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调查方法范例6篇

病害调查方法

病害调查方法范文1

关键词:苹果树病虫害;腐烂病;致病原因;调查;室内分离鉴定;危害

甘肃省是我国苹果优势生产产区,它的栽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包括天水、陇南、庆阳在内的4城市18个县域被国家确定为苹果重点生产区域。在2015年全省苹果栽培面积达到36.3万hm2,产量超过500万t,总产值超过60亿元,是甘肃省主要农业生产作物。近年来,随着省内苹果种植面积、种苗种植的大量引入,省内苹果种植却出现了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管理不善的发展窘境。这导致苹果树老龄化问题严重,连年引发以溃疡型、枝枯型为主的腐烂病病害,导致省内苹果连年减产。为此,将对甘肃省当地进行试验调查,鉴定苹果病虫种类危害程度及分布范围,为将来做好省内苹果病虫害预防防控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1 苹果树腐烂病致病原因

我国自建国以来在全国果区经历了4次大型腐烂病侵害,它们多由于栽培管理水平低下、龊Φ仍因引起。我国在苹果树栽培管理方面一直以粗放型管理为主,它导致了树体抗病能力的普遍低下,这也是腐烂病能够肆意流行的主要诱因。从种植技术角度来讲,这种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树种种植土壤有机质的不断锐减,会出现保水保肥能力弱化、土壤板结且根系生长不良等现象,同时土壤的有机肥及复合营养元素也会不断减少。如此一来苹果树树体就会出现贮藏营养不良,抗病能力下降等问题。

另外腐烂病发生的原因由轻及重,这和果园内部病原菌的逐渐累积也有关系,因为在苹果树方面最先发病的位置一定是某些营养不良的枯枝死芽或剪口干桩。病原菌会在苹果树的这些部位形成孢子器,进而生产大量孢子,导致树体隐芽某些落皮层部位出现病原,这种病原会不断积累越来越多,最后在条件适宜情况下造成大面积腐烂病的流行[1]。

2 对甘肃省苹果种植果区的调查研究

2.1 调查方法

本次对甘肃省苹果种植果区的调查选择了当地4县10个地区苹果种植园,它们分别拥有不同土壤机制,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管理水平也各不相同。调查频率为每个月调查1次,主要采用五点调查法展开调查工作,每点选择苹果树10株,每棵树调查不少于100张叶片及果实,主要调查果实的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危害程度,且所调查果实标本都是不套袋果实,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则是目测配合室内分离鉴定。

2.2 室内分离鉴定调查法

利用上述调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苹果标本果实,这些都是拥有严重病害症状子实体的病害标本,利用《真菌词典》中的分类系统,对它们基于资料参考鉴定,将那些只有病斑却没有形成子实体的病害标本采用分类培养鉴定方法,对它们所产生的孢子实施鉴定,然后对病毒病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来进一步鉴定,它的鉴定工具主要用到了体式显微镜。

2.3 调查试验结果分析

从所采集的病原标本中鉴定出病虫害多达60种,其中病害有24种,害虫导致病害有36种。

经过调查研究甘肃省大部分果区苹果树的病害多为细菌、真菌和病毒所引起,它们的生理性病害比例调查结果为18:0:4:1,主要发生病害就包括了腐烂病、褐斑病、锈病、轮纹病、锈果病等等。这些病害在甘肃省的14个地区都有发生,且整体体现为中度发病程度。本文所调查区域中天水、陇南地区最为严重,平均发病率都高达4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当地对果树管理相对粗放而造成的。对于某些树势更为衰弱的果园,它们的果树患病率最高可以达到100%。不过对于某些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且树势强壮的地区,其树种平均发病率则不到10%。

再看虫害,甘肃省各个苹果果园虫害种类繁多,而且危害更大。根据调查发现当期苹果园害虫达到5目40科60种,其中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为主,主要病虫害则包括了二斑叶螨、山楂叶螨、金纹细蛾、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以及康氏粉蚧等等。在本文所调查的4个县域,这些病虫害都有存在,且分布程度不同。其中像山楂叶螨和二斑叶螨是具有较强繁殖能力和抗药性的,防治难度最大,所以容易导致泛滥和大面积果树虫害。有这两种虫害所在的果园叶片受害率均超过30%。康氏粉蚧则主要集中在套袋苹果果园,它的虫株率高达65%,这可能与苹果套袋所处的阴湿种植环境有关。相比而言未套袋苹果则相对不太会被该虫害所侵犯。梨小食心虫与桃小食心虫在本文所调查地区的庆阳发病率较为严重,虫果率都在25%以上,其中未套袋苹果发生更为严重,虫果率超过30%。

2.4 结论提出

通过此次对甘肃省苹果产区研究也发现,它的病虫害种类正在不断增加,而且病虫害所导致的苹果园大面积受病以及病虫害分布范围及发生程度之广之高也是近年来所普遍存在的。从调查结果来看,导致苹果树腐烂的病害方面在甘肃省最为严重,这说明当地对某些传统老果园的果树管理及设备改造势在必行。而且经过调查也发现,当地多数地区对病虫害缺乏有针对性有效预测,不能在适期进行有效防治,因此造成较大损失也在所难免。所以也希望当地能够建立实地预测模型,对农业种植病虫害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以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对于某些苹果园的病虫害防治可以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比如对锈病多发区就可以采取苹果园改造迁址,将其建设到距离桧柏较远的位置[2]。

总结

此次对甘肃省苹果主产区调查工作任务量巨大,且调查范围较广,真正实现了系统调查。其调查结果也让甘肃省明确了在未来针对自身省内苹果主产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在彻底掌握省内苹果病虫害发生种类与腐烂病危害程度的前提下,有规划性的开展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郑坚武,杜娟,刘箐等.天水苹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动态调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2):293-298.

病害调查方法范文2

关键词 病虫害;预测测报;河北丰宁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80-02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就是要根据历史资料、病虫基数调查等分析,预先掌握病虫害发生期的迟早、发生量的多少、对农作物危害的程度,以及分布、扩散范围等[1]。其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制订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一般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等。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可有效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危害,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丰宁县农牧局植保站坚持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取得详细的测报数据,有些数据被上级业务部门采用,基本掌握了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安全。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域辽阔,西北高、东南低,全域分为坝下、接坝和坝上3个地貌单元。北部坝上高原区海拔1 500~1 800 m,与内蒙古高原相接。丰宁县地处北纬40°53′~42°00′,东经115°54′~117°20′,全县年平均气温6.7 ℃,年降水量455.5 mm,≥10 ℃积温为2 823 ℃,年日照时数2 776.8 h,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1 506.4 h,无霜期128 d,初霜日9月20日,终霜日5月9日,平均海拔661.2 m。全县总面积8 765 km2,面积居河北省第2位。其中耕地面积7.2万hm2,牧草面积49万hm2,其他为荒坡林地,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马铃薯、蔬菜等。

丰宁满族自治县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各类病虫害繁殖蔓延,全县主要病虫害有草地螟、土蝗、玉米螟、黏虫、粟灰螟、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及鼠害等40余种,需要针对40多种病虫害防治制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结合当前工作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的测报工作办法,以全面促进丰宁满族自治县测报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1 开展预测预报,确保预报准确及时

1.1 设立稳定监测点,及时记载监测数据

根据丰宁县的气候环境和区位特点,在县内设坝上、坝下2个固定监测点,安装固定测报灯,每年派专人分别负责监测点监测任务。坝下从5月1日开始、坝上从6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坚持日观测任务,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上报植保站汇总,每周一由专人整理上报省、市植保站。关键时期或突发严重病虫害实行严格日报制度,确保病虫信息及时上传到上级业务部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意见,结合当地详细情况制订切实可行防治策略,确保病虫害得到及时控制,使损失降到最低[2]。

1.2 分区域设立监测网点

根据丰宁县的具体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常发生的种类,在全县设立监测网点4个。主要设在坝上的大滩镇,重点调查草地螟、土蝗、害鼠;接坝地区的小坝子乡,重点调查土蝗、草地螟;坝下南部的黑山嘴镇,重点调查土蝗、害鼠、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等;东部的凤山镇,主要重点调查土蝗、害鼠、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等。监测网点配备专职监测人员2名、兼职监测人员2名,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负责辖区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的调查,每日上报县站,站内由专人汇总留存,待每周一上报上级业务部门。遇突发性病虫害时,植保站还要组织专门调查组进行现场勘查,以便制订详细的防治方案。

1.3 认真开展调查

1.3.1 调查方式。采取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测报人员在坚持每日观测记载的同时,及时开展病虫发生、发展情况普查,冬、春季做好越冬基数调查,春、夏、秋季要针对越冬基数做好病虫害发生、发展、发育进度情况调查,及时摸清底数;病虫害发生期间要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块、重点病虫害等进行不定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掌握其发展规律,结合气象条件分析,判定其发展危害程度,从而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

1.3.2 调查方法。①5点调查法。适宜调查比较方正的地块,5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要呈梅花形分布,使调查点均匀分布,确保调查数据准确、代表性强。②对角线或三角形调查法。适宜对不规则地块较大的采用对角线调查法,对角线上尽可能多取点;三角形调查法则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地块。③随机调查法。调查点不固定,主要针对面积大且作物长势不一致的调查地块,一般调查8~10个点或尽量多,下次再换点调查,使调查点具有充分代表性。

1.4 建立监测档案,完善数据,微机建档

所有调查、观测数据及时记载,及时整理,年终统一全部微机存档。丰宁县农牧局的植保站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工作,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开始工作条件较差,一些调查记载数据不太完整。目前,每年在做好当年调查记载档案的同时,争取完善以前的数据,从2006年开始每年完善以前5年的调查档案,至今已基本完成1986年至目前的所有调查数据(个别年份的气象资料除外),根据这些记载数据和气候环境变化的条件,初步判定一些病虫害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1986年以前的数据整理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争取“十二五”末全部整理完成。整理出的数据,与调查结果比较后,可有效地开展病虫预测分析,使病虫预测预报更准确、及时[3]。

2 稳定测报队伍,狠抓测报人员素质建设

2.1 加强测报人员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素质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每年春季都要对专兼职测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一是聘请省、市站专家讲解病虫害种类识别、病情指数判定、害虫龄期划分等相关知识;二是测报人员也要认真开展业务学习,针对测报调查过程中存在问题、难点讨论解决,或请教上级专家解决;三是每年派出专职测报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学习,2010年就曾派主管测报人员到南京市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拓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大大丰富测报人员专业技能。

2.2 稳定测报人员队伍,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及时

测报工作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过硬的本领、上报数据准确及时,又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要求测报人员必须相对稳定。多年来,丰宁县农牧局植保站一直坚持设专职测报人员4名以上,兼职人员2名,有的测报人员已在植保战线工作30余年,他们将丰富的测报经验及时传授给新同志,实行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丰宁县的病虫害测报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4-5]。

3 积极宣传地方领导,争取经费支持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可有效防治病虫危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利国利民的有效途径。

测报工作纷繁复杂,投入相对较大,属于纯公益性工作,只有经费充足才能保障此项工作正常开展。因此,只有工作得到认可,才能争取经费支持。积极宣传测报工作性质、任务及所发挥的作用,使相关部门认识测报工作重要性,就会得到支持。多年来,丰宁县农业局植保站一直坚持每期病虫情报都要上报县委政府,同时下发至即将发生重大病情的乡镇村,提请广泛重视,及早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损失降到最低。尤其每当预测发生较大病虫害,提前病虫情报、提供及时防治措施、并请分管县长在电视台以专题片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请及早防治,经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挽回重大损失,使领导深知测报工作重要性,因而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从2005年在丰宁县发现稻水象甲以来,政府每年都预留部分测报及防治经费,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 充分利用县电视台“三农”节目宣传重要病虫情报

目前,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县域所有行政村,通过县级电视台病虫情报,可有效、及时传播到全县90%以上的农户。因此,工作人员在春季积极与县电视台合作,将病虫发生调查、预测情况通过“三农”节目传播到千家万户,遇到重大或突发病虫害信息,都要制成专题片由主管县长在电视台做重要宣传和防控部署。一般每年制作5~7期有关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节目,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防控工作更加及时,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深受各级领导和农民好评。

5 进一步提高测报工作水平

5.1 充分利用现有测报条件进一步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丰宁县农业局植保站属部级区域测报站,深受各级领导重视,从测报仪器设备、办公经费等给予大力支持。逐步配备了显微镜、解剖镜、电冰箱、温箱、高压消毒锅等实验设备,拥有办公室、实验室和标本室等较为齐全的综合办公场所,并配备了电话、电脑、打印机、摩托车等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随后相继添加了自动虫情测报灯、数码相机、显微照相、田间小气候观测仪、GPS等,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2009年,丰宁县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控制站建设项目已经批复实施,项目建成后将有1 000 m2检验检测、办公场所、完整的实验设备、高标准测报场、网纱大棚、逾200 m2的药械库及防控指挥专用车1辆,病虫预测预报数据将更加准确、及时,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5.2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要求必须打造一批优秀的预测预报工作人员

一是稳定和完善测报队伍。力争专职测报人员4人以上,观测、调查、检验检测各个岗位人员齐备,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二是提高测报人员素质。各种专用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使用,及时到厂家或大专院校以上学习,使每个技术人员都能够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本职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全面分析病虫害发生动态,确保预测准确、及时。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和编辑系统,准确及时病虫信息。利用田间调查采集信息进行编辑制作专题片,通过电视台病虫预测预报信息和合理防治措施与方法,确保更加准确实效。五是确保各类数据完善,具有一定连续性。对于测报结果要及时保存,每个月观测、调查结果要连续,每年进行1次系统整理,上下年度要相接,以便总结分析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6 结束语

病虫预测预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预测预报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上至地方领导,下至农民群众,都要充分认识病虫预测预报重要性。病虫预测预报发出后领导要加力度落实,农民群众要认真去实施。只有全社会协调联动,才能使测报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全面体现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坚持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才能更好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7 参考文献

[1] 徐仁吉.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知识[J].农村科学实验,2011(5):9.

[2] 文颖.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67-168.

[3] 王嵌,李春芳,曹栓柱,等.可视化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应用[J].农村科技,2010(5):97.

病害调查方法范文3

关键词:草莓(Fragaria ananassa);炭疽病;病害调查;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668.4;S436.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650-04

炭疽病是草莓(Fragaria ananassa)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已成为中国南方草莓产区育苗的主要障碍[1,2]。草莓炭疽病主要为害草莓的叶片、叶柄与匍匐茎,严重时病菌侵入短缩茎,致使整株凋萎枯死;托叶、花及果实也可感染[3]。

目前关于草莓炭疽病的研究认为,引起该病害发生的主要病原菌有3种——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 Simmonds)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 Penz.)。气候条件不同,病原菌种类也有较大差异。据相关文献记载,在以色列,尖孢炭疽菌是草莓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茵,其次是胶孢炭疽菌[4,5]。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胶孢炭疽菌主要为害匍匐茎和短缩茎,是草莓炭疽病菌的主要种群;尖孢炭疽菌主要为害果实[6,7]。中国于1991年由叶正文等[8]首次发现草莓炭疽病,近年在全国各地的为害逐渐加剧,尤其是在高温多湿季节更为严重。任小杰等[9]报道胶孢炭疽菌是上海草莓炭疽病的优势种群,而尖孢炭疽菌仅在从辽宁丹东引进的草莓果实上有所发现,不是主要种群。近年来湖北省草莓主产区在育苗期间,炭疽病发病很频繁,且越来越难防治[10]。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草莓炭疽菌的病害发生情况,为湖北省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2年夏季对湖北省各地草莓育苗期炭疽病发病情况做一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湖北省草莓主栽品种晶瑶、丰香、法兰地为调查对象。

1.2 炭疽病病害的调查方法

2012年夏季,以湖北省草莓生产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每个单元随机选取1~2个村,对草莓育苗期炭疽病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1.2.1 炭疽病发病率的调查 随机调查3个点,每点占地1 m2,调查草莓植株总数及发病植株数、死亡植株数。发病率计算公式为: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死亡率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死亡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1.2.2 炭疽病病情指数的调查 随机调查3个点,每点选取4棵植株,每棵植株选取5片叶,调查草莓炭疽病病情指数。草莓炭疽病病害分级标准参照叶正文等[8]、王丰等[11]的方法,略有改进。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1.3 炭疽病病害的鉴定

采集草莓炭疽病病害样本,对于有典型病害症状的样本根据所表现的特征对病害进行初步判断。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应用PDA培养基,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原物的特征,对病原进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晶瑶草莓炭疽病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调查发现,在湖北省草莓育苗期,7月上旬至8月下旬炭疽病对草莓植株地上部分的侵染部位几乎是全方位的,各地草莓叶片、叶柄、匍匐茎、短缩茎上普遍存在炭疽病病斑(图1a、1b、1c);萎蔫或枯死的草莓植株短缩茎剖开,可见病菌从外向内入侵致使植株维管束褐变(图1d)。炭疽病在叶片上的侵染症状表现为直径1~6 mm的灰黑色圆斑;在叶柄和匍匐茎上的侵染症状表现为黑褐色、稍凹陷的纺锤形病斑,长约2~8 mm,病斑以上部位后期表现为干枯死亡。其中匍匐茎、叶柄最易感病,叶片、短缩茎次之。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炭疽病发病的普遍程度和整体严重程度不同。从表1可以看出,湖北省各地晶瑶草莓育苗期植株的发病率介于14.0%~69.1%,平均为41.7%;晶瑶植株死亡率介于0.0%~23.1%,平均为9.8%;晶瑶植株病情指数介于7.7~38.0,平均为21.5。总体而言,咸宁市咸安区、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镇、武汉市洪山区、鄂州市鄂城区等地发病较重,发病率达到了55.0%以上,死亡率达到了9.0%以上,病情指数达到了28.0以上;宜昌市夷陵区、宜都市、广水市、利川市等地晶瑶植株发病相对较轻,发病率在25.0%以下,死亡率在2.0%以下,病情指数在10.0以下。

2.2 丰香草莓炭疽病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2.3 法兰地草莓炭疽病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2.4 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

3 讨论

3.1 炭疽病对湖北省草莓育苗期危害较大

草莓为营养繁殖,病菌可以菌丝体或侵染丝生活或潜伏在病组织中,通过小苗的移栽从育苗地传播到大棚,或通过采果后用于繁苗的植株传播到育苗地。在育苗地,发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则通过雨水的飞溅,从伤口或直接从表皮侵入,辗转为害。发病适温28~32 ℃,6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草莓越夏繁苗的高温阶段在苗圃多发且危害严重。育苗期的高温干燥不利于匍匐茎的伸展和根系入土生长,植株抗病性下降;同时暴雨传播大量的病菌,常会带来病害的爆发。育苗期高温干燥和多暴雨,炭疽病发生重,严重田块甚至可导致绝收。

3.2 育苗期炭疽病的危害程度与草莓品种、地理气候、栽培措施密切相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晶瑶较感炭疽病,法兰地较抗炭疽病,因此炭疽病对法兰地育苗期危害较小。就同一品种而言,气温相对冷凉的山区、丘陵地带,炭疽病发病率较低如宜昌市夷陵区、广水市、利川市等,平均气温较高的地方发病较重,如武汉市洪山区、鄂州市鄂城区等地。炭疽病的危害程度也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在气候相近的条件下,宜都市对育苗地进行了土壤消毒或采用新地育苗,晶瑶草莓繁苗效果较好;而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镇因多年连作,晶瑶草莓繁苗效果较差。

参考文献:

[1] DAI F M, REN X J, LU J P. First report of anthracnose fruit rot of strawberry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in China[J]. Plant Dis,2006,90(11):1460.

[2] 张海英,张明会,刘志恒,等.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317-321.

[3] TANAKA M A S, PASSOS F A. Pathogen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and C. fragariae associated with strawberry anthracnose[J]. Fitopatologia Brasileira,2002,27(5):484-488.

[4] DENOYES-ROTHAN B, GU?魪RIN G, D?魪LYE C,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pathogenic variability among isolates of Colletotrichum species from strawberry[J]. Phytopathol,2003, 93(2):219-228.

[5] FREEMAN S, HOROWITZ S, SHARON A.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lifestyles in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from strawberry and other plants[J]. Phytopathol,2001,91(10):986-992.

[6] URE?譙A-PADILLA A R, MACKENZIE S J, BOWEN B W,et al. Etiology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of Colletotrichum spp. causing crown and fruit rot of strawberry[J]. Phytopathol,2002,92(11):1245-1252.

[7] XIAO C L, MACKENZIE S J, LEGARD D E. Genetic and pathogenic analyses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from strawberry and noncultivated hosts[J]. Phytopathol,2004,94(5):446-453.

[8] 叶正文,郑宏清,童尧明,等.上海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品种抗性研究初报[J]. 上海农业学报,1997,13(1):75-80.

[9] 任小杰,梁 艳,陆金萍,等.上海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2008,38(3):325-328.

病害调查方法范文4

关键词:森林;有害生物;调查

中图分类号:S71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95-1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吉林省即开始探讨森林有害生物的有效监测方法。20余年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林间调查方法和技术,并完善了统计报表的程序。目前已完全实现了量化监测和量化预报,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由定性调查或者以符号代表危害程度的模糊做法。与此同时,随着林分的变更和环境的改变,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也在不断地改变。包括新的种类的侵入;以前极少见的有害生物猖獗暴发;经营模式的变化带来寄主范围的扩大等等。这些问题的相继出现,使目前正在执行的全省统一的有害生物调查方法已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要求,急需加以补充或完善。但是,由于吉林省地域辽阔,各地情况相差较大,如要对这些新的有害生物执行统一的调查统计方法,必须经过必要的实践达到成熟后才可实行。在此,笔者提出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求同行探讨实践,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 苗圃病害的统计

如落叶松枯梢病。该病在东部山区不仅严重危害上山的幼树和中幼龄林,对苗圃的苗木也有很大危害,在创建无检疫有害生物的苗圃时,需对此进行调查。按目前苗圃经营状况来看,调查方法可如下进行。

以苗床的实际宽度×1m为1个调查单位,按“X”字型或五点式取样。以苗木感病株率统计:0株为零发生,大于0小于1%为轻度发生,大于1%至5%为中度发生,大于5%以上为重度发生。

2 种子害虫的统计

种子害虫的统计在《吉林省森林病虫鼠害调查技术规程》中有过相应的规定。受害率5%~10%为轻度发生;11%~20%为中度发生;20%以上为重度发生。由于《规程》中没有关于种子害虫具体的调查方法,致使各单位调查取样方法不一致。在此,笔者仅以落叶松种子小蜂为例,其他种子害虫的调查方法仍有待于继续探索。首先,我们知道,在调查落叶松种子小蜂时,仅仅依靠调查落叶松的球果是不行的。必须将种子一一剖开观察才可知道是否有小蜂的幼虫寄生。因此,对落叶松种子小蜂的调查可采用如下方法:在标准地内选设10株标准株,每株树取10枚球果。再将所有球果的种子取出,混合均匀,从中取30粒种子逐一解剖,统计小蜂寄生情况。再按上述规定的标准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统计。

3 地下害虫统计方法

尽管目前林业上的地下害虫危害程度较其他害虫为害轻些,但在苗圃内仍会发生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蝼蛄的危害,个别地方地下害虫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危害。在春季,杨树插条的当年造林地,东方金龟子也时常为害萌生的叶芽和嫩叶。对这一类害虫,在全省没有统一调查标准前,建议采用如下样方法调查。样方可采用1m的正方形,也可采用圆形,每块标准地可设样方5~10块,直接调查每一样方内的虫种数量。如为当年杨树大垄插条,也可按机械取样法,在大垄上以一定距离隔株隔行取样。统计时,以每平方米害虫数量多少来进行发生程度的估计。可以植物被害率指标统计:被害率3%以下为不发生,3%~5%为轻度发生,6%~10%为中度发生,10% 以上为重度发生。也可按虫种的密度(头/m2)划分。蝼蛄:0.1头以下为不发生;0.2~0.3头为轻度发生;0.4~0.5头为中度发生;0.6头为重度发生。蛴螬:0.5头以下为不发生;0.6~1.0头为轻度发生;1.1~2.5头为中度发生;2.6头以上为重度发生。金针虫和地老虎:1头以下为不发生;1.1~3.0头为轻度发生;3.1~5.0头为中度发生;5头以上为重度发生。

4 草坪及草地病虫害调查

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草坪和草地病虫害的调查也随之提到日程上来。草坪病害中的褐斑病,已列入国家森林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据调查,草坪草褐斑病在我省分布较为广泛,但目前仍缺少统一的调查方法。因此,在全省没有下达新的标准前,按每m2发病株数(丛)调查统计,发病1株/m2以下为零发生;1~5株(丛)/m2为轻度发生;5~10株(丛)/m2为中度发生;10株(丛)/m2以上为重度发生。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其方法与地下害虫样方法相同。

在草坪和草地进行害虫调查时,除了一部分害虫可采用地下害虫调查方法外,还有一些可飞翔或善跳跃的地上害虫,如蝗虫、甲虫和蛾类。对这些害虫,可用扫网法调查取样。用于调查的扫网、网深和柄长应一致。网直径40cm,网深70cm,网柄长1.3m。扫网时1个来回为1次。每来回应为180°,每块标准地扫网20次,行走距离10m以上。

地面食草类危害划分可为:0.1头/m2以下为不发生;0.01~0.03头/m2为轻度发生;0.4~1.0头/m2为中度发生;1.0头/ m2为重度发生。

5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统计的认识

病害调查方法范文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森林虫害或病害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致使病虫害更为加剧。2)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加。

    2 防止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1.1 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 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

    2.1.2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 从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1.3 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2.1.4 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 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

    2.1.5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 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2 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林木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树木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林木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树木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并及时彻底除治。

    2.3 及时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2.3.1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2.3.2 营林措施 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树木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树木枝桠和树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2.3.3 化学药物处理 开始挂设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化学防治药物。

病害调查方法范文6

者健康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市卫生局对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法》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

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摸清*市存在职业危害种类、受职业危害人数、存在职业危害企业数、企业职业危害预评价情况及各旗县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

治法》情况。

二、调研方法

*市卫生局下发文件并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在各旗县区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

(一)基本情况

*市目前存在职业危害企业698户,职业病危害作业点3117个,职工总数为64855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30083人。存在

的主要职业危害为粉尘、噪声、振动、高温、铅、汞、苯、砷、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射线及γ射线。接害

人员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制药、建材等行业。近年来,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监测的合格率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

因素工作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工作几乎未开

展。截止20*年10月,全市累计诊断各类职业病病人2754例,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的单位只有6家。另外,*市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

加,每年已经达到近百万,由于缺乏组织培训,文化水平低,大多从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极易患职业病。

(二)职业病防治法落实情况

1.专项推进,重点突破。针对*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卫生局认真向市政府做专题报告,并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中,把

职业病防治工作列为20*年专项推进工作,此项工作也引起市人大高度重视,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市人大连续三年重点工作进行督查。

2.成立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市及旗县区政府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的职业病防治原则,协调各有关部门力量,加强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整合职业病防治和卫生执法监督资源,提高了工

作能力。*左旗、*区、*山区、*旗均成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明确了卫生、安监、劳动、工会等部门工作职责

,力求实现各部门职责到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20*年9月,*左旗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职

业病危害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治理,督促企业落实法律责任,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旗政府要求存在职业

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划出职业病防治专项资金,购置、安装防护设备,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金陶公司投资1000万元,完成井下落差自然

通风系统改造。撰山子金矿、金陶公司两个转制企业,对所有离岗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

3.注重宣传,全社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市及各旗县区利用广播、电视、图板、橱窗、宣传单等多种载体多种

形式进行宣传,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三下乡”等活动,既宣传了职业病防治法律和政策,也宣传了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不断扩大社会知晓面。各级政府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指导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卫

生等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对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权益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认识逐步提高;从业劳动

者职业病防控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区以老府镇蒙古营子钼矿职业病暴发事件处理为契机,专题召开职业卫生工作会议,全

方位加大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力度,工作更加务实深入,效果更为明显。

4.依法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为了全面掌握全市职业危害情况,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管理,*市卫生局组织

开展了全市职业病危害摸底调查工作。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卫生局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各地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

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5.防控结合,企业职业病预防和保障工作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影响日益扩大,政府及执法部门监督

管理力度逐步加大,从业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一些企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注意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加强职业病预防和控

制工作。调查到的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均能知晓职业病防治法主要规定,知晓企业主要职业病及危害,也制定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度。

一些企业从既对劳动者负责同时也对企业负责的角度加强了从事采掘、选矿、冶炼等接尘接毒岗位劳动者体检工作,建立了部门从业

劳动者的健康档案。在一些尘、毒、噪声生产现场,配有一些中文警示标识,为上岗员工配发了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部分企业与劳

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告知了可能的职业危害及后果,注意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白音诺尔铅锌矿

投入1600万元,对矿井整个通风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保证了井下温度、湿度、风速、风质、风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企业自

身配套了粉尘、噪声等检测仪器设备,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测。平煤集团公司主力矿井均已实现机械化开采,坚持

采取通风、湿法作业、密闭、个人防护、技术革新、宣传教育、加强管理、监督监测等防尘降尘措施,配套各种排尘、捕尘设备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尘肺病的发病率。上述企业对职业病确诊患者给予了健康监护和有效治疗。

(三)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患职业病人数成倍增长。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一批批采矿、选矿、冶炼企业相继投产

。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劳动者人数增多,却缺乏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控设施和有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尚

未引起个别地区的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比较严峻。据分析,我市职业病发病面临高峰期,并呈不断上升趋势,仅以市职防

所检出职业病情况为例,*年至*年检出239例,20*年至20*年检出716例,后五年较前五年增长了199%。目前我市外出务工从

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农民工几乎未做职业健康检查,全市用人单位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率不足30%,有些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已连续

多年未对接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大部分旗县区由于检查条件有限,有许多高发的职业病如振动病、噪声聋等均未能全面开

展检查,因此我市职业病实际的发病人数远不止上述数字,现确诊的职业病人数仅仅是冰山一角。

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部门监管职责尚不到位,职业病防治机构队伍和设施建设薄弱。许多地区对一些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执法

部门在未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下不得擅自进入企业进行检查。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职业病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央编办于20*年对两部门职能分工进行了划分,明确卫生部门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

、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

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

行为;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目前的情况是卫生部门原来法定的“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监督检查”的职责已经中止,事实上没有了对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权。按中央

编办规定的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等职责也由于地方政府保护等多种原因难以履行。而安监部门对职业卫生的监督检

查还未开展起来,且没有对粉尘、噪声、高毒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技术设备,事实上难以行使生产现场监督管理职责。市职业病防

治所作为职业病防治的专门机构,多年来没有职业卫生工作专项经费,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设施极其陈旧落后。旗县机构调整后

的疾控中心只有一至二个人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不强,与当前职业病防治任务不相适应,很难完成职业病防治工作。目

前,地方保护和两个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责缺位和监管能力低下问题亟待解决。

3.职业病防治前期预防规定未落实,新改扩建项目未做到“三同时”。在所调查的旗县区中,绝大多数建设项目没有依法进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效果评价”。全市近几年开工建设的矿山项目比较多,且均有职业病危害,而提供职业

病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极少。全市各地新上项目的职业病防治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和使用。调查情况表明,我市对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的引进招商不设任何限制,职业病防治的源头难以控制,存在投产运行一段时

间后集中暴发职业病的隐患。

4.企业法人法律意识淡薄,从业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多数企业从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出发,拒绝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

制效果评价。一些企业仍使用传统落后的工艺、设施和技术,不配备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个别矿井

、少数矿工仍在干打眼。一些企业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不组织从业人员体检,不接受有关部门的监测和检查。部分从业劳动

者只顾打工挣钱,不考虑职业病危害,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差,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调查时了解到,*等地采取“汞

碾子”土法炼金的家庭作坊仍然存在,汞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已检出表现肾衰等症状的汞中毒患者85人。近年来,我市某县外出到钼

矿打工的民工有上千人,体检的1*人中,矽肺发病55人,矽肺患者最小年龄24岁,2名已故矽肺病民工中最小年龄仅28岁。

四、建议与措施

鉴于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比较严峻、隐患很多的实际,就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

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在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工作关

系到我市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确立建设项目时,要充分考

虑到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在加快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要把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来对待。建议各

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经济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认真解决职业病危害,保障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我市经济社会

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已成立领导小组,各旗县区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安监、卫生、工会、劳动、环保、财

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协调会议,研究部署本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不断提高我市职业

病防治工作水平。

(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健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职业病防控工作管理机制。中央编办已对安监、卫生和相关部门在防控职

业病工作进行了分工。建议安监、卫生、发改委、劳动、工会、环保、财政等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

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管理机制和工作合力。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把职业病防治任务落到实处。

1.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各级政府要把《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做为一

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抓好职业卫生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组织各级

职业病防治和监督机构的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并把学习情况做为专业人员业务考核的重要内

容。其次,要抓好用人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宣传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开现场会等方法,使用人单位明确在职业病防治管理中应

负的责任,增强其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遵法守法意识。第三,要抓好社会性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职业

病防治法》及其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继续抓好每年的《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总结推广用人单

位涌现出的好的宣传形式和方法。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把《职业病防治法》作为宣传重点,主动采编刊播职业病防治工作稿件。各级

政府及行政执法部门要认真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增加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管理的自觉意识。

2.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预防,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预评价是职业病前期预防的核心内容,是从源头

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关键,今后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必须及时、如

实向安监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并接受监督。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发改

委今后在项目立项审批时,对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无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通过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不予立项,做到职

业病防护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源头上把好职业病危害关。

3.加强作业场所的监督管理,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各级安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强化管理,

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完善作业场所各项管理措施,认真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对职业病

危害较严重的作业岗位,必须要求用人单位实行岗位轮换制,缩短劳动者的连续在岗时间,减轻职业病危害影响;要求用人单位必须

加强作业场所的定期检测,改善作业环境,加强通风、除尘等设施的建设,用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减少劳动者直接接触尘毒的

机会;用人单位必须加强劳动防护,更新劳动防护用品,采用科技含量高、方便、实用、防护效果好的防护用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立

职业病危害中文警示标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4.认真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重要措施,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

动者,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将

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要认真组织好辖区内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按照相

关规范开展医学检查,并努力提高健康监护率,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尽职尽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大健

康监护工作的执法力度,狠抓典型案例的查处,对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惩,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起到对违法用人单位的

警告惩戒作用。

(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针对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

市范围内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对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和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查处

违法行为;对20*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后的新、改、扩建项目未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防护设计审查和竣工验

收的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对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要求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具备职业卫生基

本要求的,责令其立即停产整顿,达到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行业监管方面重点对煤炭、化工、有色金属、制药、农药等行业存在