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自我总结范例6篇

输血自我总结

输血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输血前检验; 乙肝; 丙肝; 梅毒; 艾滋病

【Abstract】 Objective:To master the infection of HIV/AIDS,syphilis,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within the scope of our hospital,for providing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and to estimate the Xinjiang region of HIV/AIDS,syphilis,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infection by our hospital infections through the calibration of two influence factors on distribution of north Xinjiang and south Xinjiang and the national.Method: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syphilis specific antibody of 1560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HIV antibody was detec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e test for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Then,the infection rate of each examination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through sex,region and ethnic group,the infection situation of Xinjiang region were estimated using related epidemiology.Result:Syphilis,HIV/AIDS,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infection rates in selected sample data of this study were 1.41%,0.13%,2.82% and 8.78%,four inspection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of syphilis,HIV/AIDS,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infection rates in Xinjiang were 1.47%,0.199%,2.87% and 9.96% through correction of the regional and ethnic factors.Conclusion:Check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can intuitively grasp the infection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pathogens,through the related factors in Xinjiang region adjusted conveniently estimate the disease prevalence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Inspection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Viral hepatitis type B; Viral hepatitis type C; Syphili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9

近年来,经血传播性疾病明显增多,加强血液及制品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已越来越受到医疗行政部门的重视。为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和科学性,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提高了血液来源的质量,而输血者输血前的检测,对于临床的安全用血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输血前、术前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初筛的检测,对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导致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以实例研究的方式对2014年全年156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560例受血者,其中男844例,女716例,年龄3~85岁,所有患者均是首次接受检验的病例。

1.2 方法

1.2.1 仪器 选择Addcare ELISA 400全自动酶标仪检测输血前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四个检查项目。

1.2.2 试剂 乙肝检测试剂选择三维生物工程;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检测试剂选用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

1.2.3 检查项目 输血前4项检查: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本次研究中输血前4项检测的阳性率 本次1560例检验的患者中,4个骨科和3个脊柱外科的人次占总人次的83.67%,也是医院主要输血的几个科室。梅毒、艾滋病、丙肝、乙肝阳性患者人数分别是22例(1.41%)、2例(0.13%)、44例(2.82%)、137例(8.78%)。

2.2 不同性别患者输血前4项指标检出结果比较 由结果可见,不同性别的患者在乙肝、艾滋方面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患者在梅毒、丙肝方面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南北疆患者输血前4项指标检出结果比较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南疆患者562例(约占36.03%),北疆患者998例(约占63.97%),南疆患者中乙肝检测阳性者占15.12%,北疆患者为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汉族人群与少数民族输血前4项指标检出结果比较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汉族患者952例(约占61.03%),少数民族患者608例(约占38.97%),艾滋病、梅毒、丙肝和乙肝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通过新疆男女比例、南北疆人口比例及民族差异因素校正出新疆地区输血前4项检查梅毒、艾滋病、丙肝和乙肝的患病率

2.5.1 男女比例因素 本研究中男性患者844例(占54.10%),女性患者716例(占45.90%),这一数据与本地区男女人口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男51.3%、女48.7%),所以,对于这一组的数据不需要进行校正便能够很客观地反应出本地地区男女的患病率或检出率。

2.5.2 南北疆人口比例因素 本研究中南疆人口562例,大约占36.03%,北疆患者998例,

大约占63.97%,这一组数据资料与本地区的人口构成(南疆人口比例53.44%、北疆46.56%)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必须要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以乙肝为例,南疆乙肝阳性患者校

正人数为:562×53.44%×15.12%/36.03%=126.03,北疆乙肝阳性患者校正人数为:998×46.56%×

5.21%/63.97%=37.85,校正后的乙肝总患病率为(126.03+37.85)/1560=10.51%。结合研究数据经地区校正后,梅毒、艾滋、丙肝、乙肝感染率是1.41%、0.19%、2.83%和10.51%。

2.5.3 民族比例因素 本研究中汉族患者952例(占61.03%),少数民族患者608例(占38.97%),这一组数据资料与本地区的人口构成(汉族人口比例40.6%、少数民族59.4%)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必须要进行校正,校正方法以乙肝为例,汉族乙肝阳性患者校正人数为:952×40.6%×8.72%/61.03%=55.23,少数民族乙肝阳性患者校正人数为:608×59.4%×8.89%/38.97%=82.39,校正后的乙肝总患病率为(55.23+82.39)/1560=8.82%,经过民族因素的校正后,梅毒、艾滋、丙肝、乙肝感染率则是1.44%、0.196%、2.76%和8.82%。

2.5.4 新疆地区校正后总患病率 从本地区总患病率的最后确定可以看出,地区分布和民族差别是对总体患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南北疆组中,北疆患者占总人次的63.97%,与新疆地区人口中所占比例约46.56%的差率为17.41%。民族组中,汉族患者占总人次的61.03%,与新疆地区汉族人口所占比率约40.6%的差率为20.43%,两差率之差为3.02%,即相比之下,民族的差别对总患病率的影响比地区对总患病率的影响大3.02%。因此若以两者校正后的患病率产生均值:梅毒:1.43%;艾滋:0.193%;丙肝:2.79%;乙肝:9.67%。以此为基点,则得新疆地区乙肝的总患病率约为:9.67%+9.67×3.02%=9.96%;同上校正,最终考虑到南北疆地区和民族因素的影响,新疆地区输血前4项检查的患病率分别如下:梅毒患病率为1.47%、艾滋患病率为0.199%、丙肝患病率为2.87%、乙肝患病率9.96%。

3 讨论

随着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输血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屡有输血感染病的报道,因此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为严重的就是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1-2]。为了减少通过输血传播疾病国家采取了坚强有力的举措,比如杜绝多年卖血行为,大力开展无偿献血规定血站对采集的血液严格检验,强行对输血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检测等。虽然目前的技术手段和条件不能对有些“窗口期”的病毒检测出来,但是近年通过输血感染疾病比率大大下降[3-4]。

结合已有的临床资料来看,为了能更深入探知某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疾病发病率,患病率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大工程[5-7]。由于单位个体的能力有限因此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到,医院输血患者的组成不仅数量大而且构成十分繁杂,而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但是这种情况就很类似一个缩小的随机抽样群体。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医院的检验信息来进行流行病学的研究和评价,这样得出的数据和资料将会更具科学性和便捷性。

本研究将1560例患者的输血前梅毒、艾滋病、丙肝和乙肝的感染率分别是1.41%、0.13%、2.82%和8.78%,通过新疆地区男女比例差异、南北疆人口差异及汉族与少数民族比例差异这三个因素的校正后,最终反映出新疆地区输血前4项检查的患病率分别是:梅毒患病率为1.47%、艾滋患病率为0.199%、丙肝患病率为2.87%、乙肝患病率9.96%。其中,乙肝患病率与我国总体患病率为10%左右较接近,丙肝患病率也与我国总体患病率3%左右接近,新疆地区的梅毒的患病率比我国总体患病率有显著的升高。

由此可见,住院前可能已有部分患者感染乙型肝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使得医护人员在日常的诊疗行为中均存在职业暴露风险。通过检测,既能够发现潜在感染源,对各个威胁最大的人群进行特殊护理,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并为患者的诊疗提供帮助,又有利于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8-9]。

对输血前的患者进行检验,归根到底来说是为了规范临床输血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可以说这是医疗卫生水平所必然推动的结果之一;其次,充分掌握患者在输血前时有上述提到的几种疾病,检查的结果也能够作为最基本的依据,进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笔者也切实的体会到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10-11];再者,从研究中还可以看到由于社会人群与受血人群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受血人群更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可以将其作为社会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如果要对上述感染性疾病进行范围比较大的流行病学研究时,如果不具备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实施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使用各地区医院的这种资料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就能比较容易取得较好的结果[12-14]。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者输血前4项的检查完全可以发现受血者输血前感染传染病源的状况,为及早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试验依据,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加强自我保护发出强有力的信号[15],其记录能区分是输血前还是输血后传播疾病,为防止医患纠纷、查清各环节的责任提供了原始证据。

参考文献

[1]潘优敏,谢珏.6421例患者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69-770,773.

[2]姚仁南,陈玲,陈娜云,等.27 779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652-653.

[3]唐满玲,李见红,吴莹,等.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59-260.

[4]陈萍,姚健,刘红,等.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科室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14-16.

[5]艳丽.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7-148.

[6]孙媛媛,刘建忠,陈方祥,等.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0,39(2):233-235.

[7]丁海明,柯培锋,周华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12):1771-1773.

[8]陈德娟.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血清5项感染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4):355-357.

[9]韩选伟,胡同平,张文兰.10 681例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71-72.

[10]周丹.2009-2010年我院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2):93-94.

[11]李凤春,张亚军,李小梅,等.4352例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2):117-118.

[12]艾书娥.2680例输血前、手术前四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93-94.

[13]林华峰,孙红艳.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220-221.

[14]郭建生,姚叶林,邹文涛.东莞市输血前常见经血传播病原体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251-253.

输血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ICU;输血;临床效果;凝血功能

输血治疗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救治危急病重患者生命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举措。它可以补充患者的血量,提高血液的供氧率,对提高患者生命体征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5月年~2014年5月收治入院的ICU输血治疗患者进行抽样调查,抽取50例ICU输血治疗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呼吸衰竭,贫血等症状。

1.2方法 按照比例输入成分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分别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治疗效果 输血前1h及输血后4h,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并着重观察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2]。

2结果

对50例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后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都有好转。输血治疗病情好转的患者有39例,占总人数的78%;病情无变化的患者和死亡的患者共11例,占总人数的22%。见表2.1

3讨论

血压和呼吸是生命体征的两个重要部分,而且这两者都和血容量也有重要的联系。血容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患者自身的血压高低,并且血容量的高低也同时影响了血液的供氧程度,供氧是否充足将直接导致患者的呼吸情况。因此,血容量直接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中已经必不可少了。我们发现,对ICU重症患者进行及时的输血治疗之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比容以及凝血酶时间都有明显的好转。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对ICU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是一项可行的治疗措施[3]。

对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输血的过程中或者是输血后的24h之内,被称为"急性输血反应",输血不良反应也可以发生在输血完成之后的数日、数周或者是数月,被称为"迟发性输血反应"。①急性输血反应的不良后果可以给患者造成?急性血管内溶血(伴有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呼吸窘迫、休克、焦虑、少尿血红蛋白尿、DIC);?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率加快、血压降低、休克、呼吸困难或窘迫等);?败血症。②迟发性输血反应的不良后果有:?输血性传播疾病(AIDS、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等);?迟发性溶血反应(伴有发热、黄疸、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输血后紫癜。

对于急性输血反应,处理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采用生理盐水输注保持静脉通道通畅;②如出现呼吸苦难及时给与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为了防止肾功能衰竭,按医嘱给予利尿剂④核查血液标签并且送检。对于迟发性输血反应,我们可以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输血性疾病的传播,在积极开展无偿献血的同时,医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筛选献血人的血液质量[4]。

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时候,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三查"即:查血液的有效期、查血液的质量、查血液的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患者姓名,对患者床号,对患者的住院号,对血瓶号,对血型,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对血液种类,对血液的剂量。"一注意"即:注意观察输血后患者的身体反应。而且在给患者进行输血的过程前后一定要遵守"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的制度[5]。

总之,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输血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进行输血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应对输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发现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的力量来救治患者的生命是每一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黄淑清,董清松.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127-128.

[2]魏晴,邓熙,彭春秀,等.危重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9,04:416-417,422.

[3]张正芳.输血标准流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4,01:117-119.

输血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推理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理科的一门也不例外。但是在初中阶段,生物作为非中考科目受到社会、家长、学校甚至是老师的忽视。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件令授课老师比较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仅仅教授一下课本内容就算完成任务,有些甚至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记忆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样不仅使本学科内容没有让学生好好理解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的引导。

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总结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之所以难,并不是因为它有多难理解,而是在记忆时很容易混淆和遗忘。如果按照常规性讲解,学生当时就有可能弄得满头雾水,过后记忆清晰就不太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房室瓣和动脉瓣。左心房负责收集来自肺内的血液;左心室将来自肺的血液泵至全身;右心房收集来自身体其他各部分的血液;右心室将来自身体其他部分的血液泵至肺;室间隔可以防止心室内血液的混合;房室瓣与动脉瓣是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在教学时,我首先告诉学生,结构与功能相对应。有什么样的功能就要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必定也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我先给他们展示猪心脏,让他们对心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很多肌肉构成。然后再问他们心脏是实心还是空心?他们凭常识知道,心脏是运输血液的,但是到底心脏是实心还是空心的呢?他们并不是很清楚。这时候再给他们展示心脏模型。打开心脏模型,他们自己可以看清楚心脏其实是具有2个两两相连的腔(4个相对独立的腔)构成。进而可以让他们思考这些腔叫什么名字。我以房屋进行举例:我们住的是房子,房子下边的是地下室。那么心脏的4个腔,上边的叫什么,下边的又叫什么呢?学生很机灵地回答,上边的是心房,下边的是心室。我再问他们: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各叫什么,他们也会很容易地说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名字。所以简单的心房与心室他们通过自己“起”名字就会记住了。

那心脏的心房与心室干什么用的呢?让他们回忆上节课学过的血管知识。有三种,除了毛细血管外还有动脉和静脉。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那么心脏有什么作用呢?血管一进一出,那么心脏就有收集血液和输出血液的功能。我问他们:是输出血液费力,还是收集血液费力呢?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是输出血液费力。之后让他们看心脏模型,让他们注意心房和心室的肌肉厚度,问让他们自己猜到底是心房输出血液还是心室输出血液。他们看完之后会回答:心室,因为心室的肌肉厚。我进而问他们、为什么有两个心室呢?肯定是把血液运送到两个不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是哪里呢?他们一时很难想起来。再提醒他们:我们身体大部分是消耗氧气的还是产生氧气的?他们说:是消耗氧气。那这些消耗的氧气,我们身体的哪个部分从外界获得呢?通过以前的知识,他们知道是肺。所以,心脏的两个心室分别把血液输送到肺和身体其他各部分。我再让他们观察模型的左心室和右心室的肌肉,他们会发现左心室的肌肉比右心室的肌肉厚,那么哪边把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哪边又把血液运输到肺呢?提醒他们,身体各部分可以比如说是脚趾头……他们很容易推出,左心室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右心室把血液送到肺。再顺势问他们、左心室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这些血液是含氧多还是含氧少的?他们也可以轻松地回答是含氧多的。含氧多的血从左心房流入到左心室,那么左心房也是含氧多的血,含氧多的血从哪个地方来呢?肺。所以左心房收集从肺来的血,同理右心房收集来自从全身各处来的血。再回顾总结一遍,学生便可以轻松地记得心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了。即便以后忘记,稍微提醒就会使他们回忆起来所有的知识。

输血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围手术期用血; 管理对策

本院是以骨科为主的医院,骨科手术用血占到全院用血量的70%左右,为了解本院骨科围手术期用血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笔者收集了2010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本院骨科围手术期输血患者在输血科的原始资料,评估骨科手术用血情况,以了解骨科手术的临床用血是否合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本院骨科(包括关节外科、创伤骨科、骨关节镜科、矫形修复外科、脊柱一科、脊柱二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间在输血科的原始资料,其中原始输血申请单2414份和配发血报告单1631份(67.5%),手术记录自体回输血的病例42份。

1.2 方法 评价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输注量。

1.3 血液来源和计量单位 1631例骨科手术患者所输异体血全部来自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红细胞输注量以U为计量单位(1 U相当于200 ml),FFP输注量以ml为计量单位。骨科手术患者回输的自体血液,是用京精自体血液回输机将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的血液收集,经过无菌条件下处理后回输给患者本人,输注量以ml为计量单位。

2 结果

2.1 1673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共输血1 031 020 ml,其中输注异体红细胞4194 U(相当于83.8吨),人均2.5 U,输注异体FFP 192 120 ml(98.8%),人均114.8 ml;自体回输42例(2.5%),共输注12 600 ml(人均300 ml),自体回输量仅占总输注量的1.2%。

2.2 骨科手术用血量最多的是关节外科(红细胞1202 U,FFP 44 760 ml),用血量最少的是脊柱一科(红细胞428 U,FFP 14 180 ml)。骨科择期手术用血占47%,急诊用血占18%,术后及贫血治疗占35%。成分血使用率达到99.82%。

3 讨论

本院异体输血比例达到98.8%,自体输血比例仅1.2%,说明临床用血存在很大风险,应及时制定管理对策予以纠正。

3.1 大量研究表明,输血不仅仅是把双刃剑,因为输血的风险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1]。对外科重症患者输血不仅未能改善预后,却使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输血者[2]。因此开展血液保护技术如自体输血,既可大大降低异体用血量,又能避免异体输血传染疾病和输血反应的风险。据相关文献报道,“自体输血”国际标准是30%~40%,而我国只有20%。而在欧洲国家,约有80%~90%的非紧急输血手术是在“自体输血”的支持下完成的。在日本,术前自体备血800~1200 ml的病例已达到86%~90%[3]。

3.2 本院两年多1673例骨科输血患者自体输血例数占有2.5%,自体回输量仅占总输注量的1.2%,97.5%为异体输血,这个数据表明本院血液保护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率极低,远远低于相关文献报道(国内“自体输血”比例大约为20%),临床用血存在很大风险,因此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予以纠正,推进科学合理用血,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刻不容缓[4]。

3.3 管理对策 (1)积极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贮存式也叫预存式自体输血,医生可挑选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患者,在手术前3~5 d,采血贮存,在手术时或急需时输还给患者;稀释式可在临手术前自体采血,用血浆增量剂去交换失血,因而患者的血容量保持不变,而血液处于稀释状态,手术中再把抽出的血液输还给患者;回收式自体输血,可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抗凝和过滤,然后将采集的红细胞再回输给患者[5]。(2)成立科室合理用血管理小组,结合科室自身的特点,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开展骨科微创化手术的方式,减少手术用血。制定用血的具体标准,增加术中自体血回输,术中输血量达400 ml以上首先采用自体回输血。骨科各专业可制定围手术期临床输血指征,选择性输血,血红蛋白10 g不输血,7~10g之间,伴有高龄、创面大、感染、摄入严重不足经支持治疗后可选择性输血。(3)本院输血管理委员可定期对骨科的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可采用多种形式对用血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

血源紧张是医院发展面临的难题,输血安全是医患纠纷的隐患,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总之,自体输血好处很多,(1)能提供稳定血源,缓解临床用血紧张;(2)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患者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3)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4)避免异体输血产生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5)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6)最主要的是可防止经输血传播的疾病,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输血方式[6]。

因此本院应大力开展自体输血,保证输血安全,将临床用血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招伟贤.血液保护即要技术更要执行力[J].广东医学,2011,32(22):42.

[2] Marik P E,Corwin H L.Egticacy of red blood cell tyansfusion in the criticdly ill:asystenatic,review of the literanture[J]. Crit care Med,2008,10(36):2667-2674.

[3] 刘斌,王泉云,宋跃明,等. 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10):632-633.

[4] 孙晓洁,桂霞,杨震,等.2001-2010年新疆某肿瘤医院临床用血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9):12.

[5] 郭继娜,宗晓斌,郭继冰.脊柱外科病人临床用血回顾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3(15):79.

输血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Rh(D)阴性;手术;输血;临床应用

Rh(D)阴性血液供应相对紧张,冰冻保存Rh(D)阴性红细胞的价格又相对昂贵,并且解冻冰冻红细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解冻后还需要6h内输注,所以,Rh(D)阴性手术患者的输血问题,一直是临床输血的难题[1]。本研究中,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Rh(D)阴性手术患者,术前针对Rh(D)阴性手术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地输血方案,保证有效的临床用血,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Rh(D)阴性手术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5~81.0岁。

1.2临床分组及输血方案术前血型检查确定患者为Rh(D)阴性后,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及时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我院诊治的60例Rh(D)阴性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四组:①患者的基本情况还可以,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择期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小,无需常规备血,仅备冷冻红细胞。②术前患者基本情况尚可,手术损伤相对较大,择期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较大,符合自身输血标准,可以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③术前患者基本情况相对较差,择期手术,不符合自身输血标准,采集新鲜血液。④急诊手术,无法实施自身输血,也不能短时间内采集新鲜血液,只能输注冷冻红细胞。

1.3血液的准备和使用对于自身输血患者,由专业人员,根据标准操作规程,采集血液,并做好相关标记,冰箱内待用;新鲜血液采集后,送至输血科保存待用;冷冻红细胞解冻后,6h内输注,所有血液制品均符合血站的制备和使用标准。

1.4输血指征术前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术中出血情况,判定是否输血[2]:①当血红白蛋低于70g/L时,输注红细胞。②当血红蛋白处于70~100g/L时,根据患者的心肺代偿功能、年龄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判定是否进行输血治疗。③当血红蛋白高于100g/L时,严禁异体输血。

2结果

第一组20例均未输注冷冻红细胞;第二组17例均采用自体输血;第三组20例输注备用血,没有再进行输血治疗;第四组3例,全部输注冷冻红细胞。四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出现浪费、延误使用等情况。

3讨论

近年来,由于Rh(D)阴性血液的需求相对增加,而相应献血者不是很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Rh(D)阴性手术患者的使用。所以,如何利用有限资源,确保Rh(D)阴性手术的顺利进行,是临床上关注的热点话题。

外科手术术前常规备血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术前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才能确保Rh(D)阴性手术的顺利完成[3]。本研究中,第一组20例均未输注冷冻红细胞;第二组17例均采用自体输血;第三组20例输注备用血,没有再进行输血治疗;第四组3例,全部输注冷冻红细胞。四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出现浪费、延误使用等情况。我们严格按照输血指征,术前制定合理地输血方案,将备血全部输注,没有出现浪费情况,有效保护了相对稀有的Rh(D)阴性血液。并且在输血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没有出现1例输血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Rh(D)阴性血液作为一种稀有血型,术前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既能有效保护稀有血液资源,又能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患者与临床医师的大力配合[4]。当然,采用哪种输血方案,都需要准备冷冻红细胞,因为冷冻红细胞可以长期保存,并且处理时间相对较短,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5]。所以,对于目前还不具备冷冻红细胞保存能力的血站,必须尽快开展该业务,以满足Rh(D)阴性患者的紧急用血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浑守永.Rh(D)阴性手术患者输血方案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219-220.

[2]刘爱萍.Rh(D)阴性手术患者的输血方案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1):94-95.

[3]王宝光,赵鸿.RH阴性患者的临床输血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587-1588.

输血自我总结范文6

1 概述

2013年8月天津港爆炸,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许多市民自发走进医院献血救助伤员,那么血液是如何输注患者体内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呢?本次教学设计的题目为《静脉输血方法及不良反应》,本次教学设计分为教学分析、策略选择、过程实施和效果反馈四个方面。

2 教学分析

本次课选自国家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第十七章第二节静脉输血法,结合岗位需求,增加了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删减了自体输血,更改输注液体为静脉通畅。

本次授课14中职护理学生,已经掌握了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喜欢动手和临床案例,善于使用智能终端获取知识,为本次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结合课程标准及护理岗位要求,确定了知识、技能、素质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重点为静脉输血操作方法及不良反应,难点为输血反应发生机制。

3 策略选择

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中心思想,演示、练习、实验法贯穿整个课堂,实现了“做中教”的职教理念,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分组竞赛体现了“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并利用了三维虚拟仿真、flash动画、交互学习软件、游戏等多种资源与手段着力解决学习困难,达成教学目标。

4 过程实施

本次课教学过程设置四个环节,以激发学生责任感为切入点,案例情境为导入点,分组竞赛为考核点,完成教与学的融合。

4.1 课前暖身

教师课前将视频、微课、三维仿真、口诀等教学资源整合到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登录平台查看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分小组平台上交流讨论,完成任务。任务一:根据视频总结操作流程;任务二:完成血型交叉配血表格,教师实时监控并归纳梳理,以此来设计与引发教学。

4.2 课中内化

环节一:创设情境 布置任务。

课堂上,导入输错血型致病人死亡的新闻视频,震撼学生心灵,引发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提出以下问题:

①输血前做哪些准备?②怎样正确操作静脉输血流程?③输血不良反应有哪些?问题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求

知欲,同时笔者将问题整合成任务,引领学生进入实施环节。

环节二:学生主体 实施任务。

任务一: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学生课前平台上观看了该内容的微课视频,熟悉了原理及方法,课中学生结合同组同学血型,阐述血型配血内容,在轻松愉快中强化了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血型交叉配血的小游戏巩固了这一内容,为静脉输血的操作奠定基础。

任务二:静脉输血方法。

静脉输血的原则:①输血前必须做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②无论是输全血还是输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如无同型可选用O型血输给患者,一次输少量血,一般最多不超过400ML,且要放慢速度;③患者如再次输血,则必须重新做交叉配血实验,以排除机体已产生的情况。输血过程中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医生,停止输血。密闭是输液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是,两袋之间输入少量的生理盐水,输血完毕在继续滴入生理盐水,直到输血管全部血液输入人体内在拔针。这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教师结合规范的操作视频,逐步讲解静脉操作流程,学生适时分步总结。随后,进入仿真实训操作环节,学生操作中容易出现流程颠倒,步骤遗忘等问题,教师也难以指导到每个学生,我们利用开发的互动仿真软件《静脉输血测评系统》,突破本次课重点,该软件含带教,练习,考核三大功能,学生进入后先点击带教按钮,系统会通过指示箭头指导学生分步完成操作。带教熟悉后进入练习,此模式无指示,操作中出现了任何的错漏,无法进入下个流程,这样及时纠正,避免错误的操作习惯,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无法顾及所有人的问题。练习后进行仿真考核,如果学生出现步骤,要点错误无法通过考核。本软件还原医院真实场景,学生身临其境操作,交互式功能规范了学生的操作流程,降低了器材的消耗。仿真合格后结合办学医院的资源,引进空血袋加红墨水,进行实操演练,学生分组练习,通过自评,互评,选派代表参加班级竞赛。最后请外聘教师(也是临床专家)当评委,每组派代表进行组间竞赛,通过智慧教室尤其是摄像头跟踪代表操作,让每位评委及学生都能准确评价,保证了竞赛的公平。仿真与实战的结合,学生错误明显减少。

任务三:静脉输血的不良反应。

这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输血反应和输液反应共性知识学生容易掌握,但是溶血反应是输血特异性反应也是患者的致死原因,机制复杂,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了溶血的整个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随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溶血反应的发生机制,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再次巩固了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三:课堂考核 巩固任务。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完成在线考核,涵盖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为学生将来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奠定了基础。

环节四:归纳梳理 总结评价。

学生归纳梳理教学内容,并利用X-Mind软件完成对本次课的回顾与总结;同时教师通过权重设置将整个学习过程转化为平时成绩,完成对每个学生的评价。

4.3 课后巩固及拓展

结合该校课外实训开放,学生强化静脉输血操作,并将自己操作视频上传平台供教师点评,课后组织志愿者走进血站,义务献血,提升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走进社区为居民血型鉴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