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实训总结范例6篇

集控实训总结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航天试验;集成训练;模拟训练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军事航天指挥技术人才培养需要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提升军事任职教育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航天试验集成训练需求分析

(一)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对军事航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外层空间是国家的高边疆,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必须抢占的战略制高点。军事航天力量是我军战斗力新的增长点、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型作战力量。航天发射试验是军事航天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信息应用的重要支撑。航天试验部队的任务正从科学试验向承担更多军事任务的趋势拓展,军事航天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强。联合作战以及“万人一杆枪”的航天任务特点要求航天试验人才培养必须实施高水平的集成训练。

(二)信息化试验指挥对指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要求

航天试验系统是技术密集、高度信息化的开放复杂巨系统,信息化建设正在快速发展。这对基于信息系统的航天试验组织指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试验指挥与技术人才必须是指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航天试验人才培养必须依托信息化、网络化的模拟训练系统开展集成训练,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航天试验任务的组织指挥能力与协同能力。

(三)高密度任务对航天试验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近年来,我国航天试验任务密度显著增加,航天发射模式呈现出零窗口发射、连续多窗口发射、快速密集发射、一箭多星发射、应急快速发射等趋势,航天测控将重点发展天基测控、深空探测、与国外资源共享、军事航天测控等新任务。航天试验任务组织、技术总体、新装备操作、新领域开发等岗位人才的素质需求、数量需求激增,将呈现人员兼岗、多任务并行情况。因此,迫切需要实施集成训练,提高航天试验人才的素质能力。

二、航天试验集成训练模式

(一)统一训练模式,创新集成训练方法

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理论研究包括基本定位、主体对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定位于提高受训学员的航天试验任务遂行能力,受训主体对象包括航天试验指挥团级指挥、营级指挥、参谋业务和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学员,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航天试验指挥想定作业、综合研讨和综合演练。据此,确立了“以航天试验任务为背景,以指挥综合演练为核心,以想定作业和综合研讨为支撑,各专业方向各层次学员集成训练”的训练思路,明确了“想定引导、实装接入、仿真系统支撑、多级指挥机构协同演练”的集成训练模式。

(二)紧贴试验任务,着眼岗位能力培训

开展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必须紧贴航天试验任务实际,依照航天试验任务编成确定训练编组,将训练对象融合为有机整体。航天试验集成训练按照“总部基地部站”三级分别设立总部指挥控制中心、基地指挥所(含发射基地与测控基地)和站指挥所(发射站、测控站、通信站)等11个指挥所,分“规划论证任务实施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进行,突出航天试验任务的指挥、协调和应急事件处置等训练内容,着重训练学员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应急决策等岗位任职能力。

(三)坚持指技融合,突出任务集成训练

开展高水平的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必须坚持指挥与技术融合。航天试验工程技术密集,技术状态决定任务进程。充分发挥试验信息的汇集与处理、指挥信息的生成与决策能力,促进各种试验力量、试验装备的有机融合,是提高试验部队整体试验能力的重要因素。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的实质,就是依照航天试验任务目标与流程、技术与指挥岗位职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支持与实装设备信息接入功能,由多级“参试”人员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过程演练,学员得到岗位体验和岗位锻炼,使指挥与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融合,提高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的任务组织指挥能力。

三、航天试验集成训练方法

(一)统一规划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内容

以复杂环境条件下典型航天试验任务为背景,以航天试验任务流程与指挥程序为主线,着眼司、政、后、装、技各类型岗位任职需求,整体规划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内容,编写集成训练企图立案、基本想定、补充想定等,为实施想定作业、综合研讨、综合演练、指挥所研讨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分层次开展想定作业与综合研讨

任职培训学员在完成专题学习后,按照航天发射、航天测控两大专业方向,区分航天团级指挥、营级指挥、连级指挥、参谋层次,依据系列想定开展航天试验指挥想定作业,围绕航天试验任务中的故障、突发事件处置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研讨。

(三)基于模拟系统实施综合演练

实施综合演练时,按照总部、基地、团站三个层次设置全航区指挥机构,根据任务实际设置各指挥所编组,明确每名学员的岗位与职责。基于研发的模拟靶场,在导演部的导调下,各指挥所实施航天试验任务的组织指挥与突发事件处置。

(四)按指挥机构开展跨专业综合研讨

综合演练结束后,各指挥所结合演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演练结果,开展跨层次的综合研讨,总结理论学习、集成训练的收获,剖析自己岗位任职能力水平与不足,提出航天试验部队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等。

四、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建设

(一)以任职教育需求为牵引,科学确定项目建设目标

为实现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组成跨专业专家组成的专门论证小组,深入基地调研,组织受训学员座谈会,整合学院军事航天学科专业资源,研制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组建航天试验训练中心,确定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平台的建设目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验室中心化、集约化建设思想,以人才培养需求为牵引,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一个集航天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和试验通信系统于一体的半实物分布式模拟靶场,作为军事航天学科群的教学科研基地,以满足多专业、多层次教育训练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二)结合实际优化顶层设计,集智攻关设计总体方案

平台建设的关键是抓好顶层设计。航天试验训练中心总体组提出了总体建设思路,确定“中心化、集约化”的建设原则。经过综合论证分析,确定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系统主要由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试验通信、远程教育训练、系统管理等6个分系统共计33个子系统组成,并拟制了总体技术方案和6个分系统技术方案、建设实施方案等(如图1所示)。

(三)强化项目管理,严把质量关,组织精兵强将实施建设

为保证集成训练目标的实现,召开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工作会议,成立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总体组、项目办公室和6个分系统建设小组等组织机构,共有5个单位的50余人参与了研究建设。为保证航天试验训练中心建设质量,项目实施工程化管理和文档资料配置项管理,并严格按照《总装备部软件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软件方案设计、模型设计、详细设计、测试和评审,实装设备按照主流试验装备构建。参建人员结合专业,立足指挥,深入调研,不断深化对航天试验任务的认识,主动了解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积极探索院校开展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的方式方法。

(四)注重理论、技术、方法创新,建设功能完善模拟靶场

高度重视理论、技术与方法创新,围绕集成训练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积极采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基于HLA技术,建成了集航天试验指挥、测试发射、测量控制和试验通信于一体的半实物分布式模拟靶场。其中,测试发射分系统主要建成了飞行器控制半实物仿真实验室、CZ-3B控制系统模拟器、航天测试发射全数字仿真系统;测量控制分系统研发了测控指挥一体化训练平台、飞行器动态模拟器、遥测中频信号记录设备,引进了新型USB设备终端;试验通信分系统改造了SP30程控交换系统,购置了SDH光纤传输系统、时统服务器、指挥调度系统,研制了航天通信模拟训练系统;试验指挥分系统建成了航天试验指挥专业教室,研制了总部、发射基地和测控基地三个指挥所的航天试验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系统管理分系统研制了训练任务管理与导调、运载火箭模拟、卫星模拟、基础信息库等15个软件,实现了航天试验集成训练的集中控制与管理功能。中心建设集成了200余台套测发、测控、通信专用设备和700余台套通用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形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先进的模拟靶场(如图2所示)。共设置了训练岗位5类91个,可同时容纳91人开展训练,能够用于设备级、子系统、分系统和全任务集成训练。

五、航天试验集成训练实践

(一)同步开展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为了高效建设航天试验训练中心,提高航天试验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开展教学改革,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先后编写《航天发射演练方案》、《航天测控演练方案》、《航天试验通信演练方案》、《航天试验指挥演练方案》、《航天试验训练导调方案》及20余个想定,有效支撑了航天试验集成训练。

(二)编写配套系列教材,制定集成训练方案

同步编写了《航天发射指挥专题研究》、《航天发射指挥专题研究想定作业》、《航天测控指挥专题研究》、《航天测控指挥想定作业》、《运载火箭测试发射实验室岗位训练》等13本配套教材。另外,根据具体演练题目先后编写了《航天试验训练中心综合演练方案》、《学院联合装备指挥综合演练-航天发射方向综合演练方案》、《联合作战装备指挥综合演练航天发射方向综合演练方案》、《联合作战航天发射指挥演练手册》等。

(三)依托模拟靶场环境,开展指挥集成训练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石油教育; 培训机构; 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8-0049-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集团公司”)于2003年起在上市公司开展内控体系建设,随后于2008年开展未上市第一批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又于2009年开展第二批未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截止到2010年1月1日,集团公司直属各单位全部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建立起了现代内控体系。作为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石油教育培训机构也必须建立现代内控体系。但是,石油教育培训机构有别于生产型企业,有其独特的行业风险,本文在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重点关注的内控体系建设内容。

一、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为了解集团公司下属培训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笔者面向集团公司下属37家培训机构,采取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37份,收到回复14份,回收率为37.84%。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培训机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两部分,第一部分“培训机构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了解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概况、培训业务概况、内控体系建设及管理的总体概况。第二部分“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主要了解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通过统计和分析,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得出了如下结论:1.教育培训机构重视内控体系建设。在回复的14份答卷中,9家成立了内控管理部门,约占样本总量的65%;设立专职人员的有7家,占样本总量的50%;配备兼职的有4家,约占样本总量的29%。2.建设的原因来自上级的要求。回复建设原因的11家中,全部来自上级的要求,约占样本总量的79%。3.培训规模大,需要内控体系建设。年培训量达到5 000人次以上的有8家,约占样本总量的57%,说明培训工作常态化,有必要建立内控管理体系。4.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6家单位没有回复内控体系涵盖的培训业务,约占样本总量的43%,说明大部分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范围尚未包含主营的培训业务。5.对于如何改进培训业务内控体系建设缺乏认识。没有一家对“需要纳入内控体系的培训业务还有哪些”这一问题提出建议,表明在该问题的认识上缺乏思考和想法。产生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培训服务不属于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集团公司层面对培训业务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需要各教育培训机构自行建设。站在风险防范角度,教育培训机构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梳理培训业务流程,识别培训业务风险,从而健全和完善内控体系。

二、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考虑因素

1.管理制度。石油教育培训机构都存在既有的一些培训管理制度,需要将这些制度进行整理、分析、优化、修订,使得流程有制度可循。2.整体架构。分析和设计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业务流程架构时须考虑系统化、层级化的目标。3.潜在风险。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存在培训行业特有的内外部风险,只有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分析,才能综合应用多种风险策略规避或降低风险。4.控制措施。针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各类风险,在业务流程描述时设置控制节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5.信息沟通。培训业务环环相扣,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流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信息的顺畅传递。

(二)建设总体思路

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表明无须再侧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采购管理等业务的风险与控制的设计,这些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统一分册)》中已有相应的规范可依循,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培训管理业务的风险与控制。培训管理业务作为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经营业务,是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常,内控体系建设按风险及控制所作用的层面不同,分为公司层面控制和业务活动层面控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也应以这两个层面来开展。

(三)业务层面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流程架构进行设计。业务流程架构是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全部业务流程分类和分级的结构化反映,包括流程总图、流程目录和流程定义。业务流程架构设计是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反映石油教育培训机构整体业务走向、满足不同管理层次需求的重要工作。虽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组织管理在文字表述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包含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立项培训项目实施项目效果评估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管理培训总结报告等环节。因此,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业务所涉及的流程目录可按表1设定。

然后,在流程目录基础上梳理和规范业务流程,评估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业务潜在风险示例见表2。

总体来说,培训业务非常琐碎,从了解学员名单、制定教学计划、制作培训手册、汇总接站信息开始,到落实学员住宿和用餐、落实课堂教室和现场教学、提交用车计划等事项之外,还需考虑各类应急事项的处置,如学员生病就医等。鉴于培训管理工作特定的琐碎性与不确定性,表1和表2的内容未涵盖全部的培训管理业务和风险,且不同的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上的不同也会导致差异,应依据单位实际业务状况进行具体设计。在实施具体设计时,可采取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的方法,最终以流程图和风险控制文档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公司层面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公司层面风险是指公司层面上形成的与公司整体相关的风险。应根据企业性质和业务运行特点以及管理的需要进行分析。公司层面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石油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外部风险有客户需求变化、行业竞争、法规和政策的调整等;内部风险有培训观念风险、培训技术风险等。举例来说,在组织结构风险层面,可将其定义为“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运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教育培训实施或者长期战略发展的实现”。其风险影响因素有:部门职能交叉、职能缺位以及部门考虑自身局部利益等因素所带来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上下级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处理不当。此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还会面临培训市场需求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信息风险、舞弊及诚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内部基础管理风险等。对于公司层面风险,需要进行公司层面风险控制,公司层面控制是使得管理层确保在机构内部各个领域获得适当、有效控制的重要机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公司层面控制措施可以包括: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较于其他生产型企业,其风险意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在大力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时代,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并融入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企业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设立内部控制管理部门,涵盖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层次管理架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网络。

3.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规范。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对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建立清晰的授权审批制度,编制权限审批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尽可能将内控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加强监督,强调信息与沟通,建立反舞弊机制,完善信息系统控制等。

【参考文献】

[1] 韩伟静.培训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邹晓春.培训管理工具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 时玉同.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4):72-73.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S333.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18-01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相关概念和过程,以及集团化管控转型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状况,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集团化管控转型过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集团化管控转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提高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结果。

关键词 集团化管控转型;措施;集团化管控转型现状

1 集团化管控转型介绍和现状述评

严峻的经济形势给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管控要求,因为集团化管控转型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集团化管控转型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企业倒闭,企业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集团化管控转型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集团化管控转型,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集团化管控转型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公司良好的运营,构建良好可靠的财务系统所涉及的种种活动的集合。

集团化管控转型主要针对公司集团化转型过程中,下属公司增加并相对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实际,旨在提升下属公司依法经营、规范运作的意识和能力。现阶段理论界对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研究还刻意追求西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很多制度规范的实施仅仅刻意的去模仿西方的集团化管控转型的行为准则制定和实施,因此其结果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西方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的研究集团化管控转型在西方企业的使用范围和产生起源。集团化管控转型涉及到很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集团化管控转型,应该从其法律文化因素追求。其次,中国企业也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特点,所以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2 集团化管控转型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大中型企业的突然倒闭,暴露了集团化管控转型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财务状况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监管人员观念落后、员工缺少培训阻碍了集团化管控转型。

2.1 财务状况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

集团化管控转型顾名思义,集团化管控转型主要针对公司集团化转型过程中,下属公司增加并相对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实际,旨在提升下属公司依法经营、规范运作的意识和能力。这个过程必然存在很多的个人的阻力和集体的阻力,例如组织的惰性以及个人的惰性,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在组织的内部由于员工之间的关系亲密不同,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也不同因此会对企业内控的监督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两点。首先,在企业正常的运行过程中,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研究,分析和实施,必然会涉及到很多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消耗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高层管理人员很多情况下,不愿意系统的实施集团化管控转型。其次,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运行良好,实施集团化管控转型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所以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高级管理人员忽略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相关因素。

2.2 监管人员观念落后阻碍集团化管控转型的实施:

很多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集团化管控转型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集团化管控转型这个概念,也不了解集团化管控转型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集团化管控转型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加强集团化管控转型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集团化管控转型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内控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有的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内控管理, 这种心态不可能使得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3 员工缺少培训阻碍了集团化管控转型: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员工培训要求变得日益复杂。 尽管员工培训是企业管理重要的方面,但是越来越多企业忽视了员工培训。员工培训脱离了现实,脱离现实的员工培训不能保障企业的有序发展,员工培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企业没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企业的员工培训以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企业没有注重员工的培训,从而阻碍了集团化管控转型。

3 现代集团化管控转型所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企业加强培训学习工作:

优秀的人才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好的人才不可或缺。企业培训的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以提升企业的产品销量和企业声誉,进而取得更好的积极效果。因此员工培训是优秀的人才的保证,及时细化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培训优秀的人才,最终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员工培训对集团化管控转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员工培训有利于集团化管控转型更有效率,快捷的运行。如何构建良好的员工培训制度,对于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常运营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员工培训决定了集团化管控转型的好坏。员工培训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员工培训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的员工培训却可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企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其次,员工培训可以增强集团化管控转型的力度和效果,员工培训包括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的培训,员工工作培训,产品培训,虽然不同的培训侧重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员工培训可以增强集团化管控转型的力度和效果。最后,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培训对于企业文化有很有利的影响,而员工培训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员工培训决定了集团化管控转型的好坏。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通过互相之间的学习,以及感情上的交流,无形之中增和稳定程度,加了员工之间的了解程度,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会增加员工之间的感情所以员工培训的企业,其员工的离职率较低,而且项目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员工培训使得员工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程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员工培训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3.2 构建有利的安全文化加强集团化管控转型:

有利的安全文化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公司的发展前景,因此安全文化对于集团化管控转型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企业的安全文化对于新员工的培养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安全文化形成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重视,首先安全文化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道路,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对于集团化管控转型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构建有利的安全文化,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技术和情感交流,使得员工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工作,无疑会对集团化管控转型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个企业可以很容易的发展壮大,并且获得很好的知名度以及巨大的财富,但是良好的安全文化底蕴却不容易形成,保持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良好的安全文化对于企业的集团化管控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使得集团化管控转型得到良好的发展。

3.3 大部制改革工作:

为了推进集团化管控转型工作,云南冶金集团总部可以设置行政综合部、策划部、资财部和党群工作部等四个职能管理部门,从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流程的优化,业务的重构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和专业化服务工作,为其他工作在管理架构的设计、建立和运行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为基层单位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做好示范,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因此企业在在加强企业运营效果时,必须时刻加大力度,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企业运营结果。由于很多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员工培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员工培训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员工培训这个概念,也不了解员工培训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集团化管控转型的力度和效果的构建落到实处。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员工培训对推进集团化管控转型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员工培训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员工培训中表现出来。

4 总结

通过对集团化管控转型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集团化管控转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财务状况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监管人员观念落后、员工缺少培训阻碍了集团化管控转型。为了提高集团化管控转型,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例如企业加强培训学习工作、构建有利的安全文化、大部制改革工作以提高集团化管控转型的结果。集团化管控转型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集团化管控转型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

[1] 杨忠智;;跨国并购战略与对海外子公司内部控制[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2] 彭正新;中国国有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分布式仿真; 集成训练系统; 训练模式;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2?0060?04

0 引 言

装备保障训练是指装备机关和装备保障部(分)队为满足作战及其他军事行动对装备保障的需要,学习装备保障知识,进行业务能力和保障技能训练的活动手段。其是提升部队装备保障组织指挥能力、技术保障能力和生存防卫能力的有效手段[1]。新形势下,为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的需要,装备保障训练必须由机械化条件下基于型号装备的分专业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的全要素集成训练转变。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训练信已成为息化条件下部队装备保障训练的主要内容和提升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2]。由于受装备数量、训练场地、训练环境、安全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单纯依靠传统的实装进行装备保障训练,难以满足全要素集成训练的需要[3]。模拟训练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开发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是当前装备保障训练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是目前实现分布式仿真的主要手段,用于构建通用仿真框架,支持不同仿真应用之间的互操作和仿真组件的可重用,是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便于后续扩展和开发[4?5]。本文基于HLA框架构建了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

1 系统需求分析

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训练,是着眼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装备保障需求,依托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围绕装备保障必须具备的指挥控制、抢救抢修、弹药保障、器材供应、防卫防护等基本能力,将相同保障功能的训练对象归类整合为相对独立的保障要素实体,按照构建信息连接、聚合内部功能、实现精准保障的要求而进行的装备保障战术综合应用训练。从其内涵上看,装备保障要素训练的对象包括整个装备保障体系,其主体应包括师(团)装备机关、修理营(连)、综合仓库和使用分队的部分人员,以及与保障行动相关的部分力量。从训练内容上来看,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训练是战术训练与技术训练、组织指挥与保障行动、专业训练与防卫训练有机结合的整体化训练;从训练手段上来看,这种训练方式是依托信息系统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拓宽训练保障渠道的集约化训练;从训练形式上,其强调的是要素组合、逐级合成、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的集成化训练。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训练的组织实施,通常按单要素、多要素、全要素三个层次进行,相应地,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必须具备实现以上三个层次训练的功能,涵盖三种训练模式(单要素训练模式、多要素训练模式、全要素训练模式),其功能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单要素训练是指构成各保障要素的所有实体模块的功能训练。装备保障要素是构成和支撑保障体系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形成整体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按照要素和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一般规律,装备保障体系要素可以划分为5个实体模块,包括情报侦察、指挥控制、抢救抢修、物资供应、安全防护。情报侦察要素训练是训练参训人员装备保障情报信息的多元获取、实时传输、集中处理、按需分发和共享使用的能力,主要开展装备保障情报信息搜集、分析、处理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训练内容[6]。指挥控制要素训练是训练参训人员获取信息、指挥决策、协调控制的能力,主要开展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保障态势感知、保障力量部署、保障资源调配、保障行动调控、保障防卫组织等方面的训练内容。抢救抢修要素训练是训练参训人员的装备战损评估、快速抢救抢修能力,主要进行装备技术侦察、毁伤评估、修复能力预计、抢救抢修方案制定、保障力量运用、装备抢救、装备抢修等方面的训练。物资供应要素训练是训练参训人员负责条件下的快速供应保障能力,主要进行物资消耗预计、供应计划制定、野战仓库开设、物资调配、物资收发等方面的内容。安全防卫要素训练是训练参训人员突况下的防侦抗毁能力,主要进行安全评估、防卫计划制定、防卫力量展开、警戒、侦察、报知、伪装等内容。

多要素训练是在装备保障单要素训练的基础上,指挥控制要素分别与其他单个保障要素间的合成训练。多要素训练主要以指挥控制要素为牵引,其他一个或多个保障要素参与,初步实现装备保障多要素的合成训练。

全要素训练是指所有保障要素参与的综合集成训练。全要素训练是在装备保障单要素和多要素训练的基础上,着眼装备保障要素之间的融合,以指挥控制要素为核心,以战术技术融合与要素内联、协同为重点,对情报侦察、物资供应、抢救抢修、安全防卫等要素进行的训练,以充分发挥各装备保障要素的功能作用,达到练指挥、练谋略、练协同、练保障的目的,提升整体保障能力。全要素训练更加强调以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联通性和融合性,打通各保障要素间的交互壁垒,将装备保障各要素归类聚合、综合集成,使装备保障指挥控制更加灵活、装备保障力量反应更加快速、装备保障信息流通更加通畅,实现装备保障力量的协调统合、装备保障资源的优化整合、装备保障效能的整体聚合。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HLA高层体系结构

1996年美国国防部完成了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的基础定义,2000年HLA正式成为IEEE标准。HLA是一个可重用的用于建立基于分布式仿真部件的软件架构和功能集,支持由不同仿真部件组成的复杂仿真[7]。HLA实现了仿真的开发、执行与相应的支撑环境分离,将模型或仿真的特殊行为放在实现它的联邦成员中,支撑框架中只包含仿真互操作的通用功能。这样可以使系统设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到仿真模型与交互模型的设计上,在模型中描述对象问所需的交互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交互是如何完成的。RTI是HLA 接口规范的具体实现,它是基于HLA仿真的核心部件,是一个按照HLA接口规范开发的软件系统,为仿真应用提供通用的、相对独立的支撑服务,其功能类似于分布式操作系统。另外,RTI为联邦仿真提供了一系列标准的接口服务,以满足仿真所需的数据交互要求,并可实现时间管理、成员管理、对象管理、声明管理与数据分发管理5大类服务,为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开发环境[8]。

2.2 基于HLA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训练管理邦员、装备保障要素邦员、外部邦员和用户。各邦员又包含多个子邦员,其中训练管理邦员包括系统监控邦员、训练方案邦员、战场态势邦员、保障环境邦员、数据管理邦员、考核评估邦员,装备保障要素邦员包括情报侦察邦员、指挥控制邦员、抢救抢修邦员、物资供应邦员、安全防护邦员,外部邦员主要包括与装备保障活动密切相关的其他作战要素邦员。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导调控制邦员根据想定与训练系统的映射关系确立训练模式,建立各训练模式的连接和运行,根据训练模式加邦的成员,负责训练过程中系统的调度运行、时间推进和协调控制,并且依据具体训练情况适时实施人工干预。训练方案邦员用来编写各层次装备保障训练想定,根据装备保障任务生成训练方案。战场态势邦员用于设置和管理战场整体态势,包括、任务区分、资源配置等。保障环境邦员用于设置各层次训练的战场环境,模拟战场多维时空特性,包括地理环境、气象环境、电磁环境,为训练提供实时、可信、准确的战场环境信息并对训练过程施加影响。数据管理邦员对训练过程中传输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存入数据库,并对装备数据库、实体模型库、战场环境数据库、训练信息数据库等进行管理。考核评估邦员对装备保障单要素、多要素以及全要素训练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全景显示邦员利用视景仿真模型,对各层次训练运行过程及各类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显示。装备保障要素各邦员用于设置各保障要素训练科目和内容。外部邦员用于生成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训练所需要的各作战要素数据。

2.3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的软件结构以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结构由训练模拟控制、战术想定、装备保障要素仿真、装备保障要素交互仿真、视景仿真、数据综合处理和效能评估等模块组成。软件的主程序使用Visual C++编写,系统开发的所需其他软件包括HLA开发支撑工具RTI系统和对象模型开发工具OMDT[9]、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三维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视景驱动开发软件Vega、数据库开发工具PowerBuilder等,软件总体结构如图3所示。

3 系统工作流程

模拟训练系统启动以后,系统自检,用户调用导调控制邦员加邦,并进行训练模式选择,编辑或调用相应的想定。在单要素训练模式下,系统首先选择单要素训练内容,然后进行训练科目设置,该训练科目完成后,进行另一训练科目的训练,该要素训练科目完成后进行下一单要素训练,全部单要素训练完成后,系统进入多要素训练模式。

在多要素训练模式下,系统首先调用加入指控控制邦员,然后根据训练需求调研侦察情报邦员、抢救抢修邦员、物资供应邦员和安全防护邦员中的一个或多个邦员加入,进行指挥控制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合成训练,多要素训练所有科目训练完成后,系统进入全要素集成训练模式。在全要素集成训练模式下,所有装备保障要素邦员全部启动,进行各训练科目的训练,全部训练完成后,重新进行训练模式的选择或退出系统。系统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工作流程

4 结 语

装备保障训练是是提升部队装备保障组织指挥能力、技术保障能力和生存防卫能力的有效手段,开发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是当前装备保障训练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HLA框架构建了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从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训练需求出发,设计了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功能层次结构,合理区分了训练层次,基于HLA设计了模拟训练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系统软件设计总体方案。最后系统阐述了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模拟训练系统的工作流程。该模拟训练系统可为装备装备保障全要素集成训练提供训练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1] 胡利民.装备训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 左修伟,张金,蒋一,等.基于信息系统炮兵作战要素集成训练[J].四川兵工学报, 2013,34(3):146?148.

[3] 连云峰,卢昱,陈立云,等.军械装备保障模拟训练系统集成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1,23(4):5?8.

[4] 刘桂枝,张秀程.基于HLA的多任务规划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6):2410?2416.

[5] 朱志雄,程旺迟.基于HLA的汽车运输勤务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2,26(3):42?45.

[6] 王博宁,马强.作战单元集成训练和作战要素集成训练基本问题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22(5):12?15.

[7] 赵永涛,胡云安,熊厚情.基于HLA的舰空导弹协同制导作战仿真系统方案[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2,27(2):133?137.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在原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校内原有实训设备主要围绕维修电工职业标准配置,由于高职教育和技工培养在目标、起点、学制的差异,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建好机电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定位

通过对30余家大中型企业调研,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应以机电设备生产和维护、维修为两个主要方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需求,定位为:机、电、气、液、信息化五位一体,突出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二、校内实训基地概述

1、基地主要实训室

学院现有机电技术实训室11间,可完成电工基本技能、电子产品装调、PLC/单片机应用、常见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机械装调等实训。

2、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实训室设施设备基本能完成维修电工(高级)及以上培训及鉴定考核,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工设备维修等专业对电工安全、电气控制等基础实训的要求,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数量偏少。学院2011年前仅有4个高、中职专业开设机电类实训,年实训人次在600人左右,目前已增加到9个专业28个班约1700人次,由于每个实训室平均工位不足30个,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2)现有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高职办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现有设备从技能培训方面看,可基本满足维修电工的培训,但高职相关专业由于学制为2+1,在校学习时间中又有将近1半为国课、省课,因而难以沿用原中职教育8周以上的集中实训,根据目前高职教育课改的大趋势,都以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实训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虚拟工厂、仿真实训等来满足教学。

(3)现有设施设备系统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对各专业差异化实训教学需求。

三、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基地建设要为专业群建设服务,有利于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岗位群职业能力;

(2)基地建设要有利于教学改革,要以融“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实训为载体,注重内涵建设;

(3)实训模块包括基本实训模块(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岗位项目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

(4)基地要有利于各专业的资源整合;

(5)可供本地区实训条件不足的学校进行实训,发挥辐射作用;

(6)基地具备一定生产服务能力,要开展产教结合,直接对外经营服务,让学生实现近距离就业;

(7)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针对本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趋势,把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结合在一起。

2、建设内容

根据调研企业机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校内机电实训基地拟采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工业现场总线、PLC控制系统等,将原来独立的各个实训室有机联系在一起。新建一个总控室,利用组态软件,将重点企业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制做成动画、图型,将生产工艺、流程等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并可通过网络系统,与对应的实训室连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学生在实训中心,首先到总控室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工作任务不同,可完成从机械部件组装调试、电路安装调试维修到编程、组网、组态等项目的实训。

(1)总控室

总控室配置2台工控主机(服务器)、现场总线模块、主流组态软件及工业以太网附属设备。

室内前期可利用投影机作为教学屏幕,根据专业拓展,在开设楼宇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后,应配置拼接屏,用于安防、视频监控相关课程实训。

(2)各功能实训室

1)电气自动化实训室

该实训室以现有设备为主补充现场总线网络模块,根据专业需求,定制机车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部分实训挂板,完成考核实训任务。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设备,补充网络、组态、伺服、步进、传感、检测等功能模块,增加常见机构拆装台架,根据开磷集团矿山运输线、化肥生产线,轮胎股份公司轮胎生产线、雪花啤酒生产线等实际工作任务,搭建项目实训平台。

该平台除满足教学实训外,可为企业科研、培训提供服务。

3)电液综合控制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液压气动实训台架,以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为工作任务,增加液压拆装、仿真挖掘机、挖掘机电控系统和现场总线网络功能模块,搭建实训平台。

4)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室

利用现有数控装调、维修设备,针对主流数控操作系统,进行经济型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增设带现场总线网络功能的DCS控制系统模块、DDC控制模块,为复杂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实训、科研服务。

(3)仿真实训

1)电工电力拖动仿真软件

可满足学生对电气元件结构、作用、安装、接线、电路分析的多媒体教学和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虚拟接线实训及应知考核测试功能

2)PLC类仿真软件:

PLC仿真系统包括PLC仿真软件与仿真模块。通过仿真软件可以真实地改变PLC输入点的状态,完全真实地展示出PLC的工作过程。

3)气动液压仿真软件

该仿真软件包含液压和气动两部分,提供了各种气动和液压元件的实物图片、工作原理剖视图和详细的功能描述。逼真地模拟这些元件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四、结语

不断改进校内机电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营造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情境,开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机电实训基地,可大大提高机电大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9-0064-03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集团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财务管控在集团型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财务管控人才是有效实施财务管控强有力的推动力。由于高校办学模式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专一而精,既懂财务又懂管理的人才极度缺乏。另外,企业财务管控不到位、社会和个人本身对财务管控重视不够等也导致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缺乏。基于此,本文从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着手,从学校、企业、社会、个人这四个角度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集团型财务管控 人才培养 路径选择

一、引言

财政部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2010―2020)”中指出,在未来若干年要着重培养大型企业的财会审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提出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北京市教委在教学质量深化工程总体指导思想中也提出“继续支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种种迹象表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财会审人才已经上升为国家财经人才发展战略。

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财经类大学更应审视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向社会输送更多能够适应大型企业集团决策、风险管控以及财务运营管理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的高层次人才,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问题呼之欲出。所谓集团型财务管控是指企业集团的财务人员以财务制度、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为准绳,以绩效管理为着眼点,以风险管控为抓手,全面指导、组织、监督和约束下属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是财务活动),最终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集团型财务管控模式主要有三种:集中型财务管控、分散型财务管控、兼容型财务管控。集中型财务管控是集团总部财务管理部门对下属公司全部经营活动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与统一报告。分散型财务管控是指集团总部分散管理决策权利即赋予下属公司对日常事务的决策管理,总部只是保留重大事务的审批权。兼容型财务管控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结合模式,即集权下的分权。总部全局把控局面,制定制度由下属公司执行,下属公司可以“量身而定”在总部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补充。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八成企业实现财务集中管控。集团型财务管控是趋势,也是集团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近年来,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复合人才的选拔,要求毕业生员既要有财务知识又要具备管理能力,然而受高校办学模式陈旧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现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集团型财务管控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集团财务管控建设。吴激(2013)提出了集团型财务管控的概念以及重要性,并围绕集团化财务控制流程及要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廖华丽(2013)从集团型财务管控制度出发,提出了加强财务管控思路和方式;廖丽明(2010)分析了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模式呈现集中化趋势的原因,提出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方法,如:资金、财务人员以及会计业务统一管理等;刘爱军(2011)提出企业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业绩评价机制与集团财务管控结合进一步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朱永红认为财务管控最重要的主要体现在努力构建集团财务管控“五个中心”,即“信息处理中心、预算控制中心、资金调配中心、风险防范中心和智力聚集中心”的战略格局。对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潘春燕(2010)从高校的角度探讨了人才培养的途径;胡丹(2013)阐述了现代经济社会亟需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内涵以及解决途径;刘英(2011)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本文在之前文献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并从学校、企业、社会以及个人等角度探讨此类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二、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

关注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如表1),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

首先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陈旧,课程设置只考虑了本专业内容,缺乏相关的管理类、信息系统的知识,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仿真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实战训练体系。如:专业课过于专,而选修课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下降,导致学生视野狭隘,知识面单薄;学校各院系教育教学各自为战,缺乏相互融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单一。

从企业来说,首先是对财务管控理念的缺乏、对财务管控最新技术方法的陌生(如集团型企业预算管理系统、资金集中管控系统、集团企业成本管控系统以及合并报表系统等方面的技术方法等),而集团内部又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控人才的培训体系,直接导致集团企业财务管控薄弱;集团所属各公司“各自为政”“各自盈利”,各自寻求自身的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忽视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导致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无法实现。另一方面,集团企业与下属企业之间由于各自的局部利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集团冗长的传递路径,也会导致财务虚假信息。此外,集团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缺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动力与氛围,新老员工为了自身利益互不分享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如此,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在企业的实战环境中也很难快速培养形成。

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社会很少关注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财务人员只专注专业技能的提升,看重财务知识的理论学习,如职称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等方面,没有考虑到集团型财务管控仅仅财务知识过硬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实战技能。

三、路径选择

本文认为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运用能力、个人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如图1),本文重点从学校、社会、企业以及学生本身等角度谈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重点在于学校教学体制机制的革新,是要企业和学校合作,企业向学校提出对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实训场所和条件,学校为企业培养符合要求的复合人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行产与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学校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带领学生去企业集团实地考察,让学生尽量尽早地接触实际业务;与此同时,争取企业积极参与办学过程,聘请企业集团的人员就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财务知识给学生讲课,以便于学生能充分掌握知识,进而了解企业的需求,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校企资源共享。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展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企业财务管控上的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企业可以参与学校部分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学校共同定制培养方案。三是学校各院系有效结合,相互融通。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集团财务管控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包括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学校的各个院系应该根据需求,适当地结合。四是实施“把企业搬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策略,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学校和企业的组织架构适当开放,双方形成“在学校仿真学习,在企业实战演练”的双方向的合作形式,本文称之为校企联动的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搬进校园”是指在学校内部构建仿真企业集团环境的实训基地,在此基地可以对在校学生(当然也可以对企业集团员工)进行集团财务管控模式选择与设计、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控、成本管理控制以及集团合并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专业技能与方法的仿真训练;“把课堂搬进企业”则是指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观摩体会集团财务管控的制度、流程、规则与方法,将课堂所学与企业实战相结合,一方面学习领会企业集团现有的财务管控经验与做法,另一方面诊断把脉发现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薄弱环节,为后者提出合理化建议。“把企业搬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策略要成功实施,其关键在于学校要寻找到一家或者几家愿意合作的集团企业,双方建立双向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校内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与校外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集团要求的财务管控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集团财务管控诊断把脉,为之提出行之有效的集团财务管控模式与方法(包括集团财务管控信息系统构建策略),如此则能实现双赢,也才能使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有效运转。

(二)“文化宣传、委派学习、比学赶帮超”的企业氛围

文化软实力是集团型企业凝聚力的表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文化,而财务管控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不可或缺部分。首先集团可以通过设立“企业文化宣讲日”、企业文化学习班等途径宣传企业文化,只有在思想上有了财务管控文化的意识,才能主动地去学习财务管控知识、实施财务管控方法。其次,企业可以委派公司员工到学校学习财务理论知识或去其他企业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发现问题,找出差距;集团企业也可以委派总部人员去下属公司锻炼学习,通过下基层,及时将工作中好的经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实时反馈给总部,以对症下药。最后,在企业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比学”是指企业不管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学习精神,通过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员工常常保持学习的心态;所谓“赶帮超”是指在业务上老员工指导新员工,在知识理论上新员工辅导老员工,新老员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以进一步调动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 )“抓住潮流、审时度势、培养人才”的社会培育

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要引起社会的反响,只有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有意义。因此,社会、媒体要发挥舆论宣传的正能量作用,通过宣传使整个社会认识到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的做账、记账和编制报表,而是具有一定话语权、决策权的管理会计;相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辅助集团企业培养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减轻学校和企业的压力。

(四)“丰富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的个人素养

集团财务管控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其复合性主要表现在:集团财务管控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系统必然建立在集团庞大的ERP系统之中,这也意味着集团财务管控人才必须精通信息化系统的部署与应用(部署信息化系统主要针对的是集团管理高层,而应用则是针对全体财务管控人员)的知识与方法,这是第一层次的复合;成功的财务管控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优秀的管理决策能力,包括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等决策控制能力,只有企业发展战略方向规划得当,风险管理策略实施有效,企业发展前景才有保证,因此精通管理学的知识与方法也是集团财务管控人才的必备知识,这是第二层次的复合;工作中,集团企业与下属分公司进行沟通协调是常事,比如部署与实施预算方案、制定与执行成本控制策略、设计与应用资金集中管控方案,等等,与集团下属企业相关人员打交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就很管用,这是第三层次的复合。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丰富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

四、结语

本文认为,学校是职业人才事业的起步阶段,因此,在高校特别是高等财经院校应当适时转变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起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把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培养作为培养高层次财会人才的立足点,才能为大型企业输送急需的管理人才,也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晋升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企业是财务管控人才锻炼的主战场,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在这个主战场经过历练才能成为合格的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企业不能简单地使用人才,而更应该打造学习型组织,构建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的内训体系,通过内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技能,使之更加符合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实战要求,为集团财务管控的成功实施提供人才保证;社会可以让职业人才对财务管控的理解更加通透;而只有个人具有强烈提升职业素养的意愿,在学校、企业、社会的带动下才能成为集团型财务管控人才。J

参考文献:

[1]廖丽明.对企业集团财务管控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经界,2010,(6).

[2]廖华丽.浅析集团财务管控――基于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的思考与分析[J].现代商业,2013,(26).

[3]刘爱军.从经济学视角谈集团财务管控[J].财政监督,2011,(23).

[4]张会丽,吴有红.企业集团财务资源配置、集中程度与经营绩效[J].管理世界,2011,(2).

[5]Efferin,Hoppe.Management Control, Culture and Ethnicity in a Chinese Indonesian Company[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7,(32):223-262.

[6]陈志军.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理论探讨理论视角、控制模式与控制手段[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7]陈瑾.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体制研究探讨[J].商业会计,2012,(9).

[8]毛成鹉.增强集团财务管控 提高核心竞争能力[J].商业会计,2010,(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