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范例6篇

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范文1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保障乡村医生权益,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和管理指导;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实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行政村实现村卫生所(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建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一体化规范管理机制。

——到2013年年底,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8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比例达到20%。

——到2015年年底,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10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比例达到40%。

——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使乡村医生补助水平与村干部补助水平相衔接。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二)实现村卫生所(室)全覆盖

1.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室)。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村卫生所(室)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所;村型较大、人口较多或自然屯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室)较远或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下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数量不得超过行政村总数的10%;人口较少或交通便利的村,可联合设置村卫生所。乡镇所在地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所。村卫生所(室)设置规划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经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当地县(市、区)政府批准实施,同时报省和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加强基础设施和规范化建设。村卫生所(室)的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建设配备。村卫生所(室)房屋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做到预防保健室、诊查室、治疗室和药房分开;开展留观、静脉滴注业务的应增设观察室。按照《全市农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对村卫生所(室)实行规划设置、内部布局、人员执业、标识标牌、设备标准、制度规范、公示内容、医疗文书、药品耗材采购和健康档案“十统一”规范化建设。

3.多种方式举办村卫生所(室)。村卫生所(室)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各地区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村卫生所(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三)实现乡村医生全覆盖

1.合理配备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所室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按其服务人口数量、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乡村医生需求计划。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个村卫生所(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各地区乡村医生需求计划确定后,报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实行全员竞聘上岗。要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制定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以在村卫生所(室)执业并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人员为竞聘对象,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开展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工作,将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较高、群众认可的人员选聘到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可在全乡镇或全县范围内调剂聘用。对竞聘上岗的乡村医生履行聘任及注册登记手续,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任合同。同时,妥善做好落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对于落聘的乡村医生,在以后的招聘工作中要优先聘用。对于乡村医生人数不足的地方,可打破户籍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保证每个村卫生所(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工作。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具体办法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等部门制定。

(四)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管理

1.严格乡村医生执业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所(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所(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考核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培训和考核,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继续执业的依据。要每两年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限期再次考核;对再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村卫生所(室)内不具备执业资格人员清退工作。

2.强化县(市、区)级卫生等部门管理职责。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的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要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所(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要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必须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县(市、区)级卫生、财政、物价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3.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相关文件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实行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七统一”规范管理,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制度措施,不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推进村卫生所(室)信息化建设。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村卫生所(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在统一规范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根据村卫生所(室)的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

(五)将村卫生所(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1.在村卫生所(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由乡镇卫生院负责采购与供应。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及时启动村卫生所(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

2.将村卫生所(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所(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将村卫生所(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要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所(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鼓励各地区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实行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所(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六)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1.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各地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的“网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补偿机制。

(1)按照卫办农卫发相关文件规定,将门诊统筹及一般诊疗费结合起来实施门诊总额预付,按照每名参合农民每年10元的标准向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支付一般诊疗费。

(2)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确定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分工,将不少于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乡村医生承担,并按照相同比例安排落实专项补助经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绩效考核拨付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3)按照政发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对每名乡村医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

(4)按照政办发相关文件规定,省和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按照农业户籍人口每年人均4元标准(省级财政2元、县级财政2元)落实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经费;对应用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村卫生所(室)给予优惠补偿政策。

(5)县(市、区)级财政部门要采取适当方式对村卫生所(室)运行费用给予专项补助,保证其正常运转。各地区要随着国家和省补偿政策的调整,及时按照新的补偿标准和规定落实地方政府配套补助经费。

2.积极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地区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七)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1.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乡村医生人才培养培训规划。采取多种途径,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并将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比例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未获得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要积极参加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养项目,到2015年,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市支农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要选派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所(室)带教,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实践技能。各地区要继续推广下级医生向上级医生拜师学艺活动,积极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鼓励乡村医生在执业中学会中西医两法,熟练掌握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中医适宜技术。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并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地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区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所(室)。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所(室)工作。对到村卫生所(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纳入规范化培训计划。各地区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提高村卫生所(室)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考核和评先定优紧密衔接,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强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搞好调研测算,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补偿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同时,要制定和完善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严禁非法行医、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考核等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各区、县(市)政府要在本方案印发30个工作日内,将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上报市医改办、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范文2

(2006年9月8日)

一、背景

90年代以来,随着卫生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医疗市场的放开,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开展诊疗活动,扰乱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存在一村多室、诊疗技术操作不规范、乡村医生进药渠道不规范、超范围行医和截留病人等现象。所有这些,严重危害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干扰了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任桥镇依据《固镇县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实施办法》,结合该镇实际,于1997年5月在全县率先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二、任桥镇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辖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任桥镇卫生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病人,全院员工齐心协力,从诚信做起,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诚信利民医院。通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该院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赢得了周边群众的赞誉。

(一) 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发动

为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并积极参与,任桥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出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本知识和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目的,引导乡镇卫生院职工、乡村医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要求他们要端正态度,增强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加日常工作中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让大家认识到医院的兴衰与本人的关系,让职工认识到自己在单位的价值,引起职工的共鸣,增加职工的凝聚力,从而为下一步的人员下派和优化组合打好基础。 (二)合理选择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行政村卫生室

按照“实际需要、方便病人”的原则,选择条件较好的卫生室作为一体化管理对象,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如经考察首批确定铁北街道、站东、清凉、官沟等卫生室作为试点,随后又将张韩、迎水、李庄、四门诊纳入一体化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各个村卫生室的场所和设备或租或买,形式不一,如张韩村卫生室是自购设备,而官沟村卫生室房屋则是任桥镇卫生院出十万元购买官沟片政府的办公大楼等。

(三)并转资产,恢复集体办医

在设点的各地,除对在村卫生室行医的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调配管理外,任桥镇卫生院还对原村卫生室的药品、器械等进行处理。对乡村医生的药品和器械及其他物品(如房屋、桌椅等)盘点清理作价、登记造册、转归集体所有,由院部进行统一管理。

(四)规范设置,实行“五统一”管理

1、机构统一设置:即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按照规范化卫生室设置标准建设,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四室”独立设置,房屋外观整洁、室内布局合理,摆设规范,墙白地平,通风良好,光线明亮,窗明几净,交通便利。

2、人员统一选配:各试点村卫生室人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院部派出,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地优秀乡村医生。卫生院选派业务能力强的医生到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工作,对村室从业的乡村医生开展传、帮、带、教等活动。乡村医生也有计划的定期到卫生院进修学习。

3、药品统一配送:药品的最初来源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院部统一配送,二是从乡村医生手中打价购得。其后的药品由所在的乡镇卫生院药库统一调拨,药品价格由院部统一制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不得随意降低或提高药价。院部安排专人负责核定药品数量、价格,每月二十五日各试点村卫生室都要进行药品盘点,并依据盘点数做好药品报表,交给院部办公室统一核对,院部采取以销定存,药房采取以存定销的核对方式。此外,每月的处方也要交到院办进行核对。这样就有力地控制了村卫生室药品的不明支出和私自购药行为。

4、财务统一建帐:对于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卫生院认真审计各种医疗用品价格,把所有的医疗耗材全部纳入成本核算,从奖金中扣除。各试点村卫生室实行医疗、药品收入支出两条线,收入全额上交,多劳多得,奖金完全与综合效益挂钩,由院部统一发放到个人或卫生室负责人,卫生室负责人享有院部主任奖和与综合效益相挂钩的其他福利。 5、业务统一管理:一是卫生院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业务工作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特别要保障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二是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进行统一安排,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脱产学习和上下交流等形式进行。三是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改变不合理的诊疗方式,消除医疗事故隐患。四是要求门诊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治疗和转诊有记录、有门诊病历。实行24小时值班制。

通过以上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任桥镇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工作逐步发展、规范、普及。

(五)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任桥镇卫生院在对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卫生院的内涵建设,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主动开展帮贫助残活动,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任桥镇卫生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行业新风”的服务宗旨,尽可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首先,苦练内功,着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针,选派一批素质高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到我院进行临床指导。其次,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医院斥资先后购置了南京依维柯和沈阳金杯两台救护车,车内配置有空调、暖风、氧气、担架和急救药品并向群众郑重承诺:24小时免费接送病人。同时还设立了急救专线电话,24小时专人值班;修建了宽敞明亮的输液大厅,配有柜式空调、大屏幕彩电、饮水机等设施。这些措施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还为病人营造了安全、温馨的就诊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才实行人性化管理

在人才管理上,任桥镇卫生院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对于高职称、高学历人员,提高工资待遇;对外出进修学习人员,发放基本工资,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报销一切学习费用;鼓励在职人员参加自学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学习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对在全县“三基”考试中,取得前三名的同志,给予物资奖励;对科室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根据工作需要妥善安置其家属和子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本院职工直系亲属生病,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登门探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让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这些措施的实行,增强了卫生院的凝聚力,形成了职工自觉学习、不断提高的良好氛围。在目前公立医院受到民营医院冲击的情况下,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无一流失,这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3、帮贫助残,发扬人道主义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造福乡梓”是任桥镇卫生院一贯遵循的服务宗旨。卫生院对辖区的五保户、困难户、军烈属、残疾人的就诊费用实行部分减免。具体做法是:病人可凭镇、村两级证明,经核准后,对其减免20%的费用;对特别困难的家庭,经院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免去其全部医疗费用。同时,卫生院开展了对辖区内失学儿童、孤儿、残疾人进行帮扶捐助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原吴庄村靳桥村民组8岁的靳小展父母双亡,生活无依无靠,卫生院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开展捐钱赠物活动,帮助她过上正常生活,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直至其能够自食其力。像许庙村的王先军、迎水村的张小虎等等,都先后受到卫生院院的资助。卫生院对公平敬老院和清凉敬老院的老人定期进行义诊和看望,给他们带去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对于那些中秋节、春节不能出院的病人,卫生院为他们献上鲜花和节日的祝福,送给他们月饼、猪肉、水饺、元宵等过节食品,让他们充分享受节日的气氛。这些举措为卫生院带来可观的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丰硕的社会效益。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涵建设的开展,任桥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逐年提高,医院职工待遇不断改善,推动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为当地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任桥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更加巩固,村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在满足群众医疗防保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工作涉及面广,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卫生室人员整合难度较大。由于乡医之间利益分配存在着诸多矛盾,合并后经常发生纠纷,存在着明合暗分的问题,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工作量。群众对此也不够理解,主要是怕一旦合并后,形成独家经营,没有竞争对手,影响服务质量。

(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差。根据我县2002年村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村卫生室面积不得少于40平方米。但是,随着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多数村卫生室房屋面积均不能满足正常医疗服务需求,多数村卫生室设置时间长,房屋破旧。所有这些都为正常医疗活动的开展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多数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低、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对财务报帐及数据统计不明白,在报帐时经常出现差错,给卫生院核算工作带来很大工作量。

(四)县、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认识不高,县财政对村卫生室投入不到位,影响了村卫生室的发展。

四、搞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本着积极推进、稳妥运行的原则,抓好村卫生室制度的落实,规范诊疗行为。在村卫生室人员整合问题上做到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成熟一个,合并一个,不搞一刀切,避免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因素对一体化工作的影响。

(二)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合适位置,按照村卫生室设置要求建设村卫生室。当地村民委员会无偿提供土地使用权和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范文3

一、我国乡村医生基本状况

按照工作地点的差异,目前可将乡村医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一类是不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个体乡村医生。据卫生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共有89.3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1.96万人。调查中发现,当前乡村医生大多处于半医半农状态,以个体经营为主,自负盈亏,收入主要依靠药品加成收入。据统计,全国乡村医生平均一年约有76.71%的时间开展医疗业务,医疗业务年收入8617元,其中药品收入6416元,占医疗业务收入的比重74.46%。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乡村医生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福利待遇差等问题。从全国的状况来看,目前年龄在5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24.31%,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占42.84%;获得执业(助理)医师的只有11.96万人,仅占全国乡村医生总量的13.4%;乡村医生月收入低于200元以上的占15.39%,全国仅有2.54%的乡村医生有养老保险。浙江全省目前共有1.7万余名乡村医生,平均年龄51.3岁,超过50岁的占66.22%,超过60岁的占24.76%;中专学历占36.62%,大专及以上仅占2.96%,中专以下及无学历的占60.42%。广西全区共有乡村医生3万余人,平均年龄54岁,乡村医生最小的20岁,最大的84岁;全区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乡村医生占95.43%。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培训等原因,多数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偏低,知识更新难度较大,普遍存在对新型医疗防疫和流行性疾病认识不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较低不强等问题。同时乡村医生普遍收入不高、地区差距较大、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地方探索促进乡村医生发展的主要做法

目前两地都在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入手,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多项措施,规范乡村医生管理,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完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层的网底,以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具体来看,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一)将乡村医生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浙江省的湖州、嘉兴为代表。按照浙江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有关规划要求,湖州、嘉兴等地通过乡镇卫生院下设或村卫生室转型改造,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服务站人员由原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经考核后担任。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用地由村里无偿提供,资金主要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这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定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体制上实行由镇带村的“五统一”,即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劳务分配、统一养老保障与退出机制、统一日常管理制度。服务站的药品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调拨。乡村医生实行“入伍不占编”制度,与中心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劳务报酬参照中心职工标准执行,养老保障则按个体劳动者身份由中心统一办理。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已有26%的地区开始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由乡村医生个人承包村卫生室、自收自支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浙江的衢州、丽水、温州等地为代表,在广西地区则较为普遍。具体做法是: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个人经营,自收自支,地方政府对其向农民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据衢州市常山县统计,全县有150家个体经营的村卫生室(占行政村总数的43.9%),除5%左右的村卫生室租用当地村办公用房外,其他95%的办公用房设在医生家中,与家庭生活用房合并使用。乡村医生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承担了部分公共卫生职责,如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报告、预防保健等;一部分乡村医生还被选聘为社区责任医生,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地方政府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则采取购买的方式,即把由卫生院承担的农村公共服务经费切出一部分,向村卫生室采购服务,按服务人口给予适当补助。如在浙江省按服务人口每人年均0.5―1元予以补助(大致每年每个乡村医生补助600元左右)。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在医疗业务、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

比较上述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符合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规范医疗管理、保障服务质量,但所需的投入也比较大,目前只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而第二种模式虽然投入较小,但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由于取消药品加成,乡村医生的收入更加难以保证,维持正常运行将面临一定困难。

三、当前地方促进乡村医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解决乡村医生出路问题需要大规模的财政投入

从各地的反映来看,今后解决乡村医生发展问题的理想路径应是将其纳入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其进入标准相对统一、管理相对规范的乡村卫生室集中行医,但这种模式需要对现有的乡村卫生站点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尤其是要解决乡村卫生站所的编制不足问题,需要有大规模增加政府投入作为支撑,这无疑会大大加重地方财力负担。同时,实施药品零差率将使乡村医生的收入来源更多转向医疗服务和政府补贴方面,也给地方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如果说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的财力还能承担这种乡村一体化改革成本的话,这种模式将给中西部地区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对于像广西这样财政收入仅为几百亿的省份来讲,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将难以承受。

(二)乡村医生的集中行医降低了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便利性

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每个行政村要建立一个村卫生室,将乡村医生集中到村卫生室行医。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乡村医生的规范化管理,但如果因此取消其他未进入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的行医资格、禁止其行医行为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农民居住分散,有的行政村面积很大,仅靠一个村卫生室根本无法满足分散居住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将给农民看病造成极大的不便。

(三)村卫生室的垄断经营不利于竞争局面的形成

从理论上讲,每个行政村建一个村卫生室虽然有利于乡村医生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质量,但这种模式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在某些地区可能出现某个乡村医生垄断经营的问题,既不利于乡村医生之间展开公平竞争,也剥夺了患者的自由选择权。

四、地方解决乡村医生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建议

(一)鼓励多元投入办好村卫生室

按照医改提出“三年内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的要求,围绕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议充分调动政府、集体、个人等多种投入主体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多元投入,不搞一刀切。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以政府、集体投入为主的方式进行集中建设,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服务、个体自主经营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政府负责租赁用房、鼓励个体经营的形式来举办。在建设模式方面既可以采取城乡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模式,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乡村的公用设施辅以改扩建的方式。在建设路径方面,欠发达地区可以先从个体经营为主的村卫生室建设起步,逐步扩展到地方政府进行集中建设;也可以由村集体无偿提供场所开始,逐步加大政府购买力度。

(二)建立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

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政府集体投入为主的村卫生室,建议原则上采取乡(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人员、机构、业务、财务、药品的统一管理。对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完善利益约束机制前提下,探索逐步将个体经营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新格局。

(三)妥善解决乡村医生的分配与保障等实际问题

对实行乡(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原有的乡村医生可采用“入伍不占编”的方式,实行统一劳务分配,或者统一财务、分别核算;对符合参保年龄的,要积极支持参加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对个体自主经营的村卫生室,要通过政府采购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途径,按服务人口给予补助;还可以把面向农村、适宜由村卫生员承担的其他村级公共服务(包括食品安全信息、计生、宣教等)整合后进行统一委托,创造条件支持乡村医生拥有相对稳定报酬。

(四)全面提升农村卫生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要抓好乡村医生招聘培养工作,积极推动城市医院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落实县级医疗机构晋升中高级职称和新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建立县乡人才双向流动制;二要建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完善岗位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农村卫技人员定期免费进修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三要实行对农村基层工作卫技人员在资格评价、职称晋升、待遇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乡两级编制内人员优先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中选拔,完善工资待遇和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未来有一支“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农村卫生队伍。

五、对解决乡村医生发展问题的建议

一是分步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当前,药品加价收入仍然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药品收入。在我国新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地方财政性补助难以承受的情况下,一次性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有可能会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因此,建议采取分步走的策略,稳步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给新的医药运行体系预留出构建和进一步完善的时间与空间。具体是:采取三个阶段逐步取消药品零差率制度,第一个阶段,由现行的药品加成15%降到10%;第二个阶段,由加成10%再降到5%;第三个阶段,由加成5%直至零差率实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三个阶段的具体实施年限。

二是建议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现行乡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虽有利于乡村医生的规范化,但其财政成本较高,现阶段多数地方财力难以充分满足,如果全国一刀切地推行村卫生室集中行医制度,将不利于乡村医生之间的竞争。因此,建议采取灵活措施,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仍然允许乡村医生在家办医,同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乡村医生服务人数按照统一标准由政府采购劳务服务,由广大农民群众用“以脚投票”的方式来选择自己满意的乡村医生。

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范文4

按规定登记和上报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转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调遣。

(二)儿童计划免疫

按疾病控制部门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具体要求及时做好联络、配合以及相应的登记和预防接种工作。按要求建好村级接种点。

(三)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

1、掌握本村妇幼保健基本情况,落实育龄妇女节育措施,并做好情况登记工作;

2、掌握本村早孕妇女情况,督促孕妇在孕12周以前到所在卫生院建立孕妇保健手册,定期进行早孕检查,认真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3、做好产后访视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避孕药具送上门并进行副反应处理的登记;4、按要求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四)健康教育

1、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了解健康教育效果并作好记录和阶段小结;

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范文5

为进一步加快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进程,交流推广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召开此次会议。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对20*年以来全县乡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估价

我县的集体办医有过辉煌的过去,鼎盛时期,全县有村卫生医疗室295个,卫生人员516人。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村集体卫生室逐步解体,到20*年,全县在册的217个村卫生室中,只有少部分村仍然实行集中办医,多数已名存实亡。村卫生室房屋、土地、设备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医疗市场混乱,非法行医抬头,游医药贩泛滥,公共卫生工作难于落实,农民就医安全得不到保障。为切实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年以来,我们以“统一规划、理顺体制、规范建设、加强管理”为重点,以“三制、四有、七统一”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通过加强卫生所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拓展服务职能,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一是建立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结构稳定的乡村医生队伍。20*年以来,我们在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核定村医编制,逐步建立健全了村医准入制度,所有乡村医生均通过公开考试择优招录。截止20*年11月底,全县共有乡村医生875名,保证了每个村卫生所至少有2名村医,农村配置村医比例达到了千分之一点五。其次,通过加强乡村医生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了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目前,全县90%以上的村医参加了省教育厅和卫生厅举办的基层中专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乡村医生的教育、使用、管理逐步走入正轨。三是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县财政对村医的补助从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了100元,在此基础上,乡镇也制定了配套激励措施,如腾越镇实行“下保底250元,上不封顶”政策,明光乡从乡财政中每月增补100元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既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又稳定了乡村医疗队伍,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村卫生所建设成效显著。针对全县村卫生所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我们按照“对全面落实村卫生所建设用地,全力抓好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的乡镇优先;对每个村卫生所建设给予不低于2万元补助的乡镇优先;对村卫生所巩固发展认识和管理到位的乡镇优先”的原则,逐年加大了对村卫生所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20*年—20*年,实施村级卫生所建设135个,占全县村卫生所总数的62%。20*年,中央财政安排建设项目20个,省财政安排62个,所有待建村卫生所即将完成达标建设。5年来,县级以上投入村卫生所达标建设资金174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54万元;援建项目101万元;地震恢复重建项目196万元;市级配套49万元;县级配套441万元,并为每个村卫生所配备了专用冷链冰箱。村卫生所的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年,省财政决定按每村7000元的标准为村卫生所配置基本医疗设备,预计2009年可兑现。

三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得到巩固和夯实。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推行,巩固和夯实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理顺了乡、村医疗机构关系,村卫生所的产权和性质得到进一步明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现在,全县217个村卫生所基本上实现了集中办医。乡镇更加重视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强化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管理职能,有效拓展了村卫生所的职能,全县村级计划免疫工作正在逐步加强,传染病疫情得到了更好的监测和控制,项目病人跟踪管理工作开展较好,妇幼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落实更加到位,针对农村群众的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战役深入推进。同时,通过建立健全转诊制度,扩大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范围,发挥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解决了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相互补充。

四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20*年以来,通过实行村卫生所“三制、四有、七统一”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村卫生所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大力开展非法行医专项治理,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农村“乱办医”、“办医乱”的现象得到遏制,农村医药市场明显净化,农民用药更加安全。通过明确规范村级收费标准,村级医疗机构乱收费行为得到根本性扭转,切实减少了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改善了医患关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大为减少。

五是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是顺利实施新农合村级门诊补偿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载体,反过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加快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工作进程。20*年9月,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年1月正式启动实施后,我们以“小病不出村”为目标,将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向村级倾斜,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便就诊,并逐步扩大村级用药目录,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改变了村级卫生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在,全县92%的参合农民门诊患者已在村卫生所就诊,年诊疗81.97万人次。20*年以来,全县村级新农合门诊总费达5818.13万元,累计拨付村卫生所门诊补偿费21*.9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反哺和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极大的增强了村卫生所的生机与活力,一些跌入低谷的村卫生所正逐步走出生存困境。同时,通过新农合采取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措施,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消除了村医以铺为点、以家为点的变相行医行为,进一步巩固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内涵,离一体化管理标准相距甚远。大部分村卫生所“三制、四有、七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有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只管业务和人员,不管财务,导致部分村卫生所财务混乱,分解新农合处方、乱收费等套骗新农合资金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工作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与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差距还大。目前,部分村医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加之卫生所医疗设备陈旧老化,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乡镇对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卫生所的发展;部分村卫生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导致公共卫生工作有所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全县村卫生所的发展很不平衡,甚至存在流于形式、名存实亡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四是合管办管理不到位,结构不合理,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设施设备不足。

二、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进程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村级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和基石,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发展卫生事业意义深远。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是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有效办法,能有效增强应对和处置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列入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来抓,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村(居)委会参与、卫生院组织管理、村卫生所主动实施”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乡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抓好本辖区内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加快村卫生所建设步伐,坚决取缔非法行医,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农村卫生公共体系建设成果。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和日常督导的力度,发现有违规行为,及时处理、上报。各村(居)委会要积极协助上级相关部门管理好本村的医疗市场,无偿提供村卫生所建设用地,并协助做好村卫生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县级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到“研究工作抓规划,部署工作抓责任,落实工作抓进度,检查工作抓实效”。县卫生局要指导好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定期业务指导,切实抓好依法审批和医疗市场秩序管理。卫生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要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消除畏难情绪,一方面倾听广大农民群众和村医的诉求,另一方面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路子、好办法,促进此项工作的稳步健康开展。

(二)准确把握工作内涵,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围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内容,积极推行“三制、四有、七统一”管理。要抓好行政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安排、人员统一调配这个核心,增强政府抓卫生工作的能力,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村卫生所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要抓住财务统一收支这个关键,做到财务规范运行,增强医疗收费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降低农村医疗费用负担,确保村卫生所长足发展。要抓住药品统一管理、收费统一标准这个热点,严格执行药品统一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集中配送制度,严格质量管理和价格政策,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药、安全药、廉价药。要加强日常监管,抓住农村医药市场整顿这个难点,规范、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提高广大农民就医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村医合法权益,为村卫生所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快推进村级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浮动工资制,充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准确把握农村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突出公益性质,把履行好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职责摆在首位。要按照卫生区域规划的要求,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从严审批和控制乡镇个体诊所数量,合理布局农村医疗机构,优化农村卫生资源。乡镇原则上不设立民营医院。要加强乡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要持续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作用,在完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在防范基金透支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率,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三)强化村级卫生服务硬件设施建设。要消除畏难情绪,克服“等、靠、要、怕”思想。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各乡镇要积极做好业务用房不达标的村卫生所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好建设用地和配套经费。涉及“8.2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要严格资金管理,严格质量要求,确保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不断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要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村级卫生所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要求,规范乡村卫生所的各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和处方管理。县卫生局要积极鼓励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纵向合作,促使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向乡镇延伸,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服务向村级延伸;要继续加强乡村医生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依法执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要加强村医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管理,制定村卫生所及乡村医生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促使所有村卫生所都具备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转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步处理的能力,让农民不出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卫生服务。

(五)加强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县卫生局、合管办要认真执行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有效监管措施,加大对村卫生所的监督管理。要畅通农民投诉、举报渠道,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村卫生所挤占、贪污、挪用、截留、骗取、瞒报、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村卫生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范文6

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亲切关怀下,全院干部职工坚持党的农村卫生工作方针,以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防治结合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狠抓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创新,落实了新型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强化立职工的思想和素质教育,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狠抓农村疾病的防治工作,着重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力推进了农村卫生工作进程。全年较好的完成了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__年,共诊疗病人29460人次,业务收入600余万元。

一、强化思想教育,转变观念,开创工作新局面

随着群众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的职工素质教育,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院宗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突出抓好质量控制、服务模式转换、合理用药三个重点,深入开展了思想素质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学习力度,开展了创建“百姓满医院”、“拒收回扣、红包,廉洁行医树新风”活动,严格收费制度,深入执行了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制度,员工的服务观念、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有了较大转变,医德医风呈现良好局面,为开展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我们还深入开展了对《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主导了业务知识的学习,广大职工真正懂法知法,医疗技术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法律意识、安全意识,避免了一些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质安全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历来重视,把它作为医院工作的重点,以创建“百姓满医院”为总抓手,以医疗质量管理为基础,制定了我院《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及《创建“百姓满意医院”实施方案》,利用每个机会形成人人讲质量,各科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改善硬件条件,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为给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经过院委会充分论证,在资金紧张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经过多方努力,我们投资20余万元修缮了药房、外科楼等业务用房的楼顶,改善了病房环境,换上铝合金窗户,铺设地板砖,并粉刷了所有房屋的墙壁,安装空调,先后更新荐医栏、宣传牌、院内科室设置分布图、就医程序流程图等设施,改善了医院就医环境。之后,又投入80余万元,购置了500ma遥控摇篮医疗诊断x光机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国内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更新,为给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打下了基础,进一步营造了医院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加强医疗文书质量控制,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

医疗文书是医疗活动中的第一手文字资料,规范化书写能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能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在去年强化病历书写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制定了《病历书写管理规定》、《处方书写管理规定》,细化了相关的奖惩办法,并由业务院长牵头,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参与,成立了专门的质控组织,进行质控评审,查缺补漏、奖优罚劣,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工作的进步。在今年全市的病历抽查中,我院病历全部为佳绩,又获得了高分。

(三)狠抓内涵建设,医疗质量又上新水平

前面说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一是我们建立了医院管理体系,落实了各级各类岗位责任制度,实行了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会诊制度、病历讨论制度、手术报批制度,完善了质量控制组织,加强了医疗质量控制,制定了新的质量考核标准和检查方案。对每个科室每月进行质量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挂钩。二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医院整体工作部署,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综合目标管理下的科室量化方案》,加上信息科工作的配合,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又能及时了解医院运行的各项动态,便于掌握各项情况,及时改进。三是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聘请市中心人民医院高年资专业技术人员来院讲课,我们还每年针对医院工作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各科室还制定了本科室的学习计划,记学习笔记,使全体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和技 术水平明显提高。四是把医疗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认真检点科室和重点环节,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针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采取了有效措施,对医疗、护理、药剂、门诊、医技各层面工作实施全面跟踪管理。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增强了医疗工作的安全性。

三、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民谋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利民工程,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重大举措。__年的第一周期通过宣传发动,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49万元,全镇农民参合率达到60%。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报销130万元,其中大病住院报销495382元;医院门诊报销255678元;定点卫生所报销245259元。在__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强化基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在具体工作中,合管办人员各把关口、环环相扣、相互制约、严格审批程序。在票据审查上,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视同仁,确保合作医疗基金不流失、不套取。其次是严格定点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各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制作了门诊医药费报销公示栏,药品价格公示栏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栏,共计130余块,并做到一月一公示,确保农民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合作医疗报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乡医例会制度;每周二的合作医疗报销制度;门诊医药费按月公示制度以及可疑病例审查稽核制度等等。同时,还要抽取处方单据入户查验,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借证报销等违规行为。目前,全镇65个行政村共设置定点医疗机构44处,均符合滕州市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市合管办要求,仍有部分村由于条件、人员等多种因素未能设点,下一步,我们还要积极和村两委协商,对条件成熟卫生所争取尽快设点,最大限度满足参合农民的需求。第三,加强药品价格管理,严把药品质量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最关心的是药品的价格、质量、报销的比例。为此,我们重点加强了药品的监督管理,严格定点机构的药品统一进货渠道,统一加价,统一价格公示。严防假劣药品流入,确保参合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

__年第二周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业已完成,参合率达到80%,参保人员达5万人,计划__年元月25日启动第二周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四、认真做好各项社会卫生工作,促进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传染病和疫情管理方面,我们全面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努力提高适龄儿童的即时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保证了我镇适龄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5%,单苗接种率达98%以上。采取防疫人员分片包干,签定责任合同,做到一运转,一考核,一兑现,既调动了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工作质量,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同时,我们全面落实了传染病防治措施,坚持疫情网络直报、“零”报告和24小时值班制度,并且坚持各类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尤其针对禽流感等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进行了重点宣传和积极应对,确保辖区内未出现大的疫情事件。

在一体化管理方面,我们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之机对各乡村卫生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购药渠道,坚持规范、监督、疏导、打击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卫生所设置,择优聘用乡村医生,使全镇村级卫生组织基本达到了功能齐全,用药科学,队伍完善,管理严格,服务有序。

在妇幼工作中,我们积极协助镇计生委做好育龄妇女的婚育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儿童的健康筛查和预防接种工作,对b超室和妇产科进行了重点管理,分别签订协议,防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无证引流产手术的发生。

一年来,我院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临床诊疗、爱国卫生、计划免疫、一体化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工会、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受到了政府的表彰,这些成绩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及卫生局支持,是全院干部职工团结一致、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医院、党总支、院委会向关心支持医院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深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医院目前规模设备、技术与市级医院相比有较大差距,大型先进设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业务用房陈旧、紧张。

2、医院日常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3、全院上下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4、人员过多、门诊部效益不高及部分人员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5、财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六、20__年工作打算

一、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积极争创“百姓满意医院”,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的根本,常抓不懈,继续修改完善部分规章制度,调整综合目标管理,强化成本核算,降低消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积极采取措施对业务场所环境条件进行改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增加必要的业务用房及部分医疗器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