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论文范例6篇

贫富差距论文

贫富差距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论文 缩小贫富差距论文 个人所得税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除了有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还应有合理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所导致的两极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社会进步带来诸多负面因素。2010年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0.61,2012年的基尼系数为0.474。相比较日本和韩国的0.26,美国的0.4,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并且以每年0.01的速度增长。我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大。 

根据2006年—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相关网站资料整理可以了解,2008年到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镇和农村的人均收入比值一致保持在3.1倍以上。在1995年国际劳工标准处理有关劳工问题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统计的城乡收入比值中超过2的三个国家中就有中国。然而,2007年这个比值已经到了3.33。经济条件相同会增大农村居民生活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纵观2008到2012年的数据,东部和中部城镇居民的可以支配收入比值在1.46左右,东部和西部的城镇可支配收入在1.47上下波动;东部与中部农村可支配收入比值在1.48左右,东部与西部的农村可支配收入比值偏高在1.85左右;2012年中部,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分别是东部地区的69%,67%,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分别是东部地区的63%,51.4%;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中部西部与东部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差距,并且区域间的差距没有下降的趋势。 

二、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个人能所得税作为我国主要的财政收入,通过无偿支出功能起到调节和安全控制的作用,调节贫富不均和缓解收入差距。我国现行的征税模式是分类征收制,分类征收制是将纳税人不同来源,性质所得项目分别规定不同的征收率。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行的缴纳模式,无法全面衡量纳税者的综合纳税能力,同国外相对比,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模式还比较欠缺人性化,不能较好的而实现公平税负,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因此也非常的而有限,而且还容易造成税收的流失。不能起到调节贫富差距,没能当好调节器与安全阀。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知道,税收实际征收额是征收流失额的1/5到1/2,进一步的拉大了贫富差距。面对对贫富分配不均的社会现状,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主体税种也需要进行改革更好的起到调节器与安全阀的作用。 

三、优化个人所得税以缩小贫富差距的研究 

(一)针对起征点应该详细的分别征订 

从2011年9月1日起,起征点调整后由原来的2000调整到3500,尽管起征点调整了,但是贫富差距的问题没能得到缓和。不同地区的起征点一致提高反而会扩大居民人居收入的差距。相关数据分析,2014年的数据得知北京、上海、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了4万,但是甘肃,西藏,新疆,青海这些城市还未达到平均值。因此应该适当的根据不同的地区设置不同的纳税起征点,具体的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定该地区的起征点。对于上海,北京,广东,福建等这些东部高收入城市来试试,应该适当的调低他们的个税征税的起征点;相对于甘肃、新疆、西藏,湖北,河南,湖南等中部与西部收入偏低的城市来说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情况适当的调高个税起征点,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对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起到可观的效果。 

城镇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较大,为减少农村人民的负担,缩减农村与城镇间的贫富差距,应调节城镇与农村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不同地区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起征点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各有不同,根据表一来看农村的纯收入明显低于城镇的个人可支配收入,起征点相同并不能够缩减农村与城镇居民的贫富差距。因此我认为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个人所得税征税的起征点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不同的地方在各地区起征点不同的前提下,农村的起征点应该低于城镇的个税起征点。 

(二)针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模式的有关建议 

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在在征收管理方面十分的简便,但是随着人们的收入逐步的提高,人民收入趋于多样化的发展,分类征收模式难以体现纳说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完全涵盖纳税范围,充分的发挥调节分配的作用,缩减贫富差距;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居民纳税的能力有所差异,目前的扣费标准没有体现差异,全国统一的扣费标准缺乏科学性易导致税收的流失。因此应该有范围的有控制的扩大个人所得税的界限,灵活的规划费用扣除,杜绝流失。应合理科学的确定扣除项目和扣除额度,维持居民正常住行的费用应该据实扣除,一个家庭抚养未成年人成年以前的教育费应根据相关比例扣除;对于用于基本医疗的应确定扣除额度,针对不同地区的扣除额度应该有所不同。 

贫富差距论文范文2

关键词: 贫富差距; 马克思主义; 改革

中图分类号: B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072-01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我们国家已经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伴随着改革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贫富差距问题成了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成为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是基尼系数,以0.3下为平均状态,0.3-0.4为合理状态,超过0.4则表示该国贫富差距过大,超过0.6则说明该国已经严重两极分化,处于社会动荡的边缘。我国九十年代开始基尼系数开始大幅上升。从九三年的0.4跃升到二零一二年的0.55。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一个半世纪以前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充满活力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变革,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它所处的时代紧密结合,力求正确认识时代的矛盾,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改造相结合,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密切关注时代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并且从中反映时代的精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清晰地看待问题,和正确的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贫富差距的成因

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将一直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生产力落后的本质造成的。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生成的,是生产力整体自己决定自己各部分之间的生产关系,若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生成性对应关系。贫富差距就是生产力满足不了生产关系的体现。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资源稀缺性和贫富差距都是如影随形的。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一方面受到直接基础的制约,另一方面有受到技能的制约,而技能本身又受到资本的限制。多样性的差异导致贫富差距成了一种必然的状态。

1.不合理的政治结构,中国是一个政治至上的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的清晰,往往是政治之外无社会。国家之外无个人。这种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激发了潜在的差别和公正的矛盾。

2.不合理权利的结构,贫富差距作为人的经济体现和现实表征。其根源往往在于不合理的权利结构,研究表明,权利及接近群体的收入增长最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解决贫富差距的启示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指出,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所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解决好贫富差距的问题。

(二)贫富差距存在的必然性。各种社会的形态的下的贫富差距都是存在的,任何情况都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人的差异只要存在,贫富差异就会存在。这是历史的必然,客观世界的必然。只要在一个合理的安全的范围内,就是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对社会各个阶层都是有好处的。一定的差距,会使经济更有活力,会使科技更加进步,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有了更充足的动力。辩证的看待贫富差距,普遍联系的看待贫富差距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改革是减小贫富差距的根本办法。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坚持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2.改革的深入推进,必然会涉及许多利益的调整。这不仅会使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而且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但是,改革不能因此而退却,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3.只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有效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只有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保障社会安定有序。4.实施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权利架构。把公正确立为权利边界的核心理念。公正作为制度的首要价值。是整个社会良好发展的基础。公正的缺乏不仅导致交易政治的泛滥。也导致正常市场秩序的破坏和混乱。必须使权利与价值关系的在正确的位置上。使权利为价值服务。变政府的一元领导为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三元制衡。确定政府权利的范围。变统治为治理,权治为法治,管理为服务。市场指的就是市场经济。运用市场经济解决效率和财富问题。公民是社会的主题。完善公民社会是保证民权.实现公民自治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基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同时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反映人们的根本经济与物质利益,保障人们的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实现。

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与转型,必然会引起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矛盾。中国在面对当今社会的巨大机遇与挑战时,我们应当克服自身在处理矛盾上的盲目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先进的社会意识占据统摄地位,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使人们的自觉地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者需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其中既有一脉相承的核心和传统,也有与时俱进的应变和创新,传递着永恒的现实作用和意义。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恰好就是合适的理论依据。不仅仅是贫富差距问题,在改革发展当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0.

[2] 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1999.

[3]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1.

[4] 谢静.论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

[5] 何妍玺.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

贫富差距论文范文3

关键词 青少年 贫二代 富二代 贫富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Adolescents'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LIU Qian, DENG Qi, XIONG Changqin, PAN Sasa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The market economy has led some people become prosperous first part of the people is very poor, produce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that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a new group in adolescents: the poor second generation rich second generation and the officer the second gener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impact of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hould distinguish between group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from the material and ideological level to tackle.

Key words teenagers; poor second generation; rich second generation;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1 青少年面临贫富差距的现实

有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将“贫富差距过大”列入我国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前三位,这说明青少年对贫富问题已十分关注。当前青少年面临着贫富差距的现实,甚至默认了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公。在教育公平上、在就业问题上,甚至在择偶上我们的青少年已经深刻感受到贫富差距的不公。社会上出现的“贫二代十八条标准”“小强求职记”、“拼爹游戏”……都反映了我们的青少年已认同贫富差距的存在,在这样的现实下,他们开始定位自己的人生、规划自我的将来。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走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不论贫富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延伸到了原本单纯大学生活,象牙塔的贫富差距日渐突显。“富二代”、“官二代”们进出学校,大都身穿名牌开着跑车,“贫二代”却为一日三餐而四处兼职谋生,却常因经验不足、思想单纯而上当受骗,为生活节衣缩食,为未来担惊受怕。同时更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中“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及中间阶层的学生,他们间缺乏了解、缺乏同理心,矛盾日渐深化,易导致校园的不和谐,冲突不断。

2 贫富差距对青少年的影响

2.1 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大学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将在此完成从生物机体意义上的“自然人”向承担一定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转变。而象牙塔的贫富差距对他们身心有着很大的影响。贫富差距不仅仅会带来物质层面的不平等,更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贫困”。

贫富差距使校园天然形成两大群体,富裕学生和家境贫困学生,如今也把这两个群体戏称“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这两大群体的学生互不了解、或只从表象获知对方的信息,认知的不全面使这两个群体在同一环境里冲突不断。

(1)对贫困学生的影响。大学校园内过大的贫富差距,使得多数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自卑、仇富等负面心理。他们的自尊心强烈且危险,他们会更加不愿意参加社团活动,喜爱独来独往,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容易形成人际交往障碍,这对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十分不利。

(2)对中间阶层学生的影响。中间阶层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有攀比心态,这些学生更多地关注物质上的超前享受,而非实际努力学习。这些学生其实家境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为在同学面前有“面子”,为融入“富裕”行列,不惜浪费父母的血汗钱,浪费自己的青春。

(3)对富裕学生的影响。很多“富二代”、“官二代”非但不同情贫困生,还经常蔑视这些同学的尊严。他们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缺乏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通过炫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富裕学生群体中,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在学业上不如其他同学,他们只能通过物质上的优越感来实现自我价值。

2.2 对社会青年的影响

对社会青年来说,他们最大的压力无非是就业问题,“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在就业上因其不同的家庭背景而存在着显著差别。在就业中学历、文凭、工作经验等等这些原本找工作应具备的主要筹码,都变成次要的了,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现如今你父亲是谁,你家庭收入是多少……反而是这些才真正会被用人单位所重视。残酷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使社会青年陷入一场无意义的游戏,这个游戏被大家所戏称为“拼爹游戏”。贫穷的家境导致贫困青少年在这场游戏注定惨败,“拼爹”决定了贫二代悲惨的就业境遇。他们屡屡受挫,对人生产生了种种悲观情绪,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可能“破罐破摔” 或靠歪门邪道“发财致富”。那些四处碰壁的青少年,会觉得读书无用,不如有个“好爸爸”,这样的错误思想将更加盛行,对仍在校园里的青少年易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3 消除青少年贫富差距的途径

3.1 从物质层面着手缩小贫富差距

(1)教育做到公平公正。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如今社会已逐渐变为理性社会,公正、公平的教育体制能有效改善人们的生存状态,并促进合理的社会流动。高等教育要配合国家助学政策,使这些倾向性政策落到实处,如设立多个助学岗位,努力争取社会力量帮助贫困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完成学业等。此外,高校应积极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及时发现“贫二代”在就业成本上的力不从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

(2)制定倾向性政策缩小差距。为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应制定倾向性政策减免贫困生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基本上都建立了以“奖、贷、助、减、补、勤”为主要形式的多元资助体系,对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实施的助学贷款,是资助经济困难生完成学业而实行的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但学生对助学贷款的申请还是十分困难,根本满足不了贫困生的需求。对此,相关部门和高校要做到公正、公平,特别需要一线教师做好相应的工作。对于助学贷款的申请,还应简化步骤,增大额度。在就业问题上,由于贫富差距而造成的不公平其实质是一种新的就业歧视。政府应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努力帮助“贫二代”就业,给予他们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思想层面缩小差距

即使在物质上对贫穷青少年有支持和保障,但在心理层面并没有解决他们的问题。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贫困群体努力向上,但这种激发应在正面引导下进行,我们应积极努力地引导下一代。就目前来说,我们的青少年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已经意识到贫富差距的存在,大多数人也在心理上接受了这个现实。对于如今的拼爹游戏,不少青少年都意识到要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在这个游戏中有胜算。总的来说,青少年对贫富差距的态度已趋向平和,但部分还是会有不满情绪,对贫富差距认识不正确易导致仇富等错误心态,且很可能酿成悲剧。

在思想上我们要区别对待受贫富差距下各类青少年群体,对那些因贫富差距导致自卑心理的学生,我们加强鼓励,而对那些存有仇富倾向的青年及时发现、疏导。在思想上正确引导青少年,当然还包括“官二代”、“富二代”,对于这个群体的青少年,我们应使其拥有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总之应适时关注青少年心态变化,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引导。也要及时在心理层面给予他们帮助,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压力。

参考文献

[1] 崔世杰.应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2] 魏曼华.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成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 李小豹.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贫富差距论文范文4

关键词:私有财产;贫富差距;社会正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出了私有财产的真正来源“私有财产的产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标志,是决定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私有财产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私有财产的最终消亡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1。”认为消除贫富差距就是要消除现有的私有财产,有失偏颇。私有财产有其必经的发展过程,贫富差距的消除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当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蒸蒸日上时,人们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时候,应该更理智的对待社会问题,逐步弥合贫富差距的鸿沟,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保护私有财产,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稳步缩小贫富差距。

一、私有财产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此著作中,马克思以私有财产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和劳动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本质、客观和主观的现实关系,并在对象性的活动中完成共产主义的构想,从而将现实的经济学批判和理想的人道主义追求结合起来2。”马克思在对私有财产的论述中,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的主张,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构想,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地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3。”私有财产有特定的发展规律,应该在掌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这一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共产主义社会的完成,需要社会的成熟发展,需要足够的物质基础做奠基。如果将贫富差距问题归结于私有财产的存在,将会影响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如果私有财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人人都可以侵犯别人的私有财产,这样社会容易处于无序状态,私有财产得不到保护,会极大的削弱人们的工作意识,而无人愿意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社会将陷入停滞不前抑或倒退的状态中。在市场经济产生之前,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私有财产无法得到很好地保护,他们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保护私有财产需要发展市场经济,只有确立明确的私有财产观念,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很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我国资源分配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对于人们所拥有的私有财产给予肯定和保护具有现实性意义,私有财产不仅是现阶段社会主义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贫富差距的问题

贫富差距,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个人拥有的财富的差距。贫富差距若超过一定范围,会引起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期发展。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改革开放初期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但是在一部分人已经发展起来以及城市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下,落后山区仍然贫困,挣扎在温饱线下,基本的受教育权都无法落实。2016年新年伊始,网上最热的话题便是“上海籍女友陪江西山区男友回家过年,女孩提出分手”。且抛开价值观的评判,事件及随着事件的发酵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在拷问着人们。贫富差距的影响是什么以及该如何面对?贫富差距的鸿沟是否可以填平?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模式,但是人均GDP并不高,而且城乡差距很严重。中国有为数众多的富豪,然而数量更多的是社会底层人民。他们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从事着最辛苦的工作,但是却工资微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小康水平。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强调关注“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维护,生活水准得到提升,才有利于社会的前进发展。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立即消除由非选择的偶然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虽然可以实现正义,但无疑将会带来每个人的福利的下降,而在获得更多福利是当下大多数人的追求的情况下,立即消灭贫富差距是得不到支持的。所以,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不使福利降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4。”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贫富差距的客观条件并不具备。当前我国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社会主义财富,进而推动我国的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成熟完善。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不强调绝对的平等,但是应该将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三、社会正义的实现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同社会所号召的与马克思宣扬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同样的人文关怀。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共识范围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一个理想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人人可以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社会正义的实现,将有助于削弱贫富差距,增进人民的福利水平。关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底层人民,将政策尽可能的倾斜,使得他们可以拥有基本的权益和平等的机会。关注弱势群体,需要倾听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基本的物质需求,摆脱贫困的束缚。马克思指出:“一切私有财产,就它本身来说,至少都对较富裕的私有财产怀有忌妒和平均化欲望,这种忌妒和平均化欲望甚至构成竞争的本质。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这种忌妒和这种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均化的顶点。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5。”寻求社会正义并不是要求社会人人的均等,这一提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很难达到,强调均等将会严重打击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导致整体效率的降低,会降低社会的整体财富,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私有财产的存在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调动社会财富的创造,增进社会的总体福利,因此在寻求实现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关注贫富差距,努力缩小二者的差距的同时,不应该急于消灭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消灭它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我们应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同时,尽量缩小贫富差距,使其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不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四、正确对待私有财产

马克思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6。”这意味着,自我异化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自我异化的最终扬弃。而这种异化的发展,也为自身的扬弃创造了充分的基础和条件。“异化扬弃的结果就是人的解放、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历史运动的最终结果7。”因此伴随着我国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私有财产也将被消灭。届时将不再存在贫富差距这一现象,人人生活得富足自由,整个社会和谐友爱,而社会正义显然已不再困扰人们。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因此,人民有理由相信加以时日的解决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这一差距可以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解决贫富差距,并不是要求完全的公正平等,这样很难达成,即使消除私有财产也是没有办法确保的,因此更多的是寻求相对的公平正义。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各项条件并不成熟,因此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总财富的不断增加。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私有财产观念,理解私有财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要对公有制经济加以巩固和发展,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的发展,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和利用,促进社会公共财富的增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机会的平等,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贫富差距这一问题。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私有财产得到极大的丰富,生活水平也得以提升,追求尽可能多的私有财产仍然是社会成员积极性的推动力。如果人们没有办法占有自己的财富,将会极大地削弱他们劳动的积极性,追求绝对的平等,只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贫困,相应的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准的降低,人民普遍生活得不幸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这种结合意在把市场经济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机统一起来,用社会主义优势扬市场经济之利、抑市场经济之弊,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优越性8。”发展市场经济,保护私有财产,并不能因此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可以将私有财产视为贫富差距解决的障碍。我国当前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虽然很严重,但是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相信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贫富差距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遏制,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市场本身并非原罪,但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却具有两面性。市场既孕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市场在兼顾公平方面确实需要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理性引导。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道路上仍任重而道远,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我们乘风破浪,敢于迎接挑战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整个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工作的不断开展,贫富差距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而私有财产依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总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财产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必要性,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说明,私有财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私有财产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10。”私有财产的消灭是一个及其艰难和缓慢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因此现阶段,虽然我国社会存在着贫富差距,但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够成熟,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除私有财产的条件并不成熟。贫富差距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对我国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应该尽可能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缩小人们之间的差距,确保每个人最低的生活需求。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在追求做大蛋糕的同时,应注重社会公平,从而使人民可以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财富,人人都可以享有基本的权利,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步增长,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在现阶段显得尤其重要,这有利于促进社会正义。私有财产的存在固然会影响人们之间的差距,但是在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消灭私有财产,却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当前,我国仍然要抓住社会发展的机遇,稳步提高社会的总财富,让社会主义财富充分涌入,让每个中国人都可以生活幸福,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私有财产会因循它自身的发展规律而消亡,与此同时,当我国高度关注社会正义问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时,贫富差距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与管理。因此,面对贫富差距问题,我们不应悲观,这一问题会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而得以解决。私有财产与贫富差距并不是尖锐的对立,处理好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正义,尊重私有财产的存在,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可以促进社会的前进发展。

引文注释:

1朱解放.简述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J],商业时代,2011(14):6.

2刘国胜.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批判的真实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存在论意蕴[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1):14.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1.

4段忠桥.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为什么是不正义的?——基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相关论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1):13.

5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9,78.

7王永战.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探析[J].理论观察,2013(7):8.

8杨军.从马克思未来社会理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9):109.

9胡绪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出场路径及原则高度[J].长白学刊,2015(1):31.

贫富差距论文范文5

关键词:贫富差距 原因 对策

贫富差距的扩大日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和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对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成为学术界研讨探析的热点。探明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研究其原因,并寻求对策是探析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核心内容。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我国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等三个方面。

1、城乡之间

虽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亦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农村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城市,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我国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民收入间差距。国家统计局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提供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97年之后明显扩大。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惠农措施,但城乡差距还维持在3.21:1;而根据《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2006年中国平均的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数为0. 532,这表明农民工生活质量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53.2%。

教育卫生差距。截至目前,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 4倍、6. 1倍、13. 3倍、43. 8倍、68. 1倍;而在公共卫生方面,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仅有10%左右,90%以上的农民只能自费医疗,而城市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则为42%。

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用于农业的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03年仅占7.12%。而2003年,仅是针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财政性补贴支出,就超过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社会保障差距。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使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而在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切实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的贫困人口仅能依靠自食其力或乡邻周济勉强维持生计。

2、地域之间

我国地域之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

从生产总值上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05年,作为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上海,已经达到51429元人民币处于上中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最低的贵州省仅为5206元人民币,仍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两者相差近10倍。

从投资上看,2005年,上海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458元,其次依次为北京、天津、浙江、内蒙古、江苏、辽宁和山东,而排名末位的贵州省仅为2720元,不足上海的1/70。

从消费看,2005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8873元,最低的贵州仅为1627元,不到北京的1/110 。

从出口看,2005年上海人均出口额多达5102美元,名列第一,而贵州省仅有23美元,排名最后,两者相差228倍。人均出口额排名前10位者,大为东部地区省市。

3、行业之间

我国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悬殊。当前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包括集中在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其垄断的经营地位及国家的特殊保护,攫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使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以2006年各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例,垄断行业已达到4万元,而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不到1万元。

二、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是由多重因素造成,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大部分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自解放以来的50年间,西部地区平均受灾面积达9000多万亩,约占西部地区耕地面积的近1/5。近10年来,年均受灾面积达1. 16亿亩,其中仅旱灾就占80%。

而我国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通常要高于其他地区。过快的人口增长直接导致了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源的减少,社会设施的相对缺乏,引发资源滥采、水土流失、土壤质量恶化、沙漠化和自然灾害频发。调查显示,69.9%西部生态脆弱县是贫困县。许多地方陷入了“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

2、经济因素

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分配和消费。在我国,所有制变革、分配制度创新、市场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是贫富差距问题产生并扩大的根本原因。

从所有制上看,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必然使拥有经济资源的主体多样化,从而使社会财富占有的差异化。所有制结构格局的变化,使得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的收入对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所有制转型的过程,就是贫富差距问题产生乃至激化的过程。只要制度允许人们不平均地占有社会经济资源,那么贫富差距的产生和扩大就是一种必然。

从分配制度上看,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贫富差距的产生都是必然的。尤其由于强调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生产要素上明显的不平均,收入差距必然迅速扩大。且现阶段,通过劳动报酬分配的比重己大大减少。在宏观和微观调控手段乏力,社会再分配机制极不健全、远未到位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收入分配,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从市场体制上看,市场经济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体制。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的市场主体就能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积聚越来越多的财富;在竞争中失败者支配的资源会越来越少,成为弱者。因此,市场经济自身就有扩大贫富差距的作用。并且,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善,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为一些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留了一些余地,而同时剥夺了另一些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使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3、政治方面的原因

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仅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具体政治制度仍处于草创阶段。一方面,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使行政垄断十分严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目前,电信、电力、保险、金融、烟草、水电供应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可能在5-10倍之间。”另一方面,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为“权力寻租”创造了条件。 现在,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民主监督渠道不畅通,政府的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金钱化现象严重。“权钱交易”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是导致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化的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

三、贫富差距问题解决的对策

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须从改革税收制度、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多方面入手。

1、改革税收制度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中,直接税占的比重很低,不利于通过税收来缩减贫富差距,应扩大直接税的比重。且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是个人,未能充分考虑每个居民的家庭负担和支出等不尽相同的现实性因素,“一刀切”的纳税政策,产生了纳税人之间实际的税负不均问题,不利于缩小各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

截至2007年底,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了100万美元的居民已有41.5万。这表明在我国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已经具备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和税源条件,从而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财富水平,弱化财富的累积效应,缩小贫富差距。

2、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如阿瑟・刘易斯所说:“政府的失败可能是由于它们做的太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做的太多。”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思维的束缚,政府过多的介入经济的现象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因而,在市场经建设济过程 ,资源配置应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机制主导转变。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就必须减少不规范的行政干预,积极建设有限政府。同时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最终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3、完善公务员申报制度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个国家的反腐败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加强对个人特别是公务员收入的法律监督,对于阻止权钱交易,控制贫富差距扩大,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反腐形势日剧严峻,迫切需要将公务员的收入申报公示从纪律性要求提升到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其监督范围不应仅限于公务员个人的收入和财产,还应包括家庭及近亲属的各种财产收入。同时,加强立法,形成科学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滋生和权力寻租的“空间”。

四、加强初级分配监管

贫富差距的产生,不仅与我国再分配制度不完善有关,而且初次分配及其不公平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保障初次分配上的公平,对缩小收入差距意义重大。因此,国家进一步要规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工资的发放,尽快使职工福利和收入货币化、工资化,逐步将暗补转变为明补,将个人消费从社会集团消费中剥离出去。增强国企负责人薪酬的透明度,推广年薪制,使岗位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形成内部的分配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李琳、刘一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张理海等:《我国贫富悬殊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建议》,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贫富差距论文范文6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政府调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005-02

一、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现状

有学者这样定义贫富差距,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内,一部分较为富有的居民和一部分与前者数量相同的较为贫穷的居民之间,依照一定的规则在对他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财产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所计算出来的特定比例关系、系数或差额等[1]33。它应该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本文着重从收入差距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政府对其的调控能力。

贫富差距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已引起了各国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相关研究比较多,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国内关于贫富差距的综合性研究比较集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一些机制性、政策性的对策建议,但是许多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当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问题以及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不够透彻,特别是对政府调控贫富差距的问题研究较少。笔者将以政府在调控贫富差距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分析视角,在理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社会稳定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具体提出我国政府调控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1.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主要现状:基尼系数已经突破国际警戒线;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部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日益加深。这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提出了质疑,也将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将使民众对改革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邓小平一直比较关注贫富差距的问题,他在1985年3月出席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时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2]110。中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时期,也是改革进入重要的攻坚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支持。如果贫富差距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这必将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改革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在我国,不论地区还是行业之间,工人和农民作为两个最广大的群体,均自认为和被认为是贫下阶层,事实也证明他们的确是收入分配最少的阶层。因此他们总是在诉说改革开放前的平等和公平,对改革开放事业有一种抵触和排斥的态度。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扩展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势必会破坏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

3.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深刻影响社会稳定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3]537个人收入分配作为与人们有着直接利益相关的经济所得,它更是诸多经济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收入分配问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心态是否平和、社会诸关系是否协调、社会环境是否宽松,从而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将会导致阶层之间矛盾冲突。社会上小范围内流行着一种仇富心理,针对富人的一些犯罪事件的发生率与日俱增,虽然他们的作案背景各有不同,但在作案动机上却十分的相似。因此,政府要切实看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采取措施消除改革道路上的这种不利影响,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和谐,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三、政府在调控贫富差距问题中的定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在《发展计划》一书中写道:“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4]78。中国的实践似乎正在验证着刘氏的这一论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发展政策,从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些政策都鲜明地体现我国发展经济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收入分配的差距来赢得经济的较快增长。然而由于过分重视效率忽视公平,致使出现了比改革开放以前程度更大、形式更复杂的贫富差距。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政府要切实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把这种差距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切实防止两极分化,保障社会公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政府的定位是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条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指出:“一切政治权利起先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5]526对于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贫富差距问题,必然依靠政府的力量对其加以治理和解决。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并不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组织和第三类部门还很不发达,整个社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整体上缺少治理贫富差距的其他社会力量。所以,政府在治理贫富差距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其实这也恰恰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义务。

四、政府调控贫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1.个人所得税改革要继续深化,建立社会保障税

我国最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从2011年9月起个税起征点将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低收入阶层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意愿,但这只是技术层面的一些小修小补,对于个税应该发挥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却相距甚远。所以,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意义重大,“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可以借鉴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将按人征收改为按以家庭总收入为单位进行征收,还要结合区域差距、城乡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征税点,把养老、医疗、失业等设置成统一综合的社会保障税,切实支撑起社会保障机制”[6]。同时,税务部门要加强个税的征管和宣传工作,对偷漏税者及其行为要给予法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