逼机制,把握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机遇,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与核心竞争力,重视高端产业发展,策划一批投资量大、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骨干项目,作为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加快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构建现代物流基地,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二是利用国家加大投资的良机,合理安排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为科学的投资格局。三是利用国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机会,加强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项目储备。

二、采取综合举措,着力扩大城乡消费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重庆的消费还是“小马”,消费层级不高、对周边带动力不强。要促进消费,需有综合举措。

增强消费能力。中国储蓄48万亿元,其中22万亿元是居民储蓄,有钱不消费被称为“幸福的烦恼”,但大部分储蓄为少数富裕阶层占有,最需要消费的社会阶层却没有钱消费,要扩大消费,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一是改善分配结构,提高收入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工资、薪金正常增长机制,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教师工资等待遇。继续做好农民增收减负,落实农产品生产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等农业收益,增强农民购买力。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消费预期。大幅增加财政对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投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加大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投资,逐步使居者有其屋。慎重出台与群众消费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价格调整措施;严格关系民生的商品及服务价格控制,增加有效供给。

培育消费热点。一是建设会展、购物、美食“三都”和旅游文化“两高地”。不断提升商圈综合服务能级,成为西南地区消费风尚的引领区和高端消费的集中区。适应技术变革和市民生活理念的变化,大力培育网络信息服务、装饰装潢、环保家电、体育文化用品、老年服务等消费增长点。二是刺激房市、车市。实行房交会优惠政策常态化,鼓励居民购买第二套房,激励各区县政府购买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作为拆迁安置房,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振房市对消费和产业的拉动作用。促进汽车合理消费,兴建大型公共停车场,实施减免低排量轿车购置税等政策。三是鼎力启动农村消费。内需不足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农村居民的内需不足,只有激活与满足农民这“一大块”消费需求,内需才能持久地扩大。要加强农村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互联网等下乡,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改善消费环境。一是确保安全消费。严把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切实规范经营行为,特别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到专项整治常态化。强化商品质量检测,确保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和安全。建设市级农业生产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村级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实现“放心商品下乡、绿色产品进城”。二是促进绿色消费。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品牌农产品,新增中国名

牌农产品5个。加强绿色食品认证推广,新增国家认证A级产品30个。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新增10个超市绿色蔬菜供应基地。

三、发挥“避风港”功能,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国内外经济形势趋紧,给重庆开放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在众多资本更为谨慎又需转换投资目标的背景下,重庆将致力于聚焦世界更多目光,把握全球经济新机会,推动开放再上台阶。

建设“五个重庆”。“五个重庆”既关注民生,又着眼发展,既是应对危机之需,又契合改革试验之要,加快建设,既可以改善综合交通、生态等硬件条件,又催生城市治理革新、城市文明发展和市民素质提高,成为塑造城市品质、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路径。目前,已形成规划投资1万亿元。一是建设“宜居重庆”,改善人居环境。打好主城危旧房和工矿棚户区拆除改造攻坚战,这项投资带动作用大,如香港旧城改造对经济的贡献度超过30%。目前,国家正积极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对重庆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为此,以营建通畅便捷的交通条件、宽敞舒适的居住条件、清净环保的城市环境、布局合理的绿地空间、功能完善的社会设施为要素,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与综合整治为重点,规划投资6000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1500亿元。二是建设“畅通重庆”,打通经济生命线,增强城市特别是主城特大城市经济集聚辐射能力,助推西部大开发。重庆《意见》提出尽快建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针对铁路,提出形成以重庆铁路枢纽为中心,多条便捷化、大能力对外通道为骨干的铁路网布局。为此,规划投资3000亿元,藉高速公路,2012年实现“4小时重庆”和“8小时周边”;藉干线铁路,2015年实现“4小时周边”和“8小时出海”;藉轨道交通和城市路网,2012年建成半小时主城;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西部内陆出海主通道,江北机场成为国际性空港。2009年计划投资900亿元。三是建设“森林重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重庆《意见》要求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为建设森林重庆增添了新动力。为此,规划投资500亿元,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等五大工程,不仅仅是城乡“肺叶”的增加,环境的改善,更是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品质生活。2009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四是建设“平安重庆”,确保社会安定。重庆《意见》提出,支持重庆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为进一步争取政策、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建设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为此,规划投资155亿元,突出社会治安、生产、食品药品、居住、交通“五大安全”和法制环境、执法队伍“两大建设”,促进城乡平安一体化,打造“平安区”。2009年计划投资30亿元。五是建设“健康重庆”,提升市民精气神。健康重庆,既是强健体魄的要求,也是健康心灵的需要。重庆《意见》要求在西部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目标。为此,规划投资350亿元,以体质健康、饮食健康、生育健康、行为健康、精神健康为主要目标,到2012年市民健康素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加快建设残疾人文体中心、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市儿童医疗中心等体育医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关心市民的精神健康和心理疏导,逐步建设心理社会干预体系,建设社区心理康复站,开工市精神疾病、暴力型精神病防治中心等项目。2009年计划投资100亿元。

承接产业转移。世界经济和沿海经济低迷,中国内陆经济外向度低和金融稳定带来的避风港效应日益显现。一是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发挥中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首个“水港+空港”保税港区的独特优势,围绕港口作业、空运服务、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多式联运和金融服务等主体功能,推进水运、空运、铁运和公路运输的有机整合,实现港口作业、保税物流和加工功能最大化,为重庆及周边地区提供强大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地区国际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内陆开放高地的示范区和两江新区的核心区。二是推进“一江两翼”物流战略。“一江”指长江黄金水道。“一翼”指重庆西北向的出海铁路通道,即沿渝兰铁路到新疆,由阿拉山口出中国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抵荷兰鹿特丹港。“一翼”指重庆西南向的出海铁路通道,即沿渝昆铁路到云南,经瑞丽出中国境,经缅甸石兑港出海。同时,要面向中西部腹地建立“无水港”,成为重庆及至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零距离接触的重要窗口。三是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打造中国第三区。四是搞好全球营销。委托国际知名中介机构招商,实行成果购买制;紧密联系外地商会和组织,引导当地企业抱团来渝。对接国际产业基地城市,及时掌握产业发展信息,定期走访联谊,举办投资环境说明暨项目推介会。对接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发挥大项目带动作用,新引进10家世界500强和20家中国500强企业投资。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大经济区的知名企业,尤其要搞好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开发。五是稳定出口。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外贸发展基金等手段,优化海关、商检、外汇等监管和服务,在巩固美、日、欧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中东、俄罗斯、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抓紧完善鼓励发展服务贸易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抓住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回调时机增加重要物资战略储备。

做强民营经济。当前,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有两难:融资难和抗风险能力弱,着力解决两难问题成为做强民营经济的关键。一是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成长型重点民企对口帮扶,辅导3-5家民企成功上市。支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引导其资金投向起步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积极向社会推介新建基础设施等项目,采取联合、入股或BOT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二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筛选一批专业园区编制发展规划,引导民营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合资合作信息交流方式,优化市场信息平台,积极搭建市场主体之间、投资主体与建设项目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对接平台,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加强市场捕捉能力。

建设“西三角”。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关中经济圈三大城市群为主体加快建设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规律,是新时期全国发展大局的需要,是深化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内陆开发开放的需要。三大城市群为主体,包括近50个城市,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亿,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西部的2/3,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资源要素富集,用地条件较好,具有实力和潜力。要集合省际资源,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打造成为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城市密集区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国最大生态产品提供地。

四、肩负历史责任,推动改革试验重大突破

今年是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开好篇、迈大步的关键之年,在着力转化重庆《意见》支持事项、细化部市协议实施方案的同时,要争取部分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突破性进展。

促进圈翼协调发展。完成主体功能区规划,规范空间开发秩序,继续开展“四规叠合”试点。规划建设西部新城,培育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提升产业、人口的集聚功能和承载能力。壮大一批区县“小老虎”,支持冲刺全国和西部百强县。落实“一圈”帮扶“两翼”政策,研究“一圈两翼”异地投资利益分享办法,促进异地办园、联合招商,鼓励区县联手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研究出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推出年度评价报告,启动一批科学发展示范区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新审视劳务经济发展态势,研究新形势下务工人员新流向,细化措施,引导农民工有序输出、返乡创业、进城定居等相协调。开展返乡农民工针对性培训和就业指导,确保生活稳定。巩固劳务输出基地,拓展新的输出区域和领域。支持每个中心镇集中建设1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吸引有条件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继续为农民工办实事。完善迁居配套政策,开展“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完成土地承包权证、林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等颁发(换发)。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功能,完善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功能,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交易规则和分区域流转指导价格;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交易所运行机制,规范推进地宗交易和指标交易。建立征地安置补偿标准适时调整机制,实行征地补偿与社会保障联动。鼓励农民集中居住、联建住宅,规划建设乡村集中居住示范区。

加快建设新农村。作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直辖市,解决好“三农”问题,就有望解决“重庆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合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走集约化道路,建立现代粮油、生猪、柑橘、蔬菜生产基地,促进畜禽养殖规模化。走特色化道路,支持每个区县重点培育1-2个区域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国家粮食产能县、重点县生猪基地、蔬菜基地,把三峡柑橘产业带建成亚洲最大的橙汁加工基地。走标准化道路,打造全国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部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统筹城乡综合示范镇村,推进一批城市资源下乡示范项目。二是提速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加大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电、农村沼气等建设,推进农村交通路、站、运一体化。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实现所有区县有合格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所有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三是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引导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构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建立竞标方式配置扶农资源的新机制和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综合调控机制,实施与价格挂钩的农资动态补贴。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准入条件和范围,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村镇银行,增强农业担保能力,推广大宗农产品保险试点,建设生猪期货交易市场。构建城乡一体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引导农村市场现代化,培育精深加工与市场营销龙头企业。

六、坚持共建共享,切实解决市民“三最”问题

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幅增加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统筹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农村教育扶持等工程。振兴职业教育,支持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和区域性实训基地建设。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推进大学城和高校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设,为残障儿童提供良好教育服务。充实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扩大免费中职教育试点区县。

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建成投用国泰艺术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重庆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开工市群艺馆等项目,做好三峡移民纪念馆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启动建设一批古镇项目,建成一批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战略投资者。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所谓“积极”,就是主动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条件;所谓“消极”,就是用救济等办法将失业者“养”起来,一字之差,体现出政策思路的根本转变。要抓紧出台就业促进条例,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健全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稳定增加就业岗位,把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作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参与公共工程建设,支持个私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实现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消零”。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到基层、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就业和创业。

快消品业务工作计划范文5

问:《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前期研究充分、基础工作扎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在42个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前期调研、编制起草、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等五个阶段,历时两年多,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批准实施。二是既体现战略性又突出可操作性。《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既着眼长远,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长期战略,又立足当前,结合各产业、行业、社会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完善政策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建立统计评价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具体的、短期可见实效的支撑措施。既针对循环经济共性问题明确了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等,又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清晰易懂的思路、模式和技术路线、实现途径。三是既提出了中长期目标又明确了近期具体指标。《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建设循环型社会为目的,提出了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的中长期目标。同时,为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提出了到“十二五”末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等18项主要目标。另外,以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为目的,提出了近80个量化的循环经济具体指标,内容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等各方面。四是着力创新、与时俱进。《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在思路、内容、体例、机制上有很多创新点。比如,针对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再生资源水平低的“只循环不经济”以及个别“二次污染”、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地沟油”回餐桌等问题,提出了“高效利用,安全循环”的基本原则;针对十八大“培育生态文化”和“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要求,提出鼓励开展循环文化创意活动,实施大循环战略,推进行业间、产业间、生产与生活系统、国内外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链接等措施;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铺张浪费行为,《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响应中央有关精神,明确提出了要推行绿色消费,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推动餐饮企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公务宴请、家庭等各方面节约粮食。此外,《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编制了一些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图,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体现了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

问:《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是如何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

答: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实际上就是对如何推进循环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是实现循环发展的具体行动,从而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十八大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提出了“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新要求。《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等任务贯穿始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明确了提高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等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具体目标,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对各行业、各领域和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十八大还明确指出要“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把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作为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的主战场,提出战略任务、明确具体目标、总结基本模式、给出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等,力求把一些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成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为重点,树立新的资源观、消费观,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这些都是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做出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

问: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在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方面,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废物循环利用;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方面,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方面,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再制造,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问:当前社会上存在奢侈浪费现象,《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从哪些方面强化了有关措施?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以“减量化优先”为基本原则,把推广绿色消费模式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遏制当前社会上存在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乃至浪费,提出了一些明确的、根本性的措施。首先,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循环的消费理念,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摒弃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的陋习,提高全社会节能、节水、节粮意识。其次在消费环节,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不消费珍稀野生动植物,提倡绿色出行,倡导生态旅游,杜绝随意丢弃垃圾。在餐饮住宿行业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特别是餐饮企业要引导顾客适度点餐,餐后打包,坚决反对食品浪费行为,在零售批发业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等,向消费者推介绿色产品,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带动绿色产品生产。另外,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府机关要在节能、节水、节纸、节粮等方面率先垂范,建设节约型政府,积极培育租赁业、旧货业发展,促进产品再利用。

问: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十百千”示范行动,是指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

“十”是十大示范工程。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工程、“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示范试点工程、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示范工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循环型服务业示范工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工程。

“百”是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县),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示范城市(县)要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资源产出率提高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探索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子。

“千”是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选择1 000家骨干企业或园区,树立循环经济典型。示范企业或园区的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单位产值能耗、物耗、水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以企业自主投资为主,各级政府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重点支持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项目、能力建设、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应用。引导金融和投资机构投向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鼓励企业通过自有资本、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实施循环经济重大工程。

问:《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的保障措施有哪些,如何确保有效实施?

答:《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具体包括产业、投资、价格和收费、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二是健全法规和标准,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研究制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和计量检测体系。三是加强循环经济管理和监督,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循环经济管理,探索市场化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四是强化循环经济技术和服务支撑,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加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健全循环经济服务体系。五是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建立统计核算制度和数据制度,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把资源产出率作为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综合性指标,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六是强化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推广示范经验,在全国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把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关课程。七是加强循环经济交流与合作,利用各种国际交流平台,创新合作方式,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八是加强循环经济组织领导,国务院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协调机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部署重大任务,把握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同时,《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要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制定全国循环经济年度推进计划,加强跟踪管理和评估。地方各级政府对本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负总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抓紧编制和实施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出台配套政策,明确任务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确保完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再 协)

我国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近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官网获悉,我国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向我国出口废物原料的境外供货企业必须向质检总局提出注册的书面申请,并提供近年来的出口货物环保、质量状况和相关证明等有关文件,经质检总局审核合格后予以注册,方可向中国出口废物原料。

对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实施登记管理,无论以何种贸易方式从事废物原料进口的收货人,都必须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登记。收货人凭登记证书及相关材料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未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登记的国内收货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不受理其废物原料的报检申请。

申请进口国家规定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由废物进口单位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废物进口申请。经审查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进口废物批准证书》,从2005年起用新版自动许可和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代替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申领《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后才可以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

快消品业务工作计划范文6

(一)开局总体势头良好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服务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10亿元,同比增长18%。现代服务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44%。

(二)重点行业稳步推进

1、金融服务业。今年以来,我市积极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金融业自身发展和金融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金融业继续快速增长。1-2月份,全市银行存款余额达到4292.5亿元,比年初增长23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783.1亿元,比年初增长105亿元。普利金融商务中心区正抓紧运作。*市商业银行聊城分行正式开业,实现了跨区域经营。全市银行已发展到19家,保险公司44家,证券公司及营业部35家,期货经营机构6家。

2、信息服务业。一季度,软件产业、动漫游戏、软件外包等快速发展。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38.5亿元,增长23.5%。齐鲁软件园作为我市信息软件业的龙头,建设规模居全国十一大软件基地之首,入驻企业达550余家;动漫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4000人,年生产近5000分钟动漫片。槐荫动漫游戏产业基地、高新区知识经济总部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

3、房地产业。1-2月份,我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54.6%。目前,我市拥有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530余家,注册资金约70亿元,从业人员约1.5万人。齐鲁商会大厦、银座晶都国际大厦、鲁润名商广场、鲁能?领秀城、宏瑞国际星城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馆驿街片区、发祥巷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沃家片区、洛口片区等加快启动。

4、旅游业。一季度预计接待旅游者42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4%和16%;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2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5%。鹊山龙湖工程、大明湖扩建改造、泉城特色标志区整治、环城河道延长通航和景观改造、*植物园二期开发、平阴玫瑰湖湿地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民俗文化游、滑雪游等文化旅游活动人气兴旺。春节黄金周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我市春节黄金周最高纪录。

5、文化传媒业。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市场繁荣活跃,初步形成了以民营出版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影院产业、休闲健身产业等为代表的产业链。山东广电中心主体完成,山东天下收藏文化园、洛庄汉王陵保护开发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民营出版产业健康蓬勃发展,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山东爱书人音像图书(集团)有限公司等已跻身国内规模最大行业。去年由鲁信集团联合*电影公司等单位投资建设的鲁信影城正式营业,高档影院的竞争在*正式拉开帷幕。英雄山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日均客流量达一万余人,在全国文化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6、会展业。1、2月份处于节日档期各类交流、互动活动较为密集,进入3月份,我市会展行业步入今年第一个黄金期,使我市的三月份展会异彩纷呈。本月份展会活动档期密集,仅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计举办展会活动16场,平均每两天举办一场,呈现出展会活动日程安排紧凑、品牌展会展期固定、展会规模扩大、行业龙头企业占据主流的特点。第五届中国(*)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第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等品牌展会成功举办。

7、商贸流通业。1-2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9亿元,同比增长20.3%。我市生活必需品总体供求平稳,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总体保持高位。假日经济销售火爆,全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节前10天销售额同比增长2成以上。消费档次有所提高,绿色、健康、安全食品成为消费新趋势,中高档休闲服饰深受欢迎,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脑、电子词典等高科技礼仪商品保持旺销。*农产品贸易中心、*西部新区商业公园、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海鲜大市场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8、现代物流业。目前,物流相关产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已达6.2万家。公共物流节点加快建设提升。现代航仓项目国际大厦已建成四层、信息楼部分投入使用;九州通医药物流及分拣基地办公楼、库房主体完成;深圳航空公司*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山东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之后,第三家在*设立基地分公司的航空公司。盖家沟物流中心从业人数已达5.6万,能为1.2万家客户提供专业物流及其它综合,客户网络遍及全国31个省及直辖市。

9、中介服务业。伴随着省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转变,凭借人才密集的优势,中介服务业在我市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中介服务业在结构上已初具框架,大致涵盖了鉴证、评估、、咨询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尤其是信息成本。初步形成了中和正信、科创律师等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中介机构和品牌。

10、住宿餐饮业。1-2月份我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9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2月份实现零售额17.5亿元,同比增长44.6%,当月增幅和总量均创单月历史新高。全运村奥体酒店加快建设,天桥区世茂集团五星级酒店、高新区丁豪集团五星级酒店等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历下区香格里拉五星级酒店正在招商洽谈中。金德利集团公司发挥品牌优势,大胆尝试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北京护国寺食品一条街开设了金德利北京第一店,继在淄博、聊城、潍坊、日照、临沂等城市成功开店后,对外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

(三)载体支撑更加有力

一季度,预计七个主要区(市)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4亿元,其中:历下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16.5%;市中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8.7亿元,同比增长14.3%;槐荫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6亿元,同比增长21.1%;天桥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14%;长清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7%;历城区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4亿元,同比增长19.8%;章丘市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9%。五个重点园区和29家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也有快速增长。

(四)投资力度继续加大

一季度,服务业预计完成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35%。重点调度的200个在建和新策划项目预计一季度完成投资66.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1.1%;其中,在建的100个项目完成投资60.9亿元,占全年计划的28.1%;新策划的100个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4%。

(五)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步伐还没有提速。今年我市要力争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必须加速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周边城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对我市构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如不加快发展,将落入不进则退的境况。

二是部分项目进展不快。根据初步调度的情况来看,新策划项目启动较慢,*年计划投资382.2亿元,只完成了5.5亿元,没有达到进度要求。*演艺广场、东部金融商务区、中介服务集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主体尚未落实。原因主要是各责任单位还没有高度重视起来。项目运作的一整套成熟的机制、做法还没有形成。

三是部分行业发展薄弱。中介服务、文化传媒、会展等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缺乏基础统计数据,推动发展的组织保障、工作力度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部分产业层次较低、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加快重点行业发展

1、金融服务业。强化金融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普利金融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启动规划建设东部新城金融商务区。加快推进外资银行广场等重点项目。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企业上市,努力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吸引渤海银行、浙商银行、人保寿险公司总部等金融机构入驻。进一步扶持推动*商业银行跨地域发展、做大做强。做好企业债券发行争取工作,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信息服务业。精心筹备好第四届中国(*)信息技术博览会,突出特色和主题,整合会展资源,将信博会办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品牌展会。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全力打造*软件品牌,大力扶持促进软件外包、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壮大齐鲁软件园、历下软件园等6大园区。完善企业联盟、人才培训、中介服务、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动漫基地、长清数字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3、房地产业。科学调整供需关系,加快旧城改造项目运作。在国家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尽可能放宽房地产项目容积率控制标准,加大市场有效供应。加快推进二环路内旧城棚户区的改造,提高人民居住质量。着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加快推进奥体西苑、九曲片区开发、顺城小区、世茂集团泺口片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

4、旅游业。积极规划、策划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和大投资集团开发建设观光、休闲、餐饮、娱乐、购物、度假等旅游大项目和精品项目。突出抓好玫瑰湖湿地、朱家峪民俗文化村、商河温泉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整合泉城中心区旅游资源,打造“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抓住召开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契机,提升完善旅游六要素,提高旅游服务功能。争取新发展60—80家星级饭店。增加旅游购物点,建设旅游商品市场。加快推出一台晚间旅游文化演艺节目,推进文艺演出进景区、进饭店、进餐馆,繁荣旅游夜生活,全面提升我市旅游消费水平。

5、文化传媒业。搞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建设民俗曲艺文化集聚区、大型演艺广场和广告传媒、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推进省博物馆、档案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出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具有“山东气派、泉城风格”,在全省和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艺术作品。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巩固发展广播电视、出版发行、文化演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传媒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在刚刚结束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市里设立了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这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地推动作用。

6、会展业。*年计划举办120余个各类展会。全力办好*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山东生态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三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第六十三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等重点展会。抓好*国际会展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山东新丞华展览有限公司、*华展展览有限公司等一批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

7、商贸流通业。引导企业走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扩大假日商贸消费,充分发挥“假日经济”的拉动作用。搞好老社区现有商业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新建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和提升改造一批标准化室内副食品市场。加快实施农村市场拓展行动。加快建设汇泉地王广场、恒隆广场、佳世客超市、*西部新区商业公园、西市场商贸区改造等重点项目。

8、现代物流业。按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模式,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加快两大平台、三大园区、四大中心和网络化节点建设,突出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加快建设面向全国全省的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九州通医药物流及分拣基地、佳怡物流医药配送中心和实体网络、零点大润发华北物流配送中心、*华联超市配送中心、山东交通物流中心、山东博远物流园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

9、中介服务业。规划建设中介服务园区。引导会计、审计、律师、咨询、经纪等中介业进园集聚发展,同时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的中介企业来济发展。大力发展中介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加快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行业协会作用。培育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行业协会。

10、住宿餐饮业。加快奥体购物中心和小吃城建设,对现有星级饭店进行改造升级,发展一批星级饭店,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弘扬鲁菜餐饮文化,积极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重点抓好“燕喜堂”等一批“老字号”的恢复、培育、改造和提升,扩大品牌效应。加快推进奥体中心五星级饭店、高新区五星级饭店、世茂集团五星级饭店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强化工作措施

1、抓好发展环境建设。研究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引导作用,引导资金投向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积极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支持,推动落实国家和省、市鼓励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以主动服务、快捷服务,努力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强化措施,形成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推动全市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2、抓好“三大载体”建设。一是重点培育历下、市中、天桥、章丘等7个服务经济示范区,争创全省先进。二是规划建设10个各具特色的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按照科学规划、全盘考虑、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划建设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服务业功能区。尽快形成泉城路商业集聚区、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齐鲁软件园、盖家沟物流、山大路科技创新园、章丘市百脉泉文化旅游休闲集聚区等10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各具特色的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三是抓好重点骨干龙头企业,以此为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带动重点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抓好*商行、中创软件、科技市场、盖世物流、佳怡物流、蓝翔技校、金德利、人民商场、大观园、*华联、国际会展中心、鱼翅皇宫等50家服务业大型集团企业。

3、抓好重大项目支撑。加快实施“双百项目”建设工程,即在金融、信息、旅游等十大重点产业“推进100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和新策划100个项目”,总投资约4478亿元。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管理机制,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落地。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建立规范有效的项目运作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