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范例6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范文1

论文关键词: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介入语文课堂,以此拓宽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整合。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虎门销烟》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虎门销烟》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文章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可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学生难以体会。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这一障碍,与信息技术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为:课前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上网浏览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资料,积淀情感;扣住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爱国之情。最后让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电影写好读后感,进步激发爱国热情。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浮雕”图片】导人课题,认识这一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齐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时中国历史又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请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资料和感想。【示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的资料】

3、思考:一堂语文阅读课,通常有导人、教学新课、拓展延伸这几个重要环节。在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中,教师要抓准时机适时出击。这就是新课刚开始时的兴奋期。在一节课当中,学生刚进入课堂的几分钟最为兴奋,学习积极性最高,注意力也最容易集中。教师应当抓住这一个良好时机,运用信息技术,配以启发性、引导性的导语,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史事件等。因此在本环节教学中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期,提供了有关林则徐及虎门销烟的资料,让学生对课文的历史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天的虎门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读好词语,理解词语,体会那一天的热闹、场面的隆重,景色的壮丽。【观看录像片断】。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画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

2、学生自读自划。

(1)、【出示文字】:只见一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了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人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2)、销烟分几步完成?哪三步?

(3)、【观看录像片断】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这些民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做这些动作的呢?

四、导读第四自然段

1、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在观看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有什么反映呢?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观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观看录像片断】。

2、交流自己的感受。

3、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平等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仆和挣钱的机器。林则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书)

4、思考: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多媒体教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现行教科书由于媒介的局限性,提供的知识信息较少。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融合多媒体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知识信息。

本环节的教学带领学生通过看虎门销烟录像片断,对这件远离他们生活的历史故事有了更直观印象。学科间的整合使得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学生在趣味盎然,主动实践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获取了大量的相关信息,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体验,同时加强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五、拓展说话。加深理解

现在,当我们看完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出示林则徐塑像】

六、作业

1、看电影《鸦片战争》进一步了解林则徐及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写出读后感。【利用语文综合实践课,播放《鸦片战争》录像】

2、思考:短短几十分钟一堂语文课,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是为了更高效率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要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不能把时间大量地化在某些整合环节上,结果学完一节课后关于语文的知、能、素养的收获得之甚少,课堂学习效率反而降低了。那么一些花时间较多,不宜安排在课堂上的整合环节,我们可以放到课外,使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伸,开展多种与各学科整合的语文学习活动,真正形成大语文格局。刚才在课堂中学生的看的录像片断都是比较零散,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还是知之甚少,于是课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完整理地欣赏《鸦片战争》录像,并写出观后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升华了爱国热情。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范文2

《虎门销烟》这部永恒经典的电影,是这样的:1839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皇帝之命在广州禁烟。他从外商手里收缴鸦片、烟具,当场在虎门销毁。这充分表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观看虎门销烟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1虽然,现在已是21世纪;虽然,现在也不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我们曾说要将中国人的耻辱抹去;但,我们不能忘却的是那些伟大的爱国主义英雄!前段时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虎门销烟》。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等人将在虎门寨销毁鸦片。当时,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中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硝烟池内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旁观的群众看见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个个高兴的蹦啊、跳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目光转向现在,虽然吸食毒品的人少之又少,也不可能将一定范围内的毒品全部销毁,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专门用来惩罚那些吸食毒品、贩卖毒品的人!以此来告诫他们吸毒、贩毒是不对的!过去,毒品以鸦片为主,可现在,新型毒品数不胜数,如:冰毒、k粉、海洛因、大麻等。这些毒品的威力比以往更胜一筹,看到人们吸食毒品后那萎靡不振的样子真令人心痛!并且一旦沾上毒品,就很难戒掉。如果,一段时间不吸食,就会全身痛痒、寝食难安!

有时,毒品甚至能害得人家破人亡!就如福建省有一户人家,生活美满,虽谈不上富裕,可小日子却也过得幸福之极!不过,一场飞来横祸,却将这一切都变了!原来,这家的女主人,在一场意外车祸中去世了!全家人悲痛之极,而她的丈夫却因万分悲痛而沾上了毒品,不能自拔!很快,家里仅有的的积蓄都用来买毒品,把家中开的小店卖了买毒品!小儿子独自在家,没得吃,没得喝。最终,竟饿死家中!因此,爸爸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进了看守所!

这个真实的故事,似乎让我明白了什么:很多吸毒的人都是曾遇到了一些十分残酷的事后,才沾上的!可是,悲痛、残酷的事谁没遇过呢?“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曾一度身患绝症,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并没有放弃与病魔作斗争,也没有消沉,而是勇敢的活下去!这样大的灾难使他拥有了更多勇气,让他在宇宙学上有着巨大的贡献!是啊,面对残酷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正是人生的岔道口,正确的选择会让你走向成功,而错误的选择则会毁了你一生!

再一次面对林则徐,我再一次感到快感!他深深知道这害人的鸦片会使老百姓们萎靡不振,这一次,我感受到的又是他那浓浓的爱国之情!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2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上,青年的作用可谓浓墨重彩。无论是五四运动的爱国情怀,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勤劳朴实,无不闪烁着奋斗的青春光辉。反观当下,“佛系青年”“积极废人”……这些热词听起来就让人有种丧丧的颓废感,但这些青年“人设”大行其道,广泛传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有的人会说,这些热词不过是青年人的自嘲而已,何必看得这么严重呢?

确实,单独看来,这一系列“丧系”名词,更多的是带有一种自嘲的意味。但是,当这一堆“丧系”名词频繁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流行乃至火爆时,它就可能不是一种人的自嘲自解,而可能是一个群体的自哀自怜。这些青年“人设”,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想法:我已經足够努力了,歇一会儿理所应当。而且这样的想法在群体内不断得到响应,在不知不觉间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着青年人的斗志。

如果放任这样的“丧系”思想传播,会懈怠了气力,软化了精神。网上流传的“三和大神”,本是深圳市龙华区三和劳务市场靠打零工为生的“农二代”,他们奉行“今日有钱今日花,明日无钱才打工”的生活原则,找工作,要来钱快、活轻松、工资日结;干一天玩三天,消极度日。与怀抱“东南西北中,发财来广东”的壮志雄心的“农一代”相比,他们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与行尸走肉没有多大区别。他们离繁华虽近,但离幸福很远,因为他们没有活出年轻人应有的精神状态。

放眼望去,“三和大神”似的“佛系”思想无处不在!许多年轻人寒窗苦读十余载,鲤鱼跃龙门没有立刻变成现实,慢慢地,心灵受到创伤,爱上了“宅”。他们沉迷游戏,不再为自己的人生做远景规划和长期投入。这些人和“三和大神”一样,一面想着改变自我,一面却没有走出去的勇气,陷入一种“低欲望的状态”。

奋斗进取型的“人设”才应该是青年们的标杆。出身寒门的河北女孩王心仪,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在一家教育辅导机构打工;出身寒门的云南小伙崔庆涛,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建筑工地上搅拌砂浆。他们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过去20年,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很多人获得了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虽然做一名保安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积极进取、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样子更美!对于每一位年轻人来说,青春时千万不要放弃奋斗,因为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今天,中国正在新时代的路途上昂首阔步前进,国家日益富强起来,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躺在先辈创造的美好世界中,放宽心,睡大觉。青年一代,千万不要信奉“今天岁月静好,自有人替我前行”的理念,要时刻警惕被“丧系”“颓废”情绪消磨了自己的意志力。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3很多对于白昼流星争议很多,,但是我真的最爱这个故事,其次是葛大爷,然后就是徐峥的小孩子部分(吴京和马伊琍出来之后太尬了)。关于白昼流星,讲的是扶贫和神舟十一号,李叔和沃德乐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很好,特点鲜明,从刚开始偷东西抢东西的野孩子,到看到神州降落之后落下的泪,很多人转变太快,但是总共就22分钟,不管怎样弄都快,这样子刻画反而很好,偷李叔救命的钱之后,就有转变的苗头,说这不是偷的不是给的,是借,以后会还的时候。其次就是扶贫与神州的对应,前边的扶贫已经提现出来了,但是世界是留给年轻人的,他们需要希望和爱,李叔对于他们更多的是精神扶贫,让他们见证寓言故事里的白昼流星,进行心灵的洗礼。没有必要因为两个孩子进去,而否定了白昼流星的全部。

前夜故事讲的很好,但是逻辑硬伤太多(前面剧评已经有分析了),偏偏只针对白昼流星骂,然后找各种借口为前夜挽回,说什么电影需要戏剧性,可以放弃一些逻辑,要不然没法看,那么同理,电影也需要一些浪漫主义,这个要求也并不过分,你可以觉得他不好,看不懂,不感动,但是他真的没有烂到辣鸡的水平,毕竟立意摆在那里,能带给人很深的讨论。

相遇很喜欢张译的表演和人物刻画,但是车上任素汐那一段完全没有必要,占据太多部分,本来很期待科学家更多的人物经历的描写的。

回归只讲了零时零分零秒升起中国国旗,没有其他的记忆点。

至于护航,耍帅镜头太多了,故事也没有特别吸引人。

真实故事的新闻,是两个牧民把副伞送过去的,也不必说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些东西的这种话

现在很多人已经在抠字眼了,电影真的不能这样,如果这样,每一个部分都说不过去,很喜欢评论里的一句话,衣服翻过来穿里子是干净的,代表野孩子的内心也是干净的!

一部浪漫主义的电影,观众偏偏要求他现实,就像你想吃甜的,吃了辣的就要骂他为什么要是辣的一样。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4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2113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5261超地位。

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1653银的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竟用鸦片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

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再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除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外,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则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因此,要求禁烟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有爱国心的士大夫也要求禁烟。从1836年起,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场禁烟与弛禁的激烈争论。

湖广总督林则徐、两江总督陶澍等支持黄爵滋的主张。林则徐从1838年7月至9月,3次复奏道光皇帝,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尖锐地指出,如果不切实禁烟,长此下去,几十年后,军队就会衰弱,国库就会空虚,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国家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于1839年1月8日在北风呼啸的严冬离开京城,踏上南下征途。3月10日到达禁烟斗争的最前哨广州。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合作,开始禁烟工作。广州的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林则徐有禁烟的决心和魄力,都积极行动起来,支持林则徐的缴烟命令。

为了敦促洋商交出鸦片,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并派兵严守商馆,断绝商馆与澳门的交通,撤退中国在商馆中的雇员,终于迫使英国鸦片商贩同意缴烟。林则徐、邓廷桢率领文武官员,勒令停泊在零丁洋的洋趸船上的英、美烟贩缴烟,从4月12日到5月21日,收缴了2万多箱鸦片(其中1540箱属于美国烟贩),共计237.6万多斤。这在清代禁烟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一胜利,像惊雷般地轰击了珠江口外零丁洋上的敌船,那些贩运鸦片的敌船纷纷逃窜。

1839年6月3日,这是值得中国人民纪念的日子。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为了让外国人“共见共闻”,6月13日,林则徐发出告示,准许外国人到销烟现场参观。一些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参观后,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从6月3日到25日,除留下8箱作为样品送往京城外,200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了。

林则徐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清朝处于危难之中时,他挺身而出向道光皇帝上书,宣传鸦片的危害,还在广州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使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同时我感觉到了清朝政府的无能,为了能够维护尊严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把我国的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赔款2100万元,从此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如果当时中国的科技技术很发达,也就不会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落后就要挨打”再一次证明了只有国家的科技发达了,才能在世界上立足。联系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为以后的朱国建设做出贡献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5在读了《虎门销烟》的故事之后,我顿时感慨万分。没想到,在清代,还有这样一个将自己的赤胆忠心献给国家、献给人民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19世纪中叶,当时,西方的一些国家为了得到更多的白银,便开始把鸦片运进中国,毒害了许多中国人民,弄得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读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愤怒,恨不得把那些鸦片贩子都抓起来,赶出我们中国。这时,林则徐受皇帝指派,挺身而出,来到广州查禁鸦片。他面对英国人白银的诱惑严辞拒绝,面对武力的威胁挺起胸膛,不禁让我看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大形象。

1839年6月3日,这是一个让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在这一天中,林则徐一声令下,几十个青年的小伙子,把一箱箱的鸦片投进池子,又倒入石灰,霎时,池子里就像炸开了锅一般,“咕嘟咕嘟”得冒气泡。老百姓们连连叫好高呼:“林大人英明,林大人英明!”英国人也脱帽致敬!

虎门上空的黑烟一直冒了二十几天,这些鸦片才全部被销毁。要不是林则徐,中国人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同胞死于鸦片的魔爪下。这次“虎门销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可以说,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壮举,林则徐成为了我心目中真正的民族英雄。他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树立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自尊的新形象。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范文3

一、阅读课文

教师在讲课前先让学生针对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先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先在书中寻求答案。答不上来的问题或自己对书中有质疑的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得到初步解答。至于书中的故事或插图可作为课文辅助型的阅读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存在。也可在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开阔历史视野,拓展历史思维。这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以3到5分钟为宜,主要是为下面老师的点拨做铺垫,教师在这个期间主要是指导学生读书。也可以说先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是教师点拔的前提和基础。

以中国历史中《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可事先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阅读思考:1.《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标志、结果、起止时间、影响各是什么?2.叙述虎门销烟的原因、经过、领导人和影响;3.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时间、内容和影响。这几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即可从书中找到答案。至于书中小字部分和插图可作为学生自读内容,以慢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林则徐图》《虎门销烟浮雕图》《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以及《签订场景图》则可以配合老师的点拔而进行。教师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再背一会儿以加强记忆,然后再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以得到初步的答案:1.怎样评价林则徐?2.结合《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分析其影响。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即可进行下个环节:教师点拔。

二、点拔

唐朝韩愈在《师说》中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指出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其中,解惑作用特别适用于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历史专业知识,历史教学方法等,以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能力,并掌握相关的授课技巧,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起到解惑作用。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一碗水,教师则需要长江大河般的能量,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课堂上的“点拨”就是“解惑”。学习过程的基本知识是需要教师去“点”,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去“拨”。点拨是在帮学生理清课文知识结构基础上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考点进行。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我认为是主要针对历史事件的性质、影响、意义等方面进行点拨,时间以10到15分钟为宜,不可过长,更多的时间则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不需要教师耗费更多的时间,只需要强调强调学生自己去课外记忆、理解。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则需要去点拨。

例如《鸦片战争》中,1.怎样评价林则徐?教师课结合书中文字先明确观点: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族英雄,并且让学生看《林则徐》图,然后结合《虎门销烟浮雕》摆出事实根据:他出色地领导了禁烟运动,其中虎门硝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名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更多的史实则需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应的历史知识,以丰富此答案。2.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及附件分析其影响,(1).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并允许他们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内容,均体现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原因是中国战败了;(2).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完整;(3).开放五口通商以及后来开放更多的港口则体现了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销售市场;(4).割地、租地、建房、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则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领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教师可结合《签订场景图》和《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讲解。学生如还有疑问,教师则需再点拨:面向全体或个人。

三、课堂练习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范文4

在教学义和团运动兴起一课时,我先对上一节课学的做了这样的复述:“1898年那拉氏勾结荣禄在北京发动,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法;康、梁被迫出逃,六君子遇难。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失败了,中华民族就此亡国灭种了吗?不!失败后,义和团运动兴起,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要知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先自读全文。”这样的导入,承上启下,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实现了章节的过渡,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我描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销烟壮举开始后,林则徐和地方官吏亲自监督销烟过程。他派人在虎门挖了两个大水池,池中灌入海水,将鸦片放在池中浸泡,然后再投入生石灰,顷刻间,池水沸腾,鸦片消融。再将它排入大海。就这样每天销毁鸦片几百箱,一直持续了20多天,才完全销毁,整个过程令所有观看的人极为佩服。那么禁烟后,中英战势如何?这使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再提出自学目标,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新课的阅读、思考、交流、探讨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引用成语,加强识记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常结合新课内容,把它作为导语。如历史教学中可引用的成语有很多,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孙武的“三令五申”,项羽的“破釜沉舟”,淝水之战的“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都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导语。通过引用成语导入,学生会对历史事件记忆深刻,只要提出这个成语,一个历史事件就会出现在脑海中。

三、结语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范文5

一、根据初中历史义务教材的特点备课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关键。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在备课中必须先按照课标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授课计划,深入地钻研教材。另外要根据初中历史义务教材的结构特点备好课。初中历史义务教材分课前提示等十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作用,缺一不可,备课时这十个部分都要考虑进去,尤其是课前提示,必须认真阅读,深入钻研,因为它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课前提示可以提示出课文的教学重、难点。由此设置出教学中的问题,如在备初中第三册第五课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时,根据课前提示,可设置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起止时间?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衰落的表现?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后的影响?林则徐禁烟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时间、销了多少烟及意义?如何评价林则徐?等七个问题。教学重点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虎门销烟。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新概念。教学时,先由一个学生朗读课文提示,然后用谈话法提出这七个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启发学生看书及举例回答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也就完成了。

二、教学方法应得当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堂教学讲究开头艺术,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教师必须具有灵活运用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而且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个体。所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是带有很强的“研究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劳动。而教学方法又要受教育思想、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制约。还要因地因人而异。总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法。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其教学方法是讲究在课堂教学上实用,而不是生搬硬套。课堂有式,但无定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际上,一堂历史课,也很难用一种方法进行到底,往往要使用多种方法,只不过有主次、先后之分。

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可不再多讲,否则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使他们能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主创新。

三、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非常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教师备课,必须要了解教学的主体——学生。所谓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所任班级学生的各种情况,如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活动能力等,了解的程度和教学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况清楚了,方法也就有了,教学也就能有的放矢。否则,教案写得再好,也只能是纸上的东西,而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代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课堂上,教师所注意的中心,并不是自己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这就是说,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偿成功的喜悦。因此,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活跃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同时,要重视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疑难、思维活动中的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控制教学。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必要,教师就能随机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和方法,自觉而及时地调节深浅、快慢和决定增删,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必须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性、思维的逻辑性和丰富的想象性。

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兴趣的学科,它犹如一个广阔无边的大舞台,也象一幅精妙绝伦的大画卷。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很似一幕贯通古今的戏剧,形形的角色都在进行各自的表演。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叱咤风云的好汉英雄,也有不甘压迫,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既有忧国忧民,廉洁正直的忠臣良将,也有谄媚逢迎,为虎作伥的奸臣贼子,既有集天下于统一的盛世君主,也有屈膝投降,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其次还有文学家、医学家、农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等业绩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

历史如此生动感人,若教师把它的内容变成干巴巴的说教,岂不是失败?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重视历史教材的兴趣性、语言的生动性、思维的形象性。要“启其蒙而引其趣”。例如,在讲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有意对林则徐的青少年时代略加介绍:林则徐四岁入学,七岁习诗。少年时,他教书的父亲带他的学生去游鼓山,登山见景,诗兴大发,要学生以“山、海”为字作诗,很多学生还在苦思冥想,林则徐已脱口而出:“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同学们都叫好,他父亲也十分惊喜。苦学勤思的林则徐十三岁中秀才,二十岁一试中举,二十六岁中进士,从小就立下了救时济世的远大志向。1839年在广州禁烟时,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提出要对书院的学生进行考试。考试时,大门禁闭,考生等待发卷,考卷发下后,学生们一下愣了。原来在考卷里面都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次考试,可以不答试题,但必须把自己知道的烟贩姓名、住址和活动情况写出来。对官兵受贿走私的内幕写明白,不得隐瞒。他通过各种方法,查清了走私情况,严惩了违法官吏和烟贩子。通过讲述林则徐的少年苦学成才和立志救时济世的志向,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学生对民族英雄倍增敬慕之情。

在注意兴趣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运用教学方法上的逻辑性。如果教师讲课时条理不清,前因后果关系不明,这样的历史课只会乱起来,而“活”不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全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课本的严密逻辑性。

历史课还必须发挥想象性。历史的定义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能再度重现。那么,如何才能把久远的历史往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除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些历史情节外,还可以利用课文中的“阅读课文”、“文献资料”、“图画”、“历史挂图”、“图表”和“脚注”等,这些都再现了历史的图象,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另外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再现历史的图象,比如讲虎门销烟时就可用 “虎门销烟”挂图,再现当时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们的形象再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这样把无法再直接观察的历史现象,通过图象和生动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把这些印象经过逻辑思维,形成系统的连贯的历史概念,认识这些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揭示这些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要做到这点,首先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精练,才能发挥其历史课丰富的想象性,才能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发挥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要善于了解和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

所谓反馈信息,就是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把接受信息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的发出者(教师)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和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增强应变能力,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是上好初中历史课的又一重要方面。

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如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观察、课堂提问、检查作业、察看课堂笔记、课堂小测验等方法直接获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在课外,一般可通过召开调查会,征求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或个别谈话,或对已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考试后对试卷进行分析等,这些方法都可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历史教学 导语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01-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小说、电影,往往有一个出奇制胜的开头,把读者、观众的注意力立即吸引过来。一堂好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导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犹如一出戏的开幕式,演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新课讲述前的导语要精心设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 谈话引导,提高兴趣

这种方法较自由,教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两种:(1)从学生熟悉的歌曲、文学作品及诗词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知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我在教学“九一八”事变时,就给学生放了录音《松花江上》的歌曲,随着悲愤、沉重的歌声,将学生带进了八十多年前,日本侵略者蹂躏东北三省,成千上万的人民家破人亡,被迫颠沛流离,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正发出强烈的反抗呼喊……随着歌声的结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始终聚精会神,效果良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一二・九”运动时,我先问学生是否看过杨沫写的《青春之歌》。大多数学生都说:“看过。”学生对这本书的内容开始了议论。这时再请大家听一个录音,是《青春之歌》里江华给林道静讲起当时政治形势的一段话:“日寇的武装侵略和的放手卖国,使中国情况越发危急。1935年5月,日本关东军借口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侵入’非武装区域,破坏了《塘沽协定》,因此,向北平军分会何应钦提出了罪恶的条件,而中国反动当局屈服接受,结果又签订了出卖华北的《何梅协定》。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救亡图存的呼声响遍全国每一个角落。”接着我板书“抗日救亡运动爆发”的标题。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我把课前准备的一首洪秀全写的《吟剑》打在白板上,让学生朗读,并说明这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前夕,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抒发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要高举手中的宝剑,擒拿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压迫者,开创一个统一太平的新天地。再学习这节新课,学生会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学习新课。历史课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导语,以加强教学效果。(2)概括谈话法。结合教材重点,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如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我先概括唐朝的全貌,再用设问的形式――同学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什么叫“贞观遗风”?这一串的设问,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 创设悬念,自主学习

在教学义和团运动兴起一课时,我先对上一节课学的做了这样的复述:“1898年那拉氏勾结荣禄在北京发动,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法;康、梁被迫出逃,六君子遇难。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失败了,中华民族就此亡国灭种了吗?不!失败后,义和团运动兴起,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要知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先自读全文。”这样的导入,承上启下,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实现了章节的过渡,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我描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销烟壮举开始后,林则徐和地方官吏亲自监督销烟过程。他派人在虎门挖了两个大水池,池中灌入海水,将鸦片放在池中浸泡,然后再投入生石灰,顷刻间,池水沸腾,鸦片消融。再将它排入大海。就这样每天销毁鸦片几百箱,一直持续了20多天,才完全销毁,整个过程令所有观看的人极为佩服。那么禁烟后,中英战势如何?这使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再提出自学目标,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新课的阅读、思考、交流、探讨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引用成语,加强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