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设计方案范例6篇

储能系统设计方案

储能系统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教育资源云平台;云存储;Hadoop;HDFS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数字媒体、数字校园的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纷纷推出自己的教育资源云平台.然而,随着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平台中心的数据在数量上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硬件设备以及更高的运行维护资金的投入,这也对平台上数据的存储、检索、分享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到传统的数据集中管理、集中存储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1],本文在云计算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存储的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数据存储方案,其通过集中提供数据存储功能,能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云平台上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也可以为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证.

1云存储技术

1.1云存储

云存储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存储方式,是云计算技术的存储部分,位于云计算技术的底层.它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网络中大量的异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虚拟化为易扩展、弹性、透明、可伸缩性的存储资源池.形象地说,云存储就是将目标资源存储在云端服务器,形成一个数据中心,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2].

1.2云存储体系结构

云存储是一个集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和客户端等于一体的系统,从功能上可以把它划分为四层: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其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3].(1)存储层.该层是整个体系最基础部分,其设备可以是网络附属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也可以是PC机上的硬盘等.(2)基础管理层.该层是整个体系最核心部分,它把存储层中分布在不同地域,且数量众多的异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虚拟化为一个集中存储资源池.(3)应用接口层.该层是用户使用云存储服务时直接面对的界面,用户可通过该接口对云端的数据执行存取、修改等操作.(4)访问层.用户可以通过该层登录到云存储系统,享受系统服务.

2云平台数据存储的优势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未使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教育资源云平台之前,教学资源一般都使用多个磁盘阵列来作为存储设备,这样做存储成本较高.而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教育资源云平台之后,由于云计算中的存储设备大多采用廉价的PC机群来充当,这与大容量专用的存储设备相比,存储容量更大,存储成本却反而降低.另外,由于传统的存储方式往往釆用非结构化存储,高职院校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造成教育资源重复建设,而且各部门之间的教育资源可能存在访问和共享的障碍.云存储通过在教育云平台中建一个高效的数据存储中心,将各个院系的资源进行接入,不仅可以对高校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管理,而且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以及存储空间浪费等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资源维护成本,提高资源存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4].

3云平台的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3.1体系架构目前主流的云平台有微软的Azure,Apache的Hadoop,阿里巴巴的阿里云,谷歌的GooleAp-pEngine,亚马逊的EC2等.鉴于Hadoop云平台具有可靠、高效、易伸缩、高容错、低成本等优点,本文采用Hadoop来搭建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云平台.该云平台借助云计算技术,将学院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和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旨在为全院师生提供一个开放互联、统一管理的应用服务平台.因此,云平台在设计时采用分层设计方式,将数据存储和处理、业务逻辑和应用服务三个核心内容分别放在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体系架构图如图3所示[5].

3.2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从图3可以看出,存储层位于最底层,由大量的异构物理硬件构成.这些物理硬件设备可利用虚拟化技术整合为逻辑上单一的存储设备.目前有多种云存储方案可供选择,如:光纤通道存储局域网络(FCSAN)、基于iSCSI技术的存储局域网络(IPSAN)、网络文件系统(NFS).不同的云存储方案对云平台的要求和影响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限制云平台的发展[6].鉴于Hadoop云平台的优势,本文采用Hadoop云平台实现分布式文件系统,简称HDFS.HDFS是Google的文件系统GFS的开源实现,具有低成本、高容错、可扩展性好,并支持超大文件的储存和流式数据访问模式等特点.因而将HDFS与现有教育平台相结合,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存储方案,它能为教育资源云平台提供海量的数据存储和高效的数据处理.

3.3HDFS工作机制

HDFS采用典型的主从式(Master/Slave)架构,由一个控制节点(NameNode)和多个数据节点(Da-taNode)组成.NameNode节点负责存储任务的管理与分配,其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并维护整个文件系统及其命名空间,而实际的数据却是存储在DataNode节点中.同时,DataNode节点还响应来自HDFS客户机的读写请求,以及来自Nam-eNode的创建、删除和复制块的命令.其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7].从图4可以看出,存储在HDFS中的文件首先被分成块,然后将这些块复制到多个计算机中(Da-taNode).而对于外部客户机而言,HDFS就像一个传统的分级文件系统,可以对文件执行创建、删除、移动或重命名等操作.另外,它还可以运行在由普通且廉价的机器搭建的集群上,从而被广泛用来搭建各种云平台[8].

4基于云存储的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数据存储方案实现

4.1云存储系统的搭建

(1)硬件搭建.为简单起见,本文采用7台PC机和1台交换机搭建一个小型局域网,组成HDFS集群,其中2台作为NameNode节点(Master1,Mas-ter2),其中1台作为主服务器,1台为备用服务器,以便在主服务器暂停运行时快速进行切换,其他5台作为DataNode节点(Slave1,……,Slave5).其结构图如图5所示.(2)软件部署.每个节点均安装Linux操作系统及第三方软件JavaJDK、Hadoop和Zookeeper,并加以配置.其中,Hadoop的环境变量配置如下:vim/etc/profileexportJAVA_HOME=/usr/java/jdk1.7.0_51exportHADOOP_HOME=/usr/hadoopexportPATH=MYMPATH:MYMJAVA_HOME/bin:MYMHADOOP_HOME/bin(3)网络配置.为每个节点配置IP地址如图6所示.至此,云存储系统已搭建完毕.经过测试,可以实现云存储系统与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连接.

4.2云存储功能的实现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可知,云存储系统作为云平台的数据存储和管理中心,其主要功能列表如图7所示.由于HDFS的底层均是基于java开发的,还需要安装第三方软件eclipse,通过调用HDFSAPI接口程序,使用DistributedFileSystem类中的相关方法,可以实现云存储的相关功能.限于篇幅,以下仅以文件的上传为例,来说明实现云存储的功能[9].其主要方法如下:通过调用FileSystem类下的copyFromLocalFile()方法将本地文件上传到HDFS的指定目录下.执行代码如图8所示.通过测试发现,已将客户端位于localPath目录下的文件上传到HDFS中指定目录hdfsPath下存储,从而实现了文件的上传功能.

5结语

储能系统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平安中国” 监控系统 存储 解决方案

1监控系统存储解决方案探讨

1.1需求分析。

“平安中国”项目中存储需求R 特点: (1)、数据流量非常大,基本上以写入数据为主,读取数据的时候很少,需求存储空间非常大。所以需要采用廉价的存储方案;(2)、对存储的容量需求弹性比较大,存储容量的多少随着画面质量的提高、画面尺寸的增大、视频线路的增加都会成倍地增加容量需求。所以需要综合考虑现有的存储,还要考虑将来扩容的需求;(3)、对存储的性能要求不高,但是需要长时间的连续数据读写,大部分客户要求7*24小时不间断。所以需要非常稳定的存储设备。(4)、不同领域要求保存数据的周期不一样,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改变。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扩容、改造的可行性及成本。(5)、项目的实施和维护部门的存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部分设计方案中的存储设备分散在不同的机房。所以需要考虑存储系统的简单易用性、后期维护的方便性以及整个存储系统的实施、后期维护成本。

1.2存储技术和方案。

“平安中国”在不同的城市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存储方案,首先需要根据该城市通讯线路发展建设的情况和公安系统的资金投入情况,以及该项目的运营管理部门和电信之间的合作状态和整个监控系统的行政管理因素,决定是采取集中式存储还是采取分布式存储。其次,需要在前面选择的基础上,根据整体存储容量的大小、投入资金大小、将来改造、升级的成本、实施和维护的成本决定是采用传统的存储系统、IP存储系统、还是先上传统存储后逐步升级为综合性的存储系统、或者直接上一个综合性的存储系统;

(1)NAS或NAS引擎+磁盘阵列

(2)IP存储交换机+磁盘阵列;

(3)iSCSI网关或机头+磁盘阵列;

(4)iSCSI磁盘阵列;

(5)iSCSI软件+类似服务器构架的磁盘柜(使用RAID卡);

1.3 监控系统存储方案的设计分析

(1)集中式存储解决方案分析。一般来说是否选择集中式存储与存储技术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在此我们不再作讨论。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假设A城市需要布控5000点,其监控系统存储需求分析如下:

A城市共需要布置5000个摄像头;前端视频服务器把摄像头传来的监控信号以每路300Kbps/CIF/25fps的速度上传到IP网络上的存储管理服务器。一般来说,一台配置较好的双CPU存储管理服务器可以管理200个并发流,5000个流共需要25台存储管理服务器。抛去各种因素,每个流可以按照150MB/h数据量来计算,每小时每台存储服务器需要存储的数据为30G,如果按照7*24小时的需求来计算,需要的实际容量为5.04T,所以实际可使用空间必须大于5.5T。另外,整个系统除了存储管理服务器外还需要有WEB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视墙管理服务器、移动信息服务器等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整个大系统都是架构的IP网络上的。

(2)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分析。

一般来说,监控系统的规模越大、需要布控的点越广越有可能选择分布式存储,对于此类的需求,建议客户采用多种存储方式相结合的方案,即DAS+SAN+IP存储。

整个监控系统的集控中心可以考虑放在某一A类的机房,其他同类机房中只需建一个简单的SAN构架的存储系统即可。

2根据存储方案选择存储设备

在确定是采取集中式存储或分布式存储之后,便需要仔细分析、选择适合的存储产品,产品的选择比存储方案更为重要,一个好的产品有时能弥补方案的不足,一个不成熟的产品会给你在使用、升级扩容、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带来无穷的烦恼。

(1)充分考虑设备本身的大容量存储、升级扩容问题;

(2)多考虑一些TCO成本;

(3)设备的安全稳定问题。

设备本身的稳定性是选择设备的最重要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对选择分布式存储方案的客户来说尤为重要。分散在各区域的各个节点,如果产品不稳定经常发生一些小的问题,那么维护的成本将会非常高。

储能系统设计方案范文3

近年来,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所保存的数字档案信息急剧增加,且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海量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问题已成为各级档案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国家电子政务的进一步推进,该问题将愈加突出。为此,各档案馆综合利用在线存储、近线存储、离线存储等不同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和备份。许多档案馆在制定本单位的存储策略时,针对档案信息安全要求高、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等特点,综合考虑在线和离线等存储方式的技术特点和投资情况等因素,将离线存储方式作为本单位海量档案信息的存储策略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海量数据的离线存储,已成为档案工作者在解决海量档案信息安全存储问题时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档案局(馆)、北京汉龙思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单位联合开展“海量数据离线存储系统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针对海量档案信息的存储和异地备份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档案数据离线存储整体解决方案,研制了系列硬盘离线存储柜,开发了硬盘离线存储管理系统,制定了档案工作行业标准《档案数据硬盘离线存储管理规范》(草稿)及相关操作规程。课题研究成果将对硬盘在海量档案信息离线存储中的应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该课题荣获2015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一、现状与问题

海量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已成为档案部门面对的共同问题。各地档案部门多采用在线备份、近线备份和离线备份相结合的策略,对海量档案信息进行存储。每种存储方式各有其技术特点,其中,在线存储方式具有数据更新及时、信息查询速度快等诸多优势,但是,其购置成本高,运行维护费用大,海量档案数据全部进行在线存储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综合考虑档案数据具有重要程度高、安全要求高、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等特点,许多档案馆都采用了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相结合的存储策略。一般将利用频率高的数据进行在线存储,以方便快速查询利用。将利用频率不高的数据进行近线或离线存储,以实现长期保存的目标。目前,档案部门选用的存储载体主要为硬盘、磁带和光盘,每种存储载体各有技术优势。作为主要存储载体之一,硬盘在档案信息存储备份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硬盘具有数据读取速度快、技术发展迅速、单位存储成本逐年快速降低、单盘介质存储容量相对较大等优势,硬盘在数字信息在线存储中有着广泛和稳定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开始将硬盘作为离线存储载体用于海量档案信息存储。经过几年的实践,硬盘在档案信息离线存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由于硬盘自身的技术特性存在一定劣势,以及保存和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了硬盘损坏、数据丢失等问题,已成为档案信息安全的极大隐患。

影响硬盘可靠用于离线存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硬磁盘需要定期进行加电和启动运行以保证其正常运转,而有些档案馆由于条件限制,直接将硬盘离线存放于档案库房中,长期无法加电;硬盘存储对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有的档案馆长期将硬盘存放于后库中,无法达到硬盘存储所需的环境条件;硬盘的防震和抗冲击力较弱,而硬盘用于异地备份时要经过多次搬动和长途运输,难免引起震动;硬盘数据可擦写、易修改,用于档案信息保存时必须能够防止恶意修改;单块硬盘容量有限,用于海量档案数据离线存储时,为便于管理,多块硬盘级联的问题需要解决。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为离线硬盘提供多重保护、检测和管理机制,以弥补目前硬盘用于离线存储时所表现出的技术特性的不足,防止由于硬盘损坏带来的数据丢失问题,为硬盘在海量档案信息异地备份工作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便于档案部门对离线数据的有效管理,使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长期安全保存。

二、解决方案

课题组通过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实验验证和分析归纳,研究制定了硬盘用于海量档案数据离线存储的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从总体架构、系统工作流程、硬件存储柜及软件系统功能等方面,设计了海量数据离线硬盘存储系统。

1.总体架构海量档案数据离线存储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并辅以系列化的操作规程,实现档案数据硬盘离线存储的科学化、规范化。该系统可以改变传统硬盘存储系统内设备群开、群关的管理和应用模式,可实现存储系统内硬盘在线和休眠状态的按需转换;在确保硬盘存储系统低功耗运行的同时,实现档案数据的快速检索应用;可解决离线设备的自动定期检测、定期加电维护等技术问题,实现对硬盘存储系统的保护。

2.工作流程海量档案数据离线存储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磁盘入库登记、检查磁盘在位、检查磁盘参数、建立档案目录结构、目录挂接、建立数据镜像、档案目录检索、硬盘出库、数据利用、查看原文、导出数据、打印数据等。总体方案对所有功能进行了流程化处理,并将用户规划为三类角色:磁盘柜管理员。主要完成磁盘入库登记、检查磁盘在位、检查磁盘参数、磁盘出库等工作。数据管理员。主要完成建立档案目录结构、目录挂接、建立数据镜像等工作。档案利用人员。可进行档案目录检索、查看原文、导出数据、打印数据等操作。

3.软硬件功能硬盘离线存储柜硬件系统包括柜内硬件和柜体两部分。柜内硬件主要分为四部分:硬盘阵列控制器模组、SATA总线交换控制模组、本地主控模组和电源模组。每个模组独立完成特定的功能,模组之间通过控制线和总线连接,相互配合完成硬盘之间的数据传输、系统控制及供电控制。硬盘离线存储柜主要实现对硬盘的集中管理,柜体具备防尘、防磁、防水、防盗、抗冲击、承受高低温变化等功能,可在低电压下工作,并配备备用供电电池。软件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快速迁移、人机交互、硬盘定期循环自检、状态监控、定期对硬盘进行加电维护、离线数据管理、数据快速利用等。

三、研究成果

课题组设计研发了具有SATA总线交换模块的硬盘离线存储柜和与之配套的管理软件系统;制定了规范化的硬盘离线存储操作规程;起草了《档案数据硬盘离线存储管理规范》,并以此为草稿申请档案工作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成功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

1.硬件设备硬件设备系列成果主要为两大类设备:数据迁移设备和硬盘离线存储柜。通过两类设备,可实现档案数据迁移、档案数据离线存储和在线检索、硬盘检测和故障报警等功能。(1)移动式数据迁移设备针对许多单位进行光盘、硬盘等载体多套备份的需求,设计了数据迁移设备。利用该设备可实现硬盘间一对多的数据迁移,也可实现光盘到硬盘的一对多的数据迁移,并可根据需要制作光盘镜像。根据数据快速采集和备份的需求,设计了移动式的数据迁移设备和便携式数据迁移设备。(2)离线硬盘存储柜课题组研发了多硬盘存储的离线硬盘柜,解决了硬盘离线存储的保存环境问题和定期低压充电问题。根据不同应用环境和不同应用需求,将硬盘离线存储柜设计为办公式、机柜式、仓储式和军用备灾式四款。每一款硬盘离线存储柜都具有防尘、防盗、防磁、散热好等特点,并配备了防盗门锁,防止非法开启柜门。实现了机柜之间的级联及柜内多个硬盘的级联,单个机柜可提供百块硬盘的盘位。

2.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迁移管理系统、柜内触摸屏查询系统和离线硬盘存储管理系统。三个软件系统支撑了光盘数据迁移、柜体独立管理及控制终端管理。软件系统可实现对离线硬盘数据的完全控制,防止硬盘数据的非法读写与修改;对每一块硬盘的物理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可视化显示及报警;建立了整套预警机制;实现对多个硬盘和多个机柜的级联与管理;实现对预警硬盘的备份复制。

3.操作规程为规范使用档案数据离线硬盘存储系统,课题组研究制定了系统操作规程,规定了离线硬盘存储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安全控制、离线存储、在线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工作流程和基本方法。

4.档案行业标准草稿以研究成果为基础,课题组起草了档案工作行业标准《档案数据硬盘离线存储管理规范》(草稿),以期为档案行业应用离线硬盘开展档案数据备份工作提供标准化依据。该标准已由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列入档案工作行业标准制定计划。

5.技术专利课题研究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并进行改进、研发。课题组已将SATA硬盘矩阵的远程访问系统、SATA硬盘矩阵级联系统、SATA硬盘写保护系统三项核心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

四、研究意义

储能系统设计方案范文4

鉴于以上现状分析,笔者从数字档案资源的新环境,来思考在云环境下,如何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与服务、提高数字档案资源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如何对相关技术手段进行认知和运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云技术的特征,根据数字档案资源共性,在笔者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云技术中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思路,来搭建数字档案资源云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云存储架构、云服务平台、云终端生产流程以及政策与机制等内容,对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于云技术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1 分析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的定位价值

分析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的价值取向,构建全国性、区域性“云服务”平台,利用“云存储”更好地保存档案、提供利用,借助“云模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打造“低碳经济”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来改变档案信息获取和知识传播的方式。这是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的指导性基础研究。

2 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云服务”的框架体系

主要研究云计算技术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影响、对档案实践工作的变革,研究云计算平台中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组织、关联、导航与可视化服务,构建云服务环境中数字档案资源选择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架构、存储结构、安全体系、服务平台及流程化管理与保障机制等。设计相应的计算方法,构建“云存储”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的数据标准、元数据注册系统、元数据仓储系统、处理流程、管理流程、评估规划、数字签名、加密、过程管理等技术实施框架。根据这些内容,搭建云平台中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的基础设施结构体系、资源存储系统架构体系和计算方法、资源管理安全体系、资源共享服务与应用体系。这些体系的构建是对分布在异地环境中数字档案资源,集群在云服务架构中,对共享资源元数据进行计算,对现有的档案资源进行封装,以便于数字档案资源“云服务”系统的查询、用户需求的匹配。因此,笔者给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云服务”结构方案如图所示。

3 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统一的、可靠的“云存储”平台

构建统一的云存储平台,把数目庞大,分布不同地区,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数据整合起来统一管理。采用虚拟化技术,开发基于“元数据”访问的分布式数字档案数据访问接口,实现各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数据与“元数据”的相互转换,在不改变现有数字档案资源数据的定义与存储结构的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元数据”访问接口供上层调用。实现双区域异地备份技术,划分资源区域对,每对区域备份对方所有数据,一旦某区域故障可立即转到另一区域访问或恢复,在不增加专门的备份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备份和容灾措施,提高存储的可靠性。同时要详细设计云计算中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形成面向社会开放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科学管理系统平台,来构建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平台中的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元数据库,来安装政务内网数字档案传输平台客户端及加密隧道,以加密数字档案提交包向档案馆报送数字档案或目录数据。

4 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的“云服务”平台

构建完整的云服务平台包括,(1)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访问服务:开发统一的资源访问接口,接收应用层的请求,根据请求的参数,访问下层的云数据,返回相关“元数据”给应用层;(2)实现请求认证服务:针对一个服务请求,根据请求的类型、应用程序具有的权限、所处的网络环境等验证请求的合法性;(3)实现安全数据传输服务:对于返回给应用程序的数据,采用128位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码,再进行传输;(4)实现快速资源搜索和资源发现服务:根据请求的参数快速地搜索和发现资源所在的区域,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接口均采用Web 2.0技术,使用SOAP协议,兼容各种终端和操作系统。

5 研究“云终端”数字档案资源生产流程化与应用软件的开发

研究数字档案资源生产流程化,运用国际元数据要素规范与标准(ISO/IEC 11179),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元数据访问和聚集的平台,从而把分布、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管理,来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在组织、收集、开发等各环节之间的有效流转。是面向整个社会层面,而不仅是单一的机构内部,最大程度地实现系统内外各环节的统一与协调,使得所有参与部门在大的流程上协作,在小的流程上规范,并且,制定统一标准,发挥数字档案资源整体优势,以“云服务”方式进行收集、归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以“云服务”方式实现馆藏档案的检索利用,成为最前沿的管理服务窗口。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Windows、Android和苹果操作系统的数字档案资源访问“云终端”软件。用户利用数字档案资源访问“云终端”登录云服务平台,请求平台提供的服务。

6 探讨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建设的政策与机制

政务信息、民生档案、城市记忆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网络资源等原始信息,有着各自的存在意义,反映着不同领域的社会记忆。政策与机制设计不能厚此薄彼,对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要做的不是进行过多的人为选择,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本原,必须根据它们不同特性制定不同的系统方案与具体实现措施,并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与管理机制。利用“云存储和云服务”特性,构建“低碳经济”档案资源共享新模式,改变档案资源获取和传播的方式;研究云技术与数字档案资源的组织管理、处理流程、资源共享与获取、资金运营、系统平台等服务系统的创新,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的“云服务”。

云技术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的内容构建的方案

1 基于云计算技术中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元数据注册系统的设计

在“云服务”平台中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注册系统(Metadata Registry,MR)是对档案资源元数据的定义信息、置标方案、转换规则、著录规则、应用指南等规范标准进行登记管理和检索的系统;并支持“云计算”中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规范的发现、识别、解析、调用、接口、查找、交流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转换、挖掘和复用。因此,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注册系统首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可靠、可扩展和可持续的“云存储、云服务”的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规范及其应用系统的登记管理机制等。

2 数字档案资源的存储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云计算”服务的管理系统

运用“云计算”服务技术后,数字档案馆只需将所有数字档案资源交予选定的云服务提供商,并与提供商签署信息安全协议,从而数字档案馆工作人员无须知晓存储的过程、存储所在的服务器位置,便可完成数字档案资源信息存储。然而,由于档案这一事物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往往会涉及国家安全、信息保密等问题,故不便将所有数字档案资源信息全部公开,需要进行挑选、鉴定,在全国档案工作中规划出统一标准,将适宜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享的数据放置于公有“云计算”中,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数字档案资源查找、利用等服务。而针对不便于公开的数字档案资源信息,则宜置于拥有基础架构自的各数字档案资源私有“云计算”中,通过账户身份登录认证方可查询,这样可以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有效地保护信息安全。

3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来构建“云计算”中数字档案资源统一的元数据仓储系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元数据要素规范与标准(ISO/IEC 11179)中《元数据登记的元模型和基本属性》支持数据元素的共享和复用。显然,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管理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就要建立一个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访问和整个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仓储(Metadata Repository),它是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访问和聚集的平台,从而实现异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的集成。另外,要建立一种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交换的途径(即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交换协议),不同系统中的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均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互访,从而把分布、异构的数字档案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元数据管理。

4 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建设必须是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中

“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的数据中心,它将分布在大量计算机和存储设备(包括本地或远程设备)上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包括内存、I/O设备、计算能力CPU、带宽、存储等)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以服务方式按需提供给网络用户。各地数字档案馆可以运用网络服务媒介搭建的平台,将各馆的数字档案资源与存储资源有机地整合,统一存储于虚拟的资源库中,分布在各个地域的档案馆都可以共同使用服务器、数据库、路由器、交换机等各种系统设备,进而降低应用程序的工作负荷量。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的实现,有利于科学地转换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的思路与方案,可以将视角由对实体基础设施的投入切换到虚拟设施中,并将其作为服务便捷地提供给用户。

5 实现数字档案资源“云计算”服务

储能系统设计方案范文5

1 电商物流密系统布局规划

电商物流仓储中心的功能主要是 通过而不是储藏,从理论上来看,货物的周转率肯定是越快就越好,入库量和出库量应该保持平衡,实现周转快速。在仓储操作上快速周转,实现快进快出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商物流整体系统的规划布局应该采用SLP的方法进行设计。物流工作量的分析通过对电商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货物运输过程和物流周转的数量分析,通过这些研究的资料可以算出仓储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物流周转量大小。

2 绘制各模块功能区位置的相关图形

依据电商物流系统货物配送中心各功能区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来绘制各功能区位互相之间的连接,来确定各区之间的等级关系,如图1所示。

3 分析整理各功能区面积实例

根据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区位置相关图以及各个功能区面积绘制功能区面积相关图,制定了三种不同布局的电商物流配送中心面积相关图方案。

(1)方案a:按照I形分布,物流的整体设计呈现I形,电商物流分拣区的两端为进货区和出货区,如下图2所示。

(2)方案b:还可以用L形分布,电商物流相近两边分别是进货区、出货区,整体规划流向为L形,如上图3所示。

(3)方案C:其实也可以U形分布,物流配送中心的同一端,物流方向为U形,如下图4所示。

4 对制定的方案进行评价

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的三个方案a、b、c需要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方案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加权评分法、层次分析法、费用对比法等。

采用加权法来评价每个方案,评价过程中对设备作业的柔性、物流、人流、环境、资金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评价。最终确定方案a是设计最优方案。然后开始方案a的详细布置。通过分析以上几种方案,最终对方案a进行细化设计,主要包括拣选装置、货物输送装置和货物缓存区等因素。

通过重新对仓库系统进行优化,合理,重新分配电商物流系统的设备、人员、工作流程等,物流中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物流中心可以随时引入新型的物流分拣设施,提升拣选系统的效率,整个电商物流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自动分拣系统布局规划设计。通过以上的分析案例的方法,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电商存储系统的拣选系统和输送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

5 货物库房规划效果分析

(1) 商品配送过程更优化:通过重新规划仓储自动拣选设备,现代电商物流的商品配送流程得到很大优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 人去找货模式,演变成 货来找人新型模式,提升了系统拣选的效率。

储能系统设计方案范文6

架构整合

HDS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核心之一是其企业级存储系统。HDS的企业级存储系统在虚拟化技术、精简配置以及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独树一帜。从USP到VSP,HDS的企业级存储系统在存储虚拟化技术方面不断创新,赢得了许多行业用户的认可。一些电力公司、互联网企业等都采用了HDS的虚拟化存储系统和云计算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HDS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赢得了许多重要的客户。比如,北京市计算中心选用HDS NAS Platform(HNAS),避免了系统无序扩大,同时消除了流量瓶颈,提高了文件和数据共享的性能。借助HNAS的虚拟化功能,如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和虚拟存储池,存储管理员可以更有效地为不同应用和用户分配存储空间。HNAS也是北京工业云计算服务平台基础架构的一部分。像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不过,你不要认为HDS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只包括存储,HDS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就是让用户从整个基础架构的角度,而不是从存储的角度去思考构建云环境。HDS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存储、计算、网络和系统管理软件,可以加速并简化云架构的部署。许可表示:“由于缺少云部署的标准和方法论,许多用户在构建云架构时通常会感到无从入手。HDS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将存储、服务器、网络、管理等进行优化集成,可以帮助用户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构建云架构的方法,让用户获得企业级的可靠性、高性能,同时简化云架构的部署流程,加快部署速度。”

简化流程

已的HDS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产品:基于Microsoft Hyper-V Cloud Fast Track的HDS解决方案将HDS的存储、计算与网络以及包含Hyper-V和System Center的Windows Server 2008 R2相结合,可以为构建高性能的私有云和实现云架构的自动化提供支撑;Hitachi Converged Platform for Microsoft Exchange 2010是一款经过预测试的特定应用解决方案,它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预测性和无缝扩展能力;Hitachi Unified Compute Platform(UCP)增强了HDS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它利用创新的软件,通过一个简单但功能齐全的界面管理所有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